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東周列國志故事的讀後感1000字(國小生)大綱

欄目: 國小生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2.31W

餘自幼喜讀中國歷史,三代以下無不涉獵,但凌亂不全。因幼喜讀說部,故漢、唐、兩宋史知者多,而先秦史知者少。尤其春秋戰國,征戰無休,朝立夕滅,弱肉強食,紛亂難記。自思丁憂之身,無可娛暇,可用三年時間通讀歷代史書。又憚於正史以紀傳為體,卷秩浩繁,文晦難解。故欲以野史為先,將本國曆史從頭梳理一遍。野史有名者,以蔡東藩先生的《歷代通俗演義》為優,而先秦史當以馮夢龍初著、蔡元放校訂的《東周列國志》為佳。

東周列國志故事的讀後感1000字(國小生)大綱

遂自去年9月開始,以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為底本,以齊魯書社1993年版及中華電子書庫本書為主,用了近一年時間通讀完畢,並將部分典故、詩詞摘錄存記。雖不能全記書中諸細節,但春秋大事一一領略,已可知一二。

《東周列國志》雖為演義小說,但史實以《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為史料,以小說手法,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把“仁、義、忠、智、信”作為主旨反覆弘揚,為古人立碑,為後人樹範,可謂“九分史實,一分虛構”,誠可作正史品讀。而名家點評、後人憑弔等均增加了閱讀趣味。前人作史時隱晦的點評,以“春秋筆法”深藏於文字中,無一定見地者很難發覺,遑論理解。作者恰將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領讀者,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皆以“義”而演述,培植讀者浩然正氣。正適合初讀者賞析。

“東周”時期是周王朝統治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我國奴隸社會進入末期的動盪時代,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自此而始。這是我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國大國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春秋五霸”。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劌、孫武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發生了“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的古代戰例,也出現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發奮圖強的諸侯國王。

書中描寫戰國部分雖然不比春秋部分那麼龐大,但也十分精彩。韓魏趙三家分晉,周天子封為諸侯而天下大亂,衛鞅入秦變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強大,為最後秦滅六國開始鋪墊。諸國征戰頻繁慘烈,人命如紙,但湧現出了更多的智謀、軍事人物。孫、龐、蘇、張,白起、吳起、“戰國四公子”等人物,鮮活可贊,可歌可泣。最後在智囊運作與軍事打壓下,六國紛紛破滅,中華重新成為了一個統一政權國度。而這個國度遠超夏商周三代的國土、實力、文明程度,與現代祖國的版圖更為接近。這正是東周時期在混亂中擴張、在戰爭中前進對祖國發展的有利影響之一。

《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英雄輩出,群星燦爛。思想光芒自射、智慧包融天地的諸子百家也是在春秋末期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產生的。中華成語寶庫中有將近半數的成語出自這個時代。

春秋時期,強主強臣紛湧而現;弱國亦有爭食之分,宋魯亦有盟伯之機;列國之中,強臣多而英主少,將相併出,國尚可繼;列國後期,主暗臣強,文臣多為遊說之士,經天緯地之相鮮有其出,而用兵設謀之將輩出。於此可見時世造英雄,英雄亦應時勢。

在我國小說寶庫中,以“演義”命名的很多,但我認為《東周列國志》是將中國古代以“義”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展現得再為慘烈、悲壯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