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92W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1

最近讀了《讓學生學會閱讀》這本書,讀完了解到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的重要性。在課外閱讀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作為中高年級的學生,必須要提高閱讀的速度學會快速閱讀,並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不僅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分心、不走神。還要用較快的速度默讀,有意識地提高閱讀的速度,同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時間。但並不只要速度囫圇吞棗就可以的,還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那如何做到既讓學生快速地閱讀,又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首先提醒學生記錄閱讀所用的時間。這裡的時間不是目光掃過文字的時間,而是要在理解文章後,再記下的時間,做到邊讀邊思考,一邊讀一邊理解文章的內容。

其次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注意力要集中,不分心,邊讀邊思考,閱讀與理解同步進行。比如讀到“每年汛期幼兒教育,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這一句時就知道,人們過小溪時非常麻煩。

再次要引導學生掌握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1、在閱讀的過程中採用默讀的方法、不回讀。

在默讀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聯絡上下文猜一猜詞語的大體含義,比如,在閱讀過程中不明白“澠池、缶、瑟”等詞語的意思,但是能夠猜出表示的是地名、樂器的名字,不影響理解文章的內容,就不用管它們,繼續讀下去,這樣就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

2、連詞成句的讀,儘可能地擴大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讀“秦國的國君歷來不收信用,我怕有負趙王所託。”讀這一句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儘量將視域放大,儘量看到“秦國的國君歷來不守信用”,不要一個詞一個詞讀。又如在讀到“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這一句時,按照逗號、頓號的間隔來讀,就比較慢,如果眼睛直接一掃而過,閱讀的速度就快多了。

最後要引導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後要進行交流,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

一是可以交流學生閱讀的時間,讓他們的閱讀速度有一個比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閱讀速度的快慢。二是交流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可以結合具體的地方做簡要分析。例如自己是如何連詞成句的閱讀的,遇到不了解的某個詞語自己是如何處理的。三是教師可以根據作品出示一些選擇或判斷題、也可以讓學生寫一寫文章的主要內容,以便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比如在快速閱讀完《將相和》這篇文章後,我出示了一些問題:

1、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期?

2、課題中的“將”和“相”在文章分別指的是誰?

3、文章中主要講了哪幾個小故事?

文章中有那幾個主要人物?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這種快速默讀的方法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不斷進行嘗試和練習,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2

一、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除了學校,家是課外閱讀的主陣地,更是啟蒙閱讀的發祥地。筆者發現:凡是孩子的家庭氛圍中有好讀書的,其孩子大多喜歡閱讀;而孩子的家庭氛圍不好讀書的,則孩子大多也不喜歡閱讀。

有一朋友經營一書店,她利用經營書店的閒暇時間經常閱讀,開始只是為了打發時光。慢慢地她逐漸喜歡上閱讀,並且從大量地閱讀中懂得了經營之道,懂得了處事之道,也懂得孩子培養之道。她小孩從記事開始就是在唐詩、宋詞、兒歌、故事等薰陶下成長,從小就養成了每天閱讀良好習慣,現在她小孩學習非常優異,特別擅長文字學科的學習。

我們大部分學生長期生活在電視、網路環境中,閱讀是碎片化的、零碎的,僅依靠課堂、依賴課後作業來補充,這與課標相比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至少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閱讀的氛圍,創造一個閱讀的良好環境。多培孩子逛一逛書店,少給孩子買點零食,多給孩子買幾本書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從閱讀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從閱讀中學會如何學習等,慢慢地,就養成了閱讀習慣。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外,還要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融入到閱讀活動中來。

首先,老師要身先垂範,為學習樹立榜樣,堅持每天閱讀,並把閱讀到的精彩章節、精彩片段在課堂中與學生分享,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是在班級成立圖書角,每個學生定期拿一本課外書存放在班級圖書角,老師從圖書室或自己一些課外書籍選取部分存放在圖書角,由學生集中管理,方便學生隨時借閱。

三是在班級中定期舉行閱讀競賽活動,通過自由分組、隨機分組等多種形式開展讀書比賽、講故事比賽、講典故比賽等,通過各類讀書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四是鼓勵學生寫讀後感或者讓學生說出來。通過讓學生談感受、談書籍中最喜歡的人物、最喜歡的章節等來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允許學生有多種觀點呈現,老師只做引導,不做點評,讓學生敢於亮出自己的觀點,敢於寫出自己的心裡話,這樣才能更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三、推薦中文名著,讓學生在閱讀中快樂成長

在多年的國小教學經驗中,我會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推薦學生喜歡的書籍。譬如,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學習完拼音,識字少。我就為他們推薦一些帶拼音的兒歌、成語故事、童話書籍或簡單的詩詞等。為了讓學生從閱讀中體會到快樂,選擇到適合自己年齡階段成長的書籍,我常利用週末時間,把學校周邊的書店都逛一遍,並且把將要推薦的書目、書店名稱記在筆記本上,然後利用課堂時間,我適時將這些書目適時推薦給學生。譬如:針對三四年級的孩子充滿好奇、充滿幻想的特點,我為他們推薦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木偶奇遇記》《吹牛大王歷險記》《中國成語故事》《西遊記》等書目針對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我便為他們推薦詩歌、散文、歷史、傳記等作品,如《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史記》《左傳》《二十四史》《三國演義》《水滸傳》《唐詩宋詞》《三十六計》等等。學生通過這些名著學習,再結合從課本中接觸到的歷史知識、人文知識的學習,一部分學生從要我讀轉變到我要讀。名著中優美的文字、富含魅力的場景變換,讓這些極富思考力的學生體會到文學的魅力,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我探究歷史、瞭解人物歷史背景,主動探究人物歷史走向,深刻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

四、教會學生思考,做一個真正的閱讀者

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因此,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常要求學生學會思考。譬如學習《草船借箭》時,我要求學生先借閱《三國演義》進行學習!要仔細閱讀《草船借箭》前後幾個章節,並找出該場景發生的地點、季節以及當時的地理位置等進行閱讀。通過問題導讀,學生學習起來非常輕鬆有趣。在課堂上,學生從地理位置、人物性格、天氣等多個因素得出自己的結論,使得教學過程非常輕鬆、愉快。

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教育學生要學會做筆記、背誦或摘抄優美語詞或段落。要想提高閱讀水平,提高語文成績,我告訴孩子們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做到圈、標、摘、寫、誦。圈是指好詞、好句、好的短語要圈起來加以積累;標是指標註修辭、描寫、表達等值得借鑑的地方;摘是指摘抄優美的詞句、片段;寫則是指寫感悟、體會、理解等;誦則是指有些詩文、精彩段落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但應教給方法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真正的閱讀,是要從閱讀中領會別人的思想,從歷史印跡獲取成功經驗,從他人的文字啟迪自己的人生。因此,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閱讀者,必須要學會思考。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3

昨天晚上全國的青椒們一起聆聽了肖甦教授送來的精神大餐――《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大家都覺得這節課乾貨滿滿,收穫頗豐。我以前只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一本書,所以肖教授分享的其他們名著中的名言讓我耳目一新,倍受啟發。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們的建議》一書的一些體會,主要是關於閱讀的章節以及名言,希望能對大家有些許幫助。

一、閱讀與後進生轉化

我想許多老師可能和我一樣為後進生著急吧,我們經常給他們補課,讓他們反覆看教材,做教材上的習題,背教材中的課文,我以為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成績。直到我閱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明確指出:“對這些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在後進生所讀的書籍裡,在他從周圍世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們感到驚奇讚歎的東西”。“在兒童驚奇讚歎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我從來沒有我從來沒有、一次也沒有給這樣的學生補過課,那種補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在正課上沒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們閱讀和思考。閱讀好比是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它的覺醒。”“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二、教會學生思考

在將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犯過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隻讓學生在課堂上死記硬背一些東西,這種方法可能在短時間內會有一些效果,會讓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從長遠看來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可取的,必須教會學生思考。我千真萬確地深信: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裡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週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首先是用來獲取新的知識)。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髮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而只是不斷髮展、深化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識。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藉助詞去認識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並且與此聯絡地認識詞本身的極其細膩的感情色彩。如果詞不是作為一種創造的手段而活躍在兒童的心靈裡,如果兒童只是記誦別人的`思想,而不創造自己的思想並用詞把它們表達出來,那麼他就會對詞采取冷淡、漠不關心和不易接受的態度。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們認為是個死人。在一個善於思考的學生來說,他在腦力勞動上所花費的時間,大約有1/3是用在閱讀教科書上,而2/3是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面的,因為,說實在的,思考習慣的形成,在決定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非必修的閱讀的。如果一個學生只讀教科書,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準備必修課上去,那麼學習對他來說就會變成不堪忍受的負擔,並由此而產生許許多多的災難……

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兩件事:第一,要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第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我把這兩句話告訴我的學生,並把這兩句話作為檢驗我教學效果的重要的槓桿,我發現學生比以前更加積極思考了,因為他們都想變得越來越聰明。

三、靠閱讀擴充知識

在學齡中期和學齡後期,閱讀科普讀物和科學著作,跟在學齡初期進行觀察一樣,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對一個善於觀察的學生來說,也比較容易培養起對科學書籍的感受性。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就無從說起他對知識有穩定的興趣。有經驗的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只是微微開啟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視窗,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學生看見了越出必修的大綱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勵著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讀那些書,這也就是激發閱讀的興趣。有經驗的教師總是設法在學習這些章節之前、之後或者同時,讓學生閱讀一些科普書刊。學生還沒有學過量子理論的基本概念,還有許多不懂的東西,可是已經在讀有關這一問題的書,這一點倒是沒有任何可怕的。學生頭腦中產生的疑問越多,他對課堂上和學習新教材過程中所講的知識的興趣就越高。

四、閱讀是對“學困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這裡指的是那些很艱難、很緩慢地感知、理解和識記所學的教材的學生: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另一樣東西就該到要學了;剛剛學會這一樣,另一樣就已經忘記了。有些教師相信,要減輕這些學生的學習,只有把他們的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低限度(有時候,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你只要讀教科書就行了,不要去讀其他的什麼東西,以免分心。)這種意見是完全錯誤的。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問題不僅在於閱讀能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在於藉助閱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五、必須教會少年閱讀

我們認為,少年學生的思維應當做好從事創造性智力活動的準備,——這裡說的創造性的智力活動,就是要求對各種事實和現象進行思考和研究的活動。多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那種畸形的腦力勞動(不斷的記誦,死記硬背)會造成思維的惰性。那種只知記憶、背誦的學生,可能記住了許多東西,可是當需要他在記憶裡查尋出一條基本原理的時候,他腦子裡的—切東西都混雜成一團,以致他在一項很基本的智力作業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學生如果不會挑選最必要的東西去記憶,他也就不會思考。有一些東西是學生不應當事到臨頭才去回想的,而應當能夠在智力活動中半自動化地隨手運用它。像一個有經驗的鉗工能隨手拿起他的工具而用不著端詳一樣(因為他對自己的工具的每一個小點都很熟悉),一個對智力活動訓練有素的學生也能無需緊張地集中思考,就從自己的意識倉庫裡把基本原理信手拈來。 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密切注意,使學生迅速閱讀的能力得到改善。在少年期,默讀能力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在六、七年級,學生應當能夠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個長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掌握這些能力,少年的思維就會變得遲鈍,思考力好像在許許多多的死衚衕面前停頓下來。讓我們深思一下這樣的現象:有些少年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這些學生有過人的才能。這常常是因為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這個問題常常困擾著我,直到我看到了這句話才豁然開朗,我把這個方法運用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開始閱讀後,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六、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係

既然閱讀有這麼大的作用,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指導學生處理好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的關係呢?我們力求使每一個少年、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書,這本書應當在他的心靈裡留下終生不可磨滅的痕跡。幫助學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書,這是需要教育藝術的。閱讀這樣的書是一種自我總結,是自我教育的開端,是面對自己良心的自白。對所讀的東西的領會取決於閱讀過程的情緒色彩:如果一個人渴望讀書,閱讀的時刻給他帶來歡樂,那麼所讀的東西就會深印在他的意識裡。精神高漲的狀態、研讀書籍時的喜悅——這些(用形象的話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槓桿,用它能夠把大塊的知識高舉起來。在這樣的情緒狀態中,不隨意識記是特別積極的。一個人在中國小年代裡讀過哪些書,書籍在他的心靈裡留下什麼痕跡,——這一點決定著人的情感的培養,決定著年輕人對待同年齡的人、對待長者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所謂“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裡”,這跟認真地、用功地學好功課並不是一回事兒。如果學校不善於培養年輕人的理智和情感,不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學,那麼任何跟酗酒、流氓行為作鬥爭的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要做到教會學生自學,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使一個人在上國小和中學的時候就酷愛讀書,並且學會在閱讀過程中認識自己。請你不必害怕把學校教學的整塊時間用在讓學生讀書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讓學生花一整天的時間到“書籍的海洋”裡去遨遊。讓書籍以歡樂的激情去充實年輕的心靈吧!讓書籍去佔據青年時代吧!如果你的學生感到書籍永遠是一種新奇之物,如果年輕人總想單獨地躲起來去享受這種瑰寶,如果在青年當中有許多這樣有讀書癖的“怪人”,那麼,我們的社會目前還不能對付的許多棘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閱讀這本書如同在沙漠中見到了一泓清泉,如同在漆漆暗夜看到了一盞明燈,如同一葉小舟駛進了寧靜的港灣,如同一個迷路的孩子看到了北斗星。見到了這本書就愛不釋手,閱讀它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太大的幫助。這本書可以解決一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在以後的工作中生涯中我還會繼續閱讀這本書的。這本書將會陪伴我很長時間。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4

而冬子獨自一人尋找游擊隊,實在勇敢,而且游擊隊在延安,這個距離也不亞於紅軍長征的路程,冬子正是靠著堅持不懈的決心,才找到游擊隊伍。而現在,有些人一點耐心也沒有。比如一個人拼拼圖,拼到一半,又不拼了,搭積木搭到一半就不搭了,像這樣沒耐心的人,又怎麼能堅持不懈呢?所以,今後,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不管成與敗都要去試,去博一把,要做到堅持不懈。

做為一個學生,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跟道理,我一定會把它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5

一定程度上來說,壓力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有壓力才能促使我們前進,否則我們就是沉溺於安逸的生活。但是壓力要適度,現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聽到的別人自殺或者相關的訊息,很多都是因為壓力過大但是自身無法正確調解產生的,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方法來調解自己,比如說制定一個自我和諧的目標,自我和諧能促進我們的幸福感,讓我們坦然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壓力,我們要用積極的心理去面對壓力,這樣壓力其實可以轉化為促進我們成長的墊腳石。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6

兒子出生,讓我無比震撼,快樂過後養子的辛勞接踵而至,表示壓力山大。兒子上幼兒園,讓我如釋重負,輕鬆過後教子的責任並未轉移,表示壓力比山大。

目前兒子在上幼兒園,但看看上國小的侄兒,我仍然深感極度恐懼。因為現在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只有一個孩子,難管,難教不言而喻。為此我儘量多的去找一些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書籍閱讀,希望能對我這個小家庭有所幫助。當然大多數教育類的書籍都能給我帶來一些收穫,但對我心靈的衝擊遠沒有最近看的一本書來的強烈。

這本書叫《一個孩子的戰爭》,是武漢作家徐世立撰寫。徐世立先生不是教育家,他寫的不是教育專著,他只是將家長與孩子的成長過程記錄下來,講述家長的期待反覆於天堂地獄之間的歷程,講述家長成熟的代價不亞於一場戰爭,而且這場戰爭除了同敗或共贏,沒有第三個結果。

在書中,徐先生有一句話我深以為然。他說:孩子吃的苦頭是在代父母受過。徐先生想通過本書與兒子和解,達到真正的父子同心的境界。的確,一個孩子的家庭,家長本身是不成熟的,家庭結構是有先天缺陷的,需要家長思考的問題會更多,需要家長付出的代價會更大,但是並不是說思考得更多就是干預得更多,更多的代價就是更大的回報。其中尺度的把握,分寸的拿捏,實在需要家長們好好研究和琢磨,因為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孩子,這個度真不一樣。

徐先生認為孩子4歲前交由岳父岳母帶大是錯誤的源頭,老人恣意寵愛,父母之愛缺失,熔鑄了一個心理失衡、性格複雜的稚子。這一點我也認同,我兒子從出生一直是由我和他媽媽帶,雖然有些日子幾近崩潰,但兒子心理健康、性格開朗就已經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當然孩子也會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認為那只是人性使然,只要善加引導,必不成大患。

書中有一章的題目是:墮落從電腦開始,我相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對這個題目感興趣,我也不例外。徐先生開始不同意購買,孩子他媽妥協了,理由是電腦需要善加利用,不會用不行,沉迷遊戲更不行,所以要在眼皮底下監控,結果監控失敗。那麼可能有很多家長要說,咱家的孩子怎麼就監控住了呢?要知道咱們家的孩子才4歲多,徐先生給兒子買電腦的時候,他兒子已經14歲了。我理解,徐先生在源頭上淪陷,造成後期步步被動,嬰幼兒期性格習慣培養缺失,國小期間嚴格要求、重點培養、壓迫式管束教育,終於在中學叛逆期敗在電腦上,實在比較合乎常理。在這裡我並沒有幸災樂禍之意,我以為,家長不能將錯誤歸咎於孩子,作為成年人的家長應該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先教育好自己,並掌握儘可能多的教育常識,不要讓自己的無知在孩子身上報應,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最終家長也要付出代價。雖然徐先生很後悔沒有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撫養,但是就算徐先生將孩子留在身邊,如果沒有學會做父親,結果仍然好不到哪裡去。既然為人父為人母就必須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父母教育是任何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無法彌補的教育。寫到這裡我再一次表示壓力比山大,但再大也要扛起,因為父愛如山,孩子需要父親撐起一片開闊的天地,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試想,如果徐先生沒有將孩子送給老人撫養;如果徐先生能給孩子更多的父愛;如果徐先生能儘早提供電腦給孩子使用,並善加引導;如果徐先生能陪孩子玩一玩遊戲。也許後面本不該發生的事情就真的不會發生。然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多如果,所以無論孩子多大,也許還在媽媽肚子裡,家長們都要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因為孩子們再大的錯誤,說到底第一責任人和第一受害人還是父母。稚子無錯,先反省自己吧!

徐先生的家庭,在孩子上高一的時候接近崩潰,徐先生嚴重失眠,孩子他媽以淚洗面,孩子已經厭惡閱讀、消費無度、軟硬不吃、油鹽不進,怎麼辦?徐先生無奈送兒子去擇差教育集訓營,那裡用大家無法想象的辦法拯救孩子。大家不禁會問:徐先生的兒子救回來了嗎?後來會怎麼樣?孩子考上大學沒有?現在情況如何?限於本文篇幅,我無法一一說清,請各位感興趣的家長自行購買閱讀,無論您處於什麼狀態,我相信您都能從《一個孩子的戰爭》這本書中得到某些啟發。在這裡我要代表閱讀過本書的我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家長們,感謝徐世立先生無私的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成書,讓我等後來者借鑑,這需要何等胸懷,何等勇氣。最後,祝家長們教子有方,壓力不大。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7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搞笑可愛的地方。最近我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之《狗·貓·鼠》。本文中描述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說此刻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說“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為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個性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

我們就應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搞笑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8

他張開嘴巴,用盡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淚水泉湧而出。他忘了,忘了自己即在那場火災中失去了聲音,忘了葵花與他在那之前只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忘了葵花已回到她應去的地方……

《青銅葵花》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青銅出生於農村,在汙泥中嬉耍著長大,早早地開始為家裡的每一粒米飯精打細算,從不知所謂的錦衣玉食是什麼概念。他身份低微,是個地地道道的“鄉巴佬”;女孩兒葵花生在繁華的城市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是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天之驕女。這兩人,有著天壤之別,一次意外的事故,讓這兩個本毫無聯絡的人的命運僅僅相連。

葵花的父親是一位藝術家。有一次,他渡船過河時發生了意外,不幸墜湖身亡,葵花從此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但也成為一個契機,讓青銅和葵花相遇併成為兄妹的契機。

在充滿天災人禍的歲月裡堅強地生活著,從容的應對這蝗災等一系列災難。在面對困難時,他們未曾像,命運屈服,但在奶奶去世時,他們好不容易築起的堅固心牆轟然倒塌了。是的,青銅與葵花正處於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但他們卻不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樣讀過純真的歲月,家中的貧瘠鬱悶報問題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甚至都有了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的成熟與風霜。

而青銅也做到了身為一個哥哥所應當負起的責任。青銅是很想讀書的,每每路過教室窗前,聽到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青銅便流露出無限的嚮往。家裡原先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準備了一筆錢,打算送青銅進城裡的聾啞學校唸書,但葵花也到該上學的年齡了,這錢只能供一人去上學,青銅便放棄了自己日思夜盼的讀書夢,讓葵花去上了學。為了讓葵花看馬戲,青銅便讓她踩在自己瘦弱的肩膀上,忍著痛讓葵花看完了整場馬戲。

青銅與葵花雖不是親兄妹,但他們的手足之情卻勝過了這時間一切血濃於水,相濡以沫的親兄妹,這才是我要歌頌的親情。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9

看完《幹法》,我受益匪淺,不得不驚歎和佩服日本人的毅力和優秀。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簡單而沉重。雖然沒有太多的語言,但卻能一針見血的說到他的心底。我突然意識到我的目標和意義:一個人工作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智。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特別是第二章講的是改變思想,投入工作,熱愛工作,迷戀工作。其實,想要過得充實,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讓自己喜歡現在的工作。恐怕很少有機會找到我喜歡的工作。與其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現有的工作。稻盛和夫先生說做一行,愛一行。每一份工作,無論平凡還是高尚,都應該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都應該有對自己的崗位負責的職業精神和道德自覺。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做好每一項工作,這是一種“幹法”,也就是一種工作觀。

書中說稻盛和夫先生畢業後進入宋風工業界,當時他正處於破產的邊緣。面對同學的辭職,他也想過動搖,報考自衛隊幹部候補學校。但是到了後期,因為戶口本的問題,他重新認識到轉變觀念的重要性。後來,他改變了主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如果他不能有一個喜歡的工作,他會試著喜歡他現有的工作。“就因為你覺得不滿意就辭職了,那你以後的生活可能就不會一帆風順了。”現在,我們有多少人在為跳槽找藉口,說現在的工作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是工作生活中的一種體驗。不滿意就逃。怎樣才能勇敢面對未來的其他問題?無論是市場部還是前臺,還是車間,都需要我們用心、細心的'工作。

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總是說“盡力”,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說“盡力”。我們可以原諒這種說法,但不能原諒這種做法。本著盡力而為的精神,我們什麼也做不了。盡力而為是我們在工作中應該達到的境界。俗話說,只要你用心,沒有什麼是困難的。我們應該在工作中樹立必勝的信心,我們應該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只有付出“和別人一樣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業成功的最強動力。專心一行一業,不無聊,不焦慮,努力工作,不屈服於任何困難,持之以恆;只要你堅持這樣做,就一定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格,你的人生就會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工作,需要積極健康的心態去投入和熱愛。帶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理性和坦然的微笑,對生活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讀完稻盛和夫先生的《甘法》,我突然意識到我的目標和意義:一個人工作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智。工作可以鍛鍊人的心智,提高人的人性,長期不懈的工作可以磨礪人的心智。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工作是為了提高一個人的思想。一定要喜歡,不斷設定高目標,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堅持下去。

《幹法》作者總結的人生。工作結果=思維模式×熱情×能力方程。為了豐富我們的人生歷程,為了豐富我們的工作成果和人生價值,讓我們隨時保持熱情,隨時完成自己的工作,清除積壓的空,以一種零的狀態衝向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沖走。這樣才能不斷達到人生奮鬥的新高度。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叫做《八十天環遊地球》。剛看到書名時,我心想:八十天環遊地球在當今雖然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在主人公所在的時代,簡直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話!可是,等我讀完這本書,想法就有所改變了。

故事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主人公是一個名叫斐利亞·福克的英國紳士,他日常的'生活就像鐘錶一樣精確,像機器一樣精確,像機器一樣死板。一天,他和幾位老夥伴玩牌時,談論到八十天能不能環遊地球的問題,夥伴們都認為這件事不靠譜,除非地球變小(這是不可能的事)。福克先生不但堅信八十天能環遊地球,還想親自去實踐並且賭注了兩萬英鎊。在環遊地球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遭人跟蹤、置身荒村無路可走、捨身救人、與惡僧對簿公堂、遭暗算誤了船、遇風浪海上搏擊、與僕人“路路通”失散、勇鬥劫匪、疑為竊賊海關被囚……但是,任何艱難險阻都未能動搖他的信心。

這是多麼引人入勝的故事啊!合上書,福克先生機智勇敢的形象總是一次次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堅定果敢、鍥而不捨的品質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11

開始認識《京華煙雲》是由於其電視劇的熱播,我看了幾集,便對原著產生了興趣,我明白了這是國語大師林語堂的經典之作。

《京華煙雲》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剛,糅合古今。雖然原著是用英文寫的,但我卻認為僅有能體會到其中的內涵,沒有浮華的文字,卻依然美麗古樸,字字句句中流露著林語堂對這片土地與文化的熱愛。全書充滿濃濃的中華文化,中華情感。文中有有佳話,有哲學,有風俗,有深談,有閒聊,更有時代變遷時特有的語言習慣。《京華煙雲》猶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極為抒情的大提琴獨奏,在黃昏的庭院裡。

《京華煙雲》思想美。全書受老莊思想的影響,能夠看出林語堂很收道家思想的薰陶。每一章的開頭都有一小段莊子的話,比如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雖然我看不懂那是什麼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資料有哲學上的內在聯絡。其思想美更體此刻對民族災難與傳承感知和認識上,讀罷全文,我還有一種心緒難平的感覺,好像對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讀罷全書,意猶未盡,在作的時候,我相當於再看了一次本書。越是品味,越是反反覆覆地讀。我越覺這書之妙。

姚思安,一個深受道家思想薰陶的智者,性情隨和,胸懷寬廣,為人坦蕩,關心兒女。正是在他的教導下,才培育出兩個冰雪聰明的女兒,在那個時代,他的思想比較開放,他不叫他女兒裹腳,他讓女兒受現代教育,卻都有著傳統女子的完美之處,還教木蘭識甲骨文。最終他因憂國憂民而病臥不起,當他在臨終前,曾要求見牛素雲一面,他說了句記住你是中國人。也許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拯救了牛素雲的靈魂。

我很喜歡木蘭,富有才情,柔美婉約,給人以靈86.動之美。她從小便識甲骨文,知書達理,並且女身男命。書中有一段講木蘭在杭州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她用自我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讓她的家庭充滿世俗的歡樂和享受。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佈置,她悠閒歡樂的生活,可是丈夫蓀亞卻放蕩不羈,不甘平淡,喜歡曹麗華那樣的新式女子。應對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憑藉她的智慧和毅力讓問題迎刃而解,從而維持好她的婚姻。

我也很喜歡莫愁,莫愁是個沉穩,節檢,教養好的富家小姐,她是個思想成熟,性格穩健,遇事有主見的女子。之後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當立夫出事後,她能沉著應對,把立夫平時的檔案都燒掉。她還很孝順,婚後還親自孝順母親。我最佩服的就是她瞭解木蘭和立夫之間的這種感情,她能夠理解,能夠把事情處理得很好,不會讓他們三個人之間感到尷尬。

曼娘是中國傳統婦女的典型,謹守禮法,矜持自重。她理解了傳統的思想教育,並將這些思想貫徹到了行動上,甘願地以清白之身為丈夫守了一輩子的寡。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可是我認為那種感情,遠不是這樣的話能夠解釋的。書中還有一段是姚思安預言到中國戰爭爆發的必然性,把中國能否戰勝的問題歸在了曼娘對於中國是否應當打仗的態度上,看似很荒謬。但其中應當有很大的原因吧。我的理解是像曼娘這樣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夠有反抗日寇的決心,那麼中國又怎樣會沒有期望呢其實曼娘自我也很矛盾的,我認為她也是不斷跨越傳統,她還和木蘭一齊去看過電影呢。

我對馮紅玉這個人印象深刻,可是還是不理解她的行為。我感覺她太多愁善感了,實在受不了。也許她自小多病,又是個才女的原因。最終她卻因為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生誤會。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我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太糾結了。

《京華煙雲》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僅有能體會得到它的內涵。對聯,甲骨文,道家經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12

這本書其實早在十年前就跟我邂逅過,那時書荒,一心想尋一本好書,接著讀完《麥田裡的守望者》之後突然戛然而止的乾澀,我必須得再尋找一個甜品或者冷飲來緩和上本書還未消去的餘味,於是我找到了這本書—《了不起的蓋茨比》。但當時因為種種原因讀到三分之一我卻讀不下去了,很大程度來講,我是理解不了當時作者的心境的。

整本書的故事發展是藉著作者的第一視角來揭祕故事主人公蓋茨比心裡的神祕世界。從作者所飾角色尼克搬到豪宅旁邊與蓋茨比做鄰居開始,逐漸對蓋茨比好奇,認識,到成為蓋茨比唯一敞開心扉的人,亦或者是蓋茨比佈局中的重要一人。但不管怎樣,蓋茨比是真心把尼克當朋友的。其中經歷了作者從一層又一層撲所迷離又荒謬的傳言中尋找蓋茨比真正的背景,再發現蓋茨比內心深處所藏匿的`女孩黛比—尼克的表妹。通過一系列周密嚴謹的佈局,最後借尼克的關係與黛比會面,這是時隔五年的佈局,積攢了太多太多情感,一瞬間迸發出來。之後兩人承認互相還有彼此,一起來對抗五年之中所產生的阻礙。不過最終可惜的是,黛比沒有掙脫現任丈夫湯姆的控制,由於個人性格也好,他們之間的孩子也好,黛比最終還是放棄了蓋茨比,而蓋茨比在最終的等待中被湯姆外遇物件墨特爾的丈夫威爾遜所槍殺。或許這也是他預測到的結果吧,黛比沒有回來找他,也就使他心如死灰,靜等死亡!

看完這本書一瞬間會覺得,蓋茨比就這麼死了。與我們內心所期待的結局有極大的差別甚至難以接受,但平靜過後連鎖起來再細細品味時,才發覺也許這就是蓋茨比最適合的結局。結合作者個人經歷與當時時代背景,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真的是表現出了很多當時惡臭的社會環境,聚會時人山人海與葬禮時的人跡罕至,甚至口筆誅伐,人們對蓋茨比富貴由來的猜忌,蓋茨比父親參加葬禮先是悲痛欲絕而後看著蓋茨比所留下財產的竊喜等等都極大的嘲諷著這個世界,相反尼克也好圖書館醉酒者也好,這些社會上的小人物,反倒成了真正記著蓋茨比的人。不由地說作者所表達的東西太多,但不顯現沒有強加包袱所帶來的贅餘之感,都是看完後回味時猛然彈射在腦海中的感悟。總之整本書刻畫的很精細,每一個細節都處理的很好,值得細細品味!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13

在這個寒假裡,我讀了一本富有傳奇色彩的童話故事書《納尼亞傳奇之獅子,女巫和魔衣櫃》,《納尼亞傳奇》是一部系列叢書,整套故事書共有7本,而這是隻其中之一。

這本書講述了:從前有四個孩子在大戰期間為了躲避空襲,被送往一個老教授家裡,他們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在教授的房子裡找到了一個能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魔衣櫃,這個世界就是納尼亞,那裡流傳著一個預言:兩個亞當之子與兩個夏娃之女將會現身擊敗邪惡的白女巫,結束永恆的寒冬,在納尼亞的正義之戰時因被白女巫蠱惑的愛德蒙而展開的,三個孩子為了救自己的兄弟在海狸夫婦的幫助下長途跋涉歷經危險與困難找到阿斯蘭——納尼亞的創造者,在阿斯蘭的幫助下救回了愛德蒙,四個人同心協力打敗了白女巫登上了納尼亞之王的寶座並立誓“一日為王終身為王”,國民們稱他們為“至尊王彼得”“溫柔女王蘇珊”“公正王愛德蒙”“英勇女王露西”,他們成年後在捕獵白鹿時發現了當年他們初入納尼亞時的路,順著那條又陌生又熟悉的道路走進衣櫃處理,出來後卻發現又回到了童年……

在這四個孩子中我最喜歡彼得與愛德蒙。彼得在四個孩子中最大,他最希望自己能夠保護家人,在與白女巫的最後一戰中,他奮力與白女巫抗爭,特別是在愛德蒙受傷後,激起了他心中保護家人的意識與白女巫拼死一搏,表現十分優異,勇敢,在當上至尊王后,管理眾生,是納尼亞人愛戴的國王。愛德蒙因為貪心好吃,出賣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投靠了白女巫,但在發現白女巫真實面目後迴歸到正義的一方,在與白女巫的最後一戰中他一路打倒了三個吃人惡魔,當靠近白女巫師先是理智地把她致命的魔杖劈斷而不是魯莽的'進攻,但卻受了重傷,她從矇昧到清醒的轉變讓人發覺到從懦弱到堅毅的變化是多麼的感人。

劉易斯曾經說:“人們不去寫我想要讀的書,所以我不得不自己來寫。”就這樣,他寫出了成千上萬的人都想要讀的書。《納尼亞傳奇》吸引了幾代讀者,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時至今日,它絲毫也沒有喪失那牢牢地抓握住我們想像的魔力。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14

喜歡上茶館源於《茶館》。

現在,在我們眼皮底下,關於青春的文字早已氾濫成災。青春是一種奢侈品,所以過於浮華。我們的心靈就在這樣的喧囂中慢慢老去,以背離我們理想中的方式老去。

過去,我總以為如魯迅、朱自清、老舍這樣的大文豪,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一種腐老的氣息,就像雨天的潮溼感一樣很容易讓人產生淡淡的惆悵。所以一直以來,自己都是在拜讀那些浮華的青春文字。

這應該是一種錯誤。因為老舍先生的《茶館》正如一面斑駁的牆,淒涼中舊舊的卻都是溫暖。它讓人或喜或悲,讓人大徹大悟。

《茶館》是在寫一個明明白白死去的過程。“掌櫃的”王利發是悲慘的,因為他是那個悲慘時代的犧牲品。他像一隻玩偶,他活在蒼穹之下,活在對別人的恭維中,但他卻一刻也沒有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結局是他死得好,我想的確是這樣。一個詩人說,死是世界上唯一的黑影。王利發的死,正是結束了他作為一隻玩偶的命運,結束了那個時代賦予他的無盡的比死更可怕的黑暗。

當然,喜歡《茶館》不僅僅是由於它偉大的藝術成就,我還傾心於老舍先生為我們營造的茶館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市井氣息。

大抵茶館的存在無形之中就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使人們迴歸到最原始的生活狀態中。晨練之後的老人,久違的朋友,遠道而來的客商以及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當他們步入古樸別緻的茶館中,或悠閒,或恬靜,或安然,或淡定的生活狀態都萌發在喧囂之上。功名利祿這時候也只是一副華而不實的裝飾品,索然無味。常四爺,鬆二爺,社會中的三教九流,在茶館中尋找的不正是一種灑脫和理想嗎?縷縷茶香淨化了人們的心靈。

夢想中自己可以揀一個乾淨的蕭瑟感濃郁的秋日去一家古樸雅緻的茶館,手捧一本喜歡的書,點一杯哪怕平淡的茶水坐在木椅上看自己已經很是最後的青春緩緩流逝。我想,在這時候,生活中的紛擾定會如春風化雨。

茶館的安詳如春日溫暖的風。

而遭遇《茶館》是一場曠世難度的劫。

愛上閱讀心得體會 篇15

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通過閱讀,我們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還可以增強修養。因而,我非常的喜歡閱讀。

書是知識的海洋,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建立在科學家廣博閱讀的基礎上,我們通過閱讀,自己還可以製作一些東西,如我們可以製作遙控飛機,等等。特別是通過閱讀,還可以瞭解中國的文化歷史,如爸爸老早給我買的《三國演義》,使我知道了三國主要指魏、蜀、吳,同時我還知道了曹操並不是戲曲所描寫的是個大奸臣,而是一個有膽魄的政治家。通過閱讀,我們的確可以增長知識。

認真閱讀,我們還可以學會做人的道理,增強自己的修養。當然,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必須通過教育,廣泛閱讀,學會如何為人處事,如我們學一篇關於雷鋒叔叔的課文,我被雷鋒叔叔出差一千里,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精神深深感染,我心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雷鋒叔叔那樣做一個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的人,那我們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和諧。”我暗下決心,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像雷鋒叔叔那樣的人。

閱讀是偉大的,閱讀也是每一個人所應該提倡的。我喜歡書,更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