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精選19篇)

欄目: 檢討書 / 釋出於: / 人氣:1.65W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

《活化石》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八組第33課,本教材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活化石》一課介紹了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三種倖存的珍稀生物,兼有知識性與趣味性,可以說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閱讀材料。在研讀教材的時候發現,這篇文章的結構比較相似,比較適合開展合作學習,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引導學生感悟文字。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精選19篇)

一、小組合作,演讀課文。

由於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和文字進行了很好地對話,所以,學生的智慧得到昇華,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訓練。比如郭俊含同學說:嗨,大家好!我中華鱘,也是一種古生物。我有一億多年的歷史。我生活在江河裡,身上披著大片的硬鱗。我的眼睛有核桃那麼大,而且亮晶晶的。我有一張又大又尖又長的嘴。你們說:我的樣子奇怪嗎?如果大家喜歡我,可要好好保護我喲!

因為要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使那些平常不愛說話的孩子也能與同學交流,既訓練他們的膽子,又訓練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二、抓住比喻句進行教學。“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在讀在知道講述了銀杏樹的葉子很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出了兩個語文知識點。第一個,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句子的訓練。第二個知識點是,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這裡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讀讀上面兩個詞語,讓學生髮現有什麼物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片”和“把”字重疊了。我讓學生對比“一片葉子”和“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麼不同。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葉子”只有一片葉,“一片片葉子”就是有很多葉子。“一把扇子”就是隻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2

《灰雀》講得是列寧與小男孩都喜歡灰雀,但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灰雀自由,而小男孩卻想佔灰雀為己有,但最後小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了錯誤。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列寧作為一個偉大的領袖,他不僅愛鳥,更愛下一代的優秀品質。更讓學生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重點介紹了這三隻灰雀的樣子,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了讀列寧說的一系列話,並對每一句話進行了情感處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現灰雀不見時的那種著急、擔心、惋惜的複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後,提問:那聰明的孩子,你們知道灰雀去哪了嗎?那隻灰雀是真的飛走了呢還是凍死了呢?還是……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

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上來,大家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儘管說有一半的學生還沒真正的讀懂這篇文章,還把思維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許多學生都已經能夠找到答案並有依據來論證,思維的火花與情感的渲染髮生了碰撞,學生是真正的意識到了列寧對鳥的愛與男孩對鳥的愛的不同,同時,也為男孩知錯就改的思想所折服。緊接著,再設疑:同學們,小男孩兒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列寧呢?我提示學生可以與自己在生活中做過類似的事情聯絡起來,回憶自己當時的感受,然後再來討論。我猜測學生和文中的小男孩一樣,也有過類似的犯錯,何不借此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表露出來這個提示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猶如平靜的水中投了塊石頭,"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部分同學們的興趣很高,爭先恐後地討論著…… 另外,我進一步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時真的不如列寧那樣寬容,也不像列寧那樣尊重和愛護孩子的誠實和天真。遇到事情不假思索,也許會傷害一顆脆弱的童心。有時還不顧場合地對孩子惡語相加,甚至還憤怒地說:“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你敢做,為什麼不敢當?你還敢……”冷靜下來想一想,做老師的大都只知道維護自己的尊嚴,卻常常忽視了學生的“面子”。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愛面子。

今後我一定要注意場合、注意分寸,注意調查研究,不會讓學生下不了臺。能不點名批評時儘量不點名批評,能個別批評時儘量個別批評。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3

《賣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到了賣木雕少年的品質,這樣,學生潛移默化地從不自覺到自覺地獲取了寫作的知識與技能。最後,我對寫作方法進行了整理與歸納,便於學生記憶。

課文講的是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旨在讓學生感受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是一篇向學生進行關愛教育的極好教材,但由於文中內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文字材料較多,為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困難。

在本課設計中,課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查詢相關的資料進行閱讀,如中非友好往來、中國援助非洲等相關歷史資料,以此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使資料與課文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礎。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4

這是一篇充滿科學性、知識性、情趣盎然的說明文,文章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而美麗,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歎和心中無比自豪與喜悅的感情。課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探索、瞭解的興趣。因此,我就從激趣入手,利用學生們求知的好奇心,採用探索、尋奇的方式,逐步揭開雅魯藏布大峽谷神祕的面紗。

這節課教完了,我覺得有遺憾的地方,如:本節課在聯絡上下文推想文中重點詞語的內涵上體現的較弱,如果能進一步加強詞語的理解,對學生深入體會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進作用,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基礎語言;在補充有關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資料上比較有限,課堂上對文章內容的相應擴充套件和延伸,會更好的幫助學生體會其神奇與壯麗,並且使得課文的知識量也有一定的擴充,更能激發學生課下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進一步探索和學習,將課堂進行無限的延伸。

今後教學中我會從這些不足之處進一步摸索求進,找到與孩子們共創造的愉快課堂。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5

一、識字寫字。

本課圖文結合十分緊密,我就採取“圖、文、字”結合的辦法呈現生字,採取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讀、記。寫字時,把重點放在“絞絲”的書寫上(紡、織),告訴學生,“絞絲”的關鍵在於寫好兩個“撇折”:第二個撇折稍大,兩個撇要保持“平行”,第二個折要寫成“提”。

二、朗讀指導。

本課有些句子比較長,我就重點注意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們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爺爺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這種棉花在吐絮時就有紅、黃、綠等不同顏色,棉紡廠可以直接用它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布”。

三、專業術語的理解。

1、由於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已經不是難點。本課詞語較多,還有許多專業術語,教學時我採取了以下方法。“興致勃勃”是個成語,先讓學生查成語詞典自學,然後情境理解,讓全體學生興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們做的時候告訴他們,這就叫“興致勃勃”接著讓學生仿照文中例句說句子。如,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體育場,觀看足球比賽。“引人注目”也是個成語,可以採取上面的方法進行教學。

2、幾個專業術語作為簡單略講。如,雜交水稻:一種產量特別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種莊稼的土地。溼度:水的多少。光照:太陽光的照射。吐絮:這裡是指棉桃剛剛張開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幫學生理解意思。如,把糖放在水裡,即糖溶解在水中。但是現在的孩子逐漸遠離農村和農業,對農業技術的認識微不足道。因此,學習本篇課文時,儘管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學生學習起來依然興趣不高。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6

《大自然的啟示》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

《“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裡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進一步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絡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例項,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7

1創設一個個情境使學生融入文中,把孩子們帶進文中。《新課標》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在學生理解政府號召居民拯救燕子時,讓學生當電臺主持人、記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呼籲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貝蒂一心救燕子時,讓學生看圖說說貝蒂的動作、神情她好象在說些什麼?在送燕子的站臺上,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車廂裡的一隻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對送行的人說些什麼?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會對小燕子說些什麼?這些情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文中,感受到人和動物間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課文。這些動情的語言把孩子們引入了課文中的世界,在那裡,他們激動著,感受著主人翁的感受。這樣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語文味。

2、整個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讀書方法,如做批註、畫重點句子、圈重點詞。

3、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每一次讀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讀都有收穫,每一次讀都能使自己與文章的情感更貼近。這樣多種形式的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4、整節課圍繞“愛”之主題構建課堂,理解層層推進,情感步步昇華。課堂教學結構疏密有致、粗細結合。對整個教材的處理新穎、簡潔、深刻。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8

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本課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時,學生動手又動腦,興趣極濃,思維正處於活躍狀態,學生才能夠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在課上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衝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衝的智慧,而且還激起了自己更為豐富的創造力。

一位學生在曹衝稱象方法的基礎上,又做起了一種設想:曹衝的父親曹操手下有百萬兵將,如果曹操下令讓士兵充當石頭,省去搬運石頭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嗎?又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說:“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萬一船上裝滿了人可還不到不了劃線的位置怎麼辦?與其這樣,不如弄來一群小象,沒有小象可以弄來一群牛,讓它們充當士兵,因為一頭小象或一頭牛的重量會比幾塊石頭或幾名士兵重量的總和要重。”熱烈的掌聲在教室裡迴盪,讚賞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發言的學生,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多麼大的推動力!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9

在這節課中,為幫助學生體會老舍先生愛貓、愛生活的情感,我設計了自由讀、默讀、瀏覽、指名讀、有體會地讀、師生共讀、推薦讀、邊想象邊讀、評讀等多種讀書形式。在各種讀的形式中,學生由於各自的理解不同,對不同字句語調、重音的處理也不同,讀得效果較好。這樣設計是為了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只有利用多種方式讀書,才能發揮學生個性化特點,產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教學效果。在各種讀書形式的穿插運用中,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始終邊讀邊悟,最後深切地體會了老舍先生的愛貓、愛生活的情感。

我感到學生在讀“貓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時讀出了自己對性格怪的貓的喜愛之情,在讀滿月的小貓玩雞毛、玩線團、撞桌腿等詞句時再現了滿月小貓更可愛的情景。學生通過自己的讀個性化地再現了老舍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達到了我所設想的“以心悟情、以聲傳情”教學效果。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0

對於上語文課,營造輕鬆、愉悅、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尤為重要。在這節課中,我總覺得課堂氣氛不活躍、缺乏活力。怎樣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情趣和智慧呢?我課下反思,覺得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老師要有親和力,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教師要面帶微笑進課堂,給學生親善、和藹之感。且莫緊張、嚴肅,讓學生覺得教師嚴厲,不好接近。借班上課還要注意課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交流中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師生之間的瞭解,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表揚和讚賞學生,以便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自信力。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要有鼓勵性的評價。

2、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

這節課,我設計的學生的活動欠缺活力,使得課堂氣氛沉悶。我覺得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應該是多樣的,要讓學生動腦、動手、動耳、動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1

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陽光》這篇課文的教材特點,我在教學時做了這樣的安排: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先聽老師讀,學生認真聽,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瞭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讀,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要讀準字音,最後讓學生拿起筆邊圈生字邊讀,爭取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順課文。這樣有層次地進行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在學習的時候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因此我將這一段的內容用粉筆板畫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看圖讀,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給課文中一些重點詞語加上動作,如:“更高了。”學生用雙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為止,這樣邊做動作邊朗讀便於學生記憶。由於這篇課文要背誦,而這一段又很長,學生記憶有點難度,經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能記住課文的內容,而且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2

“教然後而知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常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激發教師終身學習。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故事及點滴反思與體會。

片段(一)

一節歷史公開課,教學內容是七年級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為了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道題:蒐集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同時提醒學生可以看教材,看課外書籍,查字典。教室裡一下子炸開了鍋,很多學生踴躍欲試。

學生甲:我看過《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書中記載:春秋時期,剛做國君的楚莊王胸無大志,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讓他猜個謎,說:“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批五彩,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學生掌聲一片。

學生乙:春秋時期,重耳(即後來的晉文公)在晉國內亂逃亡在外時,曾受到趙王的殷勤接待。重耳當時許諾若能回到晉國為君,一旦晉趙交戰,晉軍將退避三舍以示報答。

……

我很滿意學生的表現,同時也注意到一向不愛作聲的學生乙犯了一個小錯誤:應該是重耳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而不是趙王。但我不忍心潑冷水,也就鼓勵性地說了聲“你真不錯”,並未糾正他的錯誤。

反思:

在回辦公室的路上,我總想著那樣處理不對勁兒。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特別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充滿著“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揚的話語。雖然這些表揚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鼓勵,但過度的、甚至不切實際的表揚給孩子帶來的就完全是好處嗎?我的上述處理方式,讓學生接受了錯誤的知識。作為教師,這是一個不小的錯!

其實,學生聽多了讚賞的話,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所以當學生做得不對的時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斷進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對別人善意的批評、提醒,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所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老師,請大膽地說“你錯了。”

片段(二)

我在教九年級歷史第1課《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國》一課時,為了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設計了一道題:由於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難,有人認為它們是由“天外來客”所建,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學生立即饒有興趣地討論。過了一會兒,有位同學大膽地說:“我認為它們不是天外來客所建,而是埃及人民建造的。因為書中寫到,建金字塔用了20年,由幾十萬人來完成,而且我不相信有外星人。”剛說完,很多同學都點頭表示贊同。但我發現一個同學卻搖了搖頭。我立即請他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很得意、也很理直氣壯的說:“我認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為書中的記載只是根據傳聞,並沒有得到證實;其次,金字塔的工程巨大而困難,在當時沒有任何機械的情況下,埃及人民是無法完成的;第三,很早就有關於外星人的傳說,到底有沒有,至今未得到證實。”頓時,全班同學鴉雀無聲地望著我。

反思:

學生鴉雀無聲地望著我,就說明他們的思維在接受碰撞。尤其當這種挑戰來來自同學,而不是老師的時候,碰撞會更加激烈和深入。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小的教學環節,但由於我細心觀察並發現了搖頭的同學,使得這一環節更有意義,激活了學生思維。

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會不自覺地把關注點放到自己身上,總是考慮能否按課前準備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需要、情感沒有真正地被重視。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要多觀察、多思考,學生都在幹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更多地把關注點真正地放到學生身上。

我相信,對學生多一份關注,他會還你一個驚喜。

片段(三)

在縣研訓中心組織的“歷史新教材培訓”活動中,我上了一節研討課。教學內容是八年級第10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其間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為了降低難度,我放了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學生仍啟而不發,教室裡靜悄悄的。我想:壞了,冷場了。

反思:

下課後,我冷靜反思,學生啟而不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題目難度大,空洞,讓學生不知所措,束手無策。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時候學生成績不理想,有時候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有時候學生與你抬槓……此時,老師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合理,是否真正地瞭解學生,而不能一味地埋怨學生。作為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層施教,平等待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時做到:多怪自己少怪生。

片段(四)

一節歷史課,我給同學們介紹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講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時,突然有學生插嘴:“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很惱火他打斷了我的話題,於是沒好氣地問:“你怎麼知道的?”他高興地指著牆壁說:“在那兒貼著呢,還有孔子的畫像。”我一時語塞,多好的教學資源,我怎麼就沒注意呢。

反思:

我應該感謝“插嘴”的同學,是他讓同學們瞭解了更多的知識,是他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資源無處不在。

學生插嘴是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它帶給我們的或許是擔心,或許是困惑,但更多的應該是欣喜與思考。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寬鬆、融洽的教學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插嘴”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的。它不是“亂”,而是“活”,是新課程改革中一朵絢麗的浪花。當學生的“插嘴”具有挑戰性時,教師應如何應對,如何調整教學計劃,如何讓學生的“插嘴”變成一種學習資源,才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面對學生的“插嘴”,我們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為其喝彩!

反思後則奮進。我們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3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積極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文、識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在這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沒有出現表面化、形式化的傾向,充分展示了新課程的理念,以“色彩”為主線,把知識整合在語文課堂中,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新教材的人文主義精神,拓寬了教學的空間。

我想,在今後新課程的推進中,我們更要靜下心來,更進一步理解課程標準,實踐課程標準,發展課程標準。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創新學習習慣的養成,真正地理解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

通過本節課的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沒有出現表面化、形式化、絕對化的傾向。今後在新課程的推進中,我們更要靜下心來,更進一步理解課程標準,實踐課程標準,發展課程標準。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創新學習習慣的養成,真正地理解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4

第一,雖然我意識到了“讀”在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性,也採用了不同方式進行朗讀。但我發現在課堂上,還是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初讀課文時,很多學生並沒有把課文讀好,有加字漏字的,也有打疙瘩的,而我就匆匆過場了。在指導有感情朗讀時,我抓住了“神氣、激動”兩個詞進行指導。通過朗讀來體會貓頭鷹和袋鼠當上大王之後的心情。但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沒有層次感。我指導也不夠具體,沒有因人施教,只是籠統地說:“你能讀出激動的心情嗎,誰來試試?”以至學生並沒有用朗讀把貓頭鷹和袋鼠當上大王之後的心情體現出來。

第二,上完課後,我仔細回顧了自己在課堂上所說的話,感覺太過羅嗦,課堂語言不夠精練。再則,我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孩子,課堂語言不夠親切。這些都是自己在以後的課堂上隨時要注意的。

由於這是我的第一節公開課,難免心情有點緊張,所上的公開課感覺不是太好。從特校調到福泰國小來,也是我人生的轉折,我所面對的完全是一個嶄新的環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以學生的姿態面對每一天,不斷向老教師請教、讓有經驗的教師指點,學習他人的講課套路,努力鑽研教學方法,使自己不斷進步。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5

這是四年級下學期課本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通過寫父親克服各種困難在山地上修建菜園的事,體現父親執著、頑強,遇到困難不言退,不服輸的品質。而這也是需要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領悟學習的教學重點。教案中,我設計了:走近菜園——看到誘人的翠綠;走向父親——看到父親的菜園;走進菜園——看到父親的精神,這樣循序漸進的三個教學環節,從對文字的理解,逐步深化提煉,引申出其中蘊涵的可貴精神。

以下是我教學本課後一些感受:

一、課堂容量需適宜。這節課的設計我還是考慮到三十五分鐘的教學時間,對於課的容量反覆修改了幾遍。課上完後,自己還是感覺因為內容量大,導致某些環節處理的不夠細緻,特別是與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夠充裕,讀的時間也無法充分的保證。對於篇目比較長的文章,能夠在一節課的時間內比較麻利的處理完,我覺得還是有些困難。對於理解接受能力較差的孩子,還是很困難的。這也給自己提了個醒,設計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寧缺毋濫,簡潔明快。

二、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有待全面提高。從課堂上學生的總體表現來說,喜憂參半。有一部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很快,積極性也高。相對的另一部分孩子的表現則不盡人意。我想這可能也與自己平時在課堂的訓練中忽視這部分不太愛表達的孩子有關。在今後的課堂中,與學生間的口語交際訓練得加強,爭取大面積的提高孩子的說話能力。

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堂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差距還是不小的。特別是很多孩子的表現是很被動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是一個樣,自己學習的效果又是另外一個樣。閱讀理解方法的指導還需進一步總結提高。除了教師的引導要有方法外,學生自學的手段方法也要進一步規範。防止學生脫離教師這根柺棍就會站不穩或摔跟頭。

從講臺走下來,我覺得需要總結的東西很多,一方面是針對於這節課的,更多的是對於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反映出來的很多紕漏,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我想這比單純的評價一節課的優劣要有意義的多。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6

1.突破教學常規——展示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般情況,教師教唱一首兩段歌詞的歌曲時都是先教第一段。而這首歌曲由於第二段難點較多,而第二段的歌詞正好也與匯入的內容相契合,所以教唱時我嘗試先教唱第二段,部分難點被攻破之後,讓學生自學第一段。自學過程中,一位同學提出自己演唱時有困難的地方,另一位同學用分析難點和示範演唱的方式幫助他解決。這種同伴互助共同學習的方式,不但發揮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且也把我校五(一)班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聽課老師面前進行了展示。

2. 創新表現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現在的音樂教學也倡導學生之間要合作,這樣可以使大家一起學習與體驗,使學生個體和群體都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使他們相互激勵與促進。這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學生掌握歌曲之後,我請班級中合唱團的同學上前來表演,他們演唱歌曲第一段,剩餘的同學演唱第二段;同時,還請了三位節奏感不錯的同學用打擊樂器“沙錘”為他們的演唱伴奏,伴奏的音型就是歌曲中最常出現的切分節奏。這樣的表演活動,讓大家覺得歌曲的演唱形式變得豐富了,而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學生們之間的協作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7

我在設計這篇課文時,將它劃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這一點課時的重點主要放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了解松鼠的外形,並學會遷移,學會如何具體的、有順序的描寫一種動物的外形的方法。本次我執教的是松鼠的第一課時,根據三年級的閱讀教學的要求,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只有先從整體上把握了,才能體現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因此在對課文的指導中我首先叫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接著點讀課文,思考問題:這是一篇描寫什麼的課文,全文共分幾個自然段,每段分別介紹了松鼠的哪一方面的知識。這樣一來,先從文章的整體入手,經過必要的字、詞、句、段的瞭解,然後落實到篇章具體的理解、感悟、欣賞、運用上。在這一點上學生基本是達到要求的。

接著我開始指導學生具體的學習第一自然段,先讓學生看看有關松鼠的圖,激發他們喜愛這種小動物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一下這美麗可愛的小動物,這樣一方面可以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可以看看學生平時的積累能力。然後,我請學生回到書中去看看作者是這樣寫的,和大家說的比一比,為什麼會通過這短短的五句話使我們彷彿看到這樣一隻活靈活現的小松鼠呢?這樣匯入主題:原來作者不但有優美的詞句,而且還有順序。接著,進行鞏固的練習回顧《翠鳥》一文,出示填空題加深印象。

最後,在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將松鼠描寫的具體、生動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共同對一種小動物的外形進行描寫,這一練習如果時間充足,可以評價一到兩篇的習文,如時間不夠,可佈置為課下練習。

個人認為本堂課目標是比較明確的,學生在理解課文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足之處就是由於時間過於倉促,對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的訓練不夠到位,應該把它分為兩次進行訓練。那麼效果會更好。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8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在畫角的操作過程中進一步體驗角的定義和各類角的大小區域,其知識遷移點是量角器的使用--量角、畫角的共同點,即“兩重合一對準”。教材的例題出示了畫角的三個步驟,讓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去畫,是為了初步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並讓學生體驗運用遷移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同時也為後續學習“垂直”和“確定物體的位置”等知識打下基礎。

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出示了畫角的三個步驟,讓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去畫。1、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2、在量角器65度線的地方點一個點。3、以畫出的射線和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這裡,我結合前後知識,在畫角前給學生加了一步:估計。先想你要畫的角有多大,是什麼角,比如要畫65度的角,用手比劃一下大約多大,畫完後再看看自己前面估計得怎麼樣,這樣就會讓學生在畫完角後自己檢查出錯誤。例如:裡外圈的混淆,把65度畫成115度,本來自己估計的是小於90度的銳角,而畫成了鈍角,那肯定是畫錯了,自己檢查出錯誤並改正。另外,在畫完後,我也加了一步:檢查。再用量角器量自己畫的角是不是要求畫的度數,然後標上弧度和度數。這樣,才完成畫角。

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提高了畫角的正確率,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檢驗的好習慣。本課教學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化石的反思總結 篇19

《鳥的天堂》一課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說明大榕樹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名副其實,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讚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前,我深挖課文中的環境教育因素,明確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為生態環境好(榕樹很大,很茂盛,周圍是河流,氣候適宜。);其二,是因為這兒的人好(農民不許人捉它們。)同時生態環境好又有人為的因素。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課前查詢資料,初步感知生態美。

課前查詢資料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變其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到巴金先生寫作的《鳥的天堂》原文,鳥的天堂所在地,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時間,老百姓是怎樣保護它的,以及作為保護區和遊覽勝地,鳥的天堂的現在的情景。同學們對鳥的天堂瞭解地越多就越喜歡這鳥的天堂,這就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和情感基礎。同學們所查詢的資料不是獨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夥伴交流分享,這樣他們的知識寶庫又有了新的內容,頭腦中初步建立了這樣的概念:鳥的天堂是美的,這美是人為的創造出來,只有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才能創造生態美。

二、課中品讀體味,深入感受生態美。

《鳥的天堂》一文內容寫的非常美,語言也非常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來自於生態環境的美!為讓這美的生態圖深深地根植於學生的內心深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究就成為關鍵。

三、課後練習,延伸綠色教育。

課後練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來延伸綠色教育:畫圖或寫段導遊解說詞來表達自己對“鳥的天堂”情感。通過完成練習,資料、課文再一次地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鳥的天堂”優美的環境成了學生讚頌的內容,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印入學生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