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勞動技術教育實施方案(精選3篇)

欄目: 實施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2.18W

國小勞動技術教育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國小勞動技術教育實施方案(精選3篇)

勞動和勞動技術教育是中國小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基本途徑。學校要正確認識勞動技術教育的育人價值與功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從國小至高中設定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勞動技術教育具有培養勞動技術技能、技術素養的主要功能,同時還具有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益美和以勞創新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綜合功能。為了貫徹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等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加強勞動技術教育,開展課程建設的要求以及近年來我校開發勞動與技術校本課程的經驗,制定方案:

二、總體目標

勞動技術是一門涉及面廣,融知識性、技術性、實踐性及教育性於一體的綜合學科,在培育人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規定在四、五、六三個年級開設“勞動技術課”,“勞動技術課”作為中高段學生必修的課程。在勞動技術教育中既要利用傳統技術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又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識,具有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學任務。

(一)知識目標勞動技術知識是指生活勞動、簡單的工農業生產勞動和自我服務性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以及現代生產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識。具體知識目標如下:

1、瞭解一些簡單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務勞動和一般家務勞動的基本方法。

2、瞭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瞭解植物栽培、動物飼養等簡單知識。

4、瞭解工藝品製作、編織技術、裁剪與縫製的知識。

5、瞭解一些現代化文明生產的基礎知識,瞭解最新科技資訊。

(二)能力目標

勞動技術能力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科學技術原理,在勞動實踐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學會自我服務性勞動,能製作簡單的手工作品和工藝品。

2、初步掌握編織、縫製技術,能製作簡單的製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術,掌握小動物的飼養方法。

5、學會木工、金工、電工、農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進行簡單的識圖和製圖。

6、在勞動技術實踐中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嘗試有創新特色的小製作、小發明。

(三)德育目標

勞動技術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1、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樹立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正確思想。

2、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態度。使學生認識勞動是日常生活、發展生產、建設祖國、推動社會進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聖權利和光榮義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通過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遵守勞動紀律、愛護勞動工具和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並進一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助人為樂的精神品質。

4、培養良好的非智力素質。在勞動實踐中使學生自覺磨鍊意志,陶冶情操,體驗挫折與成功;增強積極進取、探索創新意識;初步具有質量意識、效率意識、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

三、主要原則

1、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是勞動技術課的基本特點。學生親身參加勞動操作實踐是勞動技術課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實踐是勞動技術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創新素質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發展。學校要結合實際,創設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千方百計為學生創設勞動操作的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校、教師要切實做好指導和管理工作,提高勞動技術課的教學效果。

2、技術性原則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基礎教育中加強技術教育,已成為世界性潮流。在勞動技術課上,無論是生活勞動或生產勞動,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都要緊緊圍繞提高學生勞動技術素質這一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意識,發展學生的技術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基礎性原則

勞動技術是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應該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技術處理能力,以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在勞動技術課中,通過某些勞動技術專案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勞動知識,提高他們運用工具進行加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4、創新性原則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勞動技術課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技術性特點,決定了它在培養創新型人才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勞動技術課教學應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培養。

5、適應性原則

教師在實施勞動技術教育時,要根據學校實際,選擇合適的內容和形式。在進行課本知識教學的同時,要不斷地融入新科學、新技術,使勞動技術課教學能夠適應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勞動技術教育還須注意適應學生年齡、性別、個性差異等生理、心理特徵和知識、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勞動技術教育內容的可接受性。

6、開放性原則

勞動技術教育過程中既要保證學生主體有足夠的勞動實踐活動的時間,使學生通過勞動實踐活動來理解、認識、探索和創造。又要使學生在獨立與合作的各項活動中得到交流和精神體驗。勞動技術課的綜合性、實踐性決定了它開放的性質。教學活動、學生實踐操作活動的時間應有彈性,教學內容應不拘泥於教材,做到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這對於改變學校勞技教育內容過於單一、要求過於統一的狀況,有積極的意義。勞動技術成果的呈現方式應該是開放的,是學生在廣闊的時空中實踐和探索得來的。把實施勞技教育與各項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構建學校、社會、家庭相互協調、互為補充的勞技教育體系,能夠為勞動技術有特殊興趣和愛好的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發揮自己天賦、才能和創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則

勞動技術課必須確保學生的安全。勞動技術課的主要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操作過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裝置等都帶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規定各個專案的操作程式和安全規程,並制定必要的安全檢查制度與措施。勞動技術課應切實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求學生樹立勞動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學會正確使用工具、裝置,自覺穿戴必須的勞動保護用品;從小養成嚴格遵守勞動紀律,自覺執行規章制度的良好習慣。

國小勞動技術教育實施方案 篇2

隨著無線寬頻技術的普及和支撐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生產業務不斷增加,現有基於2.4xGWLAN的車地通訊面臨挑戰。將LTE移動通訊技術用於承載城市軌道交通CBTC、PIS、CCTV等生產系統的業務資訊,高效運用現有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提高運營效率,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成為交通運輸領域最新關注的焦點。

20xx年4月至6月,在北京交通大學進行LTE實驗室測試,初步證明LTE能夠綜合承載軌道交通的生產業務。為進一步驗證LTE在列車執行狀態和真實電磁環境下的綜合承載效能,經過多種試驗段方案比選,從工程實施難易程度、測試時長要求、干擾環境、對運營或在建線路影響等因素考慮,最終確定在鐵科院城軌試驗線即環形道進行LTE系統試驗段測試。

1、城市軌道交通生產業務需求及業務優先順序

基於LTE技術的城市軌道交通車地通訊綜合承載平臺,需在列車執行狀態下滿足實時、寬頻、穩定、具有服務質量(QoS)保障的生產業務需求。當前城市軌道交通生產業務主要有CBTC業務資訊、PIS緊急文字資訊、列車實時狀態資訊、車載CCTV監控影象資訊和PIS影象資訊。利用LTE具有不同QoS等級的優點,將軌道交通生產業務的優先順序進行劃分。

2、環形道LTE試驗方案

2.1電磁環境

環形道試驗段LTE系統試驗方案採用1.4xG頻段(1x447xMHz~1x467xMHz)共計20xM頻寬組網,該頻段與北京政務網LTE使用頻段相同。在對1x447xMHz~1x467xMHz頻段的電磁環境測試中,發現環形道範圍記憶體在較強的同頻干擾訊號,某些地段干擾訊號強度高達-60~-50xdBm。

LTE系統的網路效能主要取決無線鏈路可獲得的SINR值。無線網路通常採用系統的優化配置及基帶抗干擾演算法等手段實現SINR值提升。環形道LTE試驗系統的優化設定方案通過摸底測試確定,規避干擾的優化方案包括減少基站覆蓋範圍、採用高增益車載天線、利用車體自身空間隔離及漏纜定向輻射等技術手段。

2.2 LTE系統方案

環形道建設LTE無線綜合通訊系統,並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排程樓和列車上分別搭建配合測試的'業務系統。

2.2.1LTE建設方案

LTE系統採用A、B網冗餘組網方式,每個網路均包括核心網(EPC)、基帶處理單元(BBU)、射頻拉遠單元(RRU)、車載無線終端(TAU),BBU通過乙太網交換機直接接入2套LTE核心網裝置,區間主要採用RRU+漏洩同軸電纜方式覆蓋。

1)網路建設方案

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排程樓控制中心內,A網新設EPC核心網裝置、BBU、三層交換機以及網管裝置;B網新設EPC核心網裝置、BBU、三層交換機以及網管裝置。EPC與BBU之間通過乙太網交換機連線。LTE網路裝置通過GPS進行同步,GPS天線架設在排程樓樓頂位置。業務系統裝置通過路由裝置接入到LTE網路EPC核心網。

為驗證LTE系統滿足訊號系統的功能需求,需要測試跨BBU(eNB)切換的LTE傳輸效能。在A、B網各設定2臺BBU,為增加切換次數,同網的兩個BBU交叉到連線相鄰的RRU,使得車載無線終端每經過一個RRU就產生一次BBU間的切換,增加測試樣本數。

為規避政務網干擾,採用RRU+漏纜的覆蓋方式實現環形道的訊號覆蓋。RRU與漏纜通過跳線連線。區間覆蓋可採用單漏纜和雙漏纜2種方式,雙漏纜方式具有裝置資料吞吐能力強,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特點。當其中一根漏纜出現問題時,另外一根漏纜仍可以正常使用,減小單點故障對業務的影響;另外雙漏纜部署可以利用MIMO空間複用和SFBC發射分集技術提高通道的容量和可靠性,降低誤位元速率。綜合以上分析,環形道沿線敷設2根漏纜,2根漏纜之間的間隔為1.05xm。

2)車載系統

車載由LTE網路車載裝置和承載業務車載裝置組成。在測試車輛車頭車尾安裝雙極化車載天線,在司機室設定車載無線裝置TAU和三層交換機裝置。

在車頭設定CBTC模擬業務車載測試裝置、模擬PIS緊急文字業務車載測試裝置、模擬列車實時狀態資訊業務車載測試裝置及PIS車載裝置和CCTV車載裝置;在車尾設定CBTC模擬業務車載測試裝置和模擬PIS緊急文字業務車載測試裝置。車頭和車尾的承載業務通過相應的交換機與LTE網路車載無線裝置TAU連線。

2.2.2測試方案

環形道LTE系統的A、B網,共同承載測試相關業務資料。

A網承載CBTC業務資訊、PIS緊急文字資訊、列車實時狀態資訊、車載CCTV監控影象資訊和PIS影象資訊等業務;B網承載CBTC業務資訊和PIS緊急文字資訊。

CBTC業務資訊和PIS緊急文字資訊在兩套網路上同時傳輸,保證其對網路可靠性的要求。CBTC業務資訊、PIS緊急文字資訊、列車實時狀態資訊採用模擬方式進行業務資料的傳送和接收,車載CCTV監控影象資訊和PIS影象資訊採用真實裝置進行傳送和接收。

PIS系統由PIS系統車載裝置、PIS中心伺服器等組成。PIS流媒體直播資訊由下行通道承載,承載頻寬為每列車2~6xMbit/s。由中心下發到列車的PIS資訊有MBMS多播和單播2種承載方案可供選擇。MBMS多播傳輸可在行動網路中提供一個數據源向多個使用者同時傳送點到多點業務,實現網路資源共享,提高網路資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空口介面資源。同時,MBMS多播方式在消除小區邊界鄰小區同頻干擾,滿足同小區多列車同時接收資訊方面比單播承載具有較大的優勢。但由於目前參與測試的廠家尚不支援視訊組播業務,因此試驗段工程中仍採用單播空口分發模式。

3、無線網路規劃

3.1頻率規劃

環形道採用1.4xG頻段(1x447xM~1x467xM),A網使用15xMHz(1x447xM~1x462xM)頻寬同頻組網,B網使用5xMHz頻寬(1x462xM~1x467xM)同頻組網。

3.2重疊覆蓋區

相同切換時延情況下,移動終端移動速度越大,小區間需要設定越長的切換重疊覆蓋區。LTE系統中,從終端測量鄰小區電平開始,到切換完成所需時間為切換遲滯時間+週期測量報告上報時間+切換執行時間,週期測量報告上報時間約200xms。切換執行時間為300xms,切換遲滯2xdB。在這個考慮下,按列車最高速度為80xkm/h計算,重疊區覆蓋半徑為40xm。所以,相鄰站間漏纜重疊覆蓋距離為80xm。

3.3鏈路預算

根據規劃的頻率分配方案,採用15xM(A網)+5xM(B網)雙網結構。則A網子載波數為900個,而B網子載波數為300個。當採用相同功率RRU裝置時,B網的子載波發射功率較A網大4.8xdB,所以B網的覆蓋範圍大於A網。環形道採用A、B網RRU同址統一與漏纜相接,鏈路預算以A網15xMHz為基準進行計算。

根據以上預算說明及各廠家裝置的效能,選定合適的引數,計算每段漏纜支援的覆蓋長度。通過上述計算和分析,考慮到小區間切換所需的重疊區域,整個環形道單網設定9個RRU。根據不同覆蓋區域政務網干擾強度的差異確定RRU站址,強幹擾區RRU站間距為800xm左右,弱干擾區RRU站間距為1x200xm左右。

3.4無線傳輸容量規劃

A網、B網傳輸容量規劃如下:

指配A網上下行頻寬各100xkbit/s供CBTC業務資訊使用;

指配A網上下行頻寬各100xkbit/s供PIS緊急文字業務資訊使用;

指配A網上行頻寬100xkbit/s供列車實時狀態業務資訊使用;

指配A網2~6xMbit/s上行頻寬供通訊車載CCTV監控影象資訊使用,滿足同時回傳2路1~3xMbit/s影象需求;

指配A網2~6xMbit/s下行頻寬供PIS影象資訊傳輸使用,滿足同時下傳2路1~3xMbit/s影象需求;

指配B網上下行頻寬各100xkbit/s供CBTC業務資訊;

指配B網上下行頻寬各100xkbit/s供PIS緊急文字資訊使用;

其餘頻寬預留。

4、測試情況

在環形道進行LTE效能測試,包括場強測試、時延測試、小區邊緣效能測試、丟包率測試、越區切換測試和吞吐量測試;進行5xMHz和15xMHz頻譜下CBTC、PIS/CCTV綜合承載業務測試;進行LTE裝置穩定性測試,包括系統穩定性測試、核心網故障條件下LTE功能測試、BBU故障條件下LTE功能測試、RRU冗餘保障測試;同時進行LTE裝置抗干擾測試。

試驗結果滿足預期,驗證了LTE系統抗干擾能力強、綜合承載能力強、頻譜利用率高的特點,能夠滿足軌道交通業務需求。測試結果表明,LTE系統用於承載軌道交通綜合業務,在保障CBTC業務高可靠傳輸的同時,能夠滿足緊急文字下發和列車實時狀態的傳輸需求,且能為CCTV和PIS等業務提供有效的傳輸通道。試驗段測試中城軌LTE系統受政務網干擾(在-60~-80xdBm之間)時效能會有所下降,但仍然能夠滿足綜合承載的傳輸需求。

5、結束語

20xx年8月,按照以上組網方案在環形道搭建LTE系統,成功進行LTE綜合承載軌道交通生產業務的測試,同時也驗證了LTE網路設計的合理性。環形道組網方案為LTE在城市軌道交通的示範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可供軌道交通車地通訊系統建設參考。

國小勞動技術教育實施方案 篇3

按照上級機關對精準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促進我鄉產業增效、貧困戶增收,努力推進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根據我鄉實際情況,制定農業科技人員進村開展技術扶貧工作具體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為中心,以科技服務和精準扶貧幫扶為基礎,以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為載體,加快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成立農業產業扶貧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辦公室於農業服務中心,由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朱坤負責日常工作。

三、具體內容

(一)編制貧困村產業扶貧規劃

1、洋埡村產業扶貧規劃:全村106戶,共417人。其中通過精準識別貧困戶21戶76人。該村林地面積廣,植被良好,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土地資源。擬規劃種植中藥材63畝,其中天麻7畝、烏藥50畝、豬苓6畝;核桃種植面積200畝;養殖黃羊600只。

2、溪口村產業扶貧規劃:全村106戶,共416人。其中通過精準識別貧困戶25戶84人。該村林地面積廣,植被良好,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土地資源。擬規劃種植中藥材900畝,其中天麻200畝、烏藥500畝、豬苓100畝、芫胡100畝;核桃種植面積20xx畝;木耳和香菇各1000斤;養殖黃羊500頭。

(二)精準幫扶措施

1、宣傳黨的深化農村改革政策和強農惠農政策。

2、邀請農技專家到鄉、村講大課、辦講座。

3、農業技術人員下村現場指導,解答農戶疑難問題。

4、定期組織農戶進行科技培訓,學習先進技術,有條件可帶領農戶到外地考察取經。

5、舉辦轉移就業技能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科技示範戶和新型職業農民。

6、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業推廣新機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農業產業扶貧領導小組要全面統籌協調農業產精準扶貧工作。落實主體責任,實行包片總負責。堅持“分級負責、分組選派、分級管理、誰派誰管”的原則。制定“施工圖”,簽訂“軍令狀”,編制貧困村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工作清單。

(二)創新工作方法

駐村農業扶人員分解幫扶工作任務,主動作為,積極學習借鑑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和有效方法,提升幫扶能力和水平。通過會議座談、資訊報送、情況通報、經驗介紹、發放資料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貧困村(戶)轉變觀念,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駐村家業科技人員到村開展技術指導原則上每月不低於10天,開展技術培訓每年不少於5次,每月5號前認真填寫並上報《駐村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扶貧行動統計表》、《縣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扶貧月報表》。

(三)強化政策保障

鄉鎮黨委積極與上級相關單位爭取政策資金,嚴格落實涉農資金專款專用,並保證用到位、用到點上。最大程度解決農戶因缺少資金、技術、管理、抗禦市場風險的問題。對駐村的農業科技人員,在職務職稱晉升、崗位聘用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

(四)強化目標考核

嚴格執行貧困村不“摘帽”、貧困戶不脫貧,技術幫扶人員不撤出的幹部駐村蹲點工作制度。實行“雙報告、雙考核”制度,農業科技人員離開原單位要向單位主要領導報告,到達貧困村要向村黨支部報告,年度考核時除原單位考核外,貧困村黨支部需出具考核書面意見。把駐村農業科技人員技術扶貧工作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對技術扶貧人員不到位、產業指導措施不力、基層不滿意的實行嚴格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