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網路虛擬財產盜竊行為論文文獻綜述

欄目: 論文格式 / 釋出於: / 人氣:1.11W

網路虛擬財產盜竊行為論文文獻綜述

網路虛擬財產盜竊行為論文文獻綜述

1.謝望原的《中國刑法案例評論》中有篇文章叫做網路虛擬財產的刑法意義激起我對網路虛擬財產這一新型法律概念的關注。這本論文集是刑法理論與刑事司法實踐完美而緊密結合,既是刑法學者的重要理論陣地,又是刑事司法實踐部門和律師實務部門的重要參考或指導資料,還是一般公民學習和了解刑法理論與刑事案件定性的重要讀物。針對現行法律的缺陷,及相關沒有做出明文規定的法律的補充,論證。網路虛擬財產的刑法對網路虛擬財產是否具有財產屬性進行充分論證,本文作者的觀點認為網路虛擬財產具有財產屬性,與現實生活中的換算機制相統一。在這本書中,作者立足於虛擬財產的特徵來對法律規避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刻的論證,而未從更全面地視角深刻分析這法律規避所折射出的法律問題。

2.於志剛《關於網路遊戲中虛擬犯罪的思考》,激發了我對網路犯罪研究的興趣。該書主要論述對於計算機犯罪接續研究的興趣,源於網路空間獨有的虛擬性引發的虛擬犯罪。虛擬性的現實存在及其被惡意利用,客觀上已經不容忽視。但是,可能是基於多數刑法學者對於網路空間的習慣,因此對於網路虛擬性的刑法效應熟視無睹。或許正是基於此,“虛擬性”對犯罪行為的異化作用,以及對刑法傳統理論和傳統法條的衝擊,刑法理論界少有關注。筆者雖然一直在思考虛擬性對於刑法理論和法條規則的潛在影響,但是,缺乏立法認可、實際判解和理論共鳴的思考,對於個論性問題的研究而言,進展是緩慢的。在與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和監管人員進行的探討和對話中,惡意技術行為的型別和氾濫現狀,令人深思,並加深和促進了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刑法定性分析的興趣和決心。我國臺灣地區針對網路遊戲中虛擬財產犯罪的首例刑事判決,以及美國法院對虛擬“性”犯罪的首宗刑事判決,對於該書的完成起到了推動作用。該書對於所涉及專題的研究,已經儘可能帶有一定的前瞻性,然爾源於技術現實的思考,以及基於學科限制而對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的缺乏判斷感,導致該書形成的結論或許對目前的刑法理論、立法及司法可能有所助益。

3.法制辦--盜竊虛擬財產的刑法分析,就盜竊網路虛擬財產侵犯的是什麼社會關係進行論述。現行法律如何對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行為定性。該書的作者系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協調司司長。他認為所謂盜竊虛擬財產,無非表現為對電子資料的刪除、增加、移動、修改等。從更高的層面看,對電子資料的侵害,既危害了行政管理秩序也危害了網路資訊系統的安全。當然,如果進一步完善刑事立法,有針對性地規定“盜竊、竊用計算機網路的資訊資源罪”或者“竊用他人計算機網路賬號罪”、“侵害電子資料罪”等,甚至直接規定“侵害虛擬財產罪”這是再好不過的了。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呢?作者認為,對需要予以行事處罰的這類行為,可以按照刑法第286條規定的破壞計算機資訊系統功能罪處理。該條明確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資訊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資訊系統不能正常執行,導致嚴重後果的;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資訊系統中儲存、處理或者傳輸的資料和應用程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造成嚴重後果的,都要追究刑事責任。這些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按照治安處罰法第29條的規定處罰。本篇分析,對我論文寫作有很大幫助,從而在認定盜竊網路虛擬財產行為上為我提供了司法幫助。

4.鄭麗萍、付麗傑《刑法學理論研究綜述》該著作分刑法理論和刑法總則、分論兩部分,內容包括刑法觀念、市場經濟與刑法調控、交通肇事罪、妨害貨幣犯罪等。我著重瞭解刑法學中盜竊罪的概念,特徵,及定罪條件,結合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行為的特徵,研究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概念特徵及定罪條件,做到罪刑法定。

5.黃榮康《盜竊罪的物件及若干相關問題的探討》該論文深入研究盜竊罪物件對於準確認定盜竊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些特殊財物能否成為盜竊罪物件一直是司法實踐中比較疑難的問題。盜竊罪物件的判斷必須依據三個標準,無形財物、證券、電話賬號等特殊財物能否成為盜竊罪物件的判斷也必須以此三個標準為參照。參考此論文,我就網路虛擬財產是否能夠成為盜竊罪的物件有更深一步的瞭解。結合上述資料,對盜竊網路虛擬財產行為的認定做了全面的分析。

此外, 高銘暄,王作富《新中國刑法理論與實踐》, 於志剛《論網路遊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及其刑法保護》,趙秉志《刑法爭議問題研究》, 於志剛《關於網路遊戲中虛擬財產法律性質的思考》, 彭曉輝,張光忠《我國網路遊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問題》, 王禮仁《盜竊罪的定罪與量刑》等文獻,我從中領悟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行為的認定在中國法治中的重要性及法律人對它的關注,這對我文章的整體構思也影響很大。通過對這幾本文獻的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國對虛擬財產的保護及盜竊虛擬財產行為認定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自己的創作,最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整體思路。  本書對於所涉及專題的研究,已經儘可能帶有一定的前瞻性,然爾源於技術現實的思考,以及基於學科限制而對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的缺乏判斷感,導致本書形成的結論或許對目前的刑法理論、立法及司法可能有所助益。

二、國內學者關於盜竊網路虛擬財產行為的相關研究

1.於志鋼《虛擬空間的刑法理論》一書中提到對於計算機犯罪接續研究的興趣,源於網路空間獨有的虛擬性引發的虛擬犯罪。虛擬性的現實存在及其被惡意利用,客觀上已經不容忽視。但是,可能是基於多數刑法學者對於網路空間的習慣,因此對於網路虛擬性的刑法效應熟視無睹。或許正是基於此,“虛擬性”對犯罪行為的異化作用,以及對刑法傳統理論和傳統法條的衝擊,刑法理論界少有關注。作者雖然一直在思考虛擬性對於刑法理論和法條規則的潛在影響,但是,缺乏立法認可、實際判解和理論共鳴的思考,對於個論性問題的研究而言,進展是緩慢的。在與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和監管人員進行的探討和對話中,惡意技術行為的型別和氾濫現狀,令人深思,並加深和促進了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刑法定性分析的興趣和決心。

2.皮勇的《網路犯罪比較研究》一書,吸收、借鑑國外先進的刑法立法經驗,各位作者廣泛收集了包括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國家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有關立法資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第一手的外文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論證,提出可資借鑑之處。認真考察了各國刑法制度的相同性和差異性,而且深入探討了這些刑法制度所產生的背景,對其的利弊得失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使該書更具有說服力。區分常見多發犯罪和一般犯罪,以及這些犯罪中的重點熱點問題和一般問題.分別給予詳略不同的論述;另一方面重點對中外有關刑法制度的差異進行剖析,對其他問題則只作一般性介紹。

我也閱讀了其他國家的刑法條文,瞭解到其他國家對於盜竊網路虛擬財產行為的法律規定,而我們國家對於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行為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司法實踐中也是應用現有法律對該行為做出相應的懲罰。在積極推進中國法治建設的今天,我們這代法律人是有責任的。這是我選題和創作的一個主要原因。

以上是我在創作過程中所參考的文獻資料的一個概述。總體論來,各個文獻分別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盜竊網路虛擬財產行為的認定。在當前,網路盜竊案件猖獗,人們法制意識淡泊, 由於我國沒有明確規定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行為屬於盜竊罪,理論界的爭論侷限於網路虛擬財產的是否具有價值屬性上。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程序以及司法時務的需要,迫切要求對網路虛擬財產的有關問題深入研究。通過對各種文獻的參考論文介紹網路虛擬財產的概念特徵進而分析出虛擬財產具有盜竊罪物件的屬性,否認網路虛擬財產不具有價值屬性,不構成犯罪的觀點。在司法上得到統一,才能全面有效的調整網路虛擬財產這一特殊法律關係,使網路遊戲產業在法治的軌道內實現平穩,健康,有序的發展。基於文獻的參考,通過完成論文, 為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提供一點幫助,也希望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刑法的道路上,做一點應有的貢獻。

以上各文獻的觀點及研究情況是我創作的思考源泉,結合中國的法治現狀,將以上各觀點進行綜合性思考,正是我創作的內在實質和創作動機。作為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法律人,關注新型法律問題是我們的神聖使命。

現今,對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研究專著和論文並不多,而盜竊網路虛擬財產的行為是一個較為複雜而重要的問題。在司法和理論界得不到統一。因此,本文對盜竊網路虛擬財產行為的認定研究也只是一個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