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精選5篇)

欄目: 活動方案 / 釋出於: / 人氣:1.84W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 篇1

目標: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精選5篇)

1.初步熟悉國小生活。瞭解國小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並在與同伴、國小生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3.嚮往國小生活,渴望成為一名國小生。

準備:

I.參觀國小並與國小生對話.對國小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瞭解。

2.錄影《課間十分鐘》,邀請一位國小一年級學生。

過程:

1.認識國小生,產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國小生?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國小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通過國小生的書包、紅領巾等特徵進行判斷。)

(2)請國小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國小生。

2.遷移參觀經驗,理解"下課"的意思。

(1)國小生哥哥在_國小上學。你們還記得去這所國小參觀的事情嗎?那天.你們在國小裡看到了什麼?(師幼共同回憶參觀國小的情形,鼓勵幼兒交流在國小校園內的所見所聞。)

(2)國小生上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再請國小生介紹.幫助幼兒瞭解國小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不同的課。每節課都是四十五分鐘,每上完一節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學校裡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3.觀看錄影《課間十分鐘》,瞭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1)課間十分鐘有什麼用呢?你看到國小生在下課的十分鐘裡會做些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積極回憶,大膽想象,主動表述。)

(2)國小生哥哥給我們帶來了《課間十分鐘》的錄影,我們來看看國小生在課間十分鐘裡都做了些什麼,想想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播放錄影,師幼共同觀看。)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交流國小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麼事,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教師鼓勵幼兒有疑問時去問問國小生。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國小生入廁、喝水.、換課本和遊戲的時間。

4.實踐活動。學習安排課間十分鐘。

(1)如果你是國小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試著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國小生哥哥當評委。看看誰安排得合理。

(2)幼兒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國小生哥哥瞭解幼JL的課間活動內容。

5.交流、討論,知道要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

(1)誰願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麼?(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2)我們來聽國小生哥哥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國小生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讓幼兒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遊戲。)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4

為推進我鎮學前教育數學領域活動的質量,發揮我鎮學前教育名師成長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結合20_年學前教育宣傳月“幼小協同科學銜接”主題活動,開展龍湖鎮幼小銜接聯動教研。以下是方案具體內容:

一、活動地點:

衙口中心幼兒園 二樓 綜合室

二、活動時間:

20_年5月13日上午

三、參加物件:

龍湖鎮幼教、數學名師成長工作室全體成員;龍湖鎮幼兒園教研組長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長、衙口中心國小教師若干名

四、教研議題:

幼小銜接——幼兒園數學集中活動有效性

五、活動安排

時間內容主持人

8:10~8:30報到高麗卿

8:30~9:00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

9:00~9:30研究課《學編5以內加法應用題》

9:30~10:00研究課《汪汪的生日派對》

10:10~11:00 對話研討

11:00~11:30 專家點評尊道附小蘇明強教授

六、活動要求

1.活動前:提前熟悉議題,結合各自數學教學經驗,帶著問題參與觀摩、交流。

2.活動中:圍繞研討議題,選取觀測點,認真記錄、診斷,做好交流準備。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 篇2

一、指導思想:

孩子從幼兒園畢業後進國小讀書後往往不適應國小的生活,許多孩子在開學時高高興興地上學,幾個星期後,身體明顯消瘦,病假率上升,有的害怕上學,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做好幼兒入國小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進入國小一年級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嘗試通過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手段多方位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此次活動為走進校園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的:

(1)以幼兒園為主,通過幼小銜接活動,宣傳學校工作和發展方向,讓各位家長更好地瞭解學校,謀求幼兒園學生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援與認同;

(2)通過幼小銜接活動,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家教認識,實現國小與幼兒園的有效對接。

(3)通過幼小銜接活動,幫助幼學前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生活,標尺身心的和諧發展。

三、銜接方案:

(一)、成員:

組長:楊家清副組長:麥燕文

組員:全體一二年級教師

(二)、銜接重點:

(1)興趣激發;

(2)習慣規則培養;

(3)語文學習能力——聽說讀寫能力方面;

(4)數學學習能力——加減運算、思維及操作能力方面(蒙氏數學);

(5)適應能力方面——個性,心理,獨立性等。

(三)、具體措施:

A、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幼小銜接專題培訓,

B 、參與幼兒園家長會幼小銜接專題講座

C 、組織幼兒園參觀國小,與國小聯誼活動

D 、進行教師座談,組織教研活動

E、組織各類評比或展示活動

(四)、從各方面提高幼兒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1、時間上的互相靠攏

在幼兒園大班,按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遊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國小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並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鐘,對很多一年級國小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國小生活的嚮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裡開始失望。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鐘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

2、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上互相銜接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強調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高年級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和國小一年級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在大班後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範。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象,這些活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生活能力上的重點培養

加強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用權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國小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國小後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4、,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

(1)、學會準備上課需要的學具和物品。

(2)、各種姿勢訓練及達標,坐姿,書寫姿勢,舉手姿勢。

(3)、學會認真獨立地做事,懂得追求良好的結果。

(4)、學習時愛動腦筋,獨立思考,並願意尋求問題的答案。

(5)、喜歡回答問題,提出問題,討論時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6)、聽讀識字教學以100個會認的字為主(見圖)要求會認、會讀、會用,期末100個達標要求100%。

注重計算能力的訓練(20以內加減法計算)(10以內加減運算要求達標)

(7)、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

5、家長方面

1、嚴格執行作息時間:準備一個鬧鐘,讓孩子自己用。

2、實行生活環節”限時制”:規定時間限制,刷牙洗臉等。

3、花時間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並簽字:認真對待並堅持。

4、為孩子做好物質準備(安全,方便,實用):書包,鬧鐘,鉛筆橡皮尺子,記作業本,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減負規定的要求,切實減輕國小低年級學生課業負擔,幫助國小低年級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儘快適應國小生活,根據《寧波市教育局關於規範教學行為切實做好國小零起點教學工作的通知》(甬教基229號)檔案精神和《北侖區教育局關於“規範教學行為切實做好國小零起點教學工作”的通知》(侖教73號),制訂本校零起點教學和幼小銜接工作的實施方案。

二、工作思路

國小低年級是從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轉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從遊戲為主的學習轉向規範的課堂學習的過渡階段。因此,根據國家課程設定的標準和浙江省教育廳下發的《國小低年級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浙教辦教研21號)的要求,從學年起,學校要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管理,規範教學行為,切實做好國小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具體為:執行“零起點”教學,嚴肅課程計劃,完善“綜合活動”方案,注重對一年級新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科學習方法的習得,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開展新生及家長親子培訓活動、新生的全覆蓋的家訪、一二年級任課教師的專題培訓、常規教學研究課、入學準備綜合展示活動等環節,加強一年級新生的行為規範養成,指導學生迅速適應國小學習生活,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學習培訓,提高思想認識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檔案精神,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端正教育思想,讓老師充分認識到“實施零起點教學”的重要意義,積極營造氛圍,形成共識;同時根據學校實際,組織一、二年級教師開展專題培訓,尤其是對一年級準備期教學要求進行解讀學習,剖析《浙江省國小低年級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等檔案,並根據學習培訓作出反饋、分析、研究,制訂相關的實施措施。

(二)嚴格相關計劃,依法規範辦學

嚴格招生制度,學校在招生過程中,堅持免試入學,並通過家長會、入學演習等形式做好幼小銜接,切實做好兒童入學後的過渡和適應教育。嚴格課程計劃,把規範落實國家課程計劃作為規範辦學行為的重中之重,不隨意提前教學進度、不隨意增加教學內容、不隨意拔高教學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增進情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嚴格教學規範。一年級新生入學後必須堅持零起點教學,各門課程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規定目標進行教學,不得自行增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要求、加快教學進度。

(三)強化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益

1、強化校本教研活動。

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團隊,抓好國小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培訓。根據浙江省教育廳下發的《國小低年級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浙教辦教研〔〕21號)要求,認真細緻地組織好有關專題培訓。加強教師的學習和研討,要求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他們的生活經驗,設計出豐富多樣、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內容,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興致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2、強化日常教學活動。

要求一二年級任課教師全員參與課程實施,集體備課,認真上課,做到專課專用。

備課要求:要凸現學生年齡特徵以及教學要求,不隨意拔高,在備課中要顧及學生的情緒、興趣、層次,注重活動的合理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以活動、遊戲、情景創設等形式組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於樂。另外,備課不僅僅是備課本,還要備常規教學,備姿勢指導,備習慣養成。因為,好習慣才能成就好知識。

上課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應合理把握授課時間與學生活動時間的比例,應給予學生充分活動時間,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知道並逐步掌握基本的習慣要求和行為準則,使學生在行為、情感、興趣等方面有所收穫。切忌急於求成,簡單灌輸。每節課應留出10~15分鐘練習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課堂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訂正,提倡當堂面批和個別輔導。重視養成學生獨立思考、書寫工整、及時訂正等良好作業習慣。

3、強化團隊合作。

開展一、二年級課堂教學研究課、示範課教學活動,通過引領、模仿、實踐等環節提升教學實效,並以參與式研討為主要形式集中和分學科組交流、討論、合作探究,在體驗互動中切實提高教師實施“零起點”教學的能力。同時利用校園“QQ工作群”、教師部落格、備課組教研活動等平臺,強化各科教師的溝通與交流,研究教學中的經驗與困惑,及時調整教學設計。

(四)嚴格作業制度,減輕學生負擔

要從激發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養成出發,科學合理地設計練習,形式多樣,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不搞機械性的重複訓練。要保證多數學生能在課內完成書面作業,其餘學生也能在校內完成。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及教輔資料徵訂,控制學生作業總量,不準超量佈置課內外作業,確保學生有自主學習時間、空間。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

(五)實行動態監管,提高執行效益

深化“一日巡課”制度,突出行政值周、值周教師的巡視、督察、指導,規範學生的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音體美等課程的嚴格執行,深化教學五認真調研,及時瞭解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作業佈置等情況,並及時反饋跟進,優化課堂教學的執行效益。

(六)夯實課外活動,營造快樂氛圍

豐富校園活動。以大課間為主平臺,以音樂、美術、體育課為主陣地,結合學校書香工程經典誦讀、名著導讀課程的開展,充分發揮體育、藝術、科技2+1+1和社團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快樂參與,為低年級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七)優化評價方式,引領學生髮展

把評價納入學校的學位晉級制度,並根據課程的目標內容,合理設計評價目標、內容與方式,對學生學業水平採用等第制和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學業成績、學習表現、學習動力等評價結果採用“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四級評價,並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知識理解、學習能力等方面選擇若干要素進行評語描述。採用“課堂即時評價、親子合作評價、學校綜合評價”等方式,通過口頭激勵性表揚、“五角星”“小紅旗”等物品評價、觀察評價、星級評價、學習之星等多元評價,鼓勵學生,並適宜指出學生做得不理想的地方,提出希望,優化學生的行為表現、學習興趣和情感溝通,讓學生快樂進步。不組織任何形式的國小一至三年級學科“統測”。

(八)開展親子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多與對應幼兒園溝通,開展切實有效的幼小銜接活動,並確立在開學前召開新生家長會制度,向家長說明零起點教學的意義和相關要求。同時,在學期中通過一年級親子培訓、家長學校、校訊通、QQ群等平臺,向家長宣傳“零起點”教學要求,開闢“家長鬚知”、“今日要點”等欄目,加強與家長的資訊交流,取得家長的支援與配合,以達到家校合一的教學效果。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 篇4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幼小銜接這一活動,保證良好的新生入學順序,開啟幸福的知識之旅

2、通過幼小銜接這一活動,培養一年級新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

二、活動時間:

8月23日,8月24日每天上午8:00——11:00

三、參加物件:

全體一年級新生

四、活動地點:

各班一年級教室

五、參加教師:

一年級各班正副班主任和語數體任課教師

六、其他人員安排:

校園環境衛生:後勤辦

教學樓巡視:德育處、教學處

禮儀生:大隊部

活動拍照:

活動報道:一年級年級組長

電子橫幅:辦公室

七、活動安排:

活動一:保證良好的新生入學順序,開啟幸福的知識之旅。(8:10之前)

負責老師:一年級各班正副班主任和禮儀生7點半,一年級班主任老師在校門口集合,迎接新生的到來。禮儀生引領新生進入各班教室。副班主任老師在各自教室裡管理,確保教室裡新生安全有序。

活動二:開設特色課程,初步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和學習習慣.(8:10-11:00)

負責老師:一年級各班班主任和語、數、體任課教師23日上午和24日上午,教學處安排了6節大課和2節整理課。每節課之間課間休息十分鐘。一年級教師按照下沙一小幼小銜接課程表進行上課。

具體要求如下:

1、上課之前應該提前備課。語、數、體由各自備課組長負責,進行集體備課,統一規劃這第一課,確定上課教案。體育課主要是列隊訓練。各備課組長在22日之前把微課,上課ppt,教案等上傳至第一學期教導處教學處幼小銜接相應包包。

2、語數體由各班任課老師負責,班隊課,校課1由班主任負責,校課2由副班主任負責,整理課正副班主任一起負責。

八、注意事項:

1、班主任須提前打掃和佈置好各教室,並通過校訊通簡訊通知一年級新生23、24日到校和離校時間。新生每天8:00到校,11:00家長接回。

2、原則上家長不進校園,班主任做好解釋工作。

3、特別關注學生的安全,保證每位新生開開心心上學,平平安安回家。

4、做好宣傳工作,每日一總結,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班級主頁傳播。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實施 篇5

一、指導思想:

1、幼兒入國小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後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嘗試經過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手段多方位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活動目標:

1、經過“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和諧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向國小順利過渡。

2、本著“真誠、尊重、互動、合作”的原則,增強幼兒園與國小的溝通銜接。(園校行政之間、園校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國小生等。)

3、有效整合家園力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知識觀。

三、活動時間:

5月30日

四、活動地點:

大三班教室

五、參加物件:

全班家長主持:金老師

六、活動準備:

1、班主任寫好方案和發言稿

2、家長簽到表。

3、提前二天給每位家長髮一份邀請函。

4、會場標語:幼小銜接家長會。

七、活動流程:

1、主持人致辭介紹活動流程。

2、由蔡老師講座《幼小銜接》。

3、由班主任介紹班級情況。

4、有家長填寫反饋表。

5、與家長交流。

附:家長會講話稿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你們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和我們一起共同探導幼小銜接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國小生活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拿孩子離開家庭走向幼兒園;離開幼兒園到國小;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這幾個階段做對比的話,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幼小銜接”。因為它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謂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國小教育的開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有一個超前認識,提前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國小,孩子的生活會出現哪些變化?並估計這些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影響,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國小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談談關於幼兒園和國小的區別:

進入國小,兒童所處的客觀環境、學習內容、作息時間、自理要求、師生關係等都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許多方面都存在著斷節問題,因此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家長首先必須要明確幼兒園與國小的主要差異:

第一,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有豐富的物質環境,玩具琳琅滿目;而國小教室只有課本、黑板、桌椅等教學設施,這對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場上的運動器械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享用機會也比較少,使剛入學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適應。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

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總是採用“以遊戲為基礎活動”來進行。而國小學習則完全不同,因為學習是國小生的主要活動,不論你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學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課、完成作業。課間休息和遊戲時間很短,孩子面臨的是和5、6年級學生一樣的每天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的課堂學習。而且最後總是以考試來衡量孩子學習的成敗,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很大。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

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老師像媽媽般地照顧孩子,並參加到孩子們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的關係近似於親情關係,在孩子眼裡,老師就像媽媽。三個個老師整天與她們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問老師哪裡去了?而進入國小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變化,由於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的比幼兒園老師要相對減少,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主要在課堂上,師生個別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新入學的孩子就可能會感到這種新的師生關係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壓抑。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

國小正規的課堂教學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遊戲、探索和發現、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方式有較大的區別,比如在散步的時候小朋友發現小草發芽了,於是我們便很隨機的帶孩子在幼兒園裡觀察,尋找除了小草發芽了,還有哪些東西也發芽了呢?銀杏樹發芽了、柳樹發芽了、柿子樹也發芽了,小桃樹也發芽了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春天來到了。而國小以課堂教學和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堂大多時間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除了老師的講解,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這些都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第五、行為規範的變化

一般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上廁所、說話、玩東西等。舉個例子:我班有個小朋友經常有這種情況,這邊老師的課講得津津有味,小朋友們聽得聚精會神,她突然下位請假小便,老師真是左右為難。批准了好好的教學秩序被她打亂了,再有你離開教室老師總不能把課停下來讓其它的小朋友都等你回來再上,說不定後面關鍵的知識你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不批吧,萬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麼辦?孩子入國小後,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做到上課抱臂坐正、不東張西望、不隨便說話、發言要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一日行為規範中,孩子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孩子在幼兒園裡許多自選活動的時間和權利將被服從統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長和老師期望值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和老師主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營養、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兒園吃好,玩好,與同伴相處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國小,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學習方面對孩子給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試要95分以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橫向比較激烈了。

總而言之,為了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必須遵循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既要重視兒童智力的訓練與培養,又要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力求兒童入學前心理準備的全面性。

接著向在座的家長彙報一下我們兩個班的老師具體已經做了的,還有即將要去做的幾個方面工作:

(一)、孩子們的`學習方面

1、寫字時,我們請小朋友將本子放直,眼睛離本子一尺距離,胸離桌沿一拳距離,握筆姿勢正確。

2、看書時,請小朋友把書拿在手裡,頭不能靠在桌上,並保持一尺的距離。

3、小中班時,我們是說“小手放在小腿上”。現在我們請小朋友像國小生一樣坐,雙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4、活動的時間延長到30或35分鐘。

5、還有算術時,就像國小生一樣開火車。

6、在活動中有問題要舉手,而且回答問題要響亮。

(二)、孩子們的生活方面。

1、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師等“職務”,有了這樣的“權力”,小朋友會很積極地參加班裡的活動。

2、每次做完作業後會整理記號筆、油畫棒、並分組擺放整齊。

3、用餐時儘量保持安靜,而且能吃完,有節約糧食的意識。

4、餐後擦嘴巴,並知道餐後不能跑,要參加一些安靜的活動,如:分享玩具,能培養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並體驗其中的快樂;閱讀,主要是看圖說話,並讓孩子與小朋友自由地交流;聽故事,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及思維能力;摺紙,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讓個別能幹的小朋友起到帶領作用。

5、午睡時請小朋友安靜地進入午睡室,而且脫穿衣服要有順序,併疊放整齊。午睡起床請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三)、孩子們的心理方面

我們已經帶孩子參觀過國小了,活動中既能擴大幼兒園孩子的接觸面,增強她們對學校的興趣,激發求學的慾望,也能夠幫助她們儘快儘早地熟悉校園生活。熟悉校園的環境,瞭解校園和我們幼兒園的區別,而且看國小生上課,哥哥姐姐坐的姿勢、發言是怎麼樣的等等。讓孩子知道我們上課的時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樣,要立正,而且聲音要響亮。我們還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覺哥哥、姐姐不像我們小朋友需要老師的帶領。她們是班長帶隊的,心裡就在想我以後也要當班長。我們還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在孩子們的心中感覺對國小非常向往。

因此作為我們老師現在側重於關注孩子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與能力、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培養想象力、觀察力、表示溝通能力等基本素質,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四)、關於幼小銜接的小貼士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和國小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特別不能忽視。因為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家長首先要有正確的心理定位,走進新華書店經常能看到家長們爭相翻閱哈佛女孩、北大清華狀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後一些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往往會照著這些書本像菜譜燒菜一樣逼著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眾的地方,家長對孩子要有個正確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優勢,時刻反問自己希望孩子成為怎樣一個人?如果是我,我會說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個心理定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會變得非理性。

其實激發孩子入學的願望。孩子上國小,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較重大的轉折點。讓孩子對國小產生嚮往,盼望早一點上國小。切忌家長對孩子這樣說:“現在開始要吃苦頭了”,“瞧,你這麼坐不住,將來上國小可要受罪,讓國小老師好好修理你!”

其實,這一時期的孩子對國小生活處於一種朦朧的狀態,她們對國小的瞭解都是經過成人的介紹和她們的一些參觀活動,而家長對孩子這樣說,會引起孩子對國小的恐懼,覺得讀書是一件可怕受罪的事,一旦讀書受到挫折,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適應國小生活。

平時,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資訊,“你長大了,就要上國小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要有國小生了,我們真開心”,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國小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