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科學活動方案十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6.28K

科學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科學活動方案十篇

1.激發幼兒認識顏色的興趣。

2.能在生活中找到紅色的物體,鞏固幼兒對紅色的認識。

3.認識紅色,學習詞語:紅色。

活動準備:

1.無線視訊點讀筆和電視機。

2.一個小布袋(布袋裡裝有一塊紅色的小方巾,一隻紅色的蠟筆,一個紅辣椒)一張紅色寶寶的.卡片。

3.幼兒每人一支紅色的蠟筆,一個紅蘋果。

4.幼兒用書:《認識紅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匯入主題

(1)師:有一個小寶寶,它有一個神奇的布袋,它的布袋裡能變出許許多多好玩的東西。小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

(2)師展示紅色寶寶的卡片,引導幼兒初步認識紅色。

①師:這就是擁有神奇布袋的小寶寶,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中寶寶的自我介紹吧!

②點選幼兒用書P9紅色寶寶,學習詞語:紅色。

2.遊戲:神奇的布袋,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紅色。

(1)師:紅色寶寶的布袋裡能變出什麼東西呢?讓我們來一起變變吧!

(2)教師邀請幼兒依次從布袋裡拿東西。

①當第一名幼兒拿一件物品後,提問:布袋裡變出的是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呢?

②當第二名幼兒拿一件物品後,教師放慢語速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拿出的物品顏色,加深幼兒對紅色的認識。

③當第三名幼兒拿出一件物品後,幼兒對其他小朋友說:這是一個紅色。

3.點選幼兒用書P9空白處,引導幼兒觀看方框李的紅色物體,鞏固認識紅色。

(1)觀看畫面,引導幼兒用短語說出:紅色的衣服,紅色的皮球,紅色的積木。

(2)師幼共同討論:在生活中,你還看見過哪些紅色的物體呢?

4.點選幼兒用書P9空白處,引導幼兒觀看蘋果樹,向幼兒說明題議,幼兒完成練習。

(2)塗色,幼兒給蘋果樹上的蘋果塗上紅色。

5.吃蘋果,活動結束。

科學活動方案 篇2

活動《有趣的複製》

設計意圖:隨著社會科技水平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追求速度。而複製正好滿足了人們對時間的追求,從工廠裡流水線上大批量的產品複製到影印機、傳真機、電腦複製、再到生物克隆……無不顯示出人們追求簡捷和保留原汁原味的需求趨向 。如何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複製現象,並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呢?我們通過帶領幼兒觀看報紙印刷和幼兒生活中接觸頻繁的食品月餅生產的視訊,讓孩子更為零距離的感受機器的“厲害”。並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體驗簡單的複製方法、瞭解和關注複製現象,從而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慾望。此活動是《有趣的複製》第一個活動,目的只是讓幼兒初步瞭解各種複製現象,嘗試最簡單的複製方法,並感受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目的:

1、初步瞭解生活中常見的複製現象,激發幼兒對複製現象的興趣。

2、嘗試簡單的複製方法,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1、視訊《有趣的複製》、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第一次:每組紙若干、勾線筆、餅乾樣品人手一份

第二次:印花機、印泥、錢幣、印花機若干,分組投放

3、作品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蛋糕師引題,感受複製的'特性(一模一樣)

1、今天,我這個蛋糕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盤新鮮出爐的餅乾,請你們仔細瞧一瞧?

2、這是什麼餅乾?(跟周圍的小朋友比較餅乾的特點)

小結:是的,我烤出來的是大小、形狀都是一樣的小魚餅乾。

二、幼兒設計樣板圖第一次,引出複製的概念。

材料準備:筆每桌5支、餅乾樣品5-7、樣板泥、教師樣板泥等。

1、出示樣板圖,提出設計要求

教師介紹高點的步驟。

2.介紹材料,幼兒首次操作

你看,我為大家準備了筆、樣板紙,請你們在紙上設計自己喜歡的一個餅乾樣板圖,記得和樣品要一模一樣。

3.驗證比較

你設計了什麼餅乾,用了什麼方法?(印畫、臨摹)

還有什麼方法?

小結:像剛才幾位小朋友用的方法叫複製。

三、第二次操作,嘗試多種複製方法

1.介紹材料與操作要求

重點介紹複寫泥。

2.幼兒操作、比較作品

你用了什麼方法?複製了什麼圖形。

小結:剛才嘗試了用印花機、複寫紙、印模、銀幣拓印這四種材料都成功地複製了餅乾圖樣,恭喜過關!

四、觀看視訊拓展經驗,感受複製的便捷。

1.生活中的複製現象

你還見過那些複製品?

2.觀看視訊拓展經驗

幼兒觀看一段製作月餅的視訊

提問:月餅是怎麼複製出來的?她的複製工具在哪裡?

有了這個機器有什麼好處?——便捷、快速、方便

五、製作餅乾,生活應用

1.出示糕點師工具,示範製作方法,講解要求。

2.背景音樂,幼兒製作

結束:這下蛋糕師將你做的餅乾送去烘烤吧!

科學活動方案 篇3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光的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他們對這些現象的產生不理解,也很有興趣很願意通過實驗來探索一些光的奧祕,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願望,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鐵環、放大鏡、硬幣、手電筒、三稜鏡、吹泡泡液等。

2、多媒體課件(一):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裡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訊號燈。

課件(二):醫用的胃透鏡、x光、鐳射、汽車的反光鏡、潛艇的潛望鏡、南極考察用的冰透鏡、照相機、放大鏡等。

活動過程:

一、設定場景(拉上多媒體教室的窗簾使室內變暗)師:提問:"小朋友,屋裡為什麼變暗了?"幼兒:

"沒有光了,所以屋裡變暗了;"(開啟燈)提問:"為什麼屋裡又亮了?"幼兒:"因為有燈光了,所以屋裡變亮了"。師:"那麼,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1、瞭解光的種類: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鐳射、熒光棒、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師講解: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燈光、鐳射、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製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2、探索光的特性: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一)、將活動室窗簾拉上,使室內變暗,開啟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還可以在有太陽時,在窗玻璃上貼上一塊中間剪有洞的黑紙,讓幼兒觀察太陽光是怎樣射進來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陽光是直著射進來的。"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實驗(二)、(拉開窗簾)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裡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幼兒:"我發現小鏡子反光,""我發現水盆裡的水也反光""我發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現筷子折了";"我發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師告訴幼兒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個特性.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瞭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們。"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一):瞭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訊號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等。師接合課件依一介紹光的這些用途。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兒:"作手影、幫助找東西"。

4、遊戲: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稜鏡反射太陽光,讓幼兒觀看光的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5、小製作;變色陀螺或潛望鏡。

6、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活動反思:

本活動幼兒很喜歡,都能積極參與,探索興趣很足,很願意做實驗。也懂得了許多關於光的知識,明白了光的這些特性。但內容有點多,時間稍長,所以建議將光的顏色部分探索和製作變色陀螺另設一課時。

科學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有興趣地觀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會下雷雨。

2、充分體驗聽雨、看雨、玩雨的樂趣。

活動準備:

活動前瞭解天氣預報,選擇下雨天氣開展此活動。

活動室內準備幾把雨傘。

錄音機,音樂《大雨小雨》磁帶。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興趣。

“轟隆隆,轟隆隆”是什麼聲音在響呀?讓我們一起豎起小耳朵仔細聽。引導幼兒知道轟隆隆的聲音是打雷的聲音,瞭解春天來了,有時也會下雨,這就是春雨。

2、和幼兒一起聽雨。

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聽聽看,你聽到的雨聲是怎麼樣的?

引導幼兒用各種象聲詞來表達。(“嘩啦啦”、“淅瀝瀝”、“沙沙沙”“嘩啦嘩啦”“滴答滴答”等)

3、和幼兒一起看雨。

(1)雨點是從哪裡落下來的呢?是怎麼落下來的呢?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點象什麼”來表達。

(2)雨點落在地上像什麼?地上會有什麼?

引導幼兒發現雨點落在地上會濺起泡泡樣的水花,積水中會有水紋等現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樹在雨裡是什麼樣子的?

知道這些植物喝足了水會長得更好。

4、和幼兒一起玩雨。

(1)我們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麼顏色的?雨點落在手上有什麼感覺?

(2)和好朋友一起撐著雨傘踩水花玩,提醒幼兒不要把自己淋溼。

5、在音樂《大雨小雨》的聲中結束活動。

自我評析:

此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聽、看、摸讓幼兒充分體驗聽雨、看雨、玩雨的樂趣,從中瞭解春雨的特點,感知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寓教育與玩樂之中,符合小班幼兒的興趣、經驗和能力。

科學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分離、挖、塑造、經驗回憶等活動,感知探索沙輕、細小、不溶於水及加水後容易塑造的特性。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玩沙工具、水若干桶、紗布、吸管若干。

活動過程:

1、運用沙子寶寶的祕密這個話題引起幼兒活動的願望。

師:我們今天要和沙子寶寶交朋友。沙子寶寶呀,最喜歡和知道它祕密的小朋友玩。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找一找沙子寶寶的祕密吧。

2、運用各種工具,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感官感知沙的特性。

(1)用紗布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通過觸控、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水桶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3、組織幼兒積極討論玩沙活動中的發現。

小結:所以我們小朋友在玩沙的時候不要把沙子拿來扔,避免沙子飛到眼睛裡。

4、再次玩沙,引導幼兒用水把沙澆溼,觀察沙子遇水後結塊的變化。

往沙箱中倒入水,用手感知幹沙與溼沙的區別,幹沙輕,不易捏合;溼沙重,易捏合。

小結:沙子可以和水一起玩,那麼我們小朋友也可以利用水和沙子一起做遊戲。

5、組織幼兒分組進行小組造型,體驗幹沙和溼沙的任意造型。

幼兒自由分組玩沙,教師適當引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共同完成作品。

6、評價幼兒的表現。

你們今天表現都很棒,都找到了沙子寶寶的祕密。沙子寶寶說下次還想和你們做遊戲呢!

活動反思:

聯絡生活揭示科學知識的意義。要做到科學教育與幼兒的生活相結合,不僅是學習課題來自生活,還應該引導幼兒能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了科學知識可以為生活服務。這樣做,可以拉近幼兒與科學的距離,使幼兒對科學產生一種親切感。

科學活動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西瓜裡面有很多的汁水,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取西瓜汁。

2.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西瓜若干,小刀,盤子,勺子,榨汁機,吸管,筷子,一次性杯子,抹布,記錄表(分為猜想和實驗兩部分)。

活動過程

1.出示西瓜,猜想引入活動。

師:昨天,我們從西瓜地裡買回了許多西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嚐嚐它們的味道吧!西瓜怎麼吃,你們誰知道?

師:其實呀,西瓜除了可以切成一塊一塊地吃,或者切成兩半用調羹舀著吃,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做成西瓜汁來喝。今天,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從西瓜裡面取西瓜汁。一起來取西瓜汁吧!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發放記錄表,請幼兒在記錄表上把自己設想的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的辦法很多,有用調羹舀出西瓜肉後用筷子搗的,有用調羹壓的,有用榨汁機的,還有直接用手擠的……)

2.分組實驗,教師參與到實驗中去,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驗證設想。

師:每個小朋友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動手試一試,然後把你試過的能取出西瓜汁的工具記錄下來。

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詢問幼兒的操作方式,幫助幼兒用比較準確的動詞描述自己的操作方式。

3.幼兒互相交流,分享實驗結果和方法。

請幼兒表述自己的操作,重點引導他們用合適的動詞來表述。

(最後幼兒發現,所有的工具都能取出西瓜汁,因為西瓜的瓤比較鬆,西瓜的汁水比較多,很容易取出汁,大多數幼兒使用了三種以上的工具進行操作。)

4.一起品嚐西瓜汁,並把西瓜汁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說明

幼兒科學活動是一個啟發、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過程,活動中,我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並作記錄,是因為,假設往往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的前提,帶著自己的假設做實驗,才是真正讓幼兒“用做科學的本來方式學習科學”。幼兒在活動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這一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了幼兒初步的科學態度,以及初步運用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取西瓜汁相對於取其他水果汁要方便得多,而且西瓜的汁水多,容易看到成效,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收穫成功。西瓜汁是紅色的,是幼兒喜歡的顏色,所以,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都伴隨著喜悅和快樂中班科學教案西瓜說課稿。

活動反思

西瓜是幼兒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水果,同時,也因其個大、綠皮紅瓤、清涼多汁等特點,深受幼兒的喜歡與關注。這種貼近幼兒生活和心理的活動非常容易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生活化的學習內容,加上豐富的環境資源和便捷的操作材料支援,為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科學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證。

整個活動中,我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和周圍生活的教育資源,擴充套件了幼兒的科學學習空間,始終讓幼兒帶著各種疑惑和問題,運用觀察、詢問、記錄、操作等積極的方式去主動發現、探索,在互動中充分自主地體驗、感受、學習

從活動現場來看,每個幼兒都是百分百地投入,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觀察、交流,獲取自己想要的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實踐自己的行動方案,自己動手,自主體驗,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孩子的內心感受得以體現,主體性獲得發展。

幼兒園的活動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建構的,教師要不斷追隨每個孩子的興趣、生活、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根據現場的變化,不斷用智慧、靈感與孩子展開分享和對話。因此,設計活動時我十分注重關鍵性問題的提出和把握,活動過程中我也十分注重幼兒的反應,鼓勵幼兒積極互動,分享彼此的發現和經驗。活動中我發現,大多數幼兒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享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參觀活動還提供了幼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幼兒體會到交往的效果與快樂,交往技巧也得以提高。

科學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觀察實驗,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產生的作用越大。

2、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釘上四顆釘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鉛筆、充氣的氣球、桌子。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

1、幼兒模仿小雞、小天鵝聽音樂在沙池中做遊戲。觀察遊戲後留下的腳印。

2、提問:學小雞、小天鵝走,留下的腳印有什麼不同?

(1)小天鵝走時全腳掌著地,腳印是平平的。

(2)小雞走時腳尖著地,留下的腳印是深深的。

二、幼兒探究活動一。

1、探究的問題:用同樣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淺一樣嗎?

2、試一試。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勁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勁按小桌子。

3、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4、說一說我的發現。

(1)桌面朝下時,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點。

(2)把桌子正放時,可看見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三、幼兒探究活動二。

1、探究的問題:用同樣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淺一樣嗎?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裡,用手掌使勁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勁按玻璃杯。

2、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3、說一說我的發現。

(1)杯口朝下時,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時,杯子幾乎不往沙子裡陷。

四、幼兒探究活動三。

1、探究的問題:用手指擠壓鉛筆的兩端(一端削尖),在兩個手指上留下的痕跡有何不同?

2、試一試。

幼兒用左右手指擠壓鉛筆的兩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4、說一說我的發現。

(1)尖的頭紮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兒。

(2)另一個手指幾乎不出現痕跡。

五、幼兒探究活動四。

探究的問題:手指與手掌同時擠壓氣球兩側,氣球變化一樣嗎?

六、試一試。

1、幼兒用手指與手掌同時擠壓氣球兩側。

2、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3、說一說我的發現。

(1)用手指壓的地方深深地凹進去。

(2)用手掌壓的地方沒有變化。

七、遊戲:幫小雞過河。

小雞要過河,可是它的腳太尖,剛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小雞過河?

1、給冰上鋪上薄板,讓小雞踩著板過河。

2、給小雞做一雙大鞋,讓它穿著大底鞋過河。

八、拓展思路。

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鋪一張白紙,上面放一張複寫紙,再鋪一張白紙,脫掉襪子,用單腳踩在紙上,然後抬起腳拿起紙,在上下兩張紙上都看不到腳印。請幼兒用圓珠筆在白紙上輕輕寫字,上下兩張紙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跡。

科學活動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運用多種材料製作小噴泉,初步感知噴泉的形成。

2、運用多種方法探索發現孔的大小與水柱之間的關係。

3、大膽分享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感受其中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瓶子若干(蓋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沒孔)針管、塑料袋、牙籤、氣球;瓶蓋有大小兩個孔的飲料瓶;裝水的整理箱5個。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的視訊。《high歌》音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1、提問:你見過噴泉嗎?噴泉是什麼樣的?

2、小結:小朋友在廣場、公園都見過噴泉,有的向高處噴,有的噴泉是向四周噴的,有的噴泉是旋轉噴的。還有音樂噴泉,它會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而變高變低、變長變短,還有水幕電影,噴泉的水會形成一道幕布,上面會演出電影。這些都是人工噴泉。

3、提問:你知道噴泉的水是怎麼噴出來的嗎?

4、小結:每個人工噴泉都有一個泵,它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裡噴出去,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美麗的噴泉。

二、探索用多種材料製作噴泉的方法。

1、觀察材料,引導幼兒猜測: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噴泉?該怎麼做小噴泉?

2、幼兒嘗試製作噴泉。

3、分享交流製作噴泉的方法。

(1)幼兒展示自制小噴泉。

(2)請幼兒介紹自己製作噴泉的方法。

4、小結:小朋友剛剛做了許多小噴泉,有的小朋友是一個人做的,有的小朋友還會和別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針管、有的用氣球、有的用飲料瓶,都是把水裝進這些容器裡,這些容器上還要有孔,給一個足夠大的力,讓水從小孔裡噴出來,這樣我們的小噴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與水柱的關係。

1、觀察新的材料,提問:瓶蓋上有什麼?如果用這個瓶蓋做噴泉,大孔噴出的水柱和小孔噴出的水柱一樣嗎?大孔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小孔噴出的水柱是什麼樣?

2、幼兒將自己的猜想記錄在紙上“猜想”一欄。

3、幼兒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並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操作”一欄。

4、分享交流,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1)對於結果不同的幼兒要請他當場驗證。

(2)記錄結果不全面的幼兒,請他當場試驗,引導幼兒發現噴泉向上噴才能發現小孔的水柱又細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師小結:出示記錄圖,你們看到大孔噴出的水是什麼樣的?小孔噴出的水是什麼樣的?依幼兒回答,教師記錄。

四、音樂噴泉表演。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隨音樂的高低起伏進行噴泉表演。

科學活動方案 篇9

【教學背景】

託班時期是孩子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時期,如大小知覺、方位知覺和距離知覺等。皮球具有會滾動、有彈性等“動態”特徵,在幼兒園內利用皮球開展一系列活動,可以促進託班孩子的感知覺發展,積累一些物體大小、形狀、體積變化等方面的相關經驗。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玩玩中感知皮球變大的過程。

2.樂意和同伴一起玩球,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號吹塑皮球2個,打氣筒,中號彩色圖案吹塑皮球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皮球,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癟的皮球,吸引孩子的注意。

匯入語: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玩的東西,猜猜這個扁扁的東西是什麼?

2.重點提問:扁扁的皮球不能玩,大大的皮球才好玩,怎樣讓它變大?

3.觀察要點:

●癟的皮球和教師的提問能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否激起孩子看看、摸摸、說說的興趣。(教師可鼓勵孩子主動感知:“摸摸看,這個到底是什麼?”“哦,原來這是隻皮球呀。”)

●孩子是否有關於癟皮球能夠變大的認知經驗。(教師可追問:“這個皮球怎麼扁扁的呢?”“扁扁的皮球能玩嗎?”“怎樣讓皮球變大呢?”)

(二)做遊戲“皮球變大了”,感知皮球變大的過程

1.教師演示為皮球打氣的過程,提醒孩子觀察比較打氣前後的皮球有什麼不同。

2.重點提問:有什麼辦法可以給皮球打氣?打完氣的皮球變成了什麼樣?

3.使用不同的方法再次給皮球打氣,進一步感知皮球變大的特性。(鼓勵孩子一起做吹氣或打氣的動作,或模仿打氣的聲音。)

4.孩子扮演小皮球,和教師一起做遊戲“皮球變大了”。引導語:寶寶來做大皮球,老師來做大皮球的好朋友打氣筒,我們玩皮球打氣的遊戲。

5.觀察要點:孩子能否用語言和動作模仿皮球從小變大的過程。(教師可反覆念兒歌“皮球打打氣,皮球皮球變大了”,鼓勵孩子跟念兒歌。此外,教師還可啟發孩子蹲下團身模仿癟皮球的樣子,然後慢慢站立起身,雙手抱圓做變大的動作。)

(三)玩皮球,感受和教師、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1.孩子人手一箇中號吹塑皮球,嘗試玩球。

2.教師鼓勵孩子互相模仿,用多種方法玩皮球(滾、踢、扔等)。

3.觀察要點:

●孩子能否拿著皮球自己玩起來,在玩球過程中情緒是否愉悅。

●孩子玩球時的動作是否協調。

活動建議:

第一,本次活動可分多次進行,初次活動可在室內進行,減少周邊環境對孩子的干擾,最後玩皮球的環節時間不宜太長。隨後該活動可安排在室外開展,增加玩皮球的時間。

第二,在引導孩子觀察皮球變大的過程中,要吸引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可以利用一些動作、象聲詞幫助孩子加深體驗,如鼓勵孩子模仿打氣的動作,模擬吹氣的聲音等,並從動作表達逐步轉到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達。

第三,該活動可反覆開展,可根據孩子的活動興趣和需要逐步推進。如適應階段側重孩子感知皮球充氣前後的顯著變化,並滿足孩子自由玩球的需要,以穩定情緒為主;在發展期側重於對球的一些特性(如大小、顏色)等進一步感知,動作上鼓勵孩子對踢、推、滾、拋接等動作的練習;在銜接期可進一步鼓勵孩子感受不同材質的球之間的特徵(如軟硬、透明、光滑、毛糙等),積累相關經驗,動作上可進一步鍛鍊孩子手部肌肉的力量,培養孩子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當孩子玩球技能熟練後,可鼓勵孩子嘗試拍球的動作。

科學活動方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放大鏡的作用,會使用放大鏡。

2.樂意操作放大鏡,對放大鏡有探索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出示材料,激起幼兒探索放大鏡的慾望。

出示各種探索材料:有放大鏡、各種大的和小的圖片,其中每種圖片有大的和小的兩張圖片。

2.說說放大鏡的作用。

師:你用過放大鏡嗎?放大鏡是什麼樣的?

師:你見過還有誰也用過放大鏡,他們用放大鏡做什麼?

3.幼兒嘗試用放大鏡觀察圖片。

請4個幼兒取一隻放大鏡小心地握在手裡觀察。

師:我們可以用放大鏡的什麼地方觀察?

師:放大鏡的鏡片是用什麼做的?

師:我們在使用放大鏡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小結:我們用放大鏡的鏡片來觀察東西,在使用放大鏡時我們要注意保護好鏡片,鏡片容易摔壞,不要太用力等。

4.指導幼兒用放大鏡探索。

師:我們用放大鏡觀察小的圖片,找一找和小圖片相同的大圖片,並將小圖片貼上在大圖片的下面,比一比誰找到的圖片最多。

教師指導幼兒操作,鼓勵幼兒要耐心操作。

活動反思

小班的幼兒對放大鏡比較陌生,在向幼兒介紹了放大鏡後,幼兒初步知道放大鏡的作用。在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幼兒都是先找好大圖片後再找小圖片,這樣他們尋找很麻煩,用放大鏡看了很多的圖片還是沒有找到相同的圖片。因此我嘗試著讓幼兒先找好小圖片,再找大圖片,但是也發現他們尋找比較困難。所以他們需要老師的指導,這樣就能比較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