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體發言稿

欄目: 科教文衛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9.4K

12月22日週六,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體在我校開展活動。之前,辦公室主任叫了很多人準備發言,我是其中一個。因那段時間寶寶剛出生,連續陪夜,精神不佳,思維混亂,寫了幾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所以,原本臺上那個空位置是我的,改成了在臺下隨機說。發言稿直到活動當天午後才重寫完畢,但是到活動結束,主持人一直都沒叫我,我也一直不主動要說。事後想想,自己覺得發言稿的內容有些想法還是有價值的,所以讓自己發表一下。

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共同體發言稿

今天我是負責拍照,四堂課,我都只拍了幾分鐘,聽了幾分鐘,不好說什麼。而李老師的那堂《紙船和風箏》我比較熟悉一點,因為前面兩次磨課我都參與的。今天再聽了半堂《紙船和風箏》,又引起了我的一點思考。

今天上午,柯孔標主任提到,現代教育理念之對課堂的評價正在以關注老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變。換句話就是說以學定教。我想,引用社會上正在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對下負責”。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門及一線的老師,要是能對下負責,才能做真正的教育。

因此,我認為我們老師應該經常換位思考,想想假如我是學生,我希望享受怎樣的課堂?假如我是家長,我希望老師如何關注我的孩子?

從這個角度思考,我覺得評價一堂課,包括評價一個老師,還可以這樣想:先把自己當做是孩子還未上學的家長,今天我聽了兩堂或者四堂課,我願意把我的孩子送到哪個班去?我願意把我的孩子交給哪一位老師去教育?接著進一步思考,我為什麼選擇這個班,這個老師?從中去尋找自己認同的東西。

今天這堂《紙船和風箏》是我聽李老師上得最好的一次,她自己也覺得是。因為之前試教磨課都是別班的孩子,而今天是她自己班的孩子,她比誰都瞭解這些孩子,所以她能做得好以學定教。在試教過程中有名師的指點,有其他很多同事的建議,最終,李老師根據對自己的瞭解,進行了取捨和融合,才成就了今天這堂課。這也叫做知己知彼吧。尤其可貴的是,在課堂上,李老師表現出來的不是走教案走形式,而是真正關注孩子的,根據孩子的反應來調整教學語言,並且是儘可能地去關注每一個孩子。所以,假如我的孩子要上學了,我會願意把孩子送進李老師的班級。

今天的主題是“豐富教學資源,改變學習方法,發展學生個性化”,我想這堂課的這三個方面都是有所體現,我想強調的是個性化教育的同時,不要忘了最基本的必須的東西。比如發言的要求,你看李老師這個班的學生在發言的時候,絕大多數是聲音響亮,口齒清楚,體態得體。

柯主任說,我們這個小班化教育,不要去追究小班和大班究竟有什麼區別,然後來證明小班怎麼比大班好。這點我很贊同。我也覺得,無論是小班還是大班,我們要思考要追求的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並不只是這規定的40分鐘學科課堂。還有晨間自學管理,課間活動,午間談話,困難班等,還有40分鐘的班隊課,我們現在叫做地方課程。我覺得這個地方課程的叫法還不夠準確,應該叫生本課程才恰當。這個課,應該是老師根據學生一週的表現情況,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生命科學來制定書本上沒有,但卻跟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內容。

40分鐘的課,重點是學科教學,更側重於智育。而40分鐘以外這些重點是面對實際問題、處理真實問題等生活教育,這更側重於思想心理教育和行為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這40分鐘學科外的課堂並不受重視。而當社會上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我們才會驚醒一下,其實思想心理行為教育比智育更重要。

所以,我認為,課堂要改革,對學校對老師的評價管理更需要改革。具體怎麼改革,我也還沒想出具體的方案,但只要本著對下負責,做真正的教育,總有一天,也許是我,也許是你,也許是我們的團隊,能夠設計出一套現代化的先進的管理評價體系。

ps1:當我這樣思考——把自己設想成帶兒子挑選老師以後,最近我想到了目前我們公辦學校在期末對老師的評價都是填填表,理理獎項,此類的材料整理,評的是材料。上級來檢查學校,重頭也是評材料,材料“做”得好,比實際“做”得好要重要得多的多。 假如教育真的能做到對下負責,真的能實現“生本課堂”“生本課程”,目前這種迫使大家“對上負責”的評價套路顯然是不對路的。學者熊丙奇老師說教育要放權,評價重點應看同事和家長。我覺得很有道理。試想,假如學校要進行3位老師包班制,讓老師們慎重地為自己的孩子挑選3位老師,這3位老師一定是其心目中的優秀老師,被提名的次數越多就越能說明其優秀。假如讓老師們慎重地為自己的孩子挑選7位老師,設想這7位老師包這個年級,這7位老師的組合一定很有講究。提名完了之後,再說明理由,就是對這幾位老師的具體評價。3位也好,7位也罷,就是佔學校的百分之七或十五。同時,再收集家長對這些老師的評價(要有具體事例)。我想,這樣評選出來的老師一定是真正優秀的老師吧。

ps2:假想加入自己的孩子來挑選老師,為的是引起慎重思考。假如學校能大膽根據老師和家長們的選擇與評價來組合老師,放權給這些團隊,打造精品班級,精品年級,然後輻射帶動其它班級與年級,這種思路與管理是否能鼓勵老師們積極思考與行動。何況,據說今年區裡撥款設立新的獎勵基金呢!

我認為,教育的“事”應當選“小”的做,教育的“思”才應該選“大”的想。“高、大、全”那是在n年後的積累才能水到渠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