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如何進一步提高社群服務水平問題的探討範例

欄目: 會議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1.86W

在社群建設中,社群服務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服務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如何搞好社群服務、完善服務體制、提高服務質量、轉變工作作風,特別是街道社群幹部的工作作風,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下面我結合實際就如何進一步提高社群服務水平問題作初淺探討。

關於如何進一步提高社群服務水平問題的探討範例

一、 社群服務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 社群服務領域有待進一步拓寬。

目前,社群服務領域雖然在逐步拓展,服務的內容不斷增多,但還是不能滿足居民群眾的需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修修補補、理髮和量量血壓等服務專案比較普遍,而當前居民群眾也很關心的金融保險、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社會教育等服務專案還不夠普及,居民群眾就近就地得到幫助比較困難,一般都要去有關職能部門諮詢瞭解方能掌握。此外,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還不多,一些老小區除場地、經費難以落實外,文藝人才缺乏也是難點之一,對於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服務專案,諸如修理彩電、冰箱、電腦等,還是有侷限的一面。

(二) 社群服務設施有待進一步配套。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社群建設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為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但由於各個社群新舊不同、地域不一、基礎各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務設施的不平衡性。如有的社群是新建設居住區,條件優越,各類設施齊全,功能配套。而有的社群是老居民區,房屋陳舊,條件簡陋,服務設施缺乏,居民群眾在就醫、休閒、娛樂等方面難以滿足。如我街道的兩個社群,有常住戶4300餘戶,暫住戶500餘戶,人口11600餘人,由於是老式居民區,大多數居民仍然住在不配套的房子裡,天封社群現僅有兩處室外健身廣場和一個醫療服務站,蓮橋社群因無場地和房屋至今未建,居民活動空間很小,儘管琴橋音樂廣場的建立給居民帶來了歡樂,由於部分老年居民身體較差且遠離廣場,所以還是可望不可及。

(三) 社群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社群服務質量不高是當前居民群眾反映的問題之一。主要表現:一是服務等待時間長,居民一旦需要幫助,除個別簡便的事項一般可以在短時間內上門解決,但遇有技術性較強的事項,上門服務的等待時間較長,有的甚至數日之久;二是服務收費標準不規範,手續不完備。如一戶居民家的煤氣灶打不著火,師傅上門換了一隻小小的鐵片,收費要20餘元;三是服務途徑還不夠便捷。如目前下崗失業人員的救助資金髮放都是以街道為單位,每月安排三天。如我街道每月的7至9日發放,每次接待2800多人,發放資金90餘萬元,對於那些年老體弱的同志增加了不便。又如現在的勞動就業資訊不夠暢通,真正提供給街道、社群兩級的就業崗位很少,難以就近快捷提供就業資訊;四是街道社群服務中心的職能還不夠充分,一些群眾急需解決的事項從申請到最後批准同意,中間的環節過多,時間拖得較長。如現在的低保申報、企業申辦、就業的落實等等,居民有怨言。

(四) 社群服務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

在社群建設中,上級部門提出一定的硬性指標和規定也是必要的,但不管社群的實際搞一刀切也是不可取的。這樣做,既不利於社群的全面建設,也會造成一定的資金浪費。如一方面規定社群某某室某某所要達到多少面積,才能參加哪一級的評比,否則靠邊站,從而挫傷了部分條件較差的社群幹部積極性,影響了為居民群眾服務的質量。另一方面,對條件較好、新建的社群投入較大,各類設施建設可謂錦上添花。廣大居民群眾希望政府部門多些雪中送炭,更加註重老區的服務工作,老小區一般有三多,即老年人多、外來人口多、困難家庭多,為老區的居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條件,方便他們的生活。

二、 提高社群服務水平的幾點建議

(一) 健全機制,完善網路。

在社群服務中,健全機制、完善網路是重要基礎。目前,街居兩級社群服務機制已經初步建立,如社群服務中心、經濟服務中心、社群服務站、黨員聯絡站、社群醫療點、社群志願者組織等等,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受到了社群居民和轄區單位的歡迎和好評。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和物質的需求越來越高,現有的社群服務機制和網路還不能完全滿足廣大居民群眾及轄區單位的需求,需要進一步健全機制,完善服務網路。一是進一步規範街道社群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能,賦予中心更大的權力。比如說,享受低保的審批、企業註冊登記、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等都需要報上一級有關職能部門把關審批,這樣不僅增加了工作環節,延誤了時間,而且降低了效率,群眾不滿意,能否在規定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放權於社群服務中心(街道),除特殊情況外,正常的把關審批由街道社群服務中心實施。二是街道服務中心負責各社群服務機制網路的管理和指導,改變現在的線多事多、工作重疊的現象,按照街道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對應於各個社群的服務機制、落實到具體人頭,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防止和避免跨越式和跳躍式的管理形式,使社群工作有條不紊。三是非社群居委會的工作由職能部門直接操作,社群居委會配合協助,減輕居委會幹部的工作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為居民服務中去。四是進一步規範為民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服務內容應該涵蓋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群眾的需求,都應是社群服務的範圍,納入到社群服務體系之中。同時,服務的形式既要符合市場經濟執行規律,又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政府引導下逐步走上市場化道路,採取無償和有償(低償)相結合的途徑,志願者服務作為有益和必要的補充。五是在街道和社群建立老年人和外來人口的聯誼機制,有針對性開展活動,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如我街道郡廟社群成立的外來人口協會和外來人口之家,作用發揮比較好,深受外來人口的歡迎。

(二) 整合資源,提高效率。

在社群服務中,整合資源,提高效率是有效載體。社群資源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社群資源不同,如政治資源、物質資源、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等等。有效地整合社群資源,為社群居民群眾服務是一項比較複雜的工作,要充分做到資源共享,我認為要抓好以下幾件事:一是政府行政部門對各種組織和機構提出指導性意見,大力提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並把此項工作列入評先爭優的工作中去,鼓勵他們把本單位內部資源向社群開放,為居民服務。二是各社群對轄區內的可用資源要進行充分的調查摸底,區分類別,建立資源檔案,由社群居委會與資源單位商定服務事宜,明確有償與無償,有償標準原則上等同於該單位內部員工待遇。三是重視共享資源保護工作,如對轄區單位資源的利用,不能妨礙他們的正常工作和生產經營活動,向廣大居民群眾進行必要的宣傳教育,講公德、講文明、講友誼,共同愛護各種資源,對於價格昂貴,容易損壞的設施,要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盡最大可能減輕提供資源單位的損失。四是合理科學利用資源,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大化。不同社群的資源不盡相同,如新區與老區、城區與郊區、單純居住區與商居聯合區等的資源都因時間、地域和商貿發展因素造成社群資源的不平衡性,因此,利用資源上要做到既科學又合理,因地制宜,不能搞單打一和一刀切。五是實行跨社群資源共享,改變當前的僅侷限於社群範圍內的資源共享模式,如可實行街道轄區內的資源共享,條件成熟時在全區範圍內資源共享,這樣的好處在於既給廣大居民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又可以給提供資源單位增加一定的經濟效益,還可減輕政府部門為社群活動建設設施的投資負擔,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三) 加大扶持,形成規模。

在社群服務中,加大扶持,形成規模是可靠的保證。應該說,近年來政府對社群的扶持力度是大的,措施是有效的,尤其是在社群服務中心、社群建立、弱勢群體等方面的扶持成效是明顯的,得到了廣大居民群眾和基層幹部的歡迎。但是社群服務工作中需要政府扶持的專案還很多,個別問題已經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對此,我認為應抓住重點,量入為出,逐步改善,穩定民心。首先,對下崗失業人員的扶持,考慮到他們是為國家的改革發展犧牲了個人的利益,政府應予高度重視,在技能培訓、就業安置、困難補助方面要捨得投入,既要考慮年老體弱的人員,也要考慮工作年限比較長的同志,切實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真正體現黨和政府的溫暖。其次,對老年人的扶持,我街道轄區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總人口近20%,達到5400餘人,老年人的就醫、休閒、娛樂等條件還比較落後,如目前社群雖然大多設立醫療站點,但站點的全科醫生缺少、條件比較簡陋;休閒、娛樂場所雖然在市區有幾個上規模、上檔次的,但對於身體不好,腿腳不方便的老人還是感到不實用,建議政府在改善社群醫療站點條件、增設全科醫生上予以支援,同時,多開辦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學習班、培訓班,多在居民區開闢綠地小道,在大市區內實行資源共享,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安度晚年。第三,對殘疾人和體弱病者的扶持,根據統計,我街道現有殘疾人242人,享受慈善部門救助的一般每年只有2至3人,除部分享受低保外,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尤其是精神病患者(全街道76人)救助困難,不用說拿錢看病,就是日常基本生活維持也很難,建議政府在對殘疾人和體弱多病者的扶持上,採取特殊的政策給予救助,重點是這部分人的就醫問題,除慈善部門外,民政、勞動等部門也應加大扶持力度,對個別有勞動能力的,盡力安排適當的崗位,實現自立,對那些確無勞動能力,又無經濟來源的人,要保障他們的生活和就醫問題。第四,對公共事業的扶持。如敬老院、幼兒園、圖書館以及公共活動場所及設施,政府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財政上予以安排,並在條件許可時動員社會來參與,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讓廣大群眾享受黨和政府關懷。

(四) 務求實效,消除形式。

在社群服務中,務求實效、消除形式是最終目的。在目前社群服務中,還存在一些不對稱的現象,如社群志願者數量不少,但服務活動不多;社群服務的專案不少,但真正受益的居民不多;各類組織不少,但真正起作用的不多。因此,要解決這種不對稱現象,使社群服務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體現以人為本,真正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我認為要從以下方面注意把握:一是要有針對性設立社群服務專案。社群服務專案的設定要從群眾的實際要求出發,先要搞好調查研究,傾聽群眾的呼聲,不能為了求數量、求形式盲目設立。我認為當前除了一些家政服務、家電維修、法律諮詢等與群眾聯絡密切的服務專案外,更應注重弱勢群體的醫療、就業、困難救助等問題,可以把服務視窗設到家門口,方便極需幫助的人群。二是要使社群服務儘量達到成本最小化和服務社會性。社群服務,政府的扶持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僅此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各方面來予以關注和支援,政府部門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提倡和鼓勵全社會來為社群服務出力,從而實現社群服務成本最小化和服務社會性,才能使社群服務成為居民群眾的首選,才具有生命力,才不致於流於形式。三是因地制宜,有所為有所不為。社群服務要結合社群的實際進行,群眾需要的,街道社群有條件、有能力做到的,就千方百計辦到;條件和能力不具備的,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解決;對條件確實達不到要求的,要採取制定規劃、資源共享等辦法為居民解難,防止和克服不切實際、圖有虛名,搞花架子、勞民傷財。四是社群服務逐步實行市場化。社群服務目前還處於初始階段,政府可以發揮主導作用,進行組織協調,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社群服務的市場化程度會越來越高,我們對此要有足夠認識。社群內各種新經濟組織層出不窮,但主動自覺進入社群服務運作的目前還不多,有些幾乎是空白,如果政府逐步退出社群服務,那麼,我們的社群服務怎麼辦?社群服務逐步實行市場化是有效途徑,政府要重視教育和培養各種新經濟組織,包括中介組織的參與社群服務意識,使他們從政府引導向自覺參與轉變,也使社群服務機制達到良性迴圈,造福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