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生態實施方案4篇大綱

欄目: 實施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5.05K
本文目錄2019生態實施方案建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實施方案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林業生態省建設實施方案

為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生態消費、生態旅遊等理念,弘揚生態文化,培育低碳、健康、適度、安全的消費方式,助推國際性旅遊休閒島建設,經縣政府研究,決定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以“海霞旅遊·生態消費”為主題的消費教育活動。現結合我縣“六城聯創”建設目標,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生態實施方案4篇大綱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三年時間的消費指導、消費教育等多種形式的引導活動,力爭實現“三化”,即生態文明消費教育日常化,生態文明消費理念科學化,生態文明消費方式自覺化,使生態文化日益繁榮,生態消費產品形成特色,生態消費模式基本形成。

(二)具體目標

實現“四個一”。即設立1個“海霞旅遊·生態消費”日(確定6月20日為縣“海霞旅遊·生態消費”日)並開展主題日活動;建立1個系統生態消費教育陣地,使10萬人受到各種形式的生態消費教育;培育一批企業(商家)進“縣低碳消費與服務聯盟”;培育一批生態(旅遊)消費品,並進行分步驟重點宣傳。

二、活動載體

(一)建立生態消費教育陣地,拓展生態消費教育面

1.建立生態消費教育學校。由縣工商局、教育局、消保委聯合在各工商所所在地建立1家生態消費教育學校,主要任務是對在校學生進行生態消費教育,通過小手牽大手帶動家長的生態消費意識,發揮其在生態消費教育工作中的主流作用。

2.建立海霞旅遊、生態消費景區。推進海霞旅遊與生態消費文化的深度結合,大力豐富海霞文化內涵,把海霞品牌貫穿到生態旅遊消費活動的各個環節和旅遊發展全過程,創造特色生態旅遊消費精品,塑造海霞生態旅遊景區形象。

3.建立生態消費體驗基地。由縣工商局、消保委聯合在全縣選擇1-2家企業,建立生態消費體驗基地,主要任務是以實物來宣感測受生態消費的好處,幫助消費者瞭解生態消費模式,獲知生態消費商品資訊,引導消費者自主選擇生態消費方式。

4.建立特色生態消費教育學校。要在社群、鄉鎮(街道)、老年大學、企業等,建立消費教育學校或消費教育課堂,發揮其在生態消費教育工作中的主流作用。

(二)成立“縣低碳消費服務聯盟”

分期分批發展聯盟成員單位,成為各行各業助推生態消費的排頭兵。同時,利用縣中小企業資訊網、土特產交易網,有計劃地宣傳、引導“縣低碳消費與服務聯盟”成員單位和其他企業,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注重生態文化建設,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打造生態人居實驗園區,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增長方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模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生態消費納入中國小生教育課程

遵循教育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把生態消費教育納入中國小教育體系,完善學校的生態教育格式,對學生進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知識傳播。

(四)組建生態消費宣傳義務宣傳隊

生態消費宣傳隊由各社群中的海霞媽媽組成,通過組建生態志願者隊伍來提供多元化、常規化、規範化的宣傳服務,大力實施“生態旅遊”、“生態消費”、“生態生活”等生態文明公眾參與行動,把生態消費宣傳融合到學校、家庭、企業、酒店、景區等過程中,融合到3.15國際權益日、環境日、地球日等各類主題活動中,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

(五)開展海霞生態旅遊宣傳活動

結合海島特色,利用陸島相連優勢和良好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指導旅行社和導遊選擇具備生態旅遊條件的目的地,避開脆弱、敏感的生態地域,組織各種有助於自然生態保護的公益活動;在景區裡倡導綠色旅遊、生態消費行為,對遊客進行事前教育指導,提高遊客對生態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弘揚生態旅遊文化。

(六)創新生態消費宣傳教育載體

舉辦主題論壇、開設電視專欄(如縣電視臺藍色風欄目)、生態消費公益廣告亮麗一條街,同時突出電視、廣播、網站等新聞媒體的受眾面廣、互動靈活、宣傳力度大的優勢,多角度、深層次地開展生態宣傳教育,並突出“生態消費”的引導。

三、教育重點、形式及責任分工

(一)教育重點

1.對消費者和學生。開展生態消費教育文化進農村、進社群、進學校、進家庭、進景區等活動,倡導生態、綠色、低碳消費方式,積極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環保產品,養成節能、節水、節材的良好習慣,自覺抵制高能耗、高排放產品和過度包裝商品,逐步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景區內倡導綠色旅遊等。

2.對生產經營者。教育引導企業倡導崇尚自然、節約資源、減少汙染、保護環境的社會新風尚。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的發展和服務措施。充分發揮企業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創新開發生態產品,自覺控制汙染,推行清潔生產,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追求綠色效益。

3.對機關幹部職工。加強生態消費教育,宣傳生態倫理道德,實施節能、節水、節材行動,樹好良好的生態文明觀念。

(二)教育形式及責任分工

1.充分發揮報紙、電視臺、網路等新聞媒體的主力軍作用,圍繞綠色旅遊,生態消費等內容,開設專欄或專題節目,從消費觀、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等多層面進行探討和引導,在全社會形成共話生態消費的熱潮。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工商局、消保委、新聞媒體。

2.開展海霞旅遊·生態消費引導活動,通過消費調查、消費體驗和比較試驗活動等方式,提示一批有悖於生態消費的行為,積極引導消費者認同並接受生態旅遊、生態消費方式。責任單位:縣工商局、旅遊局、消保委。

3.著力培育一批生態生產(經營)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有計劃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推介展示活動,培育企業作為消費第一責任人的生態文明意識,實現在全社會示範引領。責任單位:縣經貿局、環保局、工商局、旅遊局、個民協。

4.開展生態消費教育專題講座、研討交流、知識競賽等活動。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工商局、消保委。

5.建設一支“海霞媽媽”生態消費宣傳志願者隊伍,廣泛開展生態消費理念和生態消費方式的宣傳。責任單位:縣工商局、消保委、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

6.開展生態消費宣傳教育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群、進家庭、進景區等活動。責任單位:縣工商局、旅遊局、教育局、消保委、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成立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海霞旅遊·生態消費教育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工商局,負責生態消費教育工作的日常指導和督查。

(二)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積極主動開展生態消費相關工作,廣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推擴生態消費科普知識,切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憂患意識和參與意識,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建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廣大企業要積極參與,不斷開發社會所需的生態產品,努力推進生態經濟發展。

(三)各街道、鄉鎮要按照本方案的統一部署,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和具體舉措,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確保生態消費教育工作紮實推進。

建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實施方案2019生態實施方案(2) | 返回目錄

特色學校建立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特色理論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各項工作取得全面進步的基礎上,學校向更高的層次努力,是辦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提高自己的辦學品位,謀求學校、教師、學生更好地發展的一種辦學行為。我們認識到,特色學校的建立必須根據學校自身實際特點和教育優勢資源,著眼於學校的長遠發展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集體智慧。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校遵循特色學校的建立規律,按照“特色專案——學校特色——特色學校”三個階段進行了近十年的實踐探索,辦學特色逐步彰顯,特色學校的建立目標日益鮮明。目前,在建立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從自身優勢和現有基礎出發,形成《建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提高學校辦學效益為目標,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思想,遵循教育基本規律,樹立先進的教育觀念,在建立過程中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教育內涵,凸顯學校個性,提升辦學品位,打造教育品牌。

二、建立背景與基礎

建立特色學校是實現教育的內涵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轉型對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更是落實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的需要。學校只有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發展的歷史、辦學的方式來進行辦學,才會有生機,才會培養出有個性的創新人才。從XX年聯合辦學伊始,我校就開始了建立特色學校的實踐探索,先後經歷了“特色專案”開發和打造“學校特色”兩個階段。

(一)初期探索:立足優勢資源,開發特色專案(XX年至XX年年)

1.多元發展的學校德育:(1)變傳統家長會為開放的“家長論壇”、“專家講壇”、“家長委員會”,開發與利用家長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提高家庭教育效率;(2)變傳統的家訪為動態發展的“建立‘學習型家庭’”,制定建立條件與評價指導標準,設計建立活動記錄與評價本,清晰呈現建立全過程,提高建立成功率;(3)變傳統師德建設為自主修煉的“師德論壇”,根據教育實際需要確立論壇主題,以論壇形式促進教師自覺修煉與提升;(4)變單向的師德評價為教師、學生、家長多向互動的師德評價活動,以評價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5)變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以主題體驗教育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育為途徑,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以社群為基地,以家庭為練場的德育踐行,開發了“傳統文化尋根之旅”、“我愛書香之家”、“東城文化一日遊”、“走進對聯世界”、“保護東江水資源環境”、“我愛我家——共建理想家園”、創編《花園國小一日行為規範兒歌》、“每週一歌天天唱”、“教育經典日日誦”等踐行專案,引導學生全成經歷並體驗思想道德建設的知、情、意、行。(6)率先推進心理健康教師c證培訓,倡導“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導師”,把心理健康教育高度融入國小德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德育工作的優化,顯著提高學校德育工作實效。

2.綠色動態的校本教研:(1)變傳統教研為多元動態發展的“教研訓一體化”的校本教研,把課例展示、課例研討與教師專業培養有機結合,發揮本校名優教師作業,使專業引領貫穿於教師學習反思、同伴交流的全過程;(2)變單兵作戰的傳統公開課為多形式多層次的“磨課”,如“同課同構”“同類共構”“同課異構”等,把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動態的磨課過程即評價研討、課例優化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就是學校課程資源開發與整合的過程。(3)制定《花園學校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指引》與《課堂觀察記錄表》,以課題評價與課題觀察引導課堂教學的優化,以評價標準促進課程改革實踐,減少隨意性,提高校本教研的規範性。

3.活潑開放的第二課堂。根據自身特點與資源優勢,先後開發了自編韻律操、武術健身、“練育人”、“誦讀經典,書香校園”、射擊、主題中隊會、大課間活動等特色專案,並取得顯著成績。

(二)中期探索:整合特色專案,打造學校特色(XX年至)

精心設計與實踐特色專案,充分體現了我校求真務實、循序漸進辦教育的科學的工作作風。我們力求在教育實踐中探尋教育最本質的規律,摒棄好高騖遠的“作秀”式的浮誇做派,注重承前啟後,減少短期行為,立足於教育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把教育的巨集觀問題與微觀問題有機結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小題大做”,把每一個特色專案做細、做實、做精,努力從每一個具體的小問題研究中獲取有價值的大成果。事實證明,特色專案的開發與實施,與我校的自身特點與教育優勢資源高度吻合,與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相符。它們為我們打造學校特色提供了一個個具體而特殊的“問題域”,讓我們從一個個特殊的角度深入挖掘問題背後的問題,直至觸及教育的實質層面。再通過全面深入地研究一個個有深度的“小”問題,提出有新意的命題或觀點,這樣,就為發現有重要價值的“大”問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有了堅實的探索精神和大量的“小題大做”成果作為基礎,就可以深入地透過表象看本質,從教育的本質層面發現和提出教育的“大”問題,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結合當今社會發展狀況,深入研究關鍵點,打造特色專案精品,進而走“大題大做”的教育創新道路。通過對我校六年來的特色專案進行整合與分析,我們發現,我校已經探索出一條符合教育本質規律,融傳統教育精華與當代素質教育精髓為一體的教育之路,即生態教育之路,已經水到渠成地形成了學校特色。這“學校特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作簡明扼要的闡述:

1.生態德育文化特色。形成“一點雙翼”的生態德育文化網路結構模式,即以學校教育為中心點,以家庭教育和社會實踐為基本點的“學校德育文化網路”、“家庭教育文化網路”、“社會實踐文化網路”。我校以生態德育理念為指導,更新德育內容,“滲透感染,環境薰陶,協調發展”的德育工作策略,追求“優雅自然,寧靜致遠”的思想素質境界,以“互惠共生”、“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倡導自主自覺自律的養成教育,發揮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努力打造 “綠色校園•精神家園”的生態校園文化、“履行責任•共營理想”的生態家園文化、“孕育心靈•精彩人生”的生態踐行文化、“雙向互動•和諧共生”的生態關工文化……以環境對個體道德素質的影響為邏輯基點,按照系統網路的觀點,發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資源,通過學校德育系統內部的物質迴圈、能量迴圈和資訊傳遞,推動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動態良性發展,促使學生不斷提高道德素養,養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勤學奉獻”為主題的基本道德品質,形成科學的人生觀、自然觀和生存發展觀,合理調節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促進師生與環境的互惠共生、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開創了學校德育工作全新局面。

2.生態校本教科研文化特色。校本教育科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在生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更著力於探索更科學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在以“磨課”為載體的“教研訓一體化”的綠色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優化,確立“以專題課例研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從科研的高度統領校本教研,拓寬教師的教學研究視野,更新校本教研的內容與模式,引進文獻綜述法,規範科研程式,幫助教師提升教科研能力,不斷地調整與完善教研管理機制,切實提升校本教科研層次與實效。

3、生態工會文化特色。教師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力軍,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我校密切關注教師的健康與生存狀況,把改善教師狀況的主動權交還給教師,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教師團隊根據教師本身的狀況和需要,自主設計活動專案,在學校工會協調組織配合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健身活動,如登山、開聯歡會、打球、看電影、聚餐、野炊等等,促進教師與工作、生活、自然環境的互惠共生、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目標

通過全面調研與整體分析,我們認為,目前,我校建立特色學校的時機已經成熟,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生態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建立“生態教育”品牌這一目標已經十分鮮明。

生態教育的基本內涵:

生態教育是指按照生態學的觀點思考教育問題,旨在充分發揮教育在應對生態危機中的作用,為人類的生存與合理發展尋找道路。生態的思想源泉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道家所倡導的“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所追求和突出的是達成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的關係。生態教育通過使用各種教育形式和傳播媒介,使受教育者清楚地獲得關於人與環境的關係,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對環境的作用,以及環境對人和社會的作用,以及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如何防止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等方面的知識,從而實現個體、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通過生態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新的生態自然觀、生態世界觀、生態倫理觀、生態價值觀、可持續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實現人類、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構建和諧發展的學校教育氛圍,從而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我們所提倡的“生態教育”與以往的“環境教育”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兩者均重視環境對教育的影響,重視教育環境的構建與利用。但就其實質來說,兩者又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是“生態教育”是一種生態化的教育理念,體現著“人境合一”、“互惠共生”的思想。“生態教育”重視“生態場”的構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是“生態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教育”中,師生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而存在的。而“環境教育”僅注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對人的單向影響,而忽視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心理環境,忽視了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的功能。二是“生態教育”具有明顯的“場”的特性,這是“生態教育”區別於其它教育的質的不同。“生態場”與“磁場”一樣,具有強烈的吸引性和傳遞性,它能實現“場”與物質的轉化。“環境教育”則沒有這一特性。

1.遠期目標

通過生態教育特色學校的建立,建設一支具有主體創造性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和生態教育素養,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發展。通過特色學校的建立,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學生學會共處,學會合作,學會競爭,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生命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條以學校資源為基礎,符合我校實際和學生髮展為特點的特色學校建立的途徑。從而增強學校的辦學動力和活力,為學校創造發展的良好條件,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力求走上一條個性化特色的道路。

2. 中期目標

通過三年的努力,營造具有生態教育特色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制定出適合特色學校的管理制度和執行機制,培養一支適應生態教育特色的師資隊伍。把和諧教育作為學校的一種新的發展,在學科教學中引導學生樂於探究,勇於創新,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自律自強,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責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行為與學習習慣。

3.近期目標:

把生態教育融合到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課中。對教師進行生態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認識,構建學校各方面工作的網路與操作模式,使每位教師都能指導學生開展學習與實踐活動。

四、可行性論證

特色學校不是由外而內的增設附置,而是在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的自內而外的挖掘與提煉。“實踐是真理唯一的檢驗標準”,我校近十年持之以恆的探索實踐,充分體現學校本身的特點,充分挖掘與發揮了學校本身的資源優勢,形成了相應的工作與管理制度,生態教育理念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並逐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在德育工作、校本教研等學校主要工作領域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這充分體現辦學目標定位的準確性。我校遵循了特色學校建立的基本規律,並且在建立特色學校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教育優勢,切實推進素質教育,辦學的顯著成效有目共睹。

五、建立實施階段

(一)準備階段(2月——6月)

1.建立方案通過可行性論證,學校向上級部門申報核准本校特色建立方案;

2.成立建立特色學校的組織機構和實施部門,組織學習生態教育理念與成功經驗,根據本校的實際,把生態教育理念轉化為學校各教育領域中具體可行的工作策略;

(1)成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建立領導小組,負責特色教育的組織領導、協調與落實、監督與檢查工作;

(2)成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建立工作小組,負責特色教育方案的具體實施策劃與工作實施;

(3)成立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建立專家指導小組,負責研究建立工作的科學規劃、實施步驟、學術指導和效果評估。

3.全面構建生態教育文化網路,在學校各個教育領域開發相應的教育內容與活動專案,形成科學高效的工作模式,並把建立任務落實到各個實施部門。

4.構建生態教育課程體系:(1)在各學段基礎課程滲透生態教育系列;(2)設計生態科普基地活動體驗課程系列;(3)開發生態教育校本教材;(4)形成生態教育校本課程精品系列。

5.制定建立運作保障機制,搭建好生態教育成果共享平臺(校園網展示交流與建立論壇);處理好常規教育與特色建立的關係,處理好學校穩定性與創新性的關係,使特色學校建立工作得以系統性、長期性進行;

6.向省市各級科研機構申報課題立項研究,以科研手段推進特色學校的建立程序。

(二)實施階段(7月-7月)

1.各部門全面實施活動專案,把每一項教育活動做精做細,並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優化工作模式,積累和豐富生態教育經驗,形成本校特色的生態教育;

2.定期舉辦生態教育主題論壇,共同研究生態教育特色學校建立工作;

3.每年舉辦體生態教育特色現場會,進行交流展示,推動學校特色教育建立工作向縱深發展;

4.向省市各級科研機構申報科研課題成果獎項;向上級部門申報特色教育校評估命名。

5.總結階段性成果,對建立工作具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三)總結提高階段(7月-12月)

1.總結生態教育經驗,推廣特色學校建立成果;

2.繼續完善和優化生態教育特色建設,進一步提升特色教育層次。

結束語

建立特色學校是學校教育系統一項整體性的發展戰略,實現學校的特色建立是對學校辦學策略的優化設計,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通過此項工程,在我校內部創設有利於師生多樣化發展的教育環境,實現教師與學生的特色化發展,形成獨特的辦學風格與學校個性。同時,通過此項工程,我們要打造出優質的教育品牌和辦學成果。我們相信,特色化的辦學最終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發展,最終確保教育教學的高質量和辦學的高效益,使我校迎來輝煌的明天。

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2019生態實施方案(3) | 返回目錄

局各科室、直屬二級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根據省委、市委和區委的統一部署要求,經研究,決定在全域性開展以“優化政治生態環境,推進快速和諧發展”為主題的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

一、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總書記視察xx重要講話精神,以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為核心,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以政(行)風、效能建設和廉政建設為抓手,大力加強政治生態建設,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團結向上的發展環境,以良好的黨風政風促行風帶民風,為推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二)目標要求: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著力在以下六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在解決“凝聚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每一位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一個單位具有團結向上、健康純正氛圍的極端重要性,大力倡導講黨性、講原則、講大局、講真理、講感情、講友誼的團結風氣;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建立共同的理想,確定科學的工作目標,把精力用在想大局、謀大計、成大事上,保持同事間的正常關係和工作上的良好秩序。“一把手”要做到堅持中心、維護大局,以大局來統一思想,凝聚人心。

二是在解決“創新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幹部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敢於衝破阻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敢於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不因閒言碎語而分神,在強烈的危機感中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滿腔的熱情,昂揚的鬥志,投身於xx區奮力崛起的實踐中。

三是在解決“執行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幹部職工善於用寬廣眼界觀察、認識世界,善於從戰略高度思考、解決全域性性問題,善於立足全域性去運籌帷幄、謀篇佈局,善於吃透上情、搞清下情,找準上級決策精神與工作實際、群眾願望的最佳結合點,把對上級負責與對下級負責有機結合起來,把長遠目標與短期安排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把上級指示變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措施,做到謀劃中有新思維。努力做到“看不準不動手、看準了不鬆手、幹不成不放手”。

四是在解決“向心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幹部職工真正在思想上視人民群眾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眾當“親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把黨的事業扛在肩上,把人民的利益裝在心裡,把個人的私利拋在身外,把為人民服務的責任落實到行動上,真正贏得群眾的贊同、滿意和支援。

五是在解決“影響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幹部職工正確用好手中權力,規範從政行為,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做到心正、眼正、身正,保持公正用權、勤政為民的真誠和良知,努力運用手中的權力造福人民,回報社會。

六是在解決“生命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促使局領導幹部珍視擁有的寶貴時間、難得機會和施展才華的舞臺,使出渾身解數,為黨為人民建功立業。做到正確對待工作和事業,正確對待權力和責任,正確對待組織和他人,奮發有為,廉潔從政,永葆革命本色,始終保持旺盛的政治生命力。

二、開展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的總體安排和方法步驟

(一)活動範圍:局機關科室及直屬單位幹部職工,重點是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

(二)活動步驟和時間安排:主題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貫穿於全年工作。

第一階段:學習動員。(4月-6月)採取集中學習(班子成員學習,支部學習,全體幹部學習,各科室學習)和自學相結合,認真組織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以及中央和省、市領導關於政治生態建設的重要講話和論述,提高黨員幹部對加強政治生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推進政治生態建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班子領導要善於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善於把上級精神與我局實際結合起來,通過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斷增強駕馭全域性和科學發展的能力。

第二階段:討論查擺。(5月-6月)要堅持突出主題、重在務實的原則,集中時間和精力抓好三個環節。一是開展一次“解放思想優化發展環境”大討論活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實際,認真查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切實轉變工作思路、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思考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措施方法。二是召開一次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圍繞“建設良好政治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主題,班子成員要結合自身分管工作,主動檢查“我為xx區發展做了些什麼、貢獻了什麼?”,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進行深刻的反思,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討論查擺,激發自身的工作熱情和激情。三是開展“強化執行力,促工作落實推進月”活動。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在6月份深入開展“強化執行力,促工作落實推進月”活動。不斷強化落實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的堅定性,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著力推進局年初制定的國土管理各項指示(機構人員落實,土地收儲出讓,建設用地置換及復墾,土地利用指標,土地違法案件查處等)、招商引資、民生工程等各項任務的落實。

第三階段:整改落實。(7月-11月)通過對幹部職工開展談心活動、徵求意見會等形式廣泛徵求在政治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結合“百家企業評機關”、三位一體評議等活動反饋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梳理查擺,制定加強政治生態建設的整改方案,強化具體的工作措施,明確工作目標任務,認真組織實施。在年底前全面總結一年來加強政治生態環境建設的成功做法、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提出進一步加強政治生態環境建設的有效措施。

三、加強對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的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周密組織實施。為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局成立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承擔具體日常工作。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及時向區活動領導小組彙報階段工作開展情況,活動結束後向區委報送總結報告,通過組織考核驗收。

(二)堅持統籌兼顧,確保取得實效。把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與我局實際緊密結合,紮實推進,確保取得實效。第一,與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相結合。大力倡導理論聯絡的學風,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成。第二,與各項中心工作相結合。堅持把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與全年各項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切實做到以活動來推動環境優化、促進發展,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來體現活動的成果。第三,與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相結合。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加強領導幹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著力打造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建設幹事創業的幹部隊伍、營造凝心聚力的發展氛圍,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為我區政治、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附件:1、xx區國土局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2、xx區國土局政治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學習討論階段工作安排表

二o一五年x月xx日

林業生態省建設實施方案2019生態實施方案(4) | 返回目錄

為認真落實《**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的通知》(*政〔×〕×號)精神,特制定**林業生態省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林業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設林業生態省的重大決策,以確保如期實現我省森林資源“雙增”(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增加)目標為核心,以森林資源培育為重點,以林業生態縣建設為載體,強化措施,穩步推進,注重實效,圓滿完成林業生態省年度建設任務,為建設中原經濟區提供堅實生態屏障。

二、建設任務

(一)營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務×.×萬畝。其中:國家預安排我省造林任務×.×萬畝,我省安排造林任務×.×萬畝(含飛播造林×萬畝);森林撫育和改造×.×萬畝。

(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計劃×萬畝,其中:擇優扶持優質種苗基地×.×萬畝,培育優質苗木×萬株。

三、安排原則

(一)營造林計劃。全省營造林規模按《**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期調整任務的×%安排,生態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業產業工程分別按《規劃》中期調整任務的×%、×%、×%安排,全面實施規劃的×個林業生態工程和×個林業產業工程。山區生態體系建設工程中的生態移民工程按照退耕還林後續專項(生態移民)工程由發展改革和扶貧部門安排,城市林業生態建設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區綠化建設任務由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安排。

(二)投資。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繼續實行“以獎代補”,只安排國家、省級生態工程建設任務。

(三)重點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長淮防護林工程、太行山綠化工程及向國家申報的造林專案直接由省安排到縣(市、區),其餘由各省轄市按照規劃的工程量大小、生態區位重要程度和縣域經濟發展狀況確定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任務量並安排到縣(市、區),對已完成《規劃》確定任務的建設工程不再安排,省林業廳據此下達年度建設計劃。下達的農田防護林體系改擴建工程要首先保證完成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確定的年度建設任務,凡是列入省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的縣(市、區)必須在中低產田範圍以外的行政村實施。森林撫育和改造工程重點安排連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沿線的縣(市、區)和平原地區撫育工程量大的縣(市、區)。

四、建設重點

重點安排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任務,適當安排產業工程、支撐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在林業生態建設工程中,突出山區生態體系建設工程、農田防護林體系改擴建工程、村鎮綠化工程、生態廊道網路建設工程,適當安排其他工程建設任務。營造林工程重點安排宜林荒山荒地和溝河路渠四旁隙地。

五、工作措施

(一)嚴格執行營造林計劃。本次下達的營造林計劃已將營造林任務分工程型別全部落實到縣(市、區),各地要嚴格按照營造林計劃組織專案實施單位編制作業設計,將建設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各專案作業設計按審批許可權報批後實施。要嚴格按照作業設計施工、驗收。環城防護林、村鎮綠化、生態廊道網路體系建設×個工程涉及佔用耕地的,按照《規劃》確定的寬度為限進行設計、施工和驗收。各生態工程及中幼林撫育任務在省級核查時核實面積在該工程下達計劃×%以內的,驗收合格部分兌現省級獎勵資金,超過×%以上的部分省級不核查、不兌現獎勵資金。

(二)保障建設資金。為完成林業生態省建設任務,各省轄市、縣(市、區)要按照豫政〔×〕×號檔案的要求和省下達的度林業生態省建設任務,足額落實林業生態省建設資金。同時,要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措施,積極吸引社會資金髮展林業,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

(三)實行“以獎代補”。林業生態省專案資金安排要與《規劃》實施情況和驗收結果掛鉤,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經檢查驗收合格後撥付獎勵資金。省安排的生態建設工程專案,按照《**省林業生態省建設省級重點生態工程獎勵標準》分階段兌現獎勵資金。省級財政林業預算支出確定後,按省下達的計劃任務撥付獎勵資金的×%;經省核查(稽查)合格後,撥付全部獎勵資金。獎勵資金要全部用於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嚴禁挪作他用。對林業生態省建設急需的優質用材林、生物質能源林、珍稀瀕危樹種、優良鄉土樹種和優質經濟林苗木的培育,根據繁育成本制訂補助標準,面向社會,公開競爭、擇優扶持。經省稽查後,對核查結果符合《規劃》要求、達到相關技術質量標準的建設專案,按照本方案確定的獎勵標準及時兌現獎勵資金;對核查結果不符合規劃要求、達不到相關技術質量標準的建設專案,削減直至取消獎勵資金。

(四)強化監督檢查。林業生態工程和有投資的林業產業工程的建設任務全部納入省級核查範圍,建立政府目標考評體系和質量管理考評體系,嚴格考評,兌現獎懲。基本要求是:×月底前基本完成當年林業生態省建設營造林任務;待新造林成活穩定後,省林業廳組織全面核查和稽查,核查由往年的按一定比例抽查改為全面核查,稽查比例不低於營造林任務的×%。

林業生態省建設全過程實施陽光操作。對年度營造林計劃、獎勵標準、各專案作業設計的審查及批覆結果、核查結果、獎勵資金、育苗補助辦法和補助費發放情況等全部公開,各個環節均在**林業廳網站進行公示,公佈舉報電話,接受財政、審計、紀檢、監察及社會各界的監督。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符合招投標條件和屬於政府採購範圍的專案,都要按規定組織招投標和政府採購。

(五)加強組織領導。是實施《規劃》的關鍵一年,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將林業生態省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和鄉鎮,定期考核,嚴格獎懲。各部門、各系統要按照部門綠化分工負責制的要求,依據《規劃》認真研究制訂本部門、本系統綠化措施,高標準做好各自的綠化工作。各級綠化委員會要做好部門綠化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部門承擔的綠化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