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文祕 > 談判技巧

談判成功案例(精選18篇)

欄目: 談判技巧 / 釋出於: / 人氣:1.24W

談判成功案例 篇1

案例簡介

談判成功案例(精選18篇)

中海油某公司欲從澳大利亞某研發公司(以下簡稱C公司)引進“地層測試儀”,雙方就該技術交易在20xx至20xx年期間舉行了多次談判。地層測試儀是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一項核心技術,掌控在國外少數幾個石油巨頭公司手中,如斯倫貝謝、哈利伯頓等。他們對中國實行嚴格的技術封鎖,不出售技術和裝置,只提供服務,以此來佔領中國廣闊的市場,賺取高額壟斷利潤。澳大利亞C公司因缺乏後續研究和開發資金,曾在20xx年之前主動帶著他們獨立開發的、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的該裝置來中國尋求合作者,並先後在中國的渤海和南海進行現場作業,效果很好。

中方於20xx年初到澳方C公司進行全面考察,對該公司的技術裝置很滿意,並就技術引進事宜進行正式談判。考慮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公司未來發展的需要,中方談判的目標是出高價買斷該技術。但C公司堅持只給中方技術使用權,允許中方製造該裝置,技術專利仍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們不同意將公司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術賣掉,委身變成中方的海外子公司或研發機構。雙方巨大的原則立場分歧使談判在一開始就陷入僵局。

中方向C公司表明了立場之後,對談判進行“冷處理”,回國等待。迫於資金短缺的巨大壓力,C公司無法拖延談判時間,在20xx-20xx期間,就交易條件多次找中方磋商,試圖打破僵局。由於種種原因,中澳雙方最終沒能達成協議,談判以失敗告終。但中海油科技工作者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的技術創新之路。

談判成功案例 篇2

二、索賠談判成功的案例

案情簡介

雲南省小龍潭發電廠,就6號機組脫硫改造專案於20xx年跟丹麥史密斯穆勒公司簽訂了一系列脫硫改造合同,改造後檢測結果,煙囪排放氣體並未達到合同所承諾的技術指標。該電廠於20xx年又與史密斯穆勒公司為此事進行交涉,要求對方進行經濟賠償。

索賠談判前,我方在確認對方的責任方面進行了大量調研和資料收集工作。首先,諮詢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國內該領域的知名專家,在理論上對這一問題有個清楚的認識。其次,對改造後煙囪排放氣體進行取樣分析以及資料計算。另外,對比分析對方提供的石灰品質以及脫硫效率。根據調研結果,對照20xx年原合同中的條款和引數,我方最終認定是史密斯穆勒公司的負責。

在索賠正式談判中,雙方在責任問題上各執一詞,談判出現了僵局。史密斯穆勒公司採取了“打擦邊球”的策略,試圖推脫責任,把賠償金額壓到最低。合同要求脫硫率是90%,脫硫率瞬間值達到了這一指標,甚至還高於90%。但我方要求的是長期值而不是瞬間值,對方試圖以瞬間值逃脫一定責任,而我方則以平均值說明問題。我方經過長期統計,平均值僅有80%左右,遠遠沒有達到合同要求。在脫硫劑石灰上,丹麥的國家制度規定石灰原料由國家提供,而我國則由企業自己提供。史密斯穆勒公司認為,脫硫效率低是我方未提供合適的石灰造成,我方應負一定責任。

雙方最終達成協議:一方面,史密斯穆勒公司派遣相關人員繼續進行技術改造,另一方面,對方就無法實現的合同技術指標部分進行賠償。

談判成功案例 篇3

1983 年曰本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矽堆的全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 價 2.4 億日元,裝置費 12.5 億日元.包括了備件、技術服務(培訓與技術指導) 費 o.09 億日元。 談判開始後,營業部長松本先生解釋:技術費是按中方工廠獲得技術後,產 的獲利提成計算出的。取數是生產 3000 萬支產品,10 年生產提成事 10%,平均 每支產品銷價 s 曰元。 裝置費按工序報價, 清洗工序 1. 億日元; 9 燒結工序 3. 5 億日元;切割分選工序 3.7 億曰元;封裝工序 2.1 億日元;列印包裝工序 o.8 億日元;技術服務贊分培訓費,12 人的月曰本培訓,250 萬日元;技術指導人員 費用 l0 人月,65O 萬元曰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技術有特點.但不是唯一公司,是積極推銷者,該公司首次進入中 國市場.也適合中方需要。 (2)清選工序主要為塑料槽、抽風機一類器物.燒結工序主要為燒結爐及輔助設 備、切割分選工序,主要為切割機,測試分選裝置。封裝工序,主要為管芯和包 裝殼的封結裝置和控制儀器。列印包裝工序主要為印表機及包裝成品的裝置。此 外,有些輔助工裝夾具。 (3)技術有一定先進性、穩定性,日本成品率可達 85%,而中方僅為 40%左右。

談判成功案例 篇4

中國某公司與美國公司談判投資專案。其間雙方對原工廠的財務帳目反映的原資產總值有分歧。

美方:中方財務報表上有模糊之處。

中方:美方可以核查。

美方:核查也難,因為被查的依據就比可靠。

中方:美方不應該空口講話,應有憑據證明查帳依據不可靠。

美方:所有財務證均系中方工廠所造,我作為我國人無法一一核查。

中方:那貴方可以請信得過的中國機構協助核查。

美方:目前尚未找到可以信任的中國機構幫助核查。

中方:那貴方的斷言只能是主觀的不令人信服的。

美方:雖然我方沒有法律上的證據證明貴力帳面數字不合理,但我們有經驗,貴方的現有資產不值帳面價值。

中方:尊敬的先生,我承認經驗的寶貴,但財務資料不是經驗,而是事實如果貴方誠意合作,我願意配合貴方查帳,到現場一一核對物與帳。

美方:不必貴方做這麼多工作,請貴方自己糾正後,再談。 中方: 貴方不想講理?我奉陪!

美方:不是我方不想講理,而是與貴方的帳沒法說理。

中方:貴方是什麼意思,我沒聽明白,什麼“小是、不想;而是、沒法”?

美方:請原涼我方的直率,我方感到貴方欲利用帳面值來擴大貴方所佔股份。

中方:感謝貴方終於說出了真心話,給我指明瞭思考方向。

美方:貴方應理解—個投資者的顧慮,尤其像我公司與貴方誠心合作的情況下,若讓我們感到貴方帳目有虛佔股份之嫌,實在會使我方卻步不前,還會產生下愉快的感覺。

中方:我理解貴方的顧慮。但在貴方心裡恐懼面前,我方不能只申辯這不是“老虎帳”,來說它“不吃肉”。但願聽貴方有何“安神”的要求。

美方:我通過與貴方的談判,深感貴方代表的人品,由於帳面值讓人生畏,不能不請貴方考慮修改問題,或許會給貴方帶來麻煩。

中方;為了合作,為了讓貴方安心,我方可以考慮帳面總值的問題.至於怎麼做帳是我方的事。如果,找沒理解錯的話,我們雙方將就中方現有資產的作價進行談判。

美方:是的。

(以上是中方現有資產的作價談判)

問題:

1.上述談判中,雙方均運用了哪些語言?

2.雙方的語言運用有何不妥之處?

3.如果你作為美方或中方代表會怎麼談?

分析:

1.商業法律語言,外交語言,軍事用語和文學用語。

2.美方說的:“外國人無法一一檢查”。“目前尚未找到可以信任的中國機構幫助核查”以及“請貴方自己糾正、再談”。均墾不妥。中方:“貴方不想講理?我奉陪!”不太妥。若自己帳目做的本已存在問題,再這麼講就尤禮了。 、

3.因為是合作性的談判,雙方均可以文學用語開始調好氣氛,減少對抗。再以商業法律語言講實事,有問題講問題。美方可以指出不妥或提出相應要求。巾方也可以再做一次調帳,然後再談.運用一點外交用語,效果會更好。

談判成功案例 篇5

1983年日本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矽堆的全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價2.4億日元,裝置費12.5億日元.包括了備件、技術服務(培訓與技術指導)費0.09億日元。談判開始後,營業部長松本先生解釋:技術費是按中方工廠獲得技術後,產的獲利提成計算出的。取數是生產3000萬支產品,20xx年生產提成是10%,平均每支產品銷價4日元。裝置費按工序報價,清洗工序1.9億日元;燒結工序3.5億日元;切割分選工序3.7億日元;封裝工序2.1億日元;列印包裝工序0.8億日元;技術服務贊助和培訓費,培訓12人/月,250萬日元;技術指導人員費用l0人/月,650萬元日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技術有特點.但不是唯一公司,是積極推銷者,該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也適合中方需要。

(2)清選工序主要為塑料槽、抽風機一類器物.燒結工序主要為燒結爐及輔助裝置、切割分選工序,主要為切割機,測試分選裝置。封裝工序,主要為管芯和包裝殼的封結裝置和控制儀器。列印包裝工序主要為印表機及包裝成品的裝置。此外,有些輔助工裝夾具。

(3)技術有一定先進性、穩定性,日本成品率可達85%,而中方僅為40%左右。

問題:

1.賣方解釋得如何?屬什麼型別的解釋?

2.買方如何評論?

分析:

1.賣方解釋做得較好,講出了報價計算方法和取數,給買方評論提供了依據使買方滿意。由於細中有粗,給自己談判仍留了餘地,符合解釋的要求。賣方採用的是分項報價,逐項解釋的方式。

2.買方面對賣方的分項報價和逐項的解釋,應採用“梳蓖式”的方式進行評論,也就是按拄術、裝置、技術服務三大類來進行評論。

評論點較多:

其一,技術價。針對賣方取數——年產量、產品單價和提成率以及年數的合理性進行評論;

其二,裝置價。針對各工序裝置構成按工序總價值或工序單機進行評論,如清洗工序的裝置價值;

其三,技術服務。可分為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兩大類,各類又可分出時間、單價、人員水平、輔助條件(吃、住、行)等點進行評論。

談判成功案例 篇6

ALADO公司隸屬於1995年成立的馬來西亞最大的鋁合金製造商BSA集團。BSA集團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鋁合金出口商,是馬來西亞第一個生產18寸、19寸、20寸、22寸及24寸的鋁合金輪圈的製造廠。奇瑞是安微蕪湖市的地方國有企業。1996年購買了一條發動機生產線,1999年12月開始生產轎車。20xx年銷售轎車9萬多輛,其中出口1200多輛,佔20xx年我國轎車出口的50%左右。20xx年簽約,為伊朗建一個年產5萬輛轎車的整車廠,用奇瑞的品牌和散件裝車,成為我國第一家到國外去辦合資轎車廠的企業。

自20xx年4月起,奇瑞公司開始與馬來西亞ALADO汽車公司正式就ALADO汽車公司在馬來西亞代理銷售、製造奇瑞汽車展開洽談。根據計劃,雙方先期進行CBU整車銷售合作,後期進行CKD散件裝配。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長拿督馮鎮安說:“此次合作除能開拓本地東盟汽車市場外,也能為馬來西亞工人提供技術增值。同時,這項跨邊合作將對許多零元件製造廠和下游供應商帶來鼓勵作用,併為馬來西亞汽車工業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此後,雙方在多個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最終在20xx年11月12日,馬來西亞ALADO公司與中國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授權簽字儀式。奇瑞汽車將全面授權馬來西亞ALADO公司製造、組裝、配售和進口代理奇瑞牌轎車。

根據協議,ALADO公司獲權制造、組裝、銷售和進口代理六種型別的奇瑞牌汽車,按照分階段執行的計劃,ALADO公司到20xx年引進奇瑞的另外3款全新車型,將在20xx年完成所有6款車的引進工作,首款引進車型是奇瑞QQ,奇瑞汽車於20xx年12月正式登陸。同時ALADO公司與馬來西亞的東方集團建立合作關係,在馬來西亞的柔佛裝配奇瑞QQ和奇瑞B14。

目前雙方已經就CKD合作的細節達成有關協議。為使在馬來西亞生產的奇瑞轎車質量得到保證,奇瑞公司先後派出二批人員奔赴馬來西亞進行交流、指導,並就零件的國產化方面與ALADO公司達成了意向。

ALADO公司執行主席蘇錦鴻先生透露,隨著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及20xx年東盟開放整車進口市場,設在馬來西亞的奇瑞汽車工廠將成為奇瑞轎車進入東盟汽車市場的重要戰略要地。公司將陸續在東盟國家確定40至50家奇瑞轎車特許經銷商,首先在越南和印尼展開。

出席簽字儀式的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陳廣才指出,奇瑞汽車和ALADO公司的合作是馬中兩國經貿合作的一個典範。馬來西亞政府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向馬來西亞轉讓技術、擴大科技合作。

談判成功案例 篇7

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剛“出道“時,曾被對手以寒暄的形式探測了自己的底細,因而使自己產品的銷售大受損失。

當他第一次到東京,找批發商談判時,剛一見面,批發商就友善地對他寒暄說:“我們第一次打交道吧?以前我好像沒見過你。”批發商想用寒暄託詞,來探測對手究竟是生意場上的老手還是新手。松下先生缺乏經驗,恭敬地回答:“我是第一次來東京,什麼都不懂,請多關照。”正是這番極為平常的寒暄答覆卻使批發商獲得了重要的資訊:對方原來只是個新手。批發商問:“你打算以什麼價格賣出你的產品?”松下又如實地告知對方:“我的產品每件成本是20元,我準備賣25元。”

批發商瞭解到松下在東京,人地兩生、又暴露出急於要為產品開啟銷路的願望,因此趁機殺價,“你首次來東京做生意,剛開張應該賣的更便宜些。每件20元,如何?”結果沒有經驗的松下先生在這次交易中吃了虧。

一個有經驗的談判者,能透過相互寒暄時的那些應酬話去掌握談判物件的背景材料:他的性格愛好、處事方式,談判經驗及作風等,進而找到雙方的共同語言,為相互間的心理溝通做好準備,這些都是對談判成功有著積極的意義。

毛澤東就善於在寒暄中發揮出他獨特的魅力:縮短與談判對手的心理距離,並讓對方自然產生一種受到尊重的快感。1949年4月國共和談期間,毛澤東接見了國民黨方面的代表劉斐先生。劉斐開始非常緊張。見面後,毛澤東和劉斐寒暄起來:“你是湖南人吧”,劉斐答到我是醴陵人,醴陵與毛澤東的家鄉是鄰縣,是老鄉。毛澤東高興地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哩。”聽了這話,劉斐緊張的心情很快就放鬆下來,拘束感完全消失了。

寒暄不僅可以營造友好和諧的談判氣氛,而且也是在談判之始觀察對方情緒和個性特徵,獲取有用資訊的好方法。最容易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莫過於談到他的專長。又這樣一個案例:被美國人譽稱為“銷售權威”的霍伊拉先生就很善於這樣做。一次他要去梅依百貨公司拉廣告,他事先了解到這個公司的總經理會駕駛飛機。於是,他在和這位總經理見面互做介紹後,便隨意說了一句:“您在哪兒學會開飛機的?”一句話,觸發了總經理的談興,他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談判氣氛顯得輕鬆愉快,結果不但廣告有了著落,霍伊拉還被邀請去乘了總經理的自用飛機,和他交上了朋友。

談判成功案例 篇8

東北某林區木材廠是一個近幾年生意紅火的中型木器製造廠。幾年來,依靠原材料有保證的優勢,就地製造成本比較低的傳統木器,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該廠的裝置落後,產品工藝比較陳舊,限制了工廠的發展。因此,該廠決定投入巨資引進裝置技術,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於是他們通過某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代理欲與外國某木工機械集團簽訂了引進裝置合同,總價值110萬美元。

1993年4月,外方按照合同規定,將裝置到岸進廠,外方人員來廠進行除錯安裝。中方在驗收中發現,該機部分零件磨損痕跡嚴重,開機率不足70%,根本不能投入生產。中方向外方指出,你方產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沒有達到合同機械效能保證的指標,並向外方徵詢解決辦法。外方表示將派強有力的技術人員赴廠研究改進。2個月後,外方派來的工作組到廠,更換了不符合標準的部分零件,對機器進行了再次的除錯,但經過驗收仍然不符合合同規定的技術標準。除錯研究後外方應允回去研究,但一去三個月無下文。後來廠方經過代理公司協調,外方人員來廠進行一次除錯,驗收仍未能通過。中方由於安裝,除錯引進的裝置已基本停產,半年沒有效益。為了儘快投入生產,中方認為不能再這樣周旋下去,準備通過談判,做出一些讓步,只要保證整體符合省產要求即可。這正中外方下懷,中方提出這個建議後,他們馬上答應,簽署了裝置驗收備忘錄,外方公司進行三次除錯。但除錯後,只有一項達到標準,中方認為不能通過驗收。但外方公司認為已經達到規定標準,雙方遂起糾紛。

本來,外方產品質量存在嚴重問題,中方完全有理由表示強硬態度,據理力爭,但雙方糾紛發生後,外方卻顯得理直氣壯,反而搞得中方苦不堪言。其癥結到底何在呢?

原來,雙方簽署的備忘錄中,經中方同意,去掉了部分保證指標,並對一些原規定指標進行了寬鬆的調整,實際上是中方做出了讓步。但是讓步必須是有目的的和有價值的,重新擬定的條款更需做有利於中方的、明確清晰的規定,不然可能造成新的波動。但該備忘錄中竟然擬定了這樣的條款標準:某些零部件的磨損程度“以手摸光滑為準”;某某部件“不得出現明顯損傷”,等等。這種空泛的、無可量化的、無可依據的條款讓外方鑽了空子。根據這樣的模糊規定,他們堅持認為達到了以上標準,雙方爭執不下。你中國人摸著不光滑,我外國人摸著就是光滑。拿什麼來做共同依據呢?中方面對自己同意的條款義正詞嚴,但對於白紙黑字卻說不清道不明。顯然,掉在人家設的圈套裡面了!

外國公司所採取的是精心炮製好了的策略,一段套著一段走。一開始,他們給你一套不合格的裝置,能蒙就蒙,能騙就騙,如果騙不過去,就採取第二步,就是拖,逼著你主動讓步。結果就拖出一個備忘錄來。外方的除錯顯得很有耐心,但中方的效益卻隨之流失。時候,中方的一位負責人說,簽訂合同時,有關索賠條款的很多內容他都不是很清楚,也未請律師,當時只把索賠看成了一種不可不行的合同模式,也根本未想到會出現糾紛。可見這位負責人的意識是多麼的淡薄,而沒有正確的糾紛意識,又怎會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呢?

中方在外商一改“耐心誠懇”的態度,拒不承認產品質量不符合標準的情況下,終於被迫求助於法律,聘請了律師,要求外方按原合同賠償損失。外方在千方百計地拖延一個月之後,才表示願意按實際損失來賠償。中方認為,賠償後至少可以保本,但結果又是南柯一夢!在原合同中,精明的外方在索賠條款中寫進了一個索賠公式,由於這個公式相當複雜,簽約時中方人員根本沒有認真研究就接受了。他們沒有想到會有糾紛,也根本沒有把這公式當回事。現在,外方拿來這個公式,面對面地給你算細賬。結果一出來,外方看著螢幕微笑,中國人看著螢幕發呆。原來,按照這個公式計算,即使這套裝置完全不符合要求,視同報廢,外方也僅僅賠償裝置引進總價的0.8%!還不說你已承認其中一項指標符合標準!110萬美元的損失只賠償約1萬美元,中方負責人被激怒了,外方卻如終彬彬有禮的微笑。。。。。。

此時,糾紛的解決已無可能,律師寫上建議依法提出仲裁。但檢視合同有關仲裁的條款時,令人大吃一驚。如按合同進行仲裁,吃虧的仍然是中方。因為合同中寫道:“如果在本合同中,發生一切糾紛,均需執行仲裁,仲裁在被訴一方所在國進行。”這就是說,如果中方向提出仲裁,只能在對方所在國進行,中方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如果不提出仲裁,將受到巨大的損失。但外方不可能提出仲裁。如果中方向要外方提出仲裁,中方只能有一種手段,就是拒付貨款。在國際貿易中,中國銀行出具的不可撤消的保證函已與合同一起生效,銀行方面保證信譽,遵守國際慣例,根本不可能拒付。也就是說,中方違約不存在客觀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仲裁與否,中方真是進退兩難。

對方對此胸有成竹,他們深深瞭解中方想仲裁而又不願意到外國仲裁的矛盾。當中方每次提出乾脆以仲裁的方式解決時,他們馬上旁敲側擊提醒你他們國家仲裁歷時要多麼長,花銷要多麼大,等等。而中方一次次望而卻步時,他們卻又耍新的花招,開始新的進攻。他們趁中方這種欲進不能、欲罷不止的情況下,一再提出所謂的新的解決妥協。最後,中方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接受了對方總額為12%的賠償,同時提供另外3%零件的最終方案。那臺機器兩年來根本就不能運轉,沒有創造任何經濟效益。現在,雖然能勉強運轉,仍需要不斷地調整修理。即便如此,也只有60%左右的生產效率。

談判成功案例 篇9

江蘇某工廠、貴州某工廠、東北某工廠、北京某工廠要引進環形燈生產技術,各家的產量不盡相同,北京某進出口公司是其中某一工廠的代理。知道其它三家的計劃後,主動聯合這三家,在北京開會,建議聯合對外,統—談判,這三家覺得有意義,同意聯合。該公司代表將四家召在一起做談判準備。根據市場調查,日本有兩家環形燈生產廠,歐洲有—家,有的曾來過中國.有的還與其中工廠做過技術交流。進出口公司組織與外商談了第一輪後,談判就中止了。外商主動找具熟悉的工廠直接談判,工廠感到高興,更直接,而且,外商對工廠談判的條件比公司談時靈活,更優惠。有的工廠一看聯合在起,自己好處不多,於是提出退夥,有的外商故意不報統一的價格,也與自己欲成交的工廠直接聯絡,請工廠代表吃飯,單獨安排見面等,工廠認為這對自己有好處.來者不拒。進出口公司的代表知道後勸說工廠,工廠不聽。於是最終這四家各自為陣,聯合對外談判也宣

告失敗。

問題:

1 這種聯合算不算聯合?為什麼?

2.外商的主持談判成功在哪兒?

3,北京進出口公司的主持失敗在哪兒?

4,有否可能將這不同省市的工廠聯合起來呢?怎麼做才能實現聯合目標?

分析;

1.這不算聯合對外的談判.因為它設滿足聯合談判的基本條件。

2.外商主持談判的成功在於利用了中力鬆散的組織;利用了廠家的差異(交易條什);利用了感情,從而實現了分解中方的聯合。

3.北京進出口公司主持失敗的關健在於沒有按統—聯合談判的規範做。

4.有可能。首先應建立跨省市的具有權威的領導班子,然後才是其它的技術性的“統—‘”條件的實現。

談判成功案例 篇10

日本一家著名的汽車公司在美國剛剛“登陸”時,急需找一家美國代理商來為其銷售產品,以彌補他們不瞭解美國市場的缺陷。當日本汽車公司準備與美國的一家公司就此問題進行談判時,日本公司的談判代表路上塞車遲到了。美國公司的代表抓住這件事緊緊不放,想要以此為手段獲取更多的優惠條件。日本公司的代表發現無路可退,於是站起來說:“我們十分抱歉耽誤了你的時間,但是這絕非我們的本意,我們對美國的交通狀況瞭解不足,所以導致了這個不愉快的結果,我希望我們不要再為這個無所謂的問題耽誤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因為這件事懷疑到我們合作的誠意,那麼,我們只好結束這次談判。我認為,我們所提出的優惠代理條件是不會在美國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日本代表的一席話說得美國代理商啞口無言,美國人也不想失去這次賺錢的機會,於是談判順利地進行下去。

分析:

日本代表第一時間從美國代表及自我的條件中做出揣摩,將對焦的主角從美國代表的重要代理地位移接到日本作為商業合作的決定者地位,丟擲了“我們自身的條件優越,所以才有能力開拓海外市場,美國代理商只不過作為日本合作者的候選人之一”的決定者姿態,扭轉局面,導使美國代表不得不處於下風,從而繼續洽談的表態;再一次重申日本代表的商談的角色。

日本人堅信“優勝劣汰”的道理,他們決不同情弱者,如果能拿出一套實際可行的辦法,他們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同時他們也是果決的民族,做事絕不拖泥帶水。從這一些看到日本人要麼爭取勝利,要麼決斷接受失敗的代價。美國人是看待事情是清晰看出對方的弱點,例如日本人習慣守時,而這一次捉住了日本人的民族性:面子,而另一方面美國人凡事有利益可圖的東西都會附隨,也致使他們為了挽留日本代表而不得不向利益低頭。

談判成功案例 篇11

義大利與中國某公司談判出售某項技術.由於談判已進行了一週.但仍進展不快,於是意方代表羅尼先生在前一天做了一次發問後告訴中方代表李先生:“他還有兩天時間可談判,希望中方配合在次日拿出新的力案來。”次日上午中方李先生在分析的基礎上拿了一方案比中方原要求 (意力降價40%) 改善5% (要求意方降價35%)。意方羅尼先生講: “李先生,我已降了兩次價,計15%,還要再降35%,,實在困難;”雙方相互評淪,解釋一陣後.建議休會下午2 :00再談。

下午復會後,意方先要中方報新的條件,李先生將其定價的甚礎和理由向意方做了解釋並再次要求意方考慮其要求。羅尼先生又講了一遍其努力,講中方要求太高。談判到4:00時,羅尼先生說:“我為表示誠意向中方拿出最後的價格,請中方考慮,最遲明天12:00以前告訴我是否接受。若不接受我就乘下午2:30的飛機回國。”說著把機票從包裡抽出在李先生面前顯了一下。中方把意方的條件理清後,(意方再降5%)表示仍有困難,但可以研究。談判即結束。

中方研究意方價格後認為還差15%,但能不能再壓價呢?明天怎麼答?李先生一方面與領導彙報,與助手、專案單位商量對策,一方面派人調查明天下午2:30的航班是否有。

結果該曰下午2:30沒有去歐洲的飛機,李先生認為意方的最後還價、機票是演戲.判定意方可能還有條件。於是在次日10點給意方去了電話,表示:“意力的努力,中方很讚賞,但雙方距離仍存在,需要雙方進一步努力。作為響應,中方可以在意方改善的基礎上,再降5%,即從30%,降到25%。”

意方聽到中方有改進的意見後,沒有走。只是認為中方要求仍太高。

問題:

1.意方的戲做的如何?效果如何?它還有別的方式做戲嗎?

2.中方破戲的戲做怎麼評價?

3.意方和中方在談判的進取性上各表現如何?

分析:

1.貴方的戲做的不好,效果也沒達到。

2.若仍以機票為道具,則應把時機改成確有回義大利航班的時間.至少有順路航班的時間。若為表示“最後通牒”,可以把包合上,丟下一句: “等貴方的回話”。即結束談判,效果會更好。或仍用原話.但不講“若不接受,我就乘下午2:30的飛機回國”的話。

3.中方破戲破的較好。

4.雙方談判均有進取性。中方的心理上,做法上以及條件上更具進取性。

談判成功案例 篇12

Q品牌出身浙江義烏,是個相對成熟的皮具品牌。20xx年秋,Q牌男裝正式啟動上市。我當時恰在Q牌休閒男裝任區域經理一職,負責橫貫東西七省的業務。在市場調研以後的叄個月裡,我始終沒有出差,只是禮節性地電話回訪和寄邀請函,力圖獲得以靜制動的效果。其實在市場調研過程中,我已經拜訪過了各地比較好的服飾代理商,並建立了初步友誼。20xx年11月23日,品牌釋出會暨招商會正式召開。公司將會議搞得很隆重,請中央級官員來現場指導,請諮詢師上課,請形象代言人,還請了廣東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負責服飾秀。會議地點安排在鄰近Y市的一家度假山莊。會議當天晚上是歡迎酒會,為意向客戶接風。酒會上,很多區域經理都特意將同一個市場的意向客戶座位分開,嚴格保密。我則相反,有意無意將同一個區的意向客戶安排在一起,並逐一介紹。表面上看,這頓飯吃得有些尷尬,但效果卻出奇的好,因為第二天下午就有幾位客戶要與我談。第二天,品牌研討,政策說明,參觀公司,答謝晚宴,時間非常緊張。晚飯剛過,山東的Z先生與陝西的L先生就已經站在我的商務房門前。這兩個客戶是我非常看好的。山東的Z先生是個天生的商人,他與L一見面,就如膠似漆地跟著,用他的話說,L先生做Q牌,他就做Q牌。到底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與他倆談判呢?我心裡也沒個底,只是不斷思忖,希望找到良策。索性先拖延一下時間。泡好茶,寒暄幾句,說:“我先去和其他客戶打個招唿,然後我們再詳談好不好?”徵得同意後,我就去了幾個重要客戶那裡,對每個人都說晚上有點忙,過半小時後來詳談。大約40分鐘後,我回到商務房,他們二位已經等急了。談判很快就開始了。首先我丟擲自己的想法,“我只是一個區域經理,真正有權簽約者是營銷副總C,我們今天只是談談,山東與陝西來的客戶比較多,公司還是要有所選擇的……當然,在我個人心目中,你們二位是最優秀的。你們做不好的市場,別人也不可能做得好。”山東Z先生說,“以我們的市場經驗,我們做不好的市場,恐怕別人也很難操作。今天我們也看了Q牌產品,說實話,產品缺陷還是比較大的,時尚的太前衛,常規的太保守,價格又高,而且你們的政策一點都不優惠……不過,既然我們來了,而且和您也很投機,所以如果條件寬鬆,還是可以考慮做一下的。”陝西L先生馬上附和,並舉了兩個福建品牌的例子,大致是條件多優惠。 Q牌這次產品組合得確實不是很成功,但這些都已經是不能更改的。順著他們的話題談下去,勢必會把自己逼進死衚衕。於是我岔開話題,“你們認為加盟一個品牌,是一季產品重要、優惠政策重要,還是品牌的可持續發展重要?”他們沒有話說,最後達成了對我方有利的合同。

從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談判雙方在談判中使用的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策略和技巧。首先是招商主辦方把握開場,努力營造開場氣氛。此例中公司不惜成本地將招商會議開得非常隆重,並不是沒有頭腦的做法,他們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提高己方在談判中的地位。同時主辦方還有意將同一個區的意向客戶安排在一起,這會造成一種競爭的氛圍,相當於在外部環境中給客戶形成壓力和動力。歡迎會後很快就有客戶主動提出商談說明這樣的造勢成功了。第二,兩個客戶一起上門來找“我”談判,想用兩個市場進行“圍剿”,以爭取最有利的合作條件。這是一種結盟戰略,當一方處於相對弱勢時,可以用這種辦法增加自己與強勢一方平等對話的籌碼。而同時面對兩個客戶,是招商談判中的大忌,這就升高了情勢,置強勢一方於不利的地位。第叄,處在被動狀態時,一定要想辦法給自己一個調整的時間和空間。此例中這位區域經理表面上是說去與其它客戶商談,其實是在時間安排上做了伏筆,好為與L和Z先生談判做準備。這也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戰術,等對方已經疲勞了或者不耐煩時再與之進行談判,會增加對方犯錯的機率,也會提高我方勝出的可能性。這位區域經理讓對方苦等了40分鐘,對方已經迫不及待要開始談判了,這對己方最有利。第四,己方代表不要被授予全權,就算已經被授予也不能讓對方知曉。此例中,這位區域經理明明有簽署此項業務的權力,卻告知對方“我只是一個區域經理,真正有權簽約者是營銷副總C……”這種佯稱自己沒有全權的做法一方面給自己留了煺路,萬一事後覺得不行還有反悔的餘地,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對方的警惕,有可能使之犯錯或攤出底牌。第五,凡事不能急於求成。雖然己方希望儘快達成協議,但在與對方談判時,這位區域經理說:“我們今天只是談談,山東與陝西來的客戶比較多,公司還是要有所選擇的……”這種以煺為進的策略,是要告知對方,我並不急於簽約,以給他們一個壓力,但同時又捧一下對手,讓他們感到舒心,放鬆警惕。第六,給對方製造麻煩。客戶說“今天我們也看了Q牌產品,說實話,產品缺陷還是比較大的,時尚的太前衛,常規的太保守,價格又高,而且你們的政策一點都不優惠……”這其實是在給對方挑刺,以便讓對方覺得自己的產品確實有不妥之處,這樣就達到了讓談判對手降低期望的目的。最後,這位區域經理即使岔開話題,沒有順著對方的思路往下走,是運用了揚長避短的戰術,這也是在借用實力迫使對方讓步。

談判成功案例 篇13

商務談判是指不同的經濟實體各方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和滿足對方的需要,通過溝通、協商、妥協、合作、策略等各種方式,把可能的商機確定下來的活動過程。商務談判無處不在,似乎我們每天都在跟別人進行著大大小小不同的談判,商務談判是企業之間磋商協作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一種手段。

商務談判成功案例:四名大學生為開一家精品時尚外貿店,與前店主進行了一場談判,看似並不複雜的談判過程,其實充滿了技巧和智慧,可以說這是一則很實用的商務談判案例,以下是這份商務談判案例的分析。

在陽光城商業中心閃耀著一家名叫DEMON的精品時尚外貿店。他出生於20xx年6月1日,合夥人有本校市場專業的Sofia,阿梅以及統計系的李棵和胖子。他們親切的稱DEMON 為“自家的兒子”,他誕生前的孕育過程雖然短暫但是相當富有戲劇性。

盤店,指從前店主處接手店鋪進行租用的行話,店鋪轉讓的下家是必須向原店主交盤店費的,租金另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前任店家的租用期到了,無人向其租用,只能退出,新店主向房東直接租門面只准備房租即可。

DEMON店的前任店主秦鵬等人正面臨房租到期的狀況,鋪面急於出手。買家於20xx年5月中旬向賣家提出盤店意向,雙方談判在即。

談判開始:

20xx年5月18日,雙方在現DEMON店鋪中開始談判。

一開始,賣傢俱體介紹了店內的基本狀況和裝修情況,包括面積、水電、牆面、地板、貨架、付款臺以及其他重金屬裝飾品,裝修成本逼近2萬。賣家以行業熟手的姿態,為開價說明了事實根據,算是恰倒好處的拉開了談判序幕。買家併為被賣家高屋建瓴的氣勢所影響,而是提出質疑:“店面裝修的確是有特色和個性,但是我們無從考證裝修的成本,更何況目前的裝修風格不一定會利用到將來我們店的營業中。所以請介紹一下該店鋪的其他方面。”

賣家看出了買家雖然是初來乍道,但並不是衝動情感型的租鋪者,於是開口詢問我們對於開店的想法。買家談判者李棵實事求是的說:“我們都是跳街舞的,開店也主要是搞街舞用品和輪滑用品之類的時尚產品。”賣家對這一關鍵資訊立即做出反應“你們跳街舞的最重要的就是服飾,這店以前就是做服飾的,你們接手以後可以直接做。並且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那種誇張風格,你們還是應該賣一些比較大眾的外貿服裝,現在店裡的貨你們就可以直接拿去賣。”買家明白,這是賣家打算把店鋪賣給我們的同時,再讓買家把貨盤下來又是一項成本支出。賣家繼續:“我在廣東和成都等地都有貨源,開店以後,可以幫你們拿貨,渠道短保證最低

價。”

此時,買家就其他方面發表意見:“不過這裡位置太偏了,在整條街的尾巴上, 而且是個拐角怎麼會有客流?”秦鵬解釋說“後面的金巴黎,即頭號耍都3期工程10月份就完工。到時瑪利影院、德克士等會入駐進來,這裡將會成為商業中心,不用擔心客流。”

“不,在做生意時我們要把一切考慮清楚,如果有那麼長一段時間的萎靡期,我們為什麼不選擇一個開店就能贏利的地理位置呢?”買家擺明態度,雙方在認定鋪面價值上陷入僵局。賣家堅持說買家疑慮過多,該鋪面是個黃金口岸。買家有待做更多的考察。

“那這個店子,你打算賣多少錢?”買家成員試探性的詢問。

賣家拿出早就擬好的價單說“渠道+現貨+鋪子5500;現貨+鋪子 4500;鋪子3500”瞭解了價格之後,買家表示要再做商量。

買家要求賣家重報價一次並對價格所含內容進行解釋。賣家迴應:“如果付渠道費,那我將最低成本給你們供貨;如果付了貨款店裡一切物品都是你們的;如果只是鋪款,就只給你們空鋪。”買家立即做出反應“首先,我們不能保證你供的貨是否符合我們的要求;其次,我們無法確定你拿貨的價格水平;第三。我們不認為鋪子的價值值3500元那麼多,並且馬上就是6月份,有些學校已經放假了。到7、8月份暑假根本就沒有利潤,我們認為你的價格太高了。”

賣家反問到“你們認為多少錢合適?”買家不緊不慢的說“目前最多拿出20xx,並且我們十分想要你的渠道…”

買房淡然一笑說“到哪裡2千也找不到一個象樣的鋪子。”買家不依不饒“如果那麼貴的價錢,我們可以找其他地理位置更好的鋪子。”

這一招很奏效,頓時把賣家將住了。賣家自知鋪租即將到期轉而以懇切的態度徵詢:“你們最多能給多少錢?20xx塊真的太低了。”

買家看出賣家的軟肋,毫不退讓。賣家無奈只能說答應20xx塊給我們空鋪。

買家見形勢不對,立即阻撓,表示要求留下貨品,最好再把渠道給我們。賣家瀕臨崩潰的邊緣,說“如果加貨品和渠道,最低3500。”買家答應並表示

雙方簽定協議,談判告終。

案例分析: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這場談判是在怎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賣家:DEMON店的前任店主秦鵬等人正面臨房租到期的狀況,鋪面急於出手;

買家:在眾多選擇中可以擇優選擇;

限制條件:如果前任店家的租用期到了,無人向其租用,只能退出,新店主向房東直接租門面只准備房租即可。

從整個談判的大背景下我們就可以看出雙方所處的優劣位置,那麼接下來重要的就是雙方如何從對話中獲得對方的真實情況,以便決策。

談判開始時,由於賣家開門見山式專業的講解,給對方壓力,似乎可以挽回自己的一些優勢,

而買家很有耐心,併為被賣家高屋建瓴的氣勢所影響,而是提出質疑,這樣本來就處於劣勢的賣家的優勢一下子消散很多。轉而賣家開始改變策略,開始詢問對方開店的想法,試圖從中收集情報。得知對方的開店想法後,賣家馬上丟擲一連串的資訊,來向買家說明自己的優勢,但是過多的資訊似乎在對買家透露出我很急於出手的資訊,這樣無形中將自己的真實資訊透露給了對方。

接著雙方進入相互試探:此時,買家決定不再聽賣家的“商品”推銷,開始轉換策略,把問題解決在鋪面上。其實這只是買家的推脫之詞,只是為後面的價格協商做鋪墊,以便自己處於有利的地位。而此時賣家也明白這層意思,所以用有力的根據反駁了買家。

陷入僵局:雙方各說個話,無法達成共識。所以買家首先為了打破僵局,開始引入新一輪的博弈:價格。此時我們應該注意,是買家首先詢問賣家價格,買家處於有利的地位,而賣家的反應是馬上丟擲自己已經計劃好的價格,卻沒有預留給自己足夠的空間以便對方壓價。於是初次談判就結束了,但是買家意識到真正的較量還在後面,盤店金額的談判才是根本性的。

深入博弈:買家要求賣家重報價一次並對價格所含內容進行解釋。買家再一次的抓住主動權,賣家在被買家牽著鼻子走。然後就是價格的妥協,當賣家詢問買家能給出的價格時,買家不緊不慢的報出了一個與賣家提出價格相差甚多的價格,而且順帶了一個附加條件。這時買家已經收集足夠多對方的資訊,只是在不斷的探視對方的價格底線,而自己只是從中做出判斷和選擇最優的價格。賣家繼續掙扎,卻被買家早已洞悉,並指出對方的軟肋,逼迫賣家做出價格讓步。賣家努力去試探,希望可以提高價格,而買家以靜制動,毫不退讓。在此時,賣家做出了非常不明智的決定,那就是完全向買家提出的條件進行妥協,而不懂得讓步時一定

要求對方回報。充分向買家昭示著自己的弱點,更加處於被動的局面。買家乘勝追擊,最終大獲全勝,而且還獲得分期付款的好處。

案例總結:

這場單盤進行起來象是一場搏弈。因為,內容和思路比較簡單,當然相對的也就更容易思考和進行。總結起來:

1、在談判時,一定不能暴露自己的弱點。

2、確定價格後,索要儘可能多的優惠。

3 、付款在合理的情況下越晚付越好。

談判成功案例 篇14

在美國的一個邊遠小鎮上,由於法官和法律人員有限,因此組成了一個由12名農民組成的陪審團。按照當地的法律規定,只有當這12名陪審團成員都同意時,某項判決才能成立,才具有法律效力。有一次,陪審團在審理一起案件時,其中11名陪審團成員已達成一致看法,認定被告有罪,但另一名認為應該宣告被告無罪。由於陪審團內意見不一致審判陷入了僵局。其中11名企圖說服另一名,但是這位代表是個年紀很大、頭腦很頑固的人,就是不肯改變自己的看法。從早上到下午審判不能結束,11個農夫有些心神疲倦,但另一個還沒有絲毫讓步的意見。

就在11個農夫一籌莫展時,突然天空佈滿了陰天,一場大雨即將來臨。此時正值秋收過後,各家各戶的糧食都晒在場院裡。眼看一場大雨即將來臨,那麼11名代表都在為自家的糧食著急,它們都希望趕快結束這次判決,儘快回去收糧食。於是都對另一個農夫說:“老兄,你就別再堅持了,眼看就要下雨了,我們的糧食在在外面晒著,趕快結束判決回家收糧食吧。”可那個農夫絲毫不為之所動,堅持說:“不成,我們是陪審團的成員,我們要堅持公正,這是國家賦予我們的責任,豈能輕易作出決定,在我們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之前,誰也不能擅自作出判決!”這令那幾個農夫更加著急,哪有心思討論判決的事情。為了儘快結束這令人難受的討論,11個農夫開始動搖了,考慮開始改變自己的立場。這時一聲驚雷震破了11個農夫的心,他們再也忍受不住了、紛紛表示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轉而投票贊成那一位農夫的意見,宣告被告無罪。

按理說,11個人的力量要比一個人的力量大。可是由於那1個堅持已見,更由於大雨的即將來臨,使那11個人在不輕意中的為自己定了一個最後期限:下雨之前,最終被迫改變了看法,轉而投向另一方。在這個故事中,並不是那1個農夫主動運用了最後的期限法,而是那11個農夫為自己設計了一個最後的期限,並掉進了自設的陷阱裡。

在眾多談判中,有意識地使用最後期限法以加快談判的程序,並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的高明的談判者往往利用最後期限的談判技巧,巧妙地設定一個最後期限,使談判過程中糾纏不清、難以達成的協議在期限的壓力下,得以儘快解決。

談判成功案例 篇15

西方某國曾向我國某一專案提供一筆數額較大的政府貸款。根據當時有關規定,貸款合同一經生效,該貸款額就已經全部籌集好並存放在指定銀行裡,不得挪作他用,借款根據需要來提用。為了催促借方按期完成專案的進度,對未提用的部分則需支付承諾費。由於這筆貸款數額很大,而且計劃用款時間相當長,前後經歷6年,經計算,所需支付的承諾費的數額將十分可觀。後來,經我方研究,有關支付承諾費的計算方法只是一種傳統規定而已,不是原則問題,是可以與外方進行談判協商的。我們提出,把這筆貸款按年度分成六部分使用。根據工程用款計劃,對方按年度將資金先後調撥到位。每一年的額度若沒有用完,應按當年未用部分計算承諾費,而以後若干年的貸款額則不計算在內。經過談判,雙方認為這樣做對彼此都有利。因為對中方來說,這不僅可以避免支付一筆昂貴的承諾費,而且可以使貸款的實際使用額增加;而對外方來說,資金逐年到位將更經濟,它也可以將其餘資金投入其他方面取得效益,從而幫助貸款國降低成本。於是外方接受了我方的要求,這樣我方就節約了幾百萬美元。由此可見,在談判中對一些傳統的規定是可以予以調整,以達到“雙贏”效果的。

談判成功案例 篇16

聯想集團收購IBM公司PC部門。但是其中詳細資訊很難獲取,只能通過IBM、聯想企業網站以及其它媒體報道的碎片來拼湊一副整體畫面。

現在隨著中美兩國商務往來非常密切,商務談判中的東西方文化、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界限已經變得非常模糊。隨著全球化的加強以及地球村的概念,現在,中美兩國商務談判就好比河北人跟浙江人做生意一樣平常,大家已經相互熟悉,談判也更容易直接性切入主題,這也是全球化背景以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際商務談判的發展趨勢。

這裡只找到一個較老的案例,但是較為經典,分析三十多年前的國際商務交往,對比現今的情況,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發展趨勢的特點,僅供參考。

上世紀80 年代末,有家中國企業想與美國一家企業合作,但是因為長期的觀念問題,

中國企業代表在談判中一直保持嚴肅態度。談判中,美方談判代表態度非常熱情,但中方代

表始終板著臉,面無表情,這種不冷不熱的嚴肅態度讓美方企業有了誤解,認為中國企業來

美國考察是真,合作是假。隨即計劃終止談判,但美方老闆仍然不想放棄,諮詢了幾位華裔

朋友後,他得到了一個好辦法,美方老闆舉行了一個小型聚會,參加人員都是中美雙方談判

代表,而聚會上以中國菜為主,背景音樂也是中國的音樂,甚至連餐具也使用了中國的筷子。

這一舉動讓中國代表一下子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心理防線也沒有了,大家愉快地度過了一

個晚宴,大家的關係也親近了很多。通過交流,美方代表也感覺出中方代表內心有強烈的合

作意願,此後,談判程序加快了很多,雙方也順利合作。

談判成功案例 篇17

1983年曰本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矽堆的全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價2.4億日元,裝置費12.5億日元.包括了備件、技術服務(培訓與技術指導)費o.09億日元。

談判開始後,營業部長松本先生解釋:技術費是按中方工廠獲得技術後,產的獲利提成計算出的。取數是生產3000萬支產品,20xx年生產提成事10%,平均每支產品銷價s曰元。裝置費按工序報價,清洗工序1.9億日元;燒結工序3.5億日元;切割分選工序3.7億曰元;封裝工序2.1億日元;列印包裝工序o.8億日元;技術服務贊分培訓費,12人的月曰本培訓,250萬日元;技術指導人員費用l0人月,65O萬元曰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技術有特點.但不是唯一公司,是積極推銷者,該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也適合中方需要。

(2)清選工序主要為塑料槽、抽風機一類器物.燒結工序主要為燒結爐及輔助裝置、切割分選工序,主要為切割機,測試分選裝置。封裝工序,主要為管芯和包裝殼的封結裝置和控制儀器。列印包裝工序主要為印表機及包裝成品的裝置。此外,有些輔助工裝夾具。

(3)技術有一定先進性、穩定性,日本成品率可達85%,而中方僅為40%左右。

問題:

1.賣方解釋得如何?屬什麼型別的解釋?

2.買方如何評論?

分析:

1.賣方解釋做得較好,講出了報價計算方法和取數,給買方評論提供了依據使買方滿意。由於細中有粗,給自己談判仍留了餘地,符合解釋的要求。賣方採用的是分項報價,逐項解釋的方式。

2.買方面對賣方的分項報價和逐項的解釋,應採用“梳蓖式”的方式進行評論,也就是按拄術、裝置、技術服務三大類來進行評論。

評論點較多:

其一,技術價。針對賣方取數——年產量、產品單價和提成率以及年數的合理性進行評論;

其二,裝置價。針對各工序裝置構成按工序總價值或工序單機進行評論,如清洗工序的裝置價值;

其三,技術服務。可分為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兩大類,各類又可分出時間、單價、人員水平、輔助條件(吃、住、行)等點進行評論。

談判成功案例 篇18

日本國內紅豆欠收,日本一家公司急需從中國進口一批紅豆。中國有相當多的庫存,但有相當一部分是前一年的存貨,我國希望先出售舊貨,而日方則希望全是新貨。

中國和日本分別派出官方的商務經理作為談判代表團的負責人,並且日本方面派出了很厲害的談判專家以及中國問題專家。

3.2確定談判態度

在商業活動中面對的談判物件多種多樣,我們不能拿出同一樣的態度對待所有談判。我們需要根據談判物件與談判結果的重要程度來決定談判時所要採取的態度。

中方和日方都希望達成統一的協定,完美的完成這筆紅豆交易,並且雙方都希望藉此為契機在電子、建材、醫療等各個方面開啟更多的合作,中日雙方都希望建立起長期的貿易合作關係。

因此這場談判中中方決定在保證中方利益以及底線的前提下可以作出相應的讓步,以促成紅豆的出口,同時在談判的過程中要向日方展現出良好的形象以及專業的態度,以得到日方談判代表的信任為日後的更深入的合作鋪平道路。

3.3充分了解談判對手

在商業活動中面對的談判物件多種多樣,我們不能拿出同一樣的態度對待所有談判。我們需要根據談判物件與談判結果的重要程度來決定談判時所要採取的態度。

瞭解對手時不僅要了解對方的談判目的、心裡底線等,還要了解對方公司經營情況、行業情況、談判人員的性格、對方公司的文化、談判對手的習慣與禁忌等。這樣便可以避免很多因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矛盾,對談判產生額外的障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了解並掌握,那就是其它競爭對手的情況。比如,一場採購談判,我們作為供貨商,要了解其他可能和我們談判的採購商進行合作的供貨商的情況,還有其他可能和自己合作的其它採購商的情況,這樣就可以適時給出相較其他供貨商略微優惠一點的合作方式,那麼將很容易達成協議。如果對手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我們也就可以把其他採購商的資訊拿出來,讓對手知道,我們是知道底細的,同時暗示,我們有很多合作的選擇。反之,我們作為採購商,也可以採用同樣的反向策略

中方:

優勢.紅豆供應充足,日方不了我方的情況,且與其他紅豆供應國相比價格便宜。

劣勢. 紅豆的儲存量大,陳貨多。

日方:

優勢. 中方紅豆出口路徑較窄,有其他的紅豆出口國,佔有購買主動權。

劣勢.對中方的具體情況瞭解不多。

3.4準備多套談判方案

談判雙方最初各自拿出的方案都是對自己非常有利的,而雙方又都希望通過談判獲得更多的利益,因此,談判結果肯定不會是雙方最初拿出的那套方案,而是經過雙方協商、妥協、變通後的結果。

在雙方你推我拉的過程中常常容易迷失了最初的意願,或被對方帶入誤區,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準備幾套談判方案,先拿出最有利的方案,沒達成協議就拿出其次的方案,還沒有達成協議就拿出再次一等的方案,即使我們不主動拿出這些方案,但是心中可以做到有數,知道向對方的妥協是否偏移了最初自己設定的框架,這樣就不會出現談判結束後,仔細思考才發現,自己的讓步已經超過了預計承受的範圍。

4 談判過程

4.1開場階段

日方:介紹其國內的紅豆的產量,說明當前的困境,表示得到中方的幫助。

中方:對日方的困境表示同情,隨後如實介紹國內的紅豆生產和庫存情況。

4.2中局階段

中方開誠佈公地介紹了中方紅豆的情況:新貨庫存不足,陳貨偏多。價格上新貨要高一些,因此希望日方購買去年的存貨。雖經再三說明,日方仍然堅持全部購買新貨,談判陷入僵局。

4.3僵持階段

雙方再次回到談判桌前。日方首先拿出一份最新的官方報紙,指著上面的一篇報道說:“你們的報紙報道今年的紅豆獲得了大豐收,所以,不存在供應量的問題,我們依然堅持昨天的觀點。”

中方指出:“儘管今年紅豆豐收,但是我們國內需求很大,政府對於紅豆的出口量是有一定限制的。你們可以不買陳貨,但是如果等到所有的庫存在我們國內市場上賣完,而新的又不足以供應時,你在想買就晚了。建議你方再考慮考慮。”日方沉思良久,仍然拿不定主意

4.4緩和階段

為避免再次陷入僵局,中方建議到:“這樣吧,我們在供應你們舊貨的同時,供應一部分新貨,你們看怎麼樣?”新舊貨物的比例如何確定?談判繼續進行。

首先日方要求訂購3000噸紅豆,新貨為20xx噸,中方只承諾600噸新貨。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日方單方面將紅豆訂貨量降為20xx噸,中方表示抗議,談判陷入僵局

4.5最終階段

過了兩天,日方又來了,他們沒有找到更合適的供應商,而且時間也不容許他們再繼續拖下去。這次,日方主動要求把自己的總訂貨量提高到2200噸,其中600噸新貨保持不變。

中方的答覆:剛還有一位客戶訂購了一批紅豆,其中包括200噸新貨(實際那位客戶只買走100噸)。這下,日方沉不住氣了,抱怨中方不少信用,中方據理力爭:“這之前,我們並沒有簽訂任何協議,你本人也並未要求我們替你保留。”日方自知理虧,也就不再說什麼,然後藉口出去一下,實際是往總部打電話。回來後,一副很沮喪的樣子,他對中方說:“如果這件事辦不好,那麼回去後我將被降職、降薪,這將使我很難堪,希望你們能考慮到我的難處。

考慮到將來可能還有合作的機會,況且剛才所說的賣掉200噸也是謊稱,何不拿剩下的100噸做個人情。於是中方很寬容地說:“我們做生意都不容易,這樣吧,我在想辦法幫你弄到100噸新貨。”

最終,日方訂購2200噸紅豆,其中1500噸陳貨,700噸新貨,並且中日雙方建立了互信的貿易關係。

5 談判策略

談判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達成各方滿意的協議。在談判中,雙方既有為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對抗關係,又存在著重要的合作關係,在談判中,要恰當運用談判策略,才能避免利益間的衝突使談判陷入僵局

欲擒故縱的策略:在談判過程中,我方人員裝出滿不在乎的態度,掩飾急需的心情,似乎只是為了滿足對方的需求而來談判的,使對方急於談判,主動讓步,以此實現我方的目的。

權利有限策略:當對方要求我方對某些方面做出讓步時,比如說日方要求20xx噸新貨時,我方的談判人員可以以自身權利有限或既定事實無法更改為理由迫使對方讓步。

層層推進、步步為營策略:有技巧的提出我方的優勢,以及市場上大豆行情,並藉此表明我方的價格較低等優勢,先易後難,步步為營的爭取利益。

以柔克剛的策略:在談判出現危難局面或對方堅持不讓步時,我方可以採取軟的談判方法來迎接對方的硬態度,堅持以理服人,從而達到制勝的目的。

6 總結與收穫

6.1總結

中方:

對日方國內的狀況瞭解比較透徹抓住了日方的弱點,並且在談判的過程中態度誠懇、信心滿滿,能夠識破日方的劑量把握談判的節奏,擁有堅定的立場,充分的發揮了自身的優勢。

日方:

日方對中方的紅豆產量等相關資訊瞭解不充分,迫於需求的壓力,迫切希望能夠達成交易,急於求成。

6.2收穫

商務談判過程往往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但是它卻要解決對組織來說生死攸關的重要問題,因此,詳細周到的準備工作是贏的談判成功的必要步驟。反之,不瞭解對方而去談判,猶如戰爭過程中沒有研究過對方而倉促上陣。洽談的禮儀性準備,是指要求洽談者在安排或準備洽談會時,應注意熟悉洽談步驟、自己的儀表,預備好洽談的場所、佈置好洽談的座次,並且以此來顯示我方對於洽談的鄭重其事以及對洽談物件的尊重。

確定目標、制定談判方案和程序,在蒐集資訊,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分析對方可能提出的條件和要求,雙方可能出現的分歧和對立,彼此肯可能妥協讓步的標準,確認我方認為可接受的談判條件以及簽訂談判協議的基礎條款,制定出談判的初步方案。這個方案一般包括:談判專案、談判目標、談判物件、談判地點、談判方式策略、談判的步驟與進度、談判的日程安排等。談判方案可以由一方或多方準備,或者各方準備兩個方案,談判時在進行協商統一。為了防止突發事件和應急需要,可能需定出幾套方案。

全方面瞭解談判內容,做足前期準備工作,談判對手的身份背景,資信,慣用的談判手段,談判對手性格特徵以及他們善於談判的特長,談判對手所要達成的目標即對方談判的目的。同時也應該瞭解市場行情,客觀的瞭解對方以及掌握談判的競爭者,以及在談判中出現爭議的議題的解決方案,時時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並且及時作出反應。

當談判陷入僵局時,根據自身需要,對談判內容做出調整,既要堅持原則立場,又不要傷害對方感情和影響今後工作;既要精於計算、權衡利弊得失,以求更大利益,又不應錙銖必較,胡攪蠻纏的大作文字遊戲。各方應在堅持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尋求出共同點,尋求各方面所能接受的折衷方案。

通過對本案的瞭解,我認為談判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要對對手、自身都應做充分的瞭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談判的過程中抓住對方的弱點,是談判取勝的一項重要條件,關注對手的心理變化,對調整方案有很大的好處,也是制勝的關鍵。在確定優勢的時候乘勝追擊,必要時給對方施加一點壓力,堅定自己的立場,穩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