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通用5篇)

欄目: 思想宣傳講話稿 / 釋出於: / 人氣:2.56W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 篇1

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在新時代,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通用5篇)

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強調,要“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在實踐活動中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這為我們觀察思考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程序,提供了兩個基本座標: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是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二是離不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兩個基本座標,恰恰是一個整體的兩個側面,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在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前進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和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始終是相輔相成的;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我們黨的利益,人民的主張就是我們黨的主張。指出,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所以,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的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這就深刻闡述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一個根本特性,即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高度統一性。這種統一性,也是人民主體地位的根本特性。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在改革開放事業中,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之間的高度統一性,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內在要求決定的。這種內在要求,至少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提高改革開放決策的科學性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是高度一致的。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通過的重要檔案,黨在改革開放中作出的每一個決策,既體現全黨的智慧,也體現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是黨的智慧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指出,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他還指出,黨和國家決策機關,在全面深化改革程序中,遇到任何關係複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麼?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並提醒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群眾的心聲、呼聲、智慧、力量就是我們黨工作的出發點和基石,也是我們黨出政策、作決策的基礎。

二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與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是高度一致的。在改革開放中,黨的領導越是得到加強和改善,人民群眾在推進改革開放中的主體地位就越能得到體現。指出,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越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這就是說,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只是為了黨的自身建設,更是為了更好地帶領人民前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無論歷史程序如何演進,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永遠不會改變,黨的事業與人民事業的高度一致性永遠不會改變。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性是偉大社會變革給出的答案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高度統一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決定的,也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的奮鬥實踐中,特別是在推進偉大社會變革中探索出來的根本答案。

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實踐看,我們之所以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一個根本經驗就是我們黨始終牢記自己的初心來自人民,使命也立足於人民。在嚴酷的革命鬥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存基礎就是和人民群眾在一起,關心群眾的疾苦、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生產和生活中的切實問題。正因為我們黨這樣做了,人民群眾就把黨的事業與他們的生命連在一起。這種生死與共、血脈相連的關係,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倒的。毛澤東在總結我們黨為什麼能夠取得革命勝利時,講過這樣兩句話:“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這兩句話,既講清了中國共產黨勝利的根本原因,也講清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與人民主張的高度一致性,還講清了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

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看,我們之所以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能夠成功實現中國歷史上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是黨帶領人民共同努力奮鬥的結果。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是這場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而其中的一個根本經驗,就是我們黨始終牢記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倡導共產黨人尤其是黨的幹部要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我們黨領導的社會改革任務和一切事業發展,無不體現人民群眾的意願;我們黨提出的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以及在各行各業實施的發展規劃和建設舉措,無不反映出人民群眾的強烈要求和迫切願望。在我們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所實現的每一次偉大的社會變革和取得的社會發展進步,都體現了黨的主張與人民主張的高度統一。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性是改革開放實踐給出的答案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之間的高度統一性,是中國共產黨總結4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得出來的根本答案。

改革開放以來,無論農村改革還是城市改革,無論經濟體制改革還是各個領域改革的全面推進,在整個歷史程序中,我們走出的每一個腳步、取得的每一點突破,無不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無不凝聚著人民智慧和黨的智慧。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一如既往地把人民的主張寫進自己的宗旨裡、刻在自己的旗幟上。正如所指出的,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在談到如何做重大改革決策尤其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改革決策時,特別強調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思路、制定舉措、推進落實”;在強調“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時指出,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以百姓心為心”,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這就是我們黨決策改革和落實改革的出發點,也是我們一切改革實踐活動的基點。只要我們事事替人民著想、處處拜人民為師,我們的事業就“靈”。改革開放以來,每到總結歷史經驗和展望前進道路的時候,我們黨都不斷強調,時刻不能忘記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我們黨沒有任何私利,必須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決不能以權謀私;必須把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決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我們黨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這些經驗總結,不是理論的推導,而是社會實踐活生生的反映。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走到今天,取得巨大成功特別是改革開放成功的歷史真理。

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既是我們理解中國共產黨初心的一個基點,也是我們理解改革開放事業特別是新時代的一個根本的出發點。從這裡出發,就知道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應該怎麼做,立場在哪裡、著力點在哪裡、目標在哪裡、責任在哪裡。正如指出的,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無論改革開放事業如何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共產黨人的本色都不能有任何改變,中國共產黨與人民血肉聯絡的高度統一性都不能有任何變化。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 篇2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對外開放。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這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一條寶貴啟示。

當今世界,任何國家要想實現發展都必須與世界緊密聯絡在一起,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結束後,鄧小平同志科學分析世界發展趨勢和我國外部環境,深刻指出,“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40多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開啟國門搞建設,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序,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格局,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發展奇蹟。

在對外開放中,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境外的資金、技術、人才以及先進管理經驗進入中國,我國企業也走出國門開展對外投資,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對外開放使我們能夠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範圍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更大發展,世界各國也在中國找到了更廣闊的市場、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發展機遇。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這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在30%以上。這些數字足以說明,中國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中國用事實和行動證明,中國對外開放絕不僅僅是要實現自身發展,而是要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

當今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經濟全球化持續向前的歷史大勢沒有改變,人類謀求普遍安全、持久繁榮的共同訴求沒有改變。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意願沒有變,也不會變。正如所說:“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新時代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符合時代潮流的對外開放。這意味著中國將著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形成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 篇3

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以抓好黨建工作為突破口,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推動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積極探索“黨建+扶貧”工作模式,通過精準選派駐村工作隊,選優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夯實黨建基礎,領航集體經濟。托克托縣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下基層、辦實事、轉作風”行動,選派骨幹力量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在精準培訓、日常管理、後勤保障上下足功夫,發揮好駐村第一書記的“領路人”“指導員”作用。廣大駐村第一書記立下志向、撲下身子,和村民一道,結合村情實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自我造血功能,發掘脫貧致富的源泉。堅持把村集體經濟“清零遞增”作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的重要舉措,指導農村黨支部深入開展“三定三亮三評”“固定黨日”活動,積極推行黨員積分評星定級管理,全面提升了農村黨員幹部的“四個意識”。今年以來,村黨支部為民辦事、帶領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提高,全縣120個村的集體經濟全部實現“清零”。伍什家鎮什拉壕村按照“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將紅辣椒採摘、深加工、銷售、運輸、儲藏等服務與旅遊觀光相結合,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古城鎮北臺基村打造了新時代紅色講習所,建成黨性教育中心,開發紅色旅遊資源,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搭建遠端課堂,做實教育培訓。按照“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通過集中培訓、以會代訓、邊幹邊學等形式,對全縣120名駐村第一書記進行全覆蓋培訓,促進駐村第一書記隊伍整體素質顯著提升。為擴大幹部群眾教育培訓的覆蓋面,提升脫貧攻堅教育培訓效率,縣委組織部打破傳統教育培訓模式,把“網際網路+”融入到脫貧攻堅教育培訓中,建設了遠端教育終端,及時推送學習內容,實時監測課堂動態,實現了無紙化教學與網際網路技術的有機融合,截至目前,已培訓村幹部1000餘人次。此外還選取60個站點安裝了黨建直通車視訊學習系統,搭建了視訊學習平臺,著力提升“學用”效果,舉辦種養殖、新技術推廣等實用線上講座12期,參與群眾達8000餘人次。

壓實責任鏈條,激發內生動力。托克托縣健全完善抓黨建促脫貧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建立領導幹部扶貧工作履職測評、考核和評價體系,把履行抓黨建責任與落實脫貧攻堅任務同安排、同督查、同考核。制定了《駐村幫扶工作隊考核管理辦法》《關於加強駐村幹部幫扶工作的整改方案》等相關檔案,全面指導駐村幹部開展工作,讓駐村幹部沉在一線幹有方向、定有標尺、評有依據。全面推行考勤簽到、請銷假、民情日記調閱、督查通報、定期彙報等日常管理制度,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監督機制,促進駐村幹部沉在村裡,紮實工作。對脫貧攻堅中工作紮實、業績突出、作風過硬的幹部重點培養、優先提拔使用,為脫貧攻堅一線實績突出的幹部幹事創業搭建了舞臺,對工作不力、任務完成較差的幹部進行約談問責。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 篇4

“通,達也。”自古以來,互聯互通就是人類社會的追求。指出:“互聯互通是釋放發展潛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聯動發展的基礎前提。”“一帶一路”建設和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一帶一路”建設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和人文基礎,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增進民心相通需要統籌協調各種關係,如物件上要協調主體多元與目標一致的關係,機制上要協調政府主導和民眾參與的關係,時間上要協調傳承歷史與建構未來的關係,才能匯聚起民心相通的最大合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持續發展。

1.善於在多元主體中達成一致目標

民心集中體現為一定社會範圍內的民眾對觸及其共同利益、價值觀念的問題、現象、事實所產生的意志,具有一致性、廣泛性和長期性等特點。民心相通是特定人群內或不同人群中人與人之間心理意願的交流融合、同向一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心相通與社會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跨文化境遇中,實現民心相通更要熟悉彼此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會心理、交際用語等諸多因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民心相通,必須積極應對不同文化、文明之間的交融與交鋒。據統計,“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地跨中亞、東盟、南亞、中東歐、西亞、北非,直接相關國家有65個,總人口約44億。既有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有實行西方式政黨制度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有實行君主政體的阿拉伯國家。跨越不同文明區域,存在多種不同宗教信仰,使用50多種國家通用語和200多種民族語言。多元化民眾、多樣化國情,加之沿線民眾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認知、接納層次不一,均給民心相通帶來諸多機遇與挑戰。

“通者,同也。”面對多樣化的溝通主體,只有找到共同點才能形成交集,互通互印。從一定意義上講,實現民心相通就是尋求一致性、培育共同點的過程。儘管“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家各地區都希望發展進步,但不同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發展階段導致各自的發展目標不盡相同。除培育共同的利益訴求外,還需要挖掘其他共同點。可以是相同的歷史記憶,在繼承發揚歷史傳統中實現民心相通;可以是相近的生活環境,在日常往來的守望相助中實現民心相通;可以是相似的價值理念,在互學互鑑中實現民心相通;可以是趨同的願景目標,在攜手同行中實現民心相通……民心相通中的相同點因人因地因事而異,是建立在多樣性基礎上的一致性,是點與點串聯中形成的互通性。

相互達成一致、實現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是共商。正如所指出的,“就是集思廣益,好事大家商量著辦,使‘一帶一路’建設兼顧雙方利益和關切,體現雙方智慧和創意”。共商需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包容互鑑。民心相通的前提是接納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既有國情,認同各個國家、地區的不同文明。文明沒有優劣、高下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指出:“只有交流互鑑,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傲慢和偏見是文明交流互鑑的最大障礙,只有保持互相欣賞、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姿態,才能在協商中找到共同的契合點,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二是平等協商。“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國家都是平等的,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平等參與者,都可以就雙邊、多邊合作發表意見。指出:“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後,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國共同商量來辦。作為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三是換位思考。推己及人、設身處地是民心溝通必備環節,“不能以己度人、一廂情願”。換位思考不只是轉化立場,更重要的是通過交際語言、思維方式的轉換找準彼此的文化差異,用對方的母語去熟練表達,用對方秉持的文化價值理念彌合差異,以此通人心、換真心,恰如所言:“互聯互通是一條心靈之路,你瞭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會越講越明白,事情就會越來越好辦。”

2.善於在政府主導中融合民眾互動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共商、共建、共享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由共商達成共識、達成一致意願使民心相通具備意向性,而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從理念轉化為行動,還需要有直接的、鮮活的載體和推動力。增進民心相通的現實力量大體分為兩類:政府的力量、民眾的力量。其中政府部門掌握豐厚的人財物資源,具有決策和執行的行政權,能夠調動各方力量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地開展民心相通工作。自20xx年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來,黨和國家運籌帷幄,先後成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釋出《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近6年的時間裡,“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國家民眾的認可度、參與度大幅提升,民心相通工作取得巨大進展。對此,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已牽頭把眾多好經驗、好方法、好探索結整合《“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報告》。

當然,在注重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避免政府“唱獨角戲”。政府出臺的方針政策最終要落實到具體專案上、分擔到個人上,因此一定要善於挖掘民間力量。從內涵上講,民心相通中的“民”不僅包括政府官員,還包括普通民眾、企業家、專家學者、媒體記者、海外華僑等各階層人士。民眾是民心相通的主體,沒有廣大民眾的參與,民心相通就會浮於表面、失去根基。實際上,民眾在民心相通中自有優勢,內容多樣、形式靈活、平等自願、直接接觸的民間往來有利於增進了解、溝通思想、深化友誼。

實踐證明,政府和民眾的良性互動才能讓民心相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民心相通的“通”是過程,產生的力則來自於“合”。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呼應聯動,能讓民心相通聚成有效合力。為此,強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要發揮政府把握方向、統籌協調作用,又要發揮市場作用。政府要在宣傳推介、加強協調、建立機制等方面發揮主導性作用,同時要注意構建以市場為基礎、企業為主體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廣泛調動各類企業參與,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投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形成政府、市場、社會有機結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民間促進的立體格局。”

3.善於在傳承歷史中建構未來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傳承歷史與開創未來的偉大倡議。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古代中國在建設“草原絲綢之路”“沙漠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時,孕育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千百年來,絲路精神溝通東西方文化、交融多元文明,沿線各國以此為紐帶,互聯互通,共同發展。歲月變遷中,絲路精神在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心中代代積澱,形成了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對此,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放眼世界,眾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已表現出濃濃的絲路情結,推出了不同的“絲綢之路”建設規劃,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開發計劃署的“絲綢之路復興”計劃、伊朗的“鐵路絲綢之路”、哈薩克的“哈薩克—新絲綢之路”計劃……歷久彌新的“絲路精神”已成為推動現代國際社會合作發展的重要紐帶,成為塑造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重要原則。

在積極傳承絲路文明、弘揚絲路精神的同時,要注意“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各國在長期歷史發展中曾經出現過的民族矛盾、宗教衝突,積累下的歷史恩怨。傳承歷史友誼有利於民心相通,消解歷史恩怨更有助於開啟心扉。要堅持歷史與邏輯相一致的原則,對歷史上的矛盾問題加以梳理總結,以發展的眼光解開存在於“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國家民眾之中的“心結”。同時,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發生重大變化,需要不斷推動傳統絲路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要把絲路文明最核心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的絲路精神弘揚起來,以人們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方式推廣開來。

歷史可鑑,未來可期。指出:“這一倡議源自中國,更屬於世界;根植於歷史,更面向未來。”英國曆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也在《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向世人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是一部濃縮的世界史,絲綢之路是人類文明最耀眼的舞臺。它不僅塑造了人類的過去,更將主宰世界的未來。”面向未來的“一帶一路”建設在“空間”和“本質”上已經超越了傳統的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產品。它以亞歐大陸為重點,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開放,不排除、也不針對任何一方。”“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互相對接、優勢互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援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從本質上看,“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以全球為基礎、以平等自願關係為紐帶、以“互信、互通、共享”為特徵的治理模式,指出:“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置身其中的民心相通不止於結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關鍵是要形成命運共同體意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生活在共同的家園,擁有共同的命運,人類歷史始終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發展”。

國之交在民相親,民相親在心相通。民心相通不會一蹴而就,需要精耕細作,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動民心相通建設,需要大力促進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命運與共,讓各國民眾在實現共同發展的過程中成為好朋友、好夥伴,逐步構建責任共擔、利益共享、休慼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此,強調:“我們正走在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們相向而行,心連心,不後退,不停步,我們終能迎來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們的事業會像古絲綢之路一樣流傳久遠、澤被後代。”

堅定走好開放發展之路思想宣傳 篇5

同志們:

今天這次縣文明委全委(擴大)會議,主要是傳達貫徹省、市文明委全會精神,研究部署我縣精神文明建立工作任務。根據省文明委統一安排,今年5—9月份將對包括銅陵縣在內的全省建立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進行隨機複查和暗訪,並視情予以確認或撤銷先進縣稱號。同時,省文明委已從5月份開始,對全省符合申報首屆全國文明城市條件的銅陵市等五個城市進行明查暗訪和綜合測評,最終確定2個城市向中央文明辦推薦。我縣作為銅陵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建立的水平直接影響全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成效。因此,可以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縣精神文明建立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既要確保順利通過省文明委的複查,又要為全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為此,剛才兆勝部長傳達了省、市文明委會議精神,樹海書記回顧總結了今年以來主要工作,並對下階段的工作任務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希望大家結合各自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應該說,近幾年來我縣精神文明建立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後榮獲“全省建立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全省改水改廁工作先進縣”等榮譽稱號,順安鎮也被授予“全省文明小集鎮”稱號。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全縣上下特別是精神文明建立戰線堅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結果,確實應該倍加珍惜。但是,對照先進,拓寬視野,放大鏡頭,深入審視和分析我縣精神文明建立工作現狀,我們感到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這些問題和差距突出表現在建立的發展不夠平衡,工作成果沒有得到有效鞏固,長效管理措施還沒有很好的落實,居民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同時,從我們自身的工作來說,也還有思想不夠解放、創新意識不強、對一些突出問題解決的辦法不多等問題。這些問題都亟待我們認真加以解決。對此,全縣上下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一定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銅陵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特別是面對省檢的日益臨近,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迅速行動起來,切實增強責任感與緊迫感,做到在思想上更加堅定,在行動上更加自覺,不斷加強和改進各項工作,進一步提升全縣精神文明建立工作質量與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銅陵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有力的精神支撐、堅實的道德基礎和良好的文化條件。為此,我再強調四點意見。

第一,要圍繞中心,努力營造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

對我縣來說,在相當長時期內,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差距就是發展不夠。“加快發展、富民強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我們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務。因此,精神文明建立要緊緊圍繞這個主題,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始終堅持把促進發展貫穿於精神文明建立的全過程,把促進發展的實際成效作為衡量精神文明建立工作的最終標準。要高度重視輿論引導,進一步激發各級幹部時不我待、幹事創業的緊迫感、責任感,煥發廣大群眾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自信心、進取心,把全縣上下加快發展的氛圍造得更濃、幹勁鼓得更足、措施落得更實,努力形成團結一致求發展的生動局面。要切實強化正面宣傳,善於運用說服教育、示範引導等手段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緊緊抓住幹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好釋疑解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方面的工作,努力把全縣上下的思想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形成政令暢通、協調共進的工作格局。要著力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各級各部門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法、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努力形成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規範守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為縣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不斷加大外宣工作力度,多與上級宣傳輿論部門交流溝通,多做有利於銅陵發展的事,多說有利於銅陵發展的話,努力塑造銅陵改革開放、朝氣蓬勃、和諧團結、奮力崛起的良好形象,增強銅陵在區域發展中的競爭力。

第二、要以人為本,切實滿足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

精神文明建立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並最終以建立的實際成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切實關注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重點解決群眾“急、難、愁”的問題,辦好作用大、影響大、效果好的實事,以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成果取信於民。要堅持把“發展、為民、求實”統一起來,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開展工作的力度和推進的速度同群眾的承受程度結合起來,想群眾所盼、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求,堅決不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要高度重視提高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營造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係。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文明建立工作的群眾性和實踐性,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保護和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熱情,努力把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來,形成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使我們的工作紮根於群眾、紮根於基層,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

第三,要改革創新,不斷開創精神文明建設新局面

做好新形勢下的精神文明建立工作,必須善於繼承,勇於改革,敢於創新。各級各部門要都主動適應新形勢新階段新任務的要求,科學把握精神文明建立工作的新特點、新規律,以新的視野、新的觀念,不斷充實新的內容,探索新的方法,在繼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點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創新。一要在內容和載體上不斷創新。要著眼於形勢的需要、群眾的需要和工作的需要,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著力創新工作內容,不斷拓展工作領域,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和多樣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具體的建立工作中,特別要注意精心研究活動主題,精心設計活動載體,精心安排活動形式,使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和薰陶,不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的文明程度。二要在體制和機制上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的創新帶有根本性。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精神文明建立工作的激勵和監督機制,改變單純靠評比來推動的工作模式。尤其要善於依靠法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學會運用法律法規來促進具體問題的解決和複雜矛盾的處理。當前,要進一步推進和深化環衛體制改革,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建立並完善環衛市場準入制度和環衛企業資源認證制度,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環衛行業競爭,促進環衛事業的發展。要進一步推進攤群點自治管理工作,堅決取締流動攤點,規範市場經營秩序。要進一步推進和啟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切實解決多頭執法、重複執法和執法擾民問題,實現綜合執法。三要在方式和方法上不斷創新。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精神文明建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果只是簡單重複過去的老方式、老辦法,工作就難以奏效,甚至適得其反。要針對社會發展的實際,針對群眾的興趣愛好,針對群眾關心的難點問題,堅持把開展精神文明建立與為民辦實事緊密結合起來,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要積極探索體現時代特徵、符合建立發展規律、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方式、新方法,努力把群眾的主體作用和能動作用發揮出來,用民主、平等的方式方法激發基層組織和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立的熱情,逐步使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第四、要加強領導,全面落實精神文明建立工作責任

精神文明建設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全縣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不斷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文明委協調指導、群眾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努力做到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特別是當前省對市、對縣檢查在即,全縣上下要高度重視,切實強化三項責任。一是領導責任。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親自過問,親自檢查督促,積極主動地協調解決本單位精神文明建立有關問題。分管負責同志要把這項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的工作,投入主要精力,認真抓好具體問題的協調和落實。二是部門責任。縣文明辦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承擔了大量的日常工作,要繼續發揮參謀、協調、落實的作用,統一協調好各部門的行動,既要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又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縣委、縣政府和縣文明委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其他單位要牢固樹立全域性觀念,真正把精神文明建立作為自己的份內職責而不是額外負擔,按照年初簽訂的目標管理責任狀要求,主動配合縣文明委的統一安排,做到不推諉、不扯皮,毫無怨言、積極認真地抓好工作。三是工作責任。具體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志,要切實強化迎檢意識,增強工作的責任感與緊迫感,認真對照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搞好專項整治,務必使全縣精神文明建立工作在近期有一個新的提升。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當前全縣各項工作十分繁重,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文明委成員單位要注意統籌兼顧,把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與做好業務工作結合起來,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結合起來,與建設學習型城鎮結合起來,使各方面工作有機統一、同步推進。

同志們,做好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立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鉅。希望大家按照縣委、縣政府和縣文明委的統一部署,紮實履行各自職責,確保通過全省複檢。並以此為契機,把我縣精神文明建立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加快發展、富民強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