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精選5篇)

欄目: 學校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2.44W

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篇1

一、培養目標

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精選5篇)

主動適應時代要求和基礎教育改革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格物致知”的辦院理念和“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思路和“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特色,培養專業基礎知識紮實,綜合素質全面,個性特長明顯,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進一步發展潛力的新型國小教師。同時,本專業也為學生在相關教育學科領域繼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具體要求

本專業定格在高等師範教育,定位於綜合素質教育,定向於服務基礎教育,既要對學生實行全面發展的綜合培養,又要實現學生學有專長的定向發展。通過四年學習,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必須達到大學本科的水準,不僅能夠創造性地從事現代國小教育相關學科的教學,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鬥的志向和責任感;

2、熱愛國小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3、全面系統地掌握一至二門國小相關學科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勝任一至二門國小相關學科的教學;

4、掌握較為寬廣的自然科學、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方面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全面、綜合的知識結構;

5、全面系統地掌握教育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創造性地從事現代國小教育相關學科的教學;

6、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進一步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和潛力;

7、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具備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意識與能力。

三、學制、畢業學分和授予學位

學制:標準學制4年,實行彈性學制,學習期限可控制在3-6年。

畢業學分:170學分。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學位。

四、專業核心課程

教育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論、教育研究方法、各學科課程教學論、發展心理學、教育評價學、教育統計學、漢語基礎、微積分初步、英語精讀等。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現場觀摩與課堂觀察、班級管理、課程開發、課堂教學與學校規劃頂崗實習、學科微格教學訓練、社群服務與研究性學習、行業調查與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等。

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篇2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熱愛基礎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教育信念堅定,社會責任感強,具有科學的學生觀、教師觀、教育觀,具有紮實的的學科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發展自我的知識和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全科型的國小教師以及從事基礎教育研究、諮詢、管理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國小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兒童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本專業採取全面綜合培養、分文理方向發展特長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實事求是,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秉承教師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具備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的基本能力、專業素養和一定的教育研究、終身學習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國小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研究國小生的科學方法;

3.具有國小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家有關國小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 瞭解國小教育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7.實現知識、能力與個性的一體化發展,具有全科型的教師職業素養;

8.具備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有效實施課堂教學與管理學生的能力,能夠進行學科教學設計、有效開展國小綜合實踐活動;

9.具有良好的溝通與合作能力,以及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審美能力;

10.形成熱愛國小教育事業的信念,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主幹學科

教育學、心理學

四、核心課程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國小德育、現代漢語、高等數學、國小語文教學論、國小數學教學論、科學課程教學論、國小課程標準與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評價學、學校管理學、班級管理等。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六、修業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學位

教育學學士。

八、畢業最低學分及要求

畢業最低學分為162學分。其中公共基礎平臺41學分,學科基礎平臺12.5學分,專業基礎平臺44.5學分,專業方向模組25學分,專業任意選修模組不低於8學分,公共選修模組不低於6學分;獨立實踐環節25學分。

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篇3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主要面向國小、教育培訓機構、教育研究機構等單位,在教育、教學、研究、管理一線能從事國小教育各學科課程教學、學生教育與管理、教育教學研究等工作,具有國小兒童身心發展與國小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生涯發展基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全科型、個性專長明顯、教育素養較為深厚、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濃厚、發展潛力較大”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一)知識結構

1.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知識。

2.掌握較為寬廣的自然科學、社會學科、人文學科和藝術學科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全面、綜合的知識結構。

3.掌握國小兒童身心發展、國小兒童教育、國小課程與教學、國小教育管理、國小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4.掌握國家和地方關於國小教育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瞭解國家和地方關於國小教育改革的新動向。

5.掌握普通話、英語和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掌握資訊檢索基本知識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

6.掌握軍事、體育與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二)能力結構

1.具有從事國小班級集體教育與管理,以及國小兒童個別教育與引導的能力。

2.具有從事國小課堂教學工作的能力和設計、實施、指導課外、校外教育活動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合作能力。

4.具有藉助現代資訊化工具獲取、加工和釋出資源和資訊的能力。

5.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6.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承受能力、交往能力和身心自我保健能力。

(三)素質結構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艱苦奮鬥,誠信守法,團結合作、樂於奉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會公德。

3.熱愛國小兒童和國小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4.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

5.求實創新,開拓進取,具有終身學習和持續專業發展的意識。

三、學制及授予學位

學制:4年。

授予學位:本專業學生須按培養方案要求修讀各類課程,且考核合格,總學分達到164學分及以上方可畢業。本專業授教育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課程

國小心理學、國小教育學、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國小語文研究、國小數學研究、少先隊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學校教育研究方法、現代教育技術。

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篇4

一、資格條件

(一)認同寶源企業文化和歷史使命,為人誠信,擁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

(二)能夠較好的應對和處理工作中的壓力,能夠以發展和變化的眼光對待工作,善於理解新鮮事物,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持續的自學潛力。

(三)具有較強的溝通和語言表達潛力。

(四)在寶源工作期間,有良好的工作業績和績效評價,具備較強的專業工作潛力。

(五)大專(含)以上學歷,35歲(含)以下,在集團工作1年(含)以上。

二、後備人才的申報與選拔程式

各部門、各基地於每年的6月及12月上報本部門的後備人才名單。綜合管理部根據各部門、各基地申報名單對候選物件進行審查、考核,篩選,確定人選,進入後備人才庫。

(一)申報

申報人填寫《後備人才申報表》(附後),透過以下方式上報綜合管理部:

1、各部門、各基地以部門、基地名義推薦,並將申報表報綜合管理部。

2、各部門、各基地員工向綜合管理部自薦,直接將申報表報公司綜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二選拔入庫

綜合管理部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後,通知申報人蔘加選拔測試。透過測試者正式進入後備人才庫,並開展培養工作。選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輪,每輪考核設定基準分,未到達基準分者即淘汰。到達基準分者進入下一輪考核。每輪考核成績保留,最終成績為各輪成績加權平均。

1、專業英語水平測試:主要包括英語筆試和英語口試。

2、價值觀念及綜合素質測試:主要包括職業傾向測試、個性特徵測試、智力測試或寫作。

3、業務知識測試:

4、面試:由公司領導、綜合管理部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面試小組進行面試,採取一對一交談或無領導小組討論形式,側重思維、表達潛力的測試。

三、後備人才的培養

後備人才的培養有基礎培訓、輪崗實習、內部兼職和掛職鍛鍊四種方式。

一基礎培訓

1、培養主題:企業文化、管理知識、溝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識。

2、培養方式:參加集團或公司統一組織的企業文化、管理知識、溝通技巧等培訓;參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訓。

3、培養目標:使後備人才熟悉業務知識、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二輪崗學習

1、培養主題:業務流程、實際技能的掌握和應用

2、培養方式:將後備人才安排到各部門進行工作學習,瞭解該部門實際狀況。重點了解各崗位業務知識、工作流程、相關規章制度等資料。輪崗週期分為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三種。輪崗結束,後備人才需在一個月內上交輪崗實習報告,報告應注重實效,到達分析現狀、解決問題、優化管理的目的。考核報告由該部門經理初評打分、綜合管理部經理複核評分,兩者按6:4比例權重後得出實習報告最終成績。實習報告成績將作為輪崗實習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據。

三內部兼職

培養主題:增強對各部門工作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和潛力。培養方式:兼職人員以學習、調研、協助為職責,參與兼職部門具體業務的運作過程,提出相關意見和推薦,並承擔相關工作,在兼職業務上理解兼職部門領導管理。

四掛職鍛鍊

1、培養主題:綜合技能的全面鍛鍊和提升

2、培養方式:將後備人才安排到各部門相應崗位上掛職,由綜合管理部審批發文。掛職的時間不應低於10個月。掛職鍛鍊的崗位編制做為臨時編制,僅用於培養後備人才,不作為公司正式的編制。

四、後備人才的考核、淘汰、出庫、任用及後續跟蹤

一後備人才考核

1.後備人才考核、淘汰週期為2年。

2.考核包括培訓考核、崗位考核、潛力測試3大部分。

其中:培訓考核指每次培訓結束後,由培訓組織單位組織各種形式的考試(如筆試、小組討論、心得撰寫、課題研究等),對培訓結果給予評價。崗位考核指每半年由後備人才所在部門對其進行績效考核,對後備人才的工作狀況進行評價。潛力測試指檢查兩年內後備人才是否取得一項中級(含)以上職稱或考取更高階學位。

二後備人才淘汰有以下狀況者,經公司領導審批後,從後備人才庫中淘汰:

1.崗位考核成績連續兩年處於所在部門50%排行以下者;

2.潛力測試不合格者(兩年內未完成自學資料者);

3.培訓表現不合格者(未能參加必修課程學習或違反培訓紀律、培訓考核成績兩次以上不合格者);

4.違背誠信承諾書資料,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組織的各類活動中,行為方式與寶源集團倡導的企業文化理念不符者。

三後備人才出庫及任用

1.後備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或培養結束後,根據公司各部門、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綜合管理部統一調配,兼職培訓、輪崗學習或掛職鍛鍊。經考核合格,成為公司新設或空缺崗位聘任的首要人選,正式任命後,視為正式出庫。2年內未任命的後備幹部自動出庫。

2.後備人才出庫後,納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式。

3.後備人才庫將遵循“滾動、跟蹤、淘汰、發展”的培養原則,淘汰不合格者,發展新的後備人才,實現人才滾動培養。

五、相關說明

一後備人才入庫後,其原人事關係不變動。

二後備人才入庫後,由綜合管理部根據培養方案,安排其參加培訓、考核或者掛職鍛鍊等。

三為了做好後備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各部門需提高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參照選拔條件,用心、慎重地推薦後備人才候選人;對於申報或入選後備人才庫的員工,所在部門要在日常工作中給予大力支援,公司將後備人才的培養工作,作為對該部門第一負責人考核的指標之一。

四參加崗位鍛鍊的後備人才薪資待遇參照其輪崗崗位值執行,由鍛鍊所在部門考核;後備人才原崗位由所在部門安排人員頂替。

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篇5

一、遵循原則

1.遵循規律性。堅持系統培養理念,整體統籌各學段,理順各學段的功能定位與育人目標,使其依次遞進、有序過渡。

2.注重整體性。著眼完整人的成長,整體統籌各學科,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

3.體現協同性。整體統籌各類教育陣地與教育型別,實現協同聯動,構建協調一致的育人環境。

二、具體措施

1.實施三段聯動戰略,深化落實貫通培養

著眼於新的大學聯考形勢和學生的未來發展,解決各年級教學研究和實踐中各自為戰的.問題,在創新人才落實三段聯動責任制,促進我市創新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更加科學有效。

一是根據學生在各年級的年齡特徵、學習心理、學習任務的不同,將三個年級學生應養成的創新習慣、需掌握的創新技能和應形成的創新能力綜合考慮,統籌安排各學段的教學任務,做到三段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絡。加強學段間教學內容銜接的研究,協調三個學段的工作步調,實現學段教學和研究力量的優勢互補和各種教育資源的共享,發揮學段統籌協作的整體整合效益。

二是確定具體任務。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統一制定提高創新能力的戰略規劃。跟蹤最新教改成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學科教學發展意見。開展三個學段學科貫通培養等重大課題研究。統一組織有關的創新教育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正確的導向。發現與解決影響創新教育發展的問題,確定重點研究課題。

三是落實段聯動措施。建立由三個年級教研員組成的學科創新教育研究小組,實行首席教研員制。組長在學科教研工作中要起核心作用,發現問題、設計活動,組織領導本學科其他各學段教研員和教師進行教研教改。分學科制定三段聯動工作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開展研究工作。創新教育研究中心和教研室對學科創新教育教學聯動的情況每半年考評一次,主要是對學科組提出的研究問題、開展的研究活動、研究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結果學科組內實行捆綁式考核,納入教研員學科負責制。

2.建立創新潛質學生資料庫,聯動跟蹤培養

創新潛質學生是創新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具有濃厚興趣、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能力的學生,對於潛質學生加強跟蹤管理有利於他們的良好的後續發展,同時能夠發揮積極的榜樣作用,使創新學生群體不斷壯大。

一是學校從創新課程落實及創客大賽、實驗技能大賽、科技節、藝術節等活動中,通過資料跟蹤分析,發現創新潛質人才,形成潛質學生資料庫並及時跟進培養,並推薦參加市級以上創新教育活動。市創新教育研究中心通過搭建各類競賽活動,對學校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進行篩選,建立市級資料庫,推薦參加省級、國家級創新活動。

二是學校通過資料庫關注潛質學生髮展動態,結合人生規劃課程,及時與市創新教育研究中心、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做好溝通,為學生後續發展搭建橋樑,為高中、中職學校提供創新潛質的學生,同時學校結合自主招生政策,為有創新潛質的學生升入高校牽線搭橋。

3.出臺貫通培養實施方案,提供政策保障

出臺加強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實施方案,確保人才貫通培養工作有政策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級相關部門聯合成立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安排1名局領導分管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工作,確定創新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的管理和業務指導工作。同時,各中國小校要有1名校級領導分管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工作。

二是保障經費投入。教育局將中國小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經費列入預算,重點支援科技教育資源、基地建設、裝置設施購置、科技競賽活動舉辦等工作。各學校在公用經費中安排創新人才教育經費,重點用於活動耗材的購置、活動資源的引入、校內外活動的實施。

三是完善評價制度。教育局把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列入教育工作檢查評估的重要內容;各學校對創新教育活動輔導教師工作納入學校評價系統。學校對學生參加創新教育活動進行多元、動態、過程性評價,並將考核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範疇。對高中學生創新成果記入檔案,賦予相應學分,建立創新人才培養與高校自主招生相對接的優先錄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