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4.76K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憂傷不已,後來在爸爸一席話的啟示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從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的故事。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在講授時我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體驗,來突破這個抽象的時間觀念和生活啟示,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報刊、電視、網路、或生活中)瞭解“一分鐘可以造多少東西(農業、工業、科技、體育、軍事等各個方面的例子都可以)?”接著,聯絡課文重點詞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體會時間的寶貴和飛快。尤其是抓住“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結合“我”的生活經驗(看到太陽下山,知道一天就這樣過完了;看到鳥兒飛到天空,想到鳥兒即使明天飛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去理解,讓學生從這些生活經驗中真切的感受到“時間一去不復返”。

最後讓學生說說你準備怎樣和時間賽跑?從多各方面來談。可以是學習上的,可以是生活上的。佈置家庭作業時,我進行了思考,不能讓學生光寫生字生詞,還應該背過課後那些珍惜時間的名言。繼續滲透珍惜時間的意識。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2

《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我”從爸爸的談話中、從太陽落山、鳥兒的飛行中,明白了為什麼要珍惜時間;從“我”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作者慧眼獨具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經意的時間流逝問題,以祖母去世,“我”哀痛萬分,通過父母對我的啟示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把時間變成了可以覺察到、並在行動中可以抓得住的東西,從而點明瞭中心,使人們認識到: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獲得成功,是一篇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好教材。

我在上課時主要把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等重點句做為訓練重點,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引導孩子們在讀中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教學中我出示了這樣幾個句子,在引導孩子聯絡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這些句子的含義。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中國臺灣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筆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的文章。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匯入。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時間就像小馬車一樣快速奔跑,今天過去,還有明天,好像時間是永遠過不完的。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時間呢?相信同學在學完這篇課文之後你會有更多收穫。板書課題。邊讀邊思考:文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出作者和時間賽跑的體會?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展開教學。

二、“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層層深入。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先讀爸爸的這句話,初步感悟。看看爸爸是怎麼理解的:昨天永遠變成昨天,爸爸永遠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個人的親身體驗,感受就不會那麼深刻。所以我覺得爸爸像是給我說了一個謎。此時再次引導回讀這句話,從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時間的無情流逝,體會“可怕”的心情,進一步體會爸爸的話。最後引讀6-7段,結合“我”的生活體驗,從“太陽落山,小鳥飛翔”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身邊哪些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再也回不來了,第三次深刻領會爸爸話裡的意味深長。從而也明白了“我”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4

《大海啊,故鄉》是蘇少版第10冊第六單元內容,歌曲旋律舒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音樂平易而親切,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該曲採用了四三拍,表現了主人公對大海、故鄉和母親的真摯情感。

本課目標在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感受歌曲的情緒、能夠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參與多種音樂活動得到豐富的情緒體驗,與音樂產生共鳴,使學生的音樂視野更加開闊,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以審美為核心”,“以人為本”是新課標的宗旨,我在教學中力求從音樂語言中挖掘歌曲的審美因素,引導學生從全新的審美視角詮釋音樂。面對一個個活潑而智慧的學生個體,力求在挖掘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創編活動等環節上求新,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創新能力。五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感 受和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根據這一特點教師應積極引導,使學生能夠親身感受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要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去感受音樂作品,並使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通過參與多種音樂活動得到豐富的情緒體驗,與音樂產生共鳴,使學生的音樂視野更加開闊,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再本課的教學中採用分析、比較、體驗、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欣賞、瞭解掌握旋律、節拍、節奏等音樂要素對錶達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聯絡學生生活經驗通過創編環節的練習,培養音樂創新能力。本課教學力求匯入求新、運用處理教材求新並注重從音樂語言中挖掘歌曲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創新能力。實踐中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再教學中把握各環節分寸,教師指導不夠到位,尤其編創環節的指導不足。任一環節把握不當,都會導致教學失敗。作為教師首先應時刻樹立創新的意識,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一節課是短暫的,但教師的教學事業是漫長的,只有長期不斷地反思積累總結併發揚教學成功經驗,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才能不斷超越,創造性地上好每一節課。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5

《中華少年》是國小語文六上第二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讚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由於課文是一首詩,詩歌偏重於抒情,許多詩句比較凝練,包含的知識較為豐富,在表達上也比較含蓄。所以在教學時中,我有些矛盾。略讀課文只安排一課時,那麼這一課時,我究竟是選擇以學習體會詩的含義為主還是選擇以讀代講,以讀抒情?

經過一番權衡,我覺得讀懂詩比讀好詩更重要,因為詩的精妙之處很多時候還是需要老師點撥的。上課之前,我預設了以下一些知識要點:

第一節:知道這節是全詩的總起,知道“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分別來自哪裡以及各自的比喻義。說起乳燕,結合介紹高爾基的小說《海燕》,說起雛鷹,引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理解含義,增加積累。

第二節:關注黃河、崑崙兩詞之前的修飾詞, “北國的雪花”,可以結合《沁園春·雪》中的詩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感受祖國的錦繡山川。

第三、四節:

1、感受英雄。從女媧、大禹到屈原到“水滸”、“三國”到東子、雷鋒,交流他們的事蹟,從感受人物的精神中感受民族的精神。

2、感受文化。交流端陽的來歷,中秋的傳說,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的民族傳統,知道這都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3、由楓橋的鐘聲,結合回顧張繼的《楓橋夜泊》,由大漠的孤煙,回顧一些邊塞詩。

第五節:知道這節在文中起的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洋炮的彈片”一詞,引出鴉片戰爭,交流百年恥辱及人民的苦難生活。由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由東方雄師引出拿破崙的“東方睡獅”說。

第六至八節:知道第八節是全詩的總結,知道這三節主要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略講。

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解決了上述知識點,幾乎沒有像樣的朗讀時間。但是編者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如果就此結束本課教學,似乎沒有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我不得不再準備一節課的時間來組織學生朗讀。在讀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和表演朗誦。在反覆的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我有點兒疑惑,像《中華少年》這樣的課文,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僅僅用一課時時間,怎樣才能做到理解詩意與表達詩情的雙豐收?希望大家積極參與探討。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6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絡。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接著重點教學《完璧歸趙》,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學習方法,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抓住人物特點”的學習方法指導。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廉頗很不服氣。我讓學生體會廉頗為什麼不服氣,有個學生說要站在廉頗一邊,他說:“廉頗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對抗敵人,多危險啊!所以廉頗不服氣,我能理解。”被他這麼一說,個別學生一致贊同他的看法,都覺得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就爬到廉頗頭上,覺得不公平。於是,我丟擲探討的問題:“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找出句子說明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我就跟你拼了”這是捨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這體現了不畏權勢。

當我問到課文中你更喜歡誰的時候,很多學生說喜歡兩個人,並且能細緻地說明喜歡的理由,特別是說藺相如的,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說得很全面、很到位。比如有:政治眼光長遠,懂得權衡利弊,不與廉頗爭執,心胸寬廣,機智勇敢,一心為國,維護國家尊嚴。而說廉頗的基本是英勇善戰和勇於認錯。

通過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本課的課本劇表演有進步 ,孩子們能夠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比如藺相如說話時的理直氣壯和廉頗的不服氣和後悔、慚愧都能奶好地表現出來。

通過演課本劇,學生們對人物性格的感受越來越真切,但同時也會對廉頗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產生偏差。所以我最後安排了小練筆“廉頗深夜靜思”。孩子們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廉頗認識轉變的過程。練筆之後,廉頗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樹立起來了。此時,他們明白了:藺相如也好,廉頗也好,他們的偉大就在於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7

學完漢語拼音《bpmf》,細細思考,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很成功:

(一)教學的過程與行為

從教學的過程與行為上看,我著 重訓練了學生的傾聽能力,如一位同學說,讓另一個學生來複述。同時也注意了利用直觀的畫面,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從圖到形的遷移。我也特別注重聲母發音的 講解與訓練,主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重視了寫的指導。我還注意了力爭以遊戲的形式啟用學生思維,領做拼音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注意了獎勵 性的評價。

(二)課堂氣氛活躍

我注意課堂氣氛的活躍,從兒童的心理出發,使課堂教學張馳結合。因為孩子小,他們的注意力,不能很長時間的集中,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的大腦有放鬆的時候。例如穿插的韻律拼音體操,讓學生動起來,在遊戲中記住了聲母的字形,都體現教學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三)教學方法靈活

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編兒歌,記住聲母。啟發孩子們自己編兒歌,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角色也由“領唱”變成了“伴奏”,把舞臺讓給了學生。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節課也暴露了諸多的問題。透過問題,引起我的思考是:

對 發音的訓練強化的不夠,教師光範讀還不行,還要注意領讀,要體現由領到放的過程。學習漢語拼音主要是培養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 字,糾正方音。很多孩子認識聲母bpmf,但是他們不知道發音要領,有很多學生髮音還不夠準確。例如聲母的bp的發音都應該是又輕又短,而許多孩子發音又 重又長,這是不正確的,我著重對學生進行了指導。但是學生的練習發音給的時間也少。只注重可個別同學,對全體照顧的不夠。當然這節課在聲母與韻母拼讀上還 有問題。對學生來講,這個階段的拼讀只是剛接觸,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根據組合的音節,進行拼讀訓練要強化。從課堂的反映來看,學生對拼讀有難度,教師沒 有注意傾聽學生的發音,有的學生沒有讀準,老師沒有及時的發現,對於難拼的教師也沒有反覆的強調,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我認為漢語拼音的 教學過程,應該從“音”入手(從熟悉的事物、或直觀的圖片、或生活的語境,引出發音),再感知字母的形(圖文對照、或聯絡事物、或發揮想象記憶字形),最 後指導書寫。我是朝著這方面努力的,可是某些方面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還需要改進。當然,我還應該深入的研究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遵循漢語拼音教學 的規律來組織教學。冀教版教材漢語拼音的編排,一般是遵循了由圖到形,或由會意到發音,由簡單到複雜的訓練過程,強調拼音與學生的生活建立密切的聯絡。

當然,漢語拼音教學之路是一條艱辛之路,在這條路上我還要不斷地摸索,大膽的實踐、力求不斷創新,爭取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和反思,取得更大的進步!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8

學習課文後,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為家裡人做了什麼事”?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可他們感興趣的卻是老師在生活中的事。

新課改開始後,我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盡情地說,大膽地問,可我卻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以至於面對學生的發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細細想來,這兩年,我結婚後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塊兒,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裡忙工作,回家還得做家務,哪裡還有心想父母,照顧父母。我已想不出“為老人做了什麼”?

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可怕啊!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老師為人師表,應率先垂範,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內容去薰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應該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知道了下節課該怎麼上,更明白了生活該怎麼去做……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9

一、緊扣課題和課文結尾,理解“伯牙”為什麼要“絕弦”和怎樣的人才堪稱“知音”。學生通過讀文就明白了,當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時,子期都能感受出來,總之“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因而伯牙把子期視為知音;子期死了,世間再也找不到能懂得伯牙心意的人了,伯牙便“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學生彙報交流時,相機引導他們理解文中四個“善”字的不同含義、“志”和“念”的意思以及“哉”“兮”兩個語氣詞的用法。

二、適當拓展,深化理解。伯牙作為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技藝一定非常高超,他的琴聲一定不止表現了高山流水。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象他的琴聲還可能會表現出哪些動人的場景?並且仿照課文句式進行語言拓展:“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 )’志在( ),鍾子期曰:‘( )’”這樣,既使學生體會到伯牙的琴技爐火純青,又讓學生感受到子期的“善聽”,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知音,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理解伯牙為子期“破琴絕弦”時,我為學生配樂(二胡曲《長相思》)朗誦了相傳伯牙給子期寫的一首短歌,淒涼傷感的音樂襯著那首“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0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景物優美、寫法獨特、感情真摯、語言精彩,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應該是一篇能打動他們的文章,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動起他們對於美好的自然景物、優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講課中的最大問題可能是對景物的描寫過於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難免會顯得零亂,而且逐一講解的後果是課文給學生的感覺會支離破碎。如何使學生既能細緻地體味課文,又保持著課文的整體感、一氣呵成的美,這是教材處理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材處理中儘量注意給學生空間和時間去與文字進行充分的接觸,在與文字的直接接觸中產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進行交流。注重對文字的體會和感悟。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課主要是讓他們能按不同標準對積木進行分類並計數,在一開始描述小丁丁和小巧小亞搭建的積木時,全班表現的都很好,都能說出按照顏色分,黃色的有幾塊,紅色的有幾塊,藍色的有幾塊;但是按照形狀分,學生還有點困難,圓柱體的有幾塊,長方體的有幾塊,正方體的有幾塊,不能完全的關注到,幼兒對顏色比較敏感,能清楚地看到顏色不一樣,但是不能馬上辨別出形狀也不一樣,特別是在一個搭建好的積木中。

但是在完成下面兩張表的時候,他們就不知道統計那個積木了,還在統計小丁丁他們的積木,這也是我沒有想到了,我已經在做之前說了統計表格上方的這個積木,還是有很多人在統計別的積木。

這節課上完了很不理想,還是有一些人在統計形狀這一塊出現問題,課後我借來了積木,搭建給學生看,這時學生已經能按兩個標準分類了,且能說出各自有幾塊。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2

《我的小天地》一課是美術課程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一個內容。課上,我首先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小天地是什麼樣子的,並且用自己想用的形式把小房間的樣子帶來給老師同學看看。有的學生請家長拍照列印後帶來,有的學生自己繪畫帶來。通過觀察學生表述的圖片,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引導孩子們暢想自己未來的小天地又會是什麼樣?此環節將孩子們的想象空間打開了,孩子們的興趣出奇的濃厚。在此同時,我請同學們欣賞了相關的圖片,是孩子們的認識更直觀更生動了。

在動手設計表現自己小天地的環節時,我首先通過小組討論在作品表現時你認為哪些方面比較難表現,小組商量如何解決。在小組彙報的時候,孩子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比如:畫面上要表現出三維的場景,天花板、地面、牆面的層次如何區分;自己喜歡的傢俱如何擺設。在學生彙報時,為了輔助教學難點的解決,我在白板上示範瞭如何在平面紙上分出不同的空間,然後把學生喜歡的預先設計的一些傢俱進行擺放,引導學生評述在組織構圖方面的優劣,幫助學生解決構圖問題以及物象間的前後遮擋、大小關係。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參與,教師的適當引導,師生互動將重點、難點解決。在兒童房的特點上,我通過作品的對比,直觀的感受到設計上要實用、美觀、溫馨、等特點。在作品評價環節上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領略了設計自己小天地的喜悅,增添生活的樂趣。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3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實施了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詞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真正上成有語文味道的語文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把握文章“感情線”,進行品讀、感悟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拋開以往以分析課文為主,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而是採取了以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主線,引導學生抓住有關語句品讀、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而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蒲公英“不快樂”,作者是由蒲公英的不快樂來喚起人們的同情心,喚醒讀者的環保意識。於是,我就以這一個“不快樂”作為引導學生們學習文章的線索,讓學生們找到有關的句子去進行品讀和感悟,從而理解課文,從小樹立環保意識,重視環保。

(二)、以讀為本,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讀的訓練,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感情薰陶。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把學生帶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景中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地產生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的意識。這篇文章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把蒲公英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蒲公英開花時的快樂與被環境困擾時的悲傷那些語句,蒲公英的“快樂”與“悲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有一些“唉”、“哈”、“啊”這些語氣詞,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來理解課文,以讀貫穿整節課,層層進入蒲公英的感情世界,從而對蒲公英產生深切的同情,對汙染環境的行為產生痛恨之情,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三)、聯絡實際,引起共鳴

讓事實來說話是最後的論證方法。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興奮與激動能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對學習內容表現出興趣,進而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蒲公英的遭遇很多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讓學生聯絡實際來理解課文,那樣會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特別是學習蒲公英被空飲料罐砸這一部分,我問學生“你們平時有沒有被空中砸物砸過啊?時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想上前跟那些亂扔垃圾的人理論,有的說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地樹立環保意識。

(四)、品詞品句,訓練詞句

學習語文,其中一個任務是讓學生積累詞彙,豐富學生的語言。在這篇課文,重點訓練三個詞語“愁眉苦臉”、“迫不及待”、“震耳欲聾”。這些詞語都是讓學生通過品讀句子,在語句中去理解,去學會應用。

(五)、不足之處,有待完善

一節課下來,總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在時間安排上,把握得不夠好,以至於後來的總結部分內容講得不夠完整。再者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夠。這些都有待自己以後改進。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4

為了上好這堂課,課前我進行了精心準備。我反覆朗讀課文,體會安塞腰鼓動作奔放、充滿激情的舞蹈氣勢。為了弄懂每一個句子的含義,避免出現上課生問師呆的尷尬場面,我查詢了各種資料讓自己把課備在心裡。

圍繞著教學設計思路,我用了兩課時教授了本文。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兩點:

1、注重文字意識。《安塞腰鼓》是一篇閃現著人文之光的文章,有著較強的文學性。作品的意旨通過朗讀深思才能心領神會。第一課時在解決了字詞關之後剩下時間全部用於朗讀。師範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同桌賽讀、個人賽讀,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因為讀得到位,文中精彩的段落學生在品位語言中幾乎都進行了賞析,從而感受到了文章中的美,提升了審美境界。

2、注重發揮小組互疑互助的作用。在品味環節中,我讓學生找出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進行賞析並談談自己喜歡的理由。文章中精彩的句子很多,如讓學生一一在全班賞析,耗時且效果不一定很佳。我讓同學們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賞析精彩的同學全班再交流,這樣既省時又顧及了班級整個面的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憑藉著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積累進行了具有“辯論氣勢”的分析,課堂氣氛較活躍。在這個過程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方式激活了課堂,同時也激活了氣勢磅礴、力量雄奇的散文《安塞腰鼓》。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 篇15

《石榴》一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範例。本次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上課——精讀課文。我確定瞭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的新詞,瞭解石榴樹的枝葉、花朵以及果實的特點。通過品讀,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美。(重點說擬人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習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寫法。

3、體會文中優美的詞句,學習擬人句。

第一課時,我已經讓學生學習了生字、詞語,朗讀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並且講讀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外有名。)

第二課時,我從複習課文脈絡入手,石榴園——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學習、品讀課文。

首先,閱讀第二節,瞭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詞語“抽出”“長出”“開出”“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的生長過程:抽枝——長葉——開花——結果,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填空練習,瞭解石榴樹的生長過程。課文中有描寫石榴花“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但是再此教學過程我省略了,也沒有著重強調比喻的修辭手法。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生了逐步的變化。我採用了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的方法,找出顏色變化的詞語,再點出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最後出示桔子成熟過程中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們填空,進行了一次擴充套件訓練。

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覆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皮與歡樂,並讓學生結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瞭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然後引導學生學習第四節,瞭解石榴子兒的形、色、味的特點。在理解“瑪瑙般的子兒”時,我向學生介紹了瑪瑙,對照圖片讓學生體會石榴子兒的形狀特點。在理解“一顆顆緊偎在一起”時,通過觀察圖片、舉例子理解“緊偎”,通過這段學習,理清段落順序,先寫作者看到的形狀、顏色,再寫品嚐到的味道,為課後習題品嚐一種水果奠定了寫作基礎。

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考慮過課的型別,最後決定採用教師主講,學生聽、學的方法為主,考慮三年級語文基礎知識比較貧乏,所以教師講授的內容較多,我過於主導,讓學生髮揮的機會比較少,一篇課文可以有許多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一個人的思維有限,一堂課上下來也發現了設計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學生不太敢回答問題,希望日後能更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