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6W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此書已看完幾日,最終評級“泛讀”,陸續寫點心得。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8篇)

第1章說的是AT&T,作者結論為:公司將市場運營與產品/技術研發分拆成幾個公司(導致研發費用不足),未有效適應網際網路趨勢為沒落的根源。後者,我相當認同。前者是否為本質呢?值得反思。

第2章說的是IBM,作者總結其成功之道在於:1)有強大的研發力量,重視技術開拓,引領潮流;2)鎖定核心的優質客戶(金融、政府、軍隊)。同時也指出它也錯過了微機、網際網路;我認為IBM的錯過沒有致命,關鍵在於不斷地分析“優質客戶”的需求,適時地完成產品-->服務的變化。

第3章說的是Apple,作者回顧了其發展的三個階段(微機市場開拓者-->迷失方向者-->消費電子市場變革領導者)。我認為Apple在第二塊螢幕(微機)時代特立獨行,一直佔據了小眾市場,後來面臨陣地丟失;而在第三塊螢幕(隨身智慧終端)再次引領潮流,並且在競爭對手沒醒過來時就快速發展。

第4章講的是計算機工業的三大定律:1)摩爾定律:每18個月效能翻一番,價格降一半;因此每代產品研發時間要儘量短,開發要有想象力,必須有提前量。2)安迪-比爾定律:Intel提升出來的效能,微軟都會將其用完;這樣使用者才會升級。3)反摩爾定律:如果銷量不變,每18個月營業額降一半

第5章講的是Intel,作者主要觀點包括:1)Intel成功在於有效抓住了微機發展趨勢;2)Intel戰勝摩托羅拉(走RISC道路),不是指令集,而是有了微軟這樣的緊密盟友;3)Intel留AMD(也就是不收購)是避免反壟斷的需要。 我想補充一點,Intel inside廣告是Intel發展史上最值得一提的事,讓買電腦的人認CPU真是有創意!你想想,買車的人都認發動機嗎?那段經典的音樂,曾經不懂電腦的人買電腦一開口就問“是Intel的CPU嗎?”。另外,緊密盟友論很對,智慧終端時代的ARM(RISC道路)就呈現大好發展。

第6章講的是微軟,作者的主要觀點有:1)Apple在微機領域搶到天時,但微軟通過開放、相容、廉價(就是賣授權,誰都賣)最終9得市場;2)微軟在發展過程中利用作業系統優勢擠掉了網景等應用軟體(讓我想起騰訊在中國);3)很深的軟體基因導致在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緩慢,已入中年期。 對微軟我想補充幾點:1)投資Facebook之舉,說明微軟很聰明,自己做不好,就投資最有前景的;2)蓋茨退出經營,但沒找到“跑下一棒”的;3)微軟開始向第一塊螢幕(電視、類電視)、第三塊螢幕(隨身終端)延伸,成效值得關注;4)大量投入研發,專利不容小視。

第7章講的是思科,作者的核心觀點有:1)思科藉助網際網路趨勢成為最重要的裝置提供商(我認為是接過AT&T大旗);2)思科不斷保持創新,在於其獨特的內部創業機制;3)華為已經成為了思科最大的對手。---我認為思科已進入困局,它未能有效適應當前新的IT運營模式(以前說的五要素)

第8章講的是雅虎,作者主要觀點有:1)雅虎是網際網路開放、免費商業模式的創造者;2)流量為王就是雅虎模式帶來的;3)Google是雅虎的終結者;4)Web 1.0的代表,失去競爭力。

第9章講的是HP,作者認為:1)HP是微機革命的最大獲利者;2)衰落的原因是領導者的錯誤和“日本/中國製造”的衝擊。3)領導者錯誤顯示在兩次拆分和併購(剝離儀器部門、併購康柏),並批評了卡莉·菲奧莉娜;4)便宜印表機貴耗材的“吉列刀片”式策略,受到亞洲製造的影響,佳能賺錢

第10章講的是摩托羅拉,作者認為:1)在二戰中成就的雙向無線通訊之王;在數字訊號處理、計算機處理晶片上也是技術最強;2)在模擬-->數字通訊的換代中,遇到了第一次挑戰(作者談到與李開復討論出的基因決定定律);3)銥星是它最可惜的失敗專案,並導致原有業務的全線潰敗; 4)MOTO太多線都強,缺少專攻的方向。----我對基因決定律的解讀是:一個公司的成功原因往往會是導致他失敗的原因,而要想他自己改變,是很困難的。

第11章講的是矽谷,作者認為:1)矽谷也是成王敗寇,小公司要成功需有好的創始人、有良好的商業模式、強大的判斷力和執行力、好運氣;2)也是充滿加班氣息的“嗜血”之地;3)它的制度保證了每個人有均等的機會;4)創新的基因,會讓矽谷繼續長青

第12章講的是4家不太成功的公司,作者認為:1)SUN在工作站和小型機上曾是最強大的,但沒有建立UNIX聯盟,沒有開源Solaris-->改賣服務,最終錯失良機;2)Oracle說SUN有四大敗因:不關心盈利、管理者心不在焉、只是簡單迎合客戶、有很多沒前途的專案。2)Novell敗給了趨勢。 3)網景公司輸給了微軟(利用作業系統優勢捆綁IE),原因在於沒居安思危、商業模式只是賣軟體、抓住的是付費使用者而不是網際網路使用者。4)RealNetworks敗在沒有將其轉換成硬體產品。

第13章講的是風險投資,作者簡單地講述了風險投資商的一些運作模式,也介紹了幾家美國典型的風投。提到好題目應:1)一旦做成,要有現成的市場,而且容易橫向擴充套件;2)今後的商業發展在較長時間內會以幾何級數增長;3)必須有革命性。--在下倒並不認為都需要,呵呵。

第14章講了資訊產業的規律,作者提到:1)70-20-10律(第一名佔據70%市場…);2)諾威格定律:一家公司的市場佔用率超過50%,就無法翻番了(這是顯然的道理,它旨在提示公司別一味做大);3)基因決定定律:企業基因決定最後的成敗。--最後一個觀點嘛,不深刻。

第15章講的是斯坦福,作者介紹了這所神奇大學的一些事情:1)其專業和理念是哈佛和麻省理工之合集;2)採用了紐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因此甚至培養出伍茲、奧運冠軍);3)在矽谷發展中斯坦福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17章講到了Google,1)GOOGLE高管精於計算,目光長遠創造了IPO奇蹟;2)反駁了“Google是做著做著才找到商業模式”的,而是一開始就預見;3)讚賞Google的團隊精神;4)解釋了“不作惡”最早就是“不商業化”5)介紹了進入手機市場的各種典故。

第18章講了幾個成功轉基因的公司,1)諾基亞從木工廠到手機之王,但在下竅以為這不是轉基因,是轉型;而且後面說symbian和ios、android在一個水平上,在下不以為然;我認為諾基亞贏在手機從“行動通訊-->時尚品”,輸在“時尚品-->隨身終端”的轉型。2)3M是常青樹,百年不斷創新

第19章講了幾個作者認為的最佳商業模式:1)Google的廣告系統;微軟沒有廣告源,Yahoo自動化程度低,而Google有效解決--我基本認同;2)ebay和亞馬遜的線上市場--書中邏輯我基本認同(除對阿里的描述)3)戴爾的虛擬工廠:把製造業的7環節簡化到2環節;4)騰訊的虛擬物品與服務

第20章講了網際網路2.0,作者認為其特徵是:1)有平臺,讓使用者成為內容提交者;2)提供二次應用開發機制;3)互動性;4)非競爭和自足性,即不與使用者競爭。他認為最典型的有Blogger、維基百科、Facebook和MySpace、YouTube、Twitter。總之技術無創新,使用方式是革命,商業模式為優化

第21章講了金融風暴的衝擊,對這章的內容在下不總結任何內容,不發表任何評價。

第22章講的是雲端計算,第23章講的是下一個Google從哪來,這兩章內容比較少,啟發了也不多,沒有什麼總結。本書看完第一反應是IT界的《史記》,然後馬上否定了。史記更注重事實,而少觀點;而本書很多是吳軍的觀點,建立大家帶著批判性思考來分析。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瞭解了關於《浪潮之巔》這本書的一些內容。

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一旦處在了那個位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

從一百年前算起,AT&T公司、IBM公司、蘋果(Apple)公司 、英特爾(Intel) 公司、微軟(Microsoft) 公司、思科(Cisco)公司、雅虎(Yahoo)公司、惠普(HP)、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和谷歌(Google)公司都先後被幸運地推到了浪尖。雖然,它們來自不同的領域,中間有些已經衰落或者正在衰落,但是它們都極度輝煌過。它們都曾經是全球性的帝國,統治著自己所在的產業,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這些公司成功的本質原因以及科技工業一百多年的發展。

在這些公司興衰的背後,有著它必然的規律。和世界所有事物的規律一樣,科技行業的規律性也是可以認識的。

今天,我們來講講蘋果公司。

1976年,喬布斯同斯蒂芬·沃斯尼克以及韋恩三個人創立了蘋果公司,後來韋恩退出,喬布斯同沃斯尼克堅守下來,他們當時的願望是把計算機商業化,讓計算機走向千家萬戶,而當時計算機還是很昂貴的,需要數萬美元。這樣昂貴的價格顯然是一般家庭難以承受的,經過一番努力,蘋果電腦一代,即apple-I出來了,價格只有幾百美元。

雖然現在看起來這個蘋果一代還很廉價,幾乎做不了什麼事情,但是這代表了計算機不再是大型組織的專屬品,它有可能走進千家萬戶。

而當時計算機領域的龍頭老大是IBM,它也推出了面向個人的計算機,而且一出手就佔據了當時微機市場的75%。針對於此,喬布斯致力於開發蘋果二代,終於於1984年開發出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有互動式圖形介面並且有滑鼠的個人電腦。

蘋果二代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一產品同時助推蘋果股價登上高峰,1985年,蘋果市值達20億美元,而喬布斯本人則同樣是名利雙收。

然而好景不長,後來的十幾年,無論是喬布斯,還是蘋果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低谷。

這件事很著名,這要從1983年喬布斯邀請原百事可樂總裁斯庫利說起,本來二人合作關係愉快,誰也沒想到二人之間失和,最終以喬布斯出走告終。

對於喬布斯走後的蘋果公司,在斯庫利的帶領下,蘋果公司憑藉以往的業務和技術基礎還能堅挺一陣子,而斯庫利自己也認識到公司若想長久發展,必須拓展新業務和新領域,於是蘋果公司像攤煎餅一樣,攤子是越攤越大,雖然開展了不少專案,但是可用的沒多少。蘋果電腦的市佔率在微軟的擠壓下越來越低,蘋果公司失去了現金牛。

而此時的喬布斯,一氣之下賣掉了蘋果公司的股票,創立一個做工作站的公司Next,這家公司圖形處理能力很強,這使得喬布斯想在動畫領域發展,這就導致了皮克斯公司。

1998年,蘋果公司的董事會決定請回喬布斯,讓他執掌蘋果公司這艘破船。而喬布斯也不願看到自己所創立的公司就這樣倒閉,他以一美元的名義年薪擔任了臨時CEO,在他的帶領下,蘋果公司逐漸從低谷走出,獲得新生。

進入21世紀的蘋果公司發展了兩項業務:一個是iPod,一個是iPhone,這兩件產品線都獲得了巨大成功。

吳軍博士在分析蘋果公司之所以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時,又一次祭起了浪潮的大旗。

蘋果公司之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的這樣慘,一方面是蘋果自身的原因——蘋果電腦的閉合生態系統。而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微軟和英特爾聯盟強大之處——開源,加上當時的網際網路浪潮只是波及到個人電腦方面,而技術發展也沒有達到如今這種移動互聯的局面。

而到了21世紀,喬布斯敏銳察覺了技術的浪潮,迎著這股風口,成就瞭如今的蘋果。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說實話,在我看這部小說或者說著作之前,我真的對IT行業的歷史不太瞭解。不得不承認,吳軍教授真的很厲害,深入淺出,向我們講授了很多大公司(例如:AT&T,IBM,蘋果等)在工業浪潮之中的浮沉。從百年帝國的幾度繁榮到最後的隕落、衰敗,從深層次上剖析了在這場浪潮之中失敗、成功的原因。但是他不單單隻介紹了IT行業的歷史,也從管理的角度進行了闡述。我不得不對他的作者吳軍先生肅然起敬,作者吳軍曾擔任谷歌中國公司的工程師一職,平時對科技工業都頗為關注和研究,當時李開復先生也鼓勵吳軍先生可以把這些集為一體寫成一本書,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灰常有幸,在不就的以後,20xx年,這本書正式在中國人名郵電出版社出版了,出色的作責吳軍也因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最後當上了而今炙手可熱的騰訊老總,顯然,他的成功不是偶然,這不正是在向我們這些計算機學習者樹立了一個標榜嗎?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為之自豪。又要發一下感慨了,吳軍教授不只是一個IT的高階人員,既是谷歌的研究員、是《數學之美》的作者、是一個科學家,很難想象關注學術領域的他對商業領域也有著自己的觀察。所以我深深的敬佩他。不管你有木有真正去領略這本IT工業的編年史,如果你是位真正對計算機深愛的人,對IT存有激情的話《浪潮之巔》會是你對計算機歷史一個重新定位的主碼!

對於《浪潮之巔》最大的感觸就是不論在這場浪潮之中這些大公司是死是活,高層管理者雖然曾經做過錯誤的決策,但也輝煌過,有過光輝的歷史。可是悲哀的是,管理者的決策大多都是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目光短淺,只注意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發展導致了AT&T百年帝國的幾度繁榮到最後的隕落。所以,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IT行業的發展過程,也可以吸取管理經驗,對我們這種初學者來說莫過於一筆巨大的財富。提到AT&T就不得不說IBM,IBM直到現在都還是IT行業的佼佼者,即使在這十年的工業革命浪潮時沒有抓住機遇,但是他穩健的步伐決定了他能穩步發展,從而立於不敗之地。從IBM的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IT行業的發展史和管理層的決策將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怎樣才能抓好時機向前發展。總之,從每一個案例中都可以看到IT行業的發展的歷史程序,以及每個大公司的靈魂人物和他們的貢獻,還有管理層的決定性作用。在這場商業之戰中誰主沉浮,在這部著作中將為你娓娓道來。

這就是我對這部書的淺見,小小的體會。由衷的說一句,這部書如果不看真的會很後悔的,老師,你太英明瞭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更是書中的精品。閱讀名著,如同與大師攜手,可以增長見識,啟迪智慧,提高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閱讀名著,就像與知識擁抱,可以分別優劣,提高精華,淨化人們心靈和塵世汙濁。

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它完全可以成為我們人生的指向標,當然只限於好書,比如我現在要向大家所介紹的這本佳作-《基督山伯爵》。

之所以選擇閱讀和推薦它,是因為有以下幾點原因:1、經典之作,為後世所流傳。2、權威之作,經幾大名人所鑑賞。3、題材奇特之作,讓人為之一驚。

《基督山伯爵》講述的是水手唐太斯因維爾福、騰格拉爾和費爾南多的聯手迫害而致入獄的事,在獄中他飽受折磨,而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巧妙的逃出獄中,而幸運的成為了基督山伯爵,而那三個人也分別成為了司法、金融和政界的頭面人物,基督山伯爵對此展開了報復的故事。

這部小說問世已有一個半世紀之久,儘管如此,他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國流傳不衰,成為名垂千古的佳作,被公認為世界通俗小說中的扛鼎之作。

小說的主人公唐太斯,他是一位英俊瀟灑並且卓而不群得人,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在被人陷害入獄的時候,仍然剛正不阿,堅持著無私的正義。在獄裡,他能夠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並積極的尋找逃出獄中的機會。

但是逃出獄後的唐太斯,我並不開中他的做法,因為我認為得饒人處且饒人,我們應該抱著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某事、某人、某物,即使他做樂再大的錯事,自會有上天來懲罰他,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這部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險象跌生,出乎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此,它扣人心絃,讓讀者難以釋卷,實在是不足為怪。

小說的情節安排的曲折離奇,跌宕起伏,同時繁而不亂,環環相扣,充分顯示了大仲馬作為傑出小說家和劇作家的想象天才和結構能力。

在這部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唐太斯越獄的情景,它是全書最能予以人以生活啟示的部分,因為它向我們詔示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生活的鬥爭不能沒有智慧,陽光下的溫暖,鐵窗外藍天下的自由,正因為這種生的希望使他挺住了,並且成功了。

如果唐太斯沒有被複仇所矇蔽,我想他應該會過得很舒服,抱著淡定豁達的生活態度,如水一般清澈,卻如水一般堅定,永不止息。

如果唐太斯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認命般的想要在牢裡度過自己的殘生,我想他的生活肯定是另外一番風景。

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唐太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不管他的命運將會怎樣,我都衷心的希望他,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總之,是希望和智慧使唐太斯得以重生,得以為基督山伯爵,得以完成復仇計劃。所以說,希望和智慧是維繫機遇和努力,獲得成功的紐帶。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最近有幸讀了吳非老是的《不跪著教書》一書,能感受到吳老師是主張做一個有獨立人格和有個性的教師,這是教師教育生命的靈魂!沒有風格就沒有自我。所以教師要“不跪著教書”,做一個“站立著”的教師。

做一個“站立著”的教師,首先要學會學習。“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智慧的源泉,而要獲得知識就必須學習。學習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思維品質。一生都將自己的閱讀視野侷限在幾本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上的人,又能給學生怎樣的人文體驗?雖說教師不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閱讀視野都比不上學生又怎麼可以引領學生呢?因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處。如果教師沒有“源頭活水”,又怎能有學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斷地吸收知識的營養,你才能集百家之長於一身,使自己的思維之花絢麗綻放,使自己的風格之樹悄然生長。

做一個“站立著”的教師,還要善於思考。教師要做一個“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隨聲附和,不邯鄲學步、不墨守陳規、死守教條,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們教育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同樣我們教師自己也不能“死教書”“教死書”。

“如果教師是跪著,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這樣的學生怎麼能肩負起振興中華和復興偉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思考者,他要對教育的本質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個性。一個不願思考的教師只能是一個庸師,思考的目的不是作烏托邦的空想,而是尋求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點滴的思維火花,逐步讓它明亮起來,指引著你的實踐之路。

做一個“站立著”的教師,需要學會創新。創新不迷信權威。對於權威,我們可以學習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經過我們的理性之光燭照的思維的精華。名師之所以是名師,是因為他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個性。如果簡單的學習和複製,你只能是一個贗品。創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學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創立自己的教學理論。

中國人已經有幾千年“跪”的歷史了,在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的今天,我們該學會“站立著”。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保持獨特而恆久的魅力,也才能培養更多的“站立著”的公民。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6

作為單位的職工,在日常工作中就應具有什麼樣的工作態度?運用什麼樣的工作方法?怎樣看待工作結果?剛到所裡的那會,因為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新人,所以對未知的工作與前景相當迷茫,對自己該做什麼該怎樣做會不知所措,總是在反覆的疑問。直到前段時間所裡開展雙擁雙促活動號召我們看一本好書,我在所裡借了一本《工作重在到位》,大略翻了幾頁發現正好能解決我的困惑,就一頭扎進書裡細細品讀起來。

大學生衛哲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祕書,給老總添茶倒水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件再簡單但是的事情。但是衛哲在這件小事上動了心思。老總最愛喝什麼,什麼時間喝,杯子怎樣放,他都有講究。添茶几乎人人都會,但是添出學問添出講究的人可不多。俗話說“一滴水能夠見太陽”,這樣一件小事情都做得這麼好,其他事情自然更不必提了。於是,年輕的衛哲得到了上司的賞識,24歲就出任了上海萬國證券公司資產管理總部的副總經理。

這是《工作重在到位》書中的一個真實的案例。書中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鮮活的向我展示了工作到位的重要性,吸引著我一口氣想把它讀完。不僅僅如此,讀時還有一種身臨其境、事在身邊的緊迫感,讓人沉思。此刻有很多身在職場的人,總是抱怨自己時運不濟,每次評優評先都輪不到自己,把一切都歸結為懷才不遇,沒有慧眼識珠的伯樂。很少有人想到,我的工作是不是到位了?我做事情是不是精益求精呢?我的方案是不是能夠更完美?我的計劃是不是萬無一失了?如果經常思考或者多讀像《工作重在到位》這樣的書,就會少一分抱怨,多一份耕耘。努力付出了,工作到位了,自己的上升空間自然就大了,好的機會也會接踵而至。不是上天不眷顧你,只是你自己丟失了機會而已。

對待工作,也要象對待朋友一樣,真誠,踏實,認真。而工作也會給人帶來樂趣與回報。擁有一分正確、良好的工作態度,是每一個工作者就應具有的最基本的條件。在實際中,工作者往往會因為周圍的環境,公司的薪金,個人的喜好等因素的影響,加上不同工作者不相同的學歷、經歷、性格,每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都不相同。我要說的是,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首先就要有一個端正的工作態度,放好自己的心態,不要認為工作是負擔,是謀生手段那麼簡單,要把他當成職責與消遣,用心去工作,這樣才能具有成為一個合格工作員工的基本條件。

有了端正、良好的工作態度,對於順利實現工作計劃與目標就需要有一個合理、科學的工作方法,而科學、對路的工作方法也是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學習、總結中,逐漸積累,領會的。如何能掌握更多先進、科學的工作方法呢?這就需要我們有敏銳的洞察力;忍辱負重的承受力;腳踏實地的執行力,在不斷工作,學習中,善於不斷總結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缺點,盡力吸取好的經驗與方法,才能在自己的日後工作中,針對不同的工作計劃與目標,制定合理、科學的工作方法。而工作過程,更是自己鍛鍊、成長的磨刀石,是個人在快速成長過程的載體與路徑。

我們經常把一句話掛到嘴邊:態度決定一切。什麼是用心主動?什麼是事求完美?什麼叫做稱職?我們通常所持的態度是“要我到位”還是“我要到位”?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我們的態度是什麼樣的,通常會直接產生一個後果。“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得下下。”我們只有用到位的最高標準,主動要求自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書中還告訴我們,要想把工作做到位,就要遠離“差不多”。這三個字幾乎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要想把工作做到位,表現出來自己的專業,就要做到“零缺陷”,隨時想想“萬一”,萬一出現意外和變化,怎樣辦?教師上課,要想到課堂上每一個細節,要有到位的完美的設計;工人做工,要思考到每個零件的精確度,要有到位的創造;就連農民種田也要憂慮天不下雨禾苗怎樣辦,要有到位的與天抗衡的第二手準備。做事情的時候必須要多動腦,向“差不多”說拜拜。要有結果意識。做一件事情,最終還是要看結果,這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一項,結果導向能讓我們清楚的看到自己要達成的目的和效果,制定有效的工作計劃,選取最優的方案方法。檢驗工作是否到位的標準,無疑就是完成工作的好壞。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偉大來自細節對細節的注意。”如何做一件事,我們需要多費些精力來仔細思考,把自己放到“歸零”“清空”的狀態,謙虛理解別人的批評和指正,不斷充實和超越自己。只有一流的備戰,才能得到一流的成果。

在工作時需要,換位思考,統籌兼顧,有壓力和緊迫感,遵守制度,按照既定的流程辦事情等等,這些都是讓我工作到位的法寶,這無疑會將我的工作歸攏到一個可行的範圍內,不會因為大大小小的疏漏影響工作的到位。同時我也要養成諸如“今日事今日畢”、“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習慣,拒絕浮躁,學會“深耕”,把“蜻蜓點水”的輕掠式做法,轉成“蚌病成珠”而放出璀璨光芒。要實際貫徹這些習慣,最為重要的是工作與生活方式的改變:首先是對自身要求的改變,其次是在團隊配合方式的改變。

這些改變會直接影響到工作計劃的制定,工作目標的實施與工作資料的實現。相關工作過程的好與壞更是直接關係到工作結果的落實,而工作結果的產生更是企業日常運營所務必的節點因素。也就是說,每個員工日常所做的每件工作,其工作結果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正常運做。所以,對於每個企業員工,都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在工作與學習中,不斷總結、完善、創新自己的工作方法,透過強有力的工作手段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以期到達最好的工作把工作做到位。我覺得要多讀像《工作重在到位》這樣的好書,用心揣摩,悉心領悟,就必須能夠將自己的工作深耕到底,做到無可挑剔的“到位”狀態;多讀像《工作重在到位》這樣的好書,不僅僅能從中學到工作的方法,更能悟到用心上進的人生態度;認真參透《工作重在到位》這本書的內涵,透徹理解工作重在到位的重要好處,其實就是拿到了一把開啟事業成功之門的鑰匙,這對於初入職場的我們至關重要。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就是在我讀完《基督山復仇記》後最大的感受。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

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以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裡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

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援著,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為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在我們也有幾度的叫好後不免有點心驚。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8

處於這樣的溫暖中,而作者卻偏偏不斷強調“我家是荒涼的”。

這種“荒涼”的溫暖恰恰和鄰居家們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餵豬的、開粉坊的、拉磨的、趕車的,單調的事業充斥著他們的生活,無聊寂寞卻自認為快樂。

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描寫趕大車的胡家。胡家的童養媳——小團圓媳婦,便是悲劇的化身。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但胡家婆婆為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她,再加上領居們的慫恿,結果她便成了婆婆心情不順的發洩物件,最終被折磨地生了病。於是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給小團圓媳婦當眾用滾燙的水洗了三次澡,幾天後,她終於死去了。而胡家的人最終的下場也是死的死、瘋的瘋、跑的跑。

後來作者又將筆觸轉向性情古怪、同人不大愛打腔的有二伯,還有那受盡人們冷嘲熱諷、命運不濟的馮歪嘴子和王大姐……悲劇接二連三,只有“我家”依舊是荒涼的,這樣倒也好。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以前,我聽別人說《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書很好看的,我很好奇:真的很好看嗎?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終於發下了這一本對我感興趣的書,我趕緊坐在位置上看,沒看多少,就已經覺得好看了。下面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一個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書中一個又一個的人物形象也漸漸地清晰、可敬。這本書還給父母、教師們許多啟示,非常深刻,很有立體感,技巧出色,確實是一部佳作。這本書描寫了一個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孩子鮑雷伊。他安靜、內向、不太喜歡寫作,討厭額外的作業。這個形象讓我覺得異常親切,他彷彿就是我身邊的人。

這本書就是我所喜歡看的書,怎麼樣,你們是不是也喜歡呢?不如都來讀一讀這本好看的書吧。對我們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幫助。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文學不可不讀。作家通過語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戰,這是文學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樹,他的題材和寫法奇詭誘人,有人把他視為通俗作家中的搖滾樂手,但我認為他一點都不缺乏深刻性——實際上他是在試圖捕捉現代文明裡飄浮的現代人的存在本質和表徵。我喜歡的作家有卡爾維諾,君特?格拉斯,雷蒙?卡佛,博爾赫斯,米蘭?昆德拉,接下來就算得上村上春樹了。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譯本,中國臺灣賴明珠譯本和國內的林少華譯本。我是村上春樹迷。為讀懂村上,我發誓開始學習日文這東西。

科學領域的一流讀物也要讀。我堅信在科學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著某種意義上平行發展的東西。

人的日常閱讀應該融合以上種種,要學會做出一盤有利於精神和心靈健康的“沙拉”。我稱這種讀書為飲食平衡法讀書。這樣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頗,精神的林木才不會因營養匱乏而枯萎或畸形。當然這是“讀書人”的讀書,專家學者另當別論。從終極目的上說,讀書是建造一個完全屬於自己心靈的世界的過程。人讀書越多,越不會被外在的環境所困擾,越不會被寂寞孤獨這樣可怖的東西所折服,因為書籍逐漸在人的心靈裡建造了一個完全獨立於外界的力量的王國,這個王國是被心靈完全擁有的,在這個世界裡棲居著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豐富而偉大的靈魂。當一個人的心靈完全擁有這樣一個王國的時候,他靈魂的承受能力會有多麼堅強!因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來支撐他的生命。所以我常說:i

read, therefore i am! 我讀,故我在!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叫《大林和小林》的書,它是由新蕾出版社20__年9月出版的。

這本書主要講了有一對很老很老的夫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哥哥叫大林,弟弟叫小林,過了幾年,夫婦倆先後去世,大林和小林成了孤兒,他們為了生活,四處遊蕩,走了一段時間,他們的水喝光了,米也吃完了。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還遇到了怪物,怪物想吃掉他們,大林向東跑,小林向西跑,他們就這樣跑散了。大林想當富翁,這樣他就有珠寶給怪物,就不會和小林跑散了。於是他成為了巴哈的兒子,過上了安逸享受的幸福生活,過了不久,在一次事故中,他被風吹到了富翁島,為了金銀財寶,被活活的餓死了。而小林呢?他被四格格買走了,成為了四格格的奴隸,天天給四格格送早飯,天天送,天天送,他的力氣練大了。他救出了被變成雞蛋的喬喬,有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他不願意做奴隸,在夥伴們的幫助下,打死了四格格,他和喬喬遇到了開火車的麥伯伯,自己也成為了火車司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像大林一樣貪財,金錢不是萬能的。我們要像小林學習,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在生活中,我也幫助過別人,記得有一天放學,天空陰沉沉的,不一會兒,豆大的雨點從天上落了下來,像無數顆斷了線的珍珠往下落。我看見賀夕沒帶傘,就走過去對他說:“我送你回家吧!”說完我便拉著他走進了雨中。我們邊走邊說,說道高興時,就一起哈哈大笑,清脆的笑聲彷彿要把雨幕拉起,迎來太陽。賀夕到家了說:“快進來休息一會兒吧!”“不用了,我還要回家呢。”說完,我便一路小跑的回家了。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花了三天的時間看完了海巖寫的《河流如血》,聽說拍成了電視劇,不過沒太多的時間流連在電視機旁,所以還是找書看了看。

看完後的最大感受是: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我們在命運面前都不要太較真,真實地過活,做好自己。無愧於心、無悔於心就好。過多的責難和埋怨只會讓自己的生活了無生趣、舉步維艱。所以,還是把握好當下,相信未來吧。

《河流如血》這一書名取自“河流嗚咽,家國責任蕩去愛恨情仇;殘陽如血,風華少年飲盡一路蹉跎”的詩句。是因為故事是在一條河的兩岸發生的,所以用了河流,“血”是血緣、親情的意思,而不是“血腥”的“血”。

海巖的文字很真實,少了很多因為情節需要而新增的飛來橫財或是奇蹟發生。故事寫了一家四口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命運的大起大落的過程。一個公安英模之家從其樂融融到支離破碎的故事,展示了國家利益和個利益之間的矛盾衝突,法與人情的衝突和家庭內部的衝突,讓我看到了一副血和淚的畫面,感慨萬千。保良沒有因為他是第一男主角而脫胎換骨,他自始至終就是徒有抱負而一經現實的磨難就很容易屈服下來的平凡人,甚至骨子裡還透露出那麼點“窩囊”的意思,他極力想挽回那溫暖的家,從少年爭取到了青年,最後還是終身遺憾,甜蜜的過往只能在回憶裡尋找。,很多的結果都無法預料,一切一切都只有自己掌握和思量好,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華。

也許命運就是這麼複雜,沒有人能預料的到,因為我們不是聖人。聖人其實是惹厭的,因為別人未來的命運你都知道了,可是我們現實當中並不需要一個人在自己未來前指手畫腳,所以我說聖人是寂寞的。其實也許,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近日讀一本好書——《中國觸動全球》,作者張維為是鄧小平的資深翻譯。作者對小平同志的思想精髓把握深刻,通過走訪百國,用比較思維的方法談中國與世界。說一句實在話,以前對於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之類的話總認為是一句口號,而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理解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刻內涵。在七一前讀這樣一本書,無疑讓我增強了對黨和祖國的熱愛。感慨萬千之後,整理幾點心得與博友共享。

一、在當今這樣的世界,做一箇中國人是幸福的。

新中國成立結束了中國社會近百年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蹂躪的歷史,但從此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仍在與貧困與飢餓作鬥爭。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連續20多年GDP的平均增幅超過9%,這不能不說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蹟!

如果說GDP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的話,那麼,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完全可以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來感受這30年的經濟鉅變。市場上的商品琳琅滿目,每次去超市、百貨店甚至農貿市場,都會讓人質疑:這麼多商品都能賣得出去嗎?是啊,只要自己口袋裡有足夠的錢,什麼商品都能買到。倒是賣家在愁,內需不足,老想著怎樣把產品賣給外國人。當世界仍有10億人常年處於忍飢挨餓、食不果腹的煎熬中時,中國用最短的時間基本解決了13億人的溫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不錯,中國的一線、二線城市房價確實貴得驚人,但中國老百姓擁有自己的住房比例在全世界範圍中還算是很高的。在居者有其屋的問題上,各級政府動了很多腦筋。雖然在廉租房和經濟設用房的建設、分配上還存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至少已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至於“行”,近幾年,中國的高速公路發展速度真為世界驚歎。現在中國高速公路的總里程數已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如果僅從縱向對比今昔還不能讓我們有足夠的幸福感的話,作者更側重從當今世界各發展中國家的現狀這樣的橫向角度帶著我們去觀察、去思考。

社會主義的朝鮮在當今世界上經濟落後的程度,相必大家不會懷疑什麼。只是我最近看到有關資料說平壤人的月薪只夠勉強買1-2公斤大米,怪不得,有媒體說從98年到20xx年,朝鮮餓死了幾百萬人口。

人口才1100萬的社會主義國家古巴敢於向美國人叫板的勇氣固然令人佩服,但作者實地考察後得出的結論是:古巴的經濟太困難,人民的生活太艱苦。古巴雖然在教育、醫療方面比較成功,但主要生活用品都實行配給供應,牛肉只供給涉外的飯店賓館,私人是無法買到的。街上的汽車都是50年代的汙染耗油的舊車。在老卡斯特羅年代,手機甚至遭嚴格管制,鮮有人用。物質產品的匱乏是不言而喻的。

在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孟買城市人口的60%至今仍生活在貧民窟。以作者的觀察,孟買、加爾各答兩個城市所看到的貧困現象比在中國過去20xx年走過的十來個城市所看到的貧困現象加在一起還要多!

菲律賓政局動盪,反反覆覆的政治謀殺和政治鬥爭使經濟停滯不前。全國30%的人仍處於貧困線以下。現在每10個菲律賓人中就有1個離鄉背井,800萬菲傭在海外打工的收入是菲律賓外匯的主要來源。

再看非洲,無休無止的種族屠殺和空前絕後的艾滋病蔓延,使得非洲一些國家死氣沉沉,以至於棺材業成為了有些國家發展最快的產業。盧安達今天的人均壽命才50歲。肯亞、烏干達分別為47、45歲。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和發達國家比?是呀,我們今後確實要把這些發達國家作為經濟發展的標杆並急起直追。但,我們畢竟要看到我們原有的基礎,我們13億眾多人口的國情,我們對於這30年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要有一個客觀和實事求是的看待。應該說,這30年來我們黨的偉大英明之處就在於把注意力放到了改善民生上。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有了今天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中國必須走自己的道路。

在經濟發展的問題上,中國用事實證明了自己道路的正確性,用生動的實踐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於今天這個世界的價值意義。

同樣,在民主政治的程序中,中國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民主”是個好東西,但西方所謂的有普世價值的民主不一定適合中國。蘇聯、東歐的教訓是慘重而深刻的,曾被西方視為亞洲“民主櫥窗”的菲律賓的民主政治實在讓人感受不出好處。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除了需要民主的形式和程式,作者的觀點是,更需要內容和程式並重。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需要民主,更需要發展和穩定!在中國學習借鑑西方民主自由的問題上,作者的觀點是應採取“拿來主義”而不是“送來主義”。所言甚是!在西方民主輸出這個問題上,作為讀者,我的想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己所欲”,不一定要“施於人”。所以,也請西方國家充分尊重中國人民自身的選擇!

三、中國在崛起的程序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近年來有許多學者專家談了很多關於中國崛起的話題,但對照中國人民的偉大理想和抱負,我們在崛起的程序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此,我比較贊同作者的觀點:中國已經觸動了全球,觸動了整個世界!

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在當今這樣的社會大轉型時期,許多問題指導思考並期待解決。對此,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3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貧富分化問題,官員腐敗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

相信我們的黨有決心、有能力、有辦法解決好這些問題。

總之,《中國觸動全球》讓你瞭解中國,瞭解世界,瞭解未來!是一本好書,值得一讀,更值得收藏。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線,串聯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行經濟實驗的始末,留給讀者無盡的想像和羨慕。張愛玲曾經在介紹梭羅的生平與作品時說,梭羅所以在瓦爾登湖進行經濟實驗,是要證明一項理論:人可以活得更簡單,更從容,不必為著追求物質文明的發達,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為中心,輻射到周圍眾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獸為鄰”,在“豆田”耕種,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最後作者又以“春”結尾,為我們開啟了嶄新生活的篇章。梭羅的目的達到了,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說到:“我很高興認識了我的方位”。

梭羅的散文清新淡雅,像春天吹過的清風,拂綠了我們乾渴的心田。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遭地區,但他細膩精緻的筆調,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談“更高的規律”他認為,從一個特殊的意義上說,他們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農事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

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湖”時這樣寫到:“湖是一道風景中最美麗、最富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湖邊長在水中的樹木猶如纖細的睫毛,是湖岸的飾邊。而四周鬱鬱蔥蔥的群山和懸崖是他垂懸的眉毛。”如此富有詩意和浪漫的描述,令我們讀者也情不自禁地喜愛上了瓦爾登湖。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直是他寫作的背景,以大地為席,以蒼穹為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夫一樣耕種、收穫,他很高興,他說: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事是一門神聖的藝術。把滋養和撫育我們的農事當做一門藝術來雕琢,對梭羅來說,這豈不是正中其下懷嗎?在從事農耕的過程中,梭羅仍不忘“閱讀”。即使在19世紀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聖經》的智慧就足夠了,餘生便在簡易讀物裡荒廢天賦、單調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湧翻滾下,現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的豐裕,精神的赤貧。我們的胃囊一再填充,而精神的領地卻時時荒蕪著。讀讀梭羅吧。他會把你帶入一個我們所拋棄而對我們來說又異常重要的自然的境界。學學梭羅吧:崇尚簡單,發掘人性。聽聽梭羅的忠告: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於我們無異於醍醐灌頂。

徐遲說:“這是一本寂寞的書,恬靜的書,智慧的書。”讓我們暫且避開鬧市、遠離塵囂,追隨著梭羅的足跡,去品位寂寞,感受恬靜,聆聽大師的哲音。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儘管你沒有華麗的衣著,也沒有秀麗的容貌,但是,我的世界卻因你而亮麗!

你包含著無邊無際的博大與精深。你能撞擊人類的精神,震顫人類的心靈,搖撼人類的靈魂,昇華人類的情感;你能化腐朽為神奇,變瞬間為永恆。你凝聚並演繹著人類文明的輝煌,你是對人類整個生命、整個思想最完美的詮釋。

你就是我最愛的那一本本或薄或厚的書,你帶給我的那份愉悅、那份寧靜、那份曠遠、那份深邃,足以讓我一生溫暖如春。

記憶裡模糊地浮現起我呀呀學語時手捧《貓和老鼠》《黑貓警長》圖畫書咧嘴笑的情景。從此,這份書情便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如江河決堤,一瀉萬里;似火山爆發,一發而不可收。

每每空閒之際,書就誘惑著我,招呼我步入這一神祕的世界。於是,我摘下生活的面具,以清純的本我敲開書之大門。

或坐在桌前,看一部小說,把自己融人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與保爾一起領悟生命的真諦,與魯迅一起嬉笑怒罵文章,與冰心一起賞星看月,與拿破崙在硝煙四起的戰場上叱吒風雲,與魯濱遜一起經歷荒島的生存磨難。

或趴在視窗,遙望星空,吟幾句古老的詩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看到了屈原在報國無門的漫漫長夜裡的苦苦掙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讓我看到了范仲淹一生高尚的追求和寬廣的胸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讓我看到了諸葛亮對劉備父子的耿耿忠心和高風亮節。

我憧憬“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的空靈;我妒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的深邃;我感嘆“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的無奈;我羨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友誼;我憎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不平等;我欣賞“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

任思古之幽情盡情揮灑,讓心靈插上翅膀,在書的國度裡盡情翱翔,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對我而言,每一次閱讀都是與書中每個靈魂進行的親密接觸,都是一次平等的溝通,一次真摯的交流。在千百次的冥思與撞擊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歲月飛逝,涉足書海已數年,在潛移默化之中,這簡單的快樂竟成了我精神世界重要的支柱。書已直通我的心靈,深入我的骨髓,融入我的血液,熔鑄到我整個生命之中,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正因為如此,在書的海洋中,我變成了敏捷的游魚;在書的競技場上,我變成了勇武的鬥士;在書的長河中,我變成了逆流而上的探索者。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其實這本書,在七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裡是在為以後的情景埋伏筆。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

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為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裡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著鼻子走。說實話,我並不認為伊麗莎白被騙說明他是一個”愚人”。人,總是先入為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他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說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著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合上這本書,仔細地品味一番,方才發現,整部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為它輕鬆幽默的格調。伊麗莎白的嘲笑諷刺,正將那些自視紳士、淑女的貴族的本來面目暴露無疑。而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兒為家庭快樂,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謂「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貴、教養頗高、眼光銳利的青年達西的個性弱點;而所謂「偏見」是指出身中產階級、教養頗好、機智聰明的小姐-伊麗莎白的精神弱點。一個眼光銳利,一個機智聰明,都屬人中傑,但卻都難免人性的弱點的糾纏。他們在一次的家庭舞會上初次見面,卻因對彼此的印象不佳,一個態度傲慢,另一個心懷偏見。第一個印象先入為主,以後又加上女人們在旁閒言碎語,而造成了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伊麗莎白曾對達西說過:“我們的性情非常相似,我們都不愛交際,沉默寡言,不願開口,除非我們會說出話來語驚四座,像格言一樣具有光彩,流傳千古.”就是因為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礙,同時也是因為這才最後促成美滿的婚姻.伊麗莎白:如果放到現實社會,可能是個女權主義者.但關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爾不懂禮節,調皮一點.卻是這樣迷住了達西.最重要的是善於和敢於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說“不”。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這部小說中通過班耐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為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物件,都寫得真實動人。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與偏見正是文字魔力結合感情昇華的最佳表現。若說《紅樓夢》是東方的貴婦人.《傲慢與偏見》則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今人讀《鴻門宴》,往往抑項揚劉,說項羽有勇無謀,女人心腸,不該放走劉邦,以致後來敗走垓下,皇帝沒做上,連命也丟了,真是大傻一個!其鄙夷不屑之情,溢於言表。而對劉邦則讚美有加,說他有頭腦,會辦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該他做。 英雄被視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物件,美醜錯位,善惡顛倒,實令人匪夷所思,不勝感慨。

項羽本是一個英雄,這是古之定論。但項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說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圍以一當百的豪氣,自刎烏江笑迎死神的從容,單說他在鴻門宴上的表現,就令人心曳神搖,感佩萬分。 項羽聞聽劉邦欲王關中,勃然大怒,著即發兵擊之,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雖有懷王之約,但劉邦僥倖入關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稱王,毫無愧疚之心,實非正人君子所為。 劉邦前來道歉,項羽不僅予以原諒,而且當即說出了告密者,這是他的磊落而非鹵莽。過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計較之?只有以誠相見,才能盡棄前嫌,和好如初。大敵當前,豈容內訌? 樊噲私闖軍帳,惡言相向,項羽不僅不計較,反而酒肉款待,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鈍。樊噲為救其主,敢做敢當,可見其忠;生吃彘肩,可見其勇。忠勇皆備,堪稱好漢。項羽壯之,可謂好漢惜好漢。 劉邦不辭而別,實屬無禮,項羽不僅不在意,還網開一面,助其逃脫,這是他的仁義而非不智。劉邦畢竟是義軍主將,勞苦而功高,如若殺之,實屬不仁不義,與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麼兩樣?勇敢,豪放,從容,率直,磊落,大度,仁義,這就是歷史上項羽,一個集世間偉大人格於一身的人傑。這些偉大人格如日月經天,光華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儀。這是他為人的大人格,作為一個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一個具有帝王氣質、君子風範的英雄。

項羽的人性美還在於它的本真和純樸。 項羽是一個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 兵敗垓下,退守烏江,走投無路之際,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讓我們窺見了他心底最真實的一面,這裡有他的自責,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對江東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寧死不肯回江東,源於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詮釋。他愛江山更愛美人,而且愛的轟轟烈烈,蕩氣迴腸。他是一個硬漢子,但也有軟弱無助孤寂難奈的時候,也需要女人纖纖細手的撫慰,也需要愛情的滋潤。一幕“霸王別姬”,把一個男人愛的情懷愛的無奈展露無遺,讓人心碎。 他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而不滅,雖然有些過分,但我們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經天怒人怨,徹底埋葬這個罪惡的政權,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燒的大火,無寧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洩對暴秦的憤怒。 分封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個徒有虛名的“西楚霸王”。別人都忙著搶地盤,而他卻衣錦還鄉,陶醉在鄉親們讚美的旋渦裡。他在乎的不是實惠,而是名聲,如同小孩做遊戲,要的就是名分。 他敢愛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灑脫。 這是項羽的小人格,一個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純樸的本性。 項羽,一個洋溢著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項羽本來應該創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澤被後世,名垂青史。 但他生不逢時! 他的優秀品質,沒有幫助他成就大業,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被他的對手利用,以致功敗垂成,遺恨千古。鴻門宴上,除掉劉邦還不容易?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而已,但項羽愣是沒這樣做,他相信了劉邦的花言巧語。 在卑鄙奸詐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鮮有不失敗的。 這並不值得奇怪,因為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如同一個職業拳擊手面對一個不守規則的市井無賴,二者的道德水準差距太大,根本無法對決。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歷代的皇帝老兒,無不心狠手辣,奸詐多端,劉邦原本不就是一個鄉里無賴麼? 我們往往把項羽的悲劇看成其性格的悲劇,這是對英雄的蔑視和侮辱。項羽的失敗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是源於社會的黑暗無序、百姓的愚昧無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過於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個時代所接受。 他的誕生,實是時代的錯誤! 我們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是統治者的欺世盜名,是庸俗小人的勢利偏見。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是一個英雄,一個光彩奪目的英雄。劉邦雖然勝利了,但他仍然是一個小人,一個十足的小人!

黃鐘被毀,瓦釜雷鳴。好人受欺,小人得志。這是人性的異化,審美的錯位。

今天,劉邦一類的奸詐虛偽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頂禮膜拜,項羽這樣沒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視。歷史的腳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紀的門檻,但人類的思想還停留在公元前的矇昧時期! 這無疑是社會的悲哀,這說明社會的無序,道德的低下,較兩千年前,並未得到根本的改觀。 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遠!

浪潮之巔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作家安易如的作品。只有在她的筆下,我才能感受到古典與現代之間的契合點。

古代詩人、詞人的一生經歷很少被人細細品味,但卻像一壺醇香、沁人心脾的好茶,有天然之美。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在這本書中,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了這句話。這句話無疑是中國最經典的一句話。有人覺得這只是一句沒有什麼意義的話,但我卻覺得它富含哲理。

這句話極其形象的描寫了辛棄疾的一生。失而復得的驚喜,出現在那個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上元燈節。辛棄疾,也就是辛稼軒。剛開始,他還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雄心壯志,可是,後來卻變了。辛稼軒用一闋《青玉案》證明了自己。

一個人,無論怎樣,他也不可能一生都有好的運氣。不把握好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最後驀然回首時,也許已經空無一人。常常一個人在失去後,才懂得擁有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常常在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後來追悔莫及;常常在最後失去什麼時,還是覺得是偶然,依舊懵懵懂懂。

我曾經看過一部微電影,《天堂午餐》。電影讓人醒悟,不要在擁有時不去珍惜,而是後來失去時才履行承諾。影片的兒子,正是在母親在世時說等他長大了再給母親燒一頓飯最後母親突然死亡,他才後悔,給母親做了一次“天堂午餐”。

一個人,不要永遠那麼拖沓,該行動的時候就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機會,不然最後都已成空,燈火已黃昏。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把握,終究那壺令人回味的茶,會散盡香味,就連最令人享受的味道,也會消失不見,也許最糟糕的結果,就是連茶壺都被翻倒。或者,燈火已不闌珊,也不人海茫茫,最終只有自己站在黑暗中。所謂的火樹銀花,只是一種裝飾。

最後,文章寫道:人海茫茫,驀然回首時,我們是不是還有運氣看到那個等在燈火闌珊處的人呢?我們最常看見的結果是:終於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

對,運氣只是運氣,不能代表以後的一切。如果說一個人經過漫長的等待,是否還能履行自己的承諾,挽救差點失去的所有,逝去的那股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