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精選18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2.81K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

以下我從課堂教學情況和自身原因兩個方面談談自己從中得到的感悟。就課堂教學情況而言,我重點地思考了三點: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精選18篇)

一、時間的把握上不夠充分

對於課堂時間的把握,我還欠成熟。教案中,我還設計第五個環節,就是書寫指導,但在課堂上我還來不及實施這個環節。在詞語教學這一環節,糜老師幫我計算了一下時間,總共花了十分鐘的時間。之後是學生讀詞、還有問學生問題的時候,都顯得在時間銜接上不夠緊湊,存在一些脫節的問題。這些應該把握好時間的地方,我應該在下次引導好學生,使整個課堂教學緊湊,從而讓整個課堂顯示出一種精神抖擻的氣氛。

二、目標意識不夠強烈

很慚愧,一個教了七八年語文的教師還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的概述一堂課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往僅會認真地參考教參中的教學過程,而對於課堂教學的整體目標給於的關注偏少。對於本節課的設計,也是過多的把時間花在了過程的設計上,對整體上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卻沒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課之後,特別是聽了老師的評課之後,才真正認識到目標的重要性。當一個環節沒有明確目標的時候,環節便淪落為只是老師的一種修飾,而學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師的演出。這怎麼能夠是一堂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課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課呢?所以,一堂課設計的好與壞以及學生上課情緒的調節很重要,但是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個整體目標的基礎上的。

三、發展觀念不夠明確

剛才說了目標重要性,通過反思我認識到對於課堂教學目標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確定的目標太低,以及缺乏足夠的發展意識。我潛意識中還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級只要會讀詞,讀通課文的要求上。而對於三年級的學生,這遠遠是不夠的。三年級學生還更需要的是培養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而我卻一直都擔心學生答不上來,從而沒有設定專門為培養概括和思維能力為目標的環節。大家說得對,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這些學生到了六年級還是不會。所以,通過這個課我認識到,定目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準確目標,要努力的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的發展情況來確定目標。

我再仔細地反省了一下,我會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對學生的瞭解還不夠,不清楚三年級已經有了什麼樣的能力、什麼樣的基礎。其次還有自身的語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種引人入勝的,想要把所有內容一字不落聽進耳朵、記在心裡的力量。最後是我自己還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著學生快快樂樂地學習”的位置上,還沒有意識到“老師應該有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向更高的難度挑戰的精神。”

面對教學中存在的這麼多問題,在座的聽課老師能讓我及時發現問題關鍵所在,是我今後進步的前提。以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和學生上,也會找對教學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師在以後能給我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進步。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2

(一)這一課寫的是地質學家李四光,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對課文中出現的許多專業名詞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學生以口語猜測之後,又進行了詳細講解。在理解課文內容時,第一段我以指導學生怎樣讀為主,先讓其圍繞是怎樣的石頭及他們怎麼圍著石頭捉迷藏的讀書,在學生說了以後,讓其抓住主要詞來讀,使學生學會邊讀邊想。然後進行角色朗讀,表現出李四光的特點,讓學生評,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自已評出應讀出李四光的什麼特點怎麼讀。最後通過他解決這個問題花費的精力與時間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對比,讓學生說說自已學了這一課有什麼體會,學生在對比的情況下體會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輕易放棄沒有解決的問題。但在對比時最後兩段的朗讀指導有點少,有的學生讀得不流利。

(二)《奇怪的大石頭》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後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

《奇怪的大石頭》題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這位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內心蒙發的精神更對學生求知慾和好勝心的激發得到啟發,故事也點出了一個精髓:善於提問、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所以我要讓我的學生通過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啟發和對學習的動力,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習上落伍。”是啊,“思考”與“閱讀”。記得自己孩堤時,全然不知上學的目的是什麼?只知道機械的去上學和放學,對老師的害怕也遠遠大於父母,那時就樹立了對老師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師,面對自己的學生特別親切,角色中我是他們的老師,而在我老師眼裡我永遠是她的學生,今天我把小時候的迷惑問了我的學生:“父母為什麼送你們上學?”面對這群三年級孩子的回答,讓我既為之懈動又驚歎,內心深深的感慨。

課文中出現的許多專業名詞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學生以口語猜測之後,又進行了詳細講解。在理解課文內容時,第一段我以指導學生怎樣讀為主,先讓其圍繞是怎樣的石頭及他們怎麼圍著石頭捉迷藏的讀書,在學生說了以後,讓其抓住主要詞來讀,使學生學會邊讀邊想。然後進行角色朗讀,表現出李四光的特點,讓學生評,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自已評出應讀出李四光的什麼特點怎麼讀。最後通過他解決這個問題花費的精力與時間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對比,讓學生說說自已學了這一課有什麼體會,學生在對比的情況下體會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輕易放棄沒有解決的問題。但在對比時最後兩段的朗讀指導有點少,有的學生讀得不流利。

(三)《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後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

教學中我首先明確教學目標:1、讓學生們正確流利的朗讀全文2、瞭解童年李四光對石頭產生的疑問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上課時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處“奇怪的大石頭”到底奇怪在哪裡?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並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後探討李四光是怎麼樣解決內心疑惑的?說實話因為是隨堂上課,我在上課之前是做好準備的,我想好了上課應該說什麼,學生可能會說什麼,我又該怎樣回答他們。可是一上課,好多東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樣。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3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請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形象性與直觀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

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各種形式的讀,課堂上書聲朗朗,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一節名副其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課。我覺得這是我執教這一課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比較成功的一點。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4

《懷素寫字》介紹了唐代大書法家懷素小時候勤奮練字的故事,對激勵學生髮憤學習,刻苦練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有著積極的影響,符合了一年級學生初學寫字的具體情況。緊緊圍繞“懷素寫字非常認真、練字十分刻苦”展開,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特點,對積累和運用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抓住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如指導朗讀:“懷素寫字非常認真”這句,我首先問學生:能不能去掉“非常”,變成“懷素寫字認真”?學生說“不可以”之後又進行了一組換詞訓練,讓學生說一說還可以怎麼說,比如“懷素寫字很認真”,“懷素寫字特別認真”、“懷素寫字很認真”等,讓學生在換詞中體會到懷素是一個非常認真的孩子,有了這樣的認識,再讓學生自己去讀一讀,體會一下,在指名朗讀時,孩子們的感情就自然出來了。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5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老麻雀偉大、無私的母愛。我請學生仔細看課件演示,老麻雀在看到獵狗要吃小麻雀的時候是怎樣做的,這個問題起到了良好的提綱挈領作用。學生看著生動有趣的畫面,思維被激活了,積極舉手說想法,對課文語句的理解深刻到位。之後,我引導學生抓住最能體現老麻雀對小麻雀無私關愛的句子深入感悟。第一句是寫老麻雀從樹枝上飛落下來拼死保護小麻雀的,教學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來體會麻雀飛行速度極快,因為它擔心孩子的安危。

第二句是“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樣子很難看,絕望的尖叫著。”“扎煞”一詞能幫助我們感受到當時老麻雀似乎已經準備和獵狗決一死戰了。而“絕望地尖叫”這個詞語讓學生體會出老麻雀當時雖然知道毫無希望,但仍然竭盡全力的尖叫,這種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決不放棄的精神。

第三句是“老麻雀用自己的身體掩護著小麻雀”讓學生用動作來表演什麼是“掩護”,這樣學生就知道了老麻雀現在是擋 在了獵狗的面前,自己就更危險了。

第四句我引導學生討論:對於獵狗,老麻雀到底害怕嗎?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害怕得很卻用身軀牢牢掩護著孩子,這是何等偉大呀!它此時發出了嘶啞的聲音。這時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老麻雀你會衝著獵狗喊什麼?從中體會到老麻雀當時不顧一切的心情。第五句我引導學生從獵狗和麻雀的對比中感受老麻雀的勇氣。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本課中老師事先查詢資料,瞭解艾滋病。然後注重情感的感染。要想使學生被課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動,首先作為授課老師先要被感動。帶著飽滿的情感帶著學生走入文字,抓住課題為什麼稱恩科西是“艾滋病小鬥士”進行展開。你認為什麼人可以稱為“鬥士”。學生踴躍回答。通過老師的範讀、指名讀等方式讓學生抓住文中的相關詞語和句子進行理解、感悟恩格西的“不幸  頑強  抗爭”。瞭解恩科西是如何與社會偏見作鬥爭和如何呼籲人們一同關心其他艾滋病人的,從而加強對“鬥士”的深層理解。最後引出關注艾滋病防治問題的國際性標誌——“紅絲帶”,增長知識,瞭解它的象徵意義。

課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的拓展。“你還認為那些人可以稱為鬥士”,頓時教室沉靜下來,我把張海迪、海倫·凱勒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他們知道那些勇於與困難作鬥爭的人都可以稱為“+6鬥士”。“我們怎樣也能成為小鬥士呢?”學生的思路湧動起來,他們分別從面對困難和挫折去談了自己的看法。

《艾滋病小鬥士》這一課的教學,不但除了讓學生去感悟恩科西的精神以外,而且讓學生對了解艾滋病防治方面的知識,知道它的傳播途徑,從而學會保護自己,關愛他人。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7

《學會看病》是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 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地描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之情。

我這堂課的設計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默讀、瀏覽等方法,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抓住描寫母親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還原感受,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通過自由辯駁的形式,發現文中母親“願意”與“不願意”兩種矛盾心情的表達方式,初步瞭解交叉描寫的作用;通過互文閱讀的方法,自主建構,感悟“讓兒子學會獨立”才是文中母愛的真諦。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抓住描寫母親語言、心理描寫的句子,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難點是他們能理解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感悟文中母愛的真諦。我把課堂教學主要設計為三大板塊:一是圍繞“殘忍嗎?”展開討論,質疑母愛,引發認知衝突;二是通過辨析“願意嗎?”抓住句子,品悟母親內心;三是再論“殘忍嗎?”,體會情感變化,感悟母愛真諦。

課堂上,我希望能站在“以生為本”的角度,通過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匆匆過客”。在此選取幾個片段與大家交流:

在預習反饋時,根據我校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一般會把課文主要內容概括為“兒子生病了,曾作為醫生的母親讓他獨自上醫院,他學會了看病。”我設計了“給‘讓’換個更恰當的詞,並說說理由。”這一問題,從學生提出可換成“要”、“叫”、“教”,再逐個反對,到最後一致確定換成“逼”字最恰當的過程中,他們已經不由自主地走進文字,理解和感受人物語言表達與內心感受的關係。我隨即抓住文中“母親‘逼’兒子自己去看病”的一段對話描寫進行朗讀訓練,採用“老師範讀、學生點評”的方法,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朗讀賞析水平,激發了他們的朗讀興趣。經過質疑、討論與補充,學生情感與文字產生了共鳴,進行朗讀訓練時,自然真情流露,語氣、語調把握得恰到好處。

本文中母親的矛盾心理貫穿故事的始終,透過心理活動描寫(母親內心的獨白)來反映她矛盾的內心世界是本文的一大特點。為了突破“理解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感悟文中母愛的真諦。”這個教學難點,我設計了讓學生圍繞“母親願意還是不願意讓孩子一個人去看病?”這個問題發表觀點,然後從文中找出依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展開自由辯論。這種打破教學常規的學習方式馬上引起了孩子們濃烈的探究慾望,他們很快找到文中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句子,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詮釋,據理力爭,思維碰撞不斷迸發新的火花。值得欣慰的是不少學生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體會文字透露的情感,他們不僅走進文字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母親那獨特的愛子方式,更感悟到母愛的真諦,對母愛的讚美與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這堂課上,我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在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辯論的時候,可能在準備時間上還不夠充分,造成部分學生在發表觀點時缺少有力的證據,加上語言組織能力的欠缺,整個辯論過程學生雖然熱情高漲,語言表達卻略顯蒼白。其次,我自己在評價學生的發言時,沒能把握好課堂生成點,對一些精彩的回答沒有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課堂生成的智慧火花就這樣一閃而過,留下了遺憾。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在拓展思維的同時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爭取多向名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8

今天,作為新教師的我接受了教研室老師的聽課指導。本次我選擇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我親切自然的教學語言、大方得體的教態、適當有效的評價、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陳老師的肯定。但是在磨課、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麼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為略讀課文也應該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於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著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後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為他人著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9

《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在母親逝世後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中講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幾乎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身患重病的母親用體貼入微、深沉無私的愛,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好處,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從網上觀看了竇桂梅老師將這節課的視訊,我被竇老師這種語文課堂所感染,在她的課堂上,孩子們受著愛的教育,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著,孩子們就是在與文字對話。我認真的聽著,認真的記著,我想讓我的課堂也能有這種效果,所以,在整理好教案後,我上了這節課,我帶著自己的感情上了這節課。反思執教的過程,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瞭解背景,走近作者,體會內心。

課前,我佈置學生從書籍、網路中,瞭解史鐵生的相關資料。上課伊始,我讓學生交流史鐵生的有關資料,當學生得知作者癱瘓才21歲時,我立刻讓學生揣測一下:當一個人的花樣年華都要在輪椅上度過時,會產生什麼想法呢?孩子們立刻體會到作者有死的念頭不足為奇。言語中,孩子們流露出對作者的惋惜與同情。從而為下文感受母愛埋下了情感鋪墊。

二、走進文字,感受母愛。

《秋天的懷念》一文主要是透過對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緻描述來刻畫形象的。於是,教學本文時,我就從這些細微處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撲”“抓”“忍”動作背後母親的情緒,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對作者那種深沉的愛。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興”“敏感”等詞語,讓學生反覆品讀,分析母親情緒變化的原因,從而感受到母愛是留意翼翼,母愛是善解人意,母愛是一種擔心,母愛是一種堅持,母愛是一種力量……於是學生最後明白,原先母愛就是平凡中的偉大。在課上,我學竇老師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感情送進去,再讀,透過多次朗讀,孩子們也融進了文字,感情也自然流露。

三、走出文字,學會感恩。

本文的情感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到母親的無私和偉大,從而激發他們感恩之心。課文的結尾我安排了這樣一個說話的環節,讓學生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在學生們一字一句的傾訴中,課文的情感目標得到了深化。

我明白,我自己的教學水平還不夠高,駕馭課堂的潛力遠沒有名師那樣好,但我在努力,也許我永遠不會成為名師,但我不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琢磨,用心去教。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0

俗話說“和為貴”,中國傳統社會一向主張“和”為本,“和諧”一詞更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主流思想,學習本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我們民族傳統的美德真正的發揚下去。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們可以很好的理解這句話,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及其有限。針對這個問題我安排了學生一個換位思考的活動,通過活動學生理解了換位思考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尊重別人、理解別人。

和諧相處,重在學會與人溝通。溝通是一門學問,說話是一門藝術。通過學習,學生意識到了溝通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溝通方法的重要性。課堂中我讓學生們“我手寫我心”,把心裡最想說的話寫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和同學。學生們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了任務,用最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了內心的想法,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我又突發奇想,自己動手製作信封,幫他們把寫好的話寄給他們的朋友親人和同學。孩子們很高興,這節課的目標也達到了。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1

這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曲調富有濃郁的民歌風格,旋律歡快、活潑,歌詞生動,富有童趣,抒發了在溫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歡樂心情。第二樂句在第一樂句上進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摸進,病分別運用了富有彈性的頓音演唱效果,歡快的情緒,即刻在我們面前浮現出一個長有小酒窩、甜美歡笑的可愛兒童的形象。第三樂句出現了八分休止符和帶裝飾音的相間的間奏,在形象與情緒上更顯天真活潑,“爸爸也喝”、“媽媽也喝”真實地表達了孩子對父母給予自己的愛而掩飾不住內心喜悅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結束句重複了第四樂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現,使全曲在舒心歡笑的歌聲中結束。

這節課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歌曲《小酒窩》,本來主題童年就和小酒窩有些聯絡,我就根據教材從幸福的童年引出可愛的小酒窩。並且把歌曲想象成一組解讀幸福的密碼。當我說同學們的幸福都住在酒窩裡時,他們都笑了,還互相指點著看,課堂氛圍就一下子活潑了。

在初步接觸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對裡面 “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成天價笑呵呵咿呀咿子喂。”的這句歌詞特別喜歡,我們 每個人都有小酒窩,也同樣是左邊一個,右邊一個,所以在教唱本首歌曲的時候我遵循新課標的理念以生為本,觀察每個學生,把他們的小酒窩個個指出給同學們看,並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生理現象,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漂亮的小酒窩,而且小酒窩的大小也不一樣。

同學們找了好多個人上臺展示她們的小酒窩,呵呵!挺漂亮的酒窩。也為我們學習這首歌曲奠定了基礎,起碼孩子們知道了用什麼感情去演唱,在接下來的學習歌曲中,孩子們表現的很積極,很快這首歌曲就已經掌握,都在迫不及待的等著回家炫耀自己的小酒窩呢!唯一不好的是我沒有照顧好沒有小酒窩的孩子,以後的注意了!

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他們對美的感覺。所以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總是盡力想讓學生學得快樂些。

現在的三年級沒學過譜子,所以他們要學唱一首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就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在起作用了。 如:這首歌的開頭兩句是一個同旋律的級進,我就採用聽一聽,找區別的方法,讓學生在無形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並且把歌曲中的注意點難點都放在裡面,學生再唱時就不會犯這一類的毛病了。

現在缺乏經驗和這方面的見識是我最大的問題,有時課堂應急不夠機靈,出現無法自然銜接的現象,這些都有待我今後在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思想,積極探索,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2

教讀本課為了讓學生學而有趣、學有所悟、學而得法,在教學方式上,執教者力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積極培養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力爭通過作品的例讀和學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漁”、“舉一反三”之功效。但是,“授人以漁”並不意味著學生要帶著鐐銬亦步亦趨的跳舞,而是要教師通過激發學生“臨淵羨魚”的慾望,水到渠成的點撥,讓學生在例子的導引下自覺地悟法,自覺地“退而結網”,自覺地“下水游泳”。本課的教學,只是為學生以後閱讀美文開啟一條門徑,至於登堂入室,洞幽探微,體味美文的靈動與纖巧,則需要學生在多讀多悟中去體味。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還不能很自覺、很自然地認同這種學習方式,也不敢大膽的展示自己,老師調動激情的手段方式亦不夠多樣,因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嘗試,不斷積累,只有通過以後潛移默化的美文薰陶,才能讓學生體味閱讀美文的情趣。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3

此次自備展示課,我教學了百分數的應用第一課時,這一例題看上去很簡單,好像就是把前面學過的分數用百分數來表示,但是我想:這兒的百分數應用題並不是把“增加(減少)幾分之幾”改成“增加(減少)百分之幾”那麼簡單,這節課內容還需要結合具體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義,這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學後的幾點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系統複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百分數應用一的主要內容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這一課的難點問題是幫助學生理解“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如果這一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求百分數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擺在我面前的大問題,為了很好地完成這節課的教學,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沒有采取直奔主題的方法,而是採用了銜接方法,雖然在複習階段用了將近10分鐘的時間,但收到的效果卻很好。比如,在讓學生用這兩個數學資訊提出有關百分數應用題時,有複習時的內容鋪墊,學生自然就會想到提出“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這樣的百分數應用題,學生不會感到突然,解題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藉助線段圖,找準單位“1”,尋求、理解解題思路。

怎樣理解“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了百分之幾?” 這一問題學生容易想到的是書的第一種方法,先求出多的體積,再去除以單位“1”的量。對於第二種方法學生,一是很難想到,二是對“-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計劃的看作1去減,這一點對分數意義理解不深入的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種方法,關鍵還是要藉助前面的線段圖,直接用兩個量求出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再結合熟悉的思維求多想減,想到用現在的減原來的,結合圖想到原來的量是單位“1”,就是100%,繼而用減求出問題來。從課堂的實際過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幾”是不是也可以說“減少了百分之幾”這環節上,學生意見分歧,我並不急於給學生下結論,而是讓學生按照例題自己畫線段圖,獨立分析解決。讓學生也體會一下這兩題在畫圖中的共同點與細微區別:共同點是都是先畫單位“1”量,再畫比較量,區別是例題先畫的是水的體積,而此次先畫的是冰的體積。兩次圖中所標單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這也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圖中直觀的體現,很大的幫助了更多的學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要教給學生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按三個環節學習即:閱讀環節——解讀環節——拓展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案例1]:

師:昨天佈置大家通過各種渠道查詢有關鵝的資料,現在上來交流.

生1:我和表哥一起上網下載了幾張鵝的彩色圖片,早上剛剛打印出來.

師:太好了,你能否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在網上查詢這些圖片的

生1拿著墨汁未乾的彩圖在教室裡走一圈,讓同學觀看她手中鵝的圖片,引來同學羨慕的眼光.大家爭著看著這幾隻形態各異的鵝.它們有的雪白;有的灰白混合;有的黑白混合,漂亮極了.這個同學生簡要地介紹自己查詢的過程及步驟.

生2:我也上網去查到一些有關白鵝的資料,還有一則有關鵝的故事《白鵝救羅馬》.

生3:我從家裡找到了爸爸收藏品:那是一幅畫家畫的"鵝"圖,還配上詩歌呢!(說著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

生4:我有集郵的習慣,我查閱了集郵冊,其中有一套郵票是有關鵝的.

生5:我查到了有關鵝的成語故事《千里送鵝毛》,我講給大家聽聽.(這位同學認真地講起了成語故事)

學生身上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就看教師如何去開採挖掘,他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們查詢到這麼多的材料,這是我沒料到的.

[案例2]:

當上到拓展環節時,教師提出問題:作者筆下的白鵝他很喜歡,你們喜歡白鵝嗎從全班喊出的聲音中,我聽清了有相當一部分同說不喜歡.這是我沒設想到的,寫得這麼生動的文學作品,居然學生說不喜歡這與我原先設想的"喜歡"不一樣.此時此刻,教學機智讓我臨時改變教學計劃.我把學生分成兩種:一種是持"喜歡"態度的,另一種是持"不喜歡"態度的,然後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辯論賽,頓時課堂氣氛進入高潮.

生1:我不喜歡白鵝,因為它只是一隻家禽,吃飯時卻一副大爺的樣子,非要一口泥一口水一口飯這樣配著吃,惹得狗,雞都來偷飯吃.這樣非要一個人去伺候它吃飯,太傲慢了!

生2:我喜歡白鵝恰恰是它吃飯的樣子.雖然它只是只家禽,但就是有這種能量讓人伺候它吃飯,否則大聲呵斥.也許它吃泥也要選地方,那個地方的泥或許好吃一些,所以非要到那個地方去吃.我還喜歡它無論對誰都是大聲呵斥,不偏不倚,不像狗,見了主人就搖頭擺尾,一幅哈叭狗的樣子.(鬨堂大笑)

生1:我不喜歡它不忠誠,主人餵養它,它卻大聲呵斥,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一陣大笑)

生2:這是它生性傲慢的表現,它雖固執,卻立場堅定,一視同仁;雖有些迂腐,卻個性張揚,質樸率直.

生1:我不喜歡它臨死了還不跑,站著咬人.其實正象作者說的:這傲慢是狂妄的,家禽中最傲人的無過於鵝,最容易抓住的也無過於鵝.

生2(急切的語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白鵝臨死了還不忘咬人一口,這表示它的堅強不屈,好像我們的革命戰士.(鬨堂大笑)

生1(支支吾吾):……(同組的有點失望)

生2(高興地):我喜歡白鵝還因為它的肉很好吃,聽媽媽說鵝肉還可治風溼病呢!它的羽毛可以做成扇子.

同組的同學著急地補充:聽說它的"鵝內金"還可以做為藥引呢!

兩個同學在爭論的過程中,我很激動,處於學生中的一員.顯然,"喜歡"的一方佔了上方.我及時收住,否則不知爭辯到何時.

師(欣喜地):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喜不喜歡一種事物是個人的自由.所謂"人是可愛才顯得美",你們眼中的白鵝太可愛了,因此,白鵝的一身都是寶.

[反思]: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三中心"方式.現在,單靠教師的傳授,教材的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學生學習了,一個人怎和全班幾十位同學的智慧相比呢學生思維的火花一旦點燃,將碰撞出智慧與耀眼的光芒.因此,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的心絃,充分運用來自於學生,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進行再創造,再利用,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5

我先從課題“第一次真好”引起,講人生中的第一次,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在記憶中搜索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在讀一讀第二段,讓學生去體會。接著過渡到下一個事例,學生讀段落,引導學生學習積累四字詞語。在引到學生讀圖書,再次引導學生讀中體會,積累詞語。順勢啟發學生讀中明白讀書帶來的好處,從讀中體會“率一次”讓我們的生命更精彩,在交流中讓學生切實明白多進行人生的第一次的好處,那學生就會真正地去讀書。

總覺得一篇課文的情感先入住學生頭腦,等待時間去消化體會,反反覆覆,以時間和空間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啟示,成為自己的東西。我想,在教學中老師也未嘗不是一種體驗和提高。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6

本課是以詞彙為主的教學課,不少老師會認為詞彙課比會話課簡單。而通常的詞彙課也會流於各種遊戲簡單的堆積。針對這些普遍現象,我在本課的設計中給自己定下了以下三個標準,即“趣、實、新”。

所謂“趣”是指整堂課的設計應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學生一直處於英語學習的興奮狀態,在本課中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的特點,採用唱一唱,說一說,問一問,談一談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體驗到英語學習的興趣。

所謂“實”是指整堂課的教學活動應緊緊圍繞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做到由淺入深,銜接自然。 本課中,對於新片語的教學我基本做到先示範,再模仿操練,然後進行意義操練,最後達到實際運用。努力使全體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實實在在地說更多的英語,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

所謂“新”,一是指教師的教學理念要新,本課我比較側重於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對於新授片語,我都儘量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思維中學習和運用語言,並真正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新”的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學方法要新,本課我嘗試了讓學生來呈現新知識的方法,提高了他們的聽力和理解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7

今天課上講《鄧稼先》,險些把自己講哭了,總感覺找不到太到位的語言能把內心的感受充分表達出來,於是,就一遍一遍地讓孩子們讀其中的段落,希望孩子們能在楊振寧深情的敘述中體會到鄧稼先的精神品質,讓那種影響無形之中滲透到靈魂深處。

雖說自己是70後,遭逢到了翻天覆地的意識變更,但自小所受的教育確是純粹的,分明的,我崇敬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無私奉獻的人,對於所謂的“ 科學無國界”始終懷有一絲保留。楊振寧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是對世界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偉人,然而,與鄧稼先相比,我更為敬重鄧稼先的一腔愛國情,一顆赤子心。

鄧稼先在美取得博士學位僅九天就毅然謝絕了恩師和好友的挽留回到了百廢待舉的祖國,這一舉動意味著他選擇了艱苦和磨難,放棄了舒適和良機;選擇了奉獻,放棄了獲得;選擇了隻手撐天,放棄了名利地位。但他沒有絲毫的猶豫,在他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自然而然再正常不過的選擇,我看到過鄧稼先的照片,正如楊振寧的評價,是一個“最具中國農民樸實氣質的人”,他沒有過多的語言,有的是行動,他的一生始終朝著一個方向,他的心中始終存著一個目的,那就是中國的前途,中國的振興,中國的富強。他的工作環境是惡劣的,工作是危險的,肩負的使命是重大的,然而,他確是無怨無悔的,義無反顧的,甚而是主動請纓,至死不懈的。

我不懂他的工作,但我看到這一段文字時,心仍禁不住抖索起來:“粗估”引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準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鄧稼先從事的是一項怎樣的工作啊,他要具備怎樣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去應對這一切呢?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篇18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的詩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樂學的境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是這樣做的,激發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愉悅的情緒是實現學生探究性學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百必備的條件。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我根據課文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讀書,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品味,展開想象,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大地巨人的形象,大自然的神奇美麗自然地就留在學生的腦海裡。

其次,我注重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進行有心靈的溝通和交流。我鼓勵學生大膽地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肯定,不足的地方立刻給予他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