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

欄目: 教師工作計劃 / 釋出於: / 人氣:1.45W

留守兒童是伴隨著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的未成年群體,其核心問題是教育問題。你想知道留守孩子教育案例有哪些嗎?接下來就一起分享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留守孩子教育案例吧!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一

一、問題表現:

楊某,15歲,九年級(5)班學生,家境貧寒,母再婚,跟隨姥姥居住。內向,自卑,交往能力差。

二、教育過程及結果:

(1)瞭解楊某的情況,與任課老師及同學分析其個性品質、興趣愛好、生活狀況、學習情況、心理健康水平、身體素質現狀,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尋找突破口,找到開啟他心靈大門的鑰匙。

(2)採用“情感投資”、 “尋找感覺”等方法引導。

安排幾名活潑大膽的學生,主動幫助他,與她交談,讓她傾吐自己的心聲,及時、真誠幫助、鼓勵她正確認識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找到自己在班級、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位置及感覺。

(3)採用“溝通”、“融洽”法與家長交流

與其家長取得聯絡,樹立孩子的信心,並通過民政助學、個人資助的渠道資助她,讓他們與學校共同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指導家長共同做好轉變工作

(4)教師協作,共同教育

經常與任課老師交換意見,及時瞭解楊某在班級、同學中的情況以及學習、行為情況,對出現的新問題及時調整方法和措施,使她逐步步入正道,尋找到良好的感覺。並通過個別輔導形式,加強對她的學習和心理指導,引導並督促孩子成長。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二

一、問題表現:

學生韓某,男,15歲,父在外打工,母有病纏身,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行為習慣差,個人衛生差,上、下課都特別好動,無法剋制和約束自己的言行。

2、懶惰心理強,隨心所欲。

3、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缺乏熱情,參與意識淡薄。

二、問題分析

我通過觀察、家訪、交談等各種方式接觸留守孩子韓某和他的家人,我發現他身上的這些問題主要來源於三方面:

1、長輩關心不當。缺少嚴格的管教,什麼事都依著孩子,導致其隨心所欲性強。

2、粗暴的教育方式。缺乏情感上的溝通,遇事缺乏耐心,好動手。

3、由於成績差,得到表揚少,內心深處自卑。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發現他身上的問題主要源於家長和他的不自信,於是我決定從他的家長和本人兩方面入手採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我利用課餘時間和他的母親交談,同時我對韓某提出建議:

①在孩子犯錯時應該讓他接受正確的批評,讓他認識到錯誤,鼓勵他改正。

②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讓他問老師和同學,不能養成不做作業和抄襲他人作業的壞習慣。

③父母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並對孩子取得的微小進步給予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2、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融入集體,找到和同齡人交往的快樂 ①利用表揚樹立信心。針對孩子平時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和成功都給予表揚,讓他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和喜悅,逐步樹立自信。

②針對實際,設立小目標。在孩子走出低谷後,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轉到學習上,使他知道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按時上學,完成作業,是一名合格學生最起碼的任務。

四、輔導效果

經過我和孩子家長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①雖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賴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②他已認識到按時完成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儘管他的作業書寫和質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時完成作業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③經常能看到他和同學們嬉戲時活潑的身影,。聽見他開朗的笑聲。

留守兒童並不是天生的行為習慣不良,不是天生的冷漠無情,他們是缺少成人的正確引導,做老師的決不能推卸責任,對自己的學生要一視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只要我們不放棄,肯定會有收穫。

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經常給孩子創造不同的成功機會,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特殊對待這一類學生,既要做他們的老師,又要做他們的“父母”,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相信愛的陽光能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讓我們共同努力,攜手共創留守學生成功的今天和明天。

留守孩子教育案例三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農民工背井離鄉外出務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孩子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隨著中國現代化程序不斷推進而進入人們的視野。城鄉發展的現實差距、農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會管理體制的變革讓更多的農民從農村走向城市,由此在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

一、我班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

目前主要有兩種型別:一是隔代監護,即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對“留守兒童”監護的方式比較多。對於這種監護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較放心。但這種監護方式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卻有著難以克服的問題。一是由於血緣、親緣關係,監護者多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二是祖孫輩年齡差距大,觀念不一樣,對待許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代溝”明顯,難以相互溝通。一般來說,祖輩們往往以他們自己成長的經歷來教育要求孫子輩,思想觀念保守,教育方法簡單。而現在的孩子見識廣,喜歡趕新潮,尋求刺激和創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觀念和教育方法很難為孫輩接受。另外,老人年歲大,精力不濟,健康狀況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監護的有幾個“留守兒童”,真是力不從心。以上情況說明祖輩難以承擔監護教育之責。二是上代監護,即由父母的同輩人,如叔、伯、姑、姨、舅等親戚或他人撫養的監護方式。由於監護物件並非己子,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敢嚴格管教。這樣,上代監護也大多屬於物質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而對於較為敏感的兒童來說,又容易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

二、我班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

1、 學習狀況一般。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2、心理情感不健全。“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裡找到感情的支援,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

3、道德行為差。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說謊,愛說髒話,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學的東西。

4、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存在負面影響。認為自己下苦力掙的錢比文化較高的人掙錢還多的“打工”父母,在他們心目中滋長著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於是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順其自然,從而“能讀書就讀,讀不好去打工也能賺錢”的觀念在兒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沒有掙得什麼錢的打工父母,認為是命運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對子女的一切不聞不問,不負責任。使“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緒包袱,承擔著很大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

三、教育“留守兒童”的基本策略

1、要求家長努力承擔起教子之責

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麼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為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絡,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致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絡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

另一方面,應採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緻,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採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裡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2、加強管理,施以愛心

我們學校把 “留守兒童”的教育已經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班都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學校統一部署管理。檔案資料的內容有,“留守兒童”姓名、年齡、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徵、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臨時監護人的融洽程度,與打工父母的溝通情況等;臨時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徵,重點是監護人如何對孩子進行管教等;“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絡溝通情況等。

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和需要,我讓親子間保持電話聯絡,根據孩子的校內外表現,讓孩子與父母取得聯絡,每月定期通電話,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利用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約父母面談,這樣能使這些父母較為詳細地瞭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於一些“留守兒童”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及時處理,耐心地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愛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我與班上的“留守兒童”交朋友,時刻關心、愛護、照顧他們。在安全上,時刻提醒;在生活上,儘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耐心輔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

總之,一個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發展離不了家長的教育。“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了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成了擺在基礎教育面前有待探討、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成了我們廣大教師心頭萬分憂慮的千斤重擔,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起,時時、處處、事事關注留守兒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