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探索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欄目: 會議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3.04W

探索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探索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生命線。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層轉型,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趨明顯,網路社會的到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在新形勢下,高校如何適應時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切實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關係到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課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新審視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結合時代要求,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 高校學生思想的新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的發展變化和科學技術進步,高校學生思想呈現出新的特點:

(1)多元性。社會體制的改革,機制的轉換,經濟關係的多樣性,反映在人的認識上,使人的思想呈現複雜多樣性。由於學生受家庭條件、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再加上高校學生來源較過去複雜,高校學生的思想表現出參差不齊、層次明顯的特點。

(2)易變性。人的思想觀念總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學生思想開始走向成熟,但其人格、個性等心理因素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對人生價值的選擇與判斷更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處於不穩定狀態。尤其是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在紛紜繁雜的大量資訊中,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使他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道德倫理等容易呈現易變性態勢。

(3)趨利性。隨著就業體制的改革,大學生實行“自主擇業、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就業機制已形成。職業價值判斷的標準趨向現實和具體化。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判斷標準正在由以往的理想主義變為明顯增強的務實主義。過去,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學生追求社會地位和職業聲望,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但是,在市場經濟建立的過程中,這種追求職業價值觀逐漸轉向“經濟價值觀”,把對“前途”和“成才”的長遠期盼轉化為對工資收入、住房、職稱、發展機會等具體條件的要求。在擇業時,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追求實惠和功利化傾向。在就業的選擇上,大多數學生更注重職業的經濟價值,而捨棄了職業的理想價值;在就業選擇時,或高不成低不就,或舉棋不定,或接二連三的要求改派;在職業的取向上,把擇業範圍定在都市,或大機關、大單位;在職業的去向上,不僅要選城市、選職業、選單位,而且要講條件、講福利、講待遇。

(4)個性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學生個體思想有趨同化傾向;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情緒和心理都呈現豐富化、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

(5)自主性。隨著年齡、資歷、教育等情況的變化,學生對於事物的認識具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逐漸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品格,其主體意識也明顯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了較大的自主性[1]。

這些新的、多樣化的特點是學生個體特質、特定的個人經歷、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影響形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豐富多彩的社會思想環境。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衝擊,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和複雜性,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入自由化的歧途。因此,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廣泛性和先進性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允許各種不同的思想交流和相互論爭,又要對自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反社會、反人類等錯誤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加強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進性,貫徹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唱響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主旋律。具體來說就是要始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優秀文化教育、修身教育。

二 適應時代要求,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根據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從高校人才培養的特性,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加強學生創新、創業、競爭意識的教育。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是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在教育領域的反映。教育的目標應是“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高校的創新教育應側重於“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和提高上。如何指導大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方面儘快適應新時期的要求,培養其成為複合型或綜合型人才。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的課題。國內外對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的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主張實行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向以培養能力為中心轉變,大學重視對“人文”學問的傳授,提倡“通才”教育或“通識”教育,提倡“科學教育人文化”、“科學教育與人文精神整合”。高校肩負著造就千百萬人才大軍的神聖使命,是知識創造、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按“中國先進文化”的要求,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實現和完成高校根本任務的需要。創業教育是學校與社會之間建立聯絡的紐帶。開展創業教育是德育工作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一項新的內容。創業教育與德育的內容也有共同之處,德育工作主要是講述做人的基本道理、成才之道、社情國情,以便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和心理素質。開展創業教育實際上是大學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一部分,是把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引向深入和具體化。高校德育開展創業教育可激發創造型人才的創造力,強化賴以形成和發展的非理性因素,促進創造型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2]。

二是適應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要求,加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意識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資訊來源多元化,高校後勤社會化及學生就業機制的改革,使高校學生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複雜的社會環境。學生要獲得良好的發展,成為社會發展的棟樑之才就必須全面考察環境條件、自身的條件,進行人生的自我設計,確定好人生的成才目標,並在人生的成長的歷程裡做出不懈的努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高超的真假善惡判斷能力,頑強的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要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加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意識教育,增強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使學生不至於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走入人生的歧途。

三是適應學生家庭條件分化的特點,加強以特困生為代表的特殊學生群體的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家庭條件分化加快,既出現了家庭條件特別困難的大學生群體,又出現了家庭條件特別優裕的學生群體及其他各種計劃經濟條件下少有的學生群體,如父母離異等。針對不同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的社會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新的任務。其中做好特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個突出任務。特困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受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容易出現無奈、自卑、封閉、冒險、失望等心理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矯正特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採取預防、引導、治療等措施,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境界,堅定信念;幫助他們正確對待困難,提高承挫能力;幫助他們客觀評價自我,恢復自信心;關心他們的疾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開展心理諮詢,促進心理健康。

三 創造良好環境,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執行機制

環境育人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一部分並不是來自課堂。組織中人與人的相互影響和教育,組織文化的薰陶,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往往形成了一個無意識的思想政治教育自執行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言教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身教(主要指實踐方面的教育)起到的作用則更大。因此,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別注重發揮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在傳統的課堂灌輸教育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執行機制,以此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

1.重視校園文化氛圍建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是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教育環境的好壞關係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教育環境是學生生活於其中的外部條件,它能影響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教育環境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一項基本建設,同時也是學生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內容。好的教育環境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促進其成才。教育環境可以使大學生對共同目的、任務和相互依存的認同。在教育環境中學生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優良的學風,學生會自覺地、不自覺地接受良好文化氛圍的薰陶。良好的教育環境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認識真理。理想的教育環境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和擴大學生所學的知識。優化教育環境,促進學生成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性工作。為此,一要加強管理,二要擴大教育載體,形成一個綜合態勢。淨化政治環境,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優化成才環境,注重對學生適應性、和諧性和持續性的培養,為其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發展的自由空間,保證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時間,讓學生接受科學思維的訓練和科學方法的薰陶,使其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增長智慧和才幹,釀造一個“儒、雅、序、活”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是精心營造校園精神。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育人目標的高度概括。校園精神不但是對學校傳統的繼承和發展,而且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它反映著學校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他們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意志、風格等方面的綜合體現,表現為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工作目標,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上。校園精神具有激勵功能、凝集功能、導向功能和陶冶功能。它能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為,使其發揮內在潛力,為實現所追求的目標而努力。校園精神要按照中國先進文化的要求,認真總結提煉本校優良傳統,緊密結合時代精神,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校園精神,增強師生員工對校園精神的認同和自豪感[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造優良的文化環境。校園文化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是高校師生通過教育與教學活動所創造和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校園文化具有開放性、傳統性、豐富性和層次性等特點,應按照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發展的要求,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使學生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從而達到提升校園文化水準的目的。

2.利用現代科技,加強網路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腐朽落後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的傳播開啟了方便之門,但也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提供了先進的手段。電化教育、多媒體教育、網上教育、遠端教育、現代心理學技術的發展等為思想調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學、快捷、準確、便利的手段,為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技術支援。

網際網路作為資訊傳播又一個主要媒體,越來越成為高校師生獲取知識、傳遞資訊、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網路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個性心理等產生了十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網路又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及時性的特點,資訊傳遞更加簡便、快捷。思想政治教育進網路更加體現了時代特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敏銳意識、正確估量網路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與衝擊,提高網路意識,抓住網路特點,創新工作方法。網路道德建設要具有導向性,要精選內容,組織強有力的網路道德教育;要雙向互動,有針對性地開展網上教育;要制定規章制度規範網上言行;要建立完善管理系統,構築網路文化。充分重視和運用網路技術,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周小明,盧長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j].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1,(3).

[2] 譚建平.高校德育應強化創業教育[j].航空教育,2002,(2).

[3] 譚建平.按“中國先進文化”的要求 搞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設[j].湖北社會科學,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