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稱讚反思總結(精選17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56K

稱讚反思總結 篇1

"稱讚"就是用言語表達對人或事物的優點的喜愛。平時,我們常常在使用"稱讚",但通常表述為"表揚","誇獎"。如何讓文字迅速和實際生活聯絡起來,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呢我在課前設計了"啟發談話",先當場表揚畫畫得好,字寫得好的小朋友,再讓學生誇誇其他同學的優點,並讓受稱讚的同學談談受到稱讚後的心理感受。這一環節設計是想要讓學生通過相互誇獎,明白"稱讚"就是通常所說的表揚,誇獎,讓學生親身感受"稱讚"帶來的好心情,從而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

稱讚反思總結(精選17篇)

學習課文後,學生已經初步感受到稱讚的神奇效果。為了讓他們學以致用,親身體驗稱讚的魅力,我設計了一項特殊的作業:下課(或回家)後,學著稱讚身邊的人,並試著做一件好事,把受到的稱讚記錄下來,做成一張可愛的心情卡。課後,我粗略統計了一下,馬上就有十幾位同學身體力行,去誇獎身邊的小朋友。我想這就是課文的魅力吧!第二天,我閱讀學生製作的心情卡,發現有許多同學不約而同寫到了受到某某同學的稱讚,心裡很高興。也有許多同學寫到在自己不如意的時候,受到某某的鼓勵,有了自信,以後一定會更加努力的。看來,孩子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稱讚的無窮魅力。

稱讚反思總結 篇2

因為是第一課時的關係,所以這個閱讀不是課堂的重點。我利用了四個關鍵詞來引出課文內容,能促使同學們更簡單的瞭解課文內容,將這個四個詞語聯絡起來完整課文。首先,指名讀詞語,隨後加快速度開火車讀,然後連貫的通過詞語帶出課文內容。可是,剛開始引導進入課文的時候卻落下了一個環節,直接跳到了講故事去了。然後通過兩個問題來引出課文的中心,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列出了他們互相稱讚的話語,原本練習讀句子是第二課時的重點,但是我覺得在第一課時也可以相應的讀一讀它們的語氣,這點沒有很到位。最後一個環節是合作讀課文,因為時間把握不準,給他們練習的時間我認為還不夠充足,很唐突的就要他們開始合作讀課文。

總的來說,這堂課上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發現了,孩子們對生字還是比較在行一點,關於生字那些舉手的就特別的多,應該要多鼓勵他們在深入課文也能這麼積極的跟著老師才對。

稱讚反思總結 篇3

《稱讚》這篇課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上冊中的內容。這篇課文是一篇新教材,也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內容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寫了小刺蝟和小獾之間相互真心實意的稱讚,使對方增強了自信,消除了疲勞,真誠的稱讚為他倆之間搭起了一座友誼之橋。可見,“稱讚”的效果是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課文主要採用對話的形式記敘了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讚的事情,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發自內心的真誠稱讚會給人帶來自信,勇氣和快樂!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好奇是國小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匯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遊戲激趣、鞏固識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了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等等”。這句話培植了自信。

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取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學生在學習期間也得到了快樂。作為老師,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如果我們也能不吝嗇我們的稱讚,一個滿意的笑容,一個讚許的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或許都能讓學生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稱讚反思總結 篇4

《大自然的啟示》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

《“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裡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進一步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絡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例項,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稱讚反思總結 篇5

《媽媽的賬單》是國小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該單元課文的主題是“可貴的親情和友情”,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這篇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私和無價表現得極為動人。看到兒子開出的賬單,媽媽什麼話也沒有說,而是按照兒子的要求,把兒子索要的報酬如數放在他的餐盤旁,同時給兒子留了一份總額為零,卻滿載著母愛的賬單。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稱讚反思總結 篇6

花了三個課時,戰戰兢兢地上完了魯迅先生的《社戲》,總感覺意猶未盡,總感覺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教給同學們。可是靜下心來,仔細揣摩,卻又無法知曉到底還有什麼東西…… 當下,雖然魯迅在各類教材中的地位急劇下跌,可是我依然對之敬重如故,所以每次上他老先生的文章,我都會認真備課。這次當然也不例外。從整個單元來看,都是以文化藝術為主題的文章,單元導讀明確指出:“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品味並積累優美的語句。”為此,在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時,我充分考慮到了這樣一個總體性的學習方法和目標,“品味、積累優美的語句”成為了我確定的首要教學目標,其次便是“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而教學方法則以教師的講授、啟發為主,進而引導同學們對課文進行個性化的解讀。第一個課時以本文寫作背景、梳理文章的字詞為主要內容,同時給部分沒有看完文章的同學留出一定的時間快速瀏覽課文。這個課時進展得十分順利,特別是在講解字詞的時候,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積累,不僅有提出問題的,更有解答問題的。第二個課時則以梳理文章內容為主,並輔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梳理文章的內容是難點,因為這篇小說篇幅較長、所寫的事情與同學們的生活實際相去甚遠。因此,我事先把每一個部分的起止段落都標了出來,然後讓同學們據此概括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稱讚反思總結 篇7

理清課文內容。這是一首兒歌,講述了在春雷、春雨、春風、春燕的作用下,柳樹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在整體感知環節,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是柳樹是在誰的幫助下醒了?學生讀文後能夠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讓柳樹醒了。這為學習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春雷轟隆隆,好像在跟小柳樹說話,他會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有的說:“小柳樹,小柳樹,快醒來吧,春天已經到了。”有的說:“小柳樹,快睜開眼睛看看,春天來到了。”這一說話訓練的設計即深入引導學生感悟春天到了,萬物在春雷的催促下發生著變化,又訓練學生依據創設的情境說合理的話。這篇兒歌句式相似,用詞準確豐富生動,是訓練學生準確表達的好例子。學完課文後,在課堂拓展環節“春天來了還有什麼醒著呢?”同學們根據課前的觀察,回答的非常踴躍。然後出示句式引導學生說話:__________跟__________說話了,說著說著,_________。如:有的同學說:“春雨給小花洗澡了。洗著洗著,小花喲,紅了。”有的同學說:“春風給小草梳頭了。梳著梳著,小草啊,綠了。”從他們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詩的語言源源流淌。

稱讚反思總結 篇8

《東方之珠》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從多方面介紹了香港的美麗和繁華。表達了作者對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本課“總 -分 -總”文章結構清楚,學生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學生就能把課文讀懂,並在讀的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1、聯絡生活情境,理解“沐浴”。

為了理解“沐浴”這個抽象的詞語,我先讓學生組詞,找到切入點,再巧設兩個臺階,聯絡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持續的對話中突破原有認知的侷限性。

2、舉一反三中理解“鬧市口”的意思。

為了讓學生能理解“鬧市口”,我讓他們舉例,有的學生說出當地的鬧市口,有的學生說出了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鬧市口,在學生的描述中,學生結合了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到鬧市口的繁華。

新課標精闢地指出:閱讀教學是 “學生、文字、教師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這個對話的過程應體現生活性。應走出“書本語文”,向“生活語文”迴歸,回到現實的、流動的 “生活態”中,進行真實的、廣泛的“對話”。我想,這樣教學,對知識的理解更多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更多的是引領,而不是強制。

稱讚反思總結 篇9

關注學生的生命世界,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創設實,美,情,趣的教學活動,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積極,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 ,獲得語文素養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藉助多媒體畫面讓學生了解"大海唱起歡樂的樂曲"並配上音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歡慶的氣氛。會唱的可以跟著唱一唱,活躍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課堂中加入到歡慶的隊伍中。對"十三億孩子"的教學是本課的一個難點,需要教師的引導。我先讓學生確定這美好的日子是哪天,再從祖國媽媽的生日讓學生得出這個媽媽是誰,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當學生了解了我們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後,我再總結"十三億孩子"是指生長在中國的每一個人,舉列學生是祖國媽媽的孩子,爸爸媽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老師也是祖國媽媽的孩子。中國的十三億人口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學生對"十三億孩子"的瞭解才能達到形象生動。

稱讚反思總結 篇10

《樂山龍舟會》課文中的場面描寫堪稱典範,我設計了讀寫結合的環節,在充分感悟課文的基礎上,我注意聯絡了學生在不久前參加的剷雪活動,指導學生借鑑課文中的搶鴨子場面來修改自己的習作,體驗在感悟課文後創作的快樂。讓語文課既“好玩”,又實用。

回顧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如何讓學生之間的交流更自然、更自由,如何讓全體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等等我引導得還遠遠不夠。但我想,在語文課動念的生成中,只要教師敢於突破固有思維這塊“頑石”,在準確把握文字的前提下,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思維火花的碰撞和靈感的相互啟迪,才能享受到語文中的靈動與詩意!今後我還要繼續在語文教學中探索下去,力爭把語文教得“好玩”一些!

稱讚反思總結 篇11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儘管是略讀課文,可我不敢大意,把課文默讀,朗讀很多遍,查閱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精心製作課件,從"太空蔬菜"到"太空花卉",儘可能多地窮盡太空種子研究的相關資料,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

對於此文,作為教師的我尚且難以理解,更何況四年級的國小生

課前板書課文課題後,教師問你們看到飛船會想到什麼學生回答:我們會想到"神州七號"飛船,飛行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叔叔。我因勢利導說:除了飛行員叔叔,還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們到底是誰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學生興致濃厚,開始自學。

學習課文時,從"魔力"一詞切入,展開教學。匯入課題後,通過朗讀課文中一段文字"20__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國成功進行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在神州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刺激學生的閱讀慾望。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適時匯出文中概括性的句子:"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從此聚焦"魔力",讓學生通過默讀找出課文哪裡讓你感受到魔力,劃出相關的句子。通過句式:"我是'太空_______',經過人類的種植,我好像有了'魔力。'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導學生感受魔力,並在句式練習中體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研讀種子的"魔力",激發學生探究"誰是魔術師"的興趣,水到渠成地體會文中的主題思想"科學創造奇蹟"。整個教學過程緊扣"魔力"一詞,抓住重點,不讓略讀成為泛讀。

稱讚反思總結 篇12

本節課我始終是以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的,以商量的口氣與學生研討,目的是消除學生畏懼的心理,使學生能夠願意與老師平等交流,敢說真話,願意表達,這樣就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幫助者。課堂始終洋溢著一種民主的、輕鬆的、和諧的氣氛,師生關係其樂融融,教學目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落實,加上多媒體恰到好處的運用,課堂效果好。本節《羚羊木雕》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說,這節課若有幾分品評價值的話,在於思想上,教者力圖在課堂教學中怎樣促進學生的學,有效地突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在做法中,也力圖圍繞以下幾點:一是努力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必要環節,使小組活動避免形式化點綴的色彩,真正從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成為體會、探究的有益過程;二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書,讓學生“變成”作品中的人物來揣摩體會其事件中的個性特點,使學生更大程度深入文字的理解;三是在教師角色上,使教者成為選取支點撬動全文理解的主導者,使教者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分角色朗讀,進一步理解人物的點撥者,使教者成為引導學生思維由表及裡不斷深入的追問者,使教者成為關注學生自己的生活、獨立而正確思考的引導者。

稱讚反思總結 篇13

今天的上午我上完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教後反思這兩節課,我覺得還是收穫多。

收穫一:收穫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我從沒有體驗過孩子們人人激情參與的語文課,就是後幾名的從不舉手的同學,現在的語文課上不但屢屢舉手而且是滿臉興奮地搶著舉手,希望我點他們的名字。我真恨一堂課就45分鐘,不能給每個同學一個展示的機會。不過我的公平原則就是一節課不叫一個同學兩遍,這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收穫二:以後必須深備課。自主預習的八項任務,教會了學生查閱資料了。以前孩子們是張著口等著老師“喂”,現在孩子們不但自己“吃”,而且想把自己吃後的幸福和快樂與大家一塊分享。好幾個同學都能講講胡適的故事,我都很吃驚的。這讓我認識到以後必須深備課備好課。

收穫三: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麼“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麼說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後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稱讚反思總結 篇14

藝術來源於生活,教師注重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我真希望》是一首非常美麗的兒童詩,“我真希望,煙囪裡吐出 來的,不是濃濃的黑煙,而是潔白的雲彩;我希望,煙囪裡噴出來的,不是灰灰的粉塵,而是清澈晶瑩的泉水……”我激勵著孩子們一遍遍地讀著,細細地品味,孩 子們有了自己的感受,讀出了自己真切的希望!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將生活實際的不同場面引入課堂,使學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鳴,喚起他們強烈的環保 意識,並引導孩子將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告訴周圍的人,實現“小手拉大手,齊齊來環保”的目地,,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群眾參與環保。

讓 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有所感悟,並將學習所獲來指導自己的行動,樹立環境意識,積極參與治理汙染,並通過實際調查,鍛鍊能力。學完課文,教師讓學生走進自 己的生活環境,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聞聞、用耳朵去聽聽,把你的調查向全班展示。學生的彙報:我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在公路邊,那裡有很多蒼蠅!我發現河裡 有很多垃圾,還有一些農藥瓶!我家門前的水溝很臭!我家旁邊的菜市場經常飄出難聞的氣味!我聽說村裡的塑料廠會排放汙水……於是,我引導孩子們:“你們喜 歡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嗎?你希望周圍的環境變得怎樣?我們也試著寫寫美妙的詩句,好嗎?”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寫下了自己的心聲。

稱讚反思總結 篇15

昨天上了一堂語文課,題目是鄒韜奮的《我的母親》,課堂上學生活躍的思維,精彩的發言至今令我難忘。

在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初步瞭解了本文敘事內容之後,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部分。

先找同學誦讀課文的開頭部分,分析“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査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麼名字!”學生們紛紛猜測不知道母親名字的原因,課堂氣氛活躍。有的說因為當時年紀太小不記得了,有的說是因為思念太深不忍回想所以不願記起,也有的說文章是故設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當我告訴孩子們,封建社會時,婦女沒有地位,女人嫁了人之後,都被冠以夫姓,往往被稱為某某氏時,學生臉上露出了極為驚訝的表情,他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也讓我心生感慨。我又補充說,不僅鄒韜奮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一代宗師——季羨林也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他在《懷念母親》一文中,也曾談到這種遺憾,學生們沉默了。

稱讚反思總結 篇16

這個課例的創意之一,在於以活動為主線的教學結構之美。

說、讀、品、寫四個教學環節,起承轉合,環環相扣,清晰勾勒出了閱讀活動的基本過程;鋪墊、感悟、賞析、拓展四個教學步驟,層層推波,步步助瀾,使學生親身經歷了一次有聲有色、精彩紛呈的語文實踐活動。

這個課例的創意之二,在於“無提問”的教學設計之美。

全節課沒有“提問”,但有“問題”。“問題”的表述很有藝術性,從形式上看是讓學生尋讀、對讀、品讀、選寫等,而從設計的目的上看,則是暗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難點、關鍵點,暗示了課文的寫作技巧,而且結合示例,還巧妙暗示了詩歌鑑賞的方式和方法。

這個課例的創意之三,在於落英繽紛的教學細節之美。

如“讀星星”這個教學環節,教者採取聽讀、齊讀、尋讀、對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引導學生讀出了詩歌的鏗鏘之聲、音樂之美,也讀出了詩歌的情韻之流、意境之美。其中特別是“尋讀”部分,教者藉助簡要的提示,引導學生讀出了詩人筆下的“一顆熾熱的心”、“二種黑暗的現實”(一種寫滿苦難的現實,一種像冬天般冰冷的現實)、“三個美好的世界”(一個富有詩意的世界,一個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個像春天般溫馨的世界)。落英繽紛的教學細節,既有力推動了學生對詩歌文字的深層解讀,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

稱讚反思總結 篇17

《老人與海鷗》一文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篇文章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為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

課上我先引出“老人喂鳥圖”、“海鷗送別圖”兩畫面。然後引領學生走進“老人喂鳥圖”,感受人鷗情。通過與學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詞句,讓學生體會到“老人愛海鷗,勝過愛自己”的感人情懷。如學生交流“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學生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來”體會到老人對海鷗的愛。我相機進行小結:愛是十多年的堅持!再如學生交流“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個“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儉。教師小結:愛是節衣縮食給海鷗餵食,愛是愛海鷗勝過愛自己!此外,還有“愛是親暱的取名,愛是親熱的說話,……”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對海鷗的愛具體化,讓學生油然而生感嘆:老人確實是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兒女”啊!為第二幅“海鷗送別圖”作下鋪墊。

Tags:反思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