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欄目: 端午節 / 釋出於: / 人氣:6.77K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1

“七年級糕,八年級粽,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五味草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採艾草,並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採下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群眾為了不讓水裡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裡。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為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2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裡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裡,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

到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3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裡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裡,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大家知道嗎:每年是端午節。這可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對了,訴大家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要看仔細哦!“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水下喜洋洋。”怎麼樣,好聽嗎?

端午節還有很多活動,主要活動有兩個,分別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的民族地區很廣,有漢、壯、布衣、侗、土家、仡佬等。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我愛吃粽子。呵呵!你們喜不喜歡端午節呢?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5

“寶貝,起床了!寶貝,起床了!”還在睡夢中的我被媽媽輕輕地喚醒,迷迷糊糊中,媽媽在我的手腕上繫上了五彩絲線。這時,我突然意識到今天是端午節。我趕緊起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穿好衣服,和媽媽一起興致勃勃地向江邊走去。

江邊的空氣清新宜人,我用雙手捧起江水,洗了洗眼睛,感覺眼睛一下子特別明亮。我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了江北公園,只見一條長長的條幅上寫著:吉林省松原市伯都訥首屆藝術節,兩條充滿氫氣的金色巨龍在江面盤旋,準備參加龍舟比賽的隊員們個個精神飽滿,隨時準備出發。

只聽“呯”的一聲槍響,一條條龍船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奔而出,岸邊上的吶喊聲,助威聲,加油聲,龍船上的鑼鼓聲,響聲震天,使得船員們拼盡全勁奮力向前劃。每個人的神情都那麼凝重,汗水從頭上止不住地留下來。賽龍舟的場景既激烈又刺激。

吃著香甜的粽子,看著激烈的龍舟表演,欣賞著江邊的宜人風景,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6

早上起床後,我興沖沖地跑下樓吃早點。待我坐在餐桌邊一看,啊,全是粽子!鹹的,甜的,肉的滿滿一大桌。對了,今天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所以必須吃粽子!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我們家老學究又要開始賣文了

一邊吃著粽子,一邊聽老爸講敘端午節由來的故事。原來,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都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屈原大夫呀!想象著兩千多年的今天,一個人鬱郁孤獨地徘徊在汨羅江邊,然後,縱身一躍想到這裡,於是我向老爸建議等下我們去看划龍舟時,也帶一點粽子去投到江水中!?只見老爸猶豫了一下後,當然可以!但為了更好地紀念屈原,待會我們要先學一首屈原的詩賦。

吃完早餐,老爸選了屈原的《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哎!讀起來拗口得要命,但聽老爸說屈原的《離騷》,不僅是我們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看來不得不重視了。於是,認真地聽著老爸一字一句的解釋後,又開始學著古人搖頭晃腦地背了起來

搖晃了一上午後,終於可以去看划龍舟了!按奈住激動的心情,拎著一包粽子和老爸出發了。只見清澈的灕江上,幾條掛著彩旗的龍舟漫不經心地遊戈著。我們桂林的龍舟賽是五年一小劃,十年一大劃,今年既不是小劃,也不是大劃!老爸在旁失望地說道。

唉!看來是我的運氣不好,哪怕是小劃也行啊。聽老爸講九八年的那次大賽,光參賽的龍舟就有一百二十多條!灕江兩岸擠滿了觀賽的人群,還有來自國際上的龍舟隊呢!那,該是何等壯觀啊!

這時,遠處江面划來一條插著三角形彩旗的大龍舟。對了,船中間還有一頂莊嚴的黃羅蓋傘,還有蟠桃樹,披紅掛綵的龍頭上還長著長長的龍鬚呢!隨著陣陣鞭炮聲,一支高亢、悠揚的嗩吶聲也冉冉傳來。這,大概就是老爸說的龍舟嗩吶調吧。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7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填入汩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入江裡,並且人們也要吃粽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

首先是包粽子,要把竹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在準備好綠豆、雞蛋黃、肉等材料做餡。再把長長的竹葉摺疊,圍攏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餡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均,最後把竹葉包著的粽子做四個角的形狀。包粽子最後一道工序是:用棉線繩包好粽子,不然粽子在煮的過程中就會鬆開。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水要漫過粽子,用猛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後,改用文火煮三十分鐘。等粽子熟了以後,就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

然後是划龍舟,千姿百態的各式彩龍在江面遊弋,有的舒展著優美的身姿,有的搖頭擺尾,有的神采奕奕。當划龍舟比賽開始時,各色各樣造型的“蛟龍”如箭裡弦,欲爭群龍之首。此時,健兒們狠勁猛劃,奮力衝刺,兩岸滾起陣陣“加油”的聲浪。

端午節不僅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最具特色的要數端午節。濃濃的粽香,歡樂的加油聲從龍舟上飄來。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最令人興奮的是包粽子。記得有一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來包粽子,可熱鬧了!第一個出場的,便是我們家的主力骨——媽媽。只見她手拿三片粽葉,把它轉成一個圓錐形,再拿一個勺子添上生米,嘿!還別說,可真有種端午節的氣氛呢!媽媽熟練地把粽葉多餘的部分折起來,再纏上粽線,瞧!一個小小的“特種兵”,多麼可愛!我們也迫不及待的模仿著媽媽的樣子,包了幾個粽子。當媽媽看到我們給她包的“驚喜”時,簡直笑到直捂著肚子,可不是嘛!這哪裡是粽子啊!有的像個方盒子,有的像個“金字塔”,有的像小雞蛋------最好笑的是弟弟包了一個“粽子”,足足用了六片粽葉呢!裡面只有一小勺米,外面包滿了粽葉,並用線密密麻麻的纏滿了,雖然看起來不大不小,剛剛好,可裡面卻只有一小口粽子,真是名副其實的“外強中乾”呀!

當媽媽在蒸粽子時,我和弟弟等著吃粽子,而爸爸滔滔不絕地講起了粽子的來歷。原來在戰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是楚王的重臣。當時楚國和秦國的關係並不和諧,不久,秦國攻佔了楚國的一座城池,又派使臣去楚王議和,屈原看出了秦王的陰謀,告訴楚王真相,但楚王非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郢都。後來楚王因為不聽,卻死在了秦國。屈原知道楚國將要滅亡時,萬念俱灰,跳入了汨羅江。人們知道後,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還有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使屈原的屍體免遭動物的傷害。從此,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稱之為“端午節”。其實,端午節就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我們剛聽完這個故事,忽聽外面不停的“加油”聲,原來是龍門村,魏高村在舉行端午節划龍舟比賽。只見龍舟上坐滿了人,大家頭戴官帽,身穿運動裝,手持木漿,興奮無比。只聽一陣鼓鳴,幾條龍舟齊頭並進,加油聲此起彼伏,個個眼睛瞪得溜圓,鼓起腮幫,使勁地劃。村民端著早已準備好的粽子,迎接勝利的一方。其實,賽龍舟也是一種紀念屈原的方式。

家鄉的端午節多麼有趣啊!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武穴嚐嚐這美味的粽子,觀賞賽龍舟吧!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端午,又稱為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等。但是,要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有的人甚至聽都沒聽說過這些別稱。

要說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無過於吃粽子了。端午節這天,大家有的自己做,有的上街買,在端午節,幾乎沒人不吃粽子。當然了,作為吃貨,我怎能不吃呢?每到端午節,我們家還舉行吃粽子比賽!買上兩袋粽子,下令開吃,我們就一起狼吞虎嚥,但是最後獲勝的往往不是我。

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向皇帝提了利國利民的建議,但是那昏庸的皇帝並沒有採納,他很憤,就投河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裡。為了能給屈原貢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竹筒粽子一一扔進水池裡。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裡有魚,那些粽子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做成菱角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粽子扔進水池,魚一看到糯米粽子,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它叫成“粽子”了。

再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人們因為捨不得屈原死去,就都乘著小船,來打撈屈原。他們爭先恐後,但是當追到洞庭湖時,卻不見了蹤影。此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舉行划龍舟慶祝。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這個風俗,吳國、越國等等都最先採納。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也曾經主持過友誼賽呢!一直到現在,中國臺灣也仍舊在保持著每年五月初五賽龍舟的端午節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掛艾葉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門前都會有許多艾葉放在門口,有些心靈手巧的人,還會做荷包哩!將一塊布剪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在裡面塞滿艾葉,小朋友們最喜歡佩戴了!據說,佩戴荷包還可以僻邪驅瘴呢!。用菖蒲作劍,插在門楣裡,還有驅魔祛鬼的神奇效果呢!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大街上便開始熱鬧起來。

說起端午節,還有一段感人的經歷呢!很久很久以前,才華橫溢的屈原想出了一個富國強兵的辦法,但是被小人告狀,皇帝聽信了,將他放逐出境,屈原一氣之下抱著一塊大石頭,縱身投江自盡,永遠地沉在了江底。漁民看見了,紛紛去打撈屈原的遺體;村民知道了,紛紛往汨羅江投入大桶大桶的黏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隨著年代的推移,撐漁船已變為了賽龍舟,撒黏米也變成了包粽子。外婆是我們家的“包粽子王”,她拿著艾葉,用筷子挖了一大塊餡,放在艾葉上,然後用多餘的艾葉裹住餡兒,最後用繩子紮緊,一切動作都是那麼流利。包出來的粽子胖胖的,像一個碧綠的金字塔,香氣撲鼻,令人垂涎欲滴。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開啟電視,只見一條長龍一樣的船在水中飛快的疾馳著,二十幾名水手使勁地划著船槳,整齊劃一。鼓手呢?他更是興致高昂,觀眾席上人聲鼎沸,吶喊聲此起彼伏,整個場面鑼鼓喧天,激烈壯觀。

真是一個熱鬧的端午節,令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11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鍾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配香囊等等一些公益性的活動。

端午節的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裡的習俗是,端午節前幾天每家會買粽葉糯米在家中自己包,粽子裡的餡可以放紅棗、火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口味,自行選擇。人們把包好的粽子,五個一紮紮起來,掛在高出這樣可以防餿。南京人在吃粽子的時候大多都喜歡放糖。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了端午節大家只要到街上,或菜場上都能買到現成包好的粽子,有餡的、無餡的、生熟都有,真方便。

我最喜歡吃粽子了,每逢過節,我都能吃上好幾個,它甜甜的、粘粘的,還有一股清香味,粽子真好吃啊!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12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裡,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巨集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13

屈原的故鄉在哪裡?當然是我的故鄉——湖北,也就是戰國時期的楚國。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湖北武漢人特別重視的節日——端午節。為什麼武漢人這麼看重這個節日?愛國詩人屈原在家鄉聽到秦軍進兵楚國的訊息,悲憤交加,投江自盡,為國捐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楚國人民永遠記得他。每年的這一天,他們都會把粽子扔到汨羅江裡餵魚。他們不希望屈原的身體受到任何傷害。因此,有一個定製粽子。

買些鮮竹葉,糯米,加些紅豆沙,大棗,燒雞,蛋黃,綠豆等。,你就可以開始做了。通常全家人都會像過年一樣圍坐在一起打包。先把竹葉包成三角形,有點像漏斗,再往漏斗裡放一把糯米,然後塞一個紅色的蜜棗。最後用藤條把三角形牢牢繞幾圈,就完事了。別看這個粽子。步驟不多。真的很難做到。新手扎不牢,不然“漏斗”會漏米,要下大力氣讓包裝好看。把包好的粽子小心翼翼地放進鍋裡,很快你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竹葉拌米飯的香味,瀰漫整個廚房。奶奶召集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然後解開粽子的藤條,剝下葉子,閃閃發光的“紅白寶石”在燈光下晶瑩剔透。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滿滿的甜香。我自己做的,但是味道不一樣。感覺比我外面賣的香。

“來吧!加油!”“嘿喲!哎!”這不是龍舟賽嗎?每年武漢的端午節,社團都會組織一些壯漢來比賽划龍舟。就我記憶所及,黎明時分石橋人頭攢動,鄰居們早早等著給賽龍舟隊員加油,哪怕站上幾個小時,也從來不會太累。看,龍舟正經過。第一艘龍舟飛快地划向我們,都是面板黝黑的大個子,動作整齊劃一。平靜的水面瞬間被他們的槳濺到,每個隊員都大汗淋漓,和身上的河水混在一起,分不清是水還是汗。我對他們的划船技術感到驚訝,沒有時間歡呼。龍舟瞬間經過石橋,向遠處跑去...

當然,武漢端午節的習俗可以不止於此:有的人會把大蒜和雞蛋一起煮,當早餐吃;有的人會給孩子一個香囊,據說有辟邪的意思;有些人掛錢包,系吉祥的五色絲線...這樣的習俗數不勝數。

粽子葉的香味飄蕩在我的鼻子裡,賽龍舟的叫聲縈繞在我的耳邊,五彩的絲線點綴著我多彩的生活。武漢端午節的傳統文化會代代相傳。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14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裡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訊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篇15

為了生活亦或是為了夢想,人們不得不奔赴他鄉,走向那一條條泥濘的小路或是表面平靜的大道。不過人的心是柔軟的,稍稍的一絲絲溫暖就能把心觸動。然而這對於我們這些身在異鄉的人更加是如此,就好比拿我自己來說,獨自一個人漂泊在異鄉,每到節日的時候就格外的思戀家鄉,然而想起家鄉的那些習俗亦或是美食,心底還是會有一絲絲溫暖盪漾開來。

就拿我們接下來的端午節來說,對於一個吃貨,端午節就代表著美味的食物;對於一個喜歡玩的人,端午節就代表著最佳時期;對於一個文藝青年,端午節就代表著文化的傳播。但是對於我來說,端午節就代表著家鄉的溫暖。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更新,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回憶起關於端午節的習俗,能明白體會到節日的味兒呢?端午節是五月初五,也是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的“別名之最”,素來端午節人們都有著吃粽子,門插艾葉等一些習俗。人們往往知道最多的也就是端午節吃粽子、門插艾、賽龍舟。可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怎麼會節日的習俗都是完全一樣的呢?當然是不會的,這就像是北方喜歡麵食為主食,南方喜歡大米為主食一樣。

在我的家鄉,我們除了吃粽子、門插艾、賽龍舟以外,還會有掛香囊或者五彩線;還會喝雄黃酒;更是還會有花草之鬥。但是前三個可能更為人們所知,而後面的幾項則不為眾人所知。不過我在我們家鄉,最喜歡的還是賽龍舟!賽龍舟這個習俗很多的地方都會有,而我也常常因為在異地看見賽龍舟時感覺自己被傳回了家鄉。賽龍舟這一項活動其實也很奇妙,它讓我們脫離了現代的汽車,它帶我們回到了從前還以水路為出行方式的年代,可是它卻又滿是現代的幹勁和激情。賽龍舟時的鑼鼓喧天,觀龍舟賽的觀眾們的吶喊聲,那樣的熱鬧場面正是我所喜愛的。觀龍舟賽時,你忘記了生活的忙碌;你放下了身心的疲憊;你找回了純粹。你會純粹的加油,會激動,但是卻又與生活時你那些截然不同。

雖然因為現代化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節奏被帶的有一些快和一些冷漠,但是中國畢竟還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即便是現代化的生活改變了一些什麼,卻依舊改變不了我們對於歷史遺留下的紀念日的熱愛。我們還是會在節日來到的時候放上一個小假,讓我們倒回從前的慢悠悠的時光;還是會在節日的時候遵循以往的習俗,聚齊親朋好友;還是會在節日的時候準備著特有的美食,回味這被歷史所洗禮的美味。

儘管我漂泊在異鄉,但是每到端午節的時候,我常常能回想起在家鄉龍舟賽上的“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舒適與溫暖。我不知道身在異鄉的你是否也在這個端午節,找到了那份屬於家鄉的感覺,也像我一樣,即使相隔兩地,也好似回到了家鄉過這個端午節。那個你日思夜想;那個只屬於你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