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精選17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53W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

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兒童詩,學生讀後很快能聯絡生活實際,切身體會到文中作者的心情。在學生熟讀理解之後,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想一想,是自己去哪裡的時候呢?“學生甲說:”爸爸告訴我去長沙的時候,我晚上睡不著。“學生乙說:”媽媽告訴我說去漯河的時候,我睡不著。我想早點去。“我繼續追問:“將來你打算去哪裡?想看看哪裡的什麼景色?“學生丙說:”我想去長城,看看長城長不長?“學生丁說:”我想去沙漠,想去那裡看看,那裡的是不是金黃的?“出示詩的第一小節,翻過來,唉--------睡不著,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 嗎?”你能不能用你剛才的發言,完成這樣的填空呢?”一生說:“翻過來,唉--------睡不著,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黃 嗎?”我聽出孩子們在用詞上,還缺乏行文的優美。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精選17篇)

於是我追問道:“大家聽一聽,比較一下,那個句子優美好聽些?1、翻過來,唉--------睡不著,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黃?2、翻過來,唉--------睡不著,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 沙漠,是不是像老師說的,那麼金黃金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第二句好聽。”老師鼓勵道:“那我們再來讀讀我們寫的詩句吧。大家都成了會寫詩的小詩人了。”通過這樣的填空和朗讀,幫助孩子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話:“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2

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識字是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這一階段必須切實加強朗讀和識字教學,以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形成積累,為日後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基礎。老師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又注重了識字教學,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運用得當。

第二,在指導學生識記“海”字時,體現了多種識字方法並存,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同時對於“海”的字義的理解拓展較好,不是枯燥地講解,而是通過擴詞和練習說話以及教師創設情境,自然而然地教會學生運用,突出了“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教學理念。本節課我積極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故事情境中快樂地學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成功。開課伊始,談話匯入:秋天到了,我們一般會做什麼?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遠足。那麼遠足前,孩子們會做什麼呢?老師通過從孩子們身邊的事情入手,然後丟擲問題,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尋找答案。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啟發學生思考那個孩子為什麼睡不著?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下,結合自己出遊前的親身體會,踴躍發言。然後老師順勢問“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鼓勵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3

《明天要遠足》是一首充滿童趣、表現童真的兒童詩。詩歌文字簡練,立足生活,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遠足,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而睡不著覺的情景。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寓教於樂,努力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體會小主人公遠足前無比激動、無限期待的心理,從而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充分實現以讀促識、讀中感悟、讀識結合的教學情境。在識字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如,數筆畫識字法、情境識字法、字謎識字法等,以此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為以後能夠自主識字打下基礎。

識字是國小階段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國小一年級,必須每堂課紮紮實實地指導。本環節教學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融把握文字、朗讀指導、識字於一體,通過朗讀第一小節,順勢引出7個生字,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記,並相機進行朗讀訓練,識字教學和朗讀感悟相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遠足,因興奮,想到了大海而睡不著覺。小作者還想到了什麼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設計意圖:在課時結束時,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了簡單的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本節課的內容,然後通過設疑“小作者還想到了什麼”,激發起學生對下節課繼續學習探究的興趣。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4

讓學生身臨其境:我讓全班同學把自己都當作“杜牧”,然後我邊創設情境邊問:“小杜牧,你在這秋天的山林裡看到了什麼?”有的說看到了美麗如花的楓葉,有的說看到了彎彎曲曲通向遠方的小路,餘璇絢同學竟說她看到了白雲飄浮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我抓住她的這幾句話追問道:“你怎麼看出是‘隱隱約約’呢?”她說:“我感覺是‘隱隱約約’”我鼓勵她說:“你的感覺真好,能說出原因嗎?”這時,戴浩然同學高舉起小手,我請他回答,他說:“我從‘白雲生處’這個地方知道是隱隱約約看得到,因為那些人家都被白雲遮住了,不能看的很清楚。”“你真是說得太好了,這才是會讀書的孩子!”我誇讚道。這時的孩子們完全沉浸在詩的意境中,他們被那美麗的意境所感染,這時,我再錦上添花:“這麼美的景,這麼美的詩,我們怎麼讀出它的美呢?”這時他們讀起詩來,感情全有了。看著他們一個個眉飛色舞,搖頭晃腦,我在心裡笑了。

總之,此次參加賽課,讓我成長,讓我收穫,讓我思索,也讓我遺憾。因為,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講師培訓,讓我錯過了最精彩的兩節課,學習的願望沒有完全實現。好在,前三節課我聽到了,楊老師的沉穩教風;林老師字斟句酌的到位推敲;牛老師的適度引導,都是我學習的地方。而我在異地異生的挑戰下,能夠做到順利的完成一節課,不能不說是一種成功,我很滿足。我將以此次賽課為基點,繼續努力,修煉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風格獨特,務實創新的語文教師。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5

今天提前給孩子們上了李商隱先生的《馬嵬》,為什麼說提前呢?因為珠海市新教師培訓需要上交老師的講課視訊,我本來上學期在新教師彙報課上已經錄過視訊了,可是昨晚接到“噩耗”,說上次給我錄的視訊沒聲音,要重錄,於是從昨天下午第八節和整個晚自習都用來準備今天的視訊錄製內容。

當然,首先是選講課內容,縱觀還沒有講到的課文,只有《李商隱詩二首》中的詩歌可以一節課講完一節,但是《錦瑟》主旨歷來都有爭論,況且意境很難捉摸,用來做錄製可能在課堂上會出現問題,於是只剩下《馬嵬》了。《馬嵬》其實還是挺適合的,因為“馬嵬之變”這個故事講得乃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悲劇,而且學生應該比較熟悉、比較好奇此段故事,所以,我想《馬嵬》應該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然後此詩的主題比較明確,但也可以作其他方面的探索。基於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學懂這首詩,我選擇課它。

經過參看《唐詩鑑賞詞典》中霍松林老先生(他可是我們陝西師範大學寶貝級的教授了,在全國古典文學這一塊可以說名聲在外了)對《馬嵬》一詩的鑑賞及其他名家對這首詩的鑑賞,我設計了對本詩歌的講解思路,製作了自認為還是比較精美的課件,於是就準備登臺了。課程開始的時候,氣氛比較悶一些,遠沒有平時課堂的活躍,主要出現背誦此詩的時候,過了有近30多秒沒人敢試一試,最後終於有學生能夠背誦全詩了,氣氛應該是在這裡開始好轉的吧?隨著課程的進展,詩歌的故事內容越來越清晰了,孩子們也越踴躍了。當說到玄宗詩歌什麼樣的人的時候,其中不乏學生大喊“玄宗是個大色狼”,我一聽無語了,雖然玄宗因為貴妃而誤國,可是玄宗後半生最愛的或者說唯一愛的也只有貴妃吧,只有花心的人才能稱之為色狼吧?玄宗可不花心,反而很痴情。課文中還有很多模仿情節,這些情節不是提前預設的,而是上課看到學生表情激動才臨時想出來得,比如,假如詩人和玄宗見面了,用指責的語氣模仿一下詩人對唐玄宗的說的話,另外,想想一下假如當時玄宗沒有賜死貴妃的話,結局又會怎麼樣呢?用這些環節目的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詩歌的內涵。課堂進行的還算如人意,可是存在的問題不少:

1、板書沒有設計好,在彙報課上課前也是板書經過師傅的指導,才改好的,這次板書過少原因在於,平時講課板書的內容少,多半在課件上,自己沒有再往黑板上寫了,以後要準備教學設計的時候就需要設計板書了,這還是在於平時注重細節。

2、上課講的內容比較多,學生思考時間不多,上課時講到了興頭,就一不小心自己代勞了,這在以後要注意,我不是在演講,而是給學生講解課文,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從中獲取些許收穫。

至於優點嘛,“課堂靈活一些了”,這是師傅的評價!師傅一語中的,語文嘛,就在於啟用學生的思維!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6

《比本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北師大版)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9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合作,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樹立與別人合作的意識,並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本課通過童話故事的形式,寫金絲猴與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樹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合作。

本次鎮開放日的研討主題《中低年閱讀教學中詞語的感悟理解》,根據研討主題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我首先以摘果子游戲檢查生字詞,並在活動中初步體驗合作的愉快。接著通過朗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藉助插圖和表演等的方法感悟理解並積累詞語。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並自信的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理解的觀點,效果還是較好的,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課的學習任務完成了,目標達到了,也落實了本次的研討主題。在教學本課中我覺得值得一提的亮點是在對本課重點詞語“飛快地”、“輕輕一跳”、“一口氣”、“得意揚揚” 、“垂頭喪氣”等詞語的理解上,能夠入情入境地創設出情景,讓孩子通過角色體會而學會並理解了這些詞語,並通過朗讀展現了出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課堂的教學離不開朗讀的指導,由於本課文章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活潑,特別是梅花鹿和金絲猴的心理活動寫得非常生動。因此,在朗讀教學上,指導學生體會梅花鹿比賽前後不同的心情,以及金絲猴比賽前後不同的心情,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對比讀、分角色讀、齊讀、小組讀、個人讀等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角色中,達到了較好教學效果。

由於多種原因,上課的時候有點緊張,在學生理解“一口氣”詞語時沒有及時給予總結:“一口氣”就是中間沒有停下休息一下子做完某件事。反思後發現自身教育機智、課堂評價還需加強等多種原因。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更加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讓孩子的每一天都流光溢彩,讓每堂課都充滿活力!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7

《猜猜我是誰》是國小美術四年級的課程,這一課主要讓孩子們用嫻熟的線條表現人的頭髮。通過學習,發現、表現背面人物頭部的美感,進一步學習寫生及線造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線造型能力及畫面的組織能力。在本課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以及認真細緻的觀察習慣。

本課重點為學會捕捉背面人物頭部的特徵,能用線描寫生的方法表現出來。難點為如何用線表現人物頭部的特徵。

在《猜猜我是誰》的教學中,我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我有意識地給學生滲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是學生掌握終身學習方法的良好開端。學生間通過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學生學習得快,掌握得好。在檢測時,發現學生個個都能準確地讀出讀音。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得到提高。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8

面對學生的問題,我給他們講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後讓他們自己再結合課文內容去理解作者的寫作主旨。最後,學生們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踴躍發言,談出了真實的感受,認為作者通過對兒童時代美好生活的回憶,來傳達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歡樂的心理。此時,我感覺學生們真的走進了文章,走近了童年的作者。我想,也許這才是我們可敬的魯迅先生寫此文的初衷吧

總之,當我和學生一起再讀這篇經典文章的時候,我非常感謝魯迅先生能留給我們後人這麼優美的文章,不但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的語文知識,而且讓我們瞭解到了他作為一個偉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時讓我們能再次回憶自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樂。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9

《荷葉圓圓》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在教學本課時我努力讓學生在閱讀時將文字語言與自己的情緒、情感交融、浸潤、柔和,最重要的是通過情景創設和啟發、引導、點撥等喚醒學生的情緒、情感、讓他帶著自己的真切實感對所讀的文字語言,進行感覺、體驗、並理解、領悟。本課在讀的手段的運用方面我做了如下設計:

1.用板畫創設情景引讀。針對一年級的孩子的形象思維特點,老師精心設計了變魔術這個環節,用大大小小的圓變出了蜻蜓、青蛙、水珠、小魚,根據板畫回顧整篇課文內容,讓孩子們在荷塘情景中不知不覺習得語言,積累語言。有了這個基礎,在拓展運用階段孩子們才能有效地進行知識的遷移,孩子們發言很精彩。語言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運用板畫,這一點很輕易地做到了。

2.用圖片創設情景讀:一幅荷葉圖,在孩子驚歎之餘,問:你看到了什麼樣的荷葉?誰能讀出荷葉的圓和綠?再如:板書“荷葉圓圓”,問:一個圓不夠,用了兩個圓字,誰會讀?有了這樣的創設和感受,想讓孩子不會讀都難。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0

學生對祖國的風景名勝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在此方面接受的資訊比較多,課外書會接觸一些、聽別人介紹也會了解一些,還有電視電影中也能看見一些,還有不少學生去旅遊,親眼見過一些。在教學時,我按以下教學思路進行教學:

1、這是篇略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先引導學生自讀通讀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交流疑問,並進行自主解決,教師適當點拔。

2、多種方式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天山的美,從中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還要把握遊覽的順序和地點的轉換。

3、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背誦和摘記,並進行背誦交流。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1

1 寫作背景在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後,在他們找到一些資料後,應該系統的進行講述。這樣學生就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2、一堂課完成一兩個教學目標就可以了,不用面面顧到。如果面面細細將來,就會使課堂思路很煩亂,學生的落實也不到位。何不採取在落實中,在練習中落實。

3、 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課文要讀朗讀,在朗讀中得到體悟和提升。特別是像魯迅先生這篇比較含蓄,尖銳的課文。

成功之處:1.我認為我這堂課的預設較成功。成功之一,這堂課我恰到好處地揭示了課文背景,為學生理解文字內容,瞭解作者立場觀點作了一個鋪墊。因為這篇文章寫於“九一八事變”三週年之際,距現在已有77年了,當時那種悲觀主義、失敗主義論調深刻地反映了時代的、階級的心理,絕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街談巷議,魯迅對這一論調深入剖析是極有戰鬥意義的。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情形,有助於學生更好地讀懂文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成功之二,和學生一起溫習議論文的知識。因為學生對議論文,尤其是駁論文剛接觸,還不是很瞭解,這樣做也是貫徹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順利地為下面學習駁論文做好鋪墊。成功之三,示範朗讀非常成功。教師充滿激情地朗讀,在對文字語音、語速、節奏等的處理中來點燃學生的心理,陶冶學生的情操,加深體驗和領悟文字內涵。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2

上課時,我按這些預設,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課上書聲朗朗,語文味很濃,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當然,從這節課中也暴露出我平時教學中的諸多不足,現反思如下:

一、這節課的成功之一在於我一改過去常用的串講法,採用了誦讀法進行教學。以往教學,總是擔心學生不主動的去借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進行閱讀古詩文,教學中老是不敢放開,非要讓學生字字落實不可,因而較多的採用串講法,眉毛鬍子一把抓,一講到底。這種忽略學生主體的作法,結果往往是吃力不討好,老師累,學生煩,課堂枯燥,教學沒有實效。誦讀法作為一種傳統但又有效教學方法,對古詩文的教學尤其有效。“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白知。”“心潛於一,久而不移,而所讀之書,文章接連,血脈貫通,自然心與理會。”誦讀的過程就是由口入心的過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過程。以誦讀法教授古詩文,自然、親切,它兼及了文章的內容瞭解、感情體會、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調、風格等內在美的感悟、欣賞。在這節課上,我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多種形式的讀貫穿全課,要求學生在讀準、讀順、讀懂的基礎上讀出詩的味道,讀出作者的形象,讀出自己的感悟。整節課書書聲朗朗,效果極好。

二、這節課的成功之二在於我對學生主體的尊重,擺正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除了上面所說的用誦讀而不用串講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在三讀質疑這個環節上,我讓學生讀出疑問,讀出思考,通過學生的自主質疑、合作探究,較好的理解了詩意。學生的質疑,有不少出彩的地方,比如有個學生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來:“從詩的最後一節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人那種推已及人,寧願自己挨凍受餓也希望天下寒士盡歡顏的那種崇高的精神,但詩人為什麼在第二節時竟忍心罵那些小孩為盜賊?”在學生討論問題時,我一般不輕易表態,更多的是讓學生來解決,只有在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我才適時用多媒體展示出本課的有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杜甫的困窘,從而解決學生的疑惑。整節課我始終處於一個積極的引導者這樣一個地位,教學問題的落實始終由學生來完成,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學生學習興趣高,因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3

對於這節課的練習,自認為處理得有點粗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進行精心設計;二是講評得也很馬虎。

上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在上週末才定下來,本來按我的計劃,我是準備上作文的審題立意的,後來因為學校規定要搞同課異構,和本年級組劉老師一起商量確定了上課內容。本週一,感冒得嚴重,所以在準備上匆忙了些。在講評上,我原來沒計劃安排學生上黑板演板。但後來感覺學生完成得比較快,有時間,加之對學生還是不是很放心,所以還是指名了學生上臺演板。在演板的過程中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但由於已經下課,講評的時候有些細節沒有關注到。比如對“以心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這奉不若人也”這個句子,當時只發現學生把“以”字翻譯掉了,卻沒有發現,其實這個句子還應補充一個主語“我”。

認真做一點事,靜下心來做一點思考,總會有一點收穫。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4

本期教本上的手工教學很少,而學生對手工操作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在網上找到了《編花籃》。這是一堂很有趣的手工課,看似複雜,但按步驟做便很簡單。

課前我將編花籃的每一步驟用手工紙摺好備用,用於課堂中逐步出示,考慮到每個學生接受能力不同,以防學生很快完成後沒有內容,我又準備了一些手工花朵裝在編好的花籃裡,可以在學生學完折花籃後學折花。

這是一堂既成功又失敗的教學活動。為什麼說成功呢?說成功是因為幾乎每一位學生經過課後都會編花籃了;說失敗是由於大部分積極性很高的學生去舞蹈排練而沒來課堂。因此課堂上只有一半的學生,少了積極的帶動,課堂變得懶散。並且在課堂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進來了幾個學生,其中個別的學生不動手學而是讓同學幫著做,見狀,我制止了她的行為,並重新複習一遍,要求她跟著做。該學生因此鬧情緒而埋頭胡亂的折,這樣的表現讓我感到失望。這也是讓我感到失敗的地方。欣慰的是,其他同學動手能力較強,基本都在課堂中完成了編花籃;除了那位鬧情緒的學生。

雖然活動過程中有些不盡人意,但總的來說,此次課堂教學目的基本完成。爭取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多吸取經驗,努力讓課堂豐富多彩起來。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5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課文寫了“我”──一名中國留學生,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表達了“只有熱愛自己祖國的人才能贏得外國人尊重”的思想內涵。對三年級學生來說,課文思想性比較強,不好把握。因此,我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讀讀悟悟求發展”的理念來執教本課。

下面,我想從這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簡簡單單教語文

語文學習本身是一件簡單、快活的事情,學習的過程應該是科學的,是順暢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規律的。我們沒有必要設計那麼多的學習環節,沒有必要設定那麼多的障礙,沒有必要弄得那麼複雜,那麼深奧。

《一面五星紅旗》這一課情感豐富,內涵深刻,人物形象突出,為了讓學生能通過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在設計本課時,我緊扣情感主線,刪繁就簡,全文學習以品讀“作者斷然拒絕用國旗換麵包”的關鍵句子輻射“處境艱難”、“熱愛國旗”、“麵包店老闆的態度變化”三個版塊的學習。通過反覆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讓“愛國旗、愛祖國”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二、讀讀悟悟求發展

朗讀是語文教學永恆的主題,那麼在本課教學中如何讓“讀”成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領悟文字內涵的重要手段呢?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只有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才能認知、感悟、體情。作為教師,應做好“導”的工作。那麼,有效的指導該是怎樣的呢?我認為教師的指導應針對學生的朗讀,既肯定優點,同時指出存在問題,並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吸納指導意見並帶上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進一步披情入讀。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6

由於教學的需要,本學期與學生一起閱讀了《湯姆?索亞歷險記》,重溫了孩提時代的夢想。心中感想頗多。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描寫的是以湯姆?索亞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們為了擺脫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義和呆板的生活環境,作出了種種冒險經歷。

湯姆是個聰明愛動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智慧、計謀、正義、勇敢乃至領導等諸多才能。他是一個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謀,富於同情心,對現實環境持反感態度,一心要衝出桎梏,去當綠林好漢,過行俠仗義的生活。

小說塑造的湯姆?索亞是個有理想有抱負同時也有煩惱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媽眼裡,他是個頑童,調皮搗蛋,可是她卻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謀"給軟化了。

我覺得《湯姆 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應該說是寫給孩子看的,看著書裡面主人公的各種怪念頭,我感覺到了童年生活的趣味,有產生共鳴的感覺。

《明天要遠足》反思總結 篇17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本文節選自短篇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他的懷念之情。教學中我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學習,完全地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熱情高漲,不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我所沒有預料的精彩,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遵循“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下面將這些精彩反思如下:

一、重研讀 創教學新路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的少年閏土。” 並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二、重點撥亮思維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碰壁。這時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可謂點到了節骨眼上,教學也實現由區域性向整體推進。“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說,我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引導:(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3)“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又指什麼?學生聯絡語境,在解題中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通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後面“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絡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覆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於一體,在讚歎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隱藏著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