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99W

百色起義,又叫右江暴動,對於百色起義的精神我們要讀懂,學習並且加以實施。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

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篇1

今天,晴空萬里,陽光明媚,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百色起義紀念館。

百色起義紀念館真是雄偉壯麗!

我們登上臺階,一抬頭就看見“百色起義紀念館”七個鎦金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大門邊的四根大理石柱子穩穩地支撐著皇冠形的外廊,象徵著百色人民頂天立地、氣壯山河和中流砥柱的氣魄。大門兩側分別是高7。3米、寬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場面。

進了大門就是序幕廳。這是一個寬敞、明亮的扇形空間,大廳的正面牆壁上是反映“百色起義”的漢白玉大型浮雕,它以磅礴的氣勢,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百色起義波瀾壯闊的場面。

穿過序幕廳,我們上樓參觀了“百色風雷”、“革命英傑”、“鄧小平與百色”、“建設新百色”等四個展廳,展廳共展出文物270多件,圖片20xx多幅,場景16處,介紹起義人物4000多人。看著這些珍貴的展品,我彷彿看到了右江沿岸農民運動星火燎原迅速地發展。宛如聽到了鄧小平爺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運籌帷幄,胸有成竹的宣言和百色起義的呼聲。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鄧小平與百色”這個展廳。廳內展現出了鄧小平爺爺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寬闊胸懷和非凡的魄力領導百色人民發動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看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創造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光榮歷史。聽媽媽說:“戰士們是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人世間最壯麗的詩篇。他們無私無畏的精神,是最可寶貴的財富。”是啊!對照今昔,我們更要無比珍惜來之不易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平和幸福。

參觀完紀念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百色起義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熱愛祖國、發奮圖強、勤奮學習和滿懷信心地奔向美好未來。

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篇2

上個星期六下午,天氣晴朗。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百色起義紀念碑,我非常高興。

要看紀念碑,得登上314米高的石階。我們拾而上,一口氣就登上了頂端,一眼看到了雄偉壯觀的紀念碑。紀念碑是一座用鋼筋混凝土鑄成的一杆高23。8米的紅櫻槍筆直矗立,直指天宇;看那一片片白雲輕輕飄來,親吻著鋒利的****;綠樹襯托著潔白的紀念碑,更顯得它偉岸無比;紀念碑的正面有一行龍飛鳳舞的半草書——百色起義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爸爸告訴我這行草書是百色起義的策劃者、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爺爺的題詞;紀念碑的頂端刻著“1929”四個金光閃閃的數字,它告訴後人這是百色起義的年份;我們繞著紀念碑慢慢地瞻仰,紀念碑的兩側都刻有紅軍浮雕,後面的大理石刻記載著百色起義的歷史紀錄。1920xx年12月11日鄧小平爺爺在右江河畔發動和領導了百色起義,是一次成攻的革命武裝起義,推翻了當時的反動派,解放了百色。

在紀念碑的前面,有一個可容納上萬人的廣場,廣場的左右兩側,各豎立著一座大理石雕,有的緊握著鋼槍,有的舉起大刀,有的吹著號角,有的發表演說。廣場的地板是用一塊塊精美的大理石砌成的;廣場的四周是一排排青翠欲滴的松柏,好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著這座雄偉的紀念碑。

我站在廣場邊遙望著美麗的山城,夜幕下的百色城顯得那麼的漂亮:林立的高樓燈火輝煌,筆直的街道車水馬龍;一串串街燈,一塊塊廣告牌霓虹閃爍,一聲聲氣笛劃過夜空。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我:革命老區的人民正過著幸福祥和的生活。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一定奮發向上、努力學習,長大後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

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篇3

20xx年是建國60週年,同時也是百色起義80週年。為緬懷烈士,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前輩不怕犧牲、誓死衛國、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5月23日,我有幸前往百色革命老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期間,我先後瞻仰了百色起義紀念碑,參觀了百色起義紀念館和粵東會館(紅七軍軍部舊址)。

百色起義紀念碑,位於百色市東北郊迎龍山,建於1984年,碑高23.9米。迎著朝陽,我遠遠望去,它既像是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又彷彿是一杆直指天宇的紅纓槍,十分威武和雄壯。拾級而上,紀念碑的正面鐫刻的是原紅七軍創始人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幾個大字,背面是百色起義紀事碑文,兩側分別是鄧小平、張雲逸率領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來到百色,韋拔群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兩幅浮雕,生動地再現了當年轟轟烈烈的革命情景。我站在這裡心潮澎湃,革命前輩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平了前進的道路,我們要繼承他們的遺志,完成黨交給的光榮使命。

在百色起義紀念館,首先躍入眼簾的是廣場上矗立的鄧小平領導百色起義的銅像,他目視遠方,眼睛凝重而深邃,彷彿在昭示著革命的必定勝利。講解員給我們詳細地講述了當年百色起義的過程,介紹了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革命前輩生動感人的革命事蹟。看著當年先烈們用過的土槍土炮,穿過的樸素衣物,我們感受到了當年根據地條件的艱苦,鬥爭的殘酷,他們不怕犧牲、奮勇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革命氣概,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

循著偉人的足跡,我來到百色起義舊址———粵東會館,粵東會館是紅七軍軍部舊址,也是著名的百色起義的總指揮部。在粵東會館的廂房西端,完整地保留著張雲逸軍長、鄧小平政委當年工作時的房間原貌。鄧小平和張雲逸的辦公室、

臥室都非常簡陋,每人僅有一張辦公桌和一張兩條凳架著木板的床鋪。他們曾經用過的油燈、被子、筆硯等都整齊地擺在陳列架中。他們與其他普通戰士穿一樣的衣服,蓋一樣的鋪蓋,為全軍樹立了艱苦奮鬥的表率。由於時間有限,我在革命老區百色只停留了1天,但是通過這次學習參觀和考察,收益頗豐。

一、接受了革命教育,激發了愛崗敬業熱情

百色是一塊紅色的革命熱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20xx年8月22日,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革命家組織領導了百色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參觀紅七軍軍部舊址、百色起義紀念館,瞻仰百色起義烈士紀念碑時,我看到了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獨立、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幸福,拋頭顱、

灑熱血,英勇獻身的事蹟。一幅幅照片、一座座48浮雕、一件件文物把我帶入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窮人鬧革命,眾鄉親,雄心要堅定;今日處惡境,但相信,霧散天會晴;想起好前境,渾身勁,糠菜也甜心”,這是革命烈士韋拔群所寫的《革命到底》。正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才鑄就新中國的誕生,才有了現代化建設,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個年青的檔案工作者,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也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只有努力學習,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紮紮實實工作,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才能對得起黨和國家對我的這份信任,才能對得起祖國人民。

二、豐富了國情知識,加深了對國家戰略的理解百色地處祖國的西部邊陲,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居住著壯、漢、瑤、苗、彝、仡佬、回等7個民族。以前,交通的不便和資訊的閉塞長期阻礙著百色的發展,使之成為“老、少、邊、山、窮”的落後地區。自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後,百色這個紅色的革命老區已經漸漸發展起來,現在的百色已成為生機勃勃的一個城市,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我深深地體會到黨和國家對百色地區、百色人民的人文關懷,也深深地認識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是黨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正確方針和英明決策。同時,也深刻地認識到促進革命老區的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它不僅關係到現代化建設的全域性,也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學到了百色精神,堅定了走科學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也許是因為革命老區的緣故,無數百色人都繼承了先輩們的遺志。在今天的現代化建設大潮中,他們艱苦奮鬥,奮發圖強,自力更生,開拓創新,形成了強有力的“百色精神”。短短的行程中,我深深地感到百色人民居“貧”思福、居後”思上的奮進意識、使命意識、追趕意識。作為一個革命老區,由於歷史原因,各方面起步都很晚,但他們把科學發展的理念和百色的特色資源優勢有機結合,以“敢於發展”的超常膽略、氣魄和力度,通過自身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發展旅遊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顯著提高。應該說,百色的發展除了享受黨和國家政策上的優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他們自己奮力拼搏、奮發有為、奮起直追、奮發圖強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對照我們的檔案工作,雖然目前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我想有老區精神的鼓舞,我們檔案事業的發展一定會更快更好。

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篇4

3月4日,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懷著緬懷革命先烈,繼承先烈遺志的壯志,懷著對偉人鄧小平無限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到百色的紅色之旅。鄧小平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受到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鄧小平這個名字,早在20xx年代未就在廣西,特別是右江地區各族人民心中深深銘刻著。

鄧小平於1920xx年7月至1930年2月,化名鄧斌,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在廣西與張運逸等人領導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紅七軍、紅八軍和右江、左江革命根據地。鄧小平與張運逸等受中央派遣率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部分廣西教導總隊抵達桂西重鎮百色後,立即與“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農民運動領導韋拔群領導的右江地區農民武裝結合起來。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於同年12月11日,年僅25歲的鄧小平以無產階級非凡的革命氣魄和大無畏的精神,同張運逸、韋拔群、陳豪人、雷經之等領導和發動了著名的百色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建立右江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為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1930年11月,在李德“左”傾冒險主義影響下,鄧小平奉命率紅七軍主力北上中央蘇區,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匯合,成為中央紅軍的一部分。

百色起義是鄧小平領導大規模革命鬥爭的第一次實踐,奠定了他參與領導中國革命的武裝鬥爭和經濟建設、成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基礎。鄧小平發動和領導右江各族人民起來進行革命鬥爭,舉行威震南疆的百色起義,他有著胸懷大志,有著為右江地區各族勞苦大眾的解放奮力拼搏的將帥風貌;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有無私無畏,犧牲個人一切,關心體貼各族勞苦人民的高尚品德。

鄧小平1963年為《廣西革命回憶錄》續集的題詞上寫道:“用革命的事蹟來教育我們的子孫後代,像我們長輩那樣,像我們的先烈那樣,永遠當一個革命者,永遠當一個為人民大眾的集體事業服務的社會主義者,永遠當一個共產主義者。”

我們要通過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投身於現代化建設,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要通過學習鄧小平的革命精神,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建設好祖國,做好本職工作,提倡創新精神、奮鬥精神,在艱苦耐勞方面起模範帶頭作用,把廣大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加強職業道德的修養,加強業務建設,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

醫院是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的場所,所以,醫療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我們要發揮革命傳統和精神。

艱苦奮鬥、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堅持走群眾路線,具有奉獻精神,救死扶傷,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篇5

20xx年x月11日至12日,安裝處組織了黨員職工參觀了革命聖地西柏坡,讓我們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11日上午11時許我們到了地道戰的舊址——冉莊。兒時看電影《地道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讓我感心動目、蕩氣迴腸。那蜿蜒曲折、四通八達的地道,也成了我兒時摩拳擦掌、夢寐以求的嚮往去處。後來得悉電影《地道戰》是以冀中平原的冉莊為原型拍攝的,我的心裡便扶搖起對冉莊的憧憬和嚮往。

冉莊地道戰遺址在清苑縣境內。抗日戰爭時期,冉莊民兵在黨的領導下,利用神出鬼沒的地道工事,左右開弓,打擊日寇,打得日寇戰戰兢兢,聞風喪膽。錚錚有聲的冉莊曾讓日寇“寧繞黑風口(張登),不從冉莊走”,而聞名於燕趙大地。毋庸置疑,冉莊的地道,是在與日寇的戰鬥中逐漸構築形成的。民兵們先是在村裡、村外挖“蛤蟆蹲”,後來把“蛤蟆蹲”加長,把單口洞改為雙口洞,這就成了地道的雛形。最後發展成“三通”、“三交叉”、“五防”的地道。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4條主幹線,長4.5裡;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另有西通“東孫莊”,東北通“姜莊”的聯村地道;有向東南通“隋家墳”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全長約30裡。形成了村村相通,四通八達,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下交通網。

簡潔、質樸的冉莊與現代大都市顯得格格不入,但卻保持著冀中平原那種獨特的民居風貌,古老的石碾子、泥巴牆的院落、簡單的木製農具以及牆上依稀可辨的槍眼和遺留下來的抗日標語,都讓人隱約嗅出當年的戰火硝煙。走進村莊,宛若走進了戰爭年代的時光歲月裡:1個個偽裝得出神入化的地道出入口,異常巧妙,冉莊民兵的足智多謀以及想像力和創造力令我歎為觀止。

離開了冉莊,我們在平山縣稍作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踏上了前往西柏坡的路。

西柏坡是中國革命最後1個農村指揮所,全國土地會議和七屆二中全會在這裡召開,3大戰役在這裡指揮,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兩側的山脈層層疊起,低矮的樹木裝點著突兀的山丘。一路上,星星點點的農家院落散落在狹窄的山坳裡,嫋嫋的炊煙在緩緩的升起。在這裡,沒有鋼筋水泥的裝飾,到處是一片古樸的色彩。

我們首先到了七屆二中全會的舊址,並在黨旗下進行了宣誓,重溫了入黨誓言。

通過導遊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現在的西柏坡遺址其實是50年代修建水庫時而搬遷過來的1:1的模型,但在如今還能親眼目睹當年紅色聖地的原貌,我們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跟隨著導遊,我們一路參觀了毛澤東、任弼時、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革命先輩的故居。在參觀時,我們都懷著極端崇敬的心情,大家很難相信,我們國家的開國元勳們,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領導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走向革命勝利的。那低矮的房屋、斑駁的石牆、灰黑的木門……都承載著無限光輝的日日夜夜,向人們靜靜地講述著中國革命的偉大和光榮。

最令我們震驚的是那間不足十幾平方米的軍事指揮作戰室,小小的房間裡懸掛著一幅巨大的軍事戰略指揮圖。就是在這間房間裡,革命先輩們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使遼瀋、淮海、平津3大戰役決勝於千里之外,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勝利的堅實基礎。這樣看來,說“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就一點也不為過了。

離開了西柏坡遺址,我們來到了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上5大書記的塑像在鮮花的簇擁下佇立眼前,那堅毅的目光彷彿在遠眺著中國的未來。走進紀念館內,迎面而來的是一幅5大書記及當時中共中央機關將士們的巨幅雕像,整個雕像氣勢恢巨集,在燈光的映照下金碧輝煌,人物栩栩如生。望著這些改寫了中國歷史的革命偉人們,我們深深鞠躬,以1個後輩的身份來祭奠偉人們永垂不朽的英魂。

不知不覺,本次參觀的時間到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紀念館。踏上回秦的路途,我心中感慨稱:當前社會上,前進之路困難重重、浮躁風氣盛行,但必須要突出重圍,我們需要堅持“2個務必”的西柏坡精神,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身體力行,為建設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西柏坡一直講述著光榮歷史,西柏坡精神將一直激勵著我們前進!

參觀百色起義心得體會篇6

10月5日—7日,我們幾位高中同學自駕車一起來到革命老區——百色市,在旅遊休閒和看望在當地工作幾位同學的同時,先後參觀了百色起義紀念碑和百色起義紀念館,接受了一回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由於今年剛好是百色起義八十週年,使得我們這次參觀邊的更加有紀念意義;但也正因為百色起義八十週年,紅七軍軍部、粵東會館等其他一些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進行翻修,也讓我們錯過了參觀的機會。這次來百色留下的遺憾只有等到下次機會了!

一、紀念碑和紀念館

百色起義紀念碑位於百色市區東北部,於1984年建成。其外形似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又似一杆紅纓槍直指天宇。我們一起同學從紀念碑山腳下,一步步走上山頂,來到紀念碑跟前。百色起義紀念碑的建造原理和方式和位於桂林市興安縣城附近的中央紅軍突破湘江戰役紀念碑異曲同工之妙(這個紀念碑是我們桂林市直機關公務員初任培訓接受教育的地方)。

百色起義紀念碑正面鐫刻的則是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百色起義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三個金色大字。紀念碑背面是百色起義的紀事碑文,兩側分別是鄧小平、張雲逸率領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來到百色,韋拔群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兩幅浮雕。碑頂凸起的“1929:字樣標明瞭百色起義的時間。碑座四周是蒼松翠柏。碑前有1000多平方米的的綠色地板磚鋪的廣場,供人們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據管理人員介紹,自百色起義紀念碑建成以來,每年的清明節前後,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來到這裡敬獻花圈,也有成千上萬的中、小學生在這裡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xx、xx、李鵬、朱熔基、喬石、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來到這裡,向紀念碑敬獻花圈,緬懷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我們一行在紀念碑前鞠躬來到緬懷了革命先烈,圍繞紀念碑注視一圈,瞻仰了革命先烈的事蹟。

在百色紀念碑的不遠處就是百色起義紀念館。它坐落了百色市東北郊迎龍山上。我們在參觀了紀念碑之後就徑直來到了紀念館前。百色起義紀念館建成於1999年,也就是百色起義70週年的時候。當時,xx親自為紀念館題寫館名。在百色起義紀念館大門上,四根粗大圓柱穩穩地支撐著皇冠形的外廊,象徵著頂天立地、氣壯山河、砥柱中流的氣魄。很多次在電視和圖片上看見的紀念館正面形象就是這樣。在紀念館大門上方的正中,鐫刻著xx題寫的“百色起義紀念館”七個行書鎦金大字。大門兩側分別是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場面。

走進百色起義紀念館,序幕廳的正壁是 “百色起義”漢白玉大型浮雕,以磅礴的氣勢,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百色起義波瀾壯闊的場面。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頂天立地的光輝形象,屹立於大廳正壁的浮雕中。紀念館內分成三層,分別設“百色起義”、“革命英烈”、“將星璀璨”、“鄧小平”等多個展廳,介紹了百色起義的歷史背景、主要人物,紅七軍戰鬥歷程,百色土地革命運動發展,紅七軍和土地革命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紅七軍走出將軍和共和國高階幹部等。整個紀念館莊嚴肅穆,讓人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二、革命信仰的力量無比強大

在紀念館裡,我結合電影《百色起義》裡的情節,再一次重溫了百色起義的發生背景、過程、意義和影響。在整個參觀紀念碑和紀念館過程中,除了讓我對這段紅色革命歷史瞭解和認識更加全面和豐富之外,更讓我深刻的是對八十年前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先烈為了革命理想和信仰而放棄安逸、富足的生活甚至生命的革命先輩充滿了敬意。

遙想當時,年僅25歲的鄧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來到廣西百色,以非凡的膽略,力排“左”的干擾,毅然地作出與俞作柏、李明瑞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決策,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全面恢復和發展了廣西的黨組織。他不僅使工農群眾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使得我黨在桂系軍隊中掌握到約4000多人的隊伍,還委派9名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到左、右江9個縣擔任縣長,廣西革命形勢迅猛發展。就當俞、李反蔣失敗後,鄧小平同志在短短的50天時間裡就成功地組織和發動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創造了全國矚目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這使我從中領略到一位偉大共共產主義戰士的寬闊胸懷和非凡的魄力。是想如今27歲的我還有許多同齡人是絕對沒有這樣的膽識和才華,更沒有小平同志那樣為了革命理想和信仰不懈工作的幹勁和動力。

另外,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們所詮釋為革命理想和政治信仰而長期奮鬥精神則是更加值得敬佩!在左、右江兩個革命根據地,紅七、八軍將士在土地革命時期堅苦卓絕的鬥爭歷史值得我們後人銘記和尊重。平心而論,在當時國民黨當局用“白色恐怖”,用刑罰、武裝暴力鬥爭去鎮壓,用金錢、美色、權力去誘惑、去瓦解日益壯大的共產黨領導革命武裝、工農蘇維埃政權的時候,革命隊伍的將士、紅色政權的幹部群眾仍能保持自己信仰,併為之戰鬥、流血和犧牲,是值得為此享受幸福生活的我們後人尊重。尤其是李明瑞、俞作豫等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出身富裕家庭,並且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內立下戰功,成為有名的戰將。但他們接受了共產主義理想和信仰,毅然與國民黨當局決裂並走上了革命道路,併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樣的獻身於理想和信仰的奉獻精神,在我們如今 “物慾橫流”、“道德滑坡”的社會是多麼可貴!

要是換在今天,我和我身邊又不知道有幾個人能夠做到為了革命理想和政治信仰,拋棄安逸和富足的生活,選擇去吃苦、去革命、去流血、去犧牲呢?即使我們也有人會選擇革命道路,在之後的艱苦鬥爭中,誰能保證他不會去選擇叛變、選擇背棄、選擇當逃兵呢?但我敢肯定的說,我要是在1920xx年的哪個時候,也許還不會也不敢選擇到山溝裡堅持艱苦的革命鬥爭;要是在敵人威逼利誘、嚴刑拷打之下,我也許就會背叛理想、背叛信仰、背叛同志。但這也僅僅是歷史性的假設,我是不能選擇自己出生和所在的年代。

在我看來,百色起義的革命先烈們為了理想和信仰需要吃那麼多苦、受那麼多傷、流那麼多血,需要個人那麼大的犧牲,的確需要勇氣和毅力,但更需要理想和信仰的強大支撐。這或許就是共產主義信仰的力量,這就是土地革命理想的作用!

三、我們這個時代需要信仰

在整個參觀百色起義紀念碑和紀念館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共產黨員具有的堅定信念、奉獻精神和鋼鐵紀律,也久久地為那些有名和無名英雄對自由、正義的追求和堅定信仰而深深感動。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和平年代裡大多數成員缺少的就是不怕苦、不怕累、為了信仰為了自己理想而努力的精神!當然,我們這個社會裡也有很多感動我們心靈的人物、震撼我們靈魂的事蹟

但革命先烈為之奮鬥的這種理想、這種信仰並不是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不是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是為了自己的高官厚祿;而是為了身邊、周圍組多不認識、不相干的人更大的幸福、富足,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振興。我們時代裡更多有著執著理想和信仰的人,他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則是個人、自己的,更多是自己和個人的金錢、財富、權力、地位增加和提高。這就是我為何如此崇敬為革命先烈們的真正理由。

我在思考和感嘆革命理想和共產主義信仰的巨大的力量同時,也在為如今我們所在的這個時代裡缺少這樣為了民族、為國家、為社會、為大眾而選擇事業的人感到遺憾。我在為這個時代裡缺少理想、缺少信仰的同時,也大聲呼籲信仰的迴歸,期盼樹立我們時代的信仰、時代的理想。在我看來,到革命教育基地來接受理想主義教育、革命主義教育,不妨是一種很好的理想和信仰教育形式。同時,我們還需要公民教育、社會教育,需要從幼兒園、從家長那裡開始理想和信仰教育。

我們這個時代裡需要有為理想而奮鬥、有為信仰而追求的人!也只有當我們能夠做到薪火相傳,繼承傳統,艱苦奮鬥,做出我們自己的歷史貢獻的時候,我們才無愧於那些英勇的革命先烈,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無愧於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主義理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