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年班會教師講話稿(精選5篇)

欄目: 科教文衛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2.63W

2022年班會教師講話稿 篇1

同學們:

2022年班會教師講話稿(精選5篇)

今天,是中秋佳節,我們一起舉辦這個活動,是為了讓同學們更多地瞭解這個傳統節日,感受這個傳統節日的氣氛。剛才,同學們瞭解了中秋節的來歷、習俗、傳說、故事,還演唱了相關的歌曲,說了感恩父母的話,大家表現得很好,值得表揚。

中秋最美是親情,中秋最美是思念,中秋最美是感恩!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裡,都會思念親人,思念家鄉,掛念祖國,希望與親人團圓,共享歡樂。在這佳節之際,我倡議每位同學做好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長輩,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諧做能力所及的努力。

第二,好好學習,爭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及長輩!

第三,向辛勤工作的所有老師道一聲:中秋快樂!

最後,祝願我們62全體同學學習進步,茁壯成長!

祝福你們可親可敬的家人:中秋快樂!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

2022年班會教師講話稿 篇2

什麼叫習慣呢?我們先來聽個故事: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荒謬的場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小象是被鏈子綁住的,而大象則是被什麼綁住了呢?大象是被習慣綁住的。可見,習慣的力量之大,足以綁住千斤重的大象。所謂的“習慣”就是長期重複地做並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活動。孔子說得好:“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就是說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說就變成你的天性了。

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了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成了習慣了,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成為世界有史以來十大文豪之一。如今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峰,他認為自己成功的祕訣也就是從小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是量化的學習習慣,每天記憶10個英語單詞,即使走親訪友時也從不間斷,一年下來記住了3000多個英語單詞;二是定時的學習習慣,他聽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點便準時開啟收音機,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玩,自覺性很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三是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學習時總是全神貫注,思想集中,精神略有鬆懈,便立即作出調整。

可見,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好習慣,益終身”,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鬆自在。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應該合理利用早讀時間,早上空氣新鮮,大腦清新,我們可以讀課文、背名篇;空餘時間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提高個人修養。希望每個同學一個月至少讀一本課外書。

2.養成專心學習的習慣。在課上要專習地聽老師講,聽同學講,積極舉手發言,善於思考、勤於動腦動手動口,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3.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我們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按時獨立完成課內外各科作業。只有通過自己獨立思考而完成的作業,我們才會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4.養成預習複習的習慣。每天都要對未教的內容進行預習,對已教的內容歸納複習;做好每節課的課前準備,尤其是帶好學習用品,如音樂課用的豎笛;美術課用的畫筆、顏料;科學、勞動課用的實驗材料等。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對照課表整理好書包。

5.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字跡清楚端正,寫字姿勢正確:眼離簿本一尺,胸離課桌一拳,筆尖離捏筆手指一寸。

6.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課本、練習本和文具盒分類放好;寫字前要檢查小手是否乾淨,如果髒了要擦洗乾淨,以免弄髒本子;課本、練習本卷角要輕輕地撫平;將課本封面包好,不在課本上亂塗、亂畫,尤其是迴圈使用的教科書《科學》、《美術》、《音樂》(或《藝術》)、《資訊科技》,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保護,不在迴圈使用的教科書上留任何字跡、不劃線、不做記號、不折疊等。過一段時間,學校將組織評比,比一比哪位同學的書保護得最完好,哪個班級的書損害得最少,我們將將表揚優秀學生和優勝班級。

在生活中,我們還應該做到:

1.養成遵守制度的習慣。每天按時到校,不遲到,能按規定穿好校服、佩帶紅領巾等,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2.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關愛集體、尊敬師長、與同學友好相處。

3.養成勤勞衛生的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紙屑果皮、不吃零食、不穿奇裝異服、積極參加勞動。

4.養成安全第一的習慣。我們時時都要注意安全,不追奔打鬧,不做危險的遊戲,放學後不在外逗留,按時回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一旦你養成了以上習慣,你每天將有新的收穫,每天都會感到快樂無比。同學們,昨天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天的我們;今天的習慣將決定著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做一個優秀的國小生,共同去創造輝煌的未來!

2022年班會教師講話稿 篇3

同學們:

從今天開始你們已經正式成為一名高中生,開始你們人生最偉大、最艱鉅、最關鍵、最有價值的衝擊。高中生活直接決定你們人生的規格和品位,決定你們的前途和命運,決定你們的事業和成就。

升入高中,意味著你們在逐漸長大和成熟,同時也面臨更為繁重的學習任務和更為激烈的競爭。考入高中,有些學生就認為該輕鬆輕鬆了,思想上容易懈怠,難免會產生一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我們要時辰牢記: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入二中讀高中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這裡只是我們實現人生目標的一個平臺,

來到了這裡只能說接近了人生目標一大步,而要最終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你們在這一平臺上繼續努力、繼續拼搏。所以,我們要儘快調整心態,避免出現“心理止步”,在求學路上開創自己的一片六合。我們不僅僅樹立一生的奮鬥目標,一生的遠大理想,也應該確立在某一階段,某一學期甚至某一天的努力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永遠不迷失行進的方向和目標,才會常常有成功的喜悅。

高中的你更應該有理想有信念。那麼,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呢?你覺得間隔自己的夢想有多遠呢?你又將怎樣走好高中求學之路呢?

高中和國中的生活有很多的不同,這種不同主要顯露在三個方面:首先隨著年齡的增加,同學們的生理和心理逐漸發展成熟,國中時期完全依賴老師和家長的思想將漸漸被打破。然而,同學們一方面希望完全擺脫家長和老師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常常表現出學習、生活上的不能自控。其次,國中和高中老師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會有很的不同,國中老師是“保姆”式的包辦代替,學生的一切事情有老師一手操辦。高中的老師更多的是教給同學們自立。第三,高中的學習科目、內容發生了較著變化,科目更多了,程度更深了,並且會有與以前學習聯絡很少的科目,國中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式與高中有著很大的不同:如果說國中的知識內容是“淺”、“少”、“易”,則高中的知識內容便是“深”、“多”、“難”。高一新生面臨從國中“保姆型”學習方式向高中“半開放型”學習方式轉變,從而為以後進入大學“基本自主型”學習打下基礎。換言之,國中時老師發揮的作用很大,學生自學空間相對較小,但是進入高中,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個很大的要求,老師講完課後,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自己去學習。所以高中的自學課也較國中多。可以說誰會自學,誰就適應高中學習,反之,誰就被動落後。

高中的功課要比國中難得多,全省每年有幾十萬考生在競爭,可謂競爭激烈。沒有勤奮刻苦,持之以恆的精神就難以完成文科或理科六大學科的學習。因此我要告訴人人,你們首先要做到刻苦勤奮,持之以恆。勤奮就是要自覺學習,不被動學習。在國中有很多學生憑藉自己伶俐的腦瓜不是很用功,老師得經常把你叫到辦公室監督你學習。我告訴同學們到了高中,你要想考上好大學,就必須摒棄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慣;其次是堅持每天刻苦學習,不能一曝十寒。有很多學生說他不學他又在學,說他刻苦學習吧,他又不算用功。這樣的學生屬於情緒型學生,情緒好的時候,就學一會,情緒不好就不學了,糟糕的是他經常情緒不好,這樣的學生最終耽誤了自己,學習成績難以劣秀;第三就是要三年都努力學,不是高三一年努力學。在同學們的思想當中,往往錯誤的認為高一高二離高三還遠著呢,到了高三再學不遲。有很多學生在高一高二沒好好學習,高三才真學了一年,所以大多數學生高三拼了一年考了個三本,於是他們把自己沒有考上一本二本的責任就歸咎到了老師身上。老師有沒有責任?有,在高一高二老師沒有督促你們學習,沒有讓你們明白怎樣學習才能為高三打好基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老師應該負的責任;如果老師已經告訴你別天真的認為高三學一年就能考上一本二本,而你卻不從高一開始努力學習這就是你自己的責任。

2022年班會教師講話稿 篇4

首先祝賀大家經過六月流火的洗禮,以優秀的成績被錄取到二中學習深造!

再者我對你選擇二中表示歡迎。

其次感謝國中、國小老師對你的培養,感謝你的父母給我們送來了這麼優秀的學生!歷經九年拼搏求索,大家終於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一朝功成,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三大步的跨越:

第一步,託著沉甸甸的理想,抱定塌實的信念,跨越了會考的門檻,於是,我們有幸成為高中的新生;

第二步,被一種叫做“緣分”的東西牽扯著,(插句笑話,你們昨天上午曾經被濃縮為一個“鬮”,我一手抓下去,還是“緣分”這個東西把你們捧在我手裡。)跨入了二中高一十一班的門檻,在這個時空下,我們從此擁有了一個昂貴的名字----高一十一班;

有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奠基,隨即我們將以“集體”為跳板,準備第三步的跨越----實現我們的考上大學的夢想。

幸運使然,我便以師長的身份立於大家面前。因此,總得向你們表示點什麼----

多年的教育教學班級管理經驗告訴我,每級高一新生入校後對高中教師教法、生活環境的適應,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各科學習學法向高中階段過渡,使得不少同學進入高中後感到苦惱和擔心。作為班頭,我有必要跟你多嘮叨上幾句。

往年許多家長都發現,他們的子女進入高中一段時間後並不開心。相反,卻遇到了很多煩惱:比如不適應高中各科的學習;和周圍的同學合不來,感到孤獨;因成績、家庭經濟條件、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自卑;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等等。有些學生在遇到這些煩惱又不願意讓周圍的人知道時,很自然地要向自己的父母傾訴。但對於這些問題,父母往往和學生一樣毫無思想準備,因此難免憂心忡忡。有的家長跑到學校,出面幫學生解決一些問題和矛盾,似乎這樣就能給學生一些安慰和補償。更有甚者,當個別新生因適應不了高中生活而想退學時,家長竟急忙將學生接回家中

家長的焦慮、關注和“挺身而出”,是不是幫了大家的忙,使我們能更快適應新生活呢恐怕也是恰恰相反。家長的態度似乎在告訴大家:你真可憐,沒有我們在身邊,你應付不了生活的變化。這便使學生在高中校園裡更加感到孤獨無助。當學生遇到新的困難時,也就更傾向於向父母尋求庇護和安慰,而不是勇敢地面對現實,積極地解決問題。其實,進入高中後學生一時不適應新的環境,這是正常現象。和國中相比,高中不僅僅是校園大了,人際環境和社會化的任務也比以前複雜了,而且要學的東西更深更難了。學生從小積累起來的那點人生經驗,一時應付不了新的情境,於是就出現了不適應。這種不適應,可以看作是人生旅途中一次小小的危機。但“危機”是由“危險”和“機會”兩個詞構成的。如果不是逃避矛

盾,而是努力增長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能,從不適應變為適應,為今後步入高校應付更加複雜的社會環境積累經驗。

從現在開始,從這裡開始,從你我建立師生關係開始,我們以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我們的心跳必須與集體的脈搏同步;我們的心絃必須與集體的和聲共鳴;我們的心緒必須與集體的生息協調。我們是固若金湯的集體!我們的每顆心都是指南針,而集體的榮譽----高一十一班的榮譽就是我們的磁南極!為此,我要把我的心掏給大家----

我的心是“愛心”,愛我的事業、愛我的學生是這顆心始終恪守的信念;

我的心是“責任心”,肩負教育的重任、肩負家長的重託是這顆心始終包納的誓言;我的心是“進取心”,充盈自己的知識海洋、充盈學生的科學頭腦是這顆心始終不懈的追求;

我的心是“事業心”,敬業奉獻、忘我無我是這顆心的質地;

我們用我們的行動作證,我們的集體一定會實現這樣的目標:

“風正風濃爭上爭先學優品優成人成才”

“風正風濃”意指班風正、學風濃。這是一個班集體成型的基礎和標誌。

“班風”和“學風”更是一個班集體的兩副強勁的翅膀,只有靠它們的共振,才能使我們的班集體飛向輝煌!

何謂“正”應該是“班風”這隻翅膀上兩隻最堅硬的箭羽----思想正和輿論正。“思想正”要求同學們胸懷有他、心中無我,以集體的利益作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那麼,我們這個集體一定會無堅不摧;“輿論正”要求同學們的意識觀念融合成正確的輿論氛圍,讓“真善美”發揚光大、使“假惡醜”退避無蹤,那麼,我們這個集體,一定會永遠罩著和煦的春風、燦爛的陽光!

2022年班會教師講話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一隻蝸牛爬在草地裡,它想要爬上泰山山頂去體會“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但是它一計算,需要用九百天,它搖了搖頭。它又想到黃河源頭,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但是需要八百天,它又搖了搖頭……最終這隻蝸牛死在了爛草堆中。蝸牛的志向不能說不遠大,但是它的悲哀在於不曾邁一隻腳,沒有走半步路,因而“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和“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只能成為永遠的夢。

為理想而奮鬥,實際的行動勝得過千言萬語。當你有困難時,動腦去思考;當你有渴望時,動身去追求。為理想而奮鬥,調動全身的每一個細胞,哪怕還沒有獲得成功,我們也在一點點向成功靠近。為理想而奮鬥,腳踏實地邁開腳步,無論是在寬廣的大道還是在泥濘的小路,讓途中留下你堅實的腳印,在沿途灑滿你辛勤的汗水。在路上,我們耕耘,在道旁,我們思索。汗水和智慧灑滿沿途,美麗和成就寫在身後。

社會上常流傳著這樣一些嘆息:“我只是一個弱者,一沒文憑,二沒工作經驗,終將被社會淘汰……”的確,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洋溢奮鬥的社會,它需要競爭支撐,正如“適者生存,弱者淘汰”那樣殘酷,它也需要奮鬥來作證,正如“一波三折”那樣激烈。

人生,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有時,奮鬥是人生的補充劑。為著一個立下的理想、目標,而奮鬥著!

從前有兩隻小青蛙,溜到農民的房子裡玩。它們站到一個罈子沿兒上跳舞時,不小心滑進裡面。面對那黏糊的油,它們變得束手無策,但較小的青蛙卻一直用四肢划動著,與死亡對抗著。經過幾百次的奮鬥,黃油凝固了,較小的青蛙獲得了生存的機會。

人們常說:患難出人才。也許奮鬥中也會遇到挫折,但總是能化險為夷,迎來成功。

愛迪生在99次失敗後,努力奮鬥,總結經驗,向著他偉大理想的方向前進,終於發明了電燈,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的一批先進分子,在不斷奮鬥、探索中,找到了民族的求生之路,為新中國的明天開拓了紀元。……

有時,奮鬥是信念的必須。

奮鬥中,馬克思固守清貧,探索鬥爭,揭示真理;

奮鬥中,文天祥直指南方,談笑而死,凸顯風骨;

奮鬥中,比爾蓋茨毅然休學,愛其所愛,創立微軟。

有藍天,鳥兒將會自由自在;有大海,魚兒將會無憂無慮;有綠色,生命將會充滿希望……有奮鬥人生將會出奇絢麗。

人生,需要競爭支撐,也需要奮鬥作伴。

就像感動中國20xx年度獲獎者洪戰輝所說:“貧窮不是搏得人們同情的資本,奮鬥才是最重要的。”雖然誰都無法說清“是苦難造就了天才,還是天才熱愛苦難”,但我還是堅信:是奮鬥使天才克服了苦難,困難最積極的作用,也僅僅是磨練了天才的意志,使他更具韌性。因此,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天才,更不是苦難,而是奮鬥。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個人並不能因為諸如貧窮、殘疾等因素而向人搖尾乞憐,所謂“嗟來之食”,其實際意義也不過是一紙出賣靈魂的“賣身契”。作為一箇中國人,更應該明瞭並繼承這種勇往直前、不畏不懼的奮鬥精神。要奮鬥,還需要堅強的意志。因此,就離不開苦難即逆境的作用。當然,也並非苦難才能使人意志堅強,事實證明,苦難是磨練意志的最好方法。愛迪生曾說過:“天才=1%的天分+99%的汗水。”由此可見,一個人要取得成功,主要是靠奮鬥。我們不可能奢望誰會在我們飢餓時送來美味佳餚,那是無助,疑慮,恐怖,甚至憎惡。要想不被餓死,就得握緊拳頭去奮鬥,去拼搏那一份屬於你的未來。

當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時,他就應該明白奮鬥對於人類是多麼的重要。

有人說:魯迅的人生是吶喊人生,胡適的人生是實用人生,林語堂的人生是幽默人生,梁實秋的人生是雅緻人生,郁達夫的人生是充沛的人生……何不把我們的人生變成奮鬥的人生。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