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青色之山與紅色之旅導遊詞

欄目: 內蒙古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35W

九峰山乘車從土默特右旗薩拉齊鎮往東北行約10公里,就可看到一座主峰海拔2338米的山峰,這就是九峰山。因九座巍峨挺拔依次增高的山峰相連而得名,是大青山最奇秀的旅遊勝地。其總面積460多平方公里,由東九峰、西九峰、大西樑、杆林背、羊背山等大小山峰和美岱溝、水澗溝、香桂鋪溝等溝塹組成。九峰山為東西走向。南緣以巨大的斷層與土默川截然分開,北緣以起伏的丘陵與內蒙古高原相接。中間被東西走向的香桂鋪溝分為地形迥然不同的南北兩部分:南部山勢蜿蜒起伏、絕壁崢嶸、峰巒陡峻,溝壑彎曲深邃,大溝裡流水湍急奔湧,小壑中碧泉清澈見底。 九峰山位於陰山山脈中段,雄居土默川平原之北,重巒疊嶂、翠綠欲滴、鮮花野草、爭奇鬥豔,風景十分秀麗。九峰山不僅大小山峰峭壁峙立,雄奇偉岸;就是峽谷溝壑,溪流瀑布也很有特點。特別是以東區闊葉林為主的原始“森林島”有著十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九峰山的溪流泉水,甘甜明淨,是一塊沒有被現代工業汙染的自然風水寶地。九峰山山幽水秀、樹木青翠、鳥鳴蟲囀、溪水潺潺,彷彿是一處寧靜秀麗的世外桃源。從群峰爭雄的態勢,可以看出九峰山的神氣;從古柏森森,可以想見那原始森林的博大茂盛;從危石咽流,季節性的“瀑布”和奇特的“石湖”,也可以推測九峰山曾經有過的“汪洋”。每到夏秋之際,這裡就是色彩繽紛的百花園,遊人登上峰頂不僅可以遠眺山川秀色,還可以領略林海松濤,盡享大自然之美。 九峰山險峰眾多,從一峰到九峰,山山有特色,峰峰有造型,低的小巧玲瓏,高的巍峨壯觀。特別是“波光瀲灩”的石湖,“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一線天,以及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臥佛峰、麒麟峰、獨樹峰,更是美不勝收、引人入勝,讓人浮想聯翩。險峰多,怪石也多,能真正讓人領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頂門石”有驚無險,“巨屋石”高不可攀,“磨盤石”懸而不落,“雙人石”聯袂聳立,“鏡子石”平滑高大,“板材石”千層百疊,“五色石”彩練當空……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九峰山的瀑布也別具特色,以小而多取勝。在九峰山地區有大大小小的瀑布15處,其中永久性瀑布3處。這些瀑布有的從山頂飛流直下,有的從山腰噴湧而出,在夏季形成條條小溪,一路奔流,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特別是到了雨季,條條銀練如萬馬奔騰,引發山谷轟鳴,林濤歌吼,更是妙不可言。 九峰山區的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天然植被儲存完整。有大量國家級保護的動植物種類82科302屬596種。九峰山是西北高原地區少有的自然風景區,是塞外一處別具特點的自然生態區和風景遊覽區,其動物和植物的多樣性以及山水風光,居包頭市之首,在內蒙古和西北地區也獨樹一幟。到九峰山遊覽,登九峰絕頂,領略塞外山川的妖嬈風姿,極富情趣。朝(cháo)陽洞距九峰山不遠處,在薩拉齊鎮北約9公里處的大青山南緣頂部,有一個風光旖旎又頗具神祕色彩的天然巖洞。它背北面南,位居高處,朝迎日出,暮送日落,人稱朝陽洞。朝陽洞東、西、北三面群峰聳立,東南有一股清泉從高山岩縫中湧出,由高處逐級下淌,匯成淙淙溪流,形成瀑布和石湖,飲之甘甜爽口。經化驗,此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祛病延年。每年冬天,此溪從上到下結成道道冰坡,如同一條銀色綢帶鋪展在溝中。如順溝向東北攀緣,可飽覽四峰的石湖,東溝的瀑布以及茂密的森林等奇峰異景。難怪有人說,來包頭旅遊,不遊朝陽洞是一大遺憾。 朝陽洞分外洞和內洞。進入外洞約10米處東側,便是內洞。外洞前高闊,後狹窄;內洞是個扎地深窟,深邃莫測。據說,這洞裡有一條巨蟒,於是,從很古時候開始,朝陽洞便被奉為神明之地,有濃厚的神祕色彩。遠近的人們紛紛前來朝拜祈福。時間長了,朝陽洞下面的山地上,便出現了寺 廟建築,朝陽洞內也塑起了蟒仙的塑像,並在洞內為蟒仙備了休息的大床及被褥等。寺廟中也有了常住的和尚。每逢佛教節日和農曆六月十七廟會,遊人和信徒紛至沓來,絡繹不絕,熱鬧非凡。大青山抗日遊擊隊紀念地位於包頭市土右旗境內的大青山,山勢巍峨,群峰連綿。這裡綠樹蔥蘢,山花爛漫,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這裡不僅分佈著五當召、九峰山、美岱召、朝陽洞等眾多旅遊景點,而且還有許多革命活動遺址。曾經有一支抗日遊擊隊就活躍在這裡,與日本帝國主義進行頑強鬥爭。這就是王經雨領導的聞名遐邇的大青山抗日遊擊隊(亦稱薩拉齊縣抗日遊擊隊)。王經雨,原名王景玉。1911年5月出生於土右旗美岱召鎮河子村一個地主家庭。小時候常聽母親講《三國演義》、《水滸》、《岳飛傳》等故事,見到不公道的事愛打抱不平,直到爭出個是非才肯罷休;見到窮人遇難,他常拿自家的錢、糧、物品予以接濟,深得鄰里鄉親喜愛。1937年10月,歸綏、包頭、薩拉齊相繼淪陷。王經雨看著大好河山被日寇鐵蹄踐踏,人民遭受戰爭蹂躪,心如刀絞,立志尋找抗日救國的道路。1938年秋天,奉黨中央和毛主席之命,八路軍支隊在司令員李井泉的率領下,挺進大青山,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大青山支隊司令員李井泉就住在大青山深處的巴總堯魏家大院。在支隊抗日活動的影響下,王經雨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表示自己的決心,將原名王景玉改為王經雨,意思是要經受鬥爭風雨的考驗,將自己鍛鍊成堅強的革命者。 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更有力地打擊敵人,1940年初,黨組織決定成立大青山抗日遊擊隊(薩拉齊縣抗日遊擊隊),王經雨任隊長。游擊隊建立後,面對日、偽、頑、匪多方面的敵人,游擊隊發揮群眾支援、熟悉地形等有利因素,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神出鬼沒地活躍在大青山和土默川上。打擊敵人,組織群眾,宣傳抗日,成立了農會、婦女會、擔架隊等組織,支援抗日,保護群眾的生產活動,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 1942年秋天,日寇調集近萬人的兵力,採取步步為營的戰術,向大青山革命根據地圍攻。王經雨帶領的游擊隊,憑藉大青山深處的崇山峻嶺、懸崖峭壁和茂密的森林做掩護,利用地形熟、道路熟的有利條件與敵人迂迴周旋“捉迷藏”。敵人從大路來,他們從小路走;敵人從正面來,他們從側面走;敵人住在大溝裡,他們就住在小壑中;敵人白天掃蕩、黑夜休息,他們就白天隱藏在山旯旮裡,黑夜出來打擊敵人。大青山游擊隊就這樣與敵人周旋,巧妙地鉗制和消耗了敵人的有生力量。 從1940年大青山游擊隊成立到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與八路軍或兄弟游擊隊配合,先後打勝了柳樹淖、黃土尖、東老藏、陶思浩、察素齊等三十多次較大的戰鬥和不計其數的小戰鬥,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在大青山、土默川一帶起到了抗擊日、偽、頑、匪的主力軍作用,為抗日戰爭在內蒙古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斯諾覺醒的地方在土右旗薩拉齊鎮大北街小遊園內,有一座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半身雕像——名為“覺醒點”,為原自治區主席布赫題詞,緬懷斯諾先生。這是土右旗人民政府於1992年為紀念斯諾先生而修建的,塑像高1.3米,底座1.7米,總高3米。1929年夏,正當薩拉齊地區遭受天災人禍空前浩劫的時候,23歲的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來到這裡採訪,親眼目睹並多次報道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慘景,有力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成為他“一生中的覺醒點”!此後,他便深入中國的各個階層,結識了宋慶齡、魯迅等進步人士,考察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撰寫了《西行漫記》和許多反映中國革命的文章,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而真摯的朋友。

青色之山與紅色之旅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