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6篇)

欄目: 山西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3W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1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有小部分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周邊達500餘里,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精選16篇)

五臺山的壯美風景在於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臺山的名勝精華則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五臺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

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裡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遊避暑的勝地。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一門”與外部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聖地而名揚天下的。那麼五臺山是如何成為佛教聖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他們來到五臺山,見五座臺頂拱圍臺懷腹地,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幾乎相同,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去五臺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頒旨,在五臺山修建了大孚靈鷲寺,即今天顯通寺的前身,成為與洛陽白馬寺齊名的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五臺山也就成為佛教聖地。從此五臺山的佛寺越來越多,香火日盛一日。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2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東北部五臺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北臺葉門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巨集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3

五臺山居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時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餘處。到清代,隨著喇嘛教傳人五臺山,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 因共有5座山峰組成,彷彿五臺,故名“五臺山”。這5座山峰又各有不同,東臺望海峰,海拔2 795米,頂峰望海寺供奉的是聰明文殊,自然景觀為雲海日出;南臺錦繡峰,海拔2 485米,頂峰普濟寺供奉的是智慧文殊,自然景觀為高山花海;西臺掛月峰,海拔2 773米,法雷寺供奉的是獅吼文殊,自然景觀為月色朗照;北臺葉門峰為最高峰,海拔3 058米,頂峰靈應寺供奉的是無垢文殊,自然景觀為一覽眾山小;中臺翠巖峰,海拔2 894米,頂峰演教寺供奉的是儒童文殊,自然景觀為周邊山景,走遍五臺,也就是香客信徒所說的“大朝臺”。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風景優美,寺廟雲集,文物甚多,物產豐富,是我國著名的旅遊、避暑勝地和宗教聖地。

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北部。因五座山頂高聳,而峰頂平坦如臺,故有此名。

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的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我國最早的寺院,建於東漢年間。以後隨著佛教的傳播,寺院建築的規模越來越大。民國初年,全山尚有寺廟100餘座,僧眾千餘人。在五臺環抱的臺懷鎮,是寺廟最集中的地方,一派佛國氣氛。

五臺山至今完整儲存的唐以來各代的木結構建築,素有“古建寶庫”之稱。其中南禪寺、佛光寺、延慶寺、廣濟寺、殊像寺、廣宗寺、菩薩頂、尊勝寺等八座寺宇,可稱為古代木結構建築的代表。南禪寺和佛光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築,被國內外建築學家稱為“千年瑰寶”

五臺山最大的寺是顯通寺,佔地達120畝,有殿堂400餘間。它的前身是五臺山最早的靈鷲寺,後不斷擴建,成為五臺山第一禪寺。寺內珍藏文物比比皆是。   五臺山的石雕也有很高的價值。龍泉寺的石牌坊是一座白玉石建築,建於1920 - 1920xx年,仿木結構。上面雕的花鳥蟲魚,人物花卉,精巧生動,是我國近代石雕中的精品。

五臺山現存寺廟50餘座。在這些寺廟集中表現了佛教的建築、雕刻、塑像、壁畫等方面的藝術,可謂佛教藝術大全。有人稱五臺山是“一部佛國史,百座藝術宮”。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4

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有小部分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周邊達500餘里,五臺山的壯美風景在於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臺山的名勝精華則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

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五臺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裡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遊避暑的勝地。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一門”與外部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聖地而名揚天下的。那麼五臺山是如何成為佛教聖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他們來到五臺山,見五座臺頂拱圍臺懷腹地,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幾乎相同,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去五臺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頒旨,在五臺山修建了大孚靈鷲寺,即今天顯通寺的前身,成為與洛陽白馬寺齊名的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五臺山也就成為佛教聖地。從此五臺山的佛寺越來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時,五臺山已有寺廟200多處,唐代更達到360多處,有僧尼3000餘人,但由於唐武宗、周世宗兩次大規模滅法,全山佛寺幾乎全部被毀。宋、元、明、清,五臺山的佛寺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明朝時寺廟已近104處。清朝的康熙、乾壟嘉慶諸帝均對五臺山佛寺極為重視,不斷投入巨資予以修建,到清末,五臺山共有寺廟122處,其中青廟97處,黃廟15處,僧尼1000多人。

五臺山現有寺廟50餘座,儘管與歷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廟最為集中,香火最為旺盛的。而且五臺山的佛寺,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國均有遺存,建築巨集偉,式樣繁多,精細嚴整,手法典型,連續性強,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來中國建築史,是研究和欣賞中國古建築的難得場所。另外,寺內佛教造像手法多樣,技藝高超,泥塑、木雕、銅鑄、玉雕應有盡有,同樣是欣賞我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演變的最佳場所。

前面這個小城叫東冶,東冶鎮西北10餘里便是我們這次五臺之行的第一個遊覽點——南禪寺。

南禪寺:南禪寺到了。我們從南路上五臺山,首先遊覽這座古剎,事實上已經登上了五臺山文物的最高峰。因為南禪寺內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館的美譽,現存古建築,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都居全國之首。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35處,省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284處。宋金以前的木構建築有106處,佔全國同期建築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築以五臺山地區最為集中,而五臺山的古建築又以南禪寺最為古老。

南禪寺位於五臺縣陽白鄉李家村附近小銀河一側的河岸土崖上,廟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樑,寺旁渠水環繞,林木繁茂,紅牆綠樹,溪水青山,極為幽靜。南禪寺就是在如此美麗的環境中已經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並不大,佔地約3000多平方米,南北長印米,東西寬51米,分兩個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東西配殿及南過門殿等。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5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位於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觀光旅遊。我是大家的導遊員楊麗,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雲岡石窟。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雲岡石窟開鑿於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王朝,現存主要洞窟45個,佛教造像51000多尊,根據武周山勢的自然起伏,雲岡石窟又自然的分成東區、中區和西區三部分。其中第1~4窟為東區,5~13窟為中區,14~45窟為西區。下面我們就先從中區的第5區開始參觀吧。第5、6窟是一組雙窟,是雲岡石窟中最精彩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窟為橢圓形的穹窿頂馬蹄形,分前、後兩室,進入高大的後室,首先引入眼簾的是這尊兩腿雙盤、雙手疊放腿上的大佛。這種吉祥式坐姿的全結跏趺坐禪定印象,表示著釋迦摩尼佛已進入標準的靜思維修行狀態,是佛的坐、立、行、臥四威儀,即四個莊嚴地身姿之一。大佛高17米,是雲岡石窟第一大佛。專家們認為這尊大佛是北魏孝文帝為他的父親獻文帝鑿造的佛陀象徵。那麼上述歷史在此窟是否有所體現呢?請各位細看,大佛頭頂為藍色螺髻,面龐方圓,細眼長眉,鼻樑高直,脣含笑意,兩耳垂肩,在端莊、慈祥的神情中透露出神聖、超凡和自信的風貌。尤其是這尊佛像身穿雙領下垂,內衣束結,寬大柔軟而下垂的袈裟,衣紋流暢,給人一種絲的質感。大佛的右側是未來世彌勒佛,左側為過去式燃燈佛。大佛的後面有一個很寬敞的甬道,那是供佛教信徒們禮佛繞行的誦經道。

第6窟是雲岡石窟中以精巧著稱的一窟,稱第一偉窟。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在巨大的中心塔柱和整個洞窟的四壁上,雕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瑞鳥、神獸、花卉,形成了一種熱鬧擁擠,美妙神奇的佛國氛圍,主題以歌頌佛母和表現釋迦摩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經歷為主,因而也叫佛母洞。請大家隨我的手勢來觀賞面前這幅關於右腋誕生的畫面:古印度有一個小國叫迦毗羅衛國,國王叫淨飯王,王后叫摩耶,他們到了40歲的時候還沒有孩子,非常焦急。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一位菩薩乘白象而來,後來懷了身孕。按當地習俗,婦女應回孃家分娩。摩耶夫人在快臨產時,在妹妹和僕人的陪侍下回家。半路上,他們到藍毗尼花園休息,剛到一顆菩提樹下,夫人預感快要生產了。於是,一手抓住樹枝,一手在妹妹的攙扶下,從右腋生出了孩子,這就是喬達摩悉達多,成佛後被尊為釋迦族聖人的釋迦摩尼。

下面我們要參觀的是被譽為雲岡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露天大佛。這尊高達13.7米的結跏趺坐佛像,面容豐滿端莊,雙肩寬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大日如來吉祥坐禪定印象,是釋迦摩尼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一種沉靜思考狀態。這尊大佛便是北魏文成帝拓拔睿的象徵。他恢復佛法,開鑿雲岡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態,表現出佛教徒對他的敬意。距離產生美,角度顯神韻。在這尊露天大佛面前,以不同的距離和角度觀賞,都會產生各種變化著的美及其神韻。

現在給大家20分鐘時間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願大佛炯炯有神的雙眸,略帶微笑的嘴角,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回憶,帶來美好的福音。好,20分鐘後我們在這裡集合,謝謝大家合作!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直映公司的導遊員,我姓賈,大家可以叫我賈導。今天我帶領大家遊覽五臺山。暈車的遊客趕緊吃點暈車藥,我邊走邊給大家介紹。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臺頂上“蒸雲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似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於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西臺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西臺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讚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雲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蹟,巖谷常浮五色光。”

南臺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此峰“頂若覆盂,圓周一里,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讚曰:“沈沈龍穴貯雲煙,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北臺名葉鬥峰,海拔3061米,五臺最高,有“華北屋脊”之稱,其臺“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讚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鬥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其臺“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讚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餘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

好,遊客們,五臺山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攜帶好自己的物品,準備下車。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7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境內。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巨集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現五臺山寺廟尚存43處,其中臺內37處,臺外6 處。 五臺山眾多的佛寺皆聚集在臺內臺懷鎮。這裡寺廟林立,殿宇鱗次櫛比,聖景聖蹟薈萃一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

臺外的寺廟比較分散,其中以南禪寺、佛光寺最著名。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這裡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關於他的來歷,說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於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後隨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芸芸眾生。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為一青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後因對觀音信仰流傳,逐漸被取而代之。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8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境內。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巨集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著喇嘛宗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現五臺山寺廟尚存43處,其中臺內37處,臺外6處。五臺山眾多的佛寺皆聚集在臺內臺懷鎮。這裡寺廟林立,殿宇鱗次櫛比,聖景聖蹟薈萃一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

臺外的寺廟比較分散,其中以南禪寺、佛光寺最著名。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這裡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關於他的來歷,說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於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後隨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芸芸眾生。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為一青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後因對觀音信仰流傳,逐漸被取而代之。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直映公司的導遊員,我姓賈,大家可以叫我賈導。今天我帶領大家遊覽五臺山。暈車的遊客趕緊吃點暈車藥,我邊走邊給大家介紹。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臺頂上“蒸雲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似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於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西臺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西臺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讚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雲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蹟,巖谷常浮五色光。” 南臺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的,此峰“頂若覆盂,圓周一里,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讚曰:“沈沈龍穴貯雲煙,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北臺名葉鬥峰,海拔3061米,五臺最高,有“華北屋脊”之稱,其臺“頂平廣,圓周四里的,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讚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鬥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其臺“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讚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餘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

好,遊客們,五臺山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攜帶好自己的物品,準備下車。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

非常歡迎大家來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旅遊觀光,現在我們正行進在忻州至五臺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車時間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五臺山概況。

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有小部分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周邊達500餘里。五臺山的壯美風景在於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臺山的名勝精華則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

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五臺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裡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遊避暑的勝地。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一門”與外部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聖地而名揚天下的。那麼五臺山是如何成為佛教聖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他們來到五臺山,見五座臺頂拱圍臺懷腹地,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幾乎相同,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去五臺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頒旨,在五臺山修建了大孚靈鷲寺,即今天顯通寺的前身,成為與洛陽白馬寺齊名的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五臺山也就成為佛教聖地。從此五臺山的佛寺越來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時,五臺山已有寺廟200多處,唐代更達到360多處,有僧尼3000餘人。但由於唐武宗、周世宗兩次大規模滅法,全山佛寺幾乎全部被毀。宋、元、明、清,五臺山的佛寺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明朝時寺廟已近104處。清朝的康熙、乾隆、嘉慶諸帝均對五臺山佛寺極為重視,不斷投入巨資予以修建,到清末,五臺山共有寺廟122處,其中青廟97處,黃廟15處,僧尼1000多人。

五臺山現有寺廟50餘座,儘管與歷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廟最為集中,香火最為旺盛的。而且五臺山的佛寺,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國均有遺存,建築巨集偉,式樣繁多,精細嚴整,手法典型,連續性強,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來中國建築史,是研究和欣賞中國古建築的難得場所。另外,寺內佛教造像手法多樣,技藝高超,泥塑、木雕、銅鑄、玉雕應有盡有,同樣是欣賞我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演變的最佳場所。

前面這個小城叫東冶,東冶鎮西北10餘里便是我們這次五臺之行的第一個遊覽點——南禪寺。

南禪寺:南禪寺到了。我們從南路上五臺山,首先遊覽這座古剎,事實上已經登上了五臺山文物的最高峰。因為南禪寺內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館的美譽,現存古建築,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都居全國之首。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35處,省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284處。宋金以前的木構建築有106處,佔全國同期建築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築以五臺山地區最為集中,而五臺山的古建築又以南禪寺最為古老。

南禪寺位於五臺縣陽白鄉李家村附近小銀河一側的河岸土崖上,廟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樑,寺旁渠水環繞,林木繁茂,紅牆綠樹,溪水青山,極為幽靜。南禪寺就是在如此美麗的環境中已經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並不大,佔地約3000多平方米,南北長印米,東西寬51米,分兩個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東西配殿及南過門殿等。

大佛殿為寺院主體建築,面寬和進深都是三間,而內裡卻是一大間,是單簷歇山頂建築,共用十二根據柱支撐殿頂,牆身並不負重,只起間隔內外和防禦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簷柱柱頭微微內傾,四個角柱稍高,使得層層伸出的斗拱翹起。這樣,大殿既穩固又俏麗,是典型的唐代建築風格。據大殿橫樑上題記可知,此殿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國現存所有木構古建築的老大哥。這也是南禪寺海內外聞名的主要原因。殿內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兩旁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其餘為大弟子阿難和迎葉及護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營造出佛界肅穆而和諧的良好氛圍,不論是結跏趺坐於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騎獅的文殊菩薩和乘象的普賢菩薩,抑或是凝神肅立的阿難和迎葉,還是威猛雄壯的護法天王,個個神態自若,表情逼真,若動若靜,栩栩如生,都是藝術精品,其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轍。佛壇四周嵌有磚雕70幅,是唐代磚面浮雕藝術傑作,同樣頗具藝術價值。置身大佛殿內,猶如進入一座唐代藝術殿堂,不論建築,還是塑像、磚雕均是稀世國寶。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這樣一座唐代建築為何能夠完好地儲存下來?答案應從三方面去找。從地勢和氣候上說,這裡高而背風,較為乾燥,有利於木構建築物的完好儲存;從所處地理位置上講,南禪寺遠離寺廟最集中的臺懷鬧區,藏於偏僻山鄉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夠躲過唐代以後歷次大規模滅法和刀兵之劫;最後還要歸功於當地人民群眾的精心保護,免去了可能發生的其他人為破壞。正是這幾方面的原因,從而使南禪寺這座千年古剎得到完善的儲存。解放後,國家對古剎極為珍視,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撥專款進行維修,進而使南禪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我們的南禪寺之行暫且到此,今天大家早點回去休息,回去的時候注意安全,我們明天繼續我們的旅行!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11

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部,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有小部分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周邊達500餘里,五臺山的壯美風景在於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臺山的名勝精華則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

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五臺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裡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遊避暑的勝地。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一門”與外部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聖地而名揚天下的。那麼五臺山是如何成為佛教聖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他們來到五臺山,見五座臺頂拱圍臺懷腹地,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幾乎相同,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去五臺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頒旨,在五臺山修建了大孚靈鷲寺,即今天顯通寺的前身,成為與洛陽白馬寺齊名的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五臺山也就成為佛教聖地。從此五臺山的佛寺越來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時,五臺山已有寺廟200多處,唐代更達到360多處,有僧尼3000餘人,但由於唐武宗、周世宗兩次大規模滅法,全山佛寺幾乎全部被毀。宋、元、明、清,五臺山的佛寺逐漸得到恢復和發展,明朝時寺廟已近104處。清朝的康熙、乾壟嘉慶諸帝均對五臺山佛寺極為重視,不斷投入巨資予以修建,到清末,五臺山共有寺廟122處,其中青廟97處,黃廟15處,僧尼1000多人。

五臺山現有寺廟50餘座,儘管與歷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廟最為集中,香火最為旺盛的。而且五臺山的佛寺,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國均有遺存,建築巨集偉,式樣繁多,精細嚴整,手法典型,連續性強,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來中國建築史,是研究和欣賞中國古建築的難得場所。另外,寺內佛教造像手法多樣,技藝高超,泥塑、木雕、銅鑄、玉雕應有盡有,同樣是欣賞我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演變的最佳場所。

前面這個小城叫東冶,東冶鎮西北10餘里便是我們這次五臺之行的第一個遊覽點——南禪寺。

南禪寺:南禪寺到了。我們從南路上五臺山,首先遊覽這座古剎,事實上已經登上了五臺山文物的最高峰。因為南禪寺內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館的美譽,現存古建築,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都居全國之首。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35處,省級重點保護的文物單位有284處。宋金以前的木構建築有106處,佔全國同期建築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築以五臺山地區最為集中,而五臺山的古建築又以南禪寺最為古老。

南禪寺位於五臺縣陽白鄉李家村附近小銀河一側的河岸土崖上,廟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樑,寺旁渠水環繞,林木繁茂,紅牆綠樹,溪水青山,極為幽靜。南禪寺就是在如此美麗的環境中已經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並不大,佔地約3000多平方米,南北長印米,東西寬51米,分兩個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東西配殿及南過門殿等。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12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東北部五臺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點北臺葉門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

五臺山列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於山西省五臺縣東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組成,其中五座環抱高峰,峰頂平坦寬闊,“有如壘土之臺”,故名五臺山。因五峰聳峙,山勢雄偉,素有“華北屋脊”之稱。五峰環抱,方圓達250千米。東臺海拔2795米,因其東望明霞,如波似海,故稱望海峰;南臺海拔2485米,細草雜花,燦若鋪錦,故稱錦繡峰;西臺海拔2773米,月墜峰巔,宛如懸系,稱掛月峰;北臺海拔3058米,雲浮山腰,巔摩斗杓,稱葉鬥峰,是五臺山最高峰;中臺2894米,石翠巖碧,碧靄浮空,稱翠巖峰,是五臺中心。五臺北部陰谷處有終年不化的“千年雪”“萬年冰”,北臺盛夏時亦可偶見降雪,因此五臺山亦稱清涼山,是夏季避暑勝地。

五臺山風光秀麗,夏無酷暑(盛夏時節,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氣候宜人,是久負盛名的避暑勝地,因其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東北,以“東、西、南、北、中”五座環護而立的臺頂而得名,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居於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人文景觀多姿多彩,古韻依然,自然風光奇麗壯觀,美畫如卷,吸引著國內外佛教信徒和遊人前來朝臺拜佛,參觀文物古蹟,遊覽佛地風光。

五臺山歷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煬帝、宋太宗、元英宗、清聖祖、清高宗等都曾駕幸五臺山,至於歷朝歷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禮五臺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翻開五臺山各大寺的“廟史”,第一頁幾乎全是“敕建”二字。五臺山也是我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場,因此受到西藏、內蒙、青海、甘肅、黑龍江等少數民族的無比尊崇。

五臺佛國也誕生了一大批高僧名師,盛唐時期,這裡成了海外信徒留學聽經的高等佛教學院,千百年來,印度、日本、蒙古、朝鮮、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很多人都到五臺山來朝聖求法巡禮,有些甚至留在五臺山修行終身。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13

五臺山因有五座頂如平臺的山峰而得名。五座臺頂巍峨高峻,各有各的特點,但都如詩如畫,風光秀麗。境內山環水繞,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氣候涼爽,從古迄今一直為;理想的遊覽與避暑聖地。

五臺山佛教起源於東漢,為中國佛教發祥地之一。北齊、盛唐、清代為五臺山佛教史上的三個鼎盛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佛國聖地又迎來了它的第四個輝煌時代。

根據最新統計,五臺山現有寺院124座,較為完好地保留著唐、宋、元、明、清等八個朝代的寺廟建築及各種佛像、佛塔、壁畫等珍貴文物,酷似一座蘊籍精深、浩瀚博大的自然生態園暨佛教文化藝術博物館。

五臺山融會了印度佛教、藏傳佛教、民間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晉文化的精華,遂有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國四大靈境之一,中國佛教的縮影,中國佛教建築藝術寶庫,中國寶塔藝術展覽館,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博物館,中國佛教藝術奇葩,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聖地之一,國際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榮譽,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全人類的共同遺產。可謂此處獨有,它山莫比。

五臺山目前擁有九項桂冠: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級示範森林公園;我國對外推出的35張旅遊王牌之一;國家AAAAA級風景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山西省旅遊業發展的龍頭。目前,正在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14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位於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觀光旅遊。我是大家的導遊員楊麗,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雲岡石窟。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雲岡石窟開鑿於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王朝,現存主要洞窟45個,佛教造像51000多尊,根據武周山勢的自然起伏,雲岡石窟又自然的分成東區、中區和西區三部分。其中第1~4窟為東區,5~13窟為中區,14~45窟為西區。下面我們就先從中區的第5區開始參觀吧。第5、6窟是一組雙窟,是雲岡石窟中最精彩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窟為橢圓形的穹窿頂馬蹄形,分前、後兩室,進入高大的後室,首先引入眼簾的是這尊兩腿雙盤、雙手疊放腿上的大佛。這種吉祥式坐姿的全結跏趺坐禪定印象,表示著釋迦摩尼佛已進入標準的靜思維修行狀態,是佛的坐、立、行、臥四威儀,即四個莊嚴地身姿之一。大佛高17米,是雲岡石窟第一大佛。專家們認為這尊大佛是北魏孝文帝為他的父親獻文帝鑿造的佛陀象徵。那麼上述歷史在此窟是否有所體現呢?請各位細看,大佛頭頂為藍色螺髻,面龐方圓,細眼長眉,鼻樑高直,脣含笑意,兩耳垂肩,在端莊、慈祥的神情中透露出神聖、超凡和自信的風貌。尤其是這尊佛像身穿雙領下垂,內衣束結,寬大柔軟而下垂的袈裟,衣紋流暢,給人一種絲的質感。大佛的右側是未來世彌勒佛,左側為過去式燃燈佛。大佛的後面有一個很寬敞的甬道,那是供佛教信徒們禮佛繞行的誦經道。

第6窟是雲岡石窟中以精巧著稱的一窟,稱第一偉窟。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在巨大的中心塔柱和整個洞窟的四壁上,雕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瑞鳥、神獸、花卉,形成了一種熱鬧擁擠,美妙神奇的佛國氛圍,主題以歌頌佛母和表現釋迦摩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經歷為主,因而也叫佛母洞。請大家隨我的手勢來觀賞面前這幅關於右腋誕生的畫面:古印度有一個小國叫迦毗羅衛國,國王叫淨飯王,王后叫摩耶,他們到了40歲的時候還沒有孩子,非常焦急。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一位菩薩乘白象而來,後來懷了身孕。按當地習俗,婦女應回孃家分娩。摩耶夫人在快臨產時,在妹妹和僕人的陪侍下回家。半路上,他們到藍毗尼花園休息,剛到一顆菩提樹下,夫人預感快要生產了。於是,一手抓住樹枝,一手在妹妹的攙扶下,從右腋生出了孩子,這就是喬達摩悉達多,成佛後被尊為釋迦族聖人的釋迦摩尼。

下面我們要參觀的是被譽為雲岡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露天大佛。這尊高達13.7米的結跏趺坐佛像,面容豐滿端莊,雙肩寬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大日如來吉祥坐禪定印象,是釋迦摩尼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一種沉靜思考狀態。這尊大佛便是北魏文成帝拓拔睿的象徵。他恢復佛法,開鑿雲岡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態,表現出佛教徒對他的敬意。距離產生美,角度顯神韻。在這尊露天大佛面前,以不同的距離和角度觀賞,都會產生各種變化著的美及其神韻。

現在給大家20分鐘時間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願大佛炯炯有神的雙眸,略帶微笑的嘴角,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回憶,帶來美好的福音。好,20分鐘後我們在這裡集合,謝謝大家合作!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15

今天,我們一行六個大人,三個小孩去了五臺山。剛出發的時候,天下著濛濛細雨,漸漸地,雨停了,太陽露出了笑臉,汽車在公路上飛馳,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了,山清水秀,天高雲淡,我的心情象出籠的鳥兒一樣,興奮極了,望著遠處隱隱約約的山峰,我不由得吟起了“白雲深處有人家”的詩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五臺山腳下。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因東西南北中五峰突如臺狀而得名,在三百七十六平方公里的景區範圍內,有許多名勝古蹟,是全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由於時間緊,我們只去了中臺,中臺最有名的是“菩薩頂”,它建於北孝文帝時期,有“喇嘛宮”之稱,又稱“大文殊院”。寺內一座座佛像莊嚴肅穆,栩栩如生。佛樂聲中,許多遊人頂禮膜拜,跪下許願,我也悄悄地許了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媽媽下次再帶我來五臺山。我特別喜歡“大文殊殿”,殿內供奉大小七尊文殊菩薩的塑像,巍峨壯觀,生動逼真,聽和尚說,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的菩薩,拜文殊菩薩可以保佑我文運亨通。媽媽給我請了一個平安符,希望我聰明伶俐,平安健康。

爬上菩薩頂,極目遠眺,山下寺院林立,香菸瀰漫,沿著山路蜿蜒爬行的遊人們都變成了小螞蟻。抬頭仰望,山上積雪覆蓋,白雲繚繞,彷彿置身於童話仙境一般。

下山的時候,叔叔阿姨給我買了好多紀念品,我高興極了。哎呀,今天真是不虛此行啊!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導遊詞 篇16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五臺縣境內。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模之巨集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

現五臺山寺廟尚存43處,其中臺內37處,臺外6 處。 五臺山眾多的佛寺皆聚集在臺內臺懷鎮。這裡寺廟林立,殿宇鱗次櫛比,聖景聖蹟薈萃一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

臺外的寺廟比較分散,其中以南禪寺、佛光寺最著名。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這裡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關於他的來歷,說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於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後隨釋迦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芸芸眾生。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為一青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後因對觀音信仰流傳,逐漸被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