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通用5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62K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篇1

從道德觀念出發,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願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於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徵,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伏倫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為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後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後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後回到莫斯科,在伏倫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給丈夫寫信要求離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於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伏倫斯基對她的愛,於是她毀掉了自己……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通用5篇)

而吉蒂最後與列文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倫斯基則傷心欲絕,為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參加了塞爾維亞戰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陶麗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後陶麗變賣自己的家產還幫他還了高利貸,於是和好如初……

合上書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可是列夫托爾斯泰為什麼選擇安娜作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為什麼描寫安娜的時候又著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總覺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長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長的縮影吧。

安娜和伏倫斯基因為愛情,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為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以至於最後各自走向毀滅……

這樣,值得嗎?究竟愛是什麼?

我欣賞為愛,義無反顧;但不贊同。一切以愛的名義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負責。愛是責任!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篇2

有幸在假期拜讀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名作,這本書的兩條線索,安娜和列文。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人物,實際上卻在處處呼應對照。他們都是那個時代裡,有著與同類人不同的思想和行為,因而顯得格格不入的人。

我喜歡安娜。喜歡安娜的美,喜歡安娜的智慧,喜歡安娜的勇敢。也喜歡她的瘋狂,她的為愛偏執,她的不顧一切。

也許是我還太年輕,已婚婦女的出軌行為並沒有讓我喪失對她的好感,也不能夠引發我與當時上層社會對她的反感的認同。相反,書中描寫安娜以及她與伏倫斯基之間的選擇,讓我振奮,讓我激動,讓我欣喜!

哦!安娜!離開卡列寧吧!他是個沒有愛情的機器,你被禁錮得太久了,快要不能呼吸了!快投入伏倫斯基的懷抱裡!快沉浸於愛的海洋!你值得這一切.....

我還是個學生,未曾體驗過什麼刻骨銘心的愛情,更別談婚姻二字了。因此,我對於婚姻的定義也許就更為偏頗了。我總覺得:婚姻,應當有了愛情才能建立。我不能夠理解為什麼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兩個不相愛的人卻可以結合在一起。

安娜與弗倫斯基大吵的那一節,我看得心驚膽戰。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的感情因為爭吵而變得越來越冷淡,我捧著書卻無能為力!哦,多想鑽進書本告訴他們倆,你們是太愛對方才會這樣!安娜沒有安全感,動不動就要發火,伏倫斯基卻認為她越來越無理取鬧....最終,安娜選擇了臥軌自殺。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列車站臺,而結束也是在列車站臺。

我也很喜歡列文。喜歡他的害羞,喜歡他的真誠,喜歡他滿滿的責任感。作為男人,他難免顯得有一點不懂情調。但他是那麼的專一,那麼堅定的愛著吉娣,從一而終。

還記得,以前列文跟奧勃朗斯基討論過關於一個男人有家室,卻在外面玩其它女人的情況。列文說:“我不理解,一個吃飽了飯的人為什麼還要到麵包店去偷奶油麵包呢?”奧勃朗斯基說:“正是因為奶油麵包香甜可口,才更加的顯得誘人。”兩個人的交流也體現了兩個人不同的婚姻觀。不管奧布朗斯基有多麼的浪漫,我相信每個女人最後都會選擇像列文這樣的,雖然不浪漫,但卻很有安全感的人。

書的最後,關於列文的信仰我讀得囫圇吞棗,心裡早就沉浸在安娜自殺的情節中了....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多讀幾遍安娜,我相信在人的不同階段讀,讀同樣的書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書沒變,但人在成長。加油,共勉。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篇3

終於看完了號稱世界名著的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看後沒有特別的感觸,與我的期望值相差太遠。

唯一的感觸就是:女人都差不多,男人都一樣。或者再進一步說:世界上的女人都差不多,全世界的男人都一樣。為愛燃盡熱情甚至毀掉生命,憚精竭慮,不管不顧,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可是卻忘記了人是社會人,需要交往需要親情,親情是融入血液中,難以割捨更割捨不了的,人間沒有世外桃源,沒有純粹的脫離現實的純潔情感,不管當時怎樣火熱,怎樣一見鍾情,現實的寒冷溫暖不了愛情的溫度,特別是不符合道德規範的愛情,也只有這種愛情才配稱作愛情吧,加入太多元素的只能叫婚姻,於是愛情只有死亡才能永恆,這也就是悲劇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喜劇讓人在一笑之餘心酸的原因吧。

也許我悟性太低,我不想去弄明白在那種大的環境下俄國的政治、人文等諸如時代背景之類的東西,我只看到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為情所困為情痴狂最後為情毀滅的心路歷程,她只有死才能最終徹底解脫,即使她離婚成功與沃隆斯基結婚又如何?只不過是人間又多一具行屍走肉,打著愛情的幌子,揹負著婚姻的沉重責任與義務,為別人活著,只為對得起母親這個人世間最偉大的稱呼的怨婦。這樣的怨婦已太多,少一個反而是女人的幸事。敬佩她臥軌自殺的勇氣,只為這種勇氣,也該向她敬禮!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篇4

一直很喜歡這本書,原來看過多次,今天禁不住又開始翻閱,並在網上看了這部小說拍成的電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她就是一個出軌的女人,也看了一些人給安娜列舉的四個罪狀。可就這樣一個墮落的女人卻非常豐滿,我依然很喜愛她,假如是現實中的人,我一定會和她成為朋友,她舉止優雅,她性情溫和,最重要的一點是,她很真,愛了就是愛了,一直沒有違了自己的心去做事,顯然她也知道自己的舉動是為

社會所不容的。她其實是個非常聰,悟性很高的女人。可她的行為卻無法為主流社會所接受,最後臥軌自殺。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林黛玉,假如她是現實中的人,是不是也很難相處,並不太受大家歡迎,可在文學上的價值卻非常高。當然年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女權主義,為女人的獨立豎起了一面旗幟,現在的女人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業,可那個時候的她們就不一樣,她們的生活空間還是很狹隘的。就拿安娜來說,她開始是依附於一個沒有感情的丈夫,後來,為了愛情,又依附於另一個男人,把愛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可作為社會中的人,愛情不能解決人所有的慾望和需求,雖然愛情一直存在,但她總是無端的猜疑,恐懼。這讓我想到了人的生命需要目標,需要一種東西支撐著你走下去,讓她的生活繼續。為了愛情,她離開了自己的兒子,這也是她心中永遠的痛,可她即使竭盡全力,也無法找回自己的兒子。一個沒有任何希望,只能被社會唾棄的女人,靠什麼走下去吶?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篇5

花了二十天,終於讀完兩冊書。讀西方名著,對我來說,很不習慣,總有一種融不進去的感覺,“隔”的感覺。沒辦法,硬著頭皮往下讀,因為想學習西方價值觀人生觀。

安娜,以中國傳統眼光看來,簡直就是叛臣逆子,就是不安於室的婦人。自私自利,拋棄家庭,獨自享樂,又貪心不足。西方價值觀和東方價值觀有區別,東方更強調家國責任,社會責任,為男者,忠君愛國,以天下為己任。為女者,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以家庭為己任。總之,女人要為父母活,為家庭活,為老公兒子活,脫離了這些責任屬性,單純追求自己的享受刺激和人生感覺,是非社會主流,得不到傳統社會的肯定。

但是,西方比較強調個人自由吧。記得安灼拉說過“人對自己的主權,這種我對自己的主權就叫自由。”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候,震撼!我從小到大,從不知道自由,也沒嘗試過自由,都是循規蹈矩按照學校、父母、社會指出的道路,平平靜靜地走過來,所以,我不能想象安娜的世界,也不知道該不該贊同她的行為。

如果我在二十多歲青年時期讀安娜,也許會質疑她,責罵她,怎會如此自私自利,不負責任呢?但是,現在以家庭婦女的狀態來讀,還是有些嘆息,安娜真是勇敢,執著。你敢嗎?你能做到嗎?打死你也不會,因為你的思想本就不自由,已經被禁錮妥協了。家庭婦女的生活,很幸福?很有價值嗎?無法說,也無從得知,唯魚飲水,冷暖自知了。

友人說,安娜跟徽柔差不多,還真相似,都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主兒,活得純粹,真誠,自我,不做作不虛偽。這樣的女人,不符合社會主流,非死即亡。有人說,徽柔帝姬太傻,她應該像高陽公主那樣,表面上跟丈夫恩愛,甚至給駙馬買幾個侍妾,暗地裡跟懷吉交往,豈不是兩全其美,不會敗露?我想,如果徽柔這樣做的世故,那她就不是徽柔,她可貴就在於傻,真誠,不遮掩,她愛就是愛了!安娜也是如此,她不像俄國彼得堡上流社會的那些貴婦人一樣,一方面保持著作秀的婚姻,一方面交往著數個情人。她鄙視她們的虛偽做作,包括她丈夫的虛偽做作(死也不跟她離婚)。安娜愛了就是愛了,勇敢地私奔。她不計較代價,不負條件地追求愛情。她們都是純粹的人。她們為自己而艱難地活,追求愛情。一旦愛情消逝,沃倫斯基不再真摯地愛她,對她疏遠冷淡起來,安娜選擇了自殺。她這樣敏感、熱烈的女人怎能不去自殺呢?當然,對沃倫斯基來說,這下場未免太殘酷了。

想起了林黛玉,中國古典小說裡的優秀女人,跟安娜差不多的性格,她的愛情消滅後,肯定也是投水自殺的。這兩個女性飛蛾撲火的形象塑造,也不由得尊稱一聲“曹翁”“託翁”。

託翁寫小說,自有風格。故事本身很平淡,沒有多少離奇情節,大段大段的心理剖析,整章整章的人生宣教,讀起來真是枯燥無味。如果二十歲時候讀,肯定讀不下去,現在讀,也是吃力。最後一部分,託翁用二十多頁整章地描寫列文的人生思索,終極思考,人從哪裡來?為什麼要這樣子活?人活在這個世上有什麼意義?列文的苦惱、困惑直至他的醒悟,找到宗教信仰的救贖。我讀了兩遍,還是似懂非懂。想來我這樣世俗的凡人,精神層次實在達不到託翁境界的一半。還有,冉阿讓,我也理解不了他的精神境界,為什麼還要出頭當庭承認自己苦役犯的真實身份,寧願自己坐牢也不要冤枉了無辜人。真是,羞慚的說,連當他們的讀者都不夠道德水平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