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精選12篇)

欄目: 工作計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8.97K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簡析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精選12篇)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演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2

轉眼新學期開始了,為了提高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水平,我在本學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本班學生數學

(一)學習情況分析

班級學生69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

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及格率100%、均分93分、後進生轉化50%。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關注的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持久的保持,並逐步引導思維的樂趣、體驗成功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0以內的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乘法的初步認識,1~6的乘法口訣,認識人民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及圓的直觀認識,簡單的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義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3、在現實情境中,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5、初步感受形與體的聯絡,初步感受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

6、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7、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資料,並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8、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並初步能對錶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初步發展思維能力。如認識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時,學習從具體現象中概括出數學規律;在學習數的組成與比較大小時,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在整理數的順序時發現百數表的一些規律等。

2、在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口算方法時,培養思維的準確性;在口算練習中初步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在演算法多樣化中初步培養思維靈活性。

3、在認識乘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一般與特殊的關係;在學習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習策略,發展推理能力。

4、在認識常見平面圖形和對圖形進行折、剪、拼等變換中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5、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並對運用方法和獲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初步判斷。如利用估計監控計算得數、檢查解決問題的答案,運用統計資料進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組織下,能運用認識的數描述、交流現實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3、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能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在教師的安排下回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問書本上的問題。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3

為順利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應採取課內外培優措施,制定培優計劃,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及培優補差工作中,培優補差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必要性。通過學前班結業測試進一步瞭解到班上學生的情況,班上的學困生主要有:周志超、樑海川、廖麗萍、黃伍展、魏航鵬、曹寒林等;優等生有:熊久樂、肖聖傑、楊博文、餘婧瑤、辜曉芳、劉年旺、楊芷謙等.針對這些情況我定出了一(2)班的培優補差計劃:

(一)思想方面的培優補差。

1.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談心,關心他們,關愛他們,讓學生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從而根據學生的思想心態進行相應的輔導。

2.定期與學生家長、班主任聯絡,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課堂等各方面的情況。

(二)有效培優補差措施。

利用早上、中午和課外活動時間,對各種情況的同學進行輔導、提高,“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採取相應的方法輔導。具體方法如下:

1.課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訂正,優等生解決難題。

2.安排座位時堅持“好差同桌”結為學習對子。即“兵教兵”。

3.課堂練習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拓廣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4.培優補差過程必須優化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成果鞏固在課後培優。培優補差儘可能“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必要精力”。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才能上好課,才能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要精編習題、習題教學要有四度。習題設計(或選編習題)要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和熱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鞏固“雙基”,有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習題講評要增加資訊程度,圍繞重點,增加強度,引到學生高度注意,有利於學生學會解答;解答習題要有多角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擴充套件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變通性;解題訓練要講精度,精選構思巧妙,新穎靈活的典型題,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5.每週進行一次“週考”,每月進行一次“月考”,建立學生學習檔案。

(三)在培優補差中注意幾點:

1、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優秀的學生,一視同仁。首先我做到真誠,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寬容,即能從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的行為對不對。

2、根據優差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比如優秀生可以給他們一定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學困生則根據他們的程度給與相應的題目進行練習和講解,已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

3、經常與家長聯絡,相互瞭解學生在家與在校的一些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作業情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對學習的信心。

4、對於優秀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放在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而學困生的主要目標是放在課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上。

5、對於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要及時地檢查,並做出評價。差生經常會出現作業沒做好的情況,教師應該分清楚是什麼原因,大多數是懶惰造成的,有的是其他原因。比如:①學生自己不會做.②不敢向同學或老師請教.③不認真,馬虎等等。教師一定要找到學生不做作業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的幫助學生,學生才會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才會努力去學習.

6、不定期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抽測,及時反饋矯正,耐心輔導。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知識現狀的分析

本班學生共有67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好說好動,精力難以集中,思維跳躍性大,課堂常規較差,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和隨便插嘴的習慣。因此,本學期要立足於端正學習態度,提高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簡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演算法多樣化;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提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4、聯絡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教學物件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國小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資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高效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高效課堂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

3、解決問題方面:

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六、教學進度:

1準備課1—5的認識0的認識

2比較5以內數的加法

35以內數的減法複習

46~10的認識6,7的加減法

5國慶假

68,9的加減法10的加減法

7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8整理與複習實踐活動

9分類、認識物體

10實踐活動

11認識11~20各數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12整理與複習

139加幾8加幾

147,6加幾

15整理與複習

1611減幾12,13減幾

1714,15減幾16,17,18減幾

18整理與複習

19總複習

20期末複習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7

為了更好地落實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讓數學課堂充滿勃勃生機和活力,讓我們的教學質量不斷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學期的教研計劃:

一、工作思路和目標

以學校教導處教學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堅持“以研促教強質量,培訓培養促成長”的宗旨,確立使學生“會學、樂學”的教學理念,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為研究專題,加強年段教研。採用多種措施,多種教研形式,致力於高效課堂教學的研究,致力於教學質量的提高,致力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致力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實、廣、活、新”,得以有效落實。按時按量地完成學校規定的各種常規工作。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紮實做好常規教學工作:

教研組要認真研讀教材,集體備課,要明確教學重難點和學習目標;上課要認真,方法要靈活;作業佈置要突出層次感,重在落實,實現“天天清,週週清,月月清”,講究實效。

2、加強年段教研工作。

(1)繼續堅持做好每週一次的教研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採用理論學習、座談交流、集體備課研討、專題輔導、課題活動、校本研究等形式開展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研活動。

(2)教研組確定教研主題,及時交流研討。

首先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和有效教學的相關知識,並寫好學習體會,然後根據研究專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聽評課的方式在課堂生上發現問題,探索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研究專題,組織教師們交流研討,並將研討結果運用到課堂上,真正落實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規範數學教學常規管理

1、要加強管理,做到沒有教案不進課堂,加強教學反思。

2、作業佈置與批改:

(1)、佈置作業目的明確,側重於學生的知識鞏固個各種能力的養成。

(2)、作業設計要難易適度,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分別佈置作業,以達到都有發展的目的。

(3)、作業量要適當。

(4)、教師對學生作業要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5)、作業批改及時認真,要給予評價,做好批改記錄。

3、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特別要重視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審題、書寫等習慣的養成,採取切實的措施經常抓、反覆抓,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要將數學教學質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課每一單元的評價上,減少或消除錯誤積累。特別是每個單元的測試卷,我們要加大對命題的研究,努力做到“依標脫本,活用教材”,切合新課程理念,有效推動新課程改革。期末要制定出科學的複習計劃,特別重視提優補差工作。

四、開展豐富多樣的數學活動,激勵學生個性發展

本學期將開展“計算小能手”競賽、最佳作業評比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數學。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8

翻開各類教育報刊雜誌,我們不難發現到處都在談“新課程”,並極力提倡在教學中採用“新課標”,課改的浪潮再次波濤洶湧。許多教師在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同時,有意無意中全盤否定了傳統教學。我認為只有對以往應試教育進行理智的分析,對將來教育發展進行正確的預測,才能更好地正視、把握新課標。

一、對以往傳統教學的看法

長期以來,許多教師把數學教學重點放在了數學知識的認知和解題技能的訓練上。在某些人看來,衡量一堂課的成功與否的標準,主要看這節課學生學會了多少數學知識點,掌握了多少解題方法。正因為如此,在傳統教學下,中國中學生 “學習方法的絕對被動”與“知識面的相對廣博”幾乎是同樣出名。時有聽聞獲得“奧林匹克”大獎的中國學生卻被一個很小的實踐操作所難倒。

而與此同時,應試教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許多有助於教育發展和學生素質提高的東西,如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的思想,學科教學技術與藝術,學習的某些方法等等。我國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特別是運算和推理)有著明顯的優勢,這亦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要想培養出有強大競爭力的21世紀高素質數學人才,關鍵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廢棄應試教育中“填鴨”式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地研究性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學會學習”。

二、對數學新課程的正視

“新課程標準”的試行推廣,再一次把問題擺放在我們教師面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更好地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為他們的探索性學習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他們自己撲捉“靈感”的方法?我們教師應正視新課程,抓住此有利契機,及時轉變觀念,大膽放開腳步。

我們該如何正視新課程呢?我個人認為,應在理智分析的應試教育和準確預測教育趨勢基礎上,正確認識以下幾方面:

1. 新課程學習方式(繼承+創新)

有些老師一提到“新課程”,就認為必須“否定傳統教學”,其實這樣理解是極片面的。新課程、新理念並非否認過去,而是對過去的繼承、創新和豐富,要求我們根據學生、教材、環境和教師自己等因素,從實際出發進行有機的“整合”。

對數學課進行“整合”,就要做一名辛苦的“編劇”。千萬不能讓學生機械地進行“舊知練習-→聽取新知-→嘗試練習-→知識梳理-→鞏固練習-→複習訓練-→測試評估”,陷入無窮無盡的一系列訓練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設計出適合他們的不同角色,使之能更投入地進行“演出”。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他們不僅僅掌握了所學知識,還會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更重要的是他們也能用各種方法發現、獲取新知識。

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感到新鮮,每一分鐘都能讓學生在快樂,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翔於數學知識的高空。讓學生從心底愛上數學課,使“新課程”釋放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手,還有學生的心情。

2. 新課程教學方式(合作+引導)

以“教師為中心”、 “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正在被“你說、我說、大家說(教師說、學生說)”的課堂氣氛所代替。新課程的本質定位為“交往”,要求我們在課堂上必須和學生成為好朋友,徹徹底底地放下教師的架子,學會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態度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溝通、合作,和學生共同探討、研究,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以“共建”的方式來“以教促學”“以學長教”、“互教互學”。

課改以後,有些教師反映課堂紀律變差了,又不得不板起臉孔整頓亂哄哄的場面。我個人認為,只要教師善於引導、調控,讓學生“亂”得有“形”,“形”亂而“神”不亂,又何嘗不可。從某種意義上講,“活”與“亂”是等價的。教師如能正確地處理好“收亂”與“放活”,使學生在一定的自由探究的“放”與教師不露痕跡的“收”結合起來,必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的教學方式,讓我們正真成為學生的知己,他們不再“憎恨”數學課,不再“討厭”數學教師。在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教師的用武之地也隨之拓寬了。在充滿生命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中,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之果。

3. 新課程評價方式(關注+促進)

評價≠鑑別,評價≠篩選,新課程要求下的評價方式是面向未來的、發展的、動態的,它把評價體系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加以運用。其中特別重視“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個體過去和現在的比較,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發展存在差異。從差異中發掘適合個人發展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促進學生快速全面地發展。

各種各樣的階段評估測試,對於教師來說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對學生來說也許是“痛苦”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妨大膽採用開放式的教學評價,平時積累評價法、合作表現評價法與傳統的階段測試評價法相結合。把學生平時在學習中的態度和熱情,作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引進自適應考試(注),取代應試教育下傳統的書面考試。使新課程下的評價關注每一位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教學物件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國小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瞭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註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餘的數量關係。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瞭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資料,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資訊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資料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基本情況: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剛從幼兒園畢業,踏入國小校園,活潑好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我覺得在教學時,應主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再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二、指導思想: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三、教學內容分析:

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基礎。在國小數學中處於最基礎的地位,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本冊教科書還安排了簡單的分類、認識常見的物體和實踐活動等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於他們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計算的理解與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領域

1、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內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初步瞭解加法、減法運算的意義,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2、學生經歷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簡單幾何體的過程,瞭解這些常見的幾何體。

解決問題領域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瞭解到同意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情感與態度領域

1、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學生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六、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實踐等教學手段的應用,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5、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6、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七、教學進度:

第1周準備課1—5的認識0的認識

第2周比較5以內數的加法

第3周5以內數的減法複習

第4周6—10的認識6,7的加減法

第5周國慶假

第6周8,9的加減法10的加減法

第7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第8周整理與複習實踐活動

第9周分類、認識物體

第10周實踐活動

第11周認識11~20各數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第12周整理與複習

第13周9加幾8加幾

第14周7,6加幾

第15周整理與複習

第16周11減幾12,13減幾

第17周14,15減幾16,17,18減幾

第18周整理與複習

第19周總複習

第20週期末複習

八、考核:

1、不定期的小測試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

2、期中測試瞭解學生半學期的學習情況。

3、利用期末測試檢測學生本學期的學習效果

4、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進行綜合性評價。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計劃要求,努力做好前20℅與後20℅的輔導工作。根據對優生增加營養,對差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恆心補出成效。

二.差原因分析

尋找根源,發現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

1、學生流動性強,每個學期十幾個進,十幾個出,轉出的是優生,轉進的是差生,因為本班學生來自祖國的十幾個省,地域文化與教材的差異,並且這些學生大部分在家是留守兒童或這在老家無人管理成績差勁,家長才把他帶到自己身邊。

2、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困難學生通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把學習當作完成父母教師交給的差事,因為學生基本是外來務工子女,家長忙於工作,疏於管理。再加上他們一般貪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較隨便,上課不聽講,練習不完成,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甚至抄襲作業,拖拉作業常有發生,即使有不懂的問題也很少請教他人。

3.家庭因素。因為學生基本是外來務工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較低,期望水平低,他們大多缺乏輔導能力。有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缺乏耐心(如佘旺同學,他學習邋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長最好的方法是粗暴的打;有的缺乏教育,缺少關心,放縱孩子,甚至認為讀書無所謂,有的說:“我不識字不也過得很好。”這大大挫傷了孩子的上進心。有的家長長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無人管束……總之,家庭的文化氛圍差,使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干擾,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

三.有效培優補潛措施。

利用課餘時間,對各種情況的同學進行輔導、提高,“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學生的素質採取相應的方法輔導。具體方法如下:

1.課上潛能生板演,中等生訂正,優等生解決難題。

2.安排座位時堅持“好潛同桌”結為學習對子。即“兵教兵”。

3.課堂練習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必做題”——基礎題,第二層:“選做題”——中等題,第三層“思考題” -——拓廣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4.優化備課,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儘可能“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必要精力” 做好培優補潛工作。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練習,保證培優補差的效果。精編習題,習題設計注意:有梯度,緊扣重點、難點、疑點,面向大多數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鞏固“雙基”,有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習題講評要增加資訊程度,圍繞重點,引導學生高度注意,有利於學生學會解答;解答習題要有多角度,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擴充套件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變通性;解題訓練要講精度,精選構思巧妙,新穎靈活的典型題,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題,練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訓練要有多樣化。

四. 培優轉差目標及學生幫扶名單 :前優後差

周述濤---劉洋 閔玉鑫---雷永勝 李志航---喻聖江

劉 超---姜琦 葛月娥---王海娜 張峰--- 謝宗領

趙興超---羅坤坤 苟婭莉----佘旺 汪紅霞---譚月果

祝娜萍---楊陽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培優補差工作是一個學校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作為教師,會不斷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經驗,使我們的培優補差工作更具成效。

一年級數學工作計劃 篇12

根據我所教學兩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積極採取課內外培優補差措施,制定培優補差計劃,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及培優補差工作中,力爭取得好成績。

一、學情分析:

通過學生平時表現和課堂狀況,進一步瞭解到班上學生的基本情況,一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差,理解能力不夠,與優等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培優補差過程中要進一步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情況分析,充分掌握他們的綜合素質、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方法。再根據這些分析制訂培優補差目標,重點放在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上。對於優秀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放在能力培養和數學素養的進一步提高方面

二、培優補差目標:

提高優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並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差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差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並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數學思維基本能力。培優計劃要落到實處,發掘並培養一批數學尖子,挖掘他們的潛能,從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入手,訓練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形成較紮實的基礎和能力,並能協助老師進行輔差活動,提高整個班級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成績。

三、培優補差措施:

1、採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

2、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3、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

4、採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6、重視中等成績學生,保持其成績穩定和提高。

7、必要時與家長聯絡,協助解決差生的學習問題。

8、重視對學生學習的及時評價,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老師的關注。

四、“培優補差”名單:

一A培優:馮書域、王營璨、劉雅璇、翁嘉怡、羅鈺兒

一B培優:溫長根、賈雨虹、謝婉瑩、軒轅天誠

一A補差:鄧楗豪、何霏、夏夢琪

一B補差:黃帥、晁中慧、陸東方、趙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