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重走抗聯路心得體會優秀範文(通用4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65W

重走抗聯路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篇1

抗聯,一個熟悉但又不完全瞭解的名字。

重走抗聯路心得體會優秀範文(通用4篇)

每當聽起這個詞語,我就會想起家鄉,並聯想起抗聯影響楊靖宇。我的出生地在清河鎮礦山村,那裡是個充滿了抗聯故事的地方。礦山村距離楊靖宇指揮的長崗阻擊戰的戰鬥地點僅有20多公里。當地流傳著很多關於楊靖宇關於抗聯的故事。

家中祖父輩的長輩還有一個參加了抗聯。從小就有不同的人對我講起那段被侵略的日子。日本人怎麼騎著馬,從通化和集安帶著偽軍和日偽警察到東岔、礦山進行掃蕩。在礦山發現石棉礦後,日本人又怎麼開著汽車帶著人抓壯丁開礦。同抗聯發生戰鬥後,日本人又怎麼歸屯並戶等等……但,這些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不過是獵奇故事,不過是拿槍打鬼子的英雄嚮往。甚至到了成年,我也認為這都是童年從老一輩人那裡聽來的談資。直到一天,我在一篇文章裡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其實,我們中國才僅僅和平了60年。”我突然有了一種警醒的感覺。原來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一切相距不過才是60年。那些長輩帶著某種慶幸和炫耀的感覺說著的那些過去的抗聯故事,不是在炫耀他們那過去的某種不一樣的經歷,而是劫後餘生的欣喜和對新生活的幸福感。 20xx年6月24日,我們組織全體幹警重走抗聯路活動。

頂著綿綿細雨,我又走在了兒時走過的路上。看著抗聯遺址,已經成熟的我無法想象當年的抗聯指戰員是怎樣在當時的條件下生活的。飢餓、勞累、病患、傷痛、死亡,這是每個抗聯戰士在當時都要時時面對的情況。一個理想、一個信念還有一個信仰是他們的唯一支柱。可以想象這樣一幅畫面,那年,在這密林深處,有一群衣衫襤褸的戰士,瘦弱的身軀,飢黃的面容,與之不相襯的卻是他們炯炯有神的目光,穩健的腳步和激揚的鬥志。他們大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甚至都沒有去過東三省以外的地方。但是他們以寧死不作亡國奴的信念,築起了堅強的血肉防線,為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鑄就了新的民族魂。

今天,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從事著 工作。更要認真學習體會抗聯精神中蘊含的最樸素、最核心的愛國主義精神。那種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精神;英勇頑強、前仆後繼的戰鬥精神;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犧牲精神;不畏險阻、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千秋萬代。

今天中華民族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中,在實現中國夢的歷程中,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光大東北抗聯的革命精神,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化為實際行動,為早日實現中國夢想而奮鬥終身。

20xx年7月11日

重走抗聯路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篇2

20xx年9月18日,適值“9.18事變”83週年之際,在省委黨校的組織下,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xx年3學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100餘名師生“重走抗聯路、永遠鑄黨魂”,來到了吉林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和樺甸紅石林業區的楊靖宇密營,一同見證了東北抗聯時期的那段艱苦歲月。

在吉林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我們聆聽了魏拯民的成長故事和英勇事蹟,感受到了他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忍飢挨餓,艱苦歲月中的錚錚鐵骨!

在樺甸紅石林業區的楊靖宇密營,一處地窨,一鋪炕,一口鍋,這就是抗日聯軍一軍的司令部!不敢想像,抗聯戰士是怎樣度過那零下四十幾度的漫長寒冬?

彭真曾這樣說:中國共產黨20多年領導的革命鬥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而東北抗日聯軍的十四年苦鬥就是其中一件。今天,當我們再次來到楊靖宇密營,我們可以真實的感受到東北抗日聯軍當年不怕犧牲,頑強戰鬥的精神,而他們每天過著抵禦嚴寒和飢餓,挑戰人類生存極限的日子,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楊靖宇密營,不僅僅是當年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真實寫照,更是抗聯英雄們浴血奮戰的歷史鐵證。“楊靖宇犧牲後,日軍割下其頭顱,剖開腹部,發現胃裡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外,競沒有一粒糧食,讓敵人為之震驚。”當聽到這段講解的時候,我在想,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和力量在支撐著他?為國家、為人民敢於犧牲的精神,堅定黨的信念,這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條紅色的道路上,留下了黨的戰鬥足跡。一部紅色史書,書寫了抗聯這個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名字。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大會上曾說:抗日戰爭,既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意志和精神的較量。在那場空前壯闊的偉大斗爭中,中華民族進一步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並表現出了許多鮮明的特點,這就是: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百折不撓、勇於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開拓創新、善於在危難開闢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

學習抗聯精神,就是要學習抗聯的愛國主義精神。抗聯戰士捨棄家庭,拯救國家;捨棄親人,拯救人民;捨棄生命,報國驅敵,把中華民族愛國自強的光榮傳統昇華到嶄新的階段。

學習抗聯精神,就是要學習抗聯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東北抗日聯軍不但在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支援下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而且靠著艱苦奮鬥精神為全中國的解放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埋藏了勝利的火種。

學習抗聯精神,就是要學習抗聯的團結協作精神。抗聯戰士珍視團結,緊密攜手,共築長城。他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任何敵人都無法摧毀的銅牆鐵臂。

我們要把抗聯精神進一步弘揚光大。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一是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二是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三是理論聯絡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精神,四是發揚實事求是精神,五是發揚愛崗敬業精神,時刻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教書育人,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20xx年9月18日

重走抗聯路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篇3

抗戰勝利69週年之際,吉林省內23家媒體的28名記者,兩天行程近260公里,在通化地區,重走抗聯路。活動中,祭拜抗聯烈士陵園,抗聯行軍山路徒步走,聽抗聯英雄故事,學唱抗聯歌曲,體驗抗聯野外宿營……當年抗聯將士為民族、為國家浴血奮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讓心靈受到強烈震撼。在重新認識東北抗聯的同時,更重新認識了通化這座英雄之城。

“重走抗聯路”是通化市深入挖掘和充分整合東北抗聯紅色資源,著力打造的具有時代內涵和當地特色的知名教育品牌,通過組織群眾“重走抗聯路”,全面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偉大的抗聯精神和楊靖宇精神。

走進了靖宇烈士陵園,記者們站在楊靖宇將軍銅像前,以鮮花、默哀、宣誓等形式告慰楊靖宇將軍英靈。在東北抗聯紀念館裡,可歌可泣的抗聯故事、偉大的抗聯精神,更是讓記者們深受感動。新華網記者邵守志說,“親身體驗抗聯路上的艱辛,讓我身清氣正,抗聯戰士可歌可泣的故事,我要告訴身邊每個人,抗聯精神永遠銘記在心中。”

走在碎石路上,環顧四周陡峭的山峰,徒步5公里,便來到了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抗日根據地。通化市委黨校教師高健飛講:“東岔以老嶺作為抗日根據地,是楊靖宇領導的抗聯一路軍對日抗戰最輝煌的時期,曾兩次殲滅日偽軍400多人。召開過兩次幹部會議,匯聚了三支大軍,使抗聯部隊和地方抗日群眾都置於黨的領導下,這個時期是軍民關係最為牢固時期。”

趟過清澈的小河,半山腰一塊巨大的岩石上清晰可見的抗聯“棋盤”,讓記者們感受到了在最艱苦時期抗聯戰士的文化生活。通化市委黨校教師紀春祥講述著它的由來。他說,這是由“農民棋”演變到“抗聯棋”,當時的抗聯戰士有文化生活,有理想信念,他們創作詩詞、歌曲,體現了熱愛國家、擁護共產黨,抗聯戰士的偉大精神力量是無窮的。

長崗戰鬥是1938年春抗聯第一軍勇於創新的戰役,戰鬥歷時4個小時,繳獲重機槍17挺、步槍200多把,日軍頭目高崗武治等24名日寇被擊斃,號稱“滿洲剿匪之花”的索旅幾乎被全部殲滅。站在長崗戰鬥遺址前,楊靖宇之孫馬繼民面容凝重。他說:“我的爺爺指揮機槍連,掩護突擊隊,經過殊死搏鬥,奪下了制高點,取得了長崗戰鬥的勝利,但28歲的楊俊恆參謀長和10多名戰士犧牲了,我心裡很痛。我深刻體會到,抗聯戰士在零下40度的生存極限環境下,靠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信仰,靠每個戰士的堅強意志,不怕犧牲、不懼艱苦,與敵人頑強作戰,他們的壯舉會激勵後人牢記前輩的奮鬥精神,英勇向前!”

圍坐在篝火旁,記者們分為兩組,學歌、拉歌此起彼伏,一首首抗聯歌曲,一句句感人肺腑的歌詞,讓每一個記者忘卻了疲憊。“戰馬鳴、振長纓、團結起、奪山河,和敵人拼到底”……一首首高亢激昂的抗聯歌曲迴盪在山河之間。李兆麟將軍譜寫的《露營之歌》:“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戰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

在榆林鎮治安村深山處一座小山上,抗聯軍校遺址格外隱蔽,站在長74米、寬14米的山洞裡,抗聯後人從培仁講述了軍校的誕生史。他說,1937年抗聯第一軍一期192名戰士在這裡聆聽了參謀長楊俊恆的軍事課,連續3年,數百名抗聯戰士在這裡接受了政治、軍事和文化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抗聯戰士和幹部。

劉金鐸烈士陵園坐落在治安村山坡上,百姓稱為“窩棚窩子”。莊嚴的三鞠躬,讓記者們記住了這位剛烈的抗聯連長。1936年冬,劉金鐸連長帶著臨產的妻子和兩名戰士,在山上的窯洞裡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殺敵數名後,4人全部壯烈犧牲,後人把劉連長殉國的窯洞取名“紅軍洞”。

“重走抗聯路”,著實給記者們上了一堂深刻的黨課,體會到了抗聯精神氣貫長虹,激勵後人奮發圖強。人民日報記者祝大偉說,通化市委宣傳部組織的“重走抗聯路”是我一輩子最珍貴的記憶,我重走了抗聯戰士的足跡,感受到了抗聯戰士的堅強意志,他們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黨忠誠的崇高信念、艱苦卓絕的奉獻品質,一定會時刻激勵我努力工作,把抗聯精神繼承和傳承下去……

重走抗聯路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篇4

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最早對日作戰的一支抗日部隊,他經歷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最為慘烈、最為悲壯的20xx年曆程。20xx年5月16日,在省電臺黨委的組織下,我們“重走抗聯路、舊地鑄黨魂”,一同見證東北抗聯時的那段艱苦歲月。

在樺甸紅石林業區的楊靖宇密營,一處四下透風的木屋,一鋪炕,一口鍋,誰會想到這就是抗日聯軍一軍的司令部?五月,站在這樣的木屋裡,陰冷潮溼的地面,讓我感到寒氣入骨,更不敢想像,抗聯戰士是如何度過那零下四十幾度的漫長寒冬的?

彭真曾這樣說:中國共產黨20多年領導的革命鬥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而東北抗日聯軍的十四年苦鬥就是其中一件。如今,在楊靖宇密營,我們可以真實的感受到東北抗日聯軍不怕犧牲,頑強戰鬥的精神,而他們每天過著抵禦嚴寒和飢餓,挑戰人類生存極限的日子,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楊靖宇密營,不僅僅是當年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真實寫照,更是抗聯英雄們浴血奮戰的歷史鐵證。

“楊靖宇犧牲後,日軍割下其頭顱,剖開腹部,發現胃裡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外,競沒有一粒糧食,讓敵人為之震驚。”當聽到這段講解的時候,我在想,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又是一種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為國家、為人民敢於犧牲的精神,堅定黨的信念,這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除了被楊靖宇的偉大精神感動之外,我在心裡反覆告誡自己,要珍惜糧食,不僅僅是因為“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更重要的是,東北抗聯的將士們曾經忍飢挨餓的戰鬥著!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無數先烈的生命換來的,我們必須倍加珍惜,更要努力工作,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守住我們美麗的家園,不讓歷史重演,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

作為一名電臺的工作人員,我要向黨組織靠近,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嚴於律己,時刻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堅定黨領導的信念,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