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風景區導遊詞(通用17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56W

風景區導遊詞(通用17篇)

風景區導遊詞 篇1

螺頂浮屠位於海螺峰的峰頂。“浮屠”是梵語“佛陀”的譯音,有人用它來稱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收藏佛經、儲存僧人遺體的建築物,一般稱為“塔”,這座丹霞山上的則是舍利塔。螺頂浮屠建於清康熙六年,為正方形紅巖板石結構,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組成。祭坪用石板鋪就,四面設有供臺,四周雕石為欄杆;塔身四層,高8.37米,四角立石柱。這座塔的建築頗具規模,是別傳寺鼎盛時期的佐證。

在海螺峰龍王巖前,有一丹霞古十二景之一的乳泉春溜。乳泉又稱石乳泉,泉水自巖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順治年間,仁化有一讀書人,叫劉松濤,在此攻讀詩書,見甘泉清爽,即鑿井兩口。李永茂買下此山後,他的侄子李經宇隱居於此,依巖建造樓閣,取名“龍王閣”,並築亭護井,點綴鬆篁,使這裡的風景別具神韻,成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可惜年長日久,昔日亭閣已全傾圯,僅剩二井盈盈,清泉依舊。如逢春日,泉流洶湧,瀉下深澗,潺緩有聲,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嘆天地之靈氣。位於海螺峰與寶珠峰中間背山谷有一條4米長的巨石,該石勢如長虹,又平整如橋面,是由海螺峰去寶珠峰的唯一通道。“橋”的兩側,一邊下臨深壑,一邊連著山崖。連山崖的一邊,篁竹繁生,清幽奇秀。此處又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儘管角度不同但與長老峰觀日出仍有異曲同工之妙。由“虹橋”繼續往東行,有一片松林,如海如雲。山風徐來,林海松濤譁然作樂,時兒像海潮驟來,萬馬奔騰;時兒又象輕歌曼舞。在這裡聆聽大自然的天簌,會使你煩念頓消,超塵脫俗而心境愉悅。舵石朝曦位於寶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點。丹霞山本體山峰的形狀宛如一艘巨輪,泊於錦江之畔。寶珠峰在船尾,峰頂東南端崛起一塊紅石,就象船舵一般,因此得名“舵石”。每當旭日東昇的時候,這裡金光璀燦,朝霞似錦,一草一木,一石一巖都反射出金紅色的光彩,十分壯麗。

風景區導遊詞 篇2

天下獨絕——石樑飛瀑!世界上有瀑無樑,有樑無瀑的景觀很多,唯獨石樑的瀑布是由罕見的花崗岩天生橋與瀑布結合的“上樑下瀑”景觀——石樑飛瀑;周邊很多的瀑布,構成華東地區最大的瀑布群;還有佛教五百羅漢道場——方廣寺、“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

這裡還是中國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鵰英雄傳》、《濟公新傳》等許多影視片的主要拍攝地。

華頂是天台山的主峰,海拔1094.5米,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華東地區最佳的養生和避暑勝地。這裡“春觀杜鵑夏避暑,秋看日出冬賞雪”。公園內14種為國家保護的稀有珍貴樹種。最珍奇的要數雲錦杜鵑了,堪稱華夏奇觀,現正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這裡有千年古茶——天台山雲霧茶。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漿”之美譽,在中國名茶排名第六。三國時,葛玄來此煉丹、植茶養身,具有1700多年的歷史。此茶經傳福建轉至杭州,成為國際名茶西湖龍井茶,還東傳日本、韓國,經同工酶分析考證,有“江南茶祖,日韓茶源”之說。

還有千年古寺——華頂講寺;千秋茅蓬——養生別墅。還是唐詩之路的目的地,也是王羲之在此學習書法之地,是蘭亭書法文化的源頭,有李太白讀書堂等。

赤城山,是天台山標誌,與世界遺產的四川青城山齊名。有“不與眾山同一色,敢於平地拔千仞”之美譽。山中有道教第六大洞天玉京洞、濟公少年讀書地悟月樓、濟公院等。赤城山是一座全國也不多見的佛道雙棲名山。其中濟公院由中國社科院院士齊康設計,被評為浙江省旅遊風景優秀建築,並榮獲全國“建築師杯”優秀獎,這是非常不易的。

有“遊黃山天下無山,遊瓊臺仙谷天下無谷”之說。景區內有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有王喬、葛玄、司馬承禎、呂洞賓、張伯端等高道的仙蹟;有孫綽、李白、孟浩然、陸游等名家的佳作。還有投資42個億的桐柏抽水蓄能電站。景色可與桂林山水相蓖美!

“周旋天綱以虛無為場,跨躡地絡由恍惚作巢”。是唐朝李白寫的,景區是全國最大的網路遊戲公司之一的盛大網路公司旗下,“永恆之塔”遊戲的實景所在地。內有遊戲使用者家園、永恆之塔、“天龍八瀑”等。在此可感受“天台四萬八千丈,一領龍穿秀江東”之氣勢!

風景區導遊詞 篇3

各位,蘭亭的第一部分是鵝池。王羲之愛好養鵝人所共知,故蘭亭有鵝池一景以紀念這位大書法家。據說,山陰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他知道王羲之喜歡白鵝,於是就特地養了一群逗人喜愛的白鵝,王羲之路過,見白鵝羽毛白淨,形態優美,不由得駐足不前,進而要求買鵝,道士說:“錢我不要,只要你寫本《黃庭經》”。羲之欣然答應,筆走龍蛇,不過半日,經成擱筆,道士已把群鵝用籠子裝好。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進大門,穿過修竹小徑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現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著兩個大字:“鵝池”。這是蘭亭中有關王羲之的第一塊碑石。相傳王羲之當年在紹興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書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皇帝聖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他的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過鵝池三折石橋,便是小蘭亭。亭內有石碑一方。上刻“蘭亭”二字,為清康熙皇帝的手書,此碑字經無數遊覽者撫摸而稍平,因此這塊碑被稱為“軍民碑”。戰爭動亂時期蘭亭遭到了破壞,此碑被砸成三截。雖經修補,仍可見破損痕跡,其中“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但古韻猶存。蘭亭不是一個亭子,而是一個地名,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草,漢代又設過驛亭,蘭亭的名城由此而來。全世界共有7個蘭亭,分別在北京、寧波、臺灣、日本等地,但真正的蘭亭在我們紹興。

風景區導遊詞 篇4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被人們譽為"天堂三絕"之一的哲人峰,大家請仔細看一看,這個峭壁高約100米,酷似一個人頭,闊額濃眉,高高隆起的鼻樑,肉質豐厚的嘴脣,他凝思北望,彷彿在思索著一個重大的哲學命題。

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天堂森林公園不僅可以讓你飽賞奇峰、怪石、雲海之神氣,還可以讓你盡情領略天堂秀水之風韻,天堂的水是"神水",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峰上,居然有一泉眼,泉水終年不絕,清澈甜爽。泉眼前有一平方米大小的水池,名曰"天池",傳說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天完帝國皇帝徐壽輝曾於此池當眾洗澡,身放紫光,眾教徒以為彌勒佛降世,擁為聖主,義旗一舉,聚眾百萬。大家不妨嚐嚐,看看這裡的泉水究竟有何不同,正因為水的靈氣使這裡充滿仙氣的色彩。

那麼我們現在就進入美景如畫的神仙谷吧!神仙谷傳說是太上老君所鍾愛和活動頻繁的地方,大家看這塊巨石,巨石上天然生成一平臺,叫做天台,巨石下有一深洞,洞前有一水池,水池上有一兩級相連的瀑布。相傳池中有一對鯉魚被太上老君的仙氣所感染,遊入不遠處的雙龍潭,聽太上老君傳經誦道。雙龍潭其實是天堂九井中最大的兩口"井",並且兩井相連,兩潭之間有一巨大平臺稱"誦經臺",每當老君潛心佈道時,兩鯉魚也潛心聆聽,日久皆羽化成龍,修成正果所以後人稱此二井為"雙龍潭"。

好了,各位朋友,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的短暫,轉眼間,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在此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理解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和指正!這次能和大家相識,我非常的高興,也希望有機會能再為大家服務,最後,祝大家一路平安!

風景區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的青城山旅遊。我是大家此次旅遊活動的導遊,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青城山雖然不高,但終年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即使站在山腳,都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靈氣。

【建福宮】我知道現在大家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進山,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先去山門旁的這座建福宮看看。

建福宮始建於唐開元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建福宮建築面積一千多平方米,築於峭壁之下,前建亭樓映襯,後有丹臺翠林。現有大殿三重,前殿叫“長生殿”,供的是晉代高道範長生。正殿是寧封和杜光庭塑像。後殿三尊塑像,中間是太上老君,左是東華帝君,為全真道祖師,右為全真派創立者王重陽。殿內柱上有一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有興趣的可以一讀。

【山門】看過了建福宮,穿過眼前的景區大門,我們就正式進山了。青城山山門上有我國已故上將張愛萍手書的“青城山幽子規啼”,子規也就是杜鵑鳥,傳說是蜀王杜宇變的。“杜鵑啼血猿哀鳴”裡的杜鵑啼血說的就是他。

【天然圖畫】從山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眼前的建築就是天然圖畫坊。它是一座十角重簷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年間。這裡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天師洞】我們通常所說的天師洞景區是指以古常道觀為代表的一組宮觀建築群。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現存殿宇建於清末。天師洞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山霧繚繞,古樹參天。相傳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天師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觀的最後一殿。天師殿是天師道的祖庭,過去的江西龍虎山歷代天師就任後,都要到這裡朝拜。

熟話說:“世間好話書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青城如此美景,佛教怎會放過。唐代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裡,皇帝通道,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這個故事並非傳說,有碑為證。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為“三皇殿”,內有伏羲、神農、軒轅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就是唐開元皇帝書碑,令“觀還道家.寺依山外”。

1943年,畫家徐悲鴻曾來青城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作品,還送了青城道士《奔馬》和《天馬》圖,現已製成石刻陳列。

三清殿是天師洞景區最巨集偉和最值得欣賞的道教宮觀建築。大殿為重簷歇山頂樓閣式建築,建於1923年。殿內供奉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乃三清殿上的對聯。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然而青城山不僅有千年樹,更有百歲人。

三清殿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餘米,直徑2米有餘。相傳乃張天師手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道家視其為“鎮山之寶”,連修剪枯枝都須上報相關部門。在20xx年榮膺“天府十大樹王”榜首。“銀杏千年徵道性,青城一洞試幽深”乃天師洞銀杏閣上的對聯。想必大家還不知道吧,青城山其實還是一個長壽之鄉。一百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上百位之多。

【祖師殿】大家請看南面那條山縫,從崖頂直到山腳筆直裂開的一條石縫,山縫約有18米寬,深達70多米,傳說是張天師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唸咒畫符之後,硃筆一擲,筆跡裂山為槽,人們就叫它為“擲筆槽”。快到祖師殿了。

祖師殿始建於晉,原名洞天觀,現存殿宇建於清同治年間,供奉真武大帝和三豐祖師,故又名真武宮。馮玉祥將軍在抗戰期間三次到過青城山,1945年那次就住在祖師殿。當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後,將軍不勝喜悅,在殿側刻碑築亭以為紀念,此碑現存祖師殿內,作為文物保護。

【朝陽洞】前面就是朝陽洞。朝陽洞位於主峰老霄頂巖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蒼崖時有鳳來儀"。

【老君閣】朋友們,經過九道拐的艱難跋涉,我們終於到了青城山的主峰絕頂了。眼前的樓閣就是老君閣,老君閣於92年興建,歷時三載竣工,共六層。上圓下方,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子跨青牛出關圖)為藍本塑造而成。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30分鐘,站在峰頂看看風景,拍拍照,買買紀念品。30分鐘後在這裡集合。

【上清宮】上清官是青城山現存38處宮觀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觀,海拔1180米。上清宮始建於晉代,現存廟宇為清朝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蹟

【索道和月城湖】現在我們乘索道下山,大家可以好好的從高處看看青城山。月城湖原是丈人泉,85年人們在此築壩攔水就形成了眼前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的那一邊有許多商店,在賣青城山的各種特產。大家可以買一些帶給家人。

好了,我們本次旅遊也就結束了,大家可以把旅行的快樂和相機裡的美景帶回家和家人分享。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再見。

風景區導遊詞 篇6

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他駕車經驗很豐富,大家可以放心乘坐。我們現在開車前往薊縣的獨樂寺,中午12:00用餐,下午要登京東第一山——盤山,晚上5點返回酒店。在接下來的遊覽活動中請大家多多配合我的工作,我也會給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後在此預祝您旅遊愉快順利。

大家注意一下,我們就快要到盤山了,我在這裡先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盤山距薊縣縣城十二公里,處於京,津,唐,承四角交匯地帶。盤山古時候稱為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而如今盤山名稱的由來,一是根據元朝姬志貞《雲山集》所說:“古有田盤先生自齊而來,棲遲此山故名盤山。”一是清朝詩僧智樸《盤山志》所說:“魏田疇隱居於此,故名田盤山”。後省略為盤山。

大家注意一下,現在是13:00,我們17:00準時回到車上返回酒店,請大家記住,我們所乘的車是韓國大宇車,車牌號為津AT8210,而且在車前窗右下方有“天津青旅”字樣。好了,請大家帶好貴重物品,按順序下車。

好,現在我就對盤山做詳細的介紹盤山是由花岡巖構成,和周圍的石灰岩群山不太一樣。它峰巒秀異,水石清奇,林木繁茂,風景優美。因此盤山被列為全國xx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著稱於世。它主要的風景特點是五峰,八石,三盤之勝。五峰的主峰是海拔最高的掛月峰,它前擁紫蓋峰,後依自來峰,東連九華峰,西傍舞劍峰。而最使人陶醉的當數三盤之勝了。三盤景色各具特色,上盤松勝,中盤石勝,下盤水勝,統稱“三盤勝景”。盤山逢景便有典故傳說,它是自然山水和名勝古蹟並著的,佛家寺院和皇家園林共生的旅遊勝地。那麼乾隆皇帝第一次巡幸盤山時就興致勃勃地發出“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嘆。究竟是什麼樣的景色讓乾隆皇帝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呢?那麼,趕快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吧!大家請跟我走。

我們現在已到了天成寺景區了,大家先停下來歇會兒,順便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天成寺始建於唐代,遼,明,清數代都曾擴建重修。寺名取“天成畫圖”之意。現廟門匾額上“天成寺”三個字是出於乾隆的手筆。清朝從康熙以後,幾代皇帝都曾巡幸天成寺。其中乾隆來的次數最多,他的替身僧空海就在這出家。乾隆還親自為江山一覽閣題額:“江山一覽”,為大殿題匾“清淨妙音”。

我們眼前的這兩株銀杏樹樹齡已經八百年了,他們同樣粗,同樣高,而且還都是雌性的。那麼大家就該問了,同性的樹是怎麼生長的呢?這就要歸功於薊縣西關的雄性銀杏樹了。它藉助風力傳來花粉來孕育這兩棵銀杏樹。

東面的那座巨集偉的建築叫臥雲樓。每到陰雨天氣,常常看見白雲在山谷中穿行,或隱蔽樓身之後,或穿樓而過,它也因此而得名。在臥雲樓對面的山腳下有一個小平臺,那是小戲臺的遺址。過去乾隆皇帝就在臥雲樓上一邊休息賞景,一邊看戲。

我們眼前的這座淺黃色的密簷式古塔,就是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佛舍利塔。我們看到塔基是由花崗岩須彌座和三層仰覆蓮花組成的。十三層密簷上掛有104個銅鈴,金光閃閃,每當山風徐來的時候,他們就會叮鈴作響。古佛舍利塔是遼代天慶年間建的,相傳塔內藏神龍親奉舍利三萬餘顆,明代崇禎年間重修。在它的西面還有徹公長老和尚的靈塔。塔下有善蛇洞,相傳洞裡藏七十二條善蛇,他們白天潛於塔下,夜裡攀在塔身以護衛佛塔。有時還潛入殿堂蟠伏座下,恭聽老僧說法。一次,有個惡人想盜取捨利和寶劍,被群蛇發現,將他活活咬死。

沿著天成寺東邊的那個石階上去可以到達翠屏峰,峰上有一翠亭,登亭俯看,天成寺的全景,就可盡收眼底了。然後從翠屏峰頂向東攀登,我們會進入一個舒緩的沙土嶺,也叫歡喜嶺,隨後我們就會到達盤山最大的廟宇萬鬆寺。當我們最後登到主峰掛月峰時,那裡還有云罩和定光佛舍利塔,俗話說無限風光在頂峰,所以大家還要繼續努力,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大家跟好我一定要注意安全。

各位朋友,這次的旅遊活動就要結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對我工作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衷的說一聲對不起,也希望您提出寶貴的意見,最後,我祝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身體健康,萬事盛意。

風景區導遊詞 篇7

橋溪古韻景區毗鄰雁南飛茶田,景區旅遊資源豐富,特別是明、清時期興建的十六座客家傳統民居建築儲存完好,質樸卻又不失巨集偉,百年古民居——繼善樓的建築規模和建築藝術以及營造的文化氛圍是客家建築的一朵奇葩,石橋、溪水、民居、古樹構成一幅秀美的客家田園風光畫卷,先後評為廣東省十大最美古村落等榮譽稱號。橋溪古韻景區是可以體驗客家原生態的民風民俗、瞭解客家古民居的建築藝術、發現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感受十里橋溪山水的迷人風光、探尋明朝末代太子朱慈烺的歷史謎蹤。

梅州雁南飛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優美,是個可以出攝影作品的地方。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

景區包括:雁南飛神石,雁南飛大道,遊客中心和茶情閣,茶藝表演,會議中心,圍龍大酒店,圍龍食府,笑傲江湖瀑布,龍那山生態谷,仙茶閣,高級別墅區。還有各種景區特產,美食,文化,等你去了解。

風景區導遊詞 篇8

金華山位於平樂鎮東南1公里處,自秦漢以來即為靈山傑地,在中唐以後,金華山天宮寺香火鼎盛,名滿川西。眾多的人文古蹟和獨特的地形地貌,不僅使金華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兩大與眾不同的鮮明特點,一是“三教匯於一山”,儒、佛、道和諧地統一到金華山上,數不清的摩崖造像鑿刻在峰迴路轉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寶像莊嚴,香火不斷;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馬行空圖”更是全國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國僅存兩幅。登高俯視,大佛溝極其自然的彎成一個巨大的“S”形,將金華山一分為二,恰似一個天然的太極圖,給金華山憑添幾分神祕;二是“一步呈一景”,隨處可聞的鳥語鶯啼、險峻獨特的奇峰異石、中唐時期的天宮寺、綠水青山中的亭臺樓閣、極具川西特色的吊腳樓、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給人無限的啟迪和遐想。現為“邛崍市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蘆溝自然風景區位於平樂鎮區西北l公里,方圓8.6平方公里,周邊與火井、油榨、水口三鄉連界,森林、竹子覆蓋面積16000多畝,登高環視,茫茫竹海,蔚為壯觀:從鎮區可驅車直入蘆溝風景區,至魚崖798級臺階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見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華里綠色長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鎮之幽谷畫廊”的美稱。蘆溝內有明朝天官楊伸題“寒綠仙關”石刻遺蹟、高約100餘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紙作坊遺址、天官試劍石、天官墓、元帥井等景點分佈其中,蘆溝以北相傳是大熊貓常出沒的地方。由此東折而上魚崖,當年紅軍作戰掩體猶存。登魚崖遠眺,油榨、火井盡收眼底,天睛時觀邛崍山脈,極為清晰,登臨尖山子,可遠望臨邛古城全景,是閱西川秀色之最佳觀景點。以蘆溝向西南,東北延展,盡是翠竹,“冬無北風之寒,夏無酷暑之熱”,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風景區導遊詞 篇9

褒禪山風景區地處含山縣城東北7.5公里,原名花山,因唐代高僧慧褒和尚結廬於此,圓寂後其弟子將此山改名褒禪山。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遊覽此山,並寫下了著名的遊記散文《遊褒禪山記》,華陽洞被譽為“天下第一名洞”。

褒禪山華陽洞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級風景區,20xx年洞內摩崖石刻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20xx年被共青團安徽省委選為少先隊員教育基地,20xx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級風景區,同年被巢湖市旅遊局評為優秀旅遊企業,20xx年被省旅遊局評委自駕遊景區定點基地;20xx年團中央國際(褒禪山)青少年文化體驗園、全國少先隊輔導員褒禪山培訓基地落戶於此;20xx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褒禪山風景區區位優勢顯著,距合肥、南京各100公里,距蘇錫常2個半小時車程,距上海3個小時車程。

為促進華陽洞的開發與發展,縣委、縣政府加大招商力度,在此背景下,安徽香福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華陽洞風景區管理處達成合作意向並於20xx年成立安徽褒禪山風景區旅遊開發股份公司,註冊資本1632萬元。公司成立後於20xx年8月和含山縣政府簽定褒禪山深度開發的框架協議,政府向股份公司出讓華陽洞經營權30年。

框架協議簽訂後,股份公司積極投入,在加強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股份公司分別與相關產權單位簽約獲取褒禪寺、華陽湖、靈芝山的開發經營權,為將褒禪山建設成綜合性景區奠定了堅實基礎。20xx年貫通10公里的伍子胥古道,連通華陽洞、褒禪寺遺址、古昭關,使景區面積從6平方公里擴充套件至25平方公里,內容更為豐富和多彩。

20xx年10月,褒禪山股份公司與團中央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簽約,以景區為基礎成立國際(褒禪山)青少年文化體驗園、全國少先隊輔導員褒禪山培訓基地,賦予褒禪山風景區新的精神與靈魂。

褒禪山股份公司擁有3星級酒店一家,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因體量太小,目前正在做擴建準備工作,土地已通過掛牌,擴建後定位為以研學、培訓為主題的研學休閒中心。

褒禪山風景區經過升級改造後,現有華陽洞、褒禪寺、華陽湖、王安石文化廣埸、大唐古道、相思谷、靈芝山、知青林場、褒禪寺遺址、鰲魚嶺、金水湖等景點,而且開通了褒禪寺至知青林場、褒禪寺至古昭關的電動觀光車,目前正進一步打造牛羊坡、華陽寺民俗村落、大廟村民俗村落、褒禪園林、慧褒峰、安石峰、環山觀光大道、日月潭、光明頂、百果園、本草綱目大觀園、華陽湖(升級改造)等景點。

風景區導遊詞 篇10

聞名遐邇的“東飛天”就在中102號佛龕中。

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聖像以紀念明僧紹。

樑大同六年(540年)三聖像佛龕上出現佛光,驚動齊樑貴族,於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樑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

又據傳,棲霞寺建立人僧紹曾夢見西巖壁上有如來佛光,於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

他病故後,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鐫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聖”,該殿也稱“三聖殿”。

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

佛像始有515尊,分鑿於294個佛龕中,望之如峰房鴿舍,號稱千佛崖。

後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

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

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於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20__年南京旅遊界要說有什麼大事恐怕只有棲霞山發現“東飛天”,各大媒體更是抓住這一熱點進行大量報道,學術界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使“東敦煌”、“東飛天”蜚聲海內外,很多人慕名而來。

“東飛天”位於中102號佛龕中。

這個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的兩組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的火焰隱約可見。

雖然僅有這麼兩對飛天,但這是我國所發現的最東部的“敦煌遺蹟”。

最近又傳來訊息稱在千佛巖旁的舍利塔上又發現了飛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線條皆與敦煌相似,據有關報道稱,這一發現進一步豐富了"東敦煌"的文化內容。

舍利塔始建於隋仁壽元年(601年),始為木塔,後毀於唐武宗會昌年間。

現存之塔系南唐時高越、林仁肇建造。

從棲霞寺南側圍牆外山路向東行不遠,就可看到舍利塔,該塔用白石砌成,五層八面,高約18米。

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態生動傳神。

塔基上刻著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誕生、出遊、苦行、坐禪、說法、降魔、涅般。

該塔為五級八面密簷式石塔,高18.04米。

塔基上浮雕釋迦八相圖和海石榴、魚、龍、鳳、花卉等圖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賢騎象圖和文殊菩薩像,像上還刻有“匠人徐知謙”等題名。

塔簷下雕飛天、樂天、供養人等像。

第二層以上每面都刻兩個圓拱形龕,均內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計64尊,雕刻精細,甚為生動。

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細膩、精湛,裝飾華麗,為佛教藝術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風景區導遊詞 篇11

遼寧四季分明,其中,秋的色彩最為繽紛。遼寧的秋天像是誰不小心打翻了調色盤,把層林染盡。遼寧的秋是一個讓人留戀的季節,天氣不冷不熱,就連秋風路過的地方,也是五彩斑斕、分外怡人,就像蘇軾寫給朋友劉景文的詩句那般美妙絕倫:“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時光如梭,轉瞬間,遼寧的秋已漸漸遠去,不知,那些發生在秋天的有關楓葉的故事,你是否還記得?是否還能憶起那如畫的風景……秋天,大石湖-老邊溝的楓葉美得令人驚歎,五彩的楓葉,把大石湖-老邊溝風景區裝點得分外迷人。滿山的紅楓、綠樹、奇石、清澈的溪流,繪製出一幅秋日的唯美畫卷。紅、橙、黃、綠滿覆山間,伴著涓涓的流水,所有的景色一一展現在遊客眼前,為遊客描繪這大美秋色。

如果說把秋比作一隻精美的酒杯等待著佳釀的倒入,那麼大石湖-老邊溝就是遼寧這個秋季最香醇的美酒,甘甜可口,芳香四溢。今秋,大石湖-老邊溝風景區被遊客評為遼寧最美的四大賞楓地之一。峰巒疊起的群山、清澈見底的湖水、綺麗多樣的楓葉,大石湖-老邊溝風景區似乎凝聚著整個秋天的美好。

風景區導遊詞 篇12

“曲水流觴”是蘭亭非常著名的景點。流觴亭前,一條“之”字形的曲水,中間有一塊木化石,上面刻著“曲水流觴”4個字。顯現了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描繪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農曆的三月九年級,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禊,他們在酒杯裡倒上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飲酒作詩,作不出的則要罰酒三觥,一觥相當於現在半斤。活動中共有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37首,彙集成冊稱之為《蘭亭集》,推薦主人王羲之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應,趁著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來這裡仿效王羲之,蘭亭雅集,飲酒賦詩。每年書法節都要在此舉行曲水流觴的雅集盛會。[流觴亭是紀念流觴曲水場所,是蘭亭主要建築之一,建於清代。亭的周圍木雕長窗,外面走廊環繞,古色古香。亭內牆上掛著一副“流觴曲水圖”,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頭沉吟,有的舉杯暢飲,有的醉態畢露,令人叫絕。此圖是明末清七年級位畫家的扇面畫作,這是按原件複製的。後面的《蘭亭後序》是當年孫綽所作,清同治年間山陰縣知事楊恩樹所書。

風景區導遊詞 篇13

到雲南旅遊,有一句俗語流傳很廣:地上看石林,地下游九鄉。石林之美在於峰,九鄉之美在於谷。然而,同一天到石林和九鄉更好,好就好在你能同時看到高峰和低谷的情景,好就好在你能同時感受到高峰和低谷的樂趣。在石林,你會看到峰外有峰,峰外有湖,峰外有樹;在九鄉,你會看到,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天。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際洞穴協會會員―九鄉風景區總面積為277.8平方公里,位於雲南昆明市境內,距省城昆明90公里,距石林風景名勝區28公里,是獨具特色的國際觀光型喀斯特地質公園。 九鄉風景名勝區是以溶洞景觀為主體,洞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融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擁有上百座大、小溶洞,為國內規模最大、數量最多、溶洞景觀最奇特的洞穴群落體系。九鄉風景名勝區共有六大景區,即:現已建成開放的疊虹橋景區和擬將建設的三腳洞景區、大沙壩景區、明月湖景區(即柴石灘水庫)、阿路龍景區、馬蹄河景區。

現已開發的九鄉風景區有十大景域:峽谷旅遊觀光電梯、蔭翠峽、驚魂峽、古河穿洞、雄獅廳、仙人洞、雌雄雙瀑、林蔭寨、蝙蝠洞和旅遊索道。其中,蔭翠峽平波清韻,景色清幽迷人,被譽為情人谷;雄獅大廳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地下廳堂,整個大廳面積達15000平方米;雌雄瀑氣勢恢弘,如黃河倒懸,神田奇偉壯麗,充滿田園風味,為世界罕見的一大奇觀。難怪許多遊客感慨地說:“不遊九鄉,枉來雲南。” 九鄉─將會給您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

風景區導遊詞 篇14

夏日到來,清晨陽光照著樹葉上,光影迷離,細枝在風中輕輕搖曳,彷彿在向人們講述老邊溝鮮為人知的故事。老邊溝景區西部連著大石湖景區,其名字緣於明王朝為防禦女真人侵擾而修築的“柳條邊”或“邊牆”。景區面積為12.11平方公里,劃分為擁硌河、石陣坡、永珍谷三大遊覽區(我們今天重點遊覽擁硌河)。

擁硌河遊覽區擁硌河,是老邊溝西岔的主河道,地殼變遷時山上大石滾落下來,簇擁在河谷之中,呈現出“水似練,石如磐,石不轉,水在流”的奇異景觀。石在水中靜臥,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相隔相銜,錯落無序,如千頭野牛泳於河中,似萬匹駿馬奔於水上。水在石上飛流,疊加之處水落簾帷,平緩之處水穩成潭,如一面面銀鏡懸掛在巨石之上,似一串串明珠鑲嵌在河谷之中。兩岸山岩掩映,枝葉低垂,整個河谷形成一道亮麗的水域風景線。遊覽區內巨石多是其特徵,另外還有“兩多”現象,即:山花多、紅葉多。春至初夏,山花爛漫,香飄四野。

木本花卉主要有野杜鵑、山裡紅、山李子、稠李子、雞樹條子、山杏、山桃、山櫻桃、石迸(繡線菊),耷拉香(錦袋)、野丁香、爆馬丁香、天女木蘭等滿山遍野;草本花卉主要有冰溜花、蒲公英、燈籠花、山芍藥、升麻、驢蹄菜、馬蹄葉、馬蓮等無計其數。金秋時節,紅葉披山,山川如染。紅葉樹種主要有:扭勁槭(三花槭)、青楷槭、小楷槭、元寶槭、三角楓(茶條槭)、五角楓(山色樹)、九角楓(假色槭)等,尤以九角楓、扭勁槭居多,呈現出“一灣河水映山光,兩岸紅楓惹人醉”的迷人景象。遊覽區石與山、石與水、石與樹、石與花交織在一起,給人以無窮的誘惑力。

風景區導遊詞 篇15

千百年來,很多人把這個故事奉為“佳話”。為了愛情,富家千金卓文君居然能夠素面朝天地當一個小酒館的女掌櫃,而大才子司馬相如則放下架子當起了“小開”(堂倌),負責清洗酒具。

司馬相如真的是為了愛情嗎?如果是為了愛情,他們已經結合,本可以就此長相廝守。雖然是通過私奔這種方式,相愛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但是,這次回臨邛,是為了錢,是衝著卓王孫的財產來的。

開酒館的開酒館,做財主的做財主,這同財產有什麼關係呢?司馬相如開酒館的目的,就是要向卓王孫傳達這樣一個資訊:“岳父大人啊,您是對的,文君確實不該嫁給我這樣一個窮書生。可是,現在已經成為既成事實,不可更改了,她現在正跟著我受苦哩!只能靠開小酒館為生了。下一步怎麼辦?您老看著辦,您總要給自己留點面子吧!”。

本來,家財萬貫的卓王孫之女居然當壚賣酒,這就是一種“淪落”,作為父親,面子上肯定不好看。司馬相如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讓文君“拋頭露面”,迫使卓王孫就範。否則,天下能開酒館的地方多的是,何必一定要開在臨邛呢?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按照司馬相如的設想實現了。卓王孫承認了他和卓文君的關係,也賙濟他們了。

風景區導遊詞 篇1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為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床。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為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為泉化臺。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為“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衛著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說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說,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著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著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群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著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群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臺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裡。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階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說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說,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說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說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溼、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岩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著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說著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臥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說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群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群,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為“明鏡倒映池”。因為池群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為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為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群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裡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為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遊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群,不僅數量眾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豔麗,被命名為“爭豔池”。池群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說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群,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群之一。為什麼叫“爭豔池”呢?說的是群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灩;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豔麗動人。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為豐富多彩,任遊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豔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於溝邊偏僻處,離遊覽道遠一些,所以遊客很光光顧。從爭豔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遊覽道上僅有宿雲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後寺約有1公里。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為單簷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後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海”,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它憑什麼卻得“海”了頭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箇中祕密。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按照民間的傳說,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群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於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遊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後寺遊覽“石塔鎮海”池和“轉花漱玉”池等景點。

來到黃龍後寺,眼一片開闊地,這兒應該算是黃龍溝最大一塊平坦地界了。眼前的黃龍寺看上去已顯得十分簡陋,只寺門上方那條彩色巨龍十分醒目。門楣上一塊古匾倒引的遊人左看右看,不肯離去,似乎楊從中尋找些什麼東西。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匾額經過了一番奇特的藝術加工:你從正面看是“黃龍古寺”四個大字;從左面看則變成了“飛閣流丹”四字;從右面看,又變成了“山空水碧”四字,且書法雄渾俊美,題詞寓意深刻。

寺前左側一片杜鵑花叢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揚,深入洞內,方知裡面別有天地。它便是有名的黃龍洞,又名佛爺洞。黃龍洞的大小深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遊人足跡所至約有100米左右,洞內有潺潺清泉,百態鍾乳。進洞10米後,空間逐漸增大,並一間寬50餘米、高20餘米的大廳。廳內套有無數小洞。沿大廳右側天我石級而上,可見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寶蓮燈一盞,以及勢欲騰空而起的數條白龍。據考證,佛像建於明代,由於數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層淡黃色鈣化晶體,不知情者,還會誤認為是大自然的傑作。不過,像這種天人合作的藝術珍品,在世界上也確實少見。溶洞頂部還有石幔、石瀑、石吊燈等玲瓏精緻的石鐘乳,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內泉水分別變成了冰筍、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觀,又成洞內冬景一絕。

黃龍寺後一大片灌木叢上方,還有一組豔麗奇絕的彩池群,計有大小彩池40餘個,也是黃龍溝海拔最高的一組彩池,名為“石塔鎮海”池,池群后人們稱之為邊石壩的臺地上,池壩形態各異:有弧形、有扇形,還有裙邊形等,參差錯落,層疊而上。似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池水的色調亦隨水底沉積物和池壩顏色有深淺而變得多姿多彩。當陽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時候,池水會變得更加豔麗動人,勾起遊人無限情思。最叫人稱絕的是在兩個較大型的彩池中間,分別有兩尊石塔和石層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鈣化沉澱物淹沒。據考證,石塔和石屋都是黃龍寺遺物,說明這組彩池形成的年代並不長,但眼前場景卻給人一種神祕、久遠的印象和雲霧仙宮的感覺。可能是因此,人們稱黃龍彩池為“人間瑤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正是:瑤池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處尋?可偏偏在黃龍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了。這便是黃龍景觀的聖潔迷人之處。

在石鎮海池上部約100米處還有一奇特的彩池。池面約有2平方米左右,綠樹掩映,碧水漣漣。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漣漪。如向池中投以鮮花、樹葉,甚至硬幣,你們會隨著碧水旋轉不停,慢慢沉入池底。這旋轉的水流是怎麼形成的?大家仔細觀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湧出,泉水衝出地面的方向正好與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隨池壁旋轉,帶動池子裡的水跟著旋轉,因引出現前述奇觀,“轉花漱玉池”的名稱亦因此而來。

黃龍溝景區的程就此結束。各位如興致尚濃,可登上後面的玉翠峰頂鳥瞰黃龍全景,將“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奇特美景盡收眼底。黃龍後寺左側高坡上建有一觀景臺,登臺暸望,黃龍後寺及石塔鎮海全景一覽無遺,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選擇。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遊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它會給您疲憊的身軀注入新的活力,讓您帶著興奮與滿足離開這難以忘懷的“人間瑤池”。

風景區導遊詞 篇17

現在我們走進擁硌河遊覽區的入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涼亭連著一道長廊,作為迎客門,把遊人引向幽深之處。路過長廊,走上“湧泉橋”,踏上木棧道,我們的視線一下子被拉進了這個樹美、草豐、石奇、水秀的山谷之中。擁硌河遊覽區巡迴步道長約4公里,總體分為回龍灣、壑巖灣、瀠水灣、冰封谷、龍吟谷、向陽坡六個遊賞區,概括為“三灣、兩谷、一面坡”。現在我們走進遊覽區的第一灣——回龍灣。該遊賞區巖壁對峙,綠樹高懸,河水逶迤,如龍翻騰。其特點是河谷落差較小,河水相對平緩。水流域有哨有淵,哨為急流,淵為深潭,哨如碎玉,潭若明鏡,哨顯喧鬧,潭呈平靜,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現在我們走進擁硌河遊覽區的入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涼亭連著一道長廊,作為迎客門,把遊人引向幽深之處。路過長廊,走上“湧泉橋”,踏上木棧道,我們的視線一下子被拉進了這個樹美、草豐、石奇、水秀的山谷之中。擁硌河遊覽區巡迴步道長約4公里,總體分為回龍灣、壑巖灣、瀠水灣、冰封谷、龍吟谷、向陽坡六個遊賞區,概括為“三灣、兩谷、一面坡”。現在我們走進遊覽區的第一灣——回龍灣。該遊賞區巖壁對峙,綠樹高懸,河水逶迤,如龍翻騰。其特點是河谷落差較小,河水相對平緩。水流域有哨有淵,哨為急流,淵為深潭,哨如碎玉,潭若明鏡,哨顯喧鬧,潭呈平靜,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再往前走,我們又見到一個彎曲的平穩水面,河邊有一棵糖定子樹,秋天小果如星,倒影在水中,折射著點點紅暈,我們稱它為“晨星潭”。幾處景點自然結合,形成了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真實場面,讓人心曠神怡。其實,這才是擁硌河奇特風光的開始,那就讓我們伴隨著這美麗的景色和悠揚的旋律去探奇、審美吧!我們繼續向上走,大家遠遠可見那塊黃白色的大石,它像不像一隻大青蛙呢?我們稱它為“金蟾眺水”。大家順著金蟾眺望的方向往下看,河道上有幾塊大石相擁,阻礙了水流,致使河水翻卷作浪,轟隆作響,吸引著這隻大金蟾注目觀看,久久不離。我們踏上凌波橋,走過晃月橋,便可看到一個奇異的景觀,那就是河水逆轉。大家看,這段河水主流被西側巖壁擋迎,越過這個深水區域後,一部分河水順勢而下,一部分河水逆轉回流,形成一個地道的踅水狀態,我們稱它為“瀠洄潭”,也叫“轉運潭”。您可拋一片樹葉,扔在河邊水中,約10分鐘左右,這片葉子就可按著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圈。然後,這片樹葉有可能隨波而去,也有可能重複迴轉,也不知要旋轉多少圈。