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22W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新學期就要開始了,父母要幫助孩子順利從假期生活過渡到幼兒園生活,科學做好幼小銜接。劉雲豔教授曾說過:“幼小銜接從入園第一天就開始了。”有效的幼小銜接必定“以兒童為中心”,應該是一種關注兒童的學習習慣、培育主動性和調控性的學習品質,引導兒童學會學習、提升問題解決與創新實踐能力。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處於幼兒園與國小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和國小是兩種不同型別的教育機構。它們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行為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兒園以遊戲為主,注重將教學內容滲透到遊戲中,午睡時間較長,沒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制約著他們。而國小卻是以學習為主,孩子大多通過例題來學習知識,知識的遷移能力需要很強。一進校門就有許多的規章制度,如小學生守則、國小生行為規範等,時間一長,孩子對新校園的新鮮感就減少了,不能像幼兒園那樣自由,不能經常畫畫,還要做作業。課間十分鐘自己不會安排,從而開始厭學。

作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該學什麼,怎麼學習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強加於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片面的、單一的銜接內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學的適應能力,反而使幼兒很難去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們的一些社會行為是在幼兒園時就養成的。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上學習能力的過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實現幼小銜接。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幼小銜接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新起點,幼小銜接的本質意義不在於知識的銜接,而在於心理的過渡。為深入貫徹《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有效推進幼兒園與國小科學有效的銜接,我們將從兒童視角出發,關注幼兒的持續性發展。從幼兒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四個維度進行入學準備的指導,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把入學準備教育目標和內容融入幼兒園遊戲活動和一日生活中。

3-6歲是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的關鍵階段。幫助幼兒科學做好入學準備教育,這是我們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從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4個方面入手,循序漸進,有機融合並滲透。

為什麼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小銜接就是指由幼兒園進入到國小低年級在教育中的連線。幼兒園與國小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銜接存在的意義。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並重非義務教育機構。幼兒以遊戲為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製度。而國小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氛圍嚴肅。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製度。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鬆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而國小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為規範帶有強制性。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應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傾向比較嚴重。近年來,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為重視。這些幼兒園教育中有時忽視了兒童傾聽、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提高,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規矩和課堂常規缺乏瞭解。另外如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也將影響日後兒童的有效學習。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進入國小對於幼兒來說,是一個人生新的轉折點,讓幼兒在未來能夠更好的適應國小生活,幼兒教師應該積極注重幼兒園生活與國小生活的銜接。做好幼兒生活與國小生活的銜接可以有效避免,因為生活環境,作息規律,以及人際交往等的變化,帶來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問題。

良好的幼小銜接,會使幼兒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減少情緒方面的不良反應,保證幼兒轉折期間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了幫助其做好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準備,因此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它既有利於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也為以後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小銜接並非只涉及大班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階段都應當為其做準備,特別是需要幫助幼兒做好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準備。在智力培養方面,幼兒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徵,制訂合理的教育教學計劃。主要應當培養幼兒的專注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其能夠發音準確、口齒清楚、語句連貫,可以清晰表達自身的想法。此外,還要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夠使用一些簡單的文具、工具等。非智力因素培養方面,應當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引導其自主探究知識或問題,培養其求知慾並增強其意志力。這些都能為其日後更好的適應國小生活打好基礎。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幼小銜接”這一詞,從前覺得離我還挺遙遠的,一眨眼就到了東東準備上國小的時間了。

艾立森在幼小銜接上花了蠻多的心思,當孩子從開筆典禮上,穿過啟智門,有著濃濃的儀式感,口號一喊,小筆一揮,感覺到自己要長大了;當我拿起毛筆給東東額頭點硃砂時,我不禁感慨:長大了,不再是粘人蟲了,心裡盡是開心,又是失落。

“幼小銜接”不是讓孩子提前學習國小應該學習的東西,而是培養孩子坐得住、聽得進、會提問、能交流,有進入國小心理上、習慣上、情感上的準備,並掌握應該具有的基本知識,就達到了就讀國小的基本條件。

通過莫老師現場授課,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嚮往。要孩子有心裡準備,瞭解國小生活,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養正。要鍛鍊孩子生活自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三、守規。引導孩子交往合作,增強自律的規則意識;

四、好學。激發孩子興趣愛好,提高綜合的學習能力。

作為家長,要與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放平心態,不焦慮,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順利平穩度過。

現在的孩子不論學習還是生活,各種條件盡是優越,必然挫敗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長孩子在配合老師的工作下,能讓孩子打好紮實基礎,做最好自己,以愛護航,快樂而堅定的成長,不負使命!不負童年!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5

幼小銜接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自然明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國小兩個相鄰教育階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連續。幼兒期和學齡期是兩個不同水平的發展階段,兩個階段相比,兒童在社會角色、生活內容、生活場所、與老師的關係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它們之間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調節銜接的“陡坡”、減少兒童適應中的困難和問題、使兒童順利過渡到新的教育階段、就是幼小銜接要做的工作。

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孩子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需要在家長的引導下,做好各項能力提升、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準備。真正的幼小銜接不僅僅是為國小一年級銜接,更是為孩子一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本學期是小朋友們告別幼兒時代邁向國小的最後時期,也是最為關鍵的適應期,作為大班的教師,我聽到最多的話題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適應國小生活?面對幼小銜接,家長和幼兒園究竟該怎麼做?帶著家長們的困惑,我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將“幼小銜接”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為他們後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瞭解國小,幼兒園每學期都會組織孩子去參觀國小生活,第一個活動是參觀國小的升旗儀式。孩子們學著國小生的樣子,整齊地排好隊伍,體驗了國旗下的莊嚴和神聖。之後,孩子們走進了國小明亮的教室裡,體驗了當一名國小生的感覺。

通過參觀,孩子們對國小的學習和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也激發了孩子成為一名國小生的願望。

四月份我園也組織全體大班幼兒開展了幼小銜接系列活動,從整理書包、穿脫衣服、繫鞋帶等幾個方面幫助幼兒做好身心的準備,實現科學銜接。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還會時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從小沒有好好培養,到了步入國小再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後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範。在繪畫活動中,也要按照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去要求幼兒,還可以根據大班幼兒喜歡競賽這一特點,結合競爭機制組織一些“坐姿、握筆姿勢”的比賽。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常規上有要求。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裡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儘量在活動後喝水、上洗手間。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教師也應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

同時,教師也要充分認識到幼兒園升至國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大班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

1、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不遵守遊戲規則等)。

2、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3、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4、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生活學習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

5、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6、幼兒入學後,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以讀、寫、算為主導。但是幼兒教師千萬不能進入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的誤區,而應重視孩子進行認、讀、算背後的智慧發展。另外,我們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永續性的培養。

總之,幼小銜接不能急於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終將破土而出,蓬勃生長,帶著無盡的期待和快樂,向國小奔跑而去!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6

“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向幼兒進行體、智、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長,為進入國小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這就是說搞好幼兒園與國小銜接工作,為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做好準備,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任務也是衡量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幼兒園與國小是鄰近的兩個教育階段,由於這兩個教育階段教育物件的身心發展水平、內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兩階段之間既存在聯絡又各有特點。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由於教育重要條件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必然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也必然有一個新的適應過程。

首先,學習方式有不同,幼兒園的教育是以遊戲為主,對幼兒的教育滲透於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遊戲靈活、趣味性強,沒有嚴格的約束力、規範性,孩子不會感到苦惱、厭倦和緊張,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幼兒園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傳授生活中粗淺的知識為主。而進入國小後,上課成了幼兒主要的學習形式,在教學上強調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的基本訓練,教學方式由正規的課堂學習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較大的遊戲活動學習方式。

其次,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幼兒園每天上課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其他時間見分則以遊戲為主。而進入國小後幼兒每天上課第天上課時間就達到了六個小時左右,遊戲時間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證,上課有的出現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有的因教學內容單調、重複,失去學習的枳極性,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第三、有的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溺愛,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不能獨立完成班級的各項任務,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學相處,不聽從成人的勸告,驕傲、任性,不利於身心發展。

以上這些都是銜接階段存在的問題,為了讓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國小階段,讓幼兒及早的從心理上適應環境,促進其身心發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兒園階段到國小階段的銜接工作。通過實踐,我認為做好銜接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幼兒渴望進入國小學習的激情

幼兒做事往往憑藉興趣,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雖然意志、品質已有很大發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導。幼兒嚮往國小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國小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課本、紅領巾等,這種入學的願望雖然是幼稚的、膚淺的,但也是可貴的,教師應該保護幼兒的這種積極性,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鼓勵幼兒努力學習,激發幼兒做一名優秀國小生的強烈願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國小生的故事講給幼兒聽,使幼兒不僅喜歡做國小生,而且讓幼兒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國小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動作發展

幼兒進入國小後,要承擔緊張的腦力勞動和獨立作業的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有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兒階段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和體育鍛煉,預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時,必須保證幼兒的遊戲活動。因為在遊戲中,幼兒情緒愉快,有利於提高機體各器官的功能。戶外遊戲使幼兒接觸空氣陽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鍛鍊身體。

三、發展智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任何人來說,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終身有益的。例如上課遵守紀律、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會動腦筋、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等。對於幼兒來說,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時,要引導幼兒學會有目的、有順序、較準確的觀察習慣。如觀察單個物體會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進行觀察。隨幼兒年齡的增長,可適當延長上課時間,到大班下學期可延長至35分鐘並適當增加智力活動的難度。如開展計算比賽、猜謎語等活動。

四、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要培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如會整理書包、愛護書籍、不浪費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負責整理圖書、玩具。用餐時幫老師發勺子。舉行穿衣服、疊被子比賽活動。既鍛鍊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進幼兒手部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表揚態度積極認真能獨立完成的幼兒。對個別懶惰、能力差的幼兒要和家長配合共同教育。

總之,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我們要把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當成我們的任務,切實有效的完成,使孩子們順利地過渡,開始他們的國小生活。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7

幼小銜接問題,雖早已引起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並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1、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時間延長,遊戲時間、活動數量減少,有些最多組織幼兒到國小參觀一下或請國小生回園介紹一下國小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永續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視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將國小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兒童在入學後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鬆,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後勁”等問題。

4、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國小靠攏,而國小卻無動於衷,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5、突擊性

有的國小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驗,內容包括識字、計算等方面,並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摸底測驗的成績也成為國小教師、幼兒家長衡量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幼兒園則不得不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

上述問題需要家長、幼兒園老師、國小教師在共同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人生的第一過渡期。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幼小銜接就是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銜接,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幼兒今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其核心就是這年齡段幼兒的怎樣有效的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國小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近期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的政策檔案,如雙減、幼小銜接以及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旨在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目標追求,努力重構基礎教育的新生態,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重兒童、保衛兒童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每一個兒童身心健康成長,還兒童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提到幼小銜接大部分人理解的.是學習文化知識,包括拼音、算數、古詩等,但其實幼小銜接教育從幼兒入園那天起,就已經開始進行。由於幼兒園教育和國小教育的性質不同,幼小銜接不光是知識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對國小的嚮往,提高幼兒對國小的適應能力。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實踐者,通過講座我想談一談我的體會。

一、幼兒園教育方式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育結合,讓幼兒在直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學習各類經驗,虞永平教授說過:讓幼兒動用各種感官,去探索、交往和表達讓幼兒在活動中經驗得到延伸、擴充套件。而國小教育注重知識的傳授,課堂遊戲性不夠,這就使幼兒容易失去耐心,注意力分散。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逐漸向國小教育靠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逐漸增加集體活動的時間,由小班的10-15分鐘逐漸增加到大班的25-30分鐘,同時通過遊戲、手工等活動逐漸延長幼兒注意力的時間。

二、幼小銜接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不再為幼兒進入國小做準備,進入國小,幼兒需要生活上、學習上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自我服務,人際交往、快速融入集體生活等。這就需要幼兒園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包括根據天氣增減衣物、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書包,處理和同學的關係,遵守集體生活規則、建立集體榮譽感,養成合作、分享、謙讓等良好社會品質,這些好的習慣有助於幼兒快速適應國小生活。

三、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雖然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以遊戲為主,但是通過各種遊戲可以讓幼兒增強各種能力,例如幼兒園的閱讀分享活動,可以讓幼兒養成每天閱讀,增長知識,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同時可以讓幼兒閱讀中學會堅持;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提問、交流等方式讓幼兒學會傾聽他人講話、與同伴合作交流;在集體遊戲中幼兒學會了分享、輪流等,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這些美好的品質。

幼小銜接從幼兒入園那天起,貫穿整個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作為教師需要以幼兒為主體地位,有目的、有計劃的幫助幼兒從心理、生理、社會適應等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幼小銜接也並不是幼兒園的單方努力,需要幼兒園、國小、家庭三方合作,這樣才能達到1+1+1效果大於3。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9

起初看到這個講座預告的時候,想想孩子剛上小班,感到有點早。但聽過之後,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時有效。歐陽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幼教老師,她所講述的內容正是我們很多家長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老師提到的四個誤區,就是我們家長常常容易踩到的雷點,尤其那句“孩子小腳穿大鞋,不僅跑步不快,還可能出現問題”,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幼小銜接中錯誤行為的危害。通過這次講座的學習,我對正處在小班的孩子有關幼小銜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一個好生活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很關鍵,尤其進入國小後,在僅僅幾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裡,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只顧著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而這個習慣與我們家長有很大關係。由於對孩子的溺愛、自己焦急的心態,每當孩子慢騰騰地穿衣、洗臉、吃飯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去幫助她完成。現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更是對以後幼小銜接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因此一定要養成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夠的耐心等待,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幼兒做好入學後獨立生活的準備。

二、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小班的孩子還小,不能獨立完成閱讀,因此堅持親子閱讀尤為重要。從上幼兒園開始,根據老師的要求,每天抽出半個小時,陪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故事等書,不僅讓孩子沉浸在書的海洋、增長了知識,還增進親子關係,更是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後上國小養成閱讀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幫助幼兒養成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擔心孩子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斷地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家長不由自主的就變成了一個愛嘮叨的人,一句話說上好幾遍。如,洗手時反覆強調如何正確洗手,收玩具時不停的教導如何放置玩具等,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聽不清要求沒關係,反正一會兒媽媽還會說的。因此進入國小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說話的重點。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覆提醒,使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對幼兒和國小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幼小不銜接造成了幼兒入學後各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能很好解決,不僅會嚴重影響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還會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通過學習這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這次講座公益講座,聆聽各位園長的分享,結合我們幼兒園的現狀,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現狀和家長重視程度、配合程度,我園對原有的計劃進行了一些調整。希望我們的銜接工作既有利於兒童入學前後的學習和發展,也為國小生在中高年級以及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更為順利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厭學、輟學等問題,進步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保障因此。

實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導思想:

(一)長期性而非突擊性

我們不應當把幼小銜接工作僅僅視為兩個教育階段的過渡問題,而應把它置身於終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慮。應當看到,讓幼兒順利地進入國小隻是幼兒園教育的近期目標而已,它是實現幼兒園教育長遠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要以兒童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對兒童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在時間上,要把幼小銜接工作貫穿於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階段而不僅僅是大班後期;在內容上,要涉及幼兒發展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如識準備;在人員上,要包括幼兒園全體人員、家長及有關成人而不僅僅是大班老師。對國小來講,也不能僅僅把銜接工作看成是幼兒園的事情,而應當遵循緊質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總之,雙方都應該立足於兒童的終身發吸勢動小街接工作,為兒童適應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整體性而非單項性

幼小銜接工作應該是體、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質教育使幼兒在全面發展中順利過渡、面決不能搞單項突破上或後面發展

(三)培養入學的適應性而非國小化

我們要引導幼兒適應國小的學習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國小知識。提前組織幼兒學習國小的教材和用國小的組織形式與方法對待幼兒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是造成幼兒厭學、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重要原因。

主要內容與方法:

幼小銜接是根據幼兒過渡期身心的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為幼兒入學、也為其長遠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應該從以下方面培養幼兒。

(一)培養幼兒對國小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幼兒對國小生活的態度、看法、情緒狀態等,對入學後的適應關係很大。因此,幼兒園階段應注意培養幼兒願意上學、對國小的生活懷著興趣和嚮往,為做一個國小生感到自豪的積極態度,並讓幼兒有機會獲得對國小生活的積極情感體驗。所以,大官廳幼兒園會通過多種教育活動,特別是加強與家長、國小的合作,來讓幼兒逐步瞭解國小、喜歡國小、渴望上國小,最後愉快、自信地跨進國小

(二)培養幼兒對國小生活的適應性

幼兒入學後,是否適應國小的新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係,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特別是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僅關係著幼兒入學後的生活質量,也關係著他們在國小的學習質量,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

1.培養幼兒的主動性

培養主動性就是要在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積極態度,激發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慾望和興趣,我園會為幼兒提供自己選擇、自己計劃、自己決定的機會和條件,鼓勵他們去探索、去嘗試,並使他們儘量獲得成功的體驗。

2.培養獨立性

幼兒的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對入學後的適應關係很大,很多幼兒因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況穿脫衣服,不能記住喝水或害怕獨自上廁所等等,而影響身體和學習,在國小生活感到困難。

獨立性和生活能力必須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才能實現。我園會向家長傳遞正確的銜接方法,引導家長要求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幫助幼兒字會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脫衣服等等。同時,做老師和家長的小幫手,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3.發展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現在入學後對新的人際環境的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幼兒膽小,不能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者不能與同伴友好的相處,遇到問題也不敢去找老師反映或尋求幫助,就造成了沒有新朋友,他們會感到孤獨、沮喪,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學校的吸引力也隨之消失。

因此,我們幼兒園著重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這一能力與主動性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基本的方法是全園創設寬鬆、自由的交往環境,改善師生關係,鼓勵幼兒之間的交往,讓幼兒真正感到與教師同伴在一起的歡快,從而願意投入到交往活動中,增長自己的人際關係知識、技能和能力。

4.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要引導幼兒學習一些規則。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可以通過開展規則遊戲,讓幼兒逐步懂得生活學習遊戲等都是有規則的,並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到,如果不遵守規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有意識的發展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班幼兒在生活制度、作業課紀律等方面有一些改變,比如縮短午睡的時間、適當延長作業課、要求舉手發言等,讓幼兒逐步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有助於縮短入學後適應國小規則的時間,還可以請家長進行配合,為幼兒創造更多的發展任務意識的機會。

(三)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學習準備是著眼幼兒終身學習的需要,發展他們基本的學習品質,大致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1.用遊戲的方式培養幼兒

遊戲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不管幼兒在哪個年齡階段,我們培養幼兒都要從遊戲的方法上來進行創作,更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利於幼兒理解與接受,這是所有銜接活動的基礎。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期間,家長和教師應當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嚴格一致一貫的要求,才能夠養成良好習慣。

3.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

非智力品質是指影響智力活動的各項個性品質,主要是認識興趣、學習積極性、意志、自信心等。教師和家長應當重視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培養幼兒做事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讓幼兒從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形成自信、主動的學習態度,才能產生學習愉快這一積極的情感體驗。

4.發展思維能力和基礎能力。

中大班教師應當從根本上發展幼兒的智力,特別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讓幼兒從機械訓練中解放出來,發展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感謝這次“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的培訓,不僅給我們很多啟示,更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方法,把這些方法結合本園現狀進行調整,幫助幼兒更好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自20__年4月教育部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園20__年9月與鳳城國小在幼小銜接(試點)工作啟動後,進行了多次聯合教研。近期,我們又針對學習準備與學習適應進行了聯合教研。研討中發現孩子在閱讀能力、書寫能力、數學能力等方面存在問題,我們再次共同研讀了指導要點,針對存在問題,找到了理論支撐,共同研討出銜接的方向和具體做法。在閱讀能力提升方面,幼兒園和國小都從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著手。家園(校)合作共同為孩子創設閱讀環境,潛移默化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而在提高孩子數學學習興趣方面,幼兒園和國小都從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開展了系列活動,如:給植物角的花草測量;和老師比高低,給老師測量身高;數一數今天有多少為小朋友來園等。

今天非常榮幸聆聽了唐海燕老師的《幼小科學銜接,賦能生命成長》,唐老師從多樣性課程,全方位銜接;視覺化環境,多經驗獲得;反思性學習,高質量提升三個方面讓我們更加了解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做什麼。讓我們與國小教師做好觀念上的統一後,在具體實際生活中為孩子解決學習準備和學習適應中問題,讓孩子能順利地適應國小的生活,其中唐老師講到專項的幼小銜接課程,舉了生動的案例,展示給我們,讓我們一線的老師能更清楚的知道我們應該從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去尋找契機。

為了讓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國小,讓幼兒及早的從心理上和能力上適應環境發展的變化,我們需要從小班就開始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通過聆聽唐海燕老師和幼教365近期的專家講座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幼兒渴望進入國小學習的激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做事往往憑藉興趣,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雖然意志、品質已有很大發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導。幼兒嚮往國小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國小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課本、紅領巾等,這種入學的願望雖然是幼稚的、膚淺的,但也是可貴的,教師應該保護幼兒的這種積極性,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鼓勵幼兒努力學習,激發幼兒做一名優秀國小生的強烈願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國小生的故事講給幼兒聽,使幼兒不僅喜歡做國小生,而且讓幼兒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國小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動作發展

幼兒進入國小後,要承擔緊張的腦力勞動和獨立作業的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有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兒階段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和體育鍛煉,預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時,必須保證幼兒的遊戲活動。因為在遊戲中,幼兒情緒愉快,有利於提高機體各器官的功能。戶外遊戲使幼兒接觸空氣陽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鍛鍊身體。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任何人來說,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終身有益的。例如上課遵守紀律、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會動腦筋、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等。對於幼兒來說,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時,要引導幼兒學會有目的、有順序、較準確的觀察習慣。如觀察單個物體會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進行觀察等。

四、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要培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如會整理書包、愛護書籍、不浪費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中大班,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負責整理圖書、玩具。用餐時幫老師發勺子。舉行穿衣服、疊被子比賽活動。既鍛鍊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進幼兒手部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表揚態度積極認真能獨立完成的幼兒。對個別能力差的幼兒要和家長配合,在家園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幼兒提高。

總之,幼小銜接工作是我們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我們要了解兒童的立場,從兒童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兒童的世界發現兒童潛在的天賦,然後因材施教,把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當成我們的任務,切實有效的完成,使孩子們順利地過渡,開始他們愉快的國小生活。

幼升小銜接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聆聽了唐海燕老師的課程,使我收益匪淺,在課程中一是談及幼兒教學與國小教學之間的差距以及現實問題,二是談及實行幼小銜接班是十分重要的,但要講究方式方法。

課程中談及“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卻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因此我們需要以幼兒為中心,圍繞幼兒當下的心理去開展我們的教學活動,讓幼兒能慢慢適應國小的學習環境,學習時長和學習氛圍,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環境中。

在銜接班中,我們可以帶領幼兒去參觀國小,瞭解國小生的學習、作息時間以及課程,讓他們在看中學,學中做,放下對國小的戒備心。同時我們也可以組織繪畫活動,讓孩子們畫下自己對未來國小生活的期待和盼望,並把繪畫作品在班級中展示,讓他們知道還有很多和他們同齡的人一起進入陌生的環境當中,因此不需要感到害怕。在習慣養成方面,“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書籍,通過廣泛的閱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耐心、細心的好習慣,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幫助幼兒更快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對於家長,幼兒教師也應該適當的去引導家長們在這個階段多去關注幼兒的心理情況,多陪伴幼兒,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獨立的習慣,在國小生活中熱愛勞動,關心同伴,熱愛班級體。

作為幼兒教師,可以和國小老師進行面對面溝通,對一年級老師的疑惑或是在班級中管理學生中發現的問題等,一同商討如何解決學生銜接不當的問題。無論作為教師還是家長,我們要一切以幼兒為中心,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幼兒不斷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