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精選17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58W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

國慶假期裡,我沉靜在書的海洋裡,其中《傾聽生命》這本書我是一口氣把它看完的。這本書分成了八個部分,最讓我感動的是“脆弱與堅強”和“讓生命充滿愛”這兩大部分。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這本書中我的確學到了很多。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精選17篇)

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一個人要有自信。我們要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不斷取得進步,達到勝利的彼岸。山谷中的一株小草,剛剛誕生的時候與野草沒有什麼區別,可是它堅信自己能開花、長得更美麗,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最終開出了美麗的花。作家羅伯 特·飛利浦面對一位流浪漢詢問“你能替我這樣的人做些什麼”時拿出了一面鏡子給那位流浪漢,並告訴他只有流浪漢自己才能真正幫助到自己,要相信自己。是的,生活中不能缺少自信,否則,你的生活將缺少陽光、缺少快樂。相信自己,迎接挑戰,你的生活將會變得有聲有色。

以前,我對“愛”這個字的理解知識表面的,後來隨著我讀的書越來也多、尤其是看了這本《 傾聽生命》,我對“愛”的理解更深入一步了。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去這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去這書是那樣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愛的灌溉,它就能枝繁葉茂,長成參天大樹。一個六歲開始為父親採藥治病的男孩,不顧醫生給父親下的死亡預言,不顧惡劣的天氣,不顧陡峭的山路,從六歲到十五歲,無怨無悔地為父親採藥,他堅定地說:“我要治好爸爸的病。”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去愛與感受愛,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清水很平淡,如果加上了愛,生活就會變成參天大樹,保護你我。

生命是一個奇蹟,生活是美好的,我們是最棒的。我要做好每一件事,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2

生命是一切動力的源泉。沒有生命,地球將失去生機。這是我讀完《傾聽生命》所領悟的道理。

走進自然災害,生命是脆弱的。在中國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地震奪去了上萬人的生命。許多建築物傾刻間變為廢墟;一個美好的家園轉眼間變為一片噩夢的地獄;遠方親人的期盼眨眼間變為家人死亡的噩耗。在廢墟中,可以看到人們痛抱親人遺體時淚流滿面。面對強大自然災害,束手無策。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救援人員在奮力挖掘,尋找存活的傷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緊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裡的女嬰依然愜意的含著母親的乳頭,吮吸著。紅撲撲的小臉於母親沾滿灰塵的雙乳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們無法想象,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餵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的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之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裡。無情的地震毫不猶豫的奪去年輕媽媽的生命,也許她的生命換來了女兒生還的機會。在這裡生命是脆弱的。

走進救援現場,生命是頑強的。在震後的廢墟中,人們雖已淚流滿面,但他們用弱小的手搬起埋著自己親人的水泥塊。即使手早已鮮血淋漓,他們仍不放下一絲救人的機會。他們相信自己的親人在等待著自己救援。汶川人們不放棄,武警官兵亦不放棄。他們不畏艱難,從廢墟中就起一位又一位的生命。武警成都支隊二大隊副隊長張秋紅率對解救都江堰一廢墟中的倖存者,而他的父親和妻子依舊埋在這片廢墟之中。他親手刨出老父和妻子的遺體,來不及哭泣,噙淚堅持指揮救援。因為他知道時間就是生命,還與其他人等待他的救援。

“清清,那個美麗的女孩,你們看見沒有?”在救援現場,鎣華鎮中學七年級一班班主任陳全紅一直關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在她心裡這個貧困家庭裡的小女孩,人窮志不窮,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在亂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學生的屍體被挖抬出來,陳全紅就會默默流淚,”他們一天前還是活蹦亂跳的,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呢?”終於,鄧清清被武警水電三中隊的搶險官兵救出時,還在廢墟里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邊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誠實如同她的堅強一樣。讓聽者無不動容,陳全紅一下子哭了,抱著清清說:”好孩子,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什麼都好。”

與鄧清清一樣,另一名被壓在廢墟里名叫羅瑤的女孩子在手腳受傷的情況下,一遍遍地哼著樂曲,靠著頑強”鋼琴夢想“不斷激勵自己不要入睡,結果她戰勝了死神。人們靠著堅強的意志戰勝死亡的恐懼,在這裡生命是頑強的。

走進四季,生命是豐富的。春天是美麗的,天氣不冷不熱,一切都那麼樸實;夏天是瘋狂的,太陽熾熱得像火一樣烘烤著大地,一切都那麼炎熱;秋天悲傷的,樹光了,曹黃了,花敗了,一切都那麼淒涼;冬天是雪白的,雪給大地穿上了潔白的衣服,一切都那麼安寧。我覺得雪的潔白可以洗去鉛華,在在雪地裡我有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我喜歡聽到那沙沙的踏雪聲彷彿某種生命的節奏,沒有沾染絲毫的俗氣,聽脆而動聽,深深淺淺。穿梭在四季之中,嗅著春天的花香,抵抗著夏天火熱的太陽,感覺著秋風的迷離與悲傷,享受著冬雪的無暇。在這裡生命是豐富的。

走進雨天,生命是活潑的。雨中的長江,雖沒有晴日的粼粼金波,卻顯示了作為母親的那種特有的矜持和莊重。江水緩緩地流著,浪花兒你擠著我,我擁著你。江水時而騰起幾顆晶瑩的水珠,時而悠然地打兩個轉兒,這才依依不捨地向東,直到消失在遼闊的天際。微風拂過,平靜的江面立刻現出層層波紋,猛看上去,極像沒有熨平的絲綢上的褶皺。江面上,濛濛的春雨密密的斜織著,輕輕地,細細地,閃著光,帶著笑,如牛毛,似花針。看生命是活潑的。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頑強的,生命是豐富的,生命是活潑的。用心傾聽生命,你將會收穫不一樣的果實。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3

我記得有人曾經這樣說過:生命是有時間限制的,沒有人可以逃過它殘忍的凝視與審判。那麼,到現在為止,所有擁有美好生命的人們是否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尊重自己僅此一次的生命?又是否應當懷揣著一顆熱愛生命的心傾聽因它而帶來的感動呢?

微風,拂曉了一個春天;蟬噪,濺亮了一個夏天;紅楓,譜寫了一個秋天;飄雪,積澱了一個冬天。父母,孕育了千千萬萬的生命,為整個大自然注入了無數新鮮的血液。因為生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最最神聖的權利,所以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

人生總有起伏,不會一直地一帆風順下去,正如一條蜿蜒的河流,一支曲折的生命。潛意識裡總覺得很堅強的生命其實在遇到現實中的困難和挫折之後就會變的異常脆弱,可能就在一瞬間,你會發現生命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也正是因為這樣,每個人都要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他人的生命。記得是去年吧,我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用雙腳彈鋼琴的男孩,我剛開始很好奇,於是就上網查找了關於那個男孩的資料,才知道原來他叫劉偉,非常熱愛音樂,他的夢想就是靠自己的雙腳做出好的音樂作品,成為一名音樂人。也知道為什麼他和別人截然不同的彈琴方式,因為他在8歲一次高壓電事件之後永遠地失去了雙臂,這也意味著以後在他的生活中將會面臨許多的困難,正常人一小時就能完成的事,他可能要花兩個小時、三個小時甚至更久。光是小事上他就做的很吃力,更別說是要彈鋼琴了,我不知道他花了多少時間,花了多少毅力去持之以恆地做這件事,但我由衷地佩服他,欣賞他尊重生命的精神。他猶如仙人掌一般,在烈日下,迎著太陽炙熱的燃燒,釋放出生命裡最堅毅的魅力,不論失敗者或失意者都應該瞻仰於它的志氣。這個男孩用他的雙腳彈奏出了屬於他生命中最美麗的旋律,讓我們用心傾聽吧!用心傾聽所有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人的美好。

我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對生命的看法與我的是否相同,但我始終相信他一定也是個懂得傾聽生命的人。我猜想他寫這本書有很多面的蘊意,不止是讓我們懂得傾聽生命中的美好,也想讓我們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不要輕言放棄。在這個日益多元化的社會裡,人不像從前那麼單純,思想也變的很複雜,追求的層面也越來越多,對物質的慾望也越強烈了。很多人在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就會想到放棄自己的生命,尋求所謂的解脫,其中佔三分之一的是青少年,風華正茂的他們大多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不懂得人活著為什麼以及怎樣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所以造成了無法挽回的錯誤。如果他們能在深感絕望的時候想想他們的親人、朋友,找到一絲絲希望,用燃燒的信念點亮迷途的希望就好了。

既然生命有時間限制,何不抓緊時間靜靜聆聽生命所帶來的感動,它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也可以很簡單,很平凡。如果可以希冀每個人都能摘一朵靈感的陽光,浮現於青春的河流上.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4

剛剛翻開《傾聽生命》時,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心想:又是什麼“哲理書”吧,總說一些泛泛而談的話,告訴我們一些看不懂也不明白的話。這種書,對我來說只要閉著眼翻翻,編出一大堆廢話交給老師就行了。可是,當我讀完第一章時,我就被這本書給深深地吸引了。它用各式各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道理。而這些道理,可以影響我們一生。

一 母愛的偉大

從小,老師、父母告訴我們母愛似水,父愛如山,母愛是偉大的。而我們對這些從小就灌輸的道理從來都深信不疑。當我讀到《生命的姿勢》時,我被深深震撼了。母親為了給孩子餵奶,一次又一次地將面板暴露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下。最終因為體溫過低而死,被凍成了一座冰雕。母愛是什麼?是母親為了孩子的生命而不顧自己安危時的毅然。母愛是什麼?是那永遠保持著餵奶姿勢的冰雕。母愛是什麼?是那留著愛和生命的甘甜乳汁。當我們不知道該怎樣報答母親的時候,好好感謝這些母愛就足夠了。

二 生命的質量

生命是偉大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査海生,因為對生活的放棄,而選擇在25歲生日當天臥軌而死,只留傷心欲絕的老母在家孤守。當他決定自殺是,有沒有想過生他養他母親,有沒有想過熱愛他的親人,有沒有想過中國將少去一位卓越文采的作家。他的這一舉動是自私自利的。他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將前途的光明用一扇厚厚的鐵門封住。而他的母親,最終成了一千古傷心人。保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我們雖然不用將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革命,但至少要好好的,堂堂正正,有作為的活著。

三彼此地尊重

如今的社會,最缺少的,便是尊重。而尊重這一詞在人生中是佔很大分量的。我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我們則先學會去尊重別人。跟賣菜的婦女聊上幾句,為在大雨中等了半個小時的車伕送上一句謝謝。對郵遞員的喊聲迅速做出迴應。這些小小的細節,卻對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那些賣菜的婦女、車伕和郵遞員會感到怎樣?尊重就像一條暖流,流在大家的心裡,必定有一天,它會流回來的。

在人生中,我們需要母愛,需要堅強,需要彼此尊重。我們還需要頑強的生命力,對生的渴望,對他人,對祖國的犧牲。人生這杯美酒,需要你慢慢品味。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5

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正如用愛傾聽,方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有時我們換種好的角度去理解他人,或許能就可以領悟到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正如文中的作者,一開始十分厭惡下崗夫婦的摩托車聲,“突突突”的響聲他覺得就像哮喘病人的咳嗽,讓他揪心的難受;同時也很討厭樓上女孩練習的簫聲,嗚嗚咽咽,如鬼哭狼嚎般的噪音讓作者快被樓上樓下的聲音折騰瘋了。幾經考慮,他決定搬家。就在他去過認為有個安靜住所的朋友家之後,他了解自己改變些什麼:在朋友家隔壁,有一個又聾又啞的棄嬰在牙牙學語,總覺得聲音刺耳,令人格外不舒服,但轉念一想:又聾又啞還能堅持學講話,這是個奇蹟!更何況,如果沒有隔壁夫婦的好心幫助、努力輔導,這個嬰兒的一生又將何去何從?誰又願意這樣白受“噪音”干擾?在嬰兒說出那聲充滿力量的“媽媽”,就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聲音十分悅耳動聽。原來用愛傾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從那之後,作者用愛去聽樓下下崗夫婦的摩托車聲,會覺得為他們欣慰,他們又多了一份收入:作者用愛去聽樓上女孩練習時的簫聲,竟能聽出她蕭技的進步。正是愛心的力量,讓這些所謂的噪音換了一種模式,都有了它的閃光點。

愛是理解的別名。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作者相似的經歷,而我也是“同病相憐”。我的鄰居是這樣一家子:以一對夫婦、一個未滿1歲的嬰兒和一位和藹的奶奶。也像文中那樣,他們也在教孩子認字,可畢竟還小,也只是嘟嚕幾句,聽不清講的是什麼,但卻“字字鏗鏘”,聲音便傳到了我的書房,如果現在正在思考一道問題,很可能思路就被打斷了,起初我也不耐煩,誰受得了整天又哭又鬧的聲音呢?直到那次她叫出了“奶奶”,很努力的說出來時,他們全家都欣慰的笑了,聽,那孩子也跟著“咯咯”笑起來,是那麼天真明朗。一陣陣傳入我的耳簾,腦海裡映現出那一家子其樂融融的景象,我也被這種歡快的氣氛深深感染了。之後,只要那孩子笑了,我也會不禁嘴角上揚,心頭一陣暖意。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更加沁人心脾。上帝給予了我們耳朵,是讓我們去欣賞世間的種.種聲音,雖然會有雜音,但每種聲音都有傳播的理由,與其抱怨它的不是,倒不如試著接受,用愛去感化這種聲音,換種角度去發現它的閃光點。或許,你會恍然大悟,原來聲音也有如此般的魔力。愛像天使,讓人永遠活在美好,用愛去包容一切,所有苦惱會化為烏有,用愛去傾聽生命,每一天都會春光明媚。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6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讀了《傾聽生命》這篇文章後,我終於知道生命是那麼的可貴。

19世紀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的一生歷盡了苦難與折磨。在她4歲的時候由於一場疾病讓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可是她自己從來都沒有氣餒、怨天尤人過。這個時候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又給了她鼓勵,終於在她不斷的努力與奮鬥後 衝破重重困難,最終考進了美國哈弗大學。看到這後,我認為海倫凱勒之所以能夠成功,是跟她有一顆不畏艱難和持之以恆的信念有關。

首先她不是一個天才,而且出生後的遭遇也很不幸。但是她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戰勝了這些所謂的不公平,最終在經歷過風雨後,海倫凱勒終於迎來了彩虹。縱觀凱倫凱勒的一身,雖然是平凡的出身不幸的命運捉弄,但是她卻做出了偉大的成績。而我們這一代生活在蜜罐裡的孩子,為什麼很多人就輕言放棄?那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太幸福太安逸了,缺少了磨練。

讓我想到了爸爸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安逸太久了容易使人墮落。要給自己定一個學習目標,這樣人生才更有意義。呵呵!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吧。海倫凱勒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貝多芬、張海迪等這些偉大的人物、都是在不幸的環境裡做出了巨大的社會貢獻。這就更證明了一個道理。平凡的生命,只要用心去傾聽生命,就能夠創造出一個偉大的奇蹟,讓生命發出耀眼的光芒。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7

生命是一趟單行的旅行列車。列車不斷地向前行駛,窗外的景色飛逝而過。錯過的風景便已經消逝,無法回頭再看;錯過的站臺便成為過去,無法回頭重來。 ——題記

每一天都有新生的嬰兒呱呱落地,同樣也有不幸的人們一一離去。在我們短暫而又平凡的一生中,處處充滿著困難與挑戰,不知不覺間,意外就會悄悄降臨在我們身邊,奪走我們最珍貴的東西。也許是親情,也許是財富,甚至是生命。

生命是如此脆弱。以至於一個小小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救治,就會輕易將它奪去。

同時,生命又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它並不像日記本一樣,記錄錯誤可以擦掉重新謄寫。也不像金錢一樣,失去了可以重新賺回。它就如同一個光鮮豔麗而又精緻易碎的玻璃瓶,一不小心摔碎了,便再也無法復原或者找出一模一樣的複製品。

如此脆弱而又特殊的生命,怎麼不值得我們去好好重視與珍惜?

可是現在,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生命的珍貴?當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要堅強地克服它們,還是選擇放棄,選擇逃避,甚至選擇一死了之。曾經在福建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16歲的女中學生,因為一次考試的成績不理想,便起了輕生的念頭,從自家8樓跳下,所幸是跳下時有樓下居民的電線緩衝一下,沒有直接摔到水泥地上,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同樣作為學生,同樣有過考試沒考好的經歷,所以能理解她的感受。沒有人不會因為沒得到想要的成績而感到難過。可是這並不足以讓我們付出生命。一次考試並不代表著什麼,它只是告訴我們最近一階段的學習狀態是好是壞,從而讓我們自我調整,變得更認真,使我們更優秀。如果這一下打擊便使我們退縮甚至放棄,那麼在生命漫漫長河中將會遇到的更多苦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拋棄生命,不應該,也永遠不可能成為我們懦弱逃避的藉口。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我們的一生當中,總會有那麼一個終點。它可能在生命這趟長長的旅行中的任意一個地方。終點過後,就是死亡。死亡的終點,我們無法預測,可在終點之前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都是我們能牢牢把握住的。是成為一個有所貢獻、死得其所的人,還是成為一個默默無聞、輕視生命的人,你想做前者還是後者?選擇的權利在我們自己手中。

所以讓我們仔細傾聽生命,領悟生命,懂得生命的美好與來之不易,從而使自己生活的更有意義,使自己的生命具有更重的重量。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8

前陣子,我十分焦慮,焦躁,覺得自己什麼事情也做不好。直到我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封面就很讓人放鬆,我多麼想像那個女孩一樣,放鬆自由地傾聽生命啊!因為是一項國慶作業,我就認真地看起來。

這本書裡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什麼都很樸素。但當我放下書後,心裡卻不由自主地有了一種奇怪的感覺,好久都沒有感受到……那就是,自由。

我釋懷了: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考試成績的高低啊,這些考試,這些功課,在漫長廣闊的生命之河中又算得了什麼呢?我驚醒了,為那些東西煩惱的我,是多麼愚蠢。更讓我感到痛心的是,明明生命之中,美好的事情如此多,生命的力量有事這麼強大,卻還有人為了這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煩惱,放棄生命。

我不由自主地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生命多麼美妙。

最喜歡這樣的一篇:一個臨死之人,仔仔細細地感謝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感謝他們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或苦悶,帶來的快樂和悲傷。看著這個,我想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發現,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東西是多麼地重要!

生命也是,我老是漠視了生命的存在,但就是它,給了我味覺去品嚐幸福,給我視力去欣賞幸福,給我嗅覺去把幸福深深吸進肺中,給我耳朵,去傾聽幸福,傾聽生命之歌!

為什麼總是要在臨死前才去感恩呢?看完這篇文章,我恨不得現在就謝過我每一個細胞。

這就是生命的魅力吧。它無處不在,卻無時無刻被漠視,有一些東西充當了鑰匙,為我們開啟生命之門,讓我們注意到他們。

這本書就是這樣的存在。

在此之前,有些東西我從來不願意去想,這本書卻溫柔地逼著我去思索答案。

你聽過夜裡蘑菇生長,發出滿足的嘆息嗎?你聽過飛蛾望著到達不了的明月嘆息嗎?或者,你聽見鳥兒啾啾地責備著自己的孩子嗎?我們太忙了,有那麼多那麼多事情去做,但是沒有一件,比傾聽生命的聲音重要。

如果這都做不到,談何萬物平等?我們只認為我們的才是最重要的,卻還大言不慚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一邊用不帶血的刀殺戮,一邊道貌岸然地說,我們理解他們。

真是可悲呀。

生命的美妙歌宣告明充斥著你的耳朵,你卻自認沒有聽見。卻自認只是聽見了噪音。我們都是這樣的,自以為是的萬物之靈啊!

如果有來生,我不願再做人了,我想成為氧氣,我遊離四方,各種各樣的生命需要我,用我做燃料,活下去。我雖然沒有生命,卻能無時無刻地聽見這些讓人心情愉快的生命之歌。讓別人更好地活下去,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更可悲的是,為了那些塵埃般不足一提的事,無數的人放棄了生命。就像在漫漫長河中航行,小小的波濤打來,你就認定:啊,我輸了。生命是堅韌的,如果有心戰勝,比這洶湧一百萬倍的波濤,在你眼中只是小小的波紋而已!

生命之歌,或許無需傾聽。

我相信生物之間有著一些微弱的通感,也許在敏感的藝術家心中,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妙。所以,只有靈魂同樣能唱出生命之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

熱愛它,呵護它,尊重它,只有這樣,再加上一顆感恩的心,讓心靈如氧氣般純淨無私,我們就能用靈魂奏響生命樂章。

存在就夠了。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9

生命是個奇蹟,一天我正在房間裡寫作業,突然一隻蜻蜓飛進了我家的陽臺,我立刻把窗戶關了起來,之後蜻蜓就不停地撞著玻璃,發出刺耳的響聲。我厭煩極了,突然我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個壞念頭:想試圖去抓住它。一連幾次都沒有成功,我惱羞成怒,隨手拿起一本書拍中了它,蜻蜓掉到了我的書桌上,我把它那瓶子關了起來。正當我高興時,看到瓶子裡蜻蜓不停地掙扎,又看了看窗外其他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這瓶子裡奄奄一息的蜻蜓,真是太可憐了!

再看了看手中的這本書(《傾聽生命》),我想到了一篇文章,作者坐在圓木上吃三明治,一隻蜜蜂打擾了他的閒暇心情。作者三番兩次打倒蜜蜂,可是蜜蜂並沒有放棄,而是頑強的一次又一次飛回作者身邊,最後一次,作者實在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把蜜蜂踩進了沙土裡。幾分鐘之後,蜜蜂又從沙土裡艱難地鑽了出來,當它感到自己已經恢復了力量,試著飛了三英寸遠,第二次飛出了六英寸遠,最後撞在一個小土堆上,蜜蜂又飛起來了,這次它飛過了幾個沙堆,它終於成功了。當時作者心裡是多麼內疚呀!

我相信作者也明白一個道理:只要有一次機會就能生存,這是許多天然動植物的本領。生存條件的艱苦和惡劣使它們比人類更為機敏,哪怕只有一次機會,對於它們也已經足夠了。這隻頑強的蜜蜂讓我明白:在遇到困難時,絕不能放棄,要勇敢面對,要知道德謨克利特先生說過迎頭搏擊才能前進,勇氣減輕了命運的打擊。以後我也要像這隻小蜜蜂學習!

轉過身,那隻小蜻蜓就如這隻蜜蜂一樣,我愧疚地走過去,開啟瓶蓋,把蜻蜓放了出去,看見它和小夥伴們快樂飛翔的樣子,我開心地笑了!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0

今日,我學了《生命生命》這篇散文,作者經過“飛蛾求生”“瓜苗磚縫中求生”“傾聽自我心跳”這三件事,對生命有了強烈的感悟:雖然生命短暫,可是,我們卻能夠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的價值有輕於鴻毛,也有重於泰山。有些人整天吃喝玩樂,碌碌無為,他們的生活看似過得很簡便安逸,實際上他們的人生毫無意義。王二小為了幫忙解放軍叔叔打敗敵人,把敵人帶到了埋伏圈,最終敵人發現上了當,把王二小打死了;海倫·凱勒出生時健康美麗,一歲七個月的時候因為疾病成了失明又聾啞的人,可她人殘志不殘,在教師和親人的陪同下,學會了閱讀和寫作,認識和體會了許多不一樣的事物,憑著堅強的意志,最終考入了大學,走進社會。他們的生命或是短暫,或是殘缺不全,可是他們能善待自我的生命,在惡劣的環境下取得成功,為人們做出巨大的貢獻,這樣的生命價值不是無價的嗎?

讀了這篇課文,我也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可貴,我們要好好地珍惜生命。我們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習,學好知識,學好本領,肩負起屬於自我的職責,做一個有用的人。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1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命生命》這篇課文,我心潮起伏。那絕境求生的飛蛾、那不屈向上的小瓜苗,它們都在用行動無聲地告訴我們:它們是多麼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啊!更何況人類呢?

飛蛾雖然早已知道自己逃不出人類的手掌心,但是它一點兒也沒有放棄一絲一毫的希望,努力求生;雖然那一截小瓜苗生活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但它依然昂然挺立,茁壯生長。

在老師給我們看了杏林子的資料後,我感慨萬分。原來她12歲時就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頭不能轉、手不能抬、腳不能走。可是它依然樂觀地面對人生,忍著病痛,寫下了數以百計的文章,身殘志堅。更震撼人心的是,她竟把稿費都捐獻給了“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剎那間,我深深地懂得了,生命是什麼:是奮鬥!是奉獻!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2

四年級的時候我學了杏林子小姐寫的《生命生命》這篇文章。從中我感受到了生命是非常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一定要要珍惜生命,絕對不要讓生命白白流失。作者通過飛蛾求生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勇氣,石縫裡的香瓜子,讓我們見證了生命的奇蹟。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奇蹟。作者說過:“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有一句話不知道你聽過沒:去天堂的路狹窄而且險境叢生,去地獄的路寬闊而且舒適,選擇天堂的人,一定是有勇氣的人。

《生命生命》中的飛蛾,為了求生,垂死掙扎。可是有一些人不但不熱愛生命,還傷害自己,導致許許多多的人死亡。我們要學會珍愛生命!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3

《生命生命》講的是作者通過三件事感受到了生命。

第一件事,是作者寫稿時飛蛾騷擾到她了。作者捉住了它,卻被它那強烈的求生慾望而感動,最後把它放了。

第二件事,是牆角的磚縫中掉進了一粒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泥土的環境中發芽了。

第三件事,是作者用聽診器聽到自己那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

讀了《生命生命》這一課我感受到了生命無處不在。可以說生命是頑強的、生命是靠努力才變得有意義。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因為有的人一直都在努力奮鬥,有的人用吃、喝、玩、樂消磨時光……努力奮鬥、努力拼搏的人就會看到自己勝利的果實,他們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悅。而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人最終會受到命運的懲罰,他們總是抱怨命運的不公平,卻從不想想自己有沒有錯。

我願意做一個努力奮鬥、拼搏的人,不願意消磨時光。以後我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4

今天我們學了《生命生命》這篇課文,最讓我感動的是那粒小小的瓜子,它是那麼小、那麼弱。可是它卻包含了那麼強的生命力。在那極為惡劣的環境下,明明知道只能存活幾天來,它卻依然挺立著,生長著。

記得在幼兒園時,有一次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些小麥的種子,讓我們回去養在有水的小碗裡,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觀察它的生長。看著這些種子一天天的由小變大,長出細細的、白白的、像鬍鬚一樣的根毛;發出嫩黃的小芽;後來長成綠油油的、整整齊齊的小麥苗,我是多麼的開心。那時的我還太小,對這件事沒有更深的體會,只是為這件事感到很快樂。當我讀了《生命生命》這篇課文,看到那粒小瓜子在那惡劣的環境下茁壯生長,我這才深刻體會到生命的頑強和生命中那股力量。

這篇課文讓我學會了珍惜生命,不要讓它白白流失。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不能讓它輕易失去。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5

《傾聽生命》緊扣“生命”這一話題,向讀者清晰可信地展示了關於生命的方方面面,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偉大和奇妙。整本書都隱含著一個道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樣也要珍惜別人的生命,要愛自己,愛他人,沒有任何理由輕生、蔑視別人、或者殘害生命,因為任何生物都是平等的,都有生活在地球上的權利,地球的生物鏈無論缺少哪種生命都是不完整的。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我們如今的快樂生活就是無數生命作出的奉獻,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生命可謂就是一個奇蹟,從最初的生命藍藻誕生到如今人類生活的舒心方便,是多麼神奇而美妙的的變化呀!大自然用它那一雙溫柔而靈巧的手創造了這個大千世界,如果我們不好好愛惜生命,又怎能對得起地球媽媽呢?

這本書除了告訴人們生命的一切,還有一部分宣揚了教育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簡單的話詮釋了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得學習。而學習也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應該遵從學習的天性,不能一味按部就班地拘泥於某個區域。

讀了《傾聽生命》,我心中受到了不少震撼和啟發,也希望同學們喜歡這本書!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6

我學了一篇課文,題目是《生命生命》。

課文內容是寫作者捉了一隻飛蛾,飛蛾努力求生;磚縫裡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長出了小苗;作者傾聽自己的心跳,知道了他的生命,通過了三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義。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我們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以前我不懂善待生命,經常破壞小樹、小草、蚯蚓、蝸牛、小鳥的生命,見到雞就拿石頭砸,見到鳥就捉,讀了這篇文章後,我以後再也不會做這些破壞生命的事了。

雖然生命是有限的,但要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讓自已的名譽留住人間,做一件好事讓人們一直受益。比如像愛迪生髮明瞭電燈,讓我們夜晚有了光明,直到現在我們還在使用;牛頓發明了地有引力,讓衛星上了天,我們現在用衛星探測月球;雷鋒雖然只活了短暫的二十幾年,但他做了數不清的好事,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他。

傾聽生命讀書感悟 篇17

讀它時心情很壓抑,米蘭昆德拉就像張愛玲,筆鋒直指人類最原始的慾望,直接、犀利。可人們卻不得不承認,這些慾望的真實和無德。我想米蘭要說的是:無德為輕,輕讓人們無法負載在生命的軌道上。

書裡的一個情節:特雷莎的媽媽年輕時很漂亮,她有九個追求者。第一個最英俊,第二個最機智,第三個最富有,第四個最健康,第五個最高貴,第六個最會背詩,第七個曾周遊世界,第八個會拉小提琴,第九個最有男子氣概。特雷莎的媽媽最終嫁給了第九個,不是因為她愛他,而是因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她不愛特雷莎,她一直在想另外八個都比第九個好。她在想她還沒有追求過別人,於是,她離開了最有男子氣概的男人,追求一個沒有男子氣概,犯過幾次罪,有兩次離婚時的男人。她嫁給了他,從此,她開始淪落,漸漸失去美貌,變成潑婦。

這段我印象最深刻。米蘭把九種特質分配到九個人身上,特雷莎的媽媽只能從中選一個。她誰都想要,因為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她的貪婪讓她來到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身邊。她開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質,失去靈魂。當特雷莎把門鎖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權利的時候,作為媽媽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識到一切在離她而去,她在用最後母親的身份,幾乎是要挾她女兒留下。可這些都是徒勞的,因為她從沒有承擔過生命中的責任,無論是對社會、對家庭、還是對親人。她死掉也只是輕輕地一閉眼,不會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靈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慮米蘭要傳達的愛情觀。“愛情”總是玄而又玄。我曾經以為,愛情是純感性的東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維去思維它,那麼愛情將不純正。現在這種觀點幾乎完全被顛覆。愛情需要條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你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找個可以滿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後包容他的其他缺點,履行自己對對方的責任,這才是愛情。米蘭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存在。”大概伴責任走過的愛情才是真實存在的愛情。寫到這裡,我才發現執著地追尋一個自己想象的人是多麼愚蠢,愛情是在特別的時段遇到特別的人。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但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很難讀,每一句話都意味深長,讀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幾年工夫,可它已經使我開始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