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年文明交通工作實施方案(精選3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1.18W

2023年文明交通工作實施方案 篇1

根據區委慶典活動領導小組的安排,我局主要承擔交通保障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區委慶典活動領導小組的指示精神,我局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

2023年文明交通工作實施方案(精選3篇)

一.成立組織

局成立“慶典活動交通保障工作領導小組”,xx局長擔任組長,分管公路的畢副局長擔任副組長,區公路局、東河口交管站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區公路局為具體落實單位。

二.具體方案

1.、六毛路通暢問題。10月10日前,完成六毛路的路肩草剷除、道路標線、行道樹刷白、路面平整保潔、配置新警示樁、油漆里程碑和橋欄杆等工作,使全路程達到暢、潔、美、亮的文明樣板路標準。

2、東河口至雲峰寺橋道路施工問題。該段道路水泥砼路面施工已與8月6日正式開始,截止目前已完成了3公里路面工程,為確保在9月底前完成任務,區公路局採取加班加點,自拌砼和夠用商品砼相結合的辦法,以每天260米至300米的進度延伸,保證完成任務。

3、雲峰寺至華山公路。決定採取全路程瀝青罩面,壓實厚度3釐米。第一步,利用挖掘機配以人工清除兩邊雜草、疏通邊溝,此項工序在9月5日前完成,現已完成3公里;第二步,在已清掃乾淨的老油路面上噴灑每平方米5公斤的乳化瀝青,增加粘結度,此項工序在9月10日前完成,9月6日開始;第三步,攤鋪瀝青碎石面層,此項工序在9月25日前完成,9月10日開始。

三.保障措施

1、明確責任、分解任務。我局將上述任務分解到各單位,明確到責任人。六毛路暢通工作由區公路局工程科長黃負責,具體落實人:張店公路站長趙;東南路水泥砼路面工程由區公路局副局長顧具體負責;景區道路工程由區公路局局長朱負責,具體落實人:公路局攪拌站長姜。以上所有工作總排程由區公路局朱xx局長負責。

2、加強排程、確保工期。我局將根據工程進度,每週排程2次,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方案,確保總工期。

2023年文明交通工作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牢固把握德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靈魂”地位,在德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手段、方法上探索更適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點,更適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舉措。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核心,以基礎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為抓手,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鞏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體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向著創新方向發展。

二、總體工作思路:1、以昌圖縣中國小德育創新工作思路“七個三”為指導。即

在德育的主體上堅持“三個中心”:德育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

在德育的領域上堅持“三個走進”:德育要走進學生的家庭生活、走進學生的社會生活、走進學生的精神生活。

在德育的方法上堅持“三個吸收”:德育要吸收傳統文化、吸收外來文化、吸收時代精神。

在德育的操作點上堅持“三個貼近”:德育要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情感。

在德育的切入點上堅持“三個降低”:德育要降低起點、降低重心、降低要求。

在德育的評價上堅持“三個多”:德育評價要多元化、多層次、多標準。

在德育的實施上堅持“三個重視”:德育要重視基礎、重視研究、重視特色。

2、根據我們學校實際情況,放眼社會、家庭,遵循“小、實、近”的原則,尋求適應新形勢下的經濟富足鄉鎮的德育工作。以“展細節,促養成;立新標,促發展”為中心,開展“多層次下的細節德育工作”。

三、實施過程

(一) 展細節,促養成。

近幾年,我們兩家子鎮成為我縣為數不多的農工開社保工資的鄉鎮,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有兩大方面的傾向,一是家庭越來越富裕,年輕家長更注重了孩子的特長和能力的培養,即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對學識能力的需求;二是暴露出兒童浪費、不懂節約的壞習慣和成長過程在感恩意識上的諸多問題。如何讓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都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道德習慣,可以說需要做的細微之處很多,那麼用細節管理關注學生的行為細節也就成了我們國小的德育工作目標。

1、繼續狠抓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校一直以來進行的“紅旗班”評選活動已經形成了對學生基本的教育,可以說歷屆學生都能嚴格按要求去做,確保了常規工作持之以恆。

2、各班繼續組織學生學習《守則》和《規範》。本學期,我們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通過研究制定了“校園之星”評比活動,貫穿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每個時間。適合每個年齡段的學生參加。在每週一,輪流安排班主任根據自身經驗及要求,對全校學生髮出倡議,倡議內容與“一週之星”的要求吻合,我們初步設立“十星”的評選,即遵紀星、禮貌星、智慧星、文藝星、體育星、勞動星、自立星、勤儉星、友愛星、誠信星。每顆星的評定範圍不同,從而體現德育工作領域的“三個走進”。同時在操作點上堅持“三個貼近”,看細節,定標準。比如要實現“四不”,即不說髒話;不做粗魯野蠻的行為;不玩無聊遊戲;不亂扔、亂吐、亂畫。“三彎腰”即:見到果皮、紙屑彎腰撿起;見到客人、老師彎腰問好;見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彎腰去做,都將是我們給班主任在奪星中的倡議。再如“會走路,走好路”的要求上我們給學生灌輸走路姿勢養成的必要性,從細節入手,灌輸德育思想,讓學生明白校內走路慢慢走,輕輕走,上下樓梯靠右走,課間文明休息,不追逐不奔跑,不在走廊、過道上嬉鬧跑跳,集會行走按次序,放學路隊排整齊,過馬路左右看的習慣,這也是“禮貌星”的要求。同時在評價上堅持多元化,多層次、多標準。各“星”的評比我們不給班級定人數,不定分值標準,方便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就行。

3、積極嘗試開展“每週一歌”活動。為了更好地實現“歌滿校園”活動,也為了豐富學生課間文化,我們也利用了一個細節,採用每週5天在兩操之間迴圈播放一首兒童歌曲的方法,(歌詞提前下發),不耽誤學生正常生活,以不經意的“聽”讓學生在玩中記憶,達到從隨唱到會唱的目的。並能飽含深情地唱國歌和隊歌。

4、德育工作要不斷吸收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同時要以活動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校園小廣播是我們初步嘗試要做的,並且和我們開展的活動密切相關。播出時間為週一8:00——8:10的升旗儀式前,初步定四個欄目:

一週要聞回顧 讓學生關注國家大事,養成收聽收看新聞的習慣。時間為3分鐘左右,以一句話新聞為主。這個環節我們也讓學生自己製作,突出學生個效能力的培養,老師只給予一些監督和更正。其實這裡能更好的傾聽學生的心聲,知道他們在學習外的喜好和關注的東西。

第二個欄目就是“雷峰平臺”,主要播報校內好人好事好風氣。我們安排學生週五早上挨班收集,由班主任事先推薦比較突出的好人好事好的風氣,比如XX同學在父母外出打工後,長期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這樣的也算,但是要求一定要真實,有據可查,寫出時間地點,時間為4分鐘。這個活動是學生接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監督,老師充分利用家訪時間多方面瞭解學生,從而靈活改變德育方向。

第三個欄目是“校園面面觀”這個也由學生來完成。主要釋出近期校內外的現象,包括不足。就是起到提出不足,督促改正的作用,讓每個學生時時處在監督與被監督的管理之下,鍛鍊提高自我約束力。時間2分鐘。

第四個就是公佈“每週一歌”歌曲名以及相關的詞曲作者或者歌曲背景等,多範圍擴大學生對藝術的感知。

5、在德育工作開展上我們在切入點上做到的三個降低,即降低起點、降低重心、降低要求。拿感恩教育來說,要從小事抓起,利用相關節日,對學生開展不定期活動,如給父母洗一次腳,寫封信,做賀卡,提建議等活動;在生活中見到老師也要主動打招呼,從老師手中接過飯盒要說聲謝謝,主動幫老師整理桌椅,可以說細微之處見真情,逐漸喚醒學生的感恩意識,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啟迪學生的感恩行動,帶動學生積極情感的確立,促進學生的轉化。

6、大力開展安全教育。學校將繼續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為德育工作長期堅持的重點。各班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貫穿到整個學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晨會、班隊活動進行教育,規範學生的課間活動,要求學生在校園內不玩危險性的遊戲,以杜絕不安全隱患。加強教師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師提高責任感,做好放學時的護導工作,對早到校、晚離校、乘坐校車的學生加強管理,規範活動要求,讓學生在校園內進行安全活動。並利用本校的校本課程“安全教育”與學科教育結合進一步做好學校安全工作。

7、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觀察、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學生的心理現狀,在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的同時,發揮校心理諮詢室的作用,及時矯正某些學生的畸形心理,特別是對一些單親學生及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盡最大努力使每一個學生的身心能健康發展。設立心理諮詢信箱,由專職老師為學生輔導。

(二)立新標,促發展,

著力抓好德育隊伍建設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制度,明確德育內容,通過教育引導、學習培訓和考核獎懲等形式加強隊伍建設,讓每一位教師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2、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利用年組教研和業務學習時間,將新的資訊傳遞給班主任,要求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級,在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實踐、創新、總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斷提高工作水平,不斷成長。指導班主任開好班隊會,精心設計班隊會內容,要求班主任圍繞學生的思想教育、常規教育中的細節問題開展德育工作,避免德育與教學分開而使其顯出空洞。

“海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我校的德育工作,力爭在“細節德育”中尋求適合發展的德育輔助教學的新舉措,通過捕捉生活中小而實的機會,實現新形勢下的德育創新要求。

2023年文明交通工作實施方案 篇3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xx—20xx年)的通知》(國辦發〔20xx〕44號)、《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精神衛生工作規劃 (20xx—20xx年)的通知》(粵府辦〔20xx〕70號)、《梅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梅州市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xx—20xx年)的通知》(梅市府辦〔20xx〕34號)精神,進一步加強精神障礙的預防、治療、救助和康復工作,推動我縣精神衛生工作全面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xx—20xx年)》、《廣東省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xx —20xx年)》和《梅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梅州市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xx—20xx年)》,以健全服務體系為抓手,以加強患者救治管理為重點,以維護社會和諧為導向,統籌各方資源,完善工作機制,著力提高服務能力與水平,健全患者救治救助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權益,維護公眾身心健康,推動精神衛生事業全面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20xx年,形成政府組織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家庭和單位盡力盡責的精神衛生綜合服務管理機制。建立健全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精神衛生預防、治療、救助、康復服務體系,基本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衛生服務需求。健全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顯著減少精神障礙患者重大肇事肇禍案(事)件發生。積極營造理解、接納、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氛圍,提高全社會對精神衛生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公眾心理健康,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三)具體目標。

1.完善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協調機制。建立縣、鎮兩級精神衛生工作政府領導與部門協調機制。成立由綜治、衛生計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發展改革、殘聯、團委、婦聯、老齡委等單位參與的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

2.健全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和網路。健全縣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20xx年底前,我縣精神科編制內床位數達到每10萬人口不低於28張。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 與相關工作。

3.緩解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緊缺狀況。完善精神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採取多種形式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鼓勵社會組織及志願者廣泛參與精神衛生工作。20xx年底前,我縣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於3.8名,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專職精神衛生防治人員,積極培養多層次符合社會需求的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師、精神康復師。

4.有效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救治管理任務。完善基礎資訊登記制度,掌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數量。到20xx年,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療率達到80%以上,符合條件的貧困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全部納入醫療救助範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案(事)件特別是命案顯著減少,有肇事肇禍行為的患者依法及時得到強制醫療或住院治療。

5.大力提升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防治能力。到20xx 年,公眾對抑鬱症等常見精神障礙的認識和主動就醫意識普遍提高,醫療機構識別抑鬱症的能力明顯提升,抑鬱症治療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0%。普遍開展抑鬱症等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隊伍,至少開通1條心理援助熱線電話,確保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及時、科學開展心理援助工作。

6.普及精神障礙康復工作。充分依託現有資源,構建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群康復機構及社會組織、家庭相互支援的精神障礙社群康復服務體系。到20xx年,所有鎮(街道)建有精神障礙社群康復機構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託社會組織開展康復工作,5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群康復服務。

7.改善精神衛生工作社會氛圍。到20xx年,醫院、學校、社群、企事業單位、監管場所普遍開展精神衛生宣傳及心理衛生保健。城市、農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70%、50%。中國小設立心理輔導室並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提升精神衛生服務能力。

1.完善精神衛生防治管理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完善縣、鎮兩級精神衛生體系建設,建立縣精神衛生中心,建設全縣精神障礙治療、預防和康復技術培訓中心基地和平臺,統籌全縣精神衛生防治業務管理,負責醫療、預防、醫學康復、健康教育、資訊收集、培訓和技術指導等工作。

2.加強縣、鎮兩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和精神障礙社群康復機構服務能力建設。20xx年,縣人民醫院成立精神科。在原非典應急場所改建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康復病區。同時,規劃新建大埔縣慢性病防治院精神科綜合大樓,至20xx年,建成規模為200張床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流程科學、標準合規的新型精神疾病專科綜合大樓。大力改善醫療環境,配齊醫療裝置,提高人員素質,組建個案管理團隊,力爭達到二級精神專科醫院標準。

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和社群康復機構,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發揮其在精神衛生防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推動強制醫療和社會救治場所建設。公安、衛生計生部門要聯合推進強制醫療場所建設,不斷規範強制醫療人員的診斷評估、治療、康復、看護及後續隨訪、救助等工作流程。20xx 年底前,指定1所符合條件的強制醫療專區,併為其正常運轉提供必要保障,確保對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救治管理。民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優撫醫院建設, 指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承擔相應社會救治職能,併為其正常運轉提供必要保障。

4.完善精神衛生專業隊伍配置。建立健全精神衛生專業隊伍,科學配置精神科醫師、護士、心理治療師,積極推動康復師、社會工作師和志願者參與精神衛生服務。各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根據精神衛生防治任務配置公共衛生人員,確保精神衛生管理和預防工作落實。到20xx年,每個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專職精神衛生防治人員承擔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任務。

5.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政府要完善政策措施,支援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解決精神科醫師短缺問題。衛生計生部門要積極開展在精神科從業但執業範圍為非精神衛生專業醫師的變更執業範圍培訓,以及開展臨床類別、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或全科醫師的精神衛生執業上崗培訓。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醫師經過精神科專業規範化培訓可增加精神衛生執業範圍的機制。鼓勵基層符合條件的精神衛生防治人員取得精神衛生執業資格。依託市第三人民醫院,分批次對縣級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的臨床(中醫) 醫師實施轉崗培訓,培訓合格後加注或轉註精神科。到20xx年,每間鎮衛生院至少培養1名精神科專職醫師。

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制定支援心理學專業人員在醫療機構從事心理治療工作的政策,共同完善心理治療人員職稱評定辦法,積極落實國家對精神衛生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政策,對精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給予適當工資待遇傾斜和崗位補助等,提高其待遇水平,穩定精神衛生專業隊伍。

(二)全面推進嚴重精神障礙救治救助。

1.加強患者排查。全縣各級綜治單位要統籌協調,由公安部門牽頭,衛生計生、民政、司法、團委、殘聯、婦聯等單位加強協作,按照“鎮街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戶、戶不漏人”原則,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及疑似患者的日常排查工作。村(居)民委員會要積極發現轄區內的疑似精神障礙患者,可應其家屬請求協助其就醫。對居家患者及疑似患者的排查,由屬地村(居)委會負責;對城區和農村範圍內流浪乞討人群中患者及疑似患者的排查,分別由屬地城市綜合管理、公安部門和鄉鎮村居幹部負責;對外來人員集中和流動人口較多地區患者及疑似患者的排查,由各級綜治和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部門負責;對監獄司法系統的患者及疑似患者排查,由所在監所單位負責。

2.加強報告登記。全縣各級衛生計生、綜治、公安、民政、 司法行政、殘聯等單位要完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及疑似患者的報告和登記機制。對排查中發現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及疑似患者,要及時摸清基礎資訊(包括身份、監護人、親屬、單位、異常史、肇事肇禍史、辦理醫療保險、精神醫學診斷以及危險程度等)。對排查中發現的疑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要及時向所在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報告,並由其依法組織確診和評估分級。對確診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由當地衛生計生部門進行登記,並錄入國家嚴重精神障礙資訊系統。具有精神障礙診療資質的醫療機構要落實嚴重精神障礙發病報告管理制度,按要求報告確診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3.做好分類收治。各地要按照“屬地管理、分類集中”的原則,採取鼓勵、引導等措施。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集中分類收治,完善疑似患者送診及患者送治制度。暢通有肇事肇禍行為或危險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收治渠道。衛生計生部門主管的定點精神衛生專科醫院,負責收治高風險但尚未發生肇事肇禍行為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民政部門指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負責收治流浪乞討和優撫物件中的患者。公安部門主管的強制醫療場所負責收治發生肇事肇禍案事件的患者,對肇事肇禍患者採取臨時性約束措施。

4.落實服務管理。各鎮要按照“應治盡治、應管儘管、應收盡收”的要求,積極推行“病重治療在醫院,康復管理在社群”的服務模式,對於急性期和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轉診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進行規範治療,病情穩定後回到村(社群)接受精神科基本藥物維持治療。各級綜治單位應當協調同級公安、民政、衛生計生、司法行政、殘聯等單位,推動鎮(街道)建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動員社群組織、患者家屬參與居家患者管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要求,為轄區內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提供隨訪管理、危險性評估、服藥指導、個案管理等服務。一旦發現管理患者有高風險,立即向轄區派出所和縣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報告。公安部門要牽頭制定疑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案 (事)件處置預案,發揮110等快速處置網路機制,切實制止疑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傷害事件發生。

5.落實全程康復服務。民政部門要會同殘聯、發展改革、衛生計生、財政等單位建立健全精神障礙社群康復服務體系,研究制定加快精神障礙康復體系建設的政策意見和工作計劃,完善精神衛生康復服務標準和管理規範,大力推廣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障礙和精神殘疾康復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幫助患者恢復因病受損的生活、勞動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精神障礙患者回歸社會。各類精神衛生專科醫院設立專門康復部門(科),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各級殘聯單位要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建設社群精神障礙康復服務機構,承接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轉介的患者,開展自我照料、家居生活、人際交往、職業技能等康復服務。

各地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志願者組織等社會資源提供康復服務,實現城市社群有康復需求的居家患者享有社群康復服務,農村居家患者享有定期上門康復服務,同時加強復員退伍軍人、特困人員、低收入人員、被監管人員等特殊群體中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服務保障。大力支援家庭康復,倡導監護人、協助監護人及患者家屬與醫院、社群康復機構之間互動互助,共同提升患者康復成效。

6.完善監護機制。建立健全“綜治組織協調、職能部門盡責、財政全額保障、村居監督管理、家庭主動承擔、社會志願參與”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工作機制。各地要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逐一落實監護人和協助監護人,建立監護責任落實補助機制,制定患者定期隨訪、日常監護情況記錄和年度責任落實評估制度。依法確定監護人,並要求其做好患者日常服藥、定期複診和居家康復督促落實,及時報告異常危險行為。協助監護人由屬地村居委確定,應加強對患者服藥、康復等隨訪指導和危險性評估,協助解決治療和生活難題,迅速應對突發事件苗頭。

(三)全面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救治救助政策保障。

1.落實救治政策。要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的銜接,提高精神障礙患者醫療保障水平。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按照職工基本醫保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規定分別保持在85%和75% 以上,其救治醫療費不納入各類醫保機構當年總額預付結算指標之列。對於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各類保險支付後仍然困難、或者不能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按規定給予醫療救助。對於無法查明身份的患者所發生的急救費用和身份明確但無力繳費者所欠急救費用,先按規定由責任人、工傷保險、醫療救助基金等支付,不足部分由疾病應急救助基金予以解決。對於查詢不到近親屬的流浪乞討疑似患者,遵循“先救治、後甄別”原則,送至當地定點醫院診斷和救治。對於因當地醫療條件所限需要異地轉診的、異地長期居住的參保患者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按參保地同級別醫療機構支付比例報銷。

2.健全救助機制。民政、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要研究完善符合我縣精神障礙診療特點的社會救助制度,做好患者社會救助工作。民政、殘聯等單位負責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殘疾人管理,依自願原則對患者辦理髮放殘疾人證。民政部門負責將符合條件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最 低生活保障範疇,實行應保盡保;對不符合低保條件但確有困難的患者,通過臨時救助措施幫助其解決基本生活困難;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能力的患者,納入特困供養;對病情穩定或治癒後確實需要且經甄別符合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條件的,由救助管理機構提供相應救助。要做好符合政府全額資助條件的患者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服務管理工作,幫助扶持康復後有勞動能力的患者就業創業。鼓勵各地探索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的康復者,為就業困難的康復者實行全方位服務,促進平等就業,防止就業歧視,維護患者合法勞動權益。

(四)逐步開展常見精神障礙防治。

1.加強常見精神障礙診療。醫療衛生機構要開展醫務人員精神障礙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對就診或求助者中的疑似精神障礙患者及時提供就醫指導或轉診服務。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要建立會診、轉診制度,指導其他醫療機構正確識別並及時轉診疑似精神障礙患者;要按照精神障礙分類和診療規範,提供科學規範合理的診斷與治療服務,提高患者治療率。縣級綜合醫院要加強心理精神科建設,切實滿足嚴重精神障礙的早期發現和診療,以及常見精神障礙的診療需要。

2.推動常見精神障礙防治。要將抑鬱症、兒童孤獨症、老年痴呆症等常見精神障礙作為工作重點,關注婦女、兒童、老年人、職業人群的心理行為問題,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常見精神障礙防治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為抑鬱症患者提供隨訪服務。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醫醫療機構臨床科室能力建設,鼓勵中醫專業人員開展常見精神障礙及心理行為問題防治和研究。

(五)積極開展心理健康促進工作。

1.開展心理危機干預。要依法將心理援助內容納入政府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依託現有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師和護士,組建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健全突發性災難或事件導致的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定期開展培訓演練,發生突發事件後及時開展心理援助。鼓勵、支援社會組織提供規範的心理援助服務資訊,引導其有序參與災後心理援助。

2.提供心理健康服務。要依託12320熱線及精神衛生專業機構,設立心理援助熱線電話和網路平臺,向公眾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務。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應當配備心理治療人員,為精神障礙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專業的心理衛生服務。綜合性醫院及其他專科醫院要對就診者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向轄區內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導。各級各類學校應當設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並按照有關規定配備專兼職人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制定校園突發危機事件處理預案。用人單位應當將心理健康知識納入崗前和崗位培訓,創造有益於職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監獄、看守所、拘留所、強制隔離戒毒所等要加強對被監管人員的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

(六)逐步完善精神衛生資訊系統。

通過省級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資訊管理平臺,與國家嚴重精神障礙資訊系統相銜接,逐步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全員人口資料庫對接,提高精神衛生資訊管理效率和質量。承擔精神衛生技術管理與指導任務的縣級慢性病防治機構要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資訊稽核、分析等,定期形成報告,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逐步建立衛生計生、綜治、公安、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司法行政、殘聯等單位參與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資訊共享機制,重視並加強患者資訊及隱私保護工作。依法建立精神衛生監測網路,掌握精神障礙患者情況和精神衛生工作資訊,如有條件每5年開展一次本地區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

(七)大力開展精神衛生宣傳教育。

各有關部門要將宣傳教育擺到精神衛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廣泛宣傳“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問題及早求助,關心不歧視,身心同健康” 等精神衛生核心知識,以及患者戰勝疾病、迴歸社會的典型事例,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正確對待精神障礙患者。要規範對有關肇事肇禍案(事)件的報道,未經鑑定避免使用“精神病人”稱謂進行報道,減少負面影響。教育、司法行政、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委等單位要針對學生、農村婦女和留守兒童、職業人群、被監管人員、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分別制定宣傳教育策略,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衛生計生部門要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精神衛生宣傳,增進公眾對精神健康及精神衛生服務的瞭解,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使我縣精神衛生工作有序開展,確保20xx年達到預期目標,建立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為總召集人,縣綜治辦主任、縣衛計局局長為召集人,縣公安、檢察、法院、衛計、人社、財政、民政、殘聯等多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大埔縣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討論和解決存在問題和困難。縣衛計局相應成立了嚴重精神障礙救助救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大埔縣嚴重精神障礙救助救治技術指導小組。

(二)落實部門責任。

各有關部門要按相關規定履行責任,制定政策措施,加強銜接配合,共同推進我縣精神衛生工作。綜治單位要加強調查研究, 推動精神衛生工作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建設)考評,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對因工作不重視、監督不到位、救治不及時,導致發生已登記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肇事肇禍重大案(事)件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和部門的責任。發展改革、衛生計生、公安、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司法行政、殘聯等單位要加強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和網路建設。綜治、衛生計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殘聯等單位要強化協作,進一步完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防治管理與康復服務機制。發展改革、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強對包括精神障礙在內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研究和指導。民政部門要會同殘聯、發展改革、衛生計生、財政等單位探索制定支援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服務工作發展的保障政策,加強康復服務機構管理,不斷提高康復服務規範化、專業化水平。殘聯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有關規定和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提出的精神殘疾防治康復工作要求,推行有利於精神殘疾人蔘與社會生活的開放式管理模式,依法保障精神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商等部門要加強研究論證,探索心理諮詢機構的管理模式,制定發展和規範心理諮詢機構的相關政策。

(三)保障經費投入。

將精神衛生工作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根據精神衛生工作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衛生工作所需經費,並加強對任務完成情況和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紮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和嚴重精神障礙管理 治療工作,落實政府對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投入政策。要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積極開拓精神衛生公益性事業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精神衛生服務和社群康復等領域。

(四)加強技術推廣。

各有關部門要圍繞精神衛生工作的發展要求,針對精神分裂症等重點疾病,以及兒童青少年、孕產婦、更年期婦女、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常見、多發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開展精神障礙早期診斷技術、精神科新型藥物和心理治療等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國內外交流,吸收、借鑑和推廣各地先進科學技術及成功經驗,及時將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應用於精神衛生工作實踐。

(五)加強督導與評估。

各相關部門要按國家、省要求及時對本方案的實施進展、質量和成效進行督導與評估,將本方案重點任務落實情況作為重要事項進行督查督辦。20xx年,對本方案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考核;20xx年,組織開展本規劃實施的終期效果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