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描寫中秋的優美散文(精選5篇)

欄目: 中秋節 / 釋出於: / 人氣:2.53W

描寫中秋的優美散文 篇1

今晚一輪圓月在黑黑的天穹上發出耀眼的光芒就如同那十五的圓月那麼叫人遐想,那麼懷舊。兒時那月圓下的純真和夢幻再也不會在現實出現,只能在回憶的思念時的點點滴滴,也許是人有了些歲數總免不了對過去經歷的事情回顧,權且當做人的懷古情愫吧。

描寫中秋的優美散文(精選5篇)

望著天上一輪明月無數思緒躍上心頭,幸福、痛苦、還是。。。。。這一幕幕一幀幀難了心中思緒。兒時那一輪明月下的歡聲笑語長期根植於腦際,那是一縷抹不去的甜蜜痕跡。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前一天,母親會準備一些食物,花生、玉米餅、還有一些水果之類的。時日當晚飯後,天黑得早,不像現在有電燈,到處通明輝煌,只有煤油燈搖曳的閃爍著。我們幾弟兄就積極級幇著大人們做些事情,一些搬桌子、一些拿小櫈放於院壩瓜棚下,等到月亮飄然生起。母親忙完家務也端著一張凳子來到我們中間,由於父親要抽葉子菸,煙味十分濃烈,母親叫他離我們遠點抽。等到萬事俱備,大家靜靜的坐在母親身邊不時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那月亮可不是一輪滿月,像是在河邊拾到橢圓形狀的小圓石,但很好看,在上面藍色若海洋深邃凝重,白色如絲紗飄逸悠揚。由於七姊妹在一起,爭板凳的、摘苻兒瓜(一種果蔬)打姊妹們腦袋的都有,整個現場好鬧熱。母親這時叫大家靜靜,抬頭望望天上咳嗽兩聲,開始分派吃的東西。

旁邊的蟋蟀好像也愛湊熱鬧鼓動著大嗓門嘰嘰叫過不停。

不一會兒母親開始講述她千篇一律的不朽故事,“你們知道月亮為什麼今晚很亮?”他買了個“關子”,見大家無聲她又繼續接著講下去,“月亮裡有個很漂亮的女人,由於她不聽家裡大人的話在外面耍朋友,後來被大人發現勸她他不聽,大人實在沒得辦法,就把她關在月亮上,她的男朋友不知道她被帶到何處四處打聽,淚也流乾了”,母親以她柔弱的女人心腸長長的嘆了口氣,停頓一會兒又繼續講述,“後來一個好心的人看到他找的發瘋似的就告訴他的女朋友在哪裡,小夥子不顧一切的狂奔到月亮,可是,有些不願讓他們相見的人想方設法阻止,然而小夥子非要見她不可,後來一個好心人給他求情才得以相見,不過有個條件,一年見一次面,所以月亮上的姑娘每到八月十五時就拿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等她男朋友見面。。。。。。。待會兒大家不要吵鬧,不然要影響他們你們就看不道了,母親講完長長的舒口氣。

我環視四周,姊妹們沒一個不凝視著母親。還是老七嘴快,“奶母(母親),講完了嗎”母親抬起手將最小的七弟拉在身邊抓上一把花生“吃吧”,然後提高嗓門說“完了”大家才從雖不是生動的故事中走了出來,分享著備用的食物,笑聲打鬧聲又開始起來,只是父親笑著說,“你媽又在編些啥子故事騙你們哦”大家哈哈哈的又笑鬧起來。

雖說母親的講述只是簡單地描述,但給我的記憶是相當深刻的,那時的父母由於要供我們七張嘴的溫飽那是相當艱辛的。那時屬於計劃經濟年代,各種物資匱乏,賣肉只能憑票購買,一張票只能買半斤肉,米也只能夠半月食用,菜油也是一個計劃本子半斤油,那時的生活相當艱苦,好在隔壁的軍閥老太太見我們家困難,將她原有土地拿給我們耕種,才解決我們的吃飯問題。不過,附加條件就是我們要照顧她每日起居生活。因為在政治掛帥年代,他孩子害怕被打成資本家、分子,紛紛同她劃清界限遠離而去,從此無人照顧,那時她也是七十來歲的女人了,我母親心腸好就把它當做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從此我們便擺脫了衣食無保障的生活。由於土地的增多,每年種的作物收成好,如玉米,紅苕等等糧食還有結餘,於是母親就會叫我們送點到艱苦的鄰居家去緩解一下生活短缺,那時我們家家戶戶都相處的十分融洽,誰家來了親朋好友沒法安排住處就主動安排在自己家中過夜,鄰里之間沒水就相互幫忙挑水,若是到晚上家家戶戶敞開著門東西也不會被盜,哪家有大凡小事大家都主動幫忙。特別是中秋節,大家都會把自己親手做的食物拿出來相互交流品嚐,那時的生活其樂融融賽過神仙。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的改善,人們的溫飽衣食無憂,但人與人之間缺少了許多至真至誠的東西,雖不說感情上的相濡以沫,但生活中多了幾許的貪婪、奸詐和自私,少了許多關懷。但願人們拿出熱情如十五的月亮般圓滿幸福。

描寫中秋的優美散文 篇2

九月的小雨似乎下到了盡頭,涼風伴著清雨,又催促了一地的秋葉,行在路上,腳下踩著剛剛飄落的黃葉,一陣秋風,驚起一層波動,隨著腳步前行,又停息在另一片落葉下。在那座廢棄的房子外牆,覆滿了濃郁的爬山虎,這幾日,也發現一道紅葉分外顯眼了。

每當此時節,總能想起郁達夫《故都的秋》,他說中國的詩文裡都帶著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在文字中,對秋的讚頌特別的多,或者需在這凋零的季節,總能勾起人們懷秋悲傷的情感。而秋意正興時,迎頭的明月,又牽起無盡的思緒。

張九齡有“天涯共此時,竟夕起相思”,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無不訴說著每個人對秋的情愫,對月的情懷,對人的情思。離鄉的遊子守著花開又傷花謝,盼著月圓更怕月圓,

我似乎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從未離開這片故土,生活在父母膝前腳下,也不會體會到那份濃濃的鄉愁,那種遙遠的牽掛。只記得那年的中秋,車站裡擠滿了歸鄉的人們,有提著大包小包年輕人,有懷裡抱著孩子的母親,有扛著行李捲的務工者,他們穿梭在人群中,等候在站臺前,而每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個方向,家。

售票窗前的隊伍排的好長,候車室裡還有人在心急的翹望……

車輛啟動,隔著車窗,秋老虎還能晒得人眼前明晃晃一片,而窗外的人們,似乎比它還要焦熱。

歸來的,團圓了。沒歸來的,只能抬頭望望那輪皎月,噙著淚水,一聲嘆息。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有了月就有家的溫暖,看見月就看到了家人。我們在想家的時候抬頭看天上的月亮,又回身走入萬家燈火之中,總歸是為了在這個本不是故鄉的地方,點燃屬於自己的那一盞燈吧。

蔡琴的歌聲《明月千里寄相思》:“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遙問心已愁,請明月代問候,思念的人兒淚長流……人隔千里無音訊,欲待遙問終無憑,請明月代傳信,寄我片紙兒慰離情”。

秋天的月夜,葉子鋪得滿地,厚厚一層美麗的金黃,空蕩蕩的枝椏映著清冷的天空,月光從錯綜複雜的枝椏縫隙裡透過來,幾片枯葉蕭蕭落著涼涼的聲音。

描寫中秋的優美散文 篇3

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時。抬頭賞明月,低頭品月餅。月餅年年吃,年年味不同,月餅沒變,變的是心情。

記得兒時對中秋並沒什麼感覺,倒是媽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吃月餅,幾經猶豫還是捨不得買。心裡終究是心疼孩子,於是開始了自己的月餅處女作。動手用油、紅糖、白芝麻和少許水和麵做陷,再做好麵坯兒裹好,放在煎盤上煎得兩面金黃,香氣撲鼻。我和哥哥喜出望外,跟在媽媽身前身後跑來跑去,眼巴巴地守在案板旁,煎盤旁對即將出鍋的月餅眼裡臉上全都寫滿了期待。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月餅是那麼香那麼甜,中秋節是那麼快樂,那麼讓人期待,恨不得天天都過中秋節。其實很多年後,我才明白,我當時留戀的並不僅僅是月餅,而是媽媽煞費苦心讓孩子感受節日氛圍的那份心。儘管家裡不寬裕,媽媽還是憑著自己的巧手,花最少的錢,讓孩子感受到了同樣多的快樂和溫暖。

我和哥哥大一點兒之後,中秋節跟著媽媽去棉站賣棉花。人特別特別多,排著長長的隊。很快到了中午時分,,我們前面還有很多很多的人,飢腸轆轆。可是我們知道媽媽還沒賣掉棉花,兜裡沒錢,不敢提要求,可是小眼睛忍不住往路邊賣月餅的商販那裡撇,那些包裝紙多漂亮啊,玫紅的,翠綠的,月餅的油都滲透了包裝紙,香甜的味道一股一股直往這邊飄,下意識地嚥著口水。媽媽終於坐不住了,掏出兜裡僅有的幾塊錢給我們買了一封月餅。兩隻小手兒小心地捧著酥皮兒月餅,小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著,生怕皮兒掉到地上浪費了。哥哥懂事地讓媽媽吃,媽媽卻說自己不餓,而且也不愛吃這種甜的發膩的東西。我還信以為真,心安理得,沒心沒肺地快快樂樂地享用香甜的月餅,感受中秋節的快樂。現在想來,湧上心頭的不是甜而是酸,很酸很酸。不過直到現在,吃過不少月餅,我最愛的還是酥皮兒的,一吃酥皮兒月餅就想到媽媽看著我們吃月餅時眼神裡的溫情和滿足,讓人無限的依戀。

我上高中的時候,中秋節,媽媽高高興興地到學校給我送月餅。家裡供我們兄妹上學捉襟見肘,恨不得一分錢掰八瓣兒花。平時別說買糕點了,就是菜都很少買。可是媽媽跟我說你生日快到了,你從小就喜歡吃月餅,說什麼也得買點兒。我哽咽了,忙低下頭啃月

餅,生怕媽媽看見掉到地上的眼淚。媽媽走的時候,我趁她不注意,飛快地把其他月餅塞進她包裡。晚上躺在床上,看著月亮,想象著媽媽爸爸在家裡吃月餅的樣子笑著進入了夢鄉。

我結婚以後,日子漸漸好了起來。經濟允許了,媽媽卻吃不得任何甜食了,血糖高了。又到中秋時,媽媽看到我買的一大堆月餅,又開始嘮叨亂花錢,反正她又吃不了,爸爸一個人能吃多少啊,真是浪費!兒子趕緊維護媽媽,解釋說:“姥姥這是無糖的,專門為血糖高的老人準備的,而且,餡兒做的很細,不怕牙口不好!”媽媽終於發自內心地笑了,像一朵美麗的菊花一層一層地綻放了,那麼美,那麼甜,像燦爛的陽光溫暖著我的心間。( 文章閱讀

描寫中秋的優美散文 篇4

我一直認為中秋賞月是件很愜意的事。皓月當空照,地白如霜凝,走進曠野,舉目望冰輪,一邊賞之,一邊誦之、嘆之、念之、感之,可邀月共舞,可忘卻物我,讓浮躁的心靈在月光下慢慢趨於平靜。

中秋賞月並非現代人閒暇時徒生的矯情,早在魏晉時期便有“中秋玩月”之說。到了唐宋時,中秋賞月已然盛行,“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便是當時的寫照。

古人賞月最初是為了祭拜月神,後來慢慢成為一種民俗,人們已不僅侷限於祭祀,而是與渴望團圓、快樂和幸福結合了起來。文人墨客更是滿懷詩情,或吟詠,或感懷,或悵惘,以月寄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王建在思念家鄉。詩人們貌似賞月,實則渴望與親人團聚,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

我沒有詩人的才情,卻有賞月的興致。小時候陪父母“賞月”,是因為那時缺吃的,等到母親祭完月神,能吃上一口香甜的月餅;成年後陪戀人賞月,是為了花前月下,享受愛情的甜蜜;婚後有了孩子,賞月時,或講解李白的《古朗月行》,或講述民間故事《嫦娥奔月》;轉眼間,我已步入中年,中秋賞月,卻是遙望圓月緬懷遠在天堂的父母親。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很多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詩仙李白那樣灑脫、狂放。但才情縱橫的李白只有一人,俗如我輩者,即使是月下獨酌,也只能吟詠著古人的詩句,裝腔作勢,附庸風雅。

一輪中秋月,自古照今載。幾多喜樂愁,望月抒情懷。一年中秋今又將至,我雙手合十,默默祈願,希望今年中秋夜,天公要做美,天氣能晴朗,皓月當空亮。

描寫中秋的優美散文 篇5

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西湖遊覽志餘》

中秋,也許是一箇中華民族烙印最深的節日。直到今日,我們依舊喜歡在那一天吃著月餅,喜歡在那一天與家人圍坐在一起,喜歡在那一天抬頭欣賞那輪明月……

都說月有陰晴圓缺,這輪明月,承載了多多少少的悲歡離合。幾千年的思念,幾千年的牽掛,幾千年的哀傷,月盡收囊中……有悔恨的淚水,有團聚的歡樂,有冷漠的孤單,有牽心的思念……

此刻,抬起頭看著那輪明月,我似乎看到了更多更多……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我聞到了,一股淡雅的桂花香;我看到了,在廣寒宮裡,幾十年如一日的冰冷、鋪天蓋地的寂寞。一個穿著冰雪般的衣裳身影,手中抱著一隻雪白的兔子。向這兒投來羨慕又哀傷的目光。她孤單了多久啊!每到中秋,當我們都抬起頭欣賞著那輪明月時,她的心裡一定很不好受。她拿起了桌上的月餅,凝視了好久,一滴淚從她的臉頰劃過,滿載了悔恨……

月,接受了她的淚,變得更亮了一些……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我感受到了,一種落寞的心情;我看到了,一個四周滿是桂花樹的庭院中,月光傾瀉而下,地上像鋪了霜雪那樣白。有一個人,獨自坐在庭院中,望著那輪明月,他的眼前浮現出了一幕幕與家人團聚的片段,只是回首此刻,他無奈的嘆了嘆氣,拿起桌上的月餅,卻又搖了搖頭放下了。他出神的看著月亮,吟出了這樣的詩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收藏了他的孤單,變得更明亮了一些……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一股酒香瀰漫在空氣之中。眼前出現了一個人,搖搖晃晃的走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只是突然之間,他停了下來。他抬起頭,神往的向一個方向望去。我順勢也望了過去,一輪圓圓的明月掛在空中。他的眼神中,有一種思念、一種牽掛。他“把酒問青天”後,便大發感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月,存放了他的思念,變得更明亮了一些……

月,看著人世間的變遷,替許許多多的人保留了一切;月,願意當一個傾聽者,然後收下他們的一切煩惱。時間的改變,從未改變月的執著,它依然願意收藏別人的煩惱,做一個最忠實的傾聽者。我們可以嗎?像月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