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通用21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03W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

在《祝福》的講授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教學理念體現“生本位”這一課改標誌性的理念外,還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多元性、思維過程的多維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尤其是注意做到把這一創設點延續到了課外,即讓學生以“阿毛”的身份寫一篇反映“母親”不幸遭遇的文章。這樣安排的目的,既能讓學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說的情節、明確小說的倒敘手法,還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更能讓學生通過角色的置換,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審美熱情。也許阿毛的存活,會降低文字悲劇性的感染力,但卻能給學生寬廣的空間去想象“母親”——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層勞動婦女生存的艱難,進而讓他們學著把視角放到自己周圍乃至社會中的弱者身上,獲得較為真實的生活體驗,學會關懷,懂得珍惜。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通用21篇)

之所以這樣設計,還源於目前一些學生日益缺失的情感現狀。

比如,在講《包身工》時,讀到包身工們“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他們會半裸體地起來開門,拎著褲子爭奪馬桶,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換衣服”時,有些學生往往會無所顧忌地大笑(個別學生還會竊笑),因為他們覺得笑的理所當然,把課文的悲劇氣氛全給毀了。誠然,由於時空的距離,學生對這段生活的瞭解可能只是止於歷史教材般意義的理解,缺少直覺得生活感受,對此不能一下子走進教材,不能與教者的意圖產生共鳴,也有可理解之處,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種缺失,一種被割裂了的、被刺痛的缺失。

面對這種情景,教者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憤怒的指責毫無用處,而能奏效的,也許只能是理性的情感疏導。所以,對於此類文章,從教者一定要在關注學生特點和時代特色的基礎上,思索如何施教,如何導學,能讓學生悄然動容,心神慢慢凝重;能使每一種敘述都成為一種沉甸甸的語言,直接觸及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靈魂的顫動,這應不失為一種哀婉、悽切、厚重的審美指向,這也是我們理應要達到的審美效果。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2

高中語文新教材幾經變動,文字有刪有增,而《祝福》卻始終是保留篇目之一,自然有它獨到的魅力,那麼,如何讓“老”教材煥發新意,也就成為我著力思考的問題。

在《祝福》的講授過程中,除了讓自己的教學理念體現“生本位”這一課改標誌性的理念外,還強化了教學過程的多元性、思維過程的多維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尤其是注意做到把這一創設點延續到了課外,即讓學生以“阿毛”的身份寫一篇反映“母親”不幸遭遇的文章。這樣安排的目的,既能讓學生清晰地、完整地把握小說的情節、明確小說的倒敘手法,還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更能讓學生通過角色的置換,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審美熱情。也許阿毛的存活,會降低文字悲劇性的感染力,但卻能給學生寬廣的空間去想象“母親”——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同情有如“祥林嫂”般的底層勞動婦女生存的艱難,進而讓他們學著把視角放到自己周圍乃至社會中的弱者身上,獲得較為真實的生活體驗,學會關懷,懂得珍惜。

之所以這樣設計,還源於目前一些學生日益缺失的情感現狀。

比如,在講《包身工》時,讀到包身工們“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他們會半裸體地起來開門,拎著褲子爭奪馬桶,將身體稍稍背轉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換衣服”時,有些學生往往會無所顧忌地大笑(個別學生還會竊笑),因為他們覺得笑的理所當然,把課文的悲劇氣氛全給毀了。誠然,由於時空的距離,學生對這段生活的瞭解可能只是止於歷史教材般意義的理解,缺少直覺得生活感受,對此不能一下子走進教材,不能與教者的意圖產生共鳴,也有可理解之處,但不管怎樣,這是一種缺失,一種被割裂了的、被刺痛的缺失。

面對這種情景,教者不可能無動於衷,但憤怒的指責毫無用處,而能奏效的,也許只能是理性的情感疏導。所以,對於此類文章,從教者一定要在關注學生特點和時代特色的基礎上,思索如何施教,如何導學,能讓學生悄然動容,心神慢慢凝重;能使每一種敘述都成為一種沉甸甸的語言,直接觸及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靈魂的顫動,這應不失為一種哀婉、悽切、厚重的審美指向,這也是我們理應要達到的審美效果。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3

《祝福》是一篇老教材了,教了無數次,可仍然覺得不容易教。這是因為此文學起來較難。學生學習時不感興趣,對那個時代的背景不瞭解。

從授課過程來看,學生並不能理解祥林嫂生活的那個時代及那個時代的人,不瞭解為什麼祥林嫂的再嫁居然會有那麼大的悲劇,居然會遭到那麼多人的歧視。因此授課過程中總是出現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面對著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學生居然可以笑得出來,面對祥林嫂反覆地說阿毛的故事,學生更是不解。祥林嫂在學生的眼中是個不值得同情的人。

面對學生的笑聲,我竟無言以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面對我的提問,學生竟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的課的設計是不成功的,因為我沒辦法讓學生入境。教學的切入點真是不容易找啊。

經典如何上好,這是擺在我們現代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那個時代那些人那些事,對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我們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明白,把學生深深地帶進去,再淺淺地走出來,這是一線語文教師要思考的問題。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4

這篇文章真新鮮。可是因為要趕課,所以沒有細講,只是讓學生讀。為了要趕課,把讀書時間都停了下來。哦,不是讀書時間,是調整了一下讀書時間的讀書內容。不再是讀課外書,而是要學生讀沒有學過的課文。我覺得這樣可以加快課堂的進度。那麼只在課堂上講字就可以了。我知道學生消化得不好,可是有什麼辦法了。時間已經不夠了。我沒有耽誤上課呀。有時還建議兩到三課時,我們是一課兩課時上下來的,還是不夠用。而且有的口語交際都拿到了班隊會上進行了。可是現在已經是十二月初了。課時還有不到兩週,可是課還有十課。這怎麼能講得完。為什麼新書這麼多學習內容,我真的不知道別人別的學校別的地方是怎麼進行的/反正我們年年上不完。我一直在想對策,可是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什麼好方法。上網發現別的教師也是這樣緊張的。是不是教材有問題,不應該安排這麼多內容。我想,可能是教材只管編教材不管學校還有別的活動吧。/可是一線教師沒有發言權。可是, 為什麼實驗者只能實驗卻沒有發言權呢?那實驗的可操作性從哪來呢?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5

“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情,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如:“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這面做工精緻的五星紅旗,經過河水的沖洗,依然那麼鮮豔。”“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國旗。”“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讓學生反覆研讀這些句子,在這些語句中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把愛國之情融入到紮紮實實的語言實踐中。沒有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字,反覆品味,切己體察,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字味來。

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呈現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首先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勾畫出表示”我“動作的詞句,自讀、自悟、自得;再讓學生默讀體會,說說自己對句中哪些詞有特別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接著,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裡所蘊含的“愛國情”; “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為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淨化與昇華。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6

《我選我》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一課。課文中的主人公王寧,有愛心,在勞動委員的選舉中充滿自信地“毛遂自薦”,他的信心和愛心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肯定。故事的情節很簡單,可大方、自然、自信地表達自己,對於國小生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國小生需要逐漸學習的技能。同時,有愛心、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是非常寶貴的美德。

在教學中,我注意學生的自主體驗,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感受、思考、通過表演來訓練表達。

下面我就這篇課文的幾個教學環節進行反思:

一、扮演匯入。

上課了,我首先設計了一個“競選活動”。我對學生說:“如果,我們班增加一個副班長,選誰呢?誰願意為班級服務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舉手爭取表達自己。這樣的教學方式,活躍的氣氛,讓學生體驗到“毛遂自薦”的感受,這有利於學生理解王寧自己推薦自己當勞動委員的行為,還可以把感情帶入課文朗讀中。

比如“朗讀”,雖然對話很少也很簡單,但是如果放過也就過去了,其實在這裡可以滲透對話朗讀的方法,即:注意提示語,按照提示語讀。

二、識字。

識字過程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學用結合,促進識字能力的提高。識字教學中發現,孩子的積極性很高,總能想出很多方法來記字形,比如:加偏旁、換偏旁、猜謎語等等,儘管有時候學生想出來的謎語不太合理,但都先肯定積極性再糾正。

三、寫字。

寫字教學時,如在認識“寧、室、切”時,先讓學生空書筆畫,熟悉它們的筆畫筆順,但是感覺不如整個寫字環節中的寫字教學來得深刻。因為在寫字指導時,我們可以更專業地出示田字格,讓孩子觀察,然後,在田字格中書寫。這樣就不會使識字教學中斷變成寫字,然後,又要讓孩子從寫字狀態轉移到識字認讀上。

所以,我覺得寫字教學時,我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還注意關注個體,特別是對平時寫字較差的,和插班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理解課文。

班級選班幹部是一件孩子們都關心的事,學生易於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教學中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顆為別人服務的心。我用生動有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讀熟課文,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優美。讓學生進行“誇誇我自己”的小遊戲,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還讓同學思考“身為班幹部,你準備怎樣為班級、為同學服務?”這個問題有利於讓孩子樹立服務觀念,學會為他人服務。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7

今天,我教學了葉聖陶寫的一篇文章《荷花》。這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描寫了公園裡盛開了一池美麗的荷花,荷花有各種各樣的姿態以及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課文中寫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認為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畫一畫,並寫一寫。學生自主學習後開始小組交流,也許是這篇課文寫的太美了,瞧他們讀的多認真啊,討論的多激烈啊!我來回巡視著,心中暗暗為他們高興。開始反饋學習情況了,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課文把荷花寫的真香,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了;有的說“挨挨擠擠”說明荷葉很多。看來同學們自學情況還真不錯,我心中暗自想到。

正當我為他們高興時,班裡“最調皮”也“最可愛”的男孩子武嘯同學把手舉的高高的,小矮個子都站起來了,我想他平時發言最積極了,一定有什麼新的想法,我便讓他站起來說。果然,他說:“老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是什麼意思?”我一聽這個問題問的好啊,我就說:“同學們,你們說這個‘冒’字用的好嗎?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班裡頓時嘰嘰喳喳的說開了,有的說可以換成長,有的說可以換成伸、鑽、探。我覺得同學們的思維此時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看著同學們意猶未盡,我靈機一動問道:“白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想幹什麼呢?”江陶陶我們班“最調皮”也是“最可愛”的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說:“她想看看我們這個精彩的世界”,她的回答永遠會給我帶來驚喜,這時提出疑問的武嘯同學好像也理解了課文說:“她想出來透透氣。”在他們倆的激發下,同學們都踴躍的舉起了手,“她想出來展示自己美麗的舞姿”,“荷花想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荷花想出來看看美麗的大自然”。瞧他們說的多好,我不由得為他們鼓起了掌,我拿起了書,讀起了課文,同學們也紛紛拿起書和我一起讀了起來。此時,我和我的孩子們都已被葉聖陶筆下的荷花深深的陶醉了!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8

本課是新開學的第一課,教學中注意了學法的指導,不僅讓孩子熟悉課文,更讓學生將生疏了一學期的學習方法加以熟悉。本課描寫的是美麗的春天,可以用畫圖結合講解,更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開始就激發孩子求知慾,用疑問的語氣說:小朋友,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你有哪些話可以來讚美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學找春天的課文吧。孩子們興高采烈地開啟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了。在讀書過程中學生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這時我出示生字卡片,通過個別、男女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讀準字音。通過動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頓時笑聲一片,學生在愉快中體會字詞理解字義。我們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聽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聞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觸到了春天的什麼?學生帶著問題精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讀著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9

今年我帶九年級語文,我的觀點是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並提高應試技巧,應該是目前九年級語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根本: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語文素養的三方面內容。因此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

廣泛的閱讀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因此,"積累"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關鍵點。如何快速積累?課堂教學之外,我們是這樣做的:

1、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三篇的抄寫作業,分別是美文欣賞,名言警句,古詩詞。既可以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寫作。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從抄寫的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面批面改;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課內外名篇佳句全不放過,因為"背誦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也是一個文明的辦法"(黎錦熙)。

2、注重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鐘效率。教材既要講得精,又要滲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學習內容上,引導學生關注科學、人文、自然和社會、人生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大膽嘗試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如:在學習《論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時,就讓學生討論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使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盡情的燃燒。

3、作文積累。增加作文的訓練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保證在一週內反饋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樂寫的習慣。堅持每天寫日記,每週寫美文點評,每學期自編自寫兩到三本書.。

通過以上方法,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為會考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些工作抓得越早越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通過實踐,效果是明顯的。

(二)提高學生應試能力是關鍵:

時間不等人,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但單純的題海戰術又會陷入惡性迴圈。因此,應針對會考具體情況,設計多種訓練方案,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1、每星期的課外閱讀訓練。讓學生觀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賞美文中提高解題技巧。教師的講解是應有針對性,並總結歷年會考課外閱讀的考點規律,使學生心中有數。

2、讓學生經常接觸會考題型。如果等到會考前讓學生訓練綜合試卷和模擬考題已為時過晚。因此,從上學期就開始發放往年各省市的會考試卷讓學生訓練。以免學生怯場,便於學生的應試。

3、注重自主性和開放性。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語文資源開展實踐活動。

4、課文複習考點化。課文複習有邏輯性的分為各個考點,指導學生系統的掌握課內知識。

綜上所述,九年級語文教學和複習,應著眼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明確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才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即使在最為緊張的總複習階段,也不能因為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而忽視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針對性的短期效益訓練,可以彌補語文學習和複習上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4、反饋應該及時迅速。

5、以閱讀和寫作為中心組織教學,以關注思考人生為學習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考試教學。

最後,要讓同學們關注社會、人生,用自己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接受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美好資訊,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溝通,時刻聆聽來自人類歷史最深遠最悠揚的文化語言,並讓自己和它們融為一體,才是真正的語文,才是終身的語文,也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0

在寫景散文教學中,梗 好地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優美的景物描寫?如果更好地引導學生品作者寄託在景物當中的情?這是許多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在很多教學案例中往往會設計這問題來切入文字:“你喜歡文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寫?為什麼?”“請找出體現作者感情的句子,並仔細品味。”我認為這樣引導學生去品散文中的景與情,還不能夠使學生真正地入景入情,還只是停留在比較抽象的層面上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小石潭記》時,我就做了以下嘗試:選準突破口,帶領學生進入小石潭的景,體會作者的感情。

一、以“畫”為突破口,帶領學生領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詩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柳宗元的遊記散文《小石潭記》同樣是一幅極美的畫。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個環節“畫小石潭”,讓學生展開想像,畫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學生為了要畫好小石潭,就必須深入閱讀譚文,以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構思畫面。這樣一來,既能提高學生主動品味課文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真正地走進小石潭的情境中。而在“評畫”的教學環節,學生一定要引用課文的原句,來評析每一幅畫的優點與不足。這樣,在評畫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句子的理解,一個幽靜清秀的小石潭的形象也逐漸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展現在學生的心中。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個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樂”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柳宗的情。

《小石潭記》不僅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美靜秒的景溝,還抒發了作者貶官後孤憂憤之情。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就以一首古箏樂曲為突破口,讓學生在音樂中思考:這段樂曲能為課文朗誦配樂嗎?因此,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就得結合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去品評:這段樂曲表現怎樣的感情?它與課文思想內容相吻合嗎?它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嗎?在這裡,音樂成為了一個媒介,在時緩時疾的古箏樂曲聲中,不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獨的身影,觸控感受到了作者悲涼憤懣的心情。音樂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引導學生走進文中創設的情境,與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鳴。

《小石潭記》的教學設計,以“畫”和“音樂賞析”作為突破口,力圖給學生營造讀出個人體驗和感情的環境,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以達到景在畫中現,情在曲中悟的目的。因此,只有善於找到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深處。才能讓散文教學更活,更美,更精采。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1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閱讀本文,就好像走進了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世界,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反覆閱讀,用心體味,一定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

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我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形式深入地閱讀課文,以讀促思, 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的心願,激發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課時:讀熟課文,學習生字。第二課時:讀好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

我覺得,這堂課有這麼些比較好的地方:1、談話導課,暢談感受,渲染了與課文相對應的氣氛,成了一個心理場,直接作用於學生心理,讓學生去感受,促使學生進入具體的課文情境。

2、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深入學習課文。

3、以”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為切入點讓學生從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親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原因後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又引導學生繼續與文字對話,抓重點詞句朗讀,深入感受父親的知鳥愛鳥。

4、通過“父親會是獵人嗎?——我會是獵人嗎?——你會是獵人嗎?”一系列問題的引導,學生迫切意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此處沒有生硬的說教,通過老師的追問,“愛鳥——愛身邊所有的生靈”可謂是水到渠成。

5、最後引導學生給課文改題,提煉出本課的主題“父親愛鳥”,使學生對課文的把握更進一步。

在這堂課的教學上,還存在很多不足:

教學時準備得不夠充分,課堂上出現了離不開講稿的現象。總感覺課堂還有牽著學生走的痕跡,仍然放不開。如果換一種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這樣設計: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你還有哪些疑問?合作探究父親愛鳥表現在哪些方面,讓學生自己通過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詞句,從而解決重點、難點:父親“知鳥—愛鳥—惜鳥”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感知課文,體味父親與鳥的深厚情感。這樣課堂的思路會更清晰,學生的對課文的理解會更自然、對課堂的參與可能會更積極。但這種設計開放性較大,對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的要求較高,所以我有點不敢如此嘗試。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2

我校九年級學生,有80%完全不會寫作文,即除了“My name is .”“I will. do,” 一個正確的句子都寫不出來,剩下的5%也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常見的錯誤:

1、沒有理解英語的基本句子成分是“主語”+“謂語”

學生經常出現主語跟謂語不一致,包括句子的謂語用得不恰當,謂語用詞跟主語不搭配,一個句子沒有主語,或多個句子雜在一起。

比如:學生想說“我母親總是不讓我看電視”,寫出來的是“my mother always not be allowed I watch TV.”根本就是直接從漢語逐字翻譯成英文的。

出現這樣的問題,顯然是由於句子的基本結構沒有弄清楚。看來在今後教學中還要繼續強調,並配合造例句練習。

2、動詞短語搭配不準確

比如:“I’m not allowed watch TV.”正確的短語“被允許做某事”應該是“be allowed to do…”。

3、叢句語序和連線詞問題

很不理解,為什麼強調了那麼多次,學生在寫作文時,叢句語序還會寫錯?後者連線詞和引導詞也老師出錯。對於連線詞,我在講的時候也感覺到學生沒有理解。我講解的方法就是把課文裡面的叢句拿出來分析其語序和聯絡詞,然後再講相關語法點,最後舉例子讓學生造句。語序問題,我還會在將來碰到一次強調一次,相信會有效果。但是聯絡詞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讓孩子聽懂了。

比如:“I don’t know that what should I do”“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hould I do?”正確的句子應該是“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I should do?”.

以上這些問題讓我對如何增強學生作文表達能力有了一個不全面的思考。我覺得,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必須從七年級入手(國小重點在聽說,只需知道what 和 how,不需求甚解;到中學階段就必須知道why了)。

4、句子使用的句型單一

例如;在一次模擬考試當中英語的考試題目就是如果我當選了班長我會怎麼做,做哪些事情,九年級五班的英語課代表張雅就一直用一個句型來寫“I will do”,雖然全文當中沒有一個錯誤,但因為句型單一所以值得8分,因此在老師教課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的給學生講 作文序加以變換句型且需對語句加以潤色。

針對以上問題我以後在講課文和精讀篇閱讀理解試題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利用課文逐句幫助學生分析理解英文句子的基本結構,即“主語+謂語”;

2、要求學生把有用的動詞短語、名詞短語以及插入語記牢記清楚。

3、每單元的語言目標,一定要理解並記憶。

4、是學生學會句子的變換使用,有必要時做些句型轉換練習。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3

本學月教學進入專題複習階段,為了進一步提升複習質量和學生能力,本階段特別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針對學生現狀,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學生能夠易於識記、理解,尤其學以致用。

根據會考說明及相關的解讀,本學月專題複習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名著專題閱讀,因為我們的學生來自農村,真正完整閱讀名著者幾乎沒有,也就是說都是“假閱讀”,但近幾年會考名著的考察已上升到知人論世的層面。針對此現狀,首先讓學生熟知考點及體型;其次,據“說明”讓學生梳理課後“名著導讀”中的篇目,給學生時間,自己在筆記本上質量根據考點和題型歸納並設計考題,然後在全班互相交流,教師適當點評;其三,教師補充課本中沒有的作品,並組織學生筆記,賞析人物、語言等。做到以“假”亂“真”的目的,確保學生會考中不失分。

其二,繼續課文古詩文的默寫、理解。組織學生圈定“說明”中的古詩文篇目,做到三熟:熟讀、熟背、熟寫,瞭然於胸。其中古詩詞曲,以機械默寫為主,理解性和遷移性默寫為輔,以教師反覆檢查,學生互相檢查為手段。同時,重點篇目中的名句,師生共同賞析,採取集體討論,教師點撥的方法,使學生對名句、名篇會賞、能賞、精賞。

古文部分,重點集中於字、詞、句,尤其課內實詞,重點句子。組織學生集體梳理,首先留時間學生自行翻譯,並標註疑難,共同討論,然後學生互相檢查,查詢疏漏,及時彌補和更正。最後教師組織分組檢查落實。

其三,現代文閱讀部分。首先通過資料瞭解,掌握一些做題方法及術語,並通過針對性訓練,明確思路,切入點尤其術語的運用和作用。當然以教師講解和說明為主。然後,以《學習之友》和資料為主,具體分析每道考題所考察的知識點,並組織討論,從而使學生鞏固方法和術語,並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打好會考現代文閱讀的基礎,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的能力。

經過本階段的複習,學生的能力有較大提升,但依然有不盡人意之處:首先,教師對基礎知識的強調較多,但因各種原因,檢查落實還需進一步加強。

其次,教師講的很多,但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因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大打折扣。

最後,分類複習過程中,教師注重知識的細化,卻忽視了知識的相互連結性和相關性,使學生所學知識顯得零亂。

總之,通過本月的複習尤其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有了針對性。特別做好本階段的總結、反思,對以後衝刺階段的複習定會有極大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4

《趙州橋》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趙州橋不但雄偉堅固,而且美觀”這句過渡句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從哪看出趙州橋雄偉,從哪看出堅固?又從哪看出它美觀?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為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於7間教室連在一齊;寬9米多,相當於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

分析趙州橋的堅固時,我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文字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為什麼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我做了個試驗,用一張紙做成橋面,兩岸用詞典代替,橋面平直時,紙無法撐住書;橋面呈拱形時,紙則可穩穩地將較重的書撐起。問:這個實驗說明什麼?學生透過觀察體會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狀態承受的力大,趙州橋共有五個拱形,使得趙州橋更為堅固。這個實驗幫忙學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還引入了一些資料:1300多年來,趙州橋以前歷過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戰爭,但至今,它依然穩穩地屹立在?河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趙州橋實在是太堅固了,引導學生體會趙州橋的的美觀時,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資料用自我的話來描述,然後出示了圖片幫忙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讀的形式多樣,先引讀,然後比賽朗讀,最後背誦。

透過分析,學生明白了趙州橋的確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5

轉眼間,一學期又結束了。這是我工作的地三年,第五個學期。這學期所教的課文,印象深刻的有《石榴》、《掌聲》、《東方之珠》。《石榴》是校內陽光盃賽課時所教的課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現在,我就僅回顧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一、課堂採用各種手段促進教學。

1、課堂上出示各種石榴的圖片:石榴子的圖,瑪瑙圖,石榴園的圖,夏天石榴開花的圖,秋天石榴果實的圖,其中秋天的圖片共有3張,一張是“青綠色”的,一張是“青中帶黃,黃中帶青”的,一張是“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的。其中圖片“青綠色”和“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的網上搜不到,於是還請教了別人,用PHOTOSHOP製作了半天,所以,這也是我的重要收穫之一。

2、出示了石榴的實物,讓孩子們現場品嚐。孩子們雖然吃過石榴,但那味道已有所遺忘。在課堂上,讓他們品嚐,就再次勾起他們對石榴味道的回憶。於是讓他們說出石榴的味道就很容易了。也便於教學文章最後一段中的“取幾粒放入口中,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同時,這一做法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當時後面有很多老師在聽課,孩子們以前幾乎沒有老師聽課的,所以他們在課堂上是非常緊張的。但是,當我讓他們品嚐石榴時,他們就顯得非常積極了。於是課堂氣氛就輕而易舉的調節的很輕鬆愉快。

二、教學設計精心。

1、上課之前,鑽研教材很長時間,再反覆的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尋找教學設計的靈感。同時,也瀏覽網上很多篇不同的關於這一課的名師教案,結合本班同學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習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處。

2、打破一般常規,不是按照課文的順序教學,文章先教學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孩子們觀察石榴,再品嚐石榴,一下子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最後一段石榴子的樣子和石榴的味道,再教學春天、夏天石榴樹的樣子。

3、過渡語優美自然。開頭的匯入是這樣的,“上節課,我們到了棗莊馳名中外的石榴園逛了逛,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還意猶未盡,那現在我們再次走進石榴園,讓大家看個過癮,賞個盡興,好嗎?那我們出發吧!現在是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節,老師隨手摘了一個石榴,剝開了外皮,你看到了什麼?”這樣匯入語言很動聽,一下子就抓住了國小生的心。中間有石榴花到石榴果實的教學,我是這樣過渡的,“是啊,美好的東西我們總想把它留住,可美麗的花是為孕育豐收的果實而開的,終於,當秋風吹起的時候,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的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這樣的過渡既自然又優美,語言中還蘊涵著一定的哲理。石榴果實的教學完成之後,要過渡到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我是這樣說的,“秋天的石榴園真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賞不夠也看不厭,讓我們駐足回首,把這豐收的石榴園永遠印在腦中,銘記於心。”這樣煽情的文字有利於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他是一種前奏,他是一種鋪墊。最後,總結課文時,我是這樣說的,“今天,我們跨越時間的界限,不僅欣賞了春、夏、秋石榴園的迷人風光,還品嚐到了酸甜可口的石榴,真是不枉此行啊!棗莊的石榴園真是“馳名中外”、名副其實呀!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樣的語言是對本堂課最好的總結。同時也呼應了第一堂課的教學,突出了石榴園的馳名中外,使整篇文章兩課時的教學連成一個整體,讓學生有了一個更理性,更深刻的認識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6

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怎麼讓孩子能準確地找到這句話呢?我在預設中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們,請讀一遍課文。看一看全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為什麼?”我想,肯定有大多數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到。但實際上課時並不是這樣的。生說:“這一課是圍繞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來寫的。因為課文說了孔繁森為了這兩個孩子去悄悄獻血。”又有人說:“1992年,拉薩市發生了地震,這句話是中心句。因為不發生地震,就沒有撫養孩子、獻血這件事了。”吳笑一下子就找對了。她說:“因為全文就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聽後,我沒急著肯定她的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們來展開討論。“小朋友們,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可誰說得正確呢?”

這時,我向孩子們說:“如果讓你讀了課文後,來做一道填空題,孔繁森是一個的人。你怎麼填?”大家異口同聲說是“優秀”。“那再想一想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而寫的了。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7

20__年2月22日,在學校教務處的安排下,我作了一節所謂的示範課。現在想拿這節課與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我所授的這節課是《口技》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我讓學生熟讀了課文,積累了重點文言詞語並串譯了課文。我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的設定如下:第一,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第二,掌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在文章中的運用;第三,分析口技的中心;第四,情感目標: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的滿足。

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

1、課前小測:複習《口技》的重點文言詞語的翻譯。課前小測是我語文課上的一項常規訓練,每節課前我都會佈置不同的內容讓學生加以複習,主要以古詩文默寫、生字詞音形記憶、文言詞句的翻譯為主,主要目的是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2、簡單點拔本課的理解切入點並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一步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準備。

3、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學習並將學習成果用小黑板進行板示,然後進行逐個小組的展示。每一個小組在之前都已經做好了分工,有組長1人、發言人2名,記錄員1—2名,計時員1名,聲控員1名,分工十分明確,每位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這就改變了以往小組討論時學生天南地北東拉西扯的低效合作的現狀,使小組在最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任務。分組完成任務後,由小組發言人上臺介紹本小組的成果,這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每個小組為了吸引同學們的眼球,常會設計一些富有小組特色的創意,這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時,發言中,各小組對文章的知識進行了多次的重複,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鞏固了學生的記憶。當然,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中會出現一些錯誤的認識,這一點,我會及時的補救,及時地予以更正或補充。

4、課堂小結

教師利用串講的方法,對課文的重點進行板示和整理。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補充,可以讓學生將掌握的知識形成系統。

5、拓展延伸

告訴學生,口技是一門技藝,一門本領,然後讓他們表演口技。藉此,讓學生展示自已的才華,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6、練習鞏固。

這節課的設計借鑑了當前玉州區在全國引起轟動的一種教學方法,那就是孟兆斌提出的EEPO高效課堂。跟隨著我參加的特級教師工作坊——韋錦珍老師主持的國中語文探究空間,我聽了好幾節運用EEPO"平臺互動式"進行教學的語文課,看著他們的課堂,我敢肯定,這樣的教學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如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但用這樣方式上語文課總覺得好像缺了點什麼,反覆思量才知道,是文字解讀的深度不夠,但這畢竟是學生自己的解讀,而不是老師“灌輸”給他們的。因此,我在借鑑這種方法的同時,又盡力地在避免文字解讀膚淺化的的弊端,我已很努力在做,但也許還遠遠不夠。另外,這樣的課堂是自由化的,所以課堂中會出現許許多多不能預設的狀況,這一點,我處理的不夠老到。而且,到授這節課時,我只用這種方法上過兩節課,所以課堂還是比較亂,小組自主學習中,聲控員的作用沒有發揮,而且也還不能真正做到高效,我想,以後我還得再加以改進,從而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8

《我們的校園》是一節實踐活動課。由於聆聽了東師附小薛春波老師一節《走進世博---百分數的應用》數學實踐課,因此很受啟發。仔細閱讀《教師用書》瞭解到它是在學生有了對新教材內容認知後進行的綜合運用活動並含有統計思想的滲透。本著《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以談話的方式營造出寬鬆、和諧的氛圍,將學生帶進課堂之中。本節課重在學生的體驗、參與。在學生互動中,使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會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決,同時在學生的合作中初步感受統計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1.以“情”、“趣”開路。

老師以聊天、談話的方式引出學生熟悉的場景,從而使學生輕鬆地進入課堂,拉近師生間的關係,為課堂教學建立良好的開端。

2.學科交融,易於學生情感的渲染。

由於課堂教學呈現方式上的變革,使單一的數學課與體育課進行有機結合,給學生的身心以美而舒展的渲染。把學習活動延伸到體育課堂,給學生屬於自由活動的時間……讓“統計”成為遊戲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在玩中學習。這節課人人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喜愛數學之感油然而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室內室外相結合,和學生一起學習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19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三個特點,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這篇課文在三校聯合體的群眾備課中是討論過的,我的教案也是在那個基礎上修改的。當時沒覺得這樣上課有什麼不好,反而覺得很實在的一節語文課。但是當我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很大的問題了。

這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世界聞名”一詞為線索,引導學生思考:趙州橋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它為什麼能聞名於世呢?然後期望學生能找出趙州橋的三個特點。但是這樣做效果並不好,學生對這個問題似乎無從下手。而我這時又不懂的怎樣去引導,所以造成課堂氣氛沉悶。開始設定了這麼難的問題給學生,導致之後學生都有點不願意去思考了,也就造成整節課的沉悶氣氛。之後的教學中,我仍然沒有改變原先的教學設計,以老師的講來進行教學,所以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就不高了。

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的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就在那裡了。學生沒有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我想如果能夠,我會重新設計教案:第一,不用“為什麼趙州橋能聞名於世”作為第一個問題了,我會問“你覺得趙州橋是一座什麼橋?在文中找一找依據。”這樣學生就不至於無從下手了。第二,在講第二自然段時,能夠讓學生畫一畫趙州橋,透過畫橋,檢查學生是否瞭解了橋的設計特點,透過訂正畫,糾正了學生對課文錯誤的理解。第三,在理解寫趙州橋美觀的第三段時,讓學生表演課文中講的龍的姿態,幫忙學生理解一些難懂的詞語,然後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造句,訓練學生的語言潛力。這樣學生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就應能得到提高,課堂氣氛就不會這麼沉悶了。

又或者在教學時直接採用讓學生來當導遊的形式貫穿全文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我到課文中去獲得資訊,自我去學習、領悟其中的特點和優點。在自我質疑、思考的基礎上,老師適時地幫忙他們解決一些問題,使他們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圖片,讓學生從各個不一樣的方面展示出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讓學生在當導遊介紹的時候能更好的找出趙州橋的三個特點和設計的優點。但這樣的教學就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在課堂的設計上要頗費一番心思,而且這樣一來對老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更高了。這就勢必要求老師不斷給自我充電,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老師,來適應如今的課堂。

雖然這是一篇傳統課文,但是並不代表就要以老師的講代替學生的學,傳統課文也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文上起來是有必須的難度,但是隻要能把握住課文的重難點,想一想怎樣能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就是我的這節課給我的深深的教訓。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20

在教學時,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豐富課文的內容。比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從插圖入手,通過簡要介紹,讓學生對鄧小平有個大概瞭解。根據“經常”、“誇獎”兩個詞語,我引導學生聯想自己受到誇獎時的心情,然後,讓學生分別把自己當成先生和鄧小平,入情入境體會先生和鄧小平的心情。這樣不僅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之感,而且豐富了課文的情境。因此,在進入情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好課文,也顯得遊刃有餘了。

教學時,我儘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於第二自然段“先生要孩子們先用紙蒙著字帖描,等練熟了,再照著字帖寫。”學生朗讀這個句子時,總是疙疙瘩瘩的,甚至還有把句子讀破的。儘管我跟他們解釋了,“描”就是拿另一張紙放在字帖上寫字,“照著字帖描”就是看著字帖上字的樣子,在本子上自己寫。前者簡單,後者難,所以先描,等練熟了,才能照著寫。儘管苦口婆心,還範讀了一遍,又帶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學生讀得不連貫。我採用了實物示範的方法。拿來了字帖放到黑板上,告訴學生字是字帖,然後用一張薄一些的白紙蒙在上面描,讓學生明白這是“描”,接著拿掉字帖,再照著它寫,讓學生明白,“照著字帖寫”是怎麼回事。學生都聚精會神地看我演示,比起開始我講解的認真上百倍。這樣示範過後,再讓學生來讀,他們就在想著場景理解的基礎上,比較順利且流利地讀出來了。

語文《祝福》教學反思 篇21

課堂中以讀為本,更多地給予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讀中合作探究,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讀中運用。讓學生在潛心品讀中體驗快樂之情。並且隨時調整,以學生能接受為標準。教學時讓每個學生讀後都有感悟,而所感悟又不盡相同,則在讀中感悟詞語,在品賞中積累詞語,在想象中啟用思維,在理解中積澱情感。豐富了泉水樂於奉獻的美麗代表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鼓勵學生在說話寫話時如何做到用詞準確?課文在寫泉水中特點時,同樣是寫泉水的流淌,先後用了“流進”“流過”“穿過”四個詞語,不但注意了變化,而且用詞準確。(這裡本人將文字知識點“準確運用動詞”結合學生說話、寫話的啟發示引導。怎樣能在使用中提高準確用詞的能力。)

1、平時多讀書,讀報、多留心別人怎樣準確用詞,還可以多記些詞語,到時候回憶起來使

2、平時說話,回答問題時,從自己積累的詞語中選用一些新詞來用。多用不僅可以在使用中學習準確用詞,還可以加強記憶。

3、使用詞語時要多動腦筋,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中選用最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