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通用12篇)

欄目: 教學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6.02K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1

九年級的教學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檢驗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和能否提高人氣的最重要時期。如何使學生在國中階段的最後一年學有所獲,在會考考場上交一份令學生、家長滿意的答卷,這是擺在每一位九年級教師面前的不可迴避的課題。為此,新學期伊始,認真地思索和總結了自己以往的語文教學的得與失,借鑑其他老師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特制定九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通用12篇)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方針,以學校整體工作規劃為指導,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不斷總結完善,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和聽說讀寫能力,爭取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會考兩方面取得較好成績。

二、現狀分析

1.時間方面:九年級教學時間短,各門功課都將陸續進入總複習階段。從多年經驗看,學生用於理科學習的時間明顯會超過文科,尤其是語文學科往往會被學生輕視。

2.學生方面:語文積累貧乏,語文視野狹窄,語文基本知識零碎或一知半解。思想膚淺,思維單一,缺少靈活性和深刻性。閱讀理解能力、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不強。語文習慣較差,讀書缺乏耐心,做題不夠細心,書寫缺少規範。語文學習態度不正確,認為憑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即可應付。

3.自身方面: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仍然不肯放棄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霸主地位,牢牢掌握著課堂教學的話語權,給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活動的空間很小。課內忽視對課文的深入解讀,課外無效資料和資訊充塞,做大量練習,搞大運動量訓練,看似重視了實踐,其實是捨本逐末。沒有九年級教學的實際工作經驗,思想上有畏難情緒,家長和學校的期望值不斷提高,給自己帶來較大壓力。語文學習,需要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怎樣在較短時間內讓每一位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取得較大突破,尚需進一步的探索。

三、措施和設想

總體要求是:巨集觀上要活,微觀上要實。教學的重點準備放在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

巨集觀上要活,是要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宗旨,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著眼點,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實踐性。微觀上要實,就是在具體的每一堂語文課上,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認真安心讀書,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研究問題,精選各類練習讓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基礎訓練。

閱讀教學的重點: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2.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語法和修辭等語文知識,採用隨文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有深刻的感性印象。

3.培養學生廣泛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做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讓學生自己感覺到閱讀是蒐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寫作教學的重點:

1.培養學生對閱讀內容和生活現象進行獨立思考,發現蘊涵其中的意義;能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見解,書寫自己的感情;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和生活積累展開想象,表達自己對學習和生活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憧憬;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和積累語言材料、生活材料的習慣。

2.在寫讀書筆記的基礎上寫出對所讀作品的感受或評論,做到有觀點、有分析、有依據,並逐漸形成自己的見解。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2

一、工作前的動員

作為語文老師同時作為班主任,我知道沒有比我更適合去動員我們班的這些大孩子們了。雖然他們有時候很調皮,但是我們老師們都知道,在他們頑皮下掩藏的,都是對學習的熱情!只要我們好好的引導,同學們的的潛力都不可限量。

作為班主任,我最需要做的就是先將這股熱情激發出來!在這國中的最後一個學年,如果不能從始至尾的好好學習,那麼就算是再好的潛力也無法發揮出來。

二、對班風的掌控

在這九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好班風。無論是班上的大小事,還是學習上的問題,無時無刻不在反映著班級的問題。要是不能在施加了壓力之後好好的對班風進行引導,意志力不堅定的同學很容易會在壓力下被其他的事情吸引注意力。

這樣的話,不僅是自己,連其他同學的學習也會被影響到。要是不及時止住,甚至會進一步發酵。所以,做好引導工作是下學期的首要目標。

三、語文的教學

語文的主要學習方式在於累積,古詩、古詞的背誦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對於語文考試來說,閱讀理解是最常出現的丟分點,作文也是常常難以達標。這兩個都是在九年級這一學年都要不斷加強的地方。

尤其是作文,作為語文分數的的一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題,也是最容易那分的地方。為了強化作文能力,不僅要增加寫作的作業佈置,對字跡的要求也要趁著還有時間做些提升。

四、結束語

作為老師,這也是一場對教學能力的考驗戰,作為班主任,這會是對我管理能力的大考驗,雖然考驗雙雙落下,但是我相信我能做好!希望同學們,也能不要辜負我們老師和家長們的期待,將這三年變成無悔的回憶!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時間方面:九年級教學時間短,上學期要結束一學年(上下兩冊)的新課任務。從多年經驗看,學生用於理科學習的時間明顯會超過文科,尤其是語文學科往往會被學生輕視。

2、學生方面:九年級3、4共有100個學生左右,由於是重新分班,所以兩個班的水平應該沒有差距。另外,從上學期縣裡的水平測試來看,整體水平處在全縣的的前列,基礎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依據以前的慣例,語文視野狹窄,思想膚淺,思維單一,缺少靈活性和深刻性;閱讀理解能力、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不強;語文習慣較差,讀書缺乏耐心,做題不夠細心,書寫缺少規範;語文學習態度不正確,認為憑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即可應付等等現象還是存在的。

3、教材分析: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絡為線索。全冊書分六個單元,包括五個現代文單元和一個文言文單元,它們構成了“學會讀書”系列,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並逐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閱讀、綜合性學習和誦讀欣賞三部分。

4、自身方面:思想守舊,未能緊跟教改步伐,總是掌握著課堂教學的話語權,給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活動的空間很小。課內忽視對課文的深入解讀,忽視基礎知識的掌握。總是想偷閒,幻想讓學生不做題就能提高。

二、教學設想

總體要求是:巨集觀上要活,微觀上要實。教學的重點準備放在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巨集觀上要活,是要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宗旨,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著眼點,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實踐性。微觀上要實,就是在具體的每一堂語文課上,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認真安心讀書,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研究問題,精選各類練習讓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基礎訓練。力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提高語文素養,在畢業時取得滿意的成績。

三、教學措施

1、精心備課,上好課。

2、採用“整體教學法”、“單元教學法”、進行第一學期的教學。要求在第一學期內完成全年的教學任務,教師只引導學生學習教讀課文,自讀課文完全放手學生自學

3、選好、用好有關資料,把握會考動態,追蹤會考考點趨向。資料的準備,自己要精心篩選。

4、注重培養學生其它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質,表達能力的提高,每節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講臺進行演說,舉行演講大賽等。

5、重視閱讀訓練,加強寫作訓練。

6、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思路決定出路,解決好學生學習語文的思想根源,要讓學生想學語文,愛學語文。

7、實施小組評價,激勵學生的上進心,積極性。把每一項活動都列入小組的評價之內,每週一公佈,每月一總結評比,獎勵先進,鞭策後進。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轉變思想觀念,強化質量意識,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新課改為契機,以提高質量為主題。堅持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一批有紮實、活潑、語感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語文能力強的現代中學生。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將進行全面的複習。對三年來所學語文知識進行系統複習。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技能和寫作水平。

三、具體工作及措施

(一)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新的教育形勢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豐富的文化知識,更需要教師有足夠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因此,本學期在教學工作時,要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知識,以便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適應新課改教學;有意識地加強自身業務能力訓練,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和教學方法

教學之餘,有目的地學習新課改理論,以用於教學實踐。平時教學注重教學方法的積累與運用。有意識地學習優秀課的成功的教學方法。把握一些重要的複習方法,做好九年級語文複習工作。

2、認真備課

本學期將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加大備課力度,結合複習材料,認真領會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使學生對當堂所練內容能當堂消化。保證複習課的質量。

3、認真學習新的好的輔助教學手段,盡力付之於實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真做好指導和批改工作

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太差,對語文知識的接受能力也較差,但是大部分同學的語文學習能力還是很高的,並且有很大的積極性。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如有疑問要及時問教師,鼓勵學生多到教室問題,以求及時解決。指導學生多做題。指導正確的做題方法。本學期將有目標、有目的地加大對部分學生的課後輔導,尤其是作文的指導。這樣使他們能跟上教師的步伐,更快地進行語文複習。

認真做好作業批改和反饋工作。課後的作業能很好地反映學生課上的學習情況,因而本學期要精選課後作業,並且及時批改,認真記分析學生的作業中存在的優缺點,並及時反饋,杜絕學生作業重複犯同樣的錯誤。以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

有目的地做好作文指導和批改工作。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更是九年級學生考學的關鍵。學生一上作文課就愁眉苦臉,他們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本學期將改變上學期的做法,認真指導學生作文,鼓勵他們多關注社會,觀察生活,注意從生活中搜集素材,要寫出自已的真情實感。平時多給學生創造寫作的氛圍和寫作的靈感,使他們真正地愛上作文。能寫出真正的內容。課後加大作文批改力度,分析好學生作文中的優缺點,在反饋時讓學生注意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上好作文批改課,讓學生相互批改,讓他們自己發現別人作文中的優缺點,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熱情和作文能力,也從而提高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蘇軾的有關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理解本文主旨。

3、情感目標:理解蘇軾因政治失意,手足分離而心情抑鬱惆悵,最終心胸開闊豁達的心理變化過程 .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方法:

講授、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1課時

教 學 過 程 :

一、導語設計

李白有一首《靜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讓生齊背)這是一首思鄉詩。

現代還有一些歌也是表達思念之情,讓我們先聽一首歌(師播放幻燈片)明確:這是王菲演唱的歌曲,名字叫《但願人長久》,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一句,歌詞也與本課的內容有關。(板書課題作者)

二、簡介宋詞

詞,是一種配合樂曲用來歌唱的詩體,產生於隋唐,宋朝進入興盛時期,成為宋代文學的代表樣式。豪放詞派與婉約詞派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派。婉約詞派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陽修、柳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了豪放詞派,其詞題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為主,風格大氣、恢巨集,這是相對於柳永的婉約派來說的,他的詞少了一份纏綿緋惻,多了一份豪邁與豁達。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師生朗讀,理清行文思路。

(1)簡介作者

師:蘇軾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請哪位同學先來介紹一下蘇軾?

明確:

①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詩、詞、文、畫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

②他既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③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

④學過他的文章,如《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記承天寺夜遊》等。

(2)介紹寫作背景:

要求學生齊讀詞的小序,並閱讀註解。教師適當補充,讓學生明確本詞是一篇中秋思念親人而生髮感想的文章(板書:思念親人)。雖然他的文學造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曾多次貶官,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就是他在貶官時所作,而且當時他與他弟弟已有七年沒見 .

(3)讓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結合註釋弄清詞作大意,初步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其中的語氣和語調該如何處理。

(4) 請一同學把這首詞讀一下,注意語速、語氣、語調等問題。

(5) 下面請同學們聽我來讀一下(教師配樂範讀),思考:本詞以什麼為線索?它在上、下闋各起到什麼作用? (讓學生相互討論再回答)

明確:

本詞通篇詠月,明月是詞的中心形象和紅線,它以“明月”開端,以“嬋娟”收尾。上闋寫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可以說是借明月自喻清高(板書),下闋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的祝福,可以說是用圓月來襯托別離、昇華為美好的祝願(板書)

(3)學生齊讀全文(配以音樂)

2.小組互動,質疑解難,突出重點難點。

師導:

這首詞是古往今來最為著名的中秋詞,就詞的內容來說,有一定難度。下面請同學們根據作者的詞的風格、寫作背景,就這首詞的大致意思討論一下,討論中的疑問等會在大組交流中提出來,並且在討論過程中,告訴同組的人,你最喜歡哪句詞句,為什麼?好,下面請以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

同學們可能會有這些問題:

(1)《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的?(讓學生相互之間先討論再回答)

明確:中秋佳節,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單寂寞,滿腹疑問無人傾訴,乘著酒興,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大膽奇特,感情奔放豪邁,筆墨酣暢淋漓。“把酒”“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種揮灑自如的氣派。

(2)“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自比神仙,一個“欲”,一個“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宮殿,但終因害怕那兒的寒舍,一進一退,顯示了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這裡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與入世兩方面都在吸引著他,使他處於矛盾之中。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①月下起舞,清影隨人,真令詞人陶醉。這句寫出了他對著自己的影子,說明當時沒有別人,表達他當時孤獨心情,“何似在人間”,詞人覺得在人間乘著皎潔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間,但較獨處瓊樓玉宇又更富有意興和情趣。有了這樣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擺脫了這一人生的矛盾了。

②因為當時作者被貶官了,所以認為這裡“何似在人間”,還有對現今的生活的滿足,安於現狀。

師導:你們覺得文中還有哪些好詞好句值得我們去品味、欣賞呢?

(4)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明確:詞人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地發問:明月不應有什麼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間離別相思之時,又亮又圓,使人更加愁情難遣,真是有“月圓人不圓”的遺憾之情。

(5)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明確:這是蘊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將人世的聚合離散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明確:這句話表達對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願,是關於祝福流傳千古的名句。

總結:好。大家剛才很積極地參與到了我們的課堂討論中,我想通過討論,大家一定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下面我們一起來再讀一遍。(生齊讀)

三、能力遷移

1、師導:同學們,我們讀前人的古詩詞文,一方面是為了增加我們的文化積澱,感悟前人在古詩詞文中的意韻,感受古人的遣詞造句;另一方面,我們背誦積累的目的在於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我們所積累的古詩文,增加文章的語言色彩,併為自己文章的中心所服務。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語段,請同學們根據語境,填入《水調歌頭》中的詞句,並思考概括這樣的詞句可用於怎樣的語境中。(學生讀讀議議,開始練習)

語段一:

李意民還是那樣,極度的表現欲,史見他將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們,來,幹了它,雖說我們已經五六年沒見了,但我仍時常懷念當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與浪漫。” 說完他咕咚咕咚三口並作二口地將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曉羊《友情》)

語段二:

我將去送姚華,三年來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將被她帶到美國去,雖然三年前我已經知道終會有這麼一天的,但覺得不會來得這麼快,走進候機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別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淚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淚最終還是背叛了我自己。……

語段三:

今天是農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湛藍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輪”。白天發生的事仍然歷歷在目,一個人躺在床上,只要閉上眼睛,眼前就會展現她那蒼老蹣跚的身影,月光從東窗移向了前窗,復而又移向西窗,此時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蘇軾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輾轉反側……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明確:

語段一中應填“把酒問青天”,因為語境中提示豪情與浪漫,所以這句最合適,我認為這句可用於表現極有豪情與氣概性格的人物身上。

明確:

語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因為這裡姚華將與我分別,我認為這句話還可用於人物失意時、分別時自我安慰。

明確:

語段三中填入了“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因為這裡的我顯然為白天的事輾轉反側睡不著,說明我內心有矛盾、有鬥爭,所以填上這句。

2、師導:

好,大家都完成的相當好。下面我們請同學自己創設情境,用上這首詞裡的詞句,其它的當然也可以,要求引用要恰當,符合人物的情感或當時的情境,並準備作簡短的交流。<讓學生經過思考,紛紛下筆>

①學生交流

②時間允許的話,提供參考情境:

a:又是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沒錯,特別是對那些海外遊子們,能夠回來與家人團聚,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故鄉,或許是一種奢求,也是一種幸福,而每一箇中秋節,她都獨自一個人過,望著那皎潔的圓月,她臉上總會浮現出幾絲傷感,她想家了,想親人了,想朋友了,她真恨不得立馬回去,但她知道,她只有學業有成時,她才有勇氣回國,因為她要報效祖國,因此,每年中秋她依然埋頭苦惱,但是五年了,她有五年沒與親人見面了,她終於按奈不住自己的情感,對著那輪明月吐露了自己的心聲:“我想故鄉,想爸媽,想朋友,明月啊,請肥我五年來的思念帶給我的祖國,帶給我的親人和朋友吧”!“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她此時此刻的感嘆。

b: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蘇軾發自內心的感慨。我卻想把這句話送給去年跟“非典”作鬥爭的醫務人員,他們的行為使我為之一振,他們多麼高尚啊!他們是我們永遠的守護神,讓我們為他們祝福、祈禱,感謝他們擊敗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c: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與我最好的朋友已分開了三年,然而,今天,我驚奇得收到了他的回信,我欣喜若狂,把它當作世間無價之寶,我小心翼翼地把信開啟,然而讓我出乎意料的是信裡只有王勃的一句詩句“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夜裡,涼風徐徐,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早已熟睡,只有一輪皎潔的月光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哦,十五的月亮快來臨,一剎那,一個念頭如流星般從我的腦子裡閃過,我提起筆,在回信上也寫了蘇軾的一句詩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窗外仍然萬籟寂靜……。

d:倚在窗前,望著此時的圓月,皎潔使它在黑色的夜空中顯得格外美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就是如此,不管你怎樣努力,它也是難以兩全的。人生中的悲歡離合,月的陰睛圓缺,都是一首永恆的樂曲,散發著它的獨特的魅力。悲,是對心靈的磨練;歡,是在無聊與緊張中得到的慰藉;離,是讓我們懂如何去珍惜;合,是讓我們感受團聚時的激勵動萬分。不管怎樣,它們都是我們不可缺少的。雖然說,我們沒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情與浪漫,但我們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心願。

f:我終於嚐到了“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滋味。“乾脆出去走走吧”我想。“月是故鄉明”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錯。月亮就像穿上了一件絲織的衣服。讓人看上去朦朦朧朧的,而此時的我卻無心欣喜這美景。腦子裡時常想起與好友離別的情景。“當我懷著無比痛苦的心情送你去機場時,而你卻回過一個灑脫的微笑說:“記住,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時,好不容易抑制的淚水也像斷了線的珍珠似的落下來”。我回過神來,望著那圓月,輕聲吟誦起來:“人生中的悲歡離合,月的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我還是希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我對著黑色的天空大喊:“朋--友,我祝你一切都好。”

四、上課小結:

人文素養的提升和文化內涵的積澱關鍵在於平時不斷積累,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多關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歡的古詩文加以積累,同時學以致用,培養自己運用自身已積累古詩詞的能力。

讓我們再一次傾聽王菲的《但願人長久》,領略關於本課的幾幅畫面,來結束今天的課吧!讓我們再一次用掌聲感謝各位領導、老師的光臨!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並寫一篇賞析文章

2.收集有關月亮的詩句,背誦這首詞 。

板書設計:

天 上

瓊樓玉宇 起舞弄清影

高處不勝寒

人間 人間

鬱悶 惆悵 釋懷 超脫

賞月----怨月----釋懷-----祝願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6

學習目標:

1.疏通字詞,瞭解文意,初步瞭解《紅樓夢》和曹雪芹。

2.瞭解課文中怎樣描寫賈府這一典型環境,理解環境描寫的特點。

3.分析、概括劉姥姥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

4.體會作者寫這場“笑劇”的用意。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積累生字詞

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瀟湘(xiāo)  篾片(miè)  發怔(zhèng)

麈尾(zhǔ) 砒霜(pī) 蓼漵(liǎo xù)

岔氣(chà) 促狹(cù) 戧金(qiàng)

秋爽齋(zhāi)

2.作者連結

曹雪芹(約1715—約1763年),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北頁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通過各種方式誦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

2.快速瀏覽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開頭——“二人便如此這般的商議”):寫鳳姐、鴛鴦等人設局取笑劉姥姥。

第二部分(李紈笑勸道——又放了一桌):寫劉姥姥上演“笑”劇的過程。

第三部分(劉姥姥看著李紈與鳳姐兒……結尾):寫劉姥姥上演“笑”劇後的感慨及鳳姐、鴛鴦等人以實情相告。

3.劉姥姥進大觀園後表演了一場“笑”劇,這場“笑”劇是誰導演的?她們為什麼要導演這場“笑”劇?

【交流點撥】是由鳳姐、鴛鴦等人導演的。她們覺得劉姥姥的言行舉止與大觀園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於是就拿劉姥姥來取笑,以哄賈母開心。

4.這場“笑”劇的背後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交流點撥】包含著作者的悲憫與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憫尊敬的眼光來描寫劉姥姥這位胼手胝足換取溫飽的市井小民;同時也透過了劉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賈府“朱門酒肉臭”的景象,對賈府的腐敗進行了深重的譴責。

(二)深層探究

1.體會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劉姥姥便伸箸子要夾,那裡夾的起來。滿碗裡鬧了一陣,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

【交流點撥】這是鳳姐讓劉姥姥吃鴿子蛋時的情形:鴿子蛋本來就小,筷子沉且滑,劉姥姥在大觀園這樣的場合又很怯懦,於是吃鴿子蛋時的滑稽就可想而知。

“鬧”“撮”兩字寫出了劉姥姥使不習慣沉且滑的筷子,夾不住鴿子蛋,以至於鴿子蛋滿碗亂跑的情形,生動傳神地寫出了劉姥姥夾鴿子蛋時的窘態;“伸”字突出了劉姥姥吃鴿子蛋時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態可掬;“滑”和“滾”兩字寫出了筷子光滑、鴿子蛋小,且鴿子蛋掉下時速度之快。總之,這些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劉姥姥吃鴿子蛋時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態可掬的神態,突出了劉姥姥的樸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點。

2.課文細緻地描寫了各具情態的“笑”,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請說說主要人物的笑有什麼不同,反映了他們怎樣的性格特點。

【交流點撥】鳳姐、鴛鴦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們善於計謀,愛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點;探春、史湘雲、薛姨媽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們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點;林黛玉的笑極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養而又謹慎的性格特點;寶玉笑時鑽到賈母的懷裡,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氣的性格特點;惜春笑得肚子疼,讓奶姆給揉腸子,反映出她嬌氣、孩子氣的性格特點;賈母笑得眼淚流了出來,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點。

3.結合劉姥姥的言談舉止,分析這個人物形象。

【交流點撥】“原是鳳姐和鴛鴦商議定了,單拿了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與劉姥姥。劉姥姥見了,說道:‘這叉爬子比俺那裡鐵杴還沉,那裡強的過他。’……也照樣換上一雙烏木鑲銀的。劉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銀的,到底不及俺們那個伏手。’”“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別的罷了,我只愛你們家這行事。怪道說‘禮出大家’。”“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裡惱,也就不說了。”

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個鄉下人進了美輪美奐的大觀園,處處感到新鮮,處處感到好奇,也因此鬧了很多笑話。因為這些內容完全不同於賈府平日的生活體驗,大家覺得新鮮有趣!至於劉姥姥種.種少見多怪的話語與舉動,雖引人發笑,但那是因為她以前從沒見過這些人事物,當然處處透露著新鮮無知,好奇多問,處處引起鬨堂大笑。不過,她對每項新奇東西所引出來的神態,流露的每一句言詞,純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其分,並不帶絲毫牽強附會,矯揉造作。所以她俗雖俗,卻俗得可愛。

一個七十五歲的老人,為了生活,扯下了自己的尊嚴,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譜,變成一個引人發笑的物件。劉姥姥是丑角,但她絕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為了哄老太太開心。所以,劉姥姥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為了環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裝作愚者,以獲得別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劉姥姥面對賈家生活的豪奢,卻不是表現出羨慕的情狀,反而只是一心一意計算著平實的居家生計的方便和舒適;金銀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合用,作者利用幾個細節塑造出劉姥姥的樸素實在的老農婦形象。

四、板書設計

五、拓展延伸

1.下面是《紅樓夢》中的人物描寫,請說說分別寫的是誰?

(1)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啟笑先聞。

(2)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3)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面若銀盆,眼如水杏。

(4)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交流】(1)王熙鳳 (2)林黛玉 (3)薛寶釵 (4)晴雯

2.課後閱讀《紅樓夢》。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運用肖像、語言、動作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語文第五課《故鄉》。

2、學習在前後對照中展示人物性格變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寫法。

3、認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的黑暗是造成農村和鄉鎮經濟衰敗、農民破產、人民生活艱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級觀念釀就的人與人之間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這種痛苦和悲哀。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認識造成農村經濟衰敗和人與人之間隔膜的根源。

教學方法:講析、討論、朗讀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由回憶所學的魯迅作品匯入,並簡介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們要學的《故鄉》就選自《吶喊》。

二、體裁:小說

三、背景:

1、請問魯迅的故鄉在哪?

(浙江紹興)

2、對魯迅的故鄉你瞭解多少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給了我們一些關於魯迅故鄉的資訊,從生意盎然,趣味無窮的百草園到嚴肅古樸又不乏樂趣的三味書屋,可以看出魯迅的故鄉如何?

明確:不僅景美,而且人淳樸、善良、友好。

3、作者滲透在字裡行間的是他對故鄉的什麼情感?

(留戀、喜愛、思念之情。)

4、在這一篇《故鄉》中,作者抒發的是這種留戀、喜愛、思念之情嗎?為什麼?

(不是,因為故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很糟糕。)

5、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應不斷髮展變化進步,可為什麼故鄉會越變越糟了呢?聯絡課文背景思考。

時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趕跑了一個皇帝,卻並沒有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境況日益惡化,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魯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目睹了在現實社會生活的重壓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的人和事,十分悲憤,1921年1月便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為題材,寫了這篇小說,國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第五課《故鄉》三課時》。

6、提問:課文中的“我”是不是魯迅呢?

(當然不是,小說中的人物是虛構的。文藝作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四、整體感知:聽讀課文後,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五、理清文章的結構:

速讀全文,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依據時間的順序,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的複雜心情,並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從“第二日清晨”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完)寫“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但“我”並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於未來和下一代。

2、再次閱讀課文,瞭解小說中的人物,試說說自己對這些人物的印象分別是什麼。

六、小結:

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 “離故鄉”的情節安排,寫了“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七、作業:

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1.裝弶( )2.腳踝( )

3.恣睢( )4.偶然( )

5.嗤笑( )6.陰晦( )

7.愕然( )8.顴骨( )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8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時間方面:九年級教學時間緊迫,本學期要複習國中六冊課本。

2、學生方面:兩個班共有96人,總體來說兩個班的學生上課氣氛不夠活躍,許多同學甚至學習程度好的同學也不能向老師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總的來說基礎較差。

二、教學設想

這學期我本著“巨集觀上要活,微觀上要實”的教學思路,教學的重點準備放在閱讀和寫作兩大方面。所謂“巨集觀上要活”,就是要始終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宗旨,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著眼點,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實踐性;所謂“微觀上要實”,就是在具體的每一堂語文課上,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認真安心讀書,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研究問題,精選各類練習讓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基礎訓練,力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提高語文素養,在會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三、教學措施

1、精心備課,上好每一節複習課,用好複習導學案,力爭夯實學生的基礎,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2、採用“整體教學法”、“單元教學法”,“作業訓練法”、“邊教邊複習法”等進行教學。本學期要按時完成全年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教讀課文,自讀課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

3、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除課堂的大作文外,鼓勵學生平時多練筆,從句段開始,多寫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能逐漸得以提高。

4、選好、用好有關資料,把握會考動態,追蹤會考考點趨向。

5、多給學生一些實踐的機會。如讓學生自己辦手抄報等,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6、做好轉差促優的工作,提高優等生的水平,帶動中等生,鼓勵後進生,儘量縮小差距。

四、教學總結及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及時總結教師“教”與學生“學”兩方面的問題,認真用好導學案,並且及時寫好教學反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做到及時分析並予以矯正,對學生成功的學習方法、獨特的見解,要及時加以肯定並予以推廣,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開拓創新。

五、教學進度

根據區教育局統一安排,進行三輪複習。

總之,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如何提高兩個班的語文成績,我認為既是一項教學技術,更是一門教學藝術。只要我們教師一切為學生著想,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平時中紮紮實實地搞好語文教學工作,我相信我們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在今年的會考中成為最後的贏家,我有信心,更有決心,加油!!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9

劉長卿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劉長卿(709-約780),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天寶間登進士第,肅宗時為長洲(今屬江蘇)尉,攝海鹽令,因事下獄,貶為潘州南巴尉(今廣東電白)。後為轉運使判官、淮西轉運留後。被誣,貶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遷隨州刺史,死於任上。世稱劉隨州,有《劉隨州集》。

劉長卿的詩多寫個人窮愁不遇,為大曆詩風主要代表,與錢起並稱“錢劉”。善寫五律以“五言長城”自負,宋範希文《對床夜語》說“李杜之後,五言當學劉長卿、郎士元”。此詩作於詩人被貶經過長沙之時。

2.基本解讀

這首詩寫詩人經過長沙賈誼舊宅時的悲涼心情,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主旨)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第1聯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

第2聯寫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

第3聯以雙關手法寫出賈誼和自己多舛的命運。

第4聯詩人表面上是寫對賈誼命運的感慨,實際上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語。

首聯“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謫宦”,貶官生涯。“棲遲”,如鳥兒那樣斂翅歇息。這裡比喻賈誼驚惶不安、佗傺[佗傺:tuóchì失意]失意的謫宦生涯。三年謫宦生涯,換來的只是“萬古”留悲,多麼悽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憂鬱悽愴的基調,切合賈誼的一生,更能讓人聯想到劉長卿自己貶謫的悲苦命運。

頷聯“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寫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傷感的意象,渲染了賈誼宅的環境悽清。如此悽清的環境,詩人還要去“獨尋”,正是詩人與賈誼有共同悲苦命運而引發的共鳴。“寒林”和“日斜”,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處境。“空見”,感慨如賈誼這樣治國賢才已再不可見,表達了詩人無可奈何的痛苦和悵惘心情。這兩句還化用了賈誼《鵩[fú]鳥賦》中的句子:“庚子日斜兮,鵩集餘舍”、“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賈誼在長沙時,看到古人認為不祥的鵩鳥,深感自己之不幸。

頸聯“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以雙關手法寫出賈誼和自己多舛[chuǎn差錯]的命運。“有道”的中興之主漢文帝尚不能重用才華橫溢的賈誼,那麼,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詩人自己呢?詩人被一貶再貶,沉淪落魂看起來也就是必然的了。這裡一語雙關,將暗諷的筆觸對準當今皇上,巧妙含蓄。接下來,詩人究竟不能自釋其然,面對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當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盡,屈原哪裡知道百年後賈誼會到湘水邊來憑弔他(賈誼寫有《吊屈原賦》);賈誼更想不到千年之後的劉長卿又會在蕭瑟的秋風中來憑弔他的舊宅。千載知音難覓,又有誰能聽到詩人呼告無處、痛苦難耐的心聲呢?

尾聯“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詩人表面上是寫對賈誼命運的感慨,實際上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語。詩人在賈誼舊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風吹過,黃葉飄零。“君”既指賈誼,也指自己;“憐君”既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為何,這是對昏庸統治者的質問,也是對自己與賈誼都被統治者不公正對待的控訴。

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後的劉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弔自己的遺址。後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於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有誰能理解呢!詩人由衷地在尋求知音,那種抑鬱無訴、徒呼負負的心境,刻畫得如此動情,如此真切。

“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

(徒呼負負 【注釋】負負,非常慚愧的意思。【用法】比喻無能為力,只能愧嘆。與「心有餘而力不足」意近。)

3.鑑賞要點

這首詩懷古傷今,表面上寫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處處著眼於今人今事,字裡行間透著詩人自我的行蹤和心跡。

全詩景中寓情,情中見景,寄寓深刻,雙關見意。詩人在南巴時有詩《新年作》,與此詩意正相近:“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關於賈誼其人其事,請參見《賈生》的相關介紹和分析。

4.相關資料

①極沉摯以澹緩出之,結乃深悲而反咎之也。讀此詩須得其言外自傷意,苟非遷客,何以低迴如此?(清喬億《大曆詩略》,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②一是久謫似賈誼,二是傷心感賈誼,三是乘秋尋賈誼,四是空林無賈誼。“人去後”,輕輕縮卻數百年;“日斜時”,茫茫據此一頃刻也。(清金聖嘆《金聖嘆選批唐詩》,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③誼之遷謫,本因被讒,今云何事而來,含情不盡。(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10

【教學目標】

1、 品味描寫月光的語句,牢記並運用哲理名句,理解感悟詩中的文化內涵和思想感情,背誦默寫這首詩。

2、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3、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互動,講練結合。

【教學重點】

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難點】

結合生命細節,感受作者情懷,感悟人生規律,懂得得失與取捨。

【教學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配樂朗讀錄音讓學生欣賞,匯入正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一切景語皆情語”,大自然的萬物在作家筆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麗的詩。團圓之中秋佳節、浩瀚深藍天空中那輪明月本就牽動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懷。賞月玩月便成了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時喜中秋。為何人們獨獨鍾情於中秋賞月呢?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蘇軾的懷秋思緒吧。

二、誦讀詞作,讀出節奏,讀出感情。學生代表反覆朗讀後,各組代表進行比拼,老師點評。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理解詞作的主要內容

(一)課堂上,給學生時間對照課文註釋書面翻譯全文,讓他們交流,教師提供譯文參考校對:

【翻譯一】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

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願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翻譯二】

丙辰年中秋之夜,歡暢痛飲到天亮,大醉,寫了這首詞,並以之懷念弟弟蘇轍。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

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光從硃紅色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的灑在窗戶上,照著不眠之人。

明月不該有什麼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之時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願離人能平安健康,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四、理解詞作的思想感情。

(一)思考探究

1、詞前小序有什麼作用?

2、 開頭兩句有何意蘊?

3、“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只是讚美月夜嗎?

4、“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寫出了詩人怎樣的矛盾心理?

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如何理解?

6、蘇軾原在朝廷做官,由於黨派相爭受到排擠,背貶為地方官,加上與其弟分別六年之久,面對中秋圓月他的心情會怎樣?

7、作者多想離開令他傷心的塵世,飛向美麗的月宮,他的思想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標誌蘇軾思想起伏變化的關鍵詞有那些?

【老師小結】高處不勝寒內涵非常豐富,確實表達了作者禁不住朝廷黨派之爭相互排擠的打擊,害怕回去沒有立身之地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間也不錯,做個地方官,逍遙自在。同樣可以為國家效力,為百姓造福。於是蘇軾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抑鬱之情。翩翩起舞。

8、哪幾句由望月過渡到懷人?

9、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一句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

10、討論對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達、襟胸坦蕩,皓月當空,但骨肉分離。作者如何看待這件事的?

11、結尾兩句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

12、全班齊讀:歸納作者心理變化的過程。

討論明確:(苦悶——矛盾——豁達——祝願)

(二)【賞析上闕】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足見蘇軾對明月十分嚮往,早已把那裡當成自己的歸宿了。從蘇軾的思想看來,他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和飄飄欲仙的感覺。

蘇軾此詞作於丙辰年,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自請外任密州。“高處不勝寒”內涵非常豐富,確實表達了作者禁不住朝廷黨派之爭相互排擠的打擊,害怕回去沒有立身之地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間也不錯,做個地方官,逍遙自在。同樣可以為國家效力,為百姓造福。於是蘇軾化解了心中的苦悶,抑鬱之情。翩翩起舞。既有對朝廷政局的強烈關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複雜心情,故時逢中秋,一飲而醉,意興在闌珊中饒有律動。中秋月景,人們可以體會到月亮的美好,還有月光的寒氣逼人。這一轉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嚮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的作風。

【提示注意】我們可以抓住“不知”“歸去”,才能讀懂詞人內心祈願;從“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負及遭遇,從而體會“寒”字背後的愁苦與幽憤。

【板書】上闋:望月-思歸 (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賞析下闋】下片懷人,即兼懷子由,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這裡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至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於是詩人便無理地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離人的愁苦了。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無理的語氣進一步襯托出詞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於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上還是為了強調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託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絡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侷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

【板書】下闋:責月—懷人。(抒情)

【詞作主旨】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五、拓展探究

(1)與文字對話

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裡,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鬱悶,酒醉後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賞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並祝願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例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鬱悶,你為什麼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迴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與作者對話

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問題(1)這首詞的想象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麼來進行的?(明月)

“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境,不知觸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例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寫得很平實。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例(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裡。”用誇張的手法描寫滄海的壯美,表現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巨集大,氣魄雄偉。

例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月下登樓所見表達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3)與環境對話

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實環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後,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裡,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生:同意!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六、閱讀方法小結。

師: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字對話: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大家對此都有一個基本的瞭解。讓我們共同欣賞有著首次演繹的歌曲。十年以後,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後,若干年以後呢? 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蕩,飄蕩……以後,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七、佈置作業:背誦默寫這首詞,明天檢測。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駁斥錯誤觀點,從而得出正確觀點的駁論方法。

2.理解並學會運用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品味文章語言的精妙。

4.領會自信心與創造力的因果關係及自信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1.運用具體事例及理論論據批駁錯誤觀點的方法。

2.文章的語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運用及作用。

3.自信心對個體發展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2.引導學生了解運用典型事例駁斥錯誤觀點的方法。

3.引導學生增強自信心。

【教學方法】

1.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歸納要點,掌握方法。

2.通過讓學生蒐集資料,對比體會,感悟自信。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預習課文,給文章和閱讀提示中不熟悉和無把握的字詞注音並解釋。

2.複習有關議論文知識。

3.通過網路或課外書籍,查閱有關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資料。

設題意圖:

1.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

2.鞏固已有的議論文知識,為更好地學習課文作準備。

3.通過查閱資料,讓學生與文中的人物近距離接觸,感悟自信。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關於自信的心理測試題。(見多媒體課件)

2.學生自測,教師統計自測結果。

3.教師根據自測結果,匯入新課。

從調查的結果看,有部分同學對自己缺乏自信,而許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業、人生的低谷時,難免會喪失自信心。如何重樹自信,創造或重新開創自己燦爛的人生,是許多人,也包括今天我們許多進入職業學校的同學所關注的問題。陶行知先生的這篇《創造宣言》,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二、檢查預習作業(課堂練習)

1.詞語解釋。(見多媒體課件)

2.檢測有關議論文知識。

(1)議論文三要素指什麼?

(2)論據有哪幾種類型?

(3)有哪些主要的論證方法?

(4)議論文有哪幾類?

(5)駁論文中有幾種批駁的方法?

(6)駁論文中需要有作者的正確觀點嗎?

三、研讀課文,整體把握

1.作者簡介。

(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根據查閱的資料介紹作者,教師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補充總結。)

2.學生朗讀課文。

3.學生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屬於駁論文,作者主要針對哪幾種錯誤觀點進行反駁?

總結:在文章中,作者圍繞五種“不能創造”的藉口,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批駁。這五種錯誤觀點是:

①環境太平凡;

②生活太單調;

③年紀太小;

④太無能;

⑤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

(2)作者是怎樣對錯誤觀點進行批駁的?

總結:作者主要運用了典型事例與名言警句來進行反駁。也就是說,此文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這兩種論證方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具體事例。)

(3)學生根據查閱的資料,介紹事例所涉及的人物。

(不要求面面俱到,每個學生只要能講出熟悉的一兩個人物或事例就行。學生作答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主要人物或事例的簡介。目的是讓學生從這些人物身上感受自信,感悟創造。)

(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觀點嗎?如果有,是什麼?

總結:作者在批駁了五種錯誤觀點後,直接提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鼓勵人們進行創造。

(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同學更好地明確,在駁論文中,除了對方的錯誤觀點之外,必然有作者的正面主張。)

(5)文章題為《創造宣言》,那麼作者的宣言是什麼?

總結:作者在文章結尾,充滿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

(以上五個思考題,都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則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總結。)

四、第一課時小結

在文章中,作者運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對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展開了有力的批駁,提出了“人人是創造之人”的觀點。最後發出了只要有一絲熱情,一滴血汗,都應該創造,都能夠創造的創造宣言。

五、課後作業

1.思考文章所運用的主要修辭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舉例說明。

2.思考本文運用的主要的表達方式,並能結合課文具體分析。

3.尋找當代或身邊現實生活中與課文主題有關的例項。

第二課時

說明: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品讀鑑賞課文,分析文章表達方式及語言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自信,感悟自信,從而在生活中揚起自信的風帆,駛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一、品讀課文,體會特色

1.思考:文章採用了哪種表達方式?結合課文加以分析。

總結:文章主要運用了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記敘主要指文中擺出具體事例時所運用的表達方式。議論則是對事例進行分析或表達觀點時採用的表達方式,如批駁了第二個錯誤觀點後的簡單總結,又如批駁了第五個錯誤觀點後的分析。

(在學生分析時,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其中的一兩點加以展開即可。教師則在學生分析後,對答案進行整合。)

2.品味文章語言,分析文章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以下提供的例句是文章中出現的運用修辭手法的主要例句。學生不一定都能涉及,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的思路,在學生的講述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補充和總結。)

排比

(1)“有人說……不能創造”五個段落。

總結:突出強調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之卦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國際歌》。

總結:強調在單調的惡劣環境中一樣可以創造出驚世之作。

(3)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

總結:強調有志者排除萬難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創造出來的。

總結:強調開闢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氣。

(5)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總結:強調創造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基本能力。

(6)汗幹了,血幹了,熱情幹了,僵了,死了,……

總結:強調沒有創造力就如同沒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森林。

總結:強調任何一點的創造力,都會促進成就的取得。

比喻

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志,才能開出一條生路。

總結:在這句話中,作者把勇氣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劍,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剛,說明了當陷入絕境,走投無路時,只有勇氣、智慧、信念與意志,才能使人絕處逢生,闖出一條生路。

教師總結:

本文敘議結合,運用大量的排比,層層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勵我們樹立自信,勇於創造,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鼓動性。

二、感悟自信

(多媒體課件出示有關張海迪的資料。)

教師匯入:這裡是有關當代保爾張海迪的介紹,她身殘志堅,沒有向命運屈服,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不平凡人生。請同學們結合課後找的資料,對比自己的生活和環境,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為了讓學生勇於發言,也為了讓個別無準備的學生有話可說,故先引入了張海迪的事例。設計此環節的意圖是:一方面替學生樹立榜樣,另一方面,通過對比感受,讓學生樹立自信。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教師再作簡單的總結。)

三、總結

同學們,大家看到了,也聽到了許多環境不如我們,健康不如我們,或者和我們一樣平凡的人,都創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們有勇氣,有自信,敢創造,同樣也能書寫出屬於我們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當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氣、自信之外,要創造還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來源於學習。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努力,為將來更好地創造奠定厚實的基礎。

四、課堂練習

1.本文的結構如何劃分?

2.作者所舉的“不能創造”的五種藉口是從哪些角度提出來的?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五、課後練習

1.請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望洋興嘆  啞口無言  遁辭  自暴自棄  眾叛親離

2.閱讀下列文段,回答相關問題。

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

(1)用“——”劃出錯誤觀點並說明其使用的是( )表達方式。

(2)用“[ ]”標出反駁過程的語句,並說明其使用的是( )表達方式。

(3)用“~~”劃出事實論據並說明其使用的是( )表達方式。

(4)用“(   )”標出理論論據並說明其使用的是( )表達方式。

3.“感悟自信”為題,寫一段不少於300字的話。可以運用上課使用過的事例,也可以另外找類似的題材。

九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進度計劃 篇12

《三顧茅廬》教案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1、放錄音範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實現統一中原的大業,諸葛亮真有這樣的雄才大略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4、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後,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等)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麼樣的品質?

四、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後練習2)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匯入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建立統一祖國的大業。諸葛亮在二十一年後回憶起這件往事,還感激萬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1、出示《出師表》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二、細讀課文

1、諸葛亮對劉備的三顧茅廬可以說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這是為什麼呢?

2、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進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思考:從這裡你體會到了什麼?)

4、小結: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看來,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到了如飢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5、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小練筆:

正因為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為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現在,請大家發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