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通用17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28W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

中華五千年曆史,有著豐富多彩的故事,有爾虞我詐的公,有智勇雙全的藺相如,還有狡詐猥瑣的驪姬,而這些人物都出現在《東周列國志》裡,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藺相如,他機智勇敢,完璧歸趙,大義凜然,讓廉頗負荊請罪。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通用17篇)

故事中趙惠文王買下了一個"和氏璧",秦昭襄王想佔為己有,派使者跟趙惠文王商量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的和氏璧。"趙惠文王左右為難,大臣繆賢說:"有個門客叫藺相如,這人智勇雙全,我推薦他來做這事。"趙惠文王就派藺相如去出使秦國。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發現秦國並沒有交換的誠意,藺相如決定將自己的頭和璧一起撞到柱子上。有秦王擔心璧玉破碎,馬上改變態度,表現出很有誠意的樣子。藺相如看到這一情形,答應五天後再來交換。之後,他裝扮成了乞丐,把和氏璧送回到了趙國,廉頗不服藺相如的才能,決定羞辱他,但是在得知藺相如是為了顧及大全才忍辱負重,廉頗十分羞愧,負荊請罪,流傳至今。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不是很像我們同學之間的關係嗎?有時,我們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就爭,為了一點小小的榮譽就吵,這樣,不但會影響同學之間那珍貴的友情,甚至還可能會得不償失,常常出現的結局就是兩人都要接受批評,多不合算啊!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不能心中只有自己,而忽視大體局面。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應該要學會彼此關心,彼此幫助,讓我們身邊的人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2

書是教會我們做人的良師益友,是給予我們知識的無形老師,是陶冶我們性情的神奇之藥,是引領我們走向知識殿堂的金色鑰匙。《東周列國志》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東周列國志》記述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烽火歲月,刀光劍影,群雄紛爭,充滿著危機四伏的味道。書中一個個小故事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如《千金買笑》《退避三舍》《完璧歸趙》《紙上談兵》等。孫臏圍魏救趙,告訴我們要有時不能硬拼,而要攻其要害;越王勾踐殺文種告訴我們"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退避三舍告訴我們要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楚王斷帶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凡事要寬容大度。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齊桓公以管仲為相,不計前嫌,知人善任;宋襄公仁義待人,一言九鼎;晉文公恪守承諾,終成霸王;秦穆公胸懷寬廣,以禮待人;楚莊公改過自新,問鼎中原;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這些君主們個性鮮明。可以說,正是靠著他們的優點才稱了霸。要當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具備仁義、寬容、自省、任用賢能的智慧。

任賢圖志,可以興國安邦;而疏賢失政,則可以亡國亡身。衛懿公因好鶴而亡國;吳王夫差,雖然早期發奮圖強,但後來寵信佞臣伯嚭,賜死賢臣伍子胥,以致國滅。既要在王者身上看到他們的優點,也要在敗者身上看到缺點,吸取教訓,這樣才能使自己揚長避短。

《東周列國志》真不愧為一本華夏經典!它教會了我應以史為鑑,從前人身上看到教訓,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也教會了許許多多的道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3

《東周列國志》講述的是20xx多年前,周幽王腐敗無能,使得各路諸侯紛紛謀反,天下大亂。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介子推。他跟著著晉文王重耳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我很敬佩他的忠誠,有一次他在幫助重耳登上王位的途中,重耳很多天沒吃東西,餓得很是難受。於是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我想介子推一定也很多天沒吃東西了,但他為了重耳,能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可見介子推的忠心。他使我想到了我國在抗日期間,也有許多對祖國忠心耿耿的英雄。如王二小,他為了祖國,把敵人引進我軍的埋伏圈內,但自己卻犧牲了性命。這難道不是對祖國的忠心嗎?明知把敵人引進埋伏圈自己會死,但他還是義無返顧的去了。但還有一些對祖國不忠的人,就是那些漢奸,他們沒有經受住敵人的威脅,而成了對方的走狗。

介子推還有一點令我敬佩那就是他很孝順。在重耳登上王位的時候,重耳要他當官,但他不肯,要回家贍養老母。於是重耳便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出來。一開始我讀的時候,我覺得介子推很傻,放著大官不做,卻要回家贍養老母。但我轉念一想,介子推的父母撫養了介子推,但介子推年輕時就跟重耳四處闖蕩,現在清閒了,就應該孝順父母。但社會上有些人卻跟介子推相反。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有一位30歲的人,他離家出走了,因為父母沒有滿足他的願望。我覺得,他這麼大不務正業還要父母撫養,還跟父母要這要那,不滿足就離家出走實在是不應該。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同學們!一月不見,可曾想我馬慶原麼?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書是《東周列國志》,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這本書,不少同學都寫了讀後感,現在,讓我來談談我對《東周列國志》的感受。

西周的最後一個皇帝"周幽王"為了褒姒的一笑竟大動干戈,點燃了烽火臺,弄得諸侯團團轉,結果敵人真的來了,他又點燃了烽火臺結果諸侯們一個都沒來導致了西周滅亡。這是多麼愚蠢的做法,這和"狼來了"的性質不一樣麼

《臥薪嚐膽》最讓我敬佩的人是越王勾踐。他在越過輔佐君主。一次,吳國為了報以前越國侵犯的仇,發兵伐越,結果大敗,後來吳國君主死後。波的兒夫差繼位吳王。他打敗越國後,越國勾踐求饒,吳國答應了。與施工見到了吳國養馬,而且整天穿著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舔過夫差的大便,夫差見勾踐如此忠心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都要臥薪嚐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xx年後,文中訓練的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那種短時忍辱,最後報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假如我們因為一時衝動而導致結果不堪設想時就完了。

最後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但他逼迫百姓們修建萬里長城,是百姓們感到絕望。後來陳勝和吳廣將軍舉行了農民起義,秦朝滅亡了。

從西周到秦朝,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有永恆的國家,也沒有永恆的皇帝,只有永恆的人民,還有永恆的忠臣,謝謝!這是我的理解。我們大後天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4

記得四年級時第一次讀此書,那時對歷史知識不是太瞭解,只是記住了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如今再讀,對歷史知識和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首先,感慨作者對歷史人物和知識的掌握。本書記述了春秋戰國時代五百多年的歷史,全書一百八十回,時間漫長,人物眾多,事件複雜,頭緒紛繁,但作者做到絮而不亂,前後貫穿,上下銜接。

第二,本書的價值在於稱頌明主賢臣時,無情地揭露和鞭撻那些荒淫無恥,殘酷暴虐的統治者,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衛宣公築臺納媳,衛懿公好鶴亡國,晉靈公肢解膳夫等。讀來讓人不可思議,但又是確有其事,深感統治者的殘暴和百姓生存的不易。

第三,對於一些捨生忘死,剛正不屈的忠臣義士,如管仲,蹇叔,百里奚等人,其中,趙氏孤兒的故事至今還在為人們稱道。介子推割股救主,最後不圖名利而被晉文公燒死的事件,讓人感慨帝王的無情無義。

本書作者的理念,是在通過人物事件來宣揚"仁義理智信",其中,對齊桓公之所以能稱霸的描寫尤為突出,表現了德的重要,而,後來的宋襄公沽名釣譽學桓公,卻遭楚莊王戲弄遭後人恥笑。

本書不足之處在於,穿插了一些鬼神故事來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唯心思想。

重讀此書,對歷史和歷史人物又多了一些瞭解,對今後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5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經史典籍,古文和白話夾雜,典故很多,閱讀難度很大。我幾次捧起這本書都是東挑西撿看幾回就放下了。今年暑假,我決定繼續讀這本書。慢慢地,終於讀懂了一些,並且想寫寫讀後感。

這本書以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為主線,描寫了從宣王中興到秦滅六國這段動盪的歷史。當時列國爭雄,豪傑輩出,對於中華文明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書中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如管仲相齊、重耳出亡、吳越爭霸等,還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小故事,如烽火戲諸侯、完璧歸趙、紙上談兵、毛遂自薦等。

當我讀到"石蠟大義滅親"時,我不禁感慨!石蠟的兒子石厚和為桓公的弟弟州籲和謀殺死了為桓公。州籲當了皇帝后戰火四起,民不聊生!石蠟對自己兒子的行為深惡痛絕。他設計把州籲和石蠟處死,國家才得以安寧。這和成語故事《大公無私》非常的相似。故事裡的晉國官員祁黃羊,為了國家的利益,分別推薦他的仇人和兒子去不同的地方擔任不同的官職,並得到了百姓的好評!

石蠟和祁黃羊他們都熱愛自己的祖國,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但是現在有很多的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和平的國家裡,不珍惜。為了個人的一些利益,去損害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生產出不安全的食品,毒害大家的健康。

我希望大家都能從國家利益出發,做一個大公無私的人。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6

在一個下著雨的週日下午,我做完了各科作業,就捧起兩天前剛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朝花夕拾》讀起來,其中有一篇正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也是我們這學期要學習的課文,我就細細地讀了起來。

這篇文章著重寫了作者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寫了自己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不大佩服她,討厭她喜歡切切察察,懂得許多讓人不耐煩的規矩,甚至因為隱鼠的死而對她心生不滿,到後來變得感激她、懷念她,對她發生了空前的敬意。

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她給作者買了《山海經》這本讓他十分嚮往的書。從文章來看,那時,作者生活的空間十分狹小,也缺少書讀,生活十分單調,就像他在《故鄉》裡說的,平日裡只能看見高牆的四角的天空。

作者曾聽一個遠房的叔祖介紹過繪圖的《山海經》是如何的好看,可是卻無法得到,空有幾百文壓歲錢放著,卻沒有好機會去買,他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間去大街上玩一趟,而那時書店是不開門營業的。大人們並不關心孩子讀“閒書”的這些事,所以,儘管作者念念不忘,向很多人說過,一般人都不肯為他去買,只有阿長關心他,主動來問,儘管她不識字,也沒聽準書名,把《山海經》說成是《三哼經》,可她卻能費許多周折,自費把那繪圖的《山海經》給作者買來。

作為一個下人,一個女傭,她能這麼關心孩子,盡力去為一個孩子做事,不能不讓人心生感激!所以,當作者意外地從阿長那裡得到繪圖的《山海經》時,他“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可以想象,他當時的那種狂喜的心情!從此,對阿長心生敬意也是不奇怪的。

跟作者小時生活的那個時代比起來,我們今天的青少年就幸福得多了,不但吃穿不愁,父母還特別關心孩子的成長,有條件時就帶孩子一塊外出旅遊,讓孩子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只要是孩子學習、成長需要的書籍,父母總是不惜重金去買,國家還專門撥款給中國小校配備圖書室,充實圖書,縣裡、鄉鎮上都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可以借閱,除了有豐富的圖書可以閱讀外,我們的學習還特別受重視,國家設立了各級各類學校,連聾啞人都有聾啞學校可以就讀,學校裡有經驗豐富的老師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他們比阿長還關心孩子,樂於幫助孩子,學識也淵博得多,工作上總是不辭辛苦,循循善誘,而且國家還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實行了免費教育,我們的學習條件是多麼優越啊!

作為青少年一代的我們,有如此優越的學習條件、生活條件,有何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7

今天,我學習了季羨林爺爺的《懷念母親》這篇課文。這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我讀完這篇課文,想起了自己和媽媽。

記得有一次,下著大雨,我忘記了帶雨傘,別的同學都被自己的爸爸媽媽接走了,我知道媽媽生病了,爸爸出差了,他們兩個不能來接我,便開始像大雨中跑去。突然,一個黑影在我眼前出現,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媽媽,我三步併成兩步跑向媽媽。

回到家,我看見媽媽的衣服都溼透了,眼淚情不自禁的往下流。

記得還有一次,我騎自行車不小心摔傷了,我的腳由於摔得太嚴重了,幾個月都不可以走路,媽媽更是細心的照顧我。我每天上學都要媽媽揹著我,我讀六年級在5樓,媽媽更是揹我爬了多少步樓梯。

我知道,天下的母親是偉大的,我們應該想季羨林爺爺那樣好好學習他哪種對母親的愛。

“母”“親”兩字何為其意也?“母”為已母也;“親”為與自己有血液關係並對自己有不一般的感情的人也。但“母親”並不是一方面的母親,比如“祖國母親”。

讀了《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我何時能理解生我的母親對我的良苦用心呢?又何時能清楚那些漂泊在外的海外學子對祖國的思念呢?慚愧!慚愧!

《懷念母親》這篇文章以回憶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體現了作者對親生的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讀完這篇文章,我便想起了我那母親。我的母親對我的那份“愛”,但那種“愛”我又能理解幾分?說來慚愧,我小時候體弱多病,如果沒有母親,我能像現在這樣健健康康的成長?人言“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母親對我的愛就像海一樣寬廣,我又能如何回報?正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樣,我能給我的母親什麼?物質上的並不是母親真正想要的,她想得到的只是一點點心靈上的安慰啊!難道我們連這點也不能滿足母親嗎?不知道母親幾時離去,到那時我不知又會如何傷痛!

假如我離開了我的祖國母親,我又會怎樣傷痛?這點,我現在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像“錢學森”是多麼想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啊!歷經了千辛萬苦才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這兩個母親,我對她們沒有回報任何好處,這樣又怎能讓自己的心,得到安慰呢?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8

暑假裡細細地品位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心靈被震撼。手捧《簡愛》,感觸很深,我從中體會到許多人生哲理。回憶書中的故事情節,讓我想起很多很多……

簡愛生活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厭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簡愛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痛苦的遭遇,培養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一切的強大的人格力量。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如何贏得了男貴族愛情的平民女子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簡·愛勇敢果決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話,邁向一個有著真女性的文學道路的起步。簡·愛藐視財富、社會地位和宗教的威儀,她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她的信念和行動展現出來的力量,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的人們的靈魂得到淨化。簡·愛是一個對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著理性認識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

幸福和情感有著堅定追求的女性,一個不再只是盲從於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價值和情感做出了獨立判斷的女性。夏洛蒂·勃朗特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簡·愛發出了一個屬於女性自己的聲音——對於平等、獨立、完整、自由的堅持和追求。

簡愛雖然相貌平常,但性格堅強,自尊自愛。讓我意識到我在她的面前顯得多麼渺小。想到這裡,以前的小事又浮現在腦海中。遇到一點困難就哭喊著,讓父母幫忙;遇到失敗,就放棄;聽見批評的話語,就不高興,甚至哭泣……簡·愛,我學習生活的榜樣,激勵著我前進。因為我始終相信:腳下的路不會一直平坦,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只有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才能克服它、戰勝它,最終達到成功的彼岸。

《簡·愛》讓我收穫了大量奇珍異寶。她讓我懂得自信來源於自智,一個人生活的過程,就是尋找和探索的過程。只要自己的“人生美好”和“事業密碼”對上號,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把鎖,接著徐徐開啟,便是成功的大門。總有一種事業,總有一樣東西,會讓你大放異彩,出類拔萃。所有的傷痛,挫折,失意,失敗,都只是黑暗隨著的一部分,咬緊牙關,勇往直前然後你便豁然開朗。

我們也應如簡·愛一樣,通過雙手的努力,讓自己的人生燦爛發光,讓自己成為星空下最亮的一顆星。最重要的是為自己確立意義的奮鬥過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9

我讀了《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書,講了慈祥的爺爺即聰明又心靈手巧,總是能把舊的看上去可以扔棄的東西重新變成新的,使人看見了,聽見了有一種吃驚不小的感覺。我們也能像爺爺那麼能幹嗎?

當約瑟還小的時候,爺爺為他做了一條奇妙的毯子。這條奇妙的毯子不但舒服,而且很保暖,還可以把惡魔通通趕跑,不過約瑟漸漸長大了,這條奇妙的毯子也變得老舊了。約瑟的媽媽說毯子太舊想把它扔掉了。約瑟說:”爺爺一定會有辦法的。“於是他就跑去找爺爺,爺爺一看說這料子還夠做……就喀吱喀吱縫進縫出很快一件奇妙的外套就做好了。過了不久,約瑟又長大了,奇妙的外套也變得老舊了,媽媽又想把它丟了。可約瑟還去找爺爺,爺爺又用同樣的辦法把外套變成了背心。接下來爺爺又把背心變成了奇妙的領帶,領帶又變成了手帕,最後手帕變成了鈕釦。有一天鈕釦不見了消失了,即使是爺爺也沒辦法無中生有呀!第二天約瑟去上學,拿起筆在紙上刷刷的寫著,他說這些材料還夠用……就寫成了一個奇妙·精彩的故事。

我還很喜歡這本書的圖畫,下空有小老鼠的家庭,充滿生活氣息,它們也忙忙碌碌著,用爺爺剪下來的零碎布做床單,窗簾,桌布,還有衣服等……用勤勞的雙手把自己的家庭裝扮得漂漂亮亮,看上去很溫馨。真是美妙極了!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深感到我的爺爺也是同樣愛我,經常給我買我喜歡的東西,從來不罵我,我好幸福,我也愛我的爺爺。還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養成節約不浪費的好習慣,更要認真學習,像約瑟的爺爺那麼聰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這樣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0

陳淼淼小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精靈。但有一次,他不小心一點點黃酒倒進了媽媽的可樂裡,媽媽和後,變成了精靈。這時,爸爸才告訴陳淼淼媽媽是精靈。從這以後,爸爸一直都說他要和媽媽離婚。

陳淼淼把這件事告訴了李雨辰,(李雨辰的爸爸媽媽離婚了)李雨辰說:“爸爸媽媽離婚後,孩子會變壞。”她們想了好多辦法,最終媽媽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我的媽媽是精靈》讀後感 張欣怡

這本書非常感人。講的是陳淼淼的媽媽是精靈,可因為沾了一點兒酒精變回了精靈之後的種種怪事。為什麼說它感人呢?因為淼淼知道了她的媽媽是精靈,所以有一些害怕,但她依然和媽媽處的很好,因為她們之間有一種境界叫信賴,信賴她的媽媽不會吃她。

最後她媽媽走時她並沒有太傷心,因為她堅定有一天媽媽會回來看她的。我們也要學習淼淼的精神,在任何情況下仍保持著最好的心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1

《小團圓》這本書是我在單位的圖書室找到的,在家擱放了好久才下定決心來看,我覺得小團圓更像是張愛玲寫給自己的書,大概是把一輩子碰到的人事都寫進去,發洩,記載。讀來時時有被針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掙扎和顛倒迷亂,正映現了我們心底深處諸般複雜的情結。

張愛玲有過一刻的幸福,那句“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出現在《色戒》中,亦寫在《小團圓》裡。雖然沒有找見那個真愛我的人,卻再次被這句話打動了,至此把書擱置了一個禮拜。女人的愛往往是一種感覺,並非愛一個人,而是愛被人真誠愛著、真正重視的那種感覺。不曾被重視過的女人是悲哀的。張愛玲幼年及至長成,都是大家族裡的邊角料,她內心深處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累贅,所以不曾對任何人依賴,總是算計著是自己欠別人多一些,還是別人欠自己多一些。生活在被奉為小公主小王子的現代獨生子女是無法體會的吧。從小就覺得自己多餘,保護自己還來不及,學會謹慎生存還來不及,又有什麼樣的閒情逸致去愛其他的什麼人呢?她冷眼旁觀家族來來往往的過客,致使筆下的男女亦冷靜算計彼此的身價。直到胡蘭成的出現,她縱然想放開地去愛,又怎麼學得會放開呢?所以她收藏自己愛的感覺,很久之後才表達出來,她亦收藏妒忌的感覺,在胡蘭成告知與其他女人的故事時,她還要在心裡替他辯解,認為他們身體上還是清白的。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張愛玲漸漸知道不是的,或者,只有當時當景是的。所以後來也逐漸鄙夷“完全不管我的死活,就知道儲存他所有的”胡蘭成,即使後來有暫時相聚的男人,也沒有真正去愛,因此所有人的離開,她都脫胎換骨似地看得很淡。

小團圓,或許是張愛玲心裡將一生所遇見的人和事都記錄在紙上,讓這些逝去的人再次和她團圓了吧。它讓一個人間俗世的張愛玲浮現在眼前,揭去那些神祕和神化,這個真實讓人欣喜。當然,我也很清楚這畢竟是本小說。只是一個人在時過境遷之後,對往事點點滴滴的回憶吧。沒有太多的震動、悲哀,人的一生不是都要經歷許多的嗎,誰又能說自己沒有故事,張愛玲的故事最為曲折?前面還有很長很長的路,我們一生所經歷的,又會在哪裡團圓?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2

20世紀初,有感於歐洲資產階級日趨頹靡,法國青年作家羅曼。羅蘭一度希望藉助“英雄”人物來感召人們變革現實,先後創作了多部名人傳記,其中《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被稱為世界“三大英雄傳”,又稱“巨人三傳”或《名人傳》。

無論是音樂大家貝多芬,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還是文壇泰斗托爾斯泰,在那閃耀著灼人光芒的背後,卻是一個個的孤獨者,精神上的孤獨者,像是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上徒步的行人,他們在不斷地探索。

這是一種偉大的悲哀。精神上的痛苦讓他們變得決絕,思想上的那種既受壓抑又想衝破束縛追求自由的矛盾的內在爆發力,成就了他們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

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上的絕對的孤獨,偉大的藝術作品該如何產生。音樂、雕塑、文學領域將平庸無奇,所謂的藝術再也不能稱之為藝術。

貝多芬的孤獨讓人感動,他在孤旅中努力地尋找一個個突破口,希望能鑿開一個小孔,他用音樂與外界的人溝通。

米開朗基羅,他的腳步是如此的匆忙,他的手永遠是不停息地在撫摸著那一塊塊光潔的大理石,然後,在狂熱的目光的注視下將這些冷冰冰的大理石一擊一鑿雕刻成一尊尊美麗的塑像。

托爾斯泰他擁有顯赫的地位,多情的家人,可是他確確實實是一個孤獨者,在精神的沙漠中為了創造一片片綠洲而努力開墾的行人。他永遠渴望著人與人之間的愛,退讓、寬刷微笑、質樸、明淨,這是一種柏拉圖式的美麗。

古人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印證了三位巨人孤寂的人生旅程,然而,他們卻創造了人類藝術的輝煌,他們的作品流傳千古。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3

黃河,是中華民族生存的搖籃,她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哺育了億萬中華兒女,孕育了五千年古老的燦爛文化,又以驚濤拍岸的氣勢鼓舞著英勇的人們。詩人光未然的這首《黃河頌》是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唱給母親的一首頌歌。

從我讀了光未然老爺爺的《黃河頌》以後,我便覺得“黃河”這位中華民族的母親,它以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而又堅強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祖國而努力、奮鬥,並取得成功,使中華兒女的臉像花蕾一樣含笑綻開,這時黃河水咆哮著,好像在為我們中華兒女的成功在喝彩。

《黃河頌》一詩中以呼籲的口氣,號召人們來保護黃河,保衛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近年來,黃河由於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出現了嚴重的缺水斷流、絕源,那麼就意味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將倒下。

我作為一名中華兒女,在黃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而我卻要呼籲全中國的中華兒女來保衛黃河,保衛祖國,保衛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吧!

通過讀光未燃老爺爺的《黃河頌》,我的腦海呈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畫面。黃河氣勢磅礴,驚濤澎湃,九曲連環,綿延萬里,橫亙在中華大地上,真是壯觀啊!我們為祖國的大好山河而自豪!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燃和英勇頑強的抗敵戰士們在母親河——黃河的召喚下,抗擊著日本侵略者,保衛著祖國大地。

奔騰不息的黃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今天,讓我們為保衛黃河而立誓,為保衛祖國而自豪,為保衛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而祝福。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4

這幾天,我讀了《老舍與〈貓〉》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老舍,他原名舒慶春。為什麼叫“慶春”呢?因為老舍小時候家裡窮,缺衣少穿的他快凍死時,大姐把他抱入懷中,讓他活了下來,這一天正好過小年,而且趕上了立春,所以就叫他慶春。

《老舍與〈貓〉》中有許多老舍寫的,被用到課本上的文章,如:《貓》、《母雞》、《趵突泉》、《草原》等。我比較喜歡《趵突泉》。從《趵突泉》這篇文章 中,我瞭解到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泉就在城邊不遠,在西門外的橋上便能看見趵突泉流出來的清淺、鮮潔的一溪活水。老舍說假如沒有趵突泉,濟南定會 失去一半的美。趵突泉三個泉口偏西,北邊是條小溪,流向西門。文章還寫了池邊小泉的特點,有的像大魚吐水,有的像一串明珠,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有的 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比大泉更有趣。

《老舍與〈貓〉》中沒有被用到課文上的作文也很有趣,比如:《馬褲先生》、《駱駝祥子》、《龍鬚溝》、《四世同堂》等。《龍鬚溝》是一篇話劇,《駱駝祥 子》和《四世同堂》都是小說。《馬褲先生》中的馬褲先生的聲音很響,他愛挖鼻孔,老在車廂中叫茶房,令人無法安寧。他還帶了許多行李。即使在睡覺中,他也 會喊茶房,就是沒那麼響。

本書還寫了許多關於老舍的事,拓寬了讀者的視野,比如:老舍的故居,老舍的童年,老舍與相聲的不解之緣,以及以老舍為名的文學獎等等。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內 一條窄小的衚衕——“小羊圈”衚衕裡,故居在北京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衚衕19號。老舍的故居是典型的北京二進三合小院,大門坐西朝東。老舍先生喜歡花, 在他的小院共有100多種花花草草。《方珍珠》、《龍鬚溝》、《茶館》、《西望長安》等26部著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故居中的還有很多東西都是後來才收 集回來的。這裡變成了老舍紀念館後,1999年2月老舍紀念館正式開館。

《老舍與〈貓〉》這本書真好看,既包含了老舍的許許多多篇文章,還告訴了我們很多關於老舍的故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5

但我現在明白,故事是把事實道理用極具感染和穿透力的方式表達出來,故事源於事實又高於事實,謝謝《無聲告白》這本書!

買了電子版後我花了兩天就讀完了,是我讀書最快的速度了,讀的過程中,內心時刻充滿著激動和恐懼,激動在於我心中的價值觀被這本書很好的展現出來,恐懼是因為我怕自己會踏上莉迪亞的“不歸路”。書本花了很多的時間描繪人物心理和細節,但總的內容這篇文章就可以涵蓋,但是它帶來的思考遠遠沒有結束。

文章以女主莉迪亞的死亡拉開序幕,用莉迪亞死亡後家庭生活的變化和死亡前現實的生活交織描寫。莉迪亞的父親詹姆斯·李是一個美籍華人,靠著父母餐廳端盤子等不體面的工作把詹姆斯變成了美國國籍,但詹姆斯因為父母的工作深感自卑,他從不和別人談論自己的父母,為了不讓大家以他為話題點,他拼命的想要融入周圍的人群,他只希望自己普普通通,不被人注目,但由於他的獨特的外表,不管在哪裡都感覺周圍充斥著異樣的眼光。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他繼續努力讀研讀博,他本以為可以留在哈佛大學任教,因為當時他的導師告訴他有個歷史教職剛空缺出來,然後最後也許是因為他獨特的外表或是不善於交際,他最終沒能留在哈佛,而是去了一個普通的高校—海爾伍德任教。從那時起,他討厭過去的自己,討厭過去的一切,討厭怯懦、獨特、孤獨,嚮往合群和普通。

同時由於詹姆斯的兒子性格軟弱,這也讓詹姆斯想起了年輕的自己,眼前的孩子似乎就是過去的自己。他討厭過去的自己,自然也不喜歡現在的兒子。當他兒子告訴他他的夢想是去外太空,當宇航員的那一刻,他不知覺得打了孩子一巴掌,把他和孩子的牽絆打碎了。因此詹姆斯覺得莉迪亞很像年輕的瑪麗琳,那麼合群、惹人喜愛,因此他把自己全部的關愛給了莉迪亞,因為內心的自己多麼嚮往自己年輕時可以像莉迪亞這樣。

莉迪亞由於害怕母親再度離開家,讓家庭支離破碎。害怕父親每天對自己失望的表情。因此她選擇了妥協。雖然說自己會聽從莉迪亞的想法,她只是給她建議,但每次目前都帶著強烈期待,也許她自己沒有注意,但孩子全看到了心裡,因此她只能每次用好的好的來回答。以至於讓媽媽認為她就是想要與眾不同、就是想要當醫生。為了不讓爸爸失望,她在沒有任何朋友的情況下,選擇撥打語言助手,自己則假裝是在和好朋友聊天。

家庭和事業本身就無法分隔開,一旦產生它們勢必會交融在一起。任何企圖把家庭和生活分開的手段都是徒勞,因為夢想再大也逃不過人心。我記得畢業後不久面試了白鷺芳洲藝術基地的銷售崗位,後來得知它主要是個性化婚禮策劃的,而且老闆和他的老婆在一起工作,他老婆是他的助手,她已經有了 培養孩子的根本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一切的基礎是承認孩子是一個脫離父母的、獨立的個體。他屬於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夢想和性格。他不是承載我們未完成的夢想的器皿。而我們要做的只是在孩子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提供成年人的幫助,知道孩子的興趣和天賦,把枯燥的事情用孩子感興趣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他喜歡動物不喜歡英語,用動物組成英語字母的形式或許有幫助。我們需要的是找到孩子的天賦、引導他去做他可以做的很好的事情,慢慢的,做的好的事情就會變成他的興趣。我的原則是,如果你本身足夠厲害,你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工作,那麼你可以事無鉅細的關注孩子。如果你希望你孩子超過你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你什麼都不需要做,無為而治或許是最好的辦法,你只需要傾聽孩子,給予指導和建議。學習生涯中有兩個東西極其重要,興趣和朋友。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6

《易經·乾卦》開篇就說:“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其含義是天道迴圈,君子應當像天道一樣周而復始,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業發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發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長的故鄉。我記得每年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這裡的淮陽太昊陵廟會,每天會有上萬甚至幾十萬群眾前來祭拜和逛廟會。那個時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鏡,彷佛天神一般。從那時,我就懵懵懂懂接觸到了先天八卦,大人們常說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萬物之本;後來我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觸到了後天八卦、河圖洛書以及各種版本的易經。

高中時讀過爸爸書櫃裡《周易》,感覺它就是一本算卦的書,全書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來非常難。大學時讀過圖書館裡的《易經》、《白話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對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註解,感覺《易經》非常全面,包羅永珍。在工作之後,自己在書店、朋友家讀過《易經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覺又不一樣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個名稱,然後是卦辭,卦辭是解釋每一卦總的含義的。卦辭的語言比較深奧,但並不玄乎,因為卦辭中記錄的是當時人們關心的大事。古人關心的事情和現在人不太一樣,那時既沒有股市漲落的憂患,也沒有畢業求職的苦惱,他們最關心的事大概一是軍事,打起仗來是贏是輸、從哪個方向進軍合適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門吉不吉利、往哪個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個鬼神有沒有用、選擇什麼日子獻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與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麼日子是好日子等。因此我看《易經》裡的卦辭,大多數都是解釋這幾類事情的吉凶的。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體現一個主題思想,包含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人生智慧、憂患意識和理性思維因素,對我們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於是,我真正明白了“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它“廣大悉備”,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三次通讀之後,最後的感悟太多,好像用語言文字表達不出來,以下是我的具體感悟:

易學則是中國文化的緣起,是中華文明的根,是我們民族的瑰寶。瞭解易經、易圖、易學,有助於我們掌握易學思維的基本方法,有助於瞭解中國文化的結構和中華文明傳承的脈絡,有助於我們分析成功、面對失敗,有助於我們的生活、事業和人生規劃,有助於我們認識歷史、分析未來、把握今天。同樣,易學在企業管理中也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易經》的核心講“三易”,即“簡易”、“不易”、“變易”。而這三者也正好是企業管理理論發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國管理哲學的核心。因此,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一 萬事簡易——簡單如一

簡單管理是管理髮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資訊化、普及化,是“簡易”的路徑。只有瞭解企業組織的結構、規律,才有可能實現“簡單化”。

二 萬事不易——不變應萬變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週期,其產生、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尋的,構成其有機生命的基本規律是相對不變的。也就是說探索社會基本成員,包括城市、政黨、政府、企業、團隊、產業、市場等所有組織系統,構成其生命系統的構和規律,是當代管理學面臨的主要課題。而易學的“陰陽、太極、五行、八卦、河圖、洛書、64卦”等準數學模型,為研究系統組織結構和規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三 萬事變易——日新月異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變化就是變易,“變易”是易經研究的主要內容,《易經》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傳”、“象傳”、“文言”等,核心思想講述的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易經》以“全息”、“系統”、“變易”的哲學觀和獨特的符號系統,為我們提供了“變易”的類數學模型;為我們研究企業、團隊等組織系統的生命週期,如何更好地把握變革管理,提供了科學的路徑。

《易經·乾卦》開篇就說:“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其含義是天道迴圈,君子應當像天道一樣周而復始,自立自強,奮鬥不息。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業發展的根本。

作為人應當自強自立,既要進步又要學會進步,在進步中掌握規律以最佳的狀態,藉助外力去達到完美的結果。卦辭又說“初九,潛龍勿用”,這裡的勿用不是沒有用,而是要如何用,它告誡人們掌握正確的方法,把握最佳的時機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企業的發展道理相同,通過對企業架構的分析,確立管理模式,合理統籌員工。特別是在一個企業的初期,對於自身能力的評估以及未來趨勢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要學會“潛龍勿用”,當時機成熟後才會“飛龍在天”大展巨集圖。

易即變革,易即創新,易即發展,易即和諧,大道自然。通過研習易學,我們可以在繼承和迴歸易學思想和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整合和突破西方辯證思維、系統思維、邏輯思維、科學思維、哲學思維的歷史侷限和知識缺陷,建立起更符合人性倫理、社會發展和生命運動的自然本源的易學思維、管理模式,進而探索自然管理法則,解析企業組織,建立全息的創新管理體系,為企業的戰略決策、組織變革、創新管理、危機管理、人本管理、情商管理、和諧管理建立起新的理論平臺,為企業、政府等各類社會組織的成長、創新和發展,提供簡單易行、科學實用的組織診斷和管理模型,為全面建設創新型社會、和諧社會提供基本的戰略管理工具。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 篇17

今天,我閱讀了《快樂王子》這本書,其中讓我記憶最深的一個故事是《巨人的花園》。

《巨人的花園》是這本書中最短的一篇,也是美的一篇。自私的巨人從來不讓任何人進入他的花園,還築起一道圍牆,從此他的花園一直是冬天。終於有一天,巨人想通了,推倒圍牆,讓孩子們進來玩。春天來到了巨人的花園,他也終於明白什麼是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這篇故事雖然很短,卻隱藏著一個重要的道理——做事不能自私。巨人的花園之所以會一直是冬天,那是因為當時的巨人太自私了,所以連春天都不願意來拜訪他的花園,秋天把果實送給千家萬戶,卻冷落了他的花園。但最後,孩子們幫助了他,他們的到來使花園恢復了生機,巨人才會醒悟。

每當我想起《巨人的花園》這個故事時,就也會聯想起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在學校食堂分菜時,我就把好的分給自己;自己做了什麼壞事,卻想把責任推卸給參與其中的人等等。一想起這些事,我就十分愧疚,心想:我以後絕對不能再這麼做了,我要向醒悟的巨人學習!

《快樂王子》是本好書,有許多人物的真善美都值得我們學習,我一定要經常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