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61W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1

教讀本課為了讓學生學而有趣、學有所悟、學而得法,在教學方式上,執教者力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積極培養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力爭通過作品的例讀和學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漁”、“舉一反三”之功效。但是,“授人以漁”並不意味著學生要帶著鐐銬亦步亦趨的跳舞,而是要教師通過激發學生“臨淵羨魚”的慾望,水到渠成的點撥,讓學生在例子的導引下自覺地悟法,自覺地“退而結網”,自覺地“下水游泳”。本課的教學,只是為學生以後閱讀美文開啟一條門徑,至於登堂入室,洞幽探微,體味美文的靈動與纖巧,則需要學生在多讀多悟中去體味。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還不能很自覺、很自然地認同這種學習方式,也不敢大膽的展示自己,老師調動激情的手段方式亦不夠多樣,因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嘗試,不斷積累,只有通過以後潛移默化的美文薰陶,才能讓學生體味閱讀美文的情趣。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2

我先從課題“第一次真好”引起,講人生中的第一次,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在記憶中搜索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在讀一讀第二段,讓學生去體會。接著過渡到下一個事例,學生讀段落,引導學生學習積累四字詞語。在引到學生讀圖書,再次引導學生讀中體會,積累詞語。順勢啟發學生讀中明白讀書帶來的好處,從讀中體會“率一次”讓我們的生命更精彩,在交流中讓學生切實明白多進行人生的第一次的好處,那學生就會真正地去讀書。

總覺得一篇課文的情感先入住學生頭腦,等待時間去消化體會,反反覆覆,以時間和空間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啟示,成為自己的東西。我想,在教學中老師也未嘗不是一種體驗和提高。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我最花心思的還是如何利用好這篇小短文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講完之後問學生:誰願意把你們難忘的第一次講給大家聽,同學們紛紛舉手,有的講第一次做飯,有的講第一次表揚,第一次考第一名,第一次-----所有的同學講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第一次,可是他們只能講有益的第一次,不講不太光彩的第一次。後來,有一個學生突然問我:“老師,你有沒有難忘的第一次?能不能講給我們聽一聽?”這話一說出,同學們紛紛響應,都讓我講第一次的故事。於是我給學生們講了我的一個第一次:小時候媽媽第一次讓我去買鹽,當我看到糖時,我忍不住就買了糖。回到家,你們說是什麼結果啊?大家哈哈笑了。說捱打唄。原來老師也有可笑的第一次。於是,同學們才真正敞開自己的心扉,講述了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偷媽媽的錢,第一次上網咖,第一次撒謊等。於是,老師很自然的得出結論:生命中有許多第一次。有益的第一次我們要尋找機會、大膽嘗試,不可預料的第一次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有害的、消極的第一次我們要主動地避免。願同學們努力去嘗試給我們生命中帶來寶貴經驗的有益的第一次,開拓生活領域,增加人生閱歷,讓生命更加多姿多彩。水到渠成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這堂課的經歷讓我深思:教師應該努力創設一種和學生平等對話,平等交流的平臺,課堂應該是平等互動的,教師應真正轉變自己的角色,真正走到學生中間,更新觀念,平等交流。用靈活多變的課堂用語使課堂產生魔力,激發學生更投入的參與到學習中來。並結合身邊的實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積極上進,勇於進取。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4

本課的教學注重語基(生字詞)的掌握,特別是讓學生進行課堂上的造句,讓學生在掌握詞語意義的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有的學生用了三個以上的詞語進行連詞成段,如有一學生寫到:春天來臨了,我望著蜿蜒的果樹林,果樹林裡的花爭妍鬥豔地開放了,多麼綺麗迷人啊!那種美實在是無可言喻等。在運用了當堂造句以後,我發現了學生的作文能較自覺地運用了學過的雅詞,提高了作文的質量。在環節三,打破了以往的教學常規,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理解課文內容,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的閱讀感受,不把老師的觀點強加在學生身上,符合了新課標的精神,又能在一種較寬鬆的氣氛下完成了教學任務,這對於提高學生的品味鑑賞課文的能力都是有很大的作用。

在分析文章事件的基礎上,再結合中心指導學生為什麼如此安排,讓學生明白材料和中心之間的關係。由於本文材料的詳略安排特點明顯,所以課堂教學中以此為例安排的作文指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課後要求學生根據課時的教學,對第一次的作文介紹自己的習作進行再次的修改,注意詳略安排和中心關係,要求材料詳實,中心突出。由於指導到位,所以學生的修改作文進步較大。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5

記敘文材料的安排中,材料與中心關係密切,能體現中心的材料要詳寫。《第一次真好》主要抓住兩個第一次:第一次看 到結實累累的釉子樹和第一次看見十姊妹孵出小鳥來寫。這兩個第一次內容簡單卻寫的各有特點,詳盡精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點強調詳寫和體現中心的關係,學 生能很好的理解接受。文中另外的六個第一次都是用一句話加以略寫,這既是對前面兩個第一次的內容的補充,也使文章內容更加的充實豐滿,能更好的體現中心。 教學中學生都對這幾個略寫的第一次印象特別深。因為平時在學生的作文中,往往就是鬍子眉毛一把抓,學生記敘的事件常常就是詳盡有餘而精練不夠,所以這幾個 略寫的事件指導對學生啟發很大。

在分析文章事件的基礎上,再結合中心指導學生為什麼如此安排,讓學生明白材料和中心之間的關係。由於 本文材料的詳略安排特點明顯,所以課堂教學中以此為例安排的作文指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課後要求學生根據課時的教學,對第一次的作文介紹自己的習作進行再 次的修改,注意詳略安排和中心關係,要求材料詳實,中心突出。由於指導到位,所以學生的修改作文進步較大。

這堂課對我的啟發也很大,作文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沒有一個完整訓練體系的基礎上,一定要抓住所給文章的特點找准入口進行作文教學,教學要結合學生實際,這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6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字習得語言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忘言”之說,說的是人們閱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後人們往往記住了這篇文章寫的意思,卻忘記了文章具體的語言文學。這是閱讀的規律,但我們的語文課則不然,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得意”,更要讓學生“得言”。學生的語言如何習得,運用課文的語言來表達是條捷徑,我的這堂課儘量讓學生多說,潛移默化中習得這種語言。

感情朗讀,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言,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個人讀、齊讀、小組讀、表演讀。課伊始,我讓學生帶著自豪之情反覆朗讀課題,讓學生逐漸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世界,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調。用多媒體欣賞3-4小節的課文朗讀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暢談所見到的沙漠,當學生朗讀課文時一幅幅廣袤無邊而又荒涼的沙漠圖出現在學生眼前。隨後用“小駱駝明白了________”說一句話,待大家把句子說完時,文字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課最後,我又深入挖掘課文中的言語實踐點,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駱駝……”說上一句話,再遷引到學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說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的同學情不自禁地說:“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這堂課上我得到劉老師的多次表揚。”這時,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活”了起來,“火”了起來。一個個眉飛色舞,歡聲笑語,清真意切。這一對話使“潛在文字”轉化為“現實文字”,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顯生命,巧設平臺創造語言。

“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這堂課上,我利用課文空白點,建構了一個續寫故事的平臺,它既巧妙地把書本語言的內化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悄悄地”落實在其中,又把課文的表達技巧“默默地”遷移,變為學生自己的表達技巧,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這堂課,學生能夠挑戰成功,一是因為學習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語實踐,對文中的重要語言已能靈活運用;二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眾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課文學習,學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鋪墊。於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平臺產生了,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字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所創設的小駱駝與小紅馬的再次見面充滿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駱駝也把小紅馬帶到沙漠中,小紅馬面臨種種尷尬,消除了對小駱駝的偏見。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愛的教育,故事的結尾很多同學都能想到小駱駝和小紅馬又成了好朋友。

三、未能緊扣課題,不斷深化主旨。。

這是在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不足之處,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句關鍵性的話沒有在教學中做到環環緊扣,如果能在教學駝峰、腳掌、眼毛的作用時,不斷反覆地朗讀體會這句話,就能使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一步步地深入,使課文主旨的揭示有一個不斷深入、循序漸進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對《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教學設計及反思,敬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7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問題,由生活情境引入,密切聯絡實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用數學,人人要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例如:通過“試一試”“練一練”“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同時,加深了學生對“倍”的意義的理解。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愉快、自由的學習空間,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聯絡實際生活,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們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小主人;教師提出要求,指導活動,進行總結,也體現了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電腦演示,清晰的展現相關知識點,能使學生感受深刻。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進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學習的效果也好!

但是,在教學中怎樣更好發掘學生潛力等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努力改善,爭取做得更好!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8

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裡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我想盡一切辦法,採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麼困難了。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1、指導朗讀不到位;2、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沒法進行,此乃一大失誤,聽、說、讀、寫沒能落實到位。在本節課中,自己雖然滲透了一些新的課程觀念,但還不夠放手,今後還需要不斷學習,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9

昨天上了《頂碗少年》這一節課,效果感覺還可以。一個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比較透徹,另一個是提的幾個問題以及練筆安排都基本達到了目的。

《頂碗少年》的原文,結尾是這樣寫的:在以後的歲月裡,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這位頂碗少年,當時和我年齡相仿。我想,他現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雜技藝術家了。我相信他不會在艱難曲折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上退卻。我確信,他是一個強者。

在這裡,作者並沒有全部是在講道理,而是多了一份對回憶的梳理,多了一份對“頂碗少年”的祝福。如果自己看了原文,問題我會設計成:以後,“頂碗少年”將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為什麼?對你有什麼啟發,請你聯絡實際談談。我想,這樣的設計更符合編者的意圖。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去年上《最後一頭戰象》一課,按照我的統計,《最後一頭戰象》原文與課文相比較,共刪減文字約2464個字,302個標點符號。其中,刪去的文字寫到了這些事情:嘎羧為什麼要繞著寨子走三圈?我與波農丁為什麼要跟著嘎羧?嘎唆駐立江灘,我想到了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答案。因此,師生在課前或課後,讀原著以及作者的其它作品,不但有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為完成為完成小練筆、口語交際及習作提供很好地幫助。因此我建議教參能保留原文,或者把一些刪節掉的原文提供給老師們參考,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作者與編者的意圖,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10

精讀品讀這一環節我都是以多媒體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出發點在於讓對遠古生物並不熟悉的學生能夠在看圖識文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因為這個班級的學生基礎普遍比較差,我在提出問題後只請幾位能說出答案的學生談了理解和感受,忽視了大部分不能回答上這些問題的學生,如“冰冷的骸骨”、“平凡的真理”、“裹藏”等語句的品析,學生是難以獨立回答完整的,在這裡我沒有讓學生髮揮想象,翻閱資料,獨立思考,最終都以多媒體出示參考書答案作結,導致大部分學生只知道作好筆記來應付作業和考試,也失去了思考的動力和興趣,這也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

這一點在評課中經過幾位老師的指正,我意識到以後課堂問題的設定要有取捨,有梯度,(課後的題目可以參考採用,不一定要自己追求每一節都有一個問題,要學會取捨,有重點)難度高的問題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去思考回答,而難度中等或較低的問題就留給基礎比較差,認知和思考能力也比較差的學生去思考回答,讓學生多想多說,重視課堂“生成”的問題,在學生講的基礎上作相應的補充,讓課堂真正活起來,這樣也落實了新課程標準中“最近發展區”的理念,讓每位學生都能“挑一挑,摘桃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11

許許多多的知識點,使得教師只能用簡單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而學生只是記憶、再現這些知識點,淪為考試的奴隸。其實知識是死的,課堂教學絕不僅僅讓學生擁有知識,更應該讓學生擁有智慧,擁有獲取知識的方法。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智慧的發展,離不開智慧的薰陶。智:是人類個體的認識過程或認知結構,即對外部資訊的感知、整理、聯想、儲存很搜尋、提取、操作,或通過此過程形成的認知水平。慧:是人類個體所認知事理的評判過程和評判標準。我校通過創設智慧課堂,使教學觸及學生的世界,伴隨他們的認知活動,做到了“以智促知” 。

我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1、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主動建構知識。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自己選擇例子來探索,在探索中發現規律,得到結論。讓學生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喚醒了學生學習中一些零散的體驗,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將這些體驗“數學化”,提煉出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重學生的“發現”意識,引導學生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儘量挖掘學生的潛能,能讓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觀察、發現、自學的方式,使學生在自己探索中學習知識,發現知識,並通過討論,說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依據,促進了學生學習的順利進行。

2、用教材教,體現教學的民主性。因為學生對比的知識瞭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時候,不是教師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讓學生自己舉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隨機性大大增強,從而提高結論的可信度。這樣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歸納法研究的過程,並滲透科學態度的教育。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12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有容量,但不是知識內容的累加堆積。整個教學過程能緊扣目標,談話匯入、整體感知、識字學文、複習鞏固等環節彼此銜接,順理成章。識字和朗讀的環節安排妥當,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師生互動自然有效。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覺得比較有收穫的有兩點:(1)採用遊戲為主的教學方法效果較好。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為了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心理需求,我在識字教學以及識字活動的環節中均使用遊戲法,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輕鬆,大大激發了孩子識字的熱情,讓他們學得愉快而輕鬆。我想,特別是在孩子剛進入語文學習的階段,教師只有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今後對語文的學習才會更加投入。(2)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對學生說話的規範、態度、習慣的培養,重視對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注意到這一點,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有問題及時提醒學生並指導學生改正,學生在多次訓練後就能注意自己語言的完整與明確。同時,指導學生朗讀對培養其語感也大有幫助。朗讀訓練中,教師應採用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指讀與跟讀。此階段不宜操之過急,不必要求學生通篇朗讀,可以在聽錄音讀,老師帶讀的訓練中重點讀好一兩句話,打好朗讀的基礎,指導學生養成字字過目的良好讀書習慣,同時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

通過教學,有收穫,也有困惑。現在的學生入學基礎都不同,有的學生識字量多,有的還不識字,因此在初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就會出現學得輕鬆與吃力的問題。識字量多的學生對於課文中要學習的生字已學會了,學習中會出現自我滿足,聽講不認真的現象。而那些沒有識字基礎的學生,對於一天一課生字的學習感到吃力,往往出現單個生字會認讀,把生字放在句子或課文中就不會認讀的現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這也是我想與同行多探討與研究的問題。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13

黃山的奇鬆、怪石、雲海、溫泉號稱“天下四絕”。《黃山奇石》一文主要講了黃山四絕中的一絕——怪石。課題“奇”,就已向學生交代清本文所講內容,使我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與眾不同。教材將文字安排在第一組課文中,而這組課文雖以秋天為線索,但又不侷限於秋景。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感受秋天的美好,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的同時,還要通過文字使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一、 教學設計為導遊帶領遊客欣賞美景這樣一種形式。

從圖入手,先讓學生從直觀感受“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的趣味橫生;再由圖及文,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展開想象,這是我教學本課的主旨,以遊覽形式開始,以學生運用文字知識講解結束,有始有終。

二 、都通句子,美讀全文 。

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能將課文中的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但要做到有感情誦讀是比較困難的,尤其對於像《黃山奇石》這樣有趣的怪石,作者又將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描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的美文寫的又是如此有趣,能讀出感情就困難了。因此,我把美讀課文與展開想象銜接在一起,讓孩子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圖—文—想—畫—說,結合起來體會文中描繪的各種石頭的形狀,小中見大,從而感受整個黃山的神祕,產生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師—生、生—生互動讀、評;小組讀、競賽讀、展示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將學生讀文的情感引向高潮,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誦讀。至此,第六自然段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石頭的樣子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形狀了。

三、 放飛想象,嘗試塗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到這時水到渠成,我順勢引導學生在紙上畫一畫,說一說。孩子們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他們腦海中的天狗,獅子、仙女也像作者寫的奇石一樣,太奇了!讓你不得不歎服孩子們大膽、無拘無束的想象力了!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畫中的狗、獅子、仙女……均沒有脫離現實生活,還沒能很好地領悟到石的形奇。

四 、挖掘教材,填補空白。

我抓住第六自然段中的省略號挖掘文字空白進行拓展,跳出課文教課文,因孩子們已深深地被黃山的奇石吸引住了,給其它石頭起的名真可謂豐富多彩:海底撈月、石海泛舟、老鷹抓小雞、凝神靜思、盼……到這裡,我覺得已將孩子們的想象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使孩子們更驚歎於大自然的偉大、鬼斧神工了!

《第一次真好》教學反思 篇14

在10的分解和組成時,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記一人分,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再讓學生上臺分等多種活動使學生對10的組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的認識教學反思。最後通過多種活動師生遊戲、生生遊戲;你說我說一起組成10。

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一節課下來,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改進和研究的問題: 1、“10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其中有一點是不相同的:沒有安排10(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的序數意義的教學,因為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10的序數意義還要不要拿來當作新授部分來講還是點到為止呢?新課程下的教材如何來正確把握,如何讓教學在第一線的老師來挖掘這個有效素材呢?這是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幾年來的一個困惑。2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著數和倒著數。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並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難點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這節課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