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石油畢業論文範文

欄目: 畢業論文模板 / 釋出於: / 人氣:1.23W

下文是石油畢業論文範文

關於石油畢業論文範文

礦產資源是關乎人類生存發展的一種重要資源,是人類5%以上的能源來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自然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積極的促進的, 但後來眾多學者從一些具有資源優勢國家的經濟,結構分析來看,事實並非如此 資源豐裕對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並不是充分的有利條件,反而是一種限制;同時還給這些國家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如收入不平等腐敗和尋租活動盛行,人力資本投資嚴重不足,體制不健全,以及內亂頻頻爆發等問題 auty最早用資源詛咒來概括這種現象,現國際經濟學界已通用此專有名詞 根據相關文獻,資源豐裕的國家有些成功規避了資源詛咒 ,如波札那 智利 馬來西亞泰國等,當然也有一些國家遭受了 資源詛咒 ,如奈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 厄瓜多 剛果等 本文以波札那和奈及利亞、對礦產資源管理 礦業繁榮的管理和收入的安排為例,說明中國礦產資源對經濟的影響,今後對資源利用及資源收入管理須注意的問題 中國某些地區資源分佈相對集中,具有資源優勢。但資源豐富並不意味著這個地區的經濟結構與發展就是健康的,雖然良性的以及豐裕的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但是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從長期來說將是緩慢的,甚至是停滯的。

一、我國礦產資源特點和綜合利用的現狀

我國是礦業大國,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是貧礦多,富礦少;難選礦多,易選礦少;共生礦多,單一礦少。如有色金屬礦的 85%以上是綜合礦,共伴生鐵礦約佔總儲量的31%。隨著礦產資源大規模勘探和開發,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國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率平均不超過 50%,總體上綜合利用率約為 20%我國共伴生組分綜合回收率在40%~70%的國有礦山企業不足40%。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回收率為35%,黑色金屬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率僅為30%,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我國對礦產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才剛剛起步,全國現有xx多座金屬礦山尾礦庫,存尾礦約60億噸,每年新增排放固體廢棄物約3億噸,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3%。目前我國綜合利用搞得比較好的國有礦山僅佔30%左右,部分進行綜合利用的國有礦山為25%左右,完全沒有進行綜合利用的佔45%,全國2多萬個集體、個體礦山基本上不搞綜合利用。

二、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問題特徵

我國因採礦引起的礦山環境問題型別較為複雜,依據問題性質將礦山環境問題劃分為:“三廢”問題、地面變形問題、礦山排(突)水、供水、生態環保三者之間的矛盾問題、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問題。近年來,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問題表現出如下特徵:(1)我國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態勢仍沒有得到扭轉。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90年代初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強化了汙染預防和環境整治工作,並積極修復與重建受損生態系統。但由於礦產資源生產和消費規模的大幅度增加,粗放式發展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目前仍然處於區域性改善、整體惡化的發展態勢。(2)資源開發利用效率低造成了生態的破壞和環境的汙染。我國資源短缺,而且開發利用過程中浪費嚴重。大型礦山回採率大體上與發達國家水平相當,但我國小礦山所佔比例大,由於利益驅動、地方保護、開礦准入制度不健全、技術落後等原因,多數個體和小型礦山採富棄貧,亂採濫挖,導致礦產資源破壞和浪費嚴重,礦山環境問題特別突出。目前小型礦山開發和共伴生礦床低水平開發利用是我國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的主體。提高小型礦山回採率和共伴生礦床綜合利用率是遏制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的關鍵所在。(3)治理難度越來越大。我國礦山固廢棄物和廢水排放量大得驚人。以礦山排放的廢石為例,一般每生產一噸金屬或煤,往往需要消耗和排放數十成百噸的礦石和廢石,礦產資源開發累計破壞土地面積達200萬hm2(按1997年統計資料),按遞增速度4萬hm2/a計算,到xx年破壞土地面積將達到256萬hm2。隨著礦產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所造成的環境影響越來越大,治理的難度也隨之加大。

四、礦產開發中的環境問題

1.開發礦產時佔用大量土地,引發新一輪的墾荒在開發時不節約用地,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同時造成礦業與農牧業爭地問題。農牧民在土地減少,特別是耕地減少的情況下,為不減少糧食產量,去開墾新的土地,導致新的水土流失。礦產開採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這些固廢的自然堆放,佔地面積逐年擴大,已成為礦區嚴重的環境問題。採礦結束後不進行回填復墾的植被恢復工作,破壞了開發區及周圍地區的自然環境。不利於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

2.礦產開採、破壞地表植被,干擾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活探礦、礦山建設、運輸道路的修建都需大面積清除植被,剝離表土,導致天然植被喪失,地表形態改變,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遷徙路線。主要表現形式有:①各種施工、建設專案直接破壞植被,如礦產開發區內鐵路建設影響寬度為 100m,公路施工破壞地面寬度為 50m。②開發過程中爆破震動、交通噪聲、干擾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將導致其遷走和消失。採礦後地下水位下降,影響周圍植被生長繁衍。③在植被較好的地區堆放各種固廢,毀壞植被,地面塌裂影響植被生長髮育,導致植物枯死,野生動物因食物缺乏而逃離家園等。④礦業開發、生活等造成的環境汙染,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

3.加速土地荒漠化開礦、修路等開挖山坡,破壞坡面的穩定性,易造成山體滑坡及泥石流的發生。同時,原生植被破壞後,地表裸露,極易受到風剝水蝕。礦山開採過程產生的固廢,自然堆放,成為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物質來源。增加了地表徑流的含沙量。採礦塌陷區土壤養分隨水滲漏,造成土地重點侵蝕。由於土地水分、養分流失,植被退化,形成新的荒漠化區域等等。

4.破壞水資源。一方面礦山開發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滲漏。隨著開採量的增加,採空區範圍擴大,礦區內水的迴圈系統發生變化,大量地表水、地下水沿塌陷裂隙向下滲漏,使地表水越來越少、地下水位越來越低,引起地表旱化,給當地生產和人畜飲水帶來困難。另一方面,尾礦和開礦過程中產生廢水,造成了礦區和周圍地區的水質汙染,對農、牧、漁業造成不良影響。

5.環境汙染嚴重。鄉鎮企業和個體企業星羅棋佈,規模小、管理差、工藝落後、裝置簡陋,沒有任何汙染處理設施,“三廢”隨意排放。以採金業為例,近年來,個體、鄉鎮企業普遍採用氰選汞吸附法,小氰化、汞碾子屢禁不止,氰化物廢渣不經任何處理亂堆亂放,汞選點多數建在水源地,廢水伴著廢渣順河而下,嚴重汙染了水源,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

6.礦產資源破壞與浪費嚴重。礦產資源開發中,不少地方不經申請、批准,在沒有科學指導的條件下,爭搶利用率低,綜合回收率差,造成許多淺部礦產資源遭到破壞與浪費,同時破壞了資源結構,失去了規模開採價值。以小煤窯為例,多數小煤窯不掌握地勘資料,盲目掘進,邊採邊探 ,進行掠奪性開採,只顧眼前利益,隨意性、原始性、破壞性嚴重,往往是採完就走,留下一片殘局技術和管理落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採礦、選礦、冶煉、加工回收率低,達不到礦山設計要求的回收率、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要求,資源損失浪費嚴重。同時,由於上述原因,許多未回收的化學元素被帶到環境中,汙染了環境,威脅人們的健康。

四、有效控制礦產資源環境問題的建議

1.加強法規和制度化建設,全面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環境保護工作

目前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涉及到礦山環境保護方面的規定,大多限於“三廢”汙染與治理,而對礦山存在的其他環境問題還關注不夠。依據礦山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解決問題的緊迫性,急需從礦山環境問題的特點和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緊密關聯的特點出發,推進《礦山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礦山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要覆蓋礦山勘探、可行性研究、礦山設計、施工、生產和閉坑等全過程,要將各項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法規化,並將礦山環境管理與礦業權管理、礦產開發管理緊密結合。

2.制定礦山環境保護規劃,科學、有序地開展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

要以全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開發與整治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等為依據,綜合考慮礦山區域生態環境的質量和條件,結合礦產資源開發方案,參照礦山環境影響評價、治理標準等技術要求,制定全國的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制定礦山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綜合考慮區域生態環境的質量和條件,並結合區域的經濟、社會的功能區劃,劃分出宜採區、限採區和禁採區。當確定開採區後,在微觀層次上還要將礦山採區和生活區分離;對要在大型、特大型礦區基礎上建設城市的礦區,更必須將城區和礦區相分離,以避免因生產區和生活區重疊,所帶來的嚴重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問題。

3.實施礦山環境恢復與土地復墾保證金制度

礦山開發都有特定的壽命期,礦業活動結束後的環境恢復是礦山環境管理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保證金制度是為採礦權人設定的申請採礦權的“門坎”之一。其實質是動用經濟管理手段,強制採礦權人必需履行礦山環境恢復與土地復墾義務。為此,要按政府規定的數量和時間提交保證金。如果採礦權人按規定履行了礦地恢復義務,政府將退還該保證金以及利息;否則政府可動用這筆資金進行礦地恢復。

4.建立“廢棄及老礦山環境治理基金”,對廢棄礦山進行環境治理

我國廢棄礦山的環境恢復和土地復墾方面的欠帳太多,建議實施以建立礦山環境恢復基金為主體,輔以其他市場化資金渠道的治理辦法。借鑑國外的經驗,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礦山、新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建設的礦山,已無法尋找到原礦主的廢棄礦山等的環境恢復和土地復墾欠帳,均應主要通過建立“廢棄及老礦山環境治理基金”來加以解決,並輔以市場化手段,通過國家制定稅收、財政補貼、土地使用、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法人或自然人,按照“誰恢復、誰受益、誰使用”的原則,進行產業化經營,享有廢棄礦山的二次資源和取得礦地復墾後的使用權等作為其回報,進行已廢棄礦山的環境恢復與治理。

5.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

為大力提高資源生產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礦產資源開採利用行業,科技進步是關鍵。要按照迴圈經濟實施減量化、資源化、再迴圈的基本要求,實現“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的開發目標,以最大限度利用系統的物質和能量,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汙染物排放,實現廢物的綜合利用和產品的清潔生產,從而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環境和諧型經濟模式。

5.1改變傳統對礦產資源的定位,重新定位礦產資源礦產資源作為環境要素存在於自然界之中,起著穩定環境和平衡生態的作用。礦區的自然環境可以看成是生態資源,在開發礦山時,應意識到礦產資源的利用就是對生態系統有機整體的利用 ,要改變“產品高價,資源低價,環境無價”的認識。礦產資源不僅本身具有價值,礦區的自然環境也具有生態價值,生態一旦遭到破壞,這種巨大的生態財富就會喪失殆盡,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礦產資源的利用應在保護中使用,使用中保護。

5.2實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第一審批權制度對礦產資源開發,要實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第一審批權制度。凡未經環保部門批准的建設專案,沒有做環境影響評價的專案,計劃部門不準立項,金融部門不得安排資金,礦管部門不得辦理開採手續,工商部門不得發放執照。

5.3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加強環保巨集觀調控和政策指導,在“誰汙染誰控制”的原則基礎上,把經濟補償的重點放在汙染者負擔、開發者補償、破壞者恢復等方面。發揮經濟槓桿作用,推廣“生態工程”“、環境工程”和“無汙染工藝”等最有效、最充分、最潔淨的合理利用。

5.4 把資源和環境納入國民經濟生產新技術使礦產資源得到核算體系,加強對礦山開發的計劃管理。提高環境保護的巨集觀調控能力在增加環保投入的同時,提高排汙費徵收標準,使排汙費高於汙染治理成本,並依法足額徵收,以此來促進礦山企業治理汙染的主動性。

5.5實行生態破壞限期治理制度實行生態破壞限期治理制度 ,加強植被建設,恢復生態環境。制定生態恢復治理驗收標準 ,以此衡量治理的程度。

上文是石油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