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精選19篇)

欄目: 節日習俗 / 釋出於: / 人氣:9.64K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精選19篇)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

在川西民間,雨水節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

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滿一種雨意濛濛的詩情畫意:早晨天剛亮,霧濛濛的大路邊就有一些年輕婦女,手牽了幼小的兒子或女兒,在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經過,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攔住對方,就把兒子或女兒按捺在地,磕頭拜寄,給對方做乾兒子或乾女兒。這在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即事先沒有預定的目標,撞著誰就是誰。“撞拜寄”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女順利、健康的成長。當然“撞拜寄”現在一般只在農村還保留著這一習俗,城裡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學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2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兒去給岳父岳母送節。

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3

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孃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此項風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4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則是乾爹)

以前人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兒女求神問卦的習慣,看看自己兒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個乾爹。而找乾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這可能也與以前的醫療條件有關,因為醫療條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無法醫治。所以需要藉助乾爹的福氣將孩子帶大)於是便有了雨水節拉保保的活動。此舉一年復一年,久而成為一方之俗。

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川西民間這天有個特定的拉乾爹的場所。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乾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帶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準乾爹物件。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乾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乾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乾爹”,有的能掙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脫身,大多都會爽快的答應,也就認為這是別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的。拉到後拉者連聲叫道:“打個乾親家”,就擺好帶來的下酒菜、焚香點蠟,叫孩子“快拜乾爹,叩頭”;“請乾爹喝酒吃菜”,“請乾親家給娃娃取個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後也有常年走動的稱為“常年乾親家”,也有分手後就沒有來往的叫“過路乾親家”。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5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個節氣,按公曆來說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農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節氣,都從冬至起,從冬至到清明,中間整整隔了七個節氣。每個節氣按15天計算,整整105天,交清明節則是106天。所以古人說:“冬至百六日為清明”,又說:“春分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寄託哀思的一個契機。各地青少們成群結隊向烈士陵園獻花致敬,或邀請革命先輩作報告,講革命故事,或組織參觀、旅行、訪名勝、採標本,豐富了節日內容。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6

端午節要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上諸說。

真希望端午節快點來到,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7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夢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粽子。雖然商店裡的粽子品種很多,可是,我還是喜歡家裡包的粽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粽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齊包粽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裡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裡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終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8

俗話說的好:“中國文化,博大精神”!確實是這樣的。從中國的傳統節日裡就可以看出那種精神!

春節”是每年都會過的節日,也是大家喜歡過的節日。因為每年春節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年夜飯。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還有更好的春節晚會。

春節也是有許多習俗的,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幾種。

第一種:貼春聯。這是春節必定要做的事。春聯由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組成,對聯上、下字數相同,橫批均為四個字。如果你的腦袋夠豐富,自己也可以創造噢!

第二種:貼福字。這就是個十分有趣的字。一般貼福字都是正這貼,而許多家都是倒這貼,據說這裡隱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這樣,它也是重要的環節。

第三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吃餃子。這就是全家人都喜歡的事,光包餃子可不行,還要在餃子裡放入特殊的東西,例如:硬幣、花生、棗等。每種食材都蘊含不同的意思,也讓家人在吃餃子的時候分享自己的喜悅!

“春節”的習俗還有好多,我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馬到成功、心想事成!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9

昨天是小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放鞭炮,我們來到鞭炮專營店,這裡的鞭炮真是五花八門,有煙花、魔術彈、二踢腳、花炮、劃炮……鞭炮的名字也很多,含有濃厚的年味兒,讓人感到無比的喜慶,有福星高照、開門紅、好運來、喜慶炮、金玉滿堂……我們買了一掛大地紅,它長長的一串,用紅紙包起來,開啟後就看到一串小鞭,像一個個紅紅的辣椒。爸爸點上一支菸,把大地紅擺在地上,準備點燃了。我和媽媽趕緊跑到遠處捂起了耳朵,隨著一陣清脆的噼噼叭叭的聲音,一個金光閃亮的火球出現了,火球裡還竄出一個個小火星,小火星們拖著長長的紅光尾巴,在半空中綻開。

那聲音震耳欲聾,大地好像也在顫動了。我還放了煙花棒,它就像是仙女的魔法棒,點燃後就迸發出金色的火花,我們拿著它在空中揮舞,畫出一個個美麗的光環,成了描繪夜空的畫家,我們玩得好開心啊!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0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新春佳節。

春節,同學們都知道,它不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所有的人都認為“春節很熱鬧,因為它是一個團圓的節日,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可不是這樣想的,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一個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經常吞食過路的人們,可把人們害苦了。後來,出現了一位白鬍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們為了防止“年”再跑下來,就用放鞭炮、貼紅紙來嚇“年”,所以就有了現在過年的習慣。

我的家鄉―桂林過春節有幾“怪”,如果你想聽聽,我就給你講講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戶都會做上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還有許多小吃,有餈粑、有糯米飯、有粽子、還有年糕等許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飯菜都擺上桌了可是大人們就是不讓我們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後才能一起上桌吃飯,但是吃飯的時候魚還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們這叫“年年有餘”。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各家各戶都會同時點燃鞭炮,大家都互相問候“新年好”,睡覺前我們都要吃一碗湯圓,它代表著各家各戶美滿幸福。

深夜,家家戶戶的燈漸漸地熄滅了,整個桂林市進入了夢鄉,這時,一股濃濃的霧包圍了桂林,使春節的夜晚更加朦朧,更加迷人。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是楚國著名愛國詩人,當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時,難忍亡國之痛,悲痛欲絕,於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包粽子,賽龍舟。我先說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蘆葦葉煮一下,糯米泡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把米包在葉子裡,再煮上一小時。賽龍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都配有漿手和舵手船頭有?船尾有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節,人們仍要在江河裡划龍舟,包粽子……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作品和愛國情懷是永存的。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2

遠古帝堯的時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歲時節氣。到了周朝已有冬節,君王要在冬至日舉行祭天的。至漢以後,每年冬至,都有舉行祭天、祀神、拜祖、賀冬等行事。到了唐宋兩代,祭禮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舉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語。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湯圓,祀神祭祖,而後一家團圓,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民間習俗,冬至這天吃了湯圓,就長了一歲了。

以前,在農業社會,冬至前一兩天,家家戶戶便開始準備應節的祭品,並準備做湯圓,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漿,壓榨水份後,成為「圓仔米妻」在前一夜,各家大小集合起來,把它搓成圓仔,圓仔又分為紅白兩種,紅的叫「金圓」,白的叫「銀圓」。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閤家圍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3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菜。我聞到了粽子的味道。當我到家時,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海關是什麼?我想問我媽媽,但是她媽媽說,“你可以自己去查查書。”我心想:尋求幫助比尋求幫助更好。我會照我說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並打開了它。它說:“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賽龍舟是為了營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放進河裡餵魚、蝦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屍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一個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在端午節要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粽子和雄黃酒。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雄黃都將被用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且在這一天將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當我看到美味的粽子時,我不禁唱起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快樂地下水。”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4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這天人們都有祭灶的風俗,為的是讓灶王爺上天后只說好話,不說壞話。

另外,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這天家家戶戶都在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房間,叫作掃塵,掃塵是為了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準備過大年。

今天,爺爺奶奶家也進行了大掃除,我也來幫忙。我們一會兒擦桌子,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拖地,一會兒擦電腦桌,一會兒擦電視機,一會兒擦檯燈,忙個不停。我們忙了一整天,把屋間打掃的乾淨乾淨,過年的氣氛一下濃了起來。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5

家鄉的中秋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對它充滿著幻想。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語樂融融。去年的中秋節我是在奶奶家過的。當夜幕徐徐地拉開時,我們迫不及待地拿出各種各樣的食物,有月餅,西瓜,紅棗,葡萄等祭品!奶奶在前面放了一個大香爐,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祭月之後,由奶奶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拜完月神,我們到院子中賞月,哪知天空上的月亮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烏雲後面,似乎知道我們在看她,磨磨蹭蹭不肯出來。我有些灰心喪氣,心想:唉,今年恐怕看不到那玉盤似的月亮了,真遺憾!

這時,奶奶端出一大盤月餅,一股清香味撲面而來,令人垂涎欲滴!我忍不住抓了一塊品嚐起來,暫時忘了先前的不愉快。接著,我和弟弟抬著頭,仰著脖子眼巴巴地望著天空,希望“奇蹟”會出現。功夫不負有心人,月亮仙子姍姍來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的心也跟著忽憂忽喜。晧月當空,映著皎潔的月亮,我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夜色已經很深了,美麗的月亮依然在空中發出柔和的光,我永遠忘不了這中秋節之夜。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6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和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裡彷彿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7

早上,爸爸媽媽很早就叫醒我和弟弟,為我們精心打扮一番後,隨爸爸趕往奶奶家,爸爸和弟弟每人戴著一頂雪白的回族帽子,因為他們要參加盛大的聚禮——做爾地。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一座古老而又神聖的清真大寺:相傳這座寺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只見院子裡面停滿了摩托車與自行車和各種各樣的轎車,把若大的院子圍的水洩不通。

走進大殿,眼前的景象更是讓人為之一震,哇!好多的人啊,有老人有小孩。來的早的都跪在大殿裡面,來的稍遲點的就跪在院子裡,他們不管老幼,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都穿戴的很整齊,戴著潔白的帽子,更為這一盛大的聚禮增添了一道風景。(我沒有進去,因為這樣的聚禮是不允許女人和女孩)參加的。

一個多小時禮拜結束了。人們迅速起身,穿上自己的鞋,拿著自己的拜氈離開場地。通道非常狹窄,離開的人們摩擦接踵,猶如洪水一般向殿外湧出。不一會兒,來到墳園(回族墓地),在這裡要為我先逝的親人們祈禱,讓真主保佑他們早一點進入天堂,也寄託活著的人對親人們的哀思,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後人並沒有忘記他們。

離開墳園已經十一點了,接下來的就是今天最重要的環節,宰牲。我們回族的風俗,凡是條件好的家庭今天必須宰牲,可以宰羊也可以約七人宰頭牛,這樣,可以保佑他在去世後能進入天堂。吃過飯,爺爺和奶奶分別趕往他們宰牲的目的地,了卻他們今年的心願。

爾地節雖然沒有開齋節那樣得乜貼的情景,可這一天卻讓我看到了爸爸媽媽以及爺爺奶奶的愉悅,我看到了老人們慎密的心思和未完成的希望,真希望我也趕快長大,加入到大人這一神聖的活動之中,同樣,這一天也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感到做為一個回族人,一個穆斯林是多麼的自豪啊!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8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裡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將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雨水節氣民間的習俗介紹 篇19

每逢教師節前夕,送禮就成了家長們的熱門話題,似乎時下的教師節已物化成了“送禮節”。

我國從85年開始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是希望全社會能形成“尊師重教、感恩戴德”的良好氛圍。然而,最近幾年,在金錢物慾浪潮的衝擊下,一些家長認為送禮、收禮是教師節的意義所在,甚至向老師送出了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的禮物,寄予學校能給孩子多些照顧的奢望。

而正當昔日的賀卡變成消費券、鮮花變成高檔商品時,我們已有悖於國家設立教師節的初衷,把師生之間的關係被異化成庸俗的物質利益關係。但也並不見得每個家長都樂意給老師送重禮,因看到和聽到人家送了禮,就感到自己不送,覺得不夠意思,生怕孩子受到不公的待遇,可是當送了又揣測著怕意思不夠,如此等等,種種憂慮糾結著家長,為之也逐漸在攀比中形成了惡劣風氣。

其實,每一個有良知的教師都不會因學生是否送了禮而改變對學生的看法,教師也面臨著收還是不收的窘澀境地,不收怕家長難堪,收了怕有辱師德。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這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受害者,希望教育部門、學校以各種公開形式倡儀拒收禮物於校門之外,淨化校園聖地。同時呼籲廣大學生和家長,應以健康文明、真誠質樸的方式,來表達敬師重教的情意,尤其是別忘了過往的和退休的老師們,讓教師節真正成為一個敬師感恩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