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精選12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4.44K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1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語言流暢,對場面描寫富有激情,細膩傳神,並且將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精選12篇)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關注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會,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

對於每一篇課文,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師不能強加給學生。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堅持鼓勵學生對文字進行個性化、開放性閱讀理解,而不是想著怎樣將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文字的理解統一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整節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學生與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堅持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關注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自己則扮演一位聆聽者、鼓勵者、指導者、參與者,把學習、感悟、想象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大膽地說自己的話,說自己想說的話,力求將自己與學生擺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學生想象的內容豐富了,語言表達也更切合內心實際了。

二、教師深層挖掘文字資源,力求借助文字內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

教學中,從學生的閱讀欣賞—展開想象—品詞析句—自主感悟等環節,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體性、探究性,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我認為孩子們的理解和想象是可以超越文字的。比如說,在體會“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句話時,民主平等的氣氛讓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我問:“為什麼草原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時,有學生這樣回答:“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猛然間換了一個環境,心情豁然開朗,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還看到了羊群、小丘、駿馬,都是那麼美麗,他的心情很愉快,所以看什麼都覺得可愛。”也有學生那喧囂的城市天空與草原的天空作比較,來襯托草原天空的可愛,從學生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身上的創造潛能被挖掘出來了。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2

不教語文不被語文這條韁繩拴。經常教語文的,有時侯會受語文的限制,在教學方法與過程的設計上有所侷限。當我拋開腦中的常規的設計思路來看《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思如潮湧,各式各樣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不斷湧現。從三維目標完成的效果來看,這節課既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受到感情的陶冶和薰陶,學生又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深入地品詞析句,領悟文字表達的內容孩子們的回答很精彩,某些話語超乎了老師的想象。

所以,課堂上,必須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這些,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得知識,提高語言感悟能力以及提高語文素養。可以說,我最終的目的是藉助文字內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體性、探究性,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孩子是發展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具備創造的潛能,他們的理解和想象可以超越文字。只是要老師善於激發,學生可以表現的更好。

對於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會現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文字中的教育資源,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把提問的機會、解決問題的機會、朗讀感悟的機會,尋取學習方法的機會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會有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會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他們的思維、思想、理解和感悟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放,課堂將充滿個性化的理解感悟,從而迸發出更精彩的思維火花。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3

課件中所使用的圖片和音樂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很容易讓他們感受到美麗,最容易引發學生對美的享受。高年級的學生通過視訊音樂的欣賞,以及對文字內容的簡單閱讀,很容易就總結出草原景色美麗的特點,為了讓學生內心深處有所觸動,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對文字內容個性化的理解和閱讀,隨時鼓勵學生對文字創造性地感悟和發揮,讓學生真正地參與了課堂,有效地進行了思維,他們結合文字中的語言情境展開想象,產生意境,並能夠使自己的理解感悟超越文字情境,不但能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感受,更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有了更多的創造性的理解和感悟,這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如:“草原美景”這部分,我提出問題“草原哪一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孩子門爭先恐後,有的說:“草原的綠太飽滿了,就快溢了出來,我真想接住它”有的說:“草原真是美的讓人陶醉,看,駿馬和大牛都靜立不動,它們也被這草原美景吸引住了!”……聽著孩子們的精彩回答,我真的被深深的感動了!也讓我對語文教學刮目相看!

所以,在學生不難理解的地方,大可以多讓學生對字詞句進行品讀,揣摩,反覆吟誦,推敲,質疑,其實,這就是語文能力的形成過程,也是學生深入瞭解感悟文字、情感受到陶冶所必不可缺少的過程,我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再加上想象能力的配合,感受草原的美麗,之後,我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悟,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此時,學生在說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在想象,甚至他們還會有新的發現,有高於作者的感悟,對文字有新的理解,這也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4

合宜的教學內容需要由文章體式來確定,恰當的教學環節應當從學生的閱讀起點展開,這是王榮生教授界定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那麼《合歡樹》從體式來看,是一篇散文,披文入情,理解文章蘊含的感情就是本文主要的學習內容。從學生的閱讀起點——他們的理解和困惑來展開文章,設定四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的活動,使他們深入細緻的研讀文字,從“文”中體驗“情”,步步深入,“經由思抵達詩”,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得到提升,並使這種體驗和感受在課堂實踐中讓學生自己抒發出來。同時我對這堂課的設計還遵從了周慧娟老師對閱讀教學課堂的指導思想:在一個方面深挖細嚼,尋求突破,而不能面面俱到,浮光掠影。當然,我還參閱了大量的課例和教學實錄,從中汲取了很多的啟發。特別借鑑的是王開東老師的深度語文教學思想和他《合歡樹》的教學實錄。

本課的基本教學理念可以概括為:基於文字,經由方法,歸於情感,達成思想。

對於一堂課,大家習慣於討論“怎麼教”,我們往往在評課的時候問,講的怎麼樣?其實從主體性的角度來講,如果我們真正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一堂課,我們應該問的是“這堂課學的怎麼樣?”。根據王榮生教授的觀點,教什麼永遠比怎麼教重要的的多。並且,教什麼往往決定了怎麼教。我們目前的公開課,展示課,不管是執教者還是評教者,反覆琢磨的是教學技巧、教學藝術、教學風采,教學模式。新課改後,又增加了“教學理念”,但教學理念又被片面理解為教學方法。主張平等對話、體驗探究式學習的理念沒有錯,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也沒有錯。關鍵是怎麼樣才算落實了這種理念。一個教師的真正水平,是看他的教學設計,看他的教學內容,而不是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外在基本素質,我不是說上述基本素質不重要,我想說的是對於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對文字的解讀能力,對文字解讀的深度和廣度,他能把一種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教給學生。

語文課應該教什麼,長期以來一直稀裡糊塗,缺乏專業標準。這導致了即使同一篇課文,不同的老師在教授不同的內容,傳遞不同的理解,而缺乏共同的尺度。語文教學的內容問題,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問題。一篇具體的課文到底應該教什麼,哪些是最合宜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如何據此確定教學目標?一節課之教學內容與單元教學內容乃至整個語文課程構成何種關係?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構成何種關係?這種追問,將會使教師將關注的重點聚焦於本體性知識,並真正理解課程的意義。一旦完成了這種轉變,為觀賞表演而進行的公開課,意義就消失了。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5

對《她是我的朋友》這節課的認識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校級行知課堂我組周老師講課前的研討,第二階段是自己參加語文課程達標過程中的嘗試。

設計教學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但以前我卻從不敢丟開現成教案,總是大量借鑑名師點子,東挪西湊拼成基本屬於自己風格的設計。研討過程中,我第一次嘗試獨立設計教學設計,與周老師同備一節課。

首先,我反覆閱讀這篇課文,探尋文中的知識點,結合三年級孩子的閱讀水平,在基於對課標認識的基礎上,初步把目標設為如下幾個方法,讀準讀通課文、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情感、有感情朗讀、滲透習作方法、樹立正確朋友觀。

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是重難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讀了一篇課文後能夠簡單說自己的體會,但是如何從關鍵詞句入手理解更深入些,卻是難點。課後習題第二題是“我們來找一找描寫阮恆表情、動作的句子,並說一說他當時是怎麼想的”,這題不就是在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嗎?於是,在教學環節中就有了這樣的一個設計,“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來描寫阮恆表情、動作的句子,想一想他都在想些什麼?”看似貼合編者意圖,符合課標要求,但卻在實施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文中這樣的句子很多,每句話都交流體會,浪費了太多時間,而且這些句子大致都在反映阮恆內心痛苦、恐懼,談體會時學生很難發現阮恆內心的變化,教學過程顯得冗繁複雜。能不能以第一句表情或動作的句子為範例,講解完後,讓學生自由學習其他幾個句子,即體現教師的導,又彰顯出了學生的學,可是再次試講時,效果仍舊不好,學生依然不知如何下手談體會。課後與組內老師討論,如何更精簡些,提 高實效,教給學生自己分析文章的方法。反覆又讀了幾遍文章後,發現文中多次寫到哭,這幾個詞語雖然都是表示“哭”的意思,但卻表示不同程度的哭,哭的程度不同與阮恆的內心世界緊密聯絡,於是,我們再次修改設計,“默讀課文9、10自然段,找出描寫哭的詞”,然後以第一個哭所在的句子為範例,抓“啜泣”初步體會阮恆內心,從哪個詞中你還有同樣的體會,學生找到“顫抖、捂住臉”,從這些詞中你又讀懂了什麼?就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體會人物內心。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其他三個哭所在的句子,使用“我從哪個詞中讀懂了什麼”來交流讀書體會。在體會中滲透習作方法,在小結中引導“哭”的程度與內心的關係,昇華情感就在這其中潛移默化的達到。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我覺得比較得意的地方。

我的這堂課遺憾的地方也不好。匯入後,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同時讓學生更深入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和但是情況的緊迫,為理解下文做鋪墊。阮恆在沉默中顫抖的舉起小手,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這一連串的動作不禁引發大家的質疑,為什麼舉起來又放下去又舉起來,此處尊重學生的質疑,但是在引導學生理解時,並不能把三個動詞放一起理解。“為什麼要舉起來”?(救朋友)“為什麼又放下去”?(害怕,哪個詞也讓你感受到他此時害怕?引導學生感受對死亡的恐懼)“為什麼又舉起來”?引導中,把一個問題拆分為三個問題,在交流過程初步體會到阮恆為了救朋友的勇敢和無畏。初步滲透抓住關鍵詞語體會理解。但是在這個過程,學生回答到害怕死亡時,我由於講課時的緊張,漏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稍微對抽血有點了解的都知道,抽血並不會導致死亡,但是阮恆此時害怕死亡,“你是從哪裡讀到這麼重要的資訊的呢?”這一問題的漏問,導致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很迷茫,也缺失了一次聯絡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導。這本來是在教學設計之中的。

在課堂中,自己對課堂的把握還是很欠缺的,非常深刻的記得,有一個孩子在回答“誰來彙報第一個哭所在的句子”時直接說“啜泣”,我並沒有引導孩子做進一步的思考,還有一個孩子在說他的體會時,我一時語塞,直接讓他讀課文,避開尷尬,學生自己少了一次和老師交流的機會。

小結習作方法時的語言拖拉、看圖說話時的引導不當、迴應課題時的朗讀指導……種.種遺憾徘徊於心。

總是以為公開課中可以不顧學生的學習狀態,殊不知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才是最重要的。機智是學不來的,而是要在平日的每節課中有意識地去鍛鍊自己。課堂中的隨機應變是在足夠了解學生、足夠熟悉教材、足夠明晰學習環節的設計目的上實現的。跟同組的周老師交流教學體會時,我曾輕描淡寫地說:“只要明白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其他引導語神馬的隨機發揮即可。”這是多麼不負責任的說法。沒有足夠的預設,課堂中怎麼會有靈活的應變。

感謝馮校長賽前的指導,才有了我在深夜中一遍又一遍空講的動力,才有了把課堂預設熟記於心的成效。做什麼事情都應該盡力而為,更何況是要展現給孩子們的課堂。我會再接再厲!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6

一切教學設計都是為了學生,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教師的帶動下主動地學習,自主地探究,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當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後,他們所爆發出來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潛能是難以估量的。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和-諧地融為一體,學生學得開心而輕鬆,教師教得愉快而順利,如此便能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資訊科技課長期以來之所以大力提倡和採勸任務驅動法”,就是因為它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化解為一個個具體而有趣的任務,學生通過努力並不難實現,以此匯入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慾望即直接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如學習在電腦中新建資料夾,我們可以用中文名稱命名(如學生姓名),學生就十分感興趣,通過學習還能消除他們對電腦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資料夾的神祕感與畏懼感。又如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等諸多學習內容,老師都可以事先展示準備好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垂涎”一番,進而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實現他們的願望。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7

本次教學中,我注意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過過“教師癮”,自己退而成為指導者,組織者,聽評者,讓課堂教學充分走向民主和開放。如:請學生當小老師指導大家分析課文題目;向大家介紹課文裡的生字;用自己的話說說小柱子怎樣練絕招等。

學生在這樣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語文思維敏捷,興致高昂,爭當下次的小老師。別看學生的年齡小,卻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絕招。學生閱讀這篇課文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個性化的自由閱讀,很快能說出課文中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趣事,並這些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孩子們紛紛發言,說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在熟讀並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表演自己的絕招。表演使學生大腦想象處於積極的興奮狀態,學習情緒也達到了高潮。如:張宇同學為大家表演口技——學動物叫;林毅同學為大家表演一筆畫等。在這種民主開放,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中,臺上臺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進行創造性學習,教學效果良好。

當然由於本人對新課程學習還不夠,有許多精髓的內涵還領會不深,在教學中難免含有偏頗,請同行們給予指正。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8

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的葡萄溝,那裡盛產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乾也很有名。本課重點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學習的,使學生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對那裡產生喜愛之情。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學找找課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後,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呢? 並讓學生充分朗讀,感受“好地方”。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三個方面的內容:葡萄溝盛產水果;葡萄溝葡萄多,景色美麗;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

本文的教學中我著重抓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充分朗讀。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通過朗讀,感受葡萄溝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鄉之好客,從而體會到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9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支撐,在課上讓學生欣賞各種顏色的葡萄圖片,體會葡萄的多和美。通過欣賞各個地方水果豐收的場景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好像去葡萄溝遊覽了一番,從整體上感受到葡萄溝水果多、景色美、人熱情。

在文字的賞析中,一個重點段落中的重點詞彙“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把握好的話,學生的情感將被充分調動。“五光十色”除了顏色多,還寫出了這些葡萄很有光澤,甚至可以聯想到這些晶瑩剔透的葡萄在陽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閃閃發光。通過該詞的學習孩子們對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本課的遺憾之處是:文字解析的不夠透徹。在本堂課中,老師說的太多,以致學生留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時間少了一點,在以後教學中,要多留時間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展示熱情。

另外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更加註重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力求問題設計的簡潔。讓課堂教學思路能夠更加清晰明瞭,問題設計更有層次性,和啟發性。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10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資訊科技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資訊科技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資訊科技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十五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

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11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對樹木的愛護,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學中,重點抓住以下環節:

1、自主識字,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本課生字較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把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出示生字後,可以問一問學生,哪些生字以前就認識了,怎樣認識的,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借鑑,提高識字的效率。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常用的方式記憶漢字,如:拆一拆(“召”)、合一合(“唱”、“歌”)、編順口溜等等。

2、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完課文之後,說一說,小樹對小鳥說了些什麼?引導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創造性的積累。小鳥聽了小樹話後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充分交流,體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想象,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草原教師反思回顧 篇12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物件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援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大部分教師都追求在課前進行儘量完滿的教學設計以便順利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但是也難免會有部分的教師通常在課程結束後忽略了對本堂課進行應有的回顧與反思總結,甚至認為教學反思是一本無用功可有可無。其實不然,教學後的反思對教師的業務成長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於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非常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尤其可以使年輕教師對學科教學的認識逐漸上升到更高更新的理論層面上。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複。而對於教學反思到底應該如何落實發揮其重要作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

一. 總結之處

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在設計上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尤其作為新教師更應該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之處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作參考。具體的操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1)新課匯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的?(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內容的?(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4)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5)課堂當中採取了什麼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6)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 反思不足之處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我們都知道由於學生的個體存在差異,導致心理思維和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不可預知性和複雜性,加之我們新中公師資因為教學經驗缺失導致對教學實踐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是難免會有疏漏、失誤之處的。面對這些不足之處,我們不應該只讓它變成懊惱與遺憾,而是應該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看作是使我們逐步成為一名教師的階梯。所以,我們應該及時地對教學中的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與剖析探究,這樣可以為今後的教學不斷積累經驗以便提升教學質量。那麼具體的操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教學設計是否妥當?(2)預設的目標是否脫離學生實際?(3)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4)課堂節奏控制是否遊刃有餘?(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3)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三. 反思教學機智

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間思維與情感的不斷碰撞,年輕的新師 資思維的活躍性往往會因此得到激發,就會產生一些瞬間的靈感,而有時這種無意間的巧合就會很好地解決問題、完善了教學設計。由於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時也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所以作為年輕老師應該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加以捕捉與記錄,為以後的教學設計添磚加瓦。同樣,一個班級裡幾十個不同的學生,就會有幾十個不同的疑問,幾十個不同的創意,原先預設的教學框架隨時都可能因此打破,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後年輕教師應進行深刻反思,捕捉動態生成資源中的有意義成分,尋找隱含在背後的理論依據,加以推敲總結,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獲得規律性認識。

總之,只有通過不斷地有效地教學反思,年輕教師可以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完滿之處得以昇華,在不斷積累沉澱的過程裡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才會不斷地提升。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教學反思的過程為我們年輕教師夯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