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精選9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7.22K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1

針對《易經.季傳》(引自劉毅巨集的《三字經講記》)的這一段文字,我對這段關於八卦的內容畫了如下一張表格,不知道古人的河圖洛書是怎麼回事,權當數字遊戲,大家共享。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精選9篇)

《易經.季傳》中講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行變化而成鬼神也。”

註解:我們一般都把五行當中的“行”念成xing(第二聲)。我們知道它是個多音字,最常用的還有個行hang(第二聲),在這裡,不妨把它理解成行來作圖。會發現一切都不可思議地便於理解。此文以下的“行”字都念作hang(第二聲)。

那麼首先是這十個數分別兩個兩個一組,共五行。分為天和地兩列。“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的意思是“13579”在為天的這一列。剩下的偶數“246810”則應該在地字那一列。這樣天數有五個數字,地數也有五個數字。“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每一列的五個數相加都有一個值。接下來作者解釋了這些值分別是多少: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就是天數的數字相加就等於25,地數的數字相加就等於30。和在一起算是55(這是“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的意思)。

那麼這些數字的具體位置怎麼定呢。別急,文章還有另一段話。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就是這些數字應該的位置。

“天一生水”不妨理解為,天字下,1對應的位置應該是水。“地六成之”地字下,6對應的位置和它相輔相成。這也應證了“陰陽相合”,輔佐生成的說法。為了便於理解,筆者把“某某生某某”的數字用紅色標記出來,以便於觀察。

其餘的都這樣類推理解,把數字填入相應的框即可。

另外還有一個觀點也很重要。“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對照一下我們繪製的表格,確實天下都是陽數,地下都是陰數。而且文中還講到每行分陰陽,分別是陽五行,陰五行。我們的表格是都具備的。說得更直白一點,所謂的 “陽五行”就是由“1”這些陽陣列成的行。“陰五行”則是由“2”這些陰陣列成的行。只是這裡比較特殊,每個陽行或陰行的內容只有一個數字而已。

至於怎麼用這張表格來推衍其他的卦象,筆者還未真正接觸《周易》,暫時先討論到此。如有後續發現,希望能精彩繼續。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2

很久以前讀過周易,但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有多久了?我也不知道了,或許只有周易知道吧!

這就是我對周易的理解,周易,在現在的中國社會中我不知道他的位置是在那個地方,我不知道,不是因為我不瞭解它,而是我太瞭解它了,他就像一個老者一樣,時時刻刻在看著我們一樣。

周易 我想沒有一箇中國人不知道“四書五經”,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儒家經典都是孔子編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紮根於國人心中,至今被奉為經典。有人認為《周易》很神祕,不僅因為它能用來預測個人前景吉凶,還因為它的內容是極其簡單的“─”和“--”型符號的排列組合,雖然單調,但高度抽象。正因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難以揣測它象徵的具體事物極其含義。而正是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卻能定吉凶,測前景。其實,把《周易》當成一部純粹的占卜書是把它淺薄化和庸俗化了。毫無疑問,《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學著作。說他高深,是因為它既有簡單而神祕排列的符號,又有很多明瞭和晦澀相間的對符號的文字說明。它經過幾千年文化的洗禮,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必然有其高明之處。

說《周易》是占卜的書也好,是高深的哲學著作也好,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及與認識相適應的人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對天、地、人的認識和人如何順應事理法則的經典。伏羲氏畫八卦,文王演繹八卦並作“卦辭”,周公作“象詞”,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個人的作品,而是集體智慧。《周易》的集體創作說明:文化的承傳和創新性;在思想認識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說,對事物根本規律的理解,這些哲人們的認識是一致的,至少都認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這個經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傳道了,我深知自己對它理解不深,談不上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談談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現在有一種觀念,認為這素有“眾經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經》好像是萬能的,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很多人甚至藉著它的幌子以達到各種私人目的。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書,探察如今的中國圖書市場,關於《易經》的書可以說已到了氾濫的地步,有關《周易》的圖書則大約相當於其他十二經的圖書總和。,“《周易》搭臺,鈔票唱戲”的專談預測、風水、占卜、醫法的“運用型”圖書紛紛問世(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鄉各地與網上的指引百業、點撥萬家的“易學大師”與“易學文化公司”層出不窮。由於《周易》在大多數中國人頭上有著既神聖又神祕的光環,所以這些欺世盜名、恐嚇無知的江湖騙子就得以大售其奸。而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中國有很多研究《易經》的學者仍然在大談他們的研究成果,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易經》的吹捧,似乎《易經》的偉大同樣意味著他們的偉大,而他們對《易經》研究的貢獻,彷彿更像在放大鏡下的螞蟻,突然大的唬住了人。

這些情況的存在,一部分可能是由於《周易》的內容豐富,結構複雜而又言簡意賅的原因,而另一部分,則是人們心中的虛榮心在作怪。就拿文化來講,我們一向自詡五千年文化底蘊,博大精深,然而就是這麼個文化大國,到處還張貼著“不要隨地吐痰”的標語。也正是這樣的心理,被譽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也只有讓人們知道它是“眾經之首”,“大道之源”,人們才會追之逐之。於是《易經》被突然冠上了很多名頭,從開始的算命,測字,起名,到後來的買房,婚配,甚至招聘選材,企業管理,凡是能聯絡的,凡是大家認為有“緣分”因素的,凡是所謂的“命中註定”的,都得找“懂”的人問問。從此我印象中的《易經》就成了這麼個迷信的“罪魁禍首”。

大家不是真正去了解,認識它,而是利用它甚至出賣它。由此才出現了這麼多遍及祖國的“易學大師”和“易學文化公司”。而這些東西存在的內因,正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在西方,人們喜歡把神人化,而在中國,百姓則喜歡把人神化,老子可能被神化為太上老君,關羽被神化為關帝君,從此受大家頂禮膜拜,被膜拜的不知道心情,而膜拜的人的心情卻都異常的恭謹,這種奴性化的個性不知道是否也是國人的劣根性呢?不得而知。一旦成名了,不管是人也好,物也好,總有這麼些人去研究,研究完了大家一致通過,確實好,然後許多人去追逐,似乎吹捧的人自己也神氣,也時髦,也出風頭。比如當下流行的選秀,賺錢的賺錢,出名的出名,後面跟著一幫人傻乎乎的去發簡訊,去呼吼,看起來似乎大家都開心。

當然,《周易》並不像這些,它不是浮燥的,它歷經千年依然頑強的生命力說明了這一點,它也不是淺薄的,它的內容很好的證實了。然而我們沒有必要把它複雜化,神祕化。韓國有兩位學者編了一本名叫《漫畫周易》的書,裡面有段寫道:“嗨,如此可惡的人類,把南極上空臭氧層捅了大窟窿,……人口爆炸、資源枯竭、資源掠奪、環境汙染。上述生態破壞,已經成為威脅人類本身生存的首要危險。這種危機意識使維持地球環境成為全世界的問題。”我想這些才是《易經》應該負起的使命,而不是簡單的停留在解夢,起名這樣的事情上。我們也沒有必要把老祖宗的光環套在如今的我們頭上,祖先的是祖先的,屬於過去,我們的依然得靠我們去創造,楊振寧先生明確地稱《周易》對“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的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句話對與不對姑且不論,但是他提出了與其他人不同的想法,在其他人陶醉於我們尚且留存著如此經典的著作的同時,有人為我們敲醒了警鐘。如果現在仍舊像有的人陶醉於《周易》是二進位制鼻祖當中忘乎所以,認為我們比別人高出一等,這就不僅是我們的悲哀,也是《周易》的悲哀了。

其實從現在公佈的計算機的鼻祖、德國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茲和當時在中國的歐洲傳教士的通訊來看,萊布尼茲是因為掌握了二進位制而能夠讀懂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他說:“即使我自己,如果未曾建立我的二元算數的話,對於伏羲圖研究良久也未必能夠理解。”萊布尼茲很希望當時的康熙皇帝和中國學者能夠依據他所設計的二進位制,瞭解“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的“真正含義”。他認為“這事並非無關緊要,它應能使中國人增加對歐洲科學的敬仰,進而增加對我們的宗教的敬仰”。他之前的利瑪竇早就有這樣的居心。而萊布尼茲的二進位制也是在兩百多年以後才藉助於資訊理論和控制論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

我不知道對我們學習計算機的。二進位制是我的基礎課,但是周易卻好像不是我們的基礎課,我覺得他就像一個老者在看著我們,或許我們要學的還有周易中簡單卻又深意的哲學,那不是為錢為名為利,而是簡簡單單的學習平淡,用一顆平淡的心去學習,去搞學問,去做人,這是周易給我們每一個大學生的最根本的財富吧!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3

我想沒有一箇中國人不知道“四書五經”,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儒家經典都是孔子編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紮根於國人心中,至今被奉為經典。有人認為《周易》很神祕,不僅因為它能用來預測個人前景吉凶,還因為它的內容是極其簡單的“─”和“--”型符號的排列組合,雖然單調,但高度抽象。正因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難以揣測它象徵的具體事物極其含義。而正是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卻能定吉凶,測前景。其實,把《周易》當成一部純粹的占卜書是把它淺薄化和庸俗化了。毫無疑問,《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學著作。說他高深,是因為它既有簡單而神祕排列的符號,又有很多明瞭和晦澀相間的對符號的文字說明。它經過幾千年文化的洗禮,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必然有其高明之處。

說《周易》是占卜的書也好,是高深的哲學著作也好,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及與認識相適應的人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對天、地、人的認識和人如何順應事理法則的經典。伏羲氏畫八卦,文王演繹八卦並作“卦辭”,周公作“象詞”,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個人的作品,而是集體智慧。《周易》的集體創作說明:文化的承傳和創新性;在思想認識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說,對事物根本規律的理解,這些哲人們的認識是一致的,至少都認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這個經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傳道了,我深知自己對它理解不深,談不上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談談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現在有一種觀念,認為這素有“眾經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經》好像是萬能的,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很多人甚至藉著它的幌子以達到各種私人目的。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書,探察如今的中國圖書市場,關於《易經》的書可以說已到了氾濫的地步,有關《周易》的圖書則大約相當於其他十二經的圖書總和。 “《周易》搭臺,鈔票唱戲”的專談預測、風水、占卜、醫法的“運用型”圖書紛紛問世(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鄉各地與網上的指引百業、點撥萬家的“易學大師”與“易學文化公司”層出不窮。由於《周易》在大多數中國人頭上有著既神聖又神祕的光環,所以這些欺世盜名、恐嚇無知的江湖騙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對於《周易》,我沒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們文化的瑰寶。我也知道,它並不玄妙,並不是不能讀懂,更不是金庸筆下的《易筋經》。我們作為祖宗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無中生有,誇誇其談。我想我們不能只是簡單的停留在解夢,起名這樣的事情上。應該負起《易經》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淺薄,方能避免文化頹勢。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4

《周易》這本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聽說過了,不過它比《論語》這些書要神祕得多,我還記得是從外公那裡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正是過年,淘氣的表弟不知道從哪裡翻出來了一本發黃而且還沒有封面的書,結果外公很寶貝地拿過這本書,不讓表弟玩。外公就說這是《易經》,然後叔伯們,姑丈們都說這本書很好……因為年紀太小,記不太清楚,不過,《易經》是一本好書,我從小就知道。

漸漸長大,還是沒有拜讀這本書,我心中有小小的疑問:這本書不是很有名嗎?怎麼都沒有怎麼看到同學看呢?

大學後,專業的原因我正式有機會閱讀了這本書,而且知道《易經》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這是一本關於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凶的判斷,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辭、爻辭的書。簡單一點說,就是類似於看風水,算命的書。難怪外公會讀它——我外公的業餘興趣是幫人家樓房看風水。

不過,雖然是關於算卦的書,不過我還是懷著濃厚的興趣讀下去,因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於《周易》,我想,這本書不會那麼簡單,應該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

作為四書五經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專門用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也講述了怎麼處理自然與人,人與人的關係。在我看來,這其中不免包含著一些不科學的理論,但是在文化方面,還有在講述人與自然,人應該怎麼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覺得有它精妙之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這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大概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執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揮作用,必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龍飛到天上,是預示著天下萬民都會因此得到福澤;君子應該自強自立,終日努力不懈。當積極選擇之意,當退則退,當躍則躍,可上可下,躍就躍進九五之位,退則退往群眾之淵,才能夠沒有錯。這裡面,包含著高深的哲學意味。多少年來,這些話一直支援和鼓勵許多人為成功而努力。這些話教會我們,要有所作為,就要自強不息,有博大的胸懷,然後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懷著堅定的信念,等待時機成熟,最後勇敢,堅毅地走向成功;而且要果斷,做錯了立刻改正。

《周易》中的哲學道理還有很多,例如“陰極必反,陽極必至”說的是凡事不要太過,必須有分寸;“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則告訴我們,既要注意天時,把握自然變化,更要注意人和,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是取得成功的極為重要的一步。

《周易》是我國古代寓意極深的鉅作,即使到今天,它依然對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都產生深刻的影響。我看《周易》,也只能看懂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知識,哲學道理潛在書中。不過,僅僅是這麼一部分,我都受益匪淺,它教我很多人生或者是處事的道理。在休閒的時候,拿起《周易》,細細品讀,相信你會有所收穫!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5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全世界都在研究與討論。這本書包羅永珍,天文,歷史,軍事,哲學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們現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紅樓夢》一樣,世界觀不同,造成研究結果的不同。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談不上研究,但是書中的文字與哲理,我認為是很值得我們一看和把玩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縱觀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包括近代偉人,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我看《周易》,雖然沒有看懂什麼,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為人的道理。象書中第一卦,“乾”卦,乾為天,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還說‘潛龍勿用’是說萬事不要強出頭,能辦的就辦,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萬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釋就是說,槍大出頭鳥。包括古時候說皇上是“九五之尊”,這是對乾卦第五爻(發音:遙)的總結和概括,爻辭“飛龍在天”,所以用這個來形容皇上。

“坤”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恆”卦,孔子在《周易》的繫辭中說“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恆”,這是教我們知道,怎樣做一對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恆”;“姤”卦,一陰五陽,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說,這不是正配。卦中一說女人的不安分,二讓我們“勿娶此女”;還有“否極泰來”這個成語,也是來自源於《周易》;《周易》裡有“否卦”和“泰”卦。是說世間的事物“不能終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轉化。“陰極必反,陽極必至”的道理,是告訴我們,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恆,就有成功的希望。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事物的量變,必然要達到質的變化。對於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義,萬事都不要過“度”,過“度”後,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變化。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6

就我自己體會,《易經》是用擬象思維方式寫成的,如果你具有擬象思維方式,讀懂《易經》就毫無困難,無非是準備一本古漢語詞典。如果你只有邏輯思維方式,那麼《易經》你是不可能讀懂的。

《易經》的要點其實就是簡易,變易和不易。

簡易就是認為世界的構成無非陰陽及其轉化規律而已。

變易就是認為世界雖然變化多端,混亂無比,其實不過是錯諸複雜而已。成語錯綜複雜就來自於《易經》。

伏羲創立的八卦體系,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

所謂錯卦,就是兩個卦相對應的每一爻陰陽屬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為陰爻,中爻為陽爻;而與它形成“錯卦”關係的離卦初、上爻為陽爻,中爻為陰爻。所以互為錯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氣上也是完全相對的。(錯卦又被稱為反卦)例如:

乾性健,卦氣向上--坤性順,卦氣向下;

震性動,卦氣向上--巽性入,卦氣向下;

坎性陷,卦氣向下--離性附,卦氣向上;

艮性止,卦氣向上--兌性悅,卦氣向下。

所謂綜卦,就是把一個卦旋轉180度,倒過來所形成的新卦,新舊兩卦是互為綜卦。乾、坤、坎、離這四卦的綜卦就是本身,所以它們是沒有綜卦的,因此它們又稱為八卦中的四正卦。

四正卦在《易經》體系中代表的是宇宙的四個方向。以“玄(天)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是乾和坤,分別象徵天地;以“黃(地)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是離和坎,分別象徵日月。

八卦中剩下的四卦就是四隅卦,其中震卦和艮卦形成綜卦關係;巽卦和兌卦形成綜卦關係。

四正四隅是有先天和後天的區別的,後天卦的方位是地球的層次,這時四正卦指東、西、南、北四個主方向,分別對應震、兌、離、坎四卦;而後天四隅則是指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現在我們讀的《易經》是周易,是周文王演化的,是八卦重疊而來的,所以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兩兩相疊而成的。

復卦和雜卦是針對六十四卦體系來說的。

所謂復卦就是與八個單卦相區別的。三爻的卦稱單卦,由兩個單卦組成的六爻的卦稱復卦。從這個意義上說,六十四卦體系的卦都是復卦。

復卦就是重複。是指上下卦由同一個單卦組成的復卦,所以這樣的卦,也叫純卦,這樣的卦只有八個,所以又叫八純。

與純卦相對的當然就是雜卦,其他五十六個卦都是雜卦。純卦秉承的是上一層次八卦的主要特性,所以純卦自然就是統領雜卦的祖宗卦、宗主卦,所以又有了以八純為主體建立的八宮卦象體系。這也是《易經》宇宙規則氣純則貴,氣雜則賤的體現。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體系下,綜卦就是將一個六爻的復卦的上爻和初爻互換;五爻和二爻互換;四爻和三爻互換所形成的新卦。綜卦的意義是指有著共同基礎上的區域性不同,錯卦則意味著絕對的對立。所以六十四卦體系中大多數的對卦關係,都是綜卦關係,說明了所有的矛盾中,大多數都是同中求異的矛盾。

只有乾(天)和坤(地)、坎(水)和離(火)、小過(雷山)和中孚(風澤)、大過(澤風)和頤(山雷)這四組卦因為各自沒有綜卦而以錯卦的關係組成對卦。其實真正的錯卦只是前兩組;後兩組屬於錯綜結合卦。

而《易經》中代表世界變化狀態的64卦及其384爻不過是陰陽因時,因地,因利的互相轉換而已。

至於不易,是因為《易經》認為世界有基本不變的天道,那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陰陽迴圈,無限往復。所以生老病死,盛衰生長,都是這個天道的表現而已。

其實《易經》的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例如為人,我們崇尚以誠待人,不自欺不欺人,心平氣和;例如做事,我們崇尚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中正平衡,要自強不息,要持之以恆,要堅持不懈,要堅韌不拔,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於求成。

所以從《易經》的思想,自然發展出了中國特有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方法:中庸之道。

拉拉雜雜,東拉西扯寫了不少字,可能有人會問你自己會什麼?

經過認真考慮,我認為我會組織打群架。並熟練掌握了4個打群架不可或缺的技術:

1、優化技術:用各種可能的優化方法,通過對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的人、財、物和技術等等之源的優化配置,可以提高整個系統的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實現投入產出效率優化。

2、協同技術:用各種網路分工技術,通過對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進行專業化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減少工作流程上下的延遲或等待,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減少時間浪費。

3、組織技術:用各種流程設計技術,通過對系統過程的流程設計,把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分散的任務流程和模組,組裝成可以順暢運轉的系統。

4、計劃技術:可以把設想變成目標,目標變成一堆任務清單,任務清單變成一群可執行流程,流程變成過程化的可監控成果,最後把這些分散的成果組裝成一個整體,實現最終目標。

所以我認為自己還是一個技術人員,當然擰螺絲比不上操作工,畫設計圖比不上工程師,但是我的價值是能夠使一個系統組裝起來,並正常運轉實現預訂目標。

這些廢話跟讀《易經》心得沒直接關係,但是我個人認為有間接關係,因為《易經》包含了人最需要的整體觀和大局觀。所以我認為《易經》雖然不能教你做什麼,怎麼幹,但是能夠啟發你怎麼看,這個更重要,幹具體事情主席不會比普通人強多少,但是看事情,卻比大多數人強十萬八千里。

其實怎麼幹很容易學會。因為完成任務,無非是把目標變成過程,把過程變成步驟,從數學角度而言,步驟就是演算法。只是人由於精力有限,能夠熟練掌握的無非幾種而已。而熟練掌握幾種具體做事情的方法,例如目標任務法,關鍵路線法,計劃評審法,不過只需要一年而已,而要形成自己看問題的系統思維模式或框架思維模式,可能得一生的不懈努力。讀《易經》,可以使我們從高山到平原。

讀《易經》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不斷髮現自己的愚蠢。其實人是很難發現自己有多愚蠢的,倒是很容易發現別人的愚蠢。我們經常身披羨慕嫉妒恨為標誌的最愚蠢馬甲,招搖過市,得意洋洋而不自知,但是別人都知道。

對《易經》的理解,實際上是對人生的理解,所以必然隨著時間推移,年齡增加,人生體驗豐富,會不斷變化。所以如果以後有精力和體力,這份讀《易經》心得將不斷補充,完善和修正。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7

我想沒有一箇中國人不知道“四書五經”,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儒家經典都是孔子編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紮根於國人心中,至今被奉為經典。有人認為《周易》很神祕,不僅因為它能用來預測個人前景吉凶,還因為它的內容是極其簡單的“—”和“——”型符號的排列組合,雖然單調,但高度抽象。正因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難以揣測它象徵的具體事物極其含義。而正是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卻能定吉凶,測前景。其實,把《周易》當成一部純粹的占卜書是把它淺薄化和庸俗化了。毫無疑問,《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學著作。說他高深,是因為它既有簡單而神祕排列的符號,又有很多明瞭和晦澀相間的對符號的文字說明。它經過幾千年文化的洗禮,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必然有其高明之處。

說《周易》是占卜的書也好,是高深的哲學著作也好,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對事物的認識及與認識相適應的人的行為方式。也就是說,《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對天、地、人的認識和人如何順應事理法則的經典。伏羲氏畫八卦,文王演繹八卦並作“卦辭”,周公作“象詞”,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個人的作品,而是集體智慧。《周易》的集體創作說明:文化的承傳和創新性;在思想認識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說,對事物根本規律的理解,這些哲人們的認識是一致的,至少都認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這個經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傳道了,我深知自己對它理解不深,談不上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談談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現在有一種觀念,認為這素有“眾經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經》好像是萬能的,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很多人甚至藉著它的幌子以達到各種私人目的。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書,探察如今的中國圖書市場,關於《易經》的書可以說已到了氾濫的地步,有關《周易》的圖書則大約相當於其他十二經的圖書總和。“《周易》搭臺,鈔票唱戲”的專談預測、風水、占卜、醫法的“運用型”圖書紛紛問世(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鄉各地與網上的指引百業、點撥萬家的“易學大師”與“易學文化公司”層出不窮。由於《周易》在大多數中國人頭上有著既神聖又神祕的光環,所以這些欺世盜名、恐嚇無知的江湖騙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對於《周易》,我沒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們文化的瑰寶。我也知道,它並不玄妙,並不是不能讀懂,更不是金庸筆下的《易筋經》。我們作為祖宗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無中生有,誇誇其談。我想我們不能只是簡單的停留在解夢,起名這樣的事情上。應該負起《易經》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淺薄,方能避免文化頹勢。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8

易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就有,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瞭解。現在突然發現一些最基本的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事事物物都與易經相關,而現在科技的發達也歸於易經,真得感覺很奇妙。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事實上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

我們知道易經裡面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辭跟爻辭,所謂算命其實是易經將世間所有情況統一歸納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為一個情景,然後對號入座,將你對應到某一卦中,再去詳細分析該卦的卦辭。這裡先強調一下,六十四卦中除了謙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都有陰陽兩面,也就是無所謂好無所謂壞,因為物極必反,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去定。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由來,古云,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兩儀生四象(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象生八卦(天,風,火,澤,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繹成六十四卦,其實就相當於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分析每一個卦都應該將它分為上卦跟下卦兩部分來看,例如乾卦,上下皆為天,為純陽之卦,坤卦則為純陰,但謙卦卻是上卦為地,下卦為山,這就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想象一下為什麼了,可以任意發揮,但是要能自圓其說,所以說為什麼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來可能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會根據你的表述來判別,然後強硬地塞入卦辭裡面,以示這是古人說的,來增強說服力。很多卦其實都很有哲理,例如坤卦,未濟卦,既濟卦,鹹卦,豐卦等等,這裡就不再列舉了。一陰一陽,亦陽亦陰,陽中含有陰,陰中亦含有陽,看著自己的手就想到了陰陽說,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陰不能缺少陽,而陽亦不能缺少陰存在,就像大拇指與四個手指一樣,一奇一偶,一陽一陰,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來其實就已經於已經相關。從《易經》裡,我也學會了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順應規律,一切不需要強求,也不必著急。該來的必然要來,該去的終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轉星移,周而復始,交替而已,變化而已,輪迴而已,用一個字來總結,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難。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眾生之間,我們每個人既自身渺小又匯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緒無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過程,真是一個需要代代人研究並傳承的課題啊。

今天春日融融。當春風輕輕吹拂著我的心,《易經》的真諦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懷裡。眼望遙遠的天邊,在靜靜的冥想中,彷彿我已經化身為白雲,飄在無界的天空。

周易讀書心得人性 篇9

在不經意間,我便經歷了一場思想的薰陶。她默默無聞地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變遷;她慢條斯理地向我展示中國瑰麗的文化;她她語重心長地教我做人的道理。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它是“五經”之一,以占卜為形式,涉及哲學思想,認識宇宙,人類發展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形成,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周易》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謂之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研究的物件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絡。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周易》在春秋戰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易經》裡的思想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就說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都還會說道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而這些詞彙都是直接從《易經》裡來的。

猶憶中學時代,我看《周易》只覺得它講的是做人的大道理,寒假期間淺讀《周易》之後發現,作為群經之首,它的博大精深遠遠不是我所能讀懂的。在這裡,只能粗略的談一下我的鄙見。

《周易》的第一卦,“乾”卦,為純陽之卦也是全書之首,乾為天為帝王為君子,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從初九的‘潛龍勿用’到用九的‘群龍無首’講的是作為一個君子一生應走的歷程。第二卦,“坤”卦,為純陰之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縱觀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時代的發展至今,雖日新月異,勿庸置疑,人類的發展所依賴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力資本。西方經濟學家盧卡斯更是歸結為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其實,這也就是強調人力素質的重要性。通俗地講,人力素質就是指知識結構,我們常常把知識結構分為廣度和深度兩種,所謂深度是指具有某方面專長、術業有專攻的人;所謂廣度是指一種綜合素質,一種綜合能力的運用。

如果我們要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俯仰人間今古,那麼首先,應具備極強的自信心。其次,我們應當耐得住寂寞,學習一種昆蟲——蠶的精神,蠶不斷地吃食桑葉,攝取營養,再把自己裹覆起來,在不經意間,咬破繭殼,長出翅膀。再次,我們應當正確分析前進道路上個人的差異性,如何不斷調整與環境的適應性,與外圍空間形成一種良好的關係,把握並藉助環境的力量,從而縮短到達目標的距離。最後,我們在前進中尚需不斷改變和調整目標的方向性。只要我們朝著目標不斷努力,自強不息,終會有所得也!

特別是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關注國家時事新聞,引領時代前進的潮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沉澱已久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在祖先積澱下來的經驗和教誨中,接受現代的科技知識,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