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採訪的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19W

作為一名記者,在採訪的過程當中,必須以旁觀人的態度,毫無傾向的精確表述爭議所在。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採訪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採訪的心得體會怎麼寫範文

每天敲的字不少,但很久沒有來部落格了,我很想快點寫些東西和你們分享,每天的工作還是很愉快的,讓我學到不少新聞業務上的東西。

記者的工作除了採訪寫稿還得搶版面,這點很容易,只需要你是勤快的。每天都要自己去安排新聞點,比如我現在跟的是高校版,那麼我在武漢每個高校BBS裡都會註冊帳號,一遍觀察高校的新鮮事,做時事新聞的記者這點必不可少的,必須保持自我清醒狀態,瞭解自己版塊的風吹草動。採訪前,採訪中,採訪後需要做什麼,我記得我以前寫過這樣的經驗,在此就不冗述。

其實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寫稿經驗,由於省報記者壓力更大,迫使稿子質量決定了記者的生活質量,這樣一來,寫稿的經驗可能會比較有價值。

首先,在採訪充分,掌握的背景資料都充分後,我們要做的是瞭解歷來類似的新聞其他報紙們的做法。比如對同一個招聘會,(最近高校版的做這塊的也比較多)我們可以看看《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的同仁們都怎麼做的,如果,他們做的是關於招聘會的現場大致情況,還圍繞大學生就業心態或者職業傾向,採寫了一些用人單位和應聘者,我們就不能這麼做了。我們可以根據當下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來估計一下用人單位會不會藉此招聘做公司內部的人員結構調整,猜測他們會不會減少招用普工,加大對銷售人員的招聘規模等。再通過一些具體真實的資料或者事實將自己要表達的中心表達出來。

所謂時事新聞,就是不能帶記者自己的觀點嘛,可是每篇稿子都要有記者獨特的思想。記者要牽著牛鼻子走,至於往哪個方向走很重要,這往往也是取勝的關鍵。因此,也要求記者的思維一定要活躍不可拘謹,要求變,不能和別人的想法趨同。假設那個招聘會記者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走的話,還不如不寫,或者寫招聘會上的小花絮如“學生竟把會場入口大門玻璃擠破”都比嚼別人嚼過的飯有味道。

其次,需要記者有人文關懷,懂得人情世故,這個並不和“記者需客觀報道,不得摻雜個人感情”相沖突。做人也一樣,部分場合絕對剛正不阿的人也並不是時時都受好評,記者要懂“人情世故”的意思也就是要記者做稿子的時候通情達理,防止讀者審美疲勞,我們記者不可終日一副面孔,始終嚴肅理性和始終感性動人都一樣不是好東西。大學聯考作文還分文體,新聞稿也是五花八門的,比如最近寫一個老教授過世的稿子,主要描述老教授生前的好人好事,就不得一副宣讀檔案的表情去寫這稿子,應以情感為重,其事蹟確實感人至深更需投入感情,帶動大家 ,讓文章的感染了影響到讀者的行為是最好。

而對於學術上有爭議的觀點則必把自身置之度外,以旁觀人的態度,毫無傾向的精確表述爭議所在,比如今天寫的稿子,關於劉道玉(前武大校長)先生提出來的整頓高校十條意見,並不是每一條都是絕對的,如廢除自學考試制度這條,爭議最大,雖然我自己明白自學考試現狀是如何的“亂”但在採訪的時候還是會照顧到反方的聲音,完全將他們的話整理出來,自己絲毫不可發表見解,畢竟咱不是專家,也不必要去負這個責。寫這個稿子之前就該考慮到稿子出來一般會比較學術化,一般的老百姓讀起來會枯燥無味,因此,文章前面介紹自考狀況這個部分,就多用簡單易懂的自考學生或者自考輔導班老師的經歷來說明問題,這樣避開了學術詞彙,且可讀性大大加強,必會是吃香的稿子。

最後,像這種時事新聞,標題所佔的分量可謂重中之重。我們不是提倡標題黨,但我們追求的就是那個效果,我的經驗就是隻沒說錯,就大膽放開了去寫,百姓關係什麼就拿什麼做文章,新聞面對的人群關注什麼就放大什麼,這也是記者的主觀能動性,老實的記者總是不討好的,只要保證自己的文章標題是準確無誤的,並且它不具備傷天害理反黨反組織的內容都可以大膽的寫出來,這個純粹關係到個人的閱歷和知識儲備了。我們不是黨報,不需要委屈自己中規中矩。

採訪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下午社團活動的時候新聞中心和報社的兩名記者來到我校採訪我社團的活動,剛開始他們進入我社團,我社團的學生正在畫科幻畫,他們很快就融入了我們,拍攝了一段時間以後對於我和學生進行了單獨採訪,記者問了我很多有關業務方面的問題,記者的敬業態度讓我欽佩。

回想這10多年的工作,組建社團已經20xx年了,想想剛開始建立社團的初衷,那時自己剛上班,有很強的工作熱情,一上班就組建了美術社團,那時候叫美術小組,第一年我就參加了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評比得到了兩個獎項,當縣裡電教站的領導在全鎮大會上表揚我的時候,我覺得很榮耀,當時學校並沒有要求每天都活動,可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我加班加點,那時的現狀是學生們從沒有過專業的美術老師,幾乎沒有上過美術課,有的同學幾乎沒有怎麼畫過畫,而且本校地處農村,學生的知識面很狹窄,什麼叫“科幻畫”都不知道,也沒有參加過專業的比賽,爭強好勝的我為了改變現狀只有加班加點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我覺得都是值得的。

其實我並沒有想特別的多,我是美術專業畢業的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夠畫出美麗的作品,那就夠了,就像我總是教導我學生時說的話一樣,“無論參加什麼比賽,只要你畫出了自己認為很棒的作品就可以了,不要追求結果,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積累了經驗。比賽過後一切還要從零開始。”我也總是這樣對自己說,從零開始,加油!後來小組改成了社團起名叫“新蕾畫院”,我除了休了半年的產假沒有活動外,我的社團活動從沒有停止過,我的工作熱情我發現也是一如既往,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我愛社團的學生就如同愛我自己的孩子,那是發自內心的,當她們調皮的時候我真的很生氣,當她們說一些很貼心的話的時候我也經常是發自內心的感動。

上學期趙老師和我說過的話也讓我記憶尤新,他送給我兩個字:“堅持!”是啊!說起來容易,我現在30多歲我發現和20多歲的時候的我相比無論從精力方面,還是身體方面我現在都相差太多太多。尤其是我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經常出一些問題,這7年來我好像每年都要去看病,身體真的是大不如前。不過我還是要“堅持”,我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去,有的時候我也發感慨: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呢?也許這也是我的一生中比較有意義的事情。這10多年學生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其他人覺得很多,不過說實話我從沒有在意過,只要我盡力了就行了!我就滿足了!

記者對我說要採訪我學生的時候,我說:“可以啊!”。我到社團臨時叫了幾個學生,學生問我老師我們怎麼說的時候,我和她們說:“哥哥問什麼說什麼,平時我們都怎麼做的就怎麼說。”學生說沒有心理準備,我說不用準備只要說心裡話就好。記者問了很多問題,比如:問了她們長大後的理想?問什麼參加美術社團?問什麼能夠每天放學後花時間畫畫?問老師是怎樣教你們的?問了畫科幻畫的好處?喜不喜歡畫?還詳細的問了她們的繪畫作品的構思。是怎樣想的,怎麼創意的。我沒有想到我的學生心裡的話是那樣的感人至深,我發現這些年我對她們的影響會是那麼大,說沒有成就感是假的。我心裡滿滿的是感動。當她們分析她們的繪畫作品的時候,我發現她們想的是那麼的周到。

問黨萌你問什麼這樣畫得時候,她說:“自己在看書的時候看到了摩天輪,就想到了未來的摩天輪將會有很多的功能,還有改善氣侯的功能。”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她會那麼關注現在的氣候,還想到長大後要自己當一名城市設計師,多麼真摯的理想!我希望她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王皓月同學的話讓我的印象也十分的深刻,當記者問她你的城堡離地面有多高時,她說:“10幾米。”當時我就想太低了,記者又問她:“你知道地球是有引力的嘛?你的城堡為什麼會飄著的時候?”她說:“它和地球是相斥的,就像吸鐵石一樣。”她的回答贏得了我和記者爽朗的笑聲,我大跌眼鏡,沒有想到她會有這樣深刻的想法,我為她感到驕傲。

黃麗美同學設計的是全自動多功能洗車修車機器,記者問她難道不知道現在有自動洗車機嗎?她說:“有,但是現在沒有我設計的這種,全自動而且像加油站一樣到處都是,又可以洗車又可以修車,只需要一張卡片,而且它修車所用的水是下雨、下雪的水,為了美觀它還在接收器裡種了荷花。”記者又問她那麼排放的廢水怎樣處理的時候,她說:“你看我設計的這個機器就是專門處理廢水的,還可以轉化水變成可以再利用的水。”她的回答讓我的眼前一亮,我從沒有過這樣的想法,看來她是真的喜歡繪畫,能夠做到心畫合一。

這次的採訪總的來說真的很成功,通過這次的採訪也讓我更加了解學生,瞭解她們的心裡,學生的心是細緻的、是充滿愛的,我平時所做的、所說的她們都記在心裡,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真的沒有白費,我想我會更加努力,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

採訪心得體會篇三

2月28日,我和衛生部長馮曉整理當月衛生分數時,談起了她的新聞專業,她說正好現在有一個採訪老師的活動,可以鍛鍊一下。我向來對這樣的活動感興趣,於是在她的介紹下。我加入了採訪組。

當晚,採訪組負責人、保送清華新聞專業的鄭珮給我們每個人安排了任務。我負責延德元老師和苗翠強校長的採訪與撰稿工作。

3月1日上午我和延老師約定當晚進行採訪。延老師起初還很謙虛,說自己的經歷沒有什麼可以值得采訪的。但是,當晚我和馮曉、周蓉蓉、宋峙鋆來到他的辦公室時,他已經準備好了一份簡歷。和延老師的交談時間大約有四十五分鐘,和後來一些老師的採訪時間比起來並不算長,但這四十五分鐘卻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也許是因為這是第一次,也許是由於我對剛剛開啟的這一片世界感到最充分的新奇。在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裡,我們像輕鬆的聊天似的,從延老師的童年到他的大學,從他開始工作到如今成績斐然,從教育到家庭,從酸楚奮鬥到甜美果實,我們談得很盡興,而我們四位延老師的學生,也都是收益良多。這是第一次採訪,或許我們缺少經驗,但我們的這次採訪,確實讓我初步瞭解了延老師以及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生活經歷。或許,有些經歷與感悟我們早已在書中看到過,但當面對自己的班主任老師,尤其感到這種經歷與感悟的真切、真誠。

採訪在第二節晚自習開始不久就結束了,回去以後,我又把錄音聽了一遍,然後動筆寫稿。第四節自習,我交給了同去採訪的另外三名同學,他們提出了修改建議。第二天,鄭珮說:初戰告捷。

我為我們的成果感到高興,接下來的幾天,我又和採訪組其他成員鄭珮、許瀚藝、王寶寧、周蓉蓉、宋峙鋆、馮曉一起,採訪了其他一些老師。

和苗校長几次約定時間,但作為副校長和教育處主任的他,工作實在太忙,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機會。我們最後約定在了3月9日的下午採訪。但到了那天,又有德國訪問團來訪,因此不得不推遲。第三節晚自習,我和宋峙鋆、周蓉蓉還有慕名而來的同學丁川、郭大朝、胥逸萌一起,來到了剛剛送走德國客人的苗校長的辦公室。

和苗校長的那次交談,同樣使我印象深刻。我們師生之間的親切交流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晚自習第四節結束,我們還在興頭上。但是同學們要休息,苗校長也要像往常一樣去查學生宿舍了,所以我只好打斷了我們的談話,提前結束了採訪。

教授政治課的苗校長說起話來,條理清晰,思路清楚,從他的中學到大學、再到工作,還有調動,他娓娓道來,我們竟然沒有插話、“挑刺”的機會。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瞬間,是他談起學生社團和自己的女兒時。學生社團,使他倡議和主導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如今也可以說是他教育教學的新成果,是他事業的閃光點;而女兒,則是事業之外的家庭的核心,對自己的值得驕傲的優秀的女兒,他感到十分欣慰。他的目光與語氣語素的變化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真情為家、為工作、為事業的男人。

我們的整個採訪活動,持續了大約一個月,我們共計採訪了二十多位教師,而我,參與了其中的大多數。一路走來,我想有幾個關鍵詞可以概括老師們的共同特點:真誠、奮鬥、責任感。而我也有幾個詞語可以形容我的感受與心情:感動、感謝、感佩。

我相信這段經歷,將是我人生中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因為,這是人生與人生的交融,是智慧與激情的傳遞。而教師,正是這個傳承事業的載體。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犧牲了自己,而我想教師應該是太陽,給萬眾以光芒,還自己以滿天下的桃李。

從採訪中,我們發現對於高校團組織的定位,每個人都有清醒的認識。並且都有些大同小異,都認同團組織起到了一個服務學生,引領學生們更好的學習和生活,讓我們的課餘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每學期各個院級組織、校級組織都會開展各種不同的精彩活動。例如:電子電氣的義務家電維修、外國語的外國語文化節、學生聯合會的紡大吉尼斯、社聯的跨年晚會、廣播臺的融融校間情、機械學院的慧博杯科技文化節等等。這些活動都在學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反響。從中我們也發現並不是我們學生不願意去參加各種活動,而是首先活動本身要勾起學生興趣,然後不能有太高的門檻,而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也都收穫了許多東西。

通過對比我們很清楚的發現同學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在明顯的下降。在上學期中各種活動參加的人都比下學期的多。我想這是由於學生們對於大學新奇感的消退,對各種類似活動的厭倦,而出現的情況吧。這就需要我們組織者對於學生們的興趣要有更加深入的瞭解,通過一些措施提高同學們對於團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通過採訪中的交流我們發現當前團組織存在的問題中,關於團組織和學生之間的聯絡不夠緊密這個問題比較突出,然後組織與組織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性也有待加強。當然團組織管理者對這些問題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與意見。相信這些問題一定會有一個圓滿的解決方案的。

在準備團代會的過程中,從整體來將是比較順利的。各學院的團代會都圓滿的落下了帷幕。在這之中,我們團組織所有成員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將其中的一些問題一一克服。自己也積累一筆很好的經驗。

採訪的工作心得篇二

20xx年x月x日,“毛概”課實踐小組前往桂林市養老院進行實地考察,經過採訪,收集到相關資料。將整理資料後,我們小組總結以下幾個共性問題。 經過採訪,我們發現,當今的敬老院和的奶奶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 很多人對養老院的理解,其實還是在十幾年前對這些養老院的這樣的印象,即住在那兒的基本上五保戶,或者是鰥寡孤獨的這些老人,是那些沒有子女或者被子女遺棄的,但是來到養老院,我們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能夠有這些家庭的回憶。通常我們會覺得很多老人心理上他們無法接受,覺得好像住到養老院裡就是這樣一種感受,好像是會不會被別人說自己被遺棄了,但是經過採訪和參觀,我們發現情況並非如此,對新有的養老模式有一些新的重新的認識。

養老院外觀很和諧美觀,充滿了溫馨快樂的氣氛,裡面佈局合理,既現代化又符合老人生活環境要求,一進去就有一種家的感覺撲面而來。在老人臉上基本都看不到愁容,而是快樂安度晚年的祥和。

接待我們的是養老院主任,她熱情和藹,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由於很多老人缺乏比較清楚的表達能力,主任給我們安排了覃奶奶配合我們的採訪。採訪進行得很順利,交流中我們知道,覃奶奶以前是上海人,嫁到桂林之後一直在桂林生活,她給我們描述了她過去生活的艱辛和勞苦,但是從她滿臉的笑容上看到的卻是她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問及在養老院的生活,她表示基本滿意,膳食和服務都達到老人們的要求。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她選擇過年過節都在養老院度過,對兒女能那麼理解和體貼,我們深深為此感動。

接著我們採訪了工作人員譚阿姨,據瞭解,她已經在養老院工作了六年,她向我們透漏,很多人對這裡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都不滿意,紛紛選擇了辭職,而她卻不離不棄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辛苦苦工作了六年,由此可見,譚阿姨對養老院有著特殊的感情,她有著一種奉獻精神,我們不禁肅然起敬,由衷欽佩她捨得付出的高尚人格。在養老院工作的薪資只有微薄的900元一個月,工作時間長,晚上還得上夜班,由於員工不足,上班時間基本都是排的很滿。這個問題,譚阿姨也表示擔憂,希望有多一些肯吃苦肯付出的人到此工作。

最後我們採訪張院長,她對我們的到來也表示歡迎並希望以後能組織更多類似的活動,豐富老人生活,給他們的生活添彩,帶來歡樂。她表示目前養老院發展中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不足和工作人員缺乏,如果這兩個問題能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並給予解決,相信養老院的生活會有更大提高和改善。 經過三個小時的採訪和參觀,我們總結出養老院發展中遇到的以下七個主要問題:

(1)養老院床位普遍緊張。這個問題是大多數被採訪養老院存在的,其存她的嚴重程度不盡相同。總體來分析,和城市的繁華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和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有關。

(2)養老院設施基本達到老人們滿意。這裡有專門的廚房和專門的廚師,還有電視供老人閒暇時觀看。

(3)於文娛方面,養老院待進一步完善。相當一大部分被採訪的老人對於養老院文娛活動感到欠缺、需要完善,生活總體來說比較單調。老人節基本沒什麼節目,有的話也只是學生到此搞一些老人互動。這需要養老院對這方面加重關注,

老人的生活不僅僅在物質,也在精神。身心健康了,才是真正的健康。

(4)據一些老人反映,養老院中存在一些“個別老人”,所謂的個別老人是指與其他老人不合,容易與他人發生爭執、漫罵或做事影響他人生活的老人。由於無法對其進行個人隔離,所以一直是養老院中的一項頭疼之事。養老院目前對此類事情的態度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解決的辦法。

(5)部分養老院飯菜質量有待提高、並建議分類再細緻一些,以方便老人們對於食物的滿足和選擇。

(6)部分老人對於養老院的收費認為過高,希望可以降低收費。因為老人們已經沒有太多的資金來源,對於高額的養老費用感覺吃力。這個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對其進行合理的收費規劃,以能讓更多的老人能養得起老。

(7)對於在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的選擇上,百分之八十五的老人對選擇養老院養老不後悔。

此外,還存在很多細微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需要養老院認真分析,盡力解決。只有這些問題逐步解決了,老人們對於養老院的認可度才會越來越強,國內的養老業才會完善起來。

採訪的工作心得篇三

寒假採訪總結 今天我們的假期採訪完成了,下面來說說對於這次採訪我個人的感想和得到的經驗。

其實這次採訪我們醞釀了很久,為的是不會像我中學時候那樣沒準備好就衝出去了,貽誤了戰機。現在想起以前的採訪經歷,確實有點慘啊。還好這次還算比較成功。

在準備階段時我大致想了想分配下工作,宋負責找要採訪的人,我負責採訪的過程適宜,夏因為家離北京比較遠,不適合來負責採訪,就由其寫小組總結。

採訪的日子終於到了,在約定的地點匯合之後,我和宋便一同前往了“目標地點”。在被採訪單位的樓道里,我和宋都有點緊張,畢竟大家社會實踐的經驗都不太足,我也好久沒采訪了。

這次採訪中,在單位裡的經歷給我印象最深:首先,我們去採訪的前一天,沒有打電話預約。結果第二天去採訪時,發現幾乎每個部門的重要領導人都去外地開會了。怎麼辦?就這麼無功而返嗎?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又想用電話採訪,但是那個辦公室的值班人員十分刁蠻,拒不給我們要採訪人的手機號,怎麼和他交涉都沒用,最後大概是煩了,就順手抄起桌上的一本通訊錄,唸了一串號碼給我們,一問,是辦公室的電話,這不等於沒給麼!但是此時我剛好站在離通訊錄不遠的地方,輕鬆的就瞄到了手機號,可我的記憶力實在糟糕,硬是沒記住。事後想想,當時可以假借用手機記辦公室號碼,順便把手機號也給記下來。。。

已經記不清這之後我和宋又在單位的樓道里繞了幾圈,沒采訪到人,我們是不願離去的。幸運的是,在最後關頭,12點的時候,我們在電梯間碰到了一個正要下班的老伯,他是這裡的職工,或許是看我們在單位裡轉了幾圈,就和我們說進去採訪要採訪人的助理,而那個助理又推薦我們採訪行另一個也是建工畢業的前輩。我們才沒有白跑一趟。這說明以後如果直接去辦公室要不到電話或者正面採訪不到的話,可以通過和下面的職員溝通,讓他們來引薦你要採訪的物件,這樣採訪物件會對你有種信任感,比較容易接受你的採訪。

我們採訪的這個前輩也特別有意思,見我們是學生,表示非常支援我們的工作,停下手中正在吃的午飯,接受採訪。採訪結束時還表示正因為我們是學生,自己也是過來人,所以願意接受我們的採訪,要是記者,直接被他轟出去了。(此時心裡暗想,要是以後當記者了,再來採訪他,會不會真的體驗一次被轟出去的感覺?)他還告訴我們:記者如果要去採訪,先要拿出兩樣東西:介紹信和記者證。要不受訪者完全有理由拒絕採訪。這可以算是在採訪中學到的東西。這也說明了要找到受訪者和你的共同點,這樣會有親切感,所以以後採訪的時候可以根據受訪者的年齡,性別,行業等來找共同點,使採訪氣氛更融洽,這對採訪是非常有利的。

經驗總結:

1 採訪前要事先預約,特別是一些政府部門,雖說沒有日理萬機,但是也一定是手頭的事一大堆。有時候直接衝進去採訪的話,說不定會冒犯到對方,有被保安架出去的可能。

2 正面採訪不行的話也不要就此放棄,應該嘗試從別方式,可以找採訪物件熟悉的人引薦,這樣可以增加被訪物件對你的信任感,非常有助於採訪。

3 在採訪時要抓住採訪物件和自己的共同點,這樣會給採訪物件一種親切感,拉進距離了,才能採訪到有價值的東西。

4 要電話的技巧要都學一點,有時候在辦公室要不到電話時,可以到傳達室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