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班主任工作體會:重方法 少瞎忙大綱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5.67K

有一笑話,一驢子臥地,不管主人如何鞭打,皆不走。於是主人附於驢耳旁曰:“再不起讓你去當班主任”。驢聽之,奮蹄向前。雖一笑話,卻道出了班主任的悲哀。是啊,正如梅洪健老師寫的《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書的自序開頭所寫的“忙,是班主任共同感受。更可悲的是,忙碌之後,教育效果卻往往甚微。於是,班主任總是恨鐵不成鋼,總是感覺忙得好蒼涼。”忙是班主任的共同特點,而一個“瞎忙”的定位和評價,又寫出了班主任工作的尷尬——忙而無序,忙而無功。面對全班幾十名性格各異的學生,班主任工作可謂千頭萬緒,抓學習,管工作,控早戀,理思想······如果我們沒有科學管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我們將會淪為焦頭爛額的“瞎忙”的消防員,忙於處理矛盾,解決糾紛。梅老師在這本書裡闡述的班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令人欽佩,有很多的看法也與梅老師不謀而合。我認為做不瞎忙的班主任,必須做到“澆樹澆根,育人育心”。

班主任工作體會:重方法 少瞎忙大綱

細心發現問題,防範於未然。

書中“動起來讓班級不生事端”一章中,梅老師引用扁鵲因治病於嚴重之時,故成名醫,而大哥二哥治病於病發作之前和病情初起之時,故名氣不甚。而我們現代人養生觀念防病勝於治病,才是為醫者的高明之處。將班級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也是一個優秀班主任的高明。要做到防範於未然,班主任需做個細心的人,每天用心觀察每個孩子的言行舉止,發現問題的蛛絲馬跡,應及時採取措施,用智慧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期中測試結束後,班內有同學對自己的成績很不滿意,發成績的第二天早上,小雨就顯得悶悶不樂,眼睛紅紅的,顯然哭過,下課也不再去玩而是坐在位子上發呆。我把小雨叫了出來,問她問什麼不開心。小雨一聽,眼淚再也止不住地往下流,我遞給她一張紙巾,在邊上默默陪著她,直到孩子情緒平撫下來,才幫她擦了擦眼淚問她,願意給老師說說嗎。小雨剛止住的淚又流了下來。我知道,小雨平時成績不是很好,而她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又很高。小雨說,昨天自己一回家,媽媽就開始發飆,劈頭蓋臉不問青紅皁白就是一頓暴吵,父親想勸阻,母親又將怒氣轉向父親,於是,父母二人大吵一頓,後來還打了起來。她說:“我心裡很難受,要是沒有我,他們會過得很開心。”我一把摟過孩子,輕聲安慰她。下午,我打電話將孩子的父母叫到了學校,我向他們分析了孩子的為難和痛苦,還有孩子想結束自己以求家庭的安寧的可怕想法。說著,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我心疼孩子。最後,我給孩子的父母說,做為父母我們應無條件的悅納孩子,在健康和成績之間我們該怎樣選擇?第二天,小雨那白皙紅潤的小臉上再次綻放了笑容,學習狀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難以想象,如果我忽略了孩子的不良情緒,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做教育的有心人,用心發現,及時疏導,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做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做好孩子們的心靈導師,幫孩子們抵抗風雨,迎來陽關。

耐心解決問題,打造教育常態。

孫xx老師說:一個人的內在心理結構,從表層到深層都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即使外部條件有了某些變化,但其深層是超穩定的,表層的一般調節不會影響到深層的穩定,因而表層的調節,儘管是真誠的,但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深層結構的反調節所消解。這也預示著我們班主任工作的艱鉅性和長期性。也是班主任教育無效的原因。前段班內一學生小路,因英語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對英語不感興趣,再加上叛逆心理,在家長一次批評其學習不用心時,在一週六與家長大吵一架並在家裡躺三天,以拒絕上學的方式對抗父母。我得知後隨即進行了家訪,跟孩子談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做通工作並向父母道歉後,愉快地跟我回到了學校,並主動找老師補上自己落下的功課。前兩天放假,又因在家連玩三天,不知利用假期學習被母親暴吵,以至於第二天再次矇頭大睡一天,再次出現反覆,這次我沒有再去家訪,我給孩子打了個電話,我說:“如果你認為這種對抗能給你帶來快感,而不是一種煎熬,你可以對抗下去。否則,明天一早來上學。”第二天,小路來到學校,我把他叫了出來。“有什麼跟老師解釋的嗎?”他看了看我,低著頭將自己昨天還耿耿於懷的怨氣,一條條分析,並自己指出了自己不對的作法。我知道,孩子的情緒就像六月的天,再加上學習的壓力及家長的教育不得法,簡單粗暴,隨時都有不良情緒積鬱已久的爆發,但我認為,應讓孩子的不良情緒得到及時的宣洩,就像一個杯子,裝的東西太滿時,就什麼也裝不下了,只有適時地清理,倒處積存已久的雜物,我們才能重新吸收新的知識和能量。這需要班主任的耐心。不要指望一次性的教育根治孩子的問題,不要天真的認為我們的一次有效的談話,一次成功的家訪就能起到一勞永逸的教育效果,孩子們的情緒有高潮也有低谷,隨著成長的腳步,孩子們所承載的責任越來越多,煩惱也會越來越多,需要我們班主任用心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呵護孩子們的成長,為孩子們及時清除心靈垃圾,並將這種清除變成一種常態,稍有沉澱就及時清理,不要等待不良情緒極度膨脹再去撲救,這樣有可能傷了別人,也傷了孩子自己。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教育要取得效果,就要圍繞一個主題,連續重複21天;如果要達成教育目標,就必須連續重複90天,不給孩子心理反調節“得逞”的機會,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育。

將心比心,春風化雨。

梅老師說:“育人就是育心”。“育心”就是使孩子的內心豐盈、寬厚、包容、進取,是靈魂的內在啟用,讓孩子啟用的靈魂成為發展自我的內在內驅力。這是一個孩子可持續發展自我的最基本的前提。怎樣做到靈魂啟用?我採用“澆樹澆根,育人育心”式,反對“道德灌輸式”。孩子最不喜歡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嘮叨說教。心理學家認為,在人們所擔心的事件中,40%杞人憂天,30%既成的事實,擔心也沒用;20%的擔心並不存在;剩下的10%,是日常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越來越多的孩子會為一些與自己不相干的小事自尋煩惱,當我們用文字開啟孩子的心結,及時引導孩子走出心靈的沼澤地,讓孩子們在這種釋然中逐漸學會心靈的自我調節,從而擁有陽光、積極、進取的心,並隨著成長,內心逐漸強大,這才是我們長期有效的育心工程的最佳目標。梅老師說:“師生交流,最好是小本”。小本讓梅老師發現了教育的真諦,解開了學生心結,給孩子們持續提供了成長的正能量,使師生之間心與心貼得更近了。而我們的談心本也成了一把鑰匙,開啟學生心門的鑰匙,讓我能夠走進每個孩子的房間,及時清掃,及時提醒,及時更新,讓正能量持續不斷注入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們不懈奮鬥的動力。

瞎忙的班主任是教育不得法的班主任,只要我們找準教育的入口,便會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記住“澆樹澆根,育人育心”(古城路國小 張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