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節日慶典 > 冬至

閩南冬至大如年揭祕

欄目: 冬至 / 釋出於: / 人氣:8.22K

冬至趣俗:閩南冬至大如年。

閩南冬至大如年揭祕

古代閩南人把冬至作為新一年的開始,部分泉州人在這天為祖先掃墓。

冬至即將到來,它是中國人非常重視的歲時節慶。杜甫詩云:“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可見在古人的觀念裡,冬至這一天陰盡陽至,是陽氣初動,春天又將回來的開始。

在福建的閩南地區,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每到這一天,福建不少地區的民眾都要搓冬至丸子,並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祖行動。在泉州等地,冬至這一天還是除清明節以外,一年中另一個掃墓上墳的大日子。

【冬至丸子】

吃冬至丸子“長一歲”

閩南地區認為“冬至大如年”,因此當地百姓又把冬至叫做“冬節”,簡直是當做一個盛大節日來看待了。既然是過節,必然就離不開吃吃喝喝。在閩南乃至整個福建地區,搓丸子便是冬至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內容。

所謂的冬至丸子,又稱“米圓”,其實就是糯米做成的丸子。老百姓將糯米送到豆腐作坊去磨成漿,再拎回家瀝乾水分,便成了粘稠的糯米粉。將它搓成丸子的形狀下鍋煮熟,冬至丸子便大功告成了。

關於搓丸子的時間,大部分地區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在冬至前進行即可。不過在霞浦地區,這裡的百姓會在冬至前一晚,特別將男女老少聚集到祖先或灶神前,各自搓丸。

在閩南,冬至丸子與花生末是絕配

因丸子有圓圓的外形,古人便以之象徵“陽”,以表示陽氣漸生、春天即將到來的意思。更有趣的是,古人不光搓丸子吃丸子,還有比現代人更講究的“粘丸子”。他們將丸子貼上在門扉、灶臺或器物上,以傳達“豐收有餘”的美好祝願,並祈求閤家平安。

關於這奇特的“粘丸子”習俗,我們可以在《福建通志》的多處記載裡找到力證。漳州府的做法是,“門扉器物,各粘丸其上”。和漳州一樣,廈門、莆田等地也有類似的風俗,在《通志》裡都能找到文字記錄。其中莆仙人還要趁天未亮的時候,趕早把丸子粘在門窗框上。

至於吃丸子,自然是孩子們最喜愛的環節。煮熟的丸子撈出後,撒上碾碎的花生末,再拌上白糖,一碗香甜的冬至丸子就徹底完成了。在閩南地區,吃丸子還意味著長大一歲。也就是說,早年的閩南人,是把冬至而非過年,當做新一年的開始的。

“冬節不返無祖”

閩臺地區還有句諺語:“冬節不返無祖,除夕不返無某”。意思是到冬至這一天,在外的人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的觀念。也就是說,閩臺兩地的百姓,都把冬至看成是返鄉祭祖的重要日子。

首修於乾隆三年的《龍巖州志》,記錄了當時龍巖地區世家大族冬至祭祖的盛大場面。其中,“巨族有祠堂者”,往往“大會族眾,盛陳牲醴、秶品以祭其始祖”。即便是那些沒有祠堂的小戶,也會在家裡備好祭品祭祀祖先。

在泉州地區,這種祭祀更加隆重。民國《南安縣誌》記載,世家巨族都會提前一天把所需祭品、酒饌等統統準備好。主祭人和執事還得親自將祠堂打掃乾淨,再嚴格按照繁瑣的程式進行祭祀的儀式。至於臺灣地區,還有更特別的“認祖”環節。凡是新娶的媳婦或是剛出生的嬰兒,必須由丈夫或父母帶著,跪拜認祖。

祭祖儀式完成後,當天中午往往會舉辦盛大的宴席。《福建通志》記載,“祭畢則合族共餕,以盡其歡”,說的正是這個意思。臺灣地區也有類似的風俗,同族人一般在祠堂就地大開宴席。不過舊時只有族裡的男丁才有資格上桌,婦女和未成年的孩子都被排除在外。儘管如此,每年至少也還有五六十桌的宴席規模,非常熱鬧。

祭祖以外,泉州地區的百姓還會選擇在冬至這一天,為祖先掃墓,習俗異於別處,很是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