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觀師德啟示錄心得體會3篇

欄目: 教師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72W

觀《師德啟示錄》後,受益匪淺。從金秋林教授、池伯鼎校長等老師取得教育成功的經驗中,可以看出他們做好了尊人、愛人,所以受人尊敬,受人愛戴。下面是本站帶來的觀師德啟示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

觀師德啟示錄心得體會3篇

觀師德啟示錄心得體會篇一:

近日觀看了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系列教學片《師德啟示錄》,這部電視片構建了師德的歷史與現實的精彩畫卷,在這個畫卷中,包括中國古代、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外國思想家、教育家的學說,他們對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做出的理論貢獻,使我深刻感受到師德的博大精深。而胡安梅、包全傑、王思明等農村教師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範,更使我感動不已。

這部教學片中那些師德高尚的教師,無不是身體力行的楷模。師德修養重在修煉,重在實踐。理論轉化為實際的過程,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水平的實踐過程。實踐的過程就是精神昇華的過程,閃耀著人格魅力的光輝。

在教學片中,那些偏僻山村簡陋的學習生活條件、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教師們忘我的奉獻精神,在我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在實踐師德過程中,表現出了無比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例如陝西省延長縣下西渠村王思明老師,放棄很多能夠走出深山、掙大錢、出名的機會,幾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的紮根山區教育事業。他為了父親留下的“無論如何不能誤了孩子”的遺言,為了改變黃土高原幾代人面朝土背朝天的貧窮面貌,用自己的熱情和道德責任感,和學生一起勤工助學,不但改變了學校的校園環境,而且也教會了學生一技之長,在勞動中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意識。王老師經常告誡自己:要教會孩子們學習方法,將來他們會學會老師不會的知識。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正做到了愛崗敬業,盡心竭力,表現出了師德的熠熠光輝。

湖北山區的胡安梅老師,她在父親病逝後,繼承父親的遺願,義無返顧地當上了民辦教師。她一家住在四面透風的土房中,沒有條件改善生活。她雖然家境貧寒,但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極少的工資捐獻出來,為學生交學費、買書本。長期以來,她有無數機會走出大山,到大城市裡去掙錢,但是她捨不得孩子們,她不想讓山裡娃世世代代都是文盲!孩子輟學,她就跑遍大山的每一道山樑,每一個角落,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讓孩子們上課,用一片赤誠之心換來家長的理解和支援,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辛勤地澆灌著下一代。

當全國各地的達三萬多元的捐款寄來後,胡安梅沒有隻想到自己脫貧,而是毅然把這筆錢全部捐獻給鄉教育站,設立“胡安梅教育基金”,以獎勵那些紮根山村教育的老師們。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王思明、胡安梅,像全國優秀師德標兵、遼寧丹東鳳城東方國小校長包全傑等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物件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我認為教師的道德實踐,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教師的道德實踐,應該以“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為準繩,時刻銘記著。

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為,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眾所周知,每一位教師在實踐中要遇到如何看待教育物件的問題。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一種道德實踐,比如說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成績差的學生?我們常稱成績差的學生為“差生”,教育者本身不自知,認為這種稱呼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對於被冠以差生之名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鎖,容易使他們更加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差生”一詞反倒可能成為這些學生追求上進的思想障礙,銷燬他們原本不多的自信,助長他們的自卑心理和自卑情緒,致使他們走上自暴自棄的歧途。怎樣對待成績差的學生,是檢驗教師職業道德的尺度。

教育心理學表明,任何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只是在於教者能否善於發現。許多成績差的學生智力並不差,他們愛勞動,樂於助人,會辦事,會玩耍,動手能力強等。但是他們這些能力的發展容易受到束縛。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所謂“差生”的精神壓力更大,由於被老師和同學瞧不起,他們的心理上帶有創傷,其個性不僅得不到一定的發展,而且還會被扭曲,變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誤區而導致人格的殘缺。

個人要進步,必須有一個自我肯定的過程。“差生”心理上尤其需要自我肯定。稱一個學生為“差生”,實際上就是在無形中給了學生一個否定性評價,教師經常使用否定性評價,也就使得學生也用一種否定性評價來評價自我,如“我的智商低,天生不是學習的料兒”、“反正我怎麼也學不好,破罐破摔算了”等等。

學生的態度、行為也可能在這種否定的自我感受支配下而永遠陷於消極狀態的泥坑,不能自拔。表現在教育行為上則是偏愛成績差的學生,忽視成績差的學生,這和公正公平地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思想無意是背道而馳的,是與教師的職業道德格格不入的。本人在《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一文中也強調,教師對學生應該具有“師愛”。著名教育家劉佛年說過:“所謂師德,或者說教師修養,包含許多方面的內容,但是最重要的,我以為是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學生的態度就是對事業的態度,這是修養中最重要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教師全部道德修養的關鍵和核心。“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其實,轉變一個成績差的學生更能反映一個教師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這也是體現職業道德水平高低的試金石。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固然能體現教育的成功,但若能改變所謂“差生”,使他們在各方面進步顯著,甚至趕超前列,更能體現教師的功力。

一方面,不要求全責備,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不要抓住一點錯誤就橫加指責。即使對問題較多的學生也要耐心開導努力幫助,絕不可算陳年舊帳,那種做法只會更加降低學生改正缺點的勇氣與信心,其結果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習慣性地給有行為過失的學生戴“帽子”。從另一方面看,學生調皮的背後往往蘊藏著潛在的求知慾、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一氣之下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只能是事與願違,向負面效應發展。

教育實踐證明,師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淘汰一些舊的東西,增添新的內容。獻身教育,重在實踐師德。

觀師德啟示錄心得體會篇二:

學校領導利用非典放假期間組織我們全體老師觀看《師德啟示錄》,就好像春天裡的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夏天裡甜美、涼爽的冰糕沁潤著我們乾渴的喉嚨;秋天裡的碩果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冬天裡的一把火燃燒了我們的熱情。

回想過去,在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遇到束手問題的時候,由於急躁加上責任感總會無意中做出變相體罰學生的事,說出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來。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也是不可以原諒的,而且還得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更得不到學生對自己工作的理解,這一點我體會很深。記得在上學期期末學生家長評價老師一欄中,我們班就有一位學生填寫全體老師不滿意,有一位學生填寫主科(語文、數學、外語、自然)不滿意。其中有一張可能是某個學生搞的惡作劇,沒有認真地對待學校進行的這一活動。而另一張一定是我們在工作中無意傷害了某個學生,並且他始終沒有想通,於是採取這樣的方法報復老師,他這樣做是一種對自己、對老師不負責任的行為表現。同時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確實,我沒有在班級做過這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總認為自己盡心盡力了,做得很不錯;另一方面還說明我們工作中仍存在沒有解決徹底的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深刻反思。

今天我看完《師德啟示錄》後,受益匪淺。從金秋林教授、池伯鼎校長等老師取得教育成功的經驗中,可以看出他們做好了尊人、愛人,所以受人尊敬,受人愛戴。

我們只要靜下來稍微想一想,就可以發現上面這樣一條規律。我們每位活在世上的人都有一種強烈的發自心底的需要,需要別人的尊重;需要別人的理解;需要別人的關懷;需要別人的幫助;需要別人的信任;偶犯錯誤時,需要別人原諒。我們的國小生也不例外。

其實人心與人心之間,就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著對方心靈的大山呼喚:我尊重你——,那麼,對方心靈高山的迴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理解你——,對方的迴音便是:我理解你——;你若喊:我恨你——,人家的迴音能是我愛你嗎?

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關心?有沒有得到別人的尊重、關心的祕訣呢?應該說,是有祕訣的,這個祕訣就是,首先從自己做起,培養自己尊重人、關心人的品質,首先向對方、向他人輸出尊重、關心的資訊。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矩,不再在班級當著學生面批評某一個學生。當發現某個學生有問題時,我就利用課餘時間找其心平氣和的談心,瞭解經過,分析原因,然後指出這樣做於己於別人都沒好處,還不如原諒別人和大家開開心心的友好相處的利弊。這樣做比當著全班學生批評效果要好,而且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得到了學生的尊重。

尊人者,人尊之;愛人者,人愛之。不能單是口號,要千方百計從自己的行動做起,感化學生,僅有一兩次行動遠遠不夠,要儘可能在學生生活的廣闊的空間與時間環境中身體力行。

展望未來,我並不奢望自己成為一個有名的好老師,但我至少要做一名學生心目中最合格的老師,不論是知識,還是做人。讓我們朝著這個目標努力行動吧!

觀師德啟示錄心得體會篇三:

再一次觀看《師德啟示錄》,感觸頗深,好老師有許多,成為好老師的途徑也很多,但歸根結底,好老師是愛出來的,怎樣愛?我覺得寬容就是最大的愛。所以,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教師的“寬容”這個話題。

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有許多令人驕傲的得意門生,也有經過雕琢成器的玉,但煩惱最多的莫過於學生的過錯,為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普遍、不普遍的錯誤,老師們傷透了腦筋,費盡了心血,但是,如果學會寬容,一切錯誤將會變得可愛。

寬容,是母親溫暖的懷抱,是父親堅實的臂膀,是奶奶呢喃的呵護……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尚且如此,何況是正在學習做人的國小生呢?當學生犯錯誤時,不要嚴加批評,要對他們進行耐心教育,循循善誘,給他們寬容。只有老師寬容了學生,學生才能容得下老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才會把老師當做知心朋友,接受他的教誨。“厲害”的老師哪個學生都怕,但“怕”不是法寶,不能成為學習的動力,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給學生寬容,就是給他們一個改錯的機會,使他們有時間反醒,能夠認識錯誤,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正。怎樣寬容,可以做到以下“三步曲”:第一步,要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在這裡又需要做到兩點,一是要了解事情的真相,是明知故犯,還是由誤而生,不要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妄加批評,更不可廉價表揚,或大發脾氣;二是指學生的行為本身是否有是非觀念,或表揚或批評都要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原因,才能防止一犯再犯。第二步,要幫助學生分析過錯的危害以及會產生怎樣的嚴重後果,教師在瞭解事情始末後,多向學生講述幾個“假如怎麼樣,那會怎麼樣”之類的情況,使學生從心底裡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才會從根本上避免學生因認識不足而犯錯。第三步,要教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方法,教會他們正確把握人生的航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為人師者,要有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要有包容學生一切的肚量,正如一首歌中所唱:你是一棵參天的樹,永遠牽著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