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08W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1

今天的語文課上,講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饒有興趣地講起了詩人賈島“推敲煉字”的故事,爾後,又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同學們聽得如痴如醉。正當我暗自得意的時候,有個學生卻突然站起來說: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精選16篇)

“老師,我想給王安石把‘綠’字改一下!”

“老師,我也想改!”

“我也想改!”

……

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被同學們突如其來的要求給問懵了,怎麼辦呢?是直接告訴孩子們,這是大詩人的選擇,是不能改的?還是……種.種做法在我的頭腦中一一閃過。對了,新課程的理念不是要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讓他們暢所欲言嗎?於是,我選擇了以下的做法。

“好吧!”我停下了準備往下講的課,微笑著對大家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咱們班的大詩人是如何修改的。”

“我覺得應該用‘來’!”

“用‘滿’比較好!”

“我認為用‘過’最合適!”

“不!用‘到’才好呢!”

……

不一會兒,一個個鮮活的答案躍然黑板上:映、拂、到、過、吹、來、染、趕……同學們還在為各自的答案而爭論著。

“哈哈,同學們的詞彙可真豐富啊!但我想,既然王安石經過反覆推敲才選用了‘綠’字,肯定有他的獨到之處吧,請大家讀讀詩句細細體會一下。”我終於可以塞上一句話了。經我這麼一說,喧鬧的教室安靜下來。一陣沉默過後,終於有人發言了。

“對!老師,人家王安石想要表達的是春天到來,江南岸一片新綠的色彩,而‘映、拂’等字只寫出了春風的到來,沒有寫顏色,所以我覺得不太合適。”大家都點頭稱是,我也比較贊同這個同學的說法,正準備“鳴金收兵”,不料又一個聲音冒了出來:

“老師,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不會只有綠色吧?我認為還應該有各種顏色的小花,我覺得用‘染’才準確呢!它可以‘染’出五顏六色來啊!”

噫,這個同學的說法也很有道理啊!怎麼往下進行呢?我心裡琢磨著。對了,何不放手讓同學們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去探討個究竟呢?“到底是‘綠’字準確,還是‘染’字好呢?我想,每個同學都應該有自己的看法,接下來請大家小組內盡情發表自己的高見!”

討論過後,同學們的發言令我十分欣慰。

“儘管春天是多姿多彩的,但我們組認為春天應該以綠色為主。再說,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所以我們認為還是‘綠’字好。”

“‘染’雖然能表示出多種顏色,但‘染’上的顏色往往只是附著在事物的表面,就像人們染頭髮,時間久了可能會褪色。而‘綠’我們感覺是由內到外產生的,王安石當時那種思念家鄉的情感當然是從內心發出來的,所以我們認為用‘綠’字比較準確。”

……

“當然,王安石所用的‘綠’字也不一定是最恰當的,我想,只要同學們善於思考,反覆推敲,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比它正準確的詞語。”最後,我充滿期望地說。

課後,我默默思忖著。在尋找替換“綠”字的詞語的過程中,同學們可能最終也找不到一個非常合適的詞語來替換它,但他們在尋找、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所體會到的王安石的思鄉的感情,所感悟到的對“染”“綠”等字的理解,不正是我們的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嗎?一提到新課程,往往老師們的思維總被“自主、探究、以學生為主體”等詞語充盈著,但在具體的授課中卻總感到迷惘,不知道該如何去實施。其實,在我們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值得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研討訓練的機會,只要我們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善於發現,善於思索,相信學生的心靈一定會在你的指導下得到放飛。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2

《泊船瓜洲》一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後,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是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遠。此詩對字的錘鍊被人稱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形象鮮活,春意盎然,讀來彷彿有陣陣春風撲面。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讓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後根據查詢的資料,小組內交流,用現在的話說說意思;詩歌中凝練、古今差異較大的詞語一直是困擾學生閱讀詩歌的障礙,如果單單讓學生死記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魚”;通過古今詞語的類比來解決,“授之以漁”,從課內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詩歌的能力,讓學生收集、誦讀有關思鄉的詩歌。

二、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早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3

《泊船瓜洲》這首古詩是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的佳作,此詩是詩人第二次上京任職,坐船遠離家鄉在上京途中寫的。

這首詩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當時王安石並不是這樣寫的,沒有用上“綠”這個字,他改了十幾次才改成了現在的“綠”字。這一句也是本首詩的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句時,我將當時詩人如何改詩的過程告訴了學生,同時我也請班上的孩子們當一回詩人,也來改一改,此處還能用上什麼字,話音剛落就有很多同學迫不及待的舉起了手。我讓他們一個個輪流說,他們用上了很多字,有“吹,越,暖,過,掠,拂,飄,滿,抱,入,來,去,栽,見,返……”聽完孩子們的回答,我很意外也很高興,意外的是想不到他們會想出這麼多替代“綠”字的字來,尤其是“暖”、“拂”、“掠”幾個字用得很貼切,他們說出這些字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表揚了孩子們,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們更是來勁,又想出了一些字。

當孩子們沉浸在改詩取得的成就感時,我話峰一轉,引回到本課的教學中,我問道:“為什麼詩人不用你們剛才所說的字,而要用這一個‘綠’字呢?”學生又炸開了鍋的討論起來。我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詩人是什麼季節離開家鄉?他在船上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一問,學生就更明白了,原來是春天來了,吹風吹綠了長江兩岸。這樣學生對於 “綠”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理解詩人為什麼會選擇用“綠”字,也更好的體會了詩人的這一份思鄉之情,這種教學又何樂而不為呢?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4

十月十三日上午,我們全縣的教研活動在我校召開,我的公開課是《泊船瓜洲》,在接到教學任務到公開教學有10多天的時間,我在備課的歷程中感受頗多。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文學真實與生活真實:

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現實生活,是現實生活的昇華,它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現象進行藝術加工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所以文學與生活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因此文學真實不能可以違背生活真實,否則讀者也難以接受,只有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文學真實,才能帶給讀者審美的享受。語文教學中,由於古典詩歌距離現在生活時代久遠,含義、語法等都有很大差異,且內容簡單,理解困難。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理解錯位,對體會詩歌的內涵與情感產生阻隔。

在教學《泊船瓜洲》時,在理解“鐘山只隔數重山”時,我讓學生同桌交流討論“數重山”是幾座山,還是許多座山?有的學生認為:鐘山與京口只隔幾座山;而有的學生認為:鐘山與瓜洲隔著許多座大山。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分歧,我先讓學生各自闡明觀點,展開辯論,結果同學們爭論得面紅耳赤,勝負難分。最後我讓他們聯絡上一句“一水間”,提出問題引導:為什麼寬闊的長江在作者的眼中僅僅是“一水”之隔?為什麼作者詩中“又綠江南岸”,而不是江北岸呢?他們稍作議論,便爭先恐後地說:“因為作者馬上就要到京城任宰相,遠離親人和家鄉,此時勾起了作者悠悠的思鄉之情。”

對於文學真實和生活真實的區別,經同學們這麼身臨其境的推想,詩歌的理解便變得迎刃而解了。而學生將保持這種高昂的情緒,順利學完此詩,這真是無聲勝有聲啊!

二、教材挖掘與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是教師的舞臺,只有課前充分挖掘好教材,利用好課堂這個舞臺,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課堂教學的籌劃就像花園裡德園丁,只有園丁們精心護理,因地制宜的籌劃,才能有新穎別緻的風景。而古詩教學進入詩境、體悟詩情是國小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要求的目標。一般的公開教學很少看到教師們涉足,為什麼一些教師畏懼詩詞教學呢?教學名家的“觀摩課”與普通教師的“常態課”究竟有多少距離呢?我想在努力地尋求一個突破口。

古典詩詞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好感情,融入了作者對於審美的獨特感受。詩無達詁,讀者對於文字的理解會因為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文化背景,產生不同的感悟和體驗,因此在古詩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適時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情感,努力使學生的理解貼近作者的實際思想。王安石詩句中的“明月”就是中國傳統的思鄉的意象,我抓住這一意象做足文章,課前匯入就播放歌曲《中國的月亮》,石順義作詞:哪裡月不圓,何處月無光,我卻深深地愛著你,中國的月亮。自古月是故鄉明,你深深的愛,你甜甜的情,總珍藏在我的心上。然後又選用不同時代的明月詩句:然後又選用不同時代的明月詩句: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曹植。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代】李白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蘇軾

讓學生知道“明月”往往是在外漂泊的遊子思鄉的寄託,通過不同形式的誦讀來理解詩歌的情感。

另外關於“綠”字,我採用不同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首先我讓學生找一個合適的字來代替“綠”字,學生先後找到十多個動詞,可謂五花八門,令臺下聽課的教師們稱奇。然後讓大家說說這個“綠”字的好處,是春天勃勃生機的象徵。再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腦海中春天的畫面。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逐步加深理解。接下來讓學生看課後補充資料,出示多媒體: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閒。(唐代)丘為《題農父廬舍》選自《全唐詩》第129卷46首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唐代)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

細心的學生會發現老師出示的詩句和書後的詩句“又綠湖上出”有一點差異,這是我在備課時發現,並查閱大量的資料得到的結果,我乘機告訴學生學習時要多動腦筋,要敢於懷疑權威的精神。

三、教學負擔與專業成長:

明末教育家王夫之在他的《四書訓義》中指出:“教者因人才不齊,而教之多術。”開課教師要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在駕馭課堂上才可能做到應對自如。的確,公開教學任務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正常教學,畢竟需要自己下一番功夫來認真對待,因此有的教師便推辭,覺得開課己是一種負擔,不願意去啃這根骨頭。當然我也有過這種考慮,通過這次課堂教學,原本不太熟悉powerpoint的軟體製作,後來只有逼迫著自己去做課件,經過多次的請教和修改幻燈內容,我基本掌握了powerpoint的軟體製作,受益匪淺。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在研磨教材教法的經歷中,常會有許多的靈感。通過備課、開課、研討活動,在教材和教學方法上又有新的突破。特別是和同事與專家的討論,更是一種教學觀念和理念上的一個洗禮。我希望能把自己所積累的教學經驗理論化,做一些課題研究,進一步昇華,以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自己的在歷練中也不知不覺地促進了專業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是一項緩慢而美好的事業,我將會在這條漫長的路上,爭取去做一名有底蘊、有情懷、有思想的語文教師。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5

我在教學《泊船瓜洲》這首詩時,先與孩子們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通過自主閱讀自主理解,最後在集體交流。在理解第二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一句時,學生的意見有了分歧:有的學生認為,鐘山與京口只隔幾座山;而有的學生認為,是鐘山與瓜洲隔著數重山。而且堅持第二種說法的學生人數居多,這是我備課時萬萬沒有想到的。這時,我靈機一動,這樣吧,讓我們置身於畫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麼地方?看到什麼?會想些什麼?弄清鐘山到底與哪兒隔著數重山。”同學們各個學著作者背起雙手,挺起胸脯,翹首遠望。教室裡鴉雀無聲,他們都進入了詩的意境中,靜靜的進行著各自的推想。突然間,他們驚奇的嚷道:“老師,老師,我知道了,是鐘山與京口只隔數重山。”我乘勝追擊,“你怎麼體會出來的,快告訴告訴老師?”他們爭先恐後的說:“因為作者站在瓜洲遙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離京口不遠的家鄉鐘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太好了,經你們這麼一說,老師也明白了,來,讓我們為自己鼓掌。”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重山”中“數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該不近,但卻說“只隔”說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裡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想家呀。於是,通過大聲朗讀,體會詩人的思鄉的情感。試想,假如課前充分準備,通過圖畫示意、音樂的渲染、效果會更好。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6

一、令人欣喜之處

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饒有興趣地講詩人賈島“推敲煉字”的故事,爾後,再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使學生聽得如痴如醉。當我問到“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為學生會費一番周折才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說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後來竟然有學生提議要畫出這幅美景,怎麼辦呢?就讓他們現場畫吧。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的、模糊的。學生把我們帶人古詩“詩中有畫”的意境,教師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板畫所畫的每一步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我想:板畫設計的過程也是“授生以漁”的過程。讓學生不但能學會,還要會學。在學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這怎能不讓我欣喜?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重山”中“數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該不近,但卻說“只隔”說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裡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想家呀。此時,我再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裡?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

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就住在鐘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們所見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

在學生體悟到詩歌蘊含的情感後,再次指導個體、集體品讀:(指名說)

你有過思家的感受嗎?

你想家時心裡是什麼滋味?

詩人和你是同樣的感受,他會怎樣吟誦這首詩?

如此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促使學生想象,讓他們的情緒在情境中與詩人產生共鳴,更能體悟作品蘊含的情感。

二、困惑和遺憾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顧名思義,讀是解與悟的方法和前提。為迎合這次活動的主題,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讀,但仍然無法實現讀中求解、求悟,只能從解悟入手促讀。貌似指導學生“如何讀”以促解悟,而細想,確實有些牽強。這也是我在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數十字,學生在不解的情況下如何讀?這樣的讀又如何促解促悟?

學生的畫,雖然說得到,可又不能很好地用畫筆把心中所想畫出來,而我的繪畫水平也太差,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僅是哪一科老師可以完成的,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而教師也要不但學習,盡力成為多面手,才會把學生帶進更好的藝術殿堂。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7

1、注重朗讀,熟讀成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體會古詩感情的最好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和詩人的感受會貼得更近。新課伊始,我先指名讓學生朗讀古詩,並指出多音字的準確讀音。之後,在學生討論詩意彙報時,讓學生讀出詩句再解釋詩意。分析完作者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後,又多次朗讀,每讀都有新的要求。我覺得學生的感情應該是越來越強烈的,他們的這種感情恰恰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2、重點明確,安排合理:

真正優秀的教師不是講好一節課,而是能根據學生的現狀因材施教。這首古詩學生早就背誦過了,所以重點應放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時間的分配上,初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只用了半節課,後半節課意在品味詩情,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重點。

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當我問到“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為學生會費一番周折才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說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原來孩子們學會了自主閱讀資料袋,多好啊! 看來我們要相信學生,不要越俎代庖,一味地“灌”,效果反而不好。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8

從事了多年的教學工作,也講過不少次的古詩教學,總認為古詩非常好講。但是來到一實驗之後,我對古詩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古詩教學並不簡單,而是非常複雜。

前幾天,我講了一節達標課,我所講的內容恰恰是一首古詩──《泊船瓜洲》。這是一首表達思鄉的詩,膾炙人口。對於學生來說,讀詩、背詩已不是重點和難點,因為他們早在三年級時就積累過這首詩。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感受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上,這也是我在請教同年組多位教師之後的共同意見。於是,我便在怎樣感悟古詩的情感上仔細揣摩,探尋方法。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幾個環節的設計讓我頗有收穫:

1、注重朗讀,熟讀成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體會古詩感情的最好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和詩人的感受會貼得更近。新課伊始,我先指名讓學生朗讀古詩,並指出多音字的準確讀音。之後,在學生討論詩意彙報時,讓學生讀出詩句再解釋詩意。分析完作者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後,又多次朗讀,每讀都有新的要求。我覺得學生的感情應該是越來越強烈的,他們的這種感情恰恰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2、重點明確,安排合理:

真正優秀的教師不是講好一節課,而是能根據學生的現狀因材施教。這首古詩學生早就背誦過了,所以重點應放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時間的分配上,初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只用了半節課,後半節課意在品味詩情,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重點。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儘管本節課考慮多多,還有不足之處:

課上,同學們能按著我的思路學習,不過在感受詩情的環節學生體會得還不夠。首先,學生對於詩人的資料、詩歌的寫作背景還不是很瞭解。雖然課下學生查詢過相關資料,但不具體,也不翔實,所以詩人寫這首詩的感情就不能夠很好地去體會,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路途遙遠,詩人卻只覺得“一水”“只隔”。教師應該把詩人當時的心態,所處的政治環境,屢次的人生遭遇都講解給學生,用他們的生活感受去體會作者的感情。

其次,王安石用字推敲、準確也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於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進行換字練習了。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斟酌。

看來,看似簡單的東西未必簡單。越是簡單的文章,它包含的內容越耐人尋味,道理越深刻,需要教師付出的越多。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9

一、令人欣喜之處

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饒有興趣地講詩人賈島“推敲煉字”的故事,爾後,再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使學生聽得如痴如醉。當我問到“你認為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為學生會費一番周折才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說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後來竟然有學生提議要畫出這幅美景,怎麼辦呢?就讓他們現場畫吧。畫家用線條、顏色表示形體,詩人則用語言來繪色繪形。高超的“畫筆”,可使“畫中有詩”,而美妙的“詩筆”又可使“詩中有畫”,從而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的、模糊的。學生把我們帶人古詩“詩中有畫”的意境,教師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板畫所畫的每一步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我想:板畫設計的過程也是“授生以漁”的過程。讓學生不但能學會,還要會學。在學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這怎能不讓我欣喜?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重山”中“數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該不近,但卻說“只隔”說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裡可以看出他是多麼想家呀。此時,我再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裡?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

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就住在鐘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們所見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

在學生體悟到詩歌蘊含的情感後,再次指導個體、集體品讀:(指名說)

你有過思家的感受嗎?

你想家時心裡是什麼滋味?

詩人和你是同樣的感受,他會怎樣吟誦這首詩?

如此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促使學生想象,讓他們的情緒在情境中與詩人產生共鳴,更能體悟作品蘊含的情感。

二、困惑和遺憾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顧名思義,讀是解與悟的方法和前提。為迎合這次活動的主題,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讀,但仍然無法實現讀中求解、求悟,只能從解悟入手促讀。貌似指導學生“如何讀”以促解悟,而細想,確實有些牽強。這也是我在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數十字,學生在不解的情況下如何讀?這樣的讀又如何促解促悟?

學生的畫,雖然說得到,可又不能很好地用畫筆把心中所想畫出來,而我的繪畫水平也太差,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僅是哪一科老師可以完成的,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而教師也要不但學習,盡力成為多面手,才會把學生帶進更好的藝術殿堂。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10

課上,同學們能按著我的思路學習,不過在感受詩情的環節學生體會得還不夠。首先,學生對於詩人的資料、詩歌的寫作背景還不是很瞭解。雖然課下學生查詢過相關資料,但不具體,也不翔實,所以詩人寫這首詩的感情就不能夠很好地去體會,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路途遙遠,詩人卻只覺得“一水”“只隔”。教師應該把詩人當時的心態,所處的政治環境,屢次的人生遭遇都講解給學生,用他們的生活感受去體會作者的感情。

其次,王安石用字推敲、準確也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於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進行換字練習了。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斟酌。

看來,看似簡單的東西未必簡單。越是簡單的文章,它包含的內容越耐人尋味,道理越深刻,需要教師付出的越多。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11

《泊船瓜洲》一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後,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是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遠。此詩對字的錘鍊被人稱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形象鮮活,春意盎然,讀來彷彿有陣陣春風撲面。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讓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後根據查詢的資料,小組內交流,用現在的話說說意思;詩歌中凝練、古今差異較大的詞語一直是困擾學生閱讀詩歌的障礙,如果單單讓學生死記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魚”;通過古今詞語的類比來解決,“授之以漁”,從課內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詩歌的能力,讓學生收集、誦讀有關思鄉的詩歌。

二、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早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12

《泊船瓜洲》這首古詩是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的佳作,此詩是詩人第二次上京任職,坐船遠離家鄉在上京途中寫的。

這首詩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當時王安石並不是這樣寫的,沒有用上“綠”這個字,他改了十幾次才改成了現在的“綠”字。這一句也是本首詩的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句時,我將當時詩人如何改詩的過程告訴了學生,同時我也請班上的孩子們當一回詩人,也來改一改,此處還能用上什麼字,話音剛落就有很多同學迫不及待的舉起了手。我讓他們一個個輪流說,他們用上了很多字,有“吹,越,暖,過,掠,拂,飄,滿,抱,入,來,去,栽,見,返……”聽完孩子們的回答,我很意外也很高興,意外的是想不到他們會想出這麼多替代“綠”字的字來,尤其是“暖”、“拂”、“掠”幾個字用得很貼切,他們說出這些字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表揚了孩子們,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們更是來勁,又想出了一些字。

當孩子們沉浸在改詩取得的成就感時,我話峰一轉,引回到本課的教學中,我問道:“為什麼詩人不用你們剛才所說的字,而要用這一個‘綠’字呢?”學生又炸開了鍋的討論起來。我再進一步的引導學生“詩人是什麼季節離開家鄉?他在船上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一問,學生就更明白了,原來是春天來了,吹風吹綠了長江兩岸。這樣學生對於 “綠”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理解詩人為什麼會選擇用“綠”字,也更好的體會了詩人的這一份思鄉之情,這種教學又何樂而不為呢?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13

我把枯燥的識字教學和同學們喜愛的遊戲相結合,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激情高漲。比如在讓學生畫生字時,我讓學生和生字寶寶做捉迷藏的遊戲,因為這個遊戲是他們最愛玩的,所以他們在畫生字時,臉上還帶著笑容,甚至有一個小朋友還邊畫邊用手指指著生字說:“我捉到你了。”把畫生字當成一件有趣和幸福的事去做。在檢查生字時,我又讓學生和生字交朋友,正是這樣的角色轉換,學生不再把識字當成一種強加給他的任務。而是真正放鬆的去叫它們的名字,活躍了課堂氣氛。

總之,識字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會認字,會寫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會獨立識字。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路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髮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14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尤其是碰上精英中學的全面改革,面對這一機遇,充滿著挑戰。

本學期我擔任兩個文科班的數學課,9班**班,10班潛能班,由於兩個班的程度不同,給我的數學教學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10班潛能班基礎很差,最好的學生總分才300多,數學平均成績30多分,又因為是文科班很多同學一點基礎都沒有,對於這樣的班級我主要抓基礎。9班**班程度比較好,但是層次也不均衡,好的500多分,差的300多分。由於學生的整體情況不一樣,同一班級的學生,層次差別也較大,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對於這種情況我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別對待,這樣,對課前預習、課堂訓練、課後作業的佈置和課後的輔導的內容也就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提問上也分層次,基礎題一般由學生來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把知識點擴充套件開來,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後作業的佈置,既有全體學生的必做題也有針對較強能力的學生的思考題,在課後對學生的輔導的內容也因人而異,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第一次月考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10班在三個潛能班中是第二,而其他科都是最後,這多少讓我感到這一段時間心血沒有白費。考下來後,張蓓跟我說:“老師,你知道嗎?以前考試第二卷我都不做,這次考試我做了,二卷考了20多分。”我知道20分不是很高,但對於她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張蓓屬於那種聰明不愛學習的主,在接他們的一個月來我發現她有潛力就經常找她談話,上課讓她回答問題,她終於有了進步。李澤勝原來也不學習,自從開立體幾何後他才開始學習,因為這部分知識與前面沒有什麼聯絡,他學的很認真,這次月考二卷拿了42分,我感到很意外,因為**班二卷40分以上的學生就不是很多,從這一點我發現只要我努力,只要學生學是可以出現奇蹟的。

月考之後學生的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原來不學但作業還交,考完試後作業出現了不交的現象,催催就交一次,不催就不交。上課的狀態也不如從前,有幾個學生原來還跟著學,現在不學了,像趙陽,杜曉雨,張冉冉還有符豪。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成績還是不是很好,他們疲憊了,想放棄。有一次跟學生談話,他們說真的他們也很想學,但是真的是學不會,還有我的脾氣不太好,經常喊他們,還有數學課太枯燥了,沒有意思。以前我是很寬容的對學生,很少發脾氣,現在在9班我也很少發脾氣,但是他們班的學生真的有時候我感到很生氣,不學習不聽課還說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態呢,我從自身找原因了嗎?為什麼在9班我就可以擁有一顆樂觀的心態呢?為什麼在9班我就可以快樂寬容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呢?也許在內心深處我對他們的要求太高了,他們是學困生,我應該寬容,還應該賞識。渴望賞識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弱點。那天晚輔導孫思宇突然想補課,我給她補了一節內容,她學的很快,還獨立把作業完成了,她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沒有抄作業。聽到她的話我不知道是該感到高興還是悲哀,這就是我可愛的學生。

反思自己的工作後我在不斷地改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快樂的教師樂觀的教師,為了讓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我做了以下努力。一是拜師。學問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經常向老教師請教,聽課,並不斷地反思。二是閱讀。教師曾經是“讀書人”,可一旦做了教師之後,卻少有人還在延續讀書的習慣。原來還有時間去圖書館看書,可改革之後時間很緊張就沒有時間去了,我就借書看。除了讀書之外,我還看一些 “教育電影”、“教育電視”和“教育錄影”等。三是走進學生的心靈。對尖子生時時關注,不斷鼓勵。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更要多給一點熱愛、多一點鼓勵、多一點微笑。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啟用學習數學的思維。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師生關係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無法激起。這將是我下學期要抓的重點。

在兩個班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抓落實。“落實就是成績”,學生的落實在教師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出成績的一環。因此,我特別抓好了一下幾點:

1、書面作業狠抓質量和規範,注重培養學生的滿分意識,關注細節與過程;

2、導學案提前預習,上課檢查,以提高課堂效率;

3、《基礎訓練》和《導學練》採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督促學生及時跟上教學進度;

4、單元測試及時批改,及時整理錯題訂正本。

5、加強尖子生的數學弱科輔導工作,保證尖子生群體的實力;

6、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理解教材中例題的典型作用,對教材中的練習題,不但要會做,還要深刻理解在解決問題時題目所體現的數學思維方法。

總之,本學期我教學態度認真,任勞任怨,不早退、不遲到,能認真落實學校對備、教、批、輔、各教學環節的規定,努力向課堂要質量。當然在工作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在管理學生這方面需要我不斷地學習,還有在課改上也需要我努力學習跟上形勢,讓自己的課真正地受學生喜歡。在教學中的教訓我要牢記並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今後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積極實踐,勤於積累,爭取不斷地超越自己。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15

我在執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於一身。孩子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非常的莊嚴肅穆,但其場面到底是怎樣的?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於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說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

我便充分利用資訊資源,通過播放萬眾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並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後,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於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讚美與熱愛。在此後的景點學習中,我採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是一節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篇16

創設情景,包括創設問題情景,遊戲情景,活動情境等。人的情緒和情感總是相互感染的,教學活動既是知識資訊的交流過程,又是教師,教材,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過程。教師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悅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並使其產生強烈而積極的內心體驗,從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動機與需求,也就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我在教學《但願人長久》一課時,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景,通過播放音樂,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蘇軾當時的心情。由於他和他弟弟分別7年了,特別想念弟弟,看到天上的圓月,他埋怨起來,為什麼在別人的分離時月亮變的這麼圓,這麼亮創設這樣的情景,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通過讓學生在感情品讀中體會親情,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意境。隨後,我又問學生你在中秋節這一天有沒有和親人分離的場面,你又有什麼感受。有的學生說我姐姐在遠處上學,去年中秋節這天她沒有回家來,我們吃月餅的時候很想念姐姐,我想此時此刻,姐姐要是能和我們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那該有多好啊。有的同學還說在過中秋節的這一天。爸爸打工在外,遠離家鄉,一家人都很想爸爸,接著我問,你此時此刻的心情也和詩人蘇軾的心情是一樣的 ,用哪一句話來表達,學生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學生的回答中,我明白了他們確實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用這樣的方法理解起來就容易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