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精選15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45W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1

《老人與海》今年暑假,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精選15篇)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這裡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著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著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舉著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非常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知道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群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可以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衛,並最終趕走了這群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己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最後,小說以一個少年看到老漁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再次描寫了這條魚的巨大,說明老漁夫所克服的困難之大,非比尋常。

小說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該積極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2

《圍城》是我認為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為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

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裡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

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

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佔了上風。以是餘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餘大失所望——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麼錢夫人寫的"附錄——記錢鍾書與《圍城》!"

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著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Damn楊絳這個傢伙,沒事寫這個幹甚!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

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豔遇等事件與"圍城"二字有什麼關係。

不過,在說"圍城"二字之前,還是先來說說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

作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

其實,"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

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係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Auntie,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為,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

例如,在眾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鬆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鬆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為,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

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國小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國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

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裡想著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

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

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另外,我身邊還有一點像小說裡面的,就是緋聞鬧得很厲害。這一點是我要"批鬥"的。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3

暑假期間,我重溫了一遍《駱駝祥子》。《駱駝祥子》是老舍的長篇小說,也是我所鍾愛的一部小說。

《駱駝祥子》描繪了老北京一個普通的人力車伕——祥子的故事。祥子出生於農村,失去了父母與幾畝薄田,十八歲的他來到了北京城裡,憑著年輕壯實的體魄,幹過許多體力活,最後選了拉車這賺錢快的“好活”。

歷經三年,祥子攢夠了一百元錢,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從此,祥子幹得更起勁了,他想既然有了自己的車,那麼他的好生活就要來臨了。然而好景不長,他心心盼的車被大兵搶走了,祥子很灰心,他的願望第一次落空。賣了在部隊順手牽走的駱駝,將錢交給人和車廠的老闆劉四爺保管。祥子又辛辛苦苦的幹了起來,可惜,這次車還沒買上,錢便被孫偵探敲詐了去,祥子的願望再次落空。祥子在娶了虎妞後,為了生計,祥子便又幹起了老本行,虎妞買了一輛“不吉利”的車,祥子也沒抱怨,勤勤懇懇地又幹了起來。不料虎妞難產,大人連孩子一同命歸黃泉,為了葬虎妞,祥子賣了車。小福子表示願意和祥子一起過,祥子去求曹先生,曹先生願意幫他們,祥子開心的去找小福子,卻得知她吊死在白房子。祥子傷心欲絕,他什麼都不期望了,什麼都不想了,他就將就著活著吧,他已經不知道他活著是為了什麼。祥子完了。

讀完後,合上書,不禁為祥子流下了同情的淚。祥子是老北京底層人士的一員,老實,勤懇,正直,又不抽菸喝酒,還不亂花錢,最重要的是祥子有志向,有目標,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為了自己光明的未來,祥子揮霍著自己的大好光陰來為事業拼搏。沒想到連老天都嫉妒了,將一次次的磨難強加在祥子身上。祥子不堪負重,在一次次的折磨下,終是沒保住他那顆淳樸善良的心,墮落在無人問津的陋巷。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4

《西遊記》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一本神話小說,歷經歲月的磨礪,作者的坎坷寫作歷程,從古代流傳至今已然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外必讀的歷史讀本,一些章節已經列入國小語文書中的精彩片斷。

《西遊記》講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的過程;四人一路上劈荊斬棘,翻山越嶺,憑惡除奸,斬妖除魔,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取回了夢寐以求的“真經”,但這卻是最後九九八十一難中的最後一難,最後因為沒有信守承諾替老龜言,導致“真經”落水,變不“無字經”,此驗過後終於取回真經的故事。

這本書裡,孫悟空的英勇無畏,活潑調皮,行俠仗義,使一個“大俠”變為一代“頑猴”,以奇特的外表,開朗的性格活在人們心中,豬八戒的憨態可掬,斂財貪心,面對孫悟空的順從和對沙僧的小聰明,每每都讓人開懷大笑,他的肥頭大耳和厚重的體型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沙僧任勞任怨,乖巧順從,將一切重活都累在身上,挑著扁擔,牽著白龍馬,默默地為別人付出。唐僧的善良大度,卻有些愚昧無

知,經常錯怪孫悟空,念“緊箍咒”,憑罰悟空,讓人痛恨他的舉動,但他的功卻蓋過了過。

《西遊記》雖然是一部神話,卻以正確的方式教會我們許多道理,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做人必須以誠信待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它裡面的人物生動傳神,故事悠久長揚,至今它已家喻戶曉,它不僅包含了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與豐富的想象力,更力辯了我國在世界文明的地位!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5

手握《青春之歌》,我的心卻不由的飛向我的“青春”,回憶起我的“青春”來,嘴角間也不由哼起這首越哼越讓我感嘆我逝水年華的“青春之歌”。青春叫人無限的追憶又叫人痛苦的無奈,青春應該倍加珍視卻又被我們無情的揮霍,我們不自知的就已寫下一行行所有的青春詩句,卻在再次讀到時潸然淚下。我們不自覺間肆意揮灑著自己的青春,是那麼的“瀟灑”、那麼的“大度”。我們還有多少個青春、還有多少個年華去讓我們“瀟灑”、讓我們“大度”?我不由痛苦的去思考問題,思考這個明瞭而又故意去糊塗的答案。暮然回首,青春只留給我們一串串伸向我們不能退卻的腳印。此時的我們,站在這青春最後的尾巴上茫然四顧,是否更應該好好的活,更應有意義的過?只為這可愛又可惜的青春畫一個完美的句點,讓我們堅定前行。

林道靜,我以一個大男子的角度去思考,她就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弱小到放到只有她一個人的廣場上,你也無法去想象她有什麼特別之處。恰恰相反,林道靜,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年輕的聲音唱響的是一曲鏗鏘嘹亮的青春之歌,衝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懷著堅強不屈的靈魂迎接初升的太陽。是那麼的美,是那麼的感人,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為實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勇氣,那種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奮鬥精神,無不展現她特有的美感。

就是這種力量、勇氣和不屈的精神,鍛鑄了一個使人景仰的“女戰士”。我們的女主角的人生又是波瀾壯闊、歷盡滄桑的,壯闊到讓很多男子漢萌生再世為人的念頭,滄桑到讓世界都改變了顏色。如果說她代表了中國革命時期的熱血青年,書中的青年們,如同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中國大地上譜出一曲動人、激昂的青春樂曲,在20世紀上半世紀青春躁動的中國,他們將自己與國家命運聯絡起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新中國的未來而奮鬥。他們為他們那可愛又可惜的青春畫了一個完美的句點。他們為他們無怨無悔的青春而堅定前行。

我們青年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書中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遙遠,可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卻與我們相隔的太遠。也許現在,尤其改革開放後,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理想喪失的年代,也許有個人理想,但更多的是從身邊耳濡目染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我們失去了社會理想,只剩下生存的需要、金錢的追求、權利的追逐,我們不為此而感到悲哀麼?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點。我們不去苛求能像林道靜一樣的偉大,但也讓我們的精神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精神”。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勤儉、少一點浪費,多一點美好、少一點醜惡。古語云:“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

對於我們現在已參加工作的青年來說,在學校,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而今作為煤礦人——新集煤礦的一份子,踐行新集精神,把我們的礦上建設的更加美好,除了為理想而奮鬥外,我們肩負著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們不應該將目光拘於狹小的個人天地,這樣的生活是蒼白沒有意義的,只有緊緊靠攏於企業的組織領導下,做好本職工作,鼓足幹勁,為國家,為企業,為人民奉獻個人的綿薄之力,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才能體現出我們激情的青春。讓我們青春擔當得起“青春無悔”這四個字,當我們回首我們的青春,我們能夠自豪而又驕傲的說“青春無悔”。

我們青年人是需要一點信仰的。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說是:“*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富了,但是人們也發現社會變了,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裂變,出現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錯位。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如是觀,作如是,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們前進步伐。那青春之歌和著義勇軍進行曲顯得更加渾厚動聽,那青春的熱血映著鮮豔的五星紅旗更顯耀眼奪目。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公平,一生只給予我們一次機會。轉瞬即逝、彌足而珍貴。但是每個人卻將這僅有的一次“青春”的機會演繹各不相同。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6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於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地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並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後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於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後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捨,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做一個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對映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聖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於,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後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後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7

暑假期間,我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選集。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讀完全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

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從教,並取得了如此偉大的成就得益於他的啟蒙教師安娜·薩莫伊洛英娜。這位女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親密的夥伴。她講課時學生們都有濃厚的興趣,所教的知識常被學生銘刻在記憶之中。她常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學生思考許多問題,學習了不少東西,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使幼小的蘇霍姆林斯基不僅愛上了書本,愛上了同伴,愛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這位老師。

他嚮往著自己的知識能同老師一樣淵博,嚮往能象老師一樣。從這時起,蘇霍姆林斯基逐步樹立了從事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學校畢業時,他毅然決定報考師範院校,後來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普通的教師成長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健康成長直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愛心、耐心、恆心”,直到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止。

二、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寄語後來人》一文中,對後輩的教育同行們寄予了無限厚望,他把自己對教育未來的期望整理成八條教育遺囑,對影響學生髮展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細緻地囑咐。其中有一條,蘇霍姆林斯基特別講到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他說,要當作最寶貴的珍寶一般,保護兒童的信賴這朵最嬌柔的鮮花。它是很容易折損,憔悴和被不信賴的毒汁毒死的。作為一名教師,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學生的家長,也極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點也不比大人小。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三、反思造就了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實踐中也曾有過這樣的失誤。那時,他剛參加工作,一個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於過分活潑、頑皮,在一次玩耍中無意把教室裡放著的一盆全班十分珍愛的玫瑰花給碰斷了。對此,蘇霍姆林斯基大聲斥責了這個學生,並竭力使這個闖禍的孩子觸及靈魂,吸取教訓。事後班上孩子們又拿來了三盆這樣的花,蘇霍姆林斯基讓孩子們用心輪留看護,唯獨斯捷帕沒有獲准參加這項集體活動。不久這個學生變得話少了,也不那麼淘氣了。

年輕的蘇霍姆林斯基當時想,這倒也好,說明自己的申斥對這個學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責這位學生的幾周之後的一天發生了。這天放學後,蘇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還留在教室裡,斯捷帕也在這裡,他準備把作業做完回家。當發現教室裡只有老師和他倆人時,斯捷帕便覺得很窘,急忙準備回家。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注意到這種情況,無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採花。這時斯捷帕表情迅速變化,先苦笑了一下;接著眼淚直滾了下來,隨後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跑著回家了……這件事對蘇霍姆林斯基觸動很大。此時,他才明白了,這孩子對於責罰,心裡是多麼難受。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覺地對孩子的一種疏遠,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為孩子弄斷花枝是無意的,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願意做些好事來補償自己的過失,而自己卻粗暴地拒絕了他這種意願。對這種真誠的、兒童般的懊悔,報之於發洩怒氣的教育影響,這無疑是對孩子的當頭一棒。

此後,蘇霍姆林斯基吸取了這一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責罰。通常,他對由於無知而做出不良行為後果的兒童,採取寬恕態度。他認為,寬恕能觸及學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這正是做教師的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讓反思成為教師成長中的好習慣。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8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這本書大致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後,接受了招安,並幫助朝廷徵遼、平王慶、平田虎、平方臘,最後僅剩二十餘人。由於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著我,我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橫流,為什麼呢?現在我就帶著你去品一品水滸傳。

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吳用的足智多謀,我就光光討論“花和尚”就能說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稱作“花和尚”。魯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經略府提轄,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當地惡霸鎮關西,為避禍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在寺院因酒後鬧事,在智真長老的推薦下攜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在東京相國寺守留菜園期間偶遇林沖並與之結下深厚的友誼,後來在林沖蒙冤受難之際救下林沖,直到後來遇到楊志,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並做頭領,在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後,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聰明、善良、嫉惡如仇但莽撞於一身的魯達,其實在我的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魯智深”永遠是這麼莽撞。我還記得有一個村子的黃甲因打不過對方黃乙,便打手機叫兒子前來幫忙,兒子當即操刀上陣,一刀將黃乙刺倒在地,黃乙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黃甲父子追悔莫及。這難道不是莽撞闖的大禍嗎?所以通過這兩件事情,我們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腦去思考,要三思而後行。其實人生也是一樣的,我們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們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氣用事,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想想我們究竟該不該這樣做,這樣我們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輝煌的每一步。

“人樂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讀了水滸傳,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一部《水滸》顯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殺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滸》展示英雄氣概:俠肝義膽,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滸》現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義梁山水泊一部《水滸》寫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討江南淮西。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每當翻開《水滸傳》劉歡那高亢激昂的歌聲,總會在我耳邊久久迴響,迴響……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9

《三國演義》裡的劉備是“一代亂世英雄”,可“縱橫一生落幕”;“隆中便曉三分天下,曠世奇才死而後已”這個人就是諸葛孔明;其中有“叱吒風雲,雄霸天下,能臣,奸雄由人評說”的曹操;還有“青年才俊,一戰成名,一生光輝與驕傲”的周公瑾……不過讀了《三國演義》我也有許多不解的疑慮和問題。《三國演義》中,劉備曾經和一位老先生(他也是一位軍師,就是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的師父)說過話。那老先生說:“這世上有兩個人,他們都是曠世奇才,得其一即可得一半天下,他們就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然而,劉備不是得了他們兩個嗎?是不是應該得全部天下了呢?可為什麼到最後劉備的蜀國非但沒有得全部天下,反而被魏國滅得很慘,這時為什麼呢?在偷偷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早已知道隆中有臥龍這樣的奇人,所以已經三顧過茅廬了。

而為什麼劉備請他成功了,而曹操卻沒有成功呢?這是因為曹操第一次請是叫程昱去請的,程昱是諸葛亮的朋友;第二次是叫程昱,賈詡等人去請他到小飯店吃飯順便請他的;第三次才是曹操親自去請的,一點誠意也沒有。曹操還不滿的說:“我麾下謀士多的是,誰稀罕這個不肯出山的謀士呀!”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真是他放棄的那個謀士,摧毀了他的好多兵力呢?曹操也嘆氣說:“我早知道就誠心誠意的把臥龍親過來了,也不至於現在落得這個下場!”《三國演義》是由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著的。它真是一段傳奇的佳話!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10

《愛的教育》,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呢?帶著這個問題,我打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記錄了長輩對小輩的愛,教育,啟示。這本書洋溢著對祖國,對家人,對老師,對同學,對朋友,的真摯的愛,讀了之後感人肺腑。愛如空氣一般,整天都圍繞在我們身邊,所以往往,我們都會忽略它。當我們咳嗽,父母會立刻拿來一瓶藥,當我們在夜間把被子踢掉是,父母總微笑著幫我們蓋好,當有好吃的時候,父母第一個想到的總會是我們。也許,這對我們來說,太平凡不過了,似乎每時每刻都會發生,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濃濃的愛。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了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讀的日記,而在生活中,我們的日記上總會掛著一把小小的鎖,如果說日記是子女與父母溝通的橋樑,那麼,我們則把這頂橋給鎖住了。這濃濃的父母之愛,似乎許多人都感受不到,真的很可悲。學校裡,當我們把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題目做錯時,老師總會嚴厲的批評我們,而有些同學呢?就憑著這個,來定義一個老師的好壞,每每嚴厲的老師會被同學定義為壞老師,和藹的老師會被定義成好老師,唉,我真替老師們不值,苦心教導換來的卻是這些。

父母對我們付出了全部的愛,而我們就因該用好的成績來回報他們,在這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困難,我們就因該用魯賓遜的精神來克服困難,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回報父母。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想到三國演義,腦海中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這經典的開篇詞。好一個“是非成敗轉頭空”,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詮釋了多麼深刻的一個道理啊。

三國演義以三絕為特色:智絕,_絕,義絕。

智絕毋庸置疑便是諸葛亮了,他是位足智多謀的天才軍事家。“火燒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和“空城計”等,充分顯示出他的大智大勇。他知己知彼,用兵大膽果斷,善於發現敵將的弱點,攻其不備。他根據自然現象,巧用大霧天,“草船借箭”是其成功的範例。他利用司馬懿的多疑,巧施“空城計”,嚇退了追趕蜀兵的魏軍。試問三國中難道還有人的智慧可以超越他嗎?

我們也應該去學習諸葛亮的智慧,但我們要學的並不是他的兵法,畢竟這在現代社會已經毫無用處了,我們要學習的是他的方法,要學習他去巧用天時地利人和。不管做什麼事,人和都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才有可能成功的實施一個方案。反之,要是人不和,不管你這個方案是多麼完美無瑕,沒有人願意實施,一切也都白搭。

至於“_絕”是誰,不用我說,大家也肯定都已經心裡有數了。沒錯,那就是曹操。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經典名言,也是曹操的處世之道,呂伯奢是曹操祖父曹嵩之結義兄弟,該算是曹操的叔父了。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後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殺。後得到中牟縣令陳宮的鼎力相助。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呂伯奢家。見故人之子來到,呂伯自然喜出望外,趕緊去買酒,並讓家人殺豬招待曹操一行。而曹操在屋子裡聽到磨刀的嚯嚯生,以為呂家起了歹心,於是就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後來看見被縛住的豬才知道錯殺好人,於是與陳宮倉皇出逃,在路上遇到外出打酒的呂伯奢,便將錯就錯的殺死了呂伯奢,陳宮大驚,責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卻說出了他的處世格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所以說曹操是_絕。

義絕是是我影響最深刻的一絕,義絕以關羽為代表。而最能體現關羽義絕的事件便是千里走單騎。關羽雖然投降曹操,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當他得知自己大哥劉備的訊息後,就不辭而別。由於關羽的離開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曹操的部下們一路上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關隘,斬曹操六員大將,東嶺關殺孔秀;洛陽城殺韓福;汜水關殺卞喜;過滎陽時殺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在張飛佔的古城外殺蔡陽。最終和劉備相會。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應該要像關羽一樣重情義,不為利益所_,無論如何也不出賣自己的朋友,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夠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

總而言之,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有許多人物的性格都非常值得學習,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閱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這個寒假重讀《三國演義》,仍舊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12

這本《托爾斯泰傳》與其他任何一本傳記都不同,它是一本心靈的專記。我原本是想讀一本真正的傳記,對於書中那些深奧的句子,我曾經想把它投入陰暗的箱子裡,永不去翻開它。可我終於還是把它讀完了。

言歸正傳,正如書中說的,像聖經中的約伯一樣,托爾斯泰在事業巔峰時,在“徹底的幸福”時,突然的'開始了他的思想史。他,開始了對虛無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人類的思考。托爾斯泰就這樣那樣深的命題開始了那樣深的思考,並且他也幾乎戰勝了虛無、死亡,理解了生命、人類。

托爾斯泰在閃動的燈光下寫下(如果我活著),就這樣,一天一天,他不再懼怕死亡。因為他明白,死亡就是逃向上帝,飛翔永恆。

托爾斯泰在會客廳中,在書桌前,在運動場上,戰勝了虛無。他從沒有讓任何肌肉停止工作,不管是手部用於寫作的肌肉,還是身體上用作運動的肌肉,甚至是嘴邊用來交談的肌肉。他從沒有虛無過,因為他天天都在思考,永不停止。

因為托爾斯泰那透徹的觀察力,生命都親和於他。他能猜出一隻獵犬接近野鴨時的本能,也能描述一匹良種馬在起跑時的想法。

在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能寫出一位婦女在懷孕時的真實感受,也能寫出伊萬·伊里奇快死時的恐懼。還能寫出一個少年第一次騎馬的感覺。

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與精神的惡魔搏鬥的勇士,與思想的聖人交友的智者。作者用美麗的文字讓我延前啊出現了這樣一個托爾斯泰。

他是一個強壯、精神抖擻的老人。他經常運動,並保持了一顆接受新鮮事物的心。他面孔輪廓粗獷,如同任何一個下地幹活的農民,任何一個鄉村貴族,任何一個軍_,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揭穿一切謊言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鬍子,他的面容就是一個普通的_漢子。托爾斯泰作為一個藝術家卻是一絲不苟的。他會因為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只為了完美無瑕的作品。托爾斯泰的作品具備一種特質:完全真實。正因為如此,他才成為了文壇的大師,成為了一切人類中最有人性的人。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13

《誰動了我的乳酪》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它的名字叫做《誰動了我的乳酪》。它是一本寫兩個小矮人和兩個小老鼠再一個迷宮中找到了乳酪的故事!

它的主人公是兩個小矮人和兩個小老鼠。兩個小矮人頭腦複雜,靠的是準確的思考。但小老鼠卻相反,它們是頭腦簡單,有著敏銳的嗅覺。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兩個小矮人和兩個小老鼠共同找到了乳酪N站。那裡有堆積如山的乳酪,從此,兩個小矮人就不向從前一樣勤勞,也不向從前天天向別的地方探索。而小老鼠呢?它們一如既往的勤勞,像從前一樣,天天向別的地方探索。它們還注意到乳酪N站的乳酪在一天一天的減少。終於有一天兩個小矮人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打擊打跨了。但小老鼠沒有,因為他們探索到乳酪C站。

終於有天一個小矮人覺悟了,他在牆上寫上了自己領悟的道里來座標制,突然一串腳步聲鑽進那一個小矮人的耳朵裡,是他的好朋友還是一個新的開始?

我讀了這本書後懂得了許多道理,如:只有觀察到了微小的變化才能不被大的變化打跨等等。但我相信每人讀了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想法,也會感悟到不同道理。所以,你也來讀一讀吧!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14

笛卡爾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還有一句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所以我認為,在一個人的成長中,離不開好書的閱讀,但在關鍵的時候,還需要有高人為我們指點迷津,這兩者好比鳥兒的兩隻翅膀。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了這兩隻翅膀,他就會在幸福的天空飛得更高、更遠。《愛的教育》裡面的主人公安利柯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小男孩。他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可以自由自在地讀自己喜歡的書,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通情達理的父親和善良的母親,最重要的是後來他遇到了睿智而偉大的舅父,他教會他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人生哲理。

安利柯是幸運的,我也是幸運的。我有幸通過上網讀到《愛的教育》這本書,更有幸在這本書的續集裡認識了舅父這位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從他的身上,我學到很多,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日行三善”的做法。

“日行三善”,最初是作為一種贈物,在父母雙亡後,由本村牧師唐。愛培里斯德送給舅父的。那天早上,牧師告訴舅父:每朝起來,請先自誓一日中須行三件好事,晚上睡時請自省今日預定要做的三件好事曾否實行。這樣行去,你的一生沒有一日浪費。剛開始得到這份“贈物”時,舅父很不以為然,認為還不如給他一、二枚銀幣的好。但第二日,當他獨自坐在海邊的岩石上時,竟情不自禁地把牧師的話回想起來,坐在那兒沉思了一會兒。結果就是從那時起,他決心依守牧師的教言,每日搜求足以使自己身心與知識完善的三件事。五十多年來,他一直不忘唐。愛培里斯德的教訓,每日在努力著:第一,增進自己的健康;第二,把心弄好;第三,修養思想。這樣直到垂老的日子還照樣行著。那麼,這“日行三善”的經歷到底給舅父帶來了什麼呢?他是這樣說的:“我讀過很多哲學書,但我感受到,最好的哲學就是每日想努力把自己完善的時候在心裡所發見的東西。”他還說:“這最好的哲學這樣教示我:人要身體、感情、思想三者平均協調才好。如果其中有一者不完善,就不能成為幸福善良賢明的人。”正因為“日行三善”的“贈物”給他的一生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所以舅父決定把這種做法傳給他的外甥安利柯,要他養成每日行三件好事的習慣。為此,他專門給安利柯制定了一月份一個月的善行計劃。比如一月一日的三件事是:一、自省自己身體的缺點。二、自省自己品性的缺點。三、自省自己頭腦的缺點。一月三十一日的善行計劃是: 今日是一月的末日了,自問自答地來考查一月間的成績吧。一、為強健自己的身體起見,本月做了些什麼事?二、為修養自己的精神起見,本月做了些什麼事?三、為培養自己的知識起見,本月做了些什麼事?

縱觀舅父的“日行三善”,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多做實事,少說空話;多做有益於自己身體、思想、情感的好事,每天積累自己的健康、德行和知識,使自己生活得健康、充實和快樂。由此我想到了古人曾經說過的兩句話:“吾日三省吾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又想到了陶行知的“每天四問”:第一問: "自己的健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 第二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第三問:“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第四問:"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我還想到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的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所有這些,都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目標且腳踏實地的人,認認真真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完人生之路。

聯絡自己的實際,我發現,其實我已經在無意中踐行著舅父的“日行三善”。比如,我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早上我堅持跑操了;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上網觀看了魏書生關於“教育與人生”的講座視訊;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幫婆婆幹活了……雖然我做的不夠完善,堅持得也不夠好,但通過自己斷斷續續、有意無意的親歷行為,我還是感受到了這種做法給我帶來的好處。它讓我的生活充實了,少了一些無聊空虛;它讓我更自信、快樂了,讓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會到了自己的進步以及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所以我決心將“日行三善”進行到底,真正有意識地用它來指點人生,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我的生活更健康、更充實、更快樂,讓我的人生更有意義!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踐行“日行三善”,讓我們的生活從此變得充實快樂起來吧!

中國文學名著讀書心得 篇15

剛一掀開書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動的語言深深吸引,全書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鋪直敘,使用了大量的口語,使其有著一種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發人深省的感覺。

《麥田裡的守望者》以回議的方式寫的是一個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深夜離開學校,來到美國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煩人種種醜惡,他想逃離這個現實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許會得肺炎死去,決定冒險回家和妹妹菲芯訣別,他向她訴說了自己的理想和苦悶,他想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後來霍爾頓決定假裝成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最後,在妹妹的勸說下,他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後人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

看完這本書後,最讓我覺得難得的是主人公在汙濁的環境中仍能保持一顆與世無爭的心,他渴望樸實和真誠,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有勇氣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骯髒,也許正是因為他看不慣現實社會中的世態人情,他才有了這個相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夢,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孩子們做些什麼,他希望自己沒有的童年可以讓他人擁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衝動敏感卻又使得他一無所成,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只能抱著那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終他還是向這個社會妥協了。

由於作品的感染力極強,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青春期這是一個由孩童到成人的過渡期,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夏洛特?彪勒曾把青春期稱之為“消極反抗期”。在這期間,少男少女們總有著叛逆的心理,追求新鮮,憤世氣俗,不思上進。和賽爾頓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受人束縛,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打架,抽菸,喝酒,一些禁止學生的行為?多麼可笑啊,它們也許能滿足你一時的好奇和新鮮感,但絕對不會對你的將來有任何一點的好處,只會讓你變得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每個人都有著對理想的渴望,但是如果不靠奮鬥和努力,能換來什麼呢?只有空白,任何的夢只有經過汗水的澆灌才會發芽結果。現實是殘酷的,生活在這個社會裡,不是我們改變環境就是環境改變我們,那麼你們選擇的是前者還是後者呢?麥田裡的守望者也許是那麼的簡單純粹,但它也同樣需要付出,主人公有著美好的理想境界,卻是垮掉的一代,因為他並沒有資本去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