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欠發達鄉鎮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欄目: 會議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6.17K

欠發達鄉鎮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欠發達鄉鎮的現狀和發展方向

——某鄉鎮片區經濟發展的思索

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結合某鄉鎮片區的實際,不斷探索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徑,推進欠發達鄉鎮經濟發展,破解“三農”問題。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三農”問題 經濟發展

某鄉鎮片區位於某某市西部山區,區域面積260.7平方公里,下轄八個鄉鎮,161個村居,13萬餘人。近年來,某鄉鎮片區以工藝品製造、皮革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無紡布製造等為支柱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片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某鄉鎮片區由於自然、歷史和現實的多種原因,經濟發展明顯滯後於市平原發達地區,經濟總量不到全市的5%,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已我市實現現代化目標的一個瓶頸,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某鄉鎮片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片區經濟發展的現狀

某鄉鎮片區近幾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基礎設施得到一定的改善,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2003年全片區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0億元,比上年增長30.8%,其中工業總產值6.47億元,農業總產值1.70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1.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4.9%、4.3%、19.4%。農民人均純收入3613元,同比增長10.8%。

1、基礎設施建設有所加強

改善生存和發展條件是欠發達鄉鎮脫貧致富的基礎,也是推進區域協作的必要條件。近年來,片區加大投入力度,完成了一批事關欠發達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骨幹工程,如小流域綜合治理和交通道路建設,僅去年片區八個鄉鎮就有29個村的水泥路、機耕路相繼完工,為片區人民創造了一個優美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2、特色效益農業積極發展。

近年來,某鄉鎮片區積極發揮山地資源多、生態環境好的比較優勢,按照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和綠色經濟,湧現了鹿木鄉馬蹄筍、鹿木鄉山藥、永安鄉西瓜、金川鄉藥材、芳莊鄉毛竹、某鄉鎮鎮優質米、某鄉鎮鎮牧草等7個千畝以上的特色農業基地。

3、下山脫貧步伐逐漸加快。

片區各鄉鎮按照“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的要求,把中心村建設與下山脫貧結合起來,把就地脫貧與異地脫貧、集中搬遷與分散搬遷結合起來,加快了下山脫貧的步伐。一個扶貧移民社群座落在某鄉鎮鎮,規劃用地面積100畝,總建築面積47000平方米,建房232間,預計可解決386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

4、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市政府加大對欠發達鄉鎮的資金支援、用地優惠、規費減免,為欠發達鄉鎮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市級掛鉤扶貧單位也利用各自的優勢,在確定思路、選擇專案、落實資金等方面為欠發達鄉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片區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基礎建設阻礙資源流通。

基礎設施的落後,已經嚴重阻礙了片區經濟的發展和全市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全片區通向外面公路目前只有瑞楓公路和甌湖公路兩條,而且等級低,已不能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外交流,各鄉鎮道路建設並不完善,有些主要道路破壞嚴重,近三分之一的村莊沒有通村公路,給村民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防汛抗旱能力差。有些學校配套設施很差,遠遠跟不上要求。鄉級衛生院設施落後,醫護人員技術水平普遍較低,群眾看病比較困難。

2、山區地形制約經濟結構。

片區經濟主要以農業為主,工業為輔,旅遊業非常薄弱。受山區地形的限制,各個產業都存在發展的缺陷。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積極發展特產農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片區內各鄉鎮雖都擁有了一定規模的特產農業,但農業的產業化程度還是很低,只有6家不具規模的農業龍頭企業,高度分散的農戶是農產品市場的主體。銷售方式也以農戶自銷為主,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銷售網路,從而不能及時的把收成變為收入。由於各農戶必須各自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經常出現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極大地破壞了農民擴大生產的積極性,阻礙了特產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某鄉鎮片區工業主要以工藝品製造和皮革加工行業為主,雖然地域面積較大,企業發展空間卻非常狹窄,尤其在企業用地方面難以得到解決。同時,主體工業的汙染性,使我們要更加註重對企業的引導。

某鄉鎮片區自然風景怡人,旅遊資源豐富同,但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開發利用率低。片區內僅有的龍井、金雞山、臥龍峽等旅遊風景名勝區,目前尚處於初級狀態。旅遊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風景區目前所有的內部建設都是依靠政府投資來進行開發,市場化程度幾乎為零,遠遠落後於周邊的其他風景區。而旅遊服務行業在片區各風景區幾乎是一片空白。

3、傳統觀念束縛農民素質。

山區農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特別嚴重,很多農民觀念陳舊,思想保守,科學文化知識嚴重缺乏,他們難以及時接受一些先進技術和方法,缺乏應用新品種、新技術和開拓市場的能力,不敢冒市場風險,不能積極主動開闢增收門路,以致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全片區161個村除了少數村外,大多是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沒有收入來源,缺乏資金,村級的各項事務也難以得到有效開展,就連正常的開支都很難解決,更談不上搞建設。

村級組織渙散無力。農村基層組織普遍存在戰鬥力不強,不能帶領人民群眾致富的現象。農村黨員隊伍發展緩慢,部分村多年沒有發展年輕的黨員,年齡結構不斷老化。村幹部文化水平層次較低,大部分只有國小國中文化,他們面對落後的現狀,無發展思路,無改革之措,無致富之道,沒有心思也無力搞建設。

農民就業得不到保障。某鄉鎮片區有13萬人,勞動力有9萬多人。約有5萬多人外出經商、務工等。但還有4萬剩餘勞動力閒置在家,除了農忙時節參加勞動外,大部分時間無所作為,造成了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失地農民越來越多,社會保障機制對於他們來說還比較陌生,就業得不到保障。同時,還有一部分貧困人口未列入低保範圍,並且由於醫療、救濟等社會福利制度發展緩慢,也沒有完善的幫扶措施,導致貧困人口依然貧困。

三、片區經濟發展的對策。

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既是經濟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矛盾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實施省委確定的發揮“八個優勢”、推進“八項舉措”的決策和部署,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積極探索推動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新路子。

1、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基礎建設,促進資源共享。

基礎設施落後是某鄉鎮片區區位優勢相對弱化,資源優勢不能充分開發利用,旅遊優勢不能充分發揮的重要制約因素。在歷次的市、鄉鎮人代會上,代表們提出最多的就是交通、水利、衛生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這是欠發達地區群眾的共同呼聲。發展山區經濟,首要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基礎設施作為跨越式發展的奠基工程。扶貧資金的使用上要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傾斜,盡最大限度減少自籌額度。加強通村公路建設,完成巖鬆線、興湖路改建工程和瞿湖公路建設,在加快對瑞楓公路拓寬改造建設的同時,抓緊全面開工建設瞿湖(甌海瞿溪至某鄉鎮)公路。拓寬渠道,加快三十三、三十四溪等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此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搞好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普及農村自來水和衛生廁所。在某鄉鎮、林溪、鹿木等人口集聚較強的鄉鎮建立完善垃圾中轉站。提高農村垃圾處理率。增設健身點,改善有線電視線路和電力設施,在列入“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建立村的主要公共場所安裝路燈,實施亮化工程,提高文體設施和路燈亮化在農村的普及率。加大通訊、資訊網路向農村延伸覆蓋的步伐,如開通寬頻網路,在訊號盲區建立訊號站等。

2、發展特色農業,轉變產業格局,創新經營模式。

發展效益農業。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效益農業。結合某鄉鎮片區耕地少,山地多的特點,把高山蔬菜、中草藥、家禽家畜等特色產業作為扶持重點,用好鹿木“中國馬蹄筍之鄉”這張金名片,以點帶面,促進其他鄉鎮在原有特色產業基地的基礎上,擴大基地規模,提升基地檔次。

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2003年某鄉鎮片區農業總產值1.70億元,同比增長4.3%,工業總產值6.47億元,同比增長44.9%,工業經濟的增長幅度遠遠高於農業。依靠傳統農業,已不能快速增加農民的收入,無法實現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必須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經營農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由以農業經濟為主向工業經濟轉變。由於某鄉鎮片區的工業經濟比較分散、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已成為制約工業經濟大幅度增長的不利因素。為改變各鄉鎮工業分散的局面,結合片區的扶貧產業帶建設,積極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產業帶集聚,努力擴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知識型企業比重。

開發觀光休閒農業。以休閒為主、到農家度假、娛樂的一種消費方式,即觀光休閒農業,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隨著私車的增多,到山區放鬆心情的“週末遊”成了許多人喜愛的一種途徑。目前許多游泳場所的開發,只留住旅遊者夏季的步伐,在此基礎上,加快扶貧產業帶三期工程規劃農業觀光、休閒、旅遊區3000畝的建設,形成不受季節影響的以客房、餐飲、娛樂、觀光為主的旅遊區。

3、改善生態環境,開發生態旅遊,著手生態建設。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基礎和條件。

改善生態環境。相對平原發達地區,地處西部山區的某鄉鎮片區優勢在於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發揮片區強項,不僅為農民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也能帶動農民增收,更為打造瑞安市的後花園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於片區農民素質不高,環保的意識不強,近幾年,汙染問題已經到了急需解決的地步。結合“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加快綠化、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使用太陽能、液化氣、小水電等清潔綠色能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突出抓好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生活汙水處理,徹底消滅白色汙染,保護好飲用水源等各類生態資源。重點控制和治理林溪工藝品、潮基皮革加工等行業的汙染。

發展生態旅遊。發展旅遊要充分考慮人與自然和諧、旅遊設施與生態景觀和諧、旅遊方式與生態環境和諧。應合理設計旅遊線路,嚴格控制破壞景觀資源專案的建設,防止景觀資源的人工化趨勢,加強旅遊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揮山區旅遊資源多的優勢,開發出一系列“山水風光遊”和紅色旅遊。重點抓好龍井、金雞山、臥龍峽等風景名勝區的建設。保護桂峰板寮革命根據地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欠發達鄉鎮革命鬥爭歷史,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利用片區內奇雲林場的資源,開發森林旅遊。

4、加快移民搬遷,推動機制改革,深化城鎮建設。

以“一十百千陽光行動計劃”為契機,加快某鄉鎮陽光社群建設,把推進城鎮化和鼓勵農民下山脫貧結合起來,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某鄉鎮陽光社群能容納386戶搬遷移民,但不能解決農民的就業性問題。針對下山移民和農業剩餘勞動力素質不高的特點,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拓寬他們的就業門路;積極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招收本地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企業,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發動華僑、外出經商辦企業人員回鄉投資、招工,有效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加快欠發達鄉鎮的勞務輸出。

撤併鄉鎮和並村將成為我市機構改革的一種趨勢,這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領導經濟工作的有效性,進一步精簡機構和人員,切實轉變幹部作風和減輕農民負擔的需要。由於某鄉鎮片區外出務工經商人口多,且桂峰永安等地多華僑,致使很多“空殼村”出現,尤其是一些高山村,所以並村是勢在必行的。還有個別鄉鎮結構臃腫,如桂峰鄉在冊人口5000多人,而其中3000人左右已移居國外,按人口規模甚至比不上一個大的村莊,所以現行的鄉鎮機制規模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撤併鄉鎮是城鎮化建設的必然選擇。而作為管理八個鄉鎮的某鄉鎮片區工委只是市級的派出機構,在管理力度上還有所欠缺,為協調片區內各項事業的發展,避免片區的資源浪費,在撤村並村的同時,實施工委管理職能的改革。一是撤消鄉鎮一級機構,則由片區直接接管鄉鎮工作,形成片區一級政府機構。二是合併鄉鎮,應適當加強片區工委的職能,如財政權和人事權,以便更好的管理和協調。

5、深刻思想教育,改變工作作風,強化全民素質。

目前,大多數幹部很難和群眾打成一片,缺乏幹群關係融洽的一面;也有部分幹部對農村的發展不夠重視,關心的只是自己的職位升遷和經濟收入,並不在乎農民的疾苦。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我們黨的發展,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只有加強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思想道德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幹部的思想意識、執政意識,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廣大黨員幹部要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瞭解群眾所思、所需、所盼,並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予以解決;二要依靠群眾搞好科學決策,從基層和群眾中汲取營養;三要堅持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四要嚴於自律,嚴格要求,切實過好黨風廉政關。

通過學習教育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道德水平,再通過廣大黨員幹部的帶頭模範作用,帶動整個農村農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時要著重抓好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這樣多層次、全方位的學習教育,達到農村全民素質的提高,為更好地建設農村,發展農村經濟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2004年8月15日

Tags:欠發達 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