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實習 > 實習報告

“關注留守兒童 貢獻社會發展”實習報告

欄目: 實習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78W

前言

“關注留守兒童 貢獻社會發展”實習報告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隨父母湧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沒有條件隨父母流動到城市,只好繼續留在農村。他們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照料,這類未成年的特殊群體被稱為留守兒童。簡言之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進城或到經濟發達地區務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裡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更好地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裡或自身難保,或無立足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裡,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地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地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缺少父母之愛,極容易導致心理缺陷。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魯迅曾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一、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分析

為了使有關輔助留守兒童的策略能夠更順利地進行,2012年7月,我們(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暑期赴城口社會實踐團)奔赴城口縣,在城口縣葛城鎮友誼村、紅坪村、城口中學、城口葛城二小、城口縣示範幼兒園通過問卷發放、入戶採訪、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等多種形式展開了為期5天題為“ 貢獻統籌城鄉發展、關注留守兒童教育”的調查。以下是我們調查的結果:

據調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兒童200餘人,佔在校學生總數的30%,據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級的班主任反映,留守兒童在學校各年級和各班均有分佈,約佔1/3左右。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60份,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為97%。通過對問卷進行分析,發現如表1所示:

調查題目

比例

說明

父母外出打工時,由(外)祖父母照料學習、生活

35%

其他的兒童由親戚照顧或者自己住

希望與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週歲左右更加明顯

學校、社會對自己十分關心

78%

父母在電話中教授孩子為人處世道理

11%

更多關心學習狀況

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學校有夥伴

55%

因為是留守兒童,交友會受到影響

害怕與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為父母外出打工

50%

從表1的調查結論,我們可以看出:35%的留守兒童是由(外)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兒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週歲左右的留守兒童表現得更明顯,70%的留守兒童一年以上才能與父母見一次面,87%的留守兒童通常與父母進行電話聯絡, 81%的留守兒童經常在家做家務,生活自理能力較強,55%的留守兒童在學校有不少夥伴,14%的留守兒童害怕見陌生人,性格較內向,比較自卑。在調查問卷的主觀題部分,絕大多數留守兒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夠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調查留守兒童“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時,多數孩子“希望爸爸媽媽早點回來”、“我想你們,我會好好學習的”、“爸爸媽媽辛苦了”,部分學生表示“爸爸媽媽快來接我”、“爸爸媽媽能多關心我”,這一方面反映出留守兒童與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不夠,親子關係不夠融洽。

二、留守兒童主要特徵

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是我國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附屬產物,而城口縣是一個勞動移民大縣,留守兒童便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由於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及有效的教育、正確的引導和管理,留守兒童往往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不適應感,嚴重的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發展並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範和越軌現象,出現一定的“留守兒童綜合症”。

1、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上參差不齊

在入戶調查中,一位名叫王浩然的小朋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僅10歲的他不僅在成績上表現優越,更是體貼理解父母。當問及他最想對父母說的話是什麼時,他不假思索地一句“爸爸媽媽,你們早點休息”震撼了我們。品學兼優的他除了做家裡常有的家務外還要照顧年僅2歲的妹妹。他的懂事程度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其他同齡人。然而,在調查中,我們同時也發現,有個別留守兒童卻劣跡斑斑,某些孩子還存在偷盜等不良行為。

2、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心理障礙

留守兒童幼年就離開父母,儘管有(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的照顧,但畢竟與父母親疏關係不同。由於隔代教育的影響或親戚對自己孩子與他們之間差別對待,留守兒童普遍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自閉且逆反心理強。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留守兒童排斥心理強,並且在交談中不敢抬頭,表現出極度的不自信。

3、學習態度兩極分化嚴重

學校老師反映,學習不認真的往往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家長的監督力度不夠,他們的學習就無人過問,最終很容易形成雙差生和問題兒童。據葛城二小的校長介紹,一位11歲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幾年才回家一次,該生學習成績較差,行為習慣也很不好,自覺性不強,逐漸成為問題兒童。並且,由於缺乏溝通能力,留守兒童在遇到問題後通常不敢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導致問題壓制,得不到及時的解答,以致問題越壓越多,到最後則表現為學習成績極度下滑,厭學情緒劇增。

留守兒童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其監護人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方面:祖輩與孫輩年齡上存在巨大差距,代溝明顯,溝通受阻,久而久之導致留守兒童不願與他人交流,長期下去則表現為交際溝通能力差。再一方面:由於監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咖”等。另一方面: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於對待不盡公平,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來人”而產生自卑心理。

三、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針對重慶市城口縣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我們形成了一下幾點想法,希望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幫助留守兒童,讓他們也能夠像普通的孩子一樣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健康茁壯地成長。

1、政府 (1)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努力發展支柱產業和鄉鎮產業,以服務當地為基本指標,出臺相對優越的條件,吸納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從而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

(2)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力度,為學生提供一個純淨健康的學習環境。這樣不僅可以對留守兒童有所幫助,對於其他普通學生的管理效果也將會得到提升。

(3)加強對留守兒童教育和管理的領導,建立村組幹部對留守學生教育和管理的的責任制,把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作為文明單位考核的重要內容。

2、學校

(1)老師經常與留守兒童談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可以讓他們擔任班幹部,一方面起到激勵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強他們和班上其他同學的溝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找到歸屬感。

(2)充分發揮教育優勢,特別注意與監護人的聯絡溝通,提高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如此可以加強監護人的教育能力,使留守兒童能夠得到正確的教育疏導和正確的價值引導。

3、家庭

(1)父母在委託監護人之前,應該慎重考慮被委託人是否具備監護能力,如身體、經濟、思想品德狀況。

(2)父母應該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對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加以關心、教育和指導,杜絕只關心學習狀況的情形。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對家庭、學校而且對我們整個社會教育體系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目前各項教育遠未完善,學校教育還沒有條件深入到留守兒童學校生活之外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才能更快實現,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留守兒童的頭頂才能早日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早日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而奮鬥,與留守兒童一起撐起那一片藍天。(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06級英語2班 王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