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幫扶農戶科技致富工程彙報材料

欄目: 彙報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8.8K

仲村鎮共有到村任職大學生28名,任職村15個,自幫扶農戶科技幫扶致富工程啟動以來,到村任職大學生積極參與,從專案的提報、審批、貸款到位、專案建設、技術服務全程參與,全鎮共提報專案150個,貸款到位150戶,總貸款額為375萬元。其中養殖類62個,種植類34個,加工類45個,第三產業9個;現已建專案102個,在建專案48個。在幫扶專案建設上,以分類建設與種、養專案指導合理規劃土地集約發展同步進行,以幫扶農戶為依託,吸收有種、養專案入園經營,目前已形成了種植小區3個,養殖小區4個。

幫扶農戶科技致富工程彙報材料

其中,鮑家坡村到村任職大學生科技致富養殖小區就是他們幫扶工程的重點專案。鮑家坡村共有260戶,人口810人,耕地面積480畝,黨員39名,2010年人均純收入5080元,現有兩位大學生村主任助理(於文奇、隗花)。自實施幫扶農戶科技致富工程以來,他們深入農戶調研,廣泛宣傳發動,科學選定致富專案,經多方科學論證,建議原本計劃實施傳統養雞專案的農戶轉向投資風險小、收入穩定的肉鴨養殖專案,確保取得增收實效。

在實施過程中,大學生村官們按照鎮黨委、政府結合農村實際,採取的“一堅持、兩優先、三同步”的要求,認真開展致富幫扶工程。

“一堅持”,即大學生村官們堅持全程參與,從專案的提報、審批、貸款授信,到專案的建設以及技術服務,都親歷親為,體驗創業的艱辛和困難。在建設養殖小區的過程中他們積極上網查詢資料,深入群眾中走訪經過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最終選定了肉鴨養殖這一專案。之所以選定這一專案是因為,首先 ,近年來,肉鴨生產在山東省迅速崛起。一些發展較早的地區,已初步形成了集種鴨、孵化、飼料、飼養、加工和銷售的產業化格局。肉鴨生產已成為我省畜牧業的重要支柱產業,它對於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當前肉鴨養殖的模式主要合同飼養。合同飼養即加工企業與養殖戶簽訂飼養合同,雙方協商確定鴨苗、飼料及成鴨價格,由企業提供鴨苗、飼料,其他開支由養殖戶承擔,養成後由加工企業按合同價格回收毛鴨。飼養戶可獲得每隻鴨1元左右的利潤。這種飼養模式雖然利潤相對較低,但養殖戶投資少,也不用承擔市場風險,是新上戶和資金困難戶的理想選擇;還有就是受豬肉和其他肉類產品長期高價位的拉動作用,加之南方市場需求量的逐漸增加,肉鴨產品價格也會逐漸走高,肉鴨養殖利潤也會隨之加大。並且隨著一批高標準加工企業的建設、肉鴨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會有一個大的提高,企業的加工效益也會越來越高,企業留給合同養殖戶的利潤空間也會加大。

經過與村兩委討論,村幹部及村民普遍認為這個專案不錯。之後,他們與村幹部去蒙陰一些企業和平邑六和集團實地考察,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諮詢,證實了這個專案確實大有可為,並同他們商定了供銷合同的細節。恰逢此時,市裡開始實施到村任職大學生幫扶農戶科技致富工程,對大學生幫扶的貧困戶發展致富專案給予貼息貸款25000元。通過篩選,大學生村關們與村兩委共同選定了十戶農戶作為科技致富幫扶戶,大部分是返鄉農民工和貧困戶,上報以後,貸款很快就下來了。有了資金,下一步便是著手解決鴨棚選址及建設問題了。因為肉鴨養殖要實行一個基地分戶飼養、集中連片、統一防疫、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以保證食品安全,所以需要建設高標準飼養小區。但是要建設小區,就要佔用大片土地,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援下,經過與村民的協商,根據科學選址、統一規劃、規範管理的原則,在南環路南側規劃了鮑家坡村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科技致富工程養殖小區。這個小區計劃建養殖大棚15個,佔地15畝。選址解決了,他們又根據網上查到的鴨舍建設資料以及別處養殖戶雪來的經驗,建起了高標準的鴨棚10個,採用了比較先進的離地養殖方法。鎮黨委也給予了極大支援,特別成立了到村任職科技幫扶技術服務團,給予村官們技術上的支援,採取跟蹤管理方式,對所有開工專案,實行統一掛牌、檔案管理,成立反應專案經營狀況的動態檔案,為我們的專案早日建成並取得效益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兩優先”,即一是優先從返鄉農民工中選擇幫扶戶,按照鎮黨委的要求,他們與村委成員一起深入農戶,認真統計返鄉農民工的情況,並針對每個人的不同實際為他們建立專項幫扶檔案,檔案建好後,大學生村官們對檔案中的“重點戶”進行了入戶調查,最終確定了二十戶生活相對比較貧困,致富願望強烈並且有致富潛力、有發展能力的農戶作為幫扶物件上報給了鎮黨委政府。二是優先從種植、養殖專案中選擇幫扶專案,重點從市場風險小、投資見效快的專案中進行選擇。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按照“立足當地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尊重農戶意願”的原則,他們再次對幫扶農戶進行了選擇,以生活困難並且致富願望強烈的農戶為重點,慎重選擇了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風險低的專案,主要涉及了手套加工、種植、養殖、餐飲等能有效創造就業崗位且具有孵化能力的農村產業。全鎮150戶幫扶戶中,返鄉農民工126戶,佔84%,150個幫扶專案中,種、養類專案98個,佔65%。

“三同步”,即一是村建設規劃同步。按照幫扶專案“分類實施、集中推進、集約發展”的原則,要求有條件的任職村建立專業園區,實行集約發展。目前,已建成種植小區3個,養殖小區4個。鮑家坡到村任職大學生科技致富養殖小區就是由大學生任職村鮑家坡村根據幫扶戶專案型別,合理規劃,讓8戶養殖幫扶戶集中經營,小區佔地15畝,計劃建養殖大棚15個。小區原有大棚2個,6戶科技幫扶戶入園養殖後,新建大棚8個,目前共有大棚10個,預計年出欄肉鴨17.5萬隻,戶均純收入可達4萬元。二是技術支撐服務同步。到村任職大學生與結對幫扶農戶召開一次座談會,深入跟蹤幫扶工程進度,及時瞭解專案進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將問題一一記錄在幫扶檔案中。鎮裡為了給大學生及時提供相關技術支撐,專門抽調相關人員,成立了到村任職大學生科技幫扶工程技術服務團,到村任職大學生將座談會中瞭解到的問題回饋給技術團,技術團將問題分類集中,並邀請鎮或縣裡的技術專家,有針對性的對到村任職大學生進行講座培訓,提高大學生利用科技幫助農戶的能力。三是跟蹤管理同步。到村任職大學生在黨委政府的指導下與幫扶農戶共同協商訂立了“三個一”原則。即:到村任職大學生每週一次到幫扶戶家座談,及時瞭解幫扶專案的進展情況,然後利用他們的優勢通過與母校、科研機構聯絡,運用遠端教育網路等載體蒐集相關資料,解決專案上的技術難題。每月一次幫扶戶經驗交流會,每月25號定為幫扶專案戶經驗交流日,幫扶戶召集起來探討經營管理的經驗,讓他們特別是專案類似的農戶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從而促進幫扶專案的健康發展。每年一次創業幫帶會。在每年年底召開一次創業幫帶會,讓那些幫扶資金的幫助下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了的農戶,推廣致富經驗,與貧困戶結成對子,幫帶更多的村民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鮑家坡村受幫扶農戶在大學生村官的宣傳帶動下,村民致富熱情高漲,積極支援專案實施,推動了致富工程的順利開展。

目前,鮑家坡村8戶科技幫扶養殖戶全部入駐養殖小區,建成大棚10個,預計年出欄肉食鴨17.5萬隻,年增收約30餘萬元。為提高養殖效益,在鎮、村幫助下,大學生村官們對養殖小區實行“五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供苗、統一供料、統一銷售、有效的降低了養殖風險,預計戶均年收入可達4萬元。

回顧這半年的幫扶經歷,大學生村官們本著“幫助一戶,扶持一批,帶動一片,為建設新農村做貢獻”的工作理念,及時總結經驗與不足,制定了下一步工作計劃:一方面要繼續對所幫扶農戶的貸款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每一分貸款都用在發展致富專案、提升專案質量上。及時瞭解農戶的貸款償還情況,爭取在他們的幫扶下獲得收益,早日償還貸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遠教資源為農戶提供可利用的資料;聯絡養殖、種植等方面專家,為幫扶農戶的致富專案提供理論、技術支撐;組織農戶到發展好的戶、村、鎮學習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